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十大亮点思想汇报(4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8-07 20:34:01 查看人数:55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十大亮点思想汇报

第1篇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十大亮点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有许多新思想、新论述。我认为,其中有十大亮点值得注意。

第一,确立了人本法律观。在人类历史上,奴隶制时代实行的是神本法律观,封建制时代是君本法律观,资本主义时代是“物本法律观”,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怎样的法律观?在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后,这一答案清晰起来,即应实现“人本法律观”。科学发展观既是国家的整体指导思想,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此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法律观”。

第二,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蓝图。十八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较大的不同在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种转变勾勒出十年之后法治的新愿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第二层次是制度的价值沉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层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三个层次相结合,就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作为制度支撑的是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当今,在法治建设上有一种现象,即违背法治价值一元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对法治价值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即使在司法中,也有割裂现象。事实上,法治应该具有共同的价值。十八大报告的重要贡献在于凝炼出我国制度的共同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应是我国法治的共同价值。

第四,明确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即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而十八大报告则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需要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再到法治体系是目前中国法治进程的一大特点。当法治体系构筑起来之时,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局面形成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法治目标就会实现。

第五,用宪法的平等原则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报告重申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强调指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与此相呼应的是,报告提出要坚决反对三种现象: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徇私枉法,态度非常坚决。这是用平等原则来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腐败产生于特权,反腐败如果不反特权等于不反。此次重申,既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第六,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职权独立始终是宪法对于司法的第一原则和根本原则。没有独立行使职权,就没有现代司法制度,也就没有法治保障。独立行使职权包含多层含义: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

法院和法院之间要独立、法官的人格独立、法官的判断独立和法官的责任独立。

只有满足上述五个要求,才可以称得上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使用“确保”的字眼来表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司法改革的新任务,也是我们对法治如何最终实现路径的新探索。在这个意义上,十八大报告抓住了法治建设的根本。

第七,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十八大报告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其实是要用法治思维来替代过去的领导思维、管理思维和行政思维,这说明党对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又提出了新要求。

第八,用法治保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关于社会管理创新,此前的提法是四句话、16个字:“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十八大报告发展了这一体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法治保障”。这是法学界一直呼吁的,也是人民法院的一大贡献。重大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法治基础上的社会管理创新,因此,管理社会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法应该是法治,而不是其他。

第九,突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法治开始于约束公共权力,“约束公权、保障私权”始终是法治的精髓。十八大报告以专门段落阐述了“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是我党对法治功能认识的新水平。分权并形成制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得以实现的表现之一。

第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同志去年的“7·1”讲话,到今年的“7·23”讲话,再到十八大报告,都采用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说法。法治精神的地位排在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前,这是一个重要变化。关于法治精神,法学界赋予其六项含义:一是宪法法律至上,二是追求公平正义,三是尊重保障人权,四是约束公共权力,五是司法职权独立,六是自由平等和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十八大报告的重大亮点。

汇报人:

xxxx年.10.27

第2篇 十八大思想报告:建设和谐社会

敬爱的党组织:

十八大已落幕,街头巷尾依然在热议十八大,人民都在期盼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能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正如___在会上强调的人民期待十个“更”: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本思想要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___同志指出“每一个___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因此,需积极回应并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不模糊视角、不逃避事实、不掩饰真相,让百姓拥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政府,这是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幸福感的源泉,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gdp等经济数据喜人,然而,在总量和速度的光鲜数字背后,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常言道“不日新者必日退”,日改月化,才能长进。______同志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海纳百川、与时具进、去伪存真,打破封闭僵化的固定思维,才能迎来一个国更富、民更强的新中国。

“我们追求健康环境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它应该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对保护环境的号召。在全球自然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显重要。今年的十八大报告上既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拓展为五位一体,足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性和重要性。只有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才能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群众有期待。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生产更有动力、生命更有价值,国家的各方面建设就要更上一层楼,千方百计实现人民期待的十个“更”。

此致

敬礼!

第3篇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敬爱的党支部: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按照科学化要求建立的政党。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国______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中指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

当前范文内容地图,我们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____危险。在考验和危险面前,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党员先进性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观念不牢固;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强,对改革发展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个别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问题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不相符合,对党的执政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才会正确有效。如果党不管党、治党不严,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甚至会危及党的生存和发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从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出发,既继承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又探索党的建设的新办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汇报人

第4篇 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社会建设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纲领性篇章。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问题、追求共同富裕,归根结底,离不开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和获取。把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紧紧抓住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公平配置这个关键,进一步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所谓“社会资源”,是指一个社会及其社会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机会等生产和生活资料。社会资源是价值性、有限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所谓“社会资源配置”则是指上述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只有选择合理的、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才能使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深层目标,是要把公平正义落实到我国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的方方面面。按照社会学的观点,社会正义就是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配置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公平就是一种合理的差异。社会公平有两个维度:制度安排的公平与百姓认可的公平。首先,作为制度安排合理性的社会公平,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源分配和获得的差别是合理的,社会机会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自由开放的,可竞争的。这样的安排,使上层永不松懈,中层永不满足,下层永不绝望。其次,社会公平还在主观上体现为百姓的共同认可、认同。这就是社会公平度、公平感的高低问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都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十八大报告多处提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明确提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平等、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公平正义是十八大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社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衡量标准。在推进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合理配置和分配的同时,也就是在具体地推进和落实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是社会建设的内涵和本质。从正向看,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从逆向说,社会建设就是根据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创造和完善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离开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社会建设的本质。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三是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此外,十八大还再次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实际就是要让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更加合理,让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普惠全体人民。

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和最基础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当前社会矛盾多发和凸显的主要根源;民生问题是个人安全和整体社会安全的交叉连接点,同时也是对党执政能力和合法性基础的考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通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达到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就业、居民收入、 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等直接涉及改善民生的问题作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特别关注的领域,这正是关键所在。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实质是要在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基石的教育领域,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合理的配置。为此,十八大报告针对性地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其实质是要在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领域,努力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合理的配置。为此,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其实质是要在全国人民最关心的收入领域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合理的配置。为此,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十八大报告还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番,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宣告,它意味着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将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本国人民的福利。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其实质是在作为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的社会保障领域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合理的配置。为此,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其实质是在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的健康领域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合理的配置。为此,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这其中,社会管理科学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执政党和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来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治安、推进社会和谐、应对社会风险、控制社会冲突、弥合社会分歧,能够有效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和分配,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贯穿着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这根线索。在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主要就是使我国的社会管理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并使它们转化为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为有可行性的社会政策,从而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我国社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其次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再次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高水平应该体现为社会运行有序和活力兼具。如果通过管理把社会弄成无序,肯定不是科学管理;如果通过管理把社会弄成表面有序但无活力,也不是科学管理。有序与活力兼具,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历史怪圈,这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保障社会安全和个体安全,涉及风险控制的资源配置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应用,现代社会必然是充满风险的社会,如何应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考验着政府和社会应急管理的能力。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如何应对种种社会风险,缓解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社会治安、养老负担等带来的“人类困境”、“现实困境”、“未来恐惧”等多重压力,给人们足够的安全感,是我国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确保国家安全。这些做法,正是为了应对、减轻、缓解上述各种压力,给社会以充分的安全环境,给人们以足够的安全感。正像在财富分配中要体现公平正义一样,在风险的管控上也要体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全和控制风险,同样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不能让一部分人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而另一部分人则对风险处于不可控状态,这不符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汇报人: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十大亮点思想汇报(4篇范文)

敬爱的党支部: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有许多新思想、新论述。我认为,其中有十大亮点值得注意。第一,确立了人本法律观。在人类历史上,奴隶制时代实行的是神本法律观,封建制时代是君本法律观,资本主义时代是“物本法律观”,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怎样的法律观?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十八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