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农村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查看人数:21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第1篇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疾病及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0余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学生占12%,青年占46%,中年占28%,老年占14%,领导占30%,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8%。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78%,10节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在村小,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比如隆兴小学十四村,地处金城山,山高路远,学生上学困难,老师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课,整个村小就只一个老师,不上复式班,孩子又怎么办呢?象这样的村小还有很多很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而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御史小学的李蜜老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4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4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可以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下午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

刻试卷,为学生出习题,做完后休息

李老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老师只是我们很多老师中的一个。

而且,除了这些外,老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b)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一定有几个老师会使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御史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只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没用它。姜大丰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御史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况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老师,都是由其他老师上。上课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自习、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c)“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御史小学的王小平老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四年级开始上早晚自习,远的学生都住校,王老师是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老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但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老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我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己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我怎么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后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责任推到了我的身上,认为是我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么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今年开学发生在御史小学的另一件事情,让我们很多的老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感到痛心。二年级一班有一个同学叫秦勇,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很调皮。据该班班主任陈老师说,这孩子是中途到班上学习的,上课从来都不认真听讲,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老是迟到、旷课。他家里只有他的奶奶,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只有5分,这下他的奶奶着急了,开学的时候找到陈老师,问陈老师是否可以让孩子留级。考虑到孩子确实太小,成绩跟不上,老师同意了他奶奶的请求,并且帮着为这个孩子办好了手续。谁知道,等把孩子弄到一年级教室坐上的时候,他奶奶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目瞪口呆。原来,秦勇在去年9月的时候到学校报名读一年级,当时学校规定必须要满6岁才可以报名,他还不到规定的年纪,按说应该去上学前班,但是他的奶奶却让他直接进了2年级的教室,并且对老师谎称是从外地回来的。也就是说秦勇根本就没读过学前班,更别说上一年级了!

说到这里,我就不知道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表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xx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d)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工资在500到1000的占80%,其中青年教师居多;工资在1000到1500的占16%,中年教师居多;工资在xx以上的占2%,老年教师居多;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8%,6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15%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据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隆兴小学刘学华老师说“98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200多元,教了8年多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700元”,该校杨文泉老师教师说“我们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不到30元,一家几口就靠着那30元过日子”,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御史小学的唐祥清老师说,他以前的工资也很低,老婆是农村妇女,生了6个女儿,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养,学校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陈通周教师说他们教书那几年,真的是一人做几份工,早上的时候一早就上地里去劳动,不到8点,就赶回家吃饭,然后急忙往学校赶,等上完课,连家门都不用进,拿着工具又上地里去,然后回家吃午饭,吃完饭又得去上课,下午回来还得忙农活!在家里,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光指望学校的那点钱,全家早就饿死了。很多年轻老师说,我们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个月的钱不够自己一个人用”,更不要说结婚养孩子了。许多老师就是觉得在农村教书的福利待遇太低而离开了这个职业。御史小学的何安平老师96年分到学校后,上了一年的班,然后出去读书,最后选择离职,现在在重庆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该校的张华老师和秦佳老师,他们都是在教书不到一年的情况下觉得福利太低而辞职的。在xx年,该校的刘洪成老师也选择离开了学校,到外地打工去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辞职的并不是只有该学校的老师,小佛小学也曾经有老师辞职离开。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8%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重要的。农村教师的福利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会龙二小的姜朝国校长是这样说的:“一是农村教育负债严重,普九和危改引起学校的债务,使得学校运转艰难;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缓慢;三是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太少,基本上没有投入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自己承担;四是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没形成,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又哪来的钱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e)教师精神压力大。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近10%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76%的老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去年发生在龙门中学的那件事,相信很多的人都还记忆犹新,仅仅因为和老师言语上的冲突,就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几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现在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但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老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美好”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老师们苦不苦?当然苦!老师们怨不怨?当然怨!但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近,我们老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更为可怕的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实行假期补课,时间一般都至少是假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该索取物质和一个平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这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近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而且,在他们夸赞老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的老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每逢假期临近,我们老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习。看似轻松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平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尽管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意思、待遇不好,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在对待工作问题上,仍然是积极面对和充满热情的投入。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一生的心血,问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私奉献”的决心。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隆兴小学的杨文泉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有25年是在该学校的村小任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路难行,孩子上学难,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他在当地也算是一个高知识分子,看见农村孩子读书难,他放弃了很多的机会,一直扎跟山区教育,有的孩子上学没钱,他还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为孩子补贴学费、买学习用品。这么多年来,他坚持在最基层,一个人担负起一个村的教育工作,甚至上复式班,为了教育事业,杨老师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讲台和乡村的孩子。

二是“回报社会”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经历了艰苦的文化大革命,成了历史的牺牲品,当他们在党的关心帮助下回到学校,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啬求回报,无怨无悔。会龙二小的杨文贵老师在谈到为何坚守在乡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时,他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回报给社会,在哪教书都是无所谓的!”

三是“安于现状”的满足心。有这种心态的老师一般分为三种:(a)中年教师。他们已经处于人生的中年,生活、事业、家庭都基本稳定,面对未来,认为没有改变的必要,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状况,所以能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隆兴小学的胡蓉国老师教龄27年,在村上呆了6年,和丈夫在同一所学校,对于目前的生活,胡老师表示比较满意,而且她觉得,他们这样的年纪没几年就可以退休,何必大费周章的去调动什么的呢 (b)回家乡的教师。这部分老师他们从农村读书走出去,因为种种原因回到家乡教书,离家近,就比较能积极的教学。御史小学的刘冬明老师,98年出来参加工作,8年来一直是在他本乡的村小教书,直到去年才到乡中心学校上课。(c)夫妻俩在同一个地方的教师。一些老师夫妻俩在同一所学校或者同一个乡镇,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在别人来看,属于美满幸福的,这些老师没有想过迁移,因此也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

2、消极心态。

一是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看过这样报道:由于觉得教师工资不高,时间不自由,陕西师大xx届本科毕业生高山本可以到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的,但他不愿意从事教师的工作,几年来先后做过大学实验室工作员、企业产品推销员、商店送货员和溜冰场溜冰鞋看管员等工作,都无果而终,最后落得身无分文流浪大连街头而不得不寻求救助站帮助的地步,但已跟父母“断绝关系”的他在跟父母“续”上关系后,仍然坚定地表示,不管找工作的路上再怎么受挫,也“绝不去做教师的活”。高山的事例只能说明一个道理: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重的影响着我们教师的心态。但是很多教师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无力去改变这些现状,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

二是浮躁的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家长到学校,一般就是孩子有事了到学校质问老师来的,而城区学校的家长却很尊重老师,隔三岔五的到学校找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两种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住房的问题等等,长期困饶着我们的农村教师。(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习上,城里的孩子很多是一点就会,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3)农村教师中“农村”俩字成了年轻教师个人问题的绊脚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教师都是大龄青年,其中男性占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这些老师,由于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利、没住房、工资奖金待遇低,使得他们在个人问题上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会龙二小的邓勇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出来参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没有结婚。说起个人问题,他显得很无奈:“谁让我们在农村教书呢,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住房、工资待遇低,哪个女孩子愿意嫁到这来啊?”象邓老师这样的男老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是最普遍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让许多老师丧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僻远的乡村教一辈子书,很难实现人生抱负,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视而不见了,对工作的热忱也没有了……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第2篇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在深化基础教育的今天,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就起存在的现状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严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性胜利,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弱势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存状态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结合实际,找到符合实际而科学的解决方案呢?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矛盾。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这里所说的 贫困文化” “ 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 化贫困” 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 的, 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 的着眼点, 主要在于素质低下( 如智力低下、 科学文化 知识缺乏等) , 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 种智力状态, 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 “贫困 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 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 属于 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 要比物质贫困、 智力贫困更深重、 更可怕、 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 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二,寻找根源,创新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1,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基点相对分散,在这种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就需要首先对这些资源编制,整合,建立联谊,联教机制,使教育资源网络化,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点。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师师之间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达成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从而激活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可以从教学教案,内容,资料,方法;学校的管理模式,课程的安排,进行交流,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共享资源分类吸收.引用.发展。

师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大大的活跃教学,使教师,学生得到的优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达到师资不平衡中的平衡。

第3篇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二是为了作业,上面布置下来的课题要完成,条条框框要完成,上传下达传递给学生。三是庞大的作业量,庞大的班级学额,庞大的课时数,教师能应付就高手了。还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闹翻了天了。

第4篇 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院系名称:政治系 年级:XX级 姓名:某某

实践内容: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调查

实践单位:李官幼儿园、李官小学、侯镇三中

实践时间: 2023年1月10日 至 2023年1月12日 共 3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发展与未来,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对学生的成才与国家后续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农村的基础教育关系到农村人才的成长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等重要领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之际,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寿光市的学前教育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寿光市的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仅幼儿园的数量增加了十几个。为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更好的促进本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对家庭所在地的几所中小学,也是我的母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1、掌握三所学校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2、了解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三所学校的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以访谈的形式为主。发放问卷是在三所学校放学之际,随机选择在学校门口等学生放假回家的的家长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问卷30份,收回27份,回收率达90%。其中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为80%。并与部分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访谈。

四、 调查时间:XX年1月10日—XX年1月12日

五、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学生家长、教师对基础教育工作的看法、认识和对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和建议等方面。

六、 调查结果

就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如下:

有87.5%的家长较少地关注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基本不关注,这与农村人们的工作繁重有关。农民在农忙时节的工作量大,一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这项数字表明,农村基础教育在农村中的关注度严重不足。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农村的基础教育了解并不多,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知之甚少,这也与其家庭负担、繁重的工作有紧密的联系。

在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学生家长做的也不尽如人意。很多家长平时在学生回家之后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比较少,或者是基本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一部分的家长大多数是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中进行看护。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缺少交流的时间会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认识了解不足,甚至会对父母形成偏见,这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起着不良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另一方面,家长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手中看护,也可能加重了老人们的生活负担,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之际,这样做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就学生家长与学生谈的最多的话题来看,有的家长愿意与学生谈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家长倾向于了解学校的内部情况,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而有的家长更倾向于对学生教育为人处事,分析看,这一部分家长更愿意在学生性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形成上多下功夫。

在家长们比较关心的学校收费问题上,虽然大多数家长对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国家规定免除表示叫好,但也有20.8%的家长认为学校巧立名目变相收取各种费用。这项数据表明,教育部门等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总体上还能使人民满意,但也反映出政府、社会各界等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农村的投入仍不够。在教育投入中,教育部门的投入重点仍在城市,而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虽然数目还可以,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的比重却偏小。而且,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资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视,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在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上,83.3%的学生家长认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父母缺乏相关方面的教育知识是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究其原因,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不难得出,由于农村人们多为体力劳动,劳动繁重,加之文化程度偏低,人们一般无暇去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拿不出时间来购买、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资料。针对此,父母要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增加相关方面的教育知识,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为学生从小就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们进行宣传教育,并发放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以增加家长们的教育知识。针对全国关注的学校安全问题,调查显示,75%的家长对孩子所在学校的安全工作比较放心,可以看出本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安全工作做的比较到位。

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与教学方面上,87.5%的家长希望学校的硬件条件要达到相应的要求,91.7%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就读于升学率高的学校。这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家长们思想观念的提高,家长已经不能满足于普通简单的教育模式,而是越来越倾向于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同时,家长们对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素质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有50%的家长认为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能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知识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激烈竞争在教育上的表现。而与此同时,有87.5%的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应该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考取理想学校,而在为人处世和综合能力方面上的要求不高,这方映出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存在认识偏颇,重学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提高。

在农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上,95.8%的家长希望将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放在一个平衡的位置上。而在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支持来源上,家长们也普遍认为应将政府的投入放在第一位,并且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社会等各层面的支持,希望教育部门在师资力量方面实现均衡分配。

在与学校教师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基础教育的工作任务重、工资水平低,部分教师年龄偏大等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调查,教师的工资平均仅为1700元,相比较之下低于其他工作的工资,部分教师工资一直提高不上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希望教育部门正在逐步减轻教学任务,切实关注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并选拔、聘用年轻的、学历较高的教师到农村任教,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七、调查体会

总体上来看,农村基础教育在农村中的受关注度不高,家长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与能力,政府部门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提出几点看法:

(一)切实提高农村人们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认识与关注度,增强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学校应广做宣传教育,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分发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家长们进行宣传教育,以增加家长们的家庭教育知识。另一方面,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家庭在基础教育中的开支,从而增强家庭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与认识。

(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将教育经费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建立基础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各方力量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捐助投入。

(三)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教育管理。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形成全覆盖的全市的教育安全防护体系。严厉查处违规办学的公、私立学校,做好对各类学校的监督工作,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四)依法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社会保障等权益,特别要提高农村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建立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保障制度,切实减轻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健全农村学校的福利保障制度。

第5篇 2023年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状的倦怠感,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生活空间、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表现欲,甚至有这样那样的“不健康”想法。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赴四川省南充市各地区、乡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该市三个区的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4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30多万字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疾病及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0余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学生占12%,青年占46%,中年占28%,老年占14%,领导占30%,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8%。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78%,10节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在村小,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比如隆兴小学十四村,地处金城山,山高路远,学生上学困难,老师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课,整个村小就只一个老师,不上复式班,孩子又怎么办呢?象这样的村小还有很多很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而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御史小学的李蜜老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4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4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可以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下午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

刻试卷,为学生出习题,做完后休息

李老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老师只是我们很多老师中的一个。

而且,除了这些外,老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b)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一定有几个老师会使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御史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只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没用它。姜大丰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御史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况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老师,都是由其他老师上。上课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自习、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c)“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 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御史小学的王小平老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四年级开始上早晚自习,远的学生都住校,王老师是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老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但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老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我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己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我怎么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后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责任推到了我的身上,认为是我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么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今年开学发生在御史小学的另一件事情,让我们很多的老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感到痛心。二年级一班有一个同学叫秦勇,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很调皮。据该班班主任陈老师说,这孩子是中途到班上学习的,上课从来都不认真听讲,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老是迟到、旷课。他家里只有他的奶奶,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只有5分,这下他的奶奶着急了,开学的时候找到陈老师,问陈老师是否可以让孩子留级。考虑到孩子确实太小,成绩跟不上,老师同意了他奶奶的请求,并且帮着为这个孩子办好了手续。谁知道,等把孩子弄到一年级教室坐上的时候,他奶奶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目瞪口呆。原来,秦勇在去年9月的时候到学校报名读一年级,当时学校规定必须要满6岁才可以报名,他还不到规定的年纪,按说应该去上学前班,但是他的奶奶却让他直接进了2年级的教室,并且对老师谎称是从外地回来的。也就是说秦勇根本就没读过学前班,更别说上一年级了!

说到这里,我就不知道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表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xx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d)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工资在500到1000的占80%,其中青年教师居多;工资在1000到1500的占16%,中年教师居多;工资在xx以上的占2%,老年教师居多;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8%,6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15%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据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隆兴小学刘学华老师说“98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200多元,教了8年多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700元”,该校杨文泉老师教师说“我们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不到30元,一家几口就靠着那30元过日子”,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御史小学的唐祥清老师说,他以前的工资也很低,老婆是农村妇女,生了6个女儿,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养,学校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陈通周教师说他们教书那几年,真的是一人做几份工,早上的时候一早就上地里去劳动,不到8点,就赶回家吃饭,然后急忙往学校赶,等上完课,连家门都不用进,拿着工具又上地里去,然后回家吃午饭,吃完饭又得去上课,下午回来还得忙农活!在家里,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光指望学校的那点钱,全家早就饿死了。很多年轻老师说,我们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个月的钱不够自己一个人用”,更不要说结婚养孩子了。许多老师就是觉得在农村教书的福利待遇太低而离开了这个职业。御史小学的何安平老师96年分到学校后,上了一年的班,然后出去读书,最后选择离职,现在在重庆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该校的张华老师和秦佳老师,他们都是在教书不到一年的情况下觉得福利太低而辞职的。在xx年,该校的刘洪成老师也选择离开了学校,到外地打工去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辞职的并不是只有该学校的老师,小佛小学也曾经有老师辞职离开。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8%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重要的。农村教师的福利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会龙二小的姜朝国校长是这样说的:“一是农村教育负债严重,普九和危改引起学校的债务,使得学校运转艰难;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缓慢;三是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太少,基本上没有投入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自己承担;四是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没形成,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又哪来的钱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e)教师精神压力大。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近10%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76%的老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去年发生在龙门中学的那件事,相信很多的人都还记忆犹新,仅仅因为和老师言语上的冲突,就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几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现在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但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老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美好”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老师们苦不苦?当然苦!老师们怨不怨?当然怨!但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近,我们老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更为可怕的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实行假期补课,时间一般都至少是假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该索取物质和一个平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这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近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而且,在他们夸赞老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的老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每逢假期临近,我们老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习。看似轻松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平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尽管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意思、待遇不好,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在对待工作问题上,仍然是积极面对和充满热情的投入。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一生的心血,问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私奉献”的决心。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隆兴小学的杨文泉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有25年是在该学校的村小任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路难行,孩子上学难,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他在当地也算是一个高知识分子,看见农村孩子读书难,他放弃了很多的机会,一直扎跟山区教育,有的孩子上学没钱,他还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为孩子补贴学费、买学习用品。这么多年来,他坚持在最基层,一个人担负起一个村的教育工作,甚至上复式班,为了教育事业,杨老师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讲台和乡村的孩子。

二是“回报社会”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经历了艰苦的文化大革命,成了历史的牺牲品,当他们在党的关心帮助下回到学校,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啬求回报,无怨无悔。会龙二小的杨文贵老师在谈到为何坚守在乡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时,他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回报给社会,在哪教书都是无所谓的!”

三是“安于现状”的满足心。有这种心态的老师一般分为三种:(a)中年教师。他们已经处于人生的中年,生活、事业、家庭都基本稳定,面对未来,认为没有改变的必要,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状况,所以能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隆兴小学的胡蓉国老师教龄27年,在村上呆了6年,和丈夫在同一所学校,对于目前的生活,胡老师表示比较满意,而且她觉得,他们这样的年纪没几年就可以退休,何必大费周章的去调动什么的呢 (b)回家乡的教师。这部分老师他们从农村读书走出去,因为种种原因回到家乡教书,离家近,就比较能积极的教学。御史小学的刘冬明老师,98年出来参加工作,8年来一直是在他本乡的村小教书,直到去年才到乡中心学校上课。(c)夫妻俩在同一个地方的教师。一些老师夫妻俩在同一所学校或者同一个乡镇,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在别人来看,属于美满幸福的,这些老师没有想过迁移,因此也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

2、消极心态。

一是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看过这样报道:由于觉得教师工资不高,时间不自由,陕西师大xx届本科毕业生高山本可以到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的,但他不愿意从事教师的工作,几年来先后做过大学实验室工作员、企业产品推销员、商店送货员和溜冰场溜冰鞋看管员等工作,都无果而终,最后落得身无分文流浪大连街头而不得不寻求救助站帮助的地步,但已跟父母“断绝关系”的他在跟父母“续”上关系后,仍然坚定地表示,不管找工作的路上再怎么受挫,也“绝不去做教师的活”。高山的事例只能说明一个道理: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重的影响着我们教师的心态。但是很多教师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无力去改变这些现状,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

二是浮躁的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家长到学校,一般就是孩子有事了到学校质问老师来的,而城区学校的家长却很尊重老师,隔三岔五的到学校找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两种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住房的问题等等,长期困饶着我们的农村教师。(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习上,城里的孩子很多是一点就会,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3)农村教师中“农村”俩字成了年轻教师个人问题的绊脚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教师都是大龄青年,其中男性占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这些老师,由于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利、没住房、工资奖金待遇低,使得他们在个人问题上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会龙二小的邓勇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出来参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没有结婚。说起个人问题,他显得很无奈:“谁让我们在农村教书呢,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住房、工资待遇低,哪个女孩子愿意嫁到这来啊?”象邓老师这样的男老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是最普遍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让许多老师丧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僻远的乡村教一辈子书,很难实现人生抱负,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视而不见了,对工作的热忱也没有了……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是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了。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会龙二小的张光亮老师说国家对农村教育近年来投入很大,改善了教师的福利待遇,虽然不是很大的改变,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慢慢走来的。他相信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会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的。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这样,教师的收入老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也就等于还是停留在原来的穷苦窘困状态,而没太大改变。所以,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只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

四、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国家立法层面上的思考。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其教育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立法体系,很难保证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的成功实施。我国近些年来虽然出台了系列的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对教育的强制性财政投入,特别是农村教育这一块尚缺乏可具操作性的相关规定。这也是造成农村教育经费不能完全落实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呼吁国家立法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法律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部分领导和部门的口头的支持上。

2、从行政管理层面考虑。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国家与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为确保贫困孩子入学的贫困孩子学杂费减免和营养餐工程的落实;为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改水改厕以及学生食宿改造工程的实施。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非常缓慢。特别在经济薄弱的乡镇,政府财政困难,所谓的教育基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国家给予的政策倾斜无法落到实处。所以,我们建议地方财政要切实保障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任务完成与否纳入政府领导的责任,实行一票否决,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3、从社会层面考虑。我们建议政府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学习国外经验,对捐助个人和团体实行税收减免,提高他们对农村教育捐赠的积极性。

4、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解决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的切实困难。我们强调奉献精神是必要的,但是没有回报的奉献也是不现实的。通过我们的这次调查,农村教师存在的困难是显而易见,他们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差距也是确实存在的,切实提高农村老师的福利待遇,减小城乡教师队伍之间的二元差别,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5篇范文)

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3、调查内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村基础信息

  • 2023年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5篇范文)
  • 2023年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5篇范文)84人关注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 ...[更多]

  •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5篇范文)
  •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5篇范文)21人关注

    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