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实习总结

2023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语文教学实习(10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查看人数:93

2023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语文教学实习

第1篇 2023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语文教学实习

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于这些十四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来说,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听潮》这样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散文单元,我上的是《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由于准备不充分,文章线索没有讲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学校有课文朗读的磁带,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自己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没有专业朗读人员读的好,但我尽了自己的全力。指导老师后来说,老师应该自己读,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自己不读,又说学生读的这不好那不好。

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有课时,我往往是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课,查资料,写教案,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讲课时会发挥得更好。老师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气势,要有较好的气质。

我给自己定位为清刚之气:直率、真挚、刚强而不失温和。我认为男老师一定要有一点硬气,这样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提问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往往问题一说,就要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我的语速、教学的进程都比较快。我认为语速、教学进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适应程度灵活掌握,该快则快,应慢则慢。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再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结果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后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

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语文教学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能取得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赞许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我们喜欢听你上课,你的课很精彩”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批改作业,我纠正每个错误,在批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其作业本上写明,为了不浪费时间、精力、感情,我不改这次作业。我的指导思想是要不断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过程中有反复,但不能“苦口婆心”,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要根据学生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措施。改作文,我花的心血更多,我注重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爱好等各方面情况,评语不拘泥于文章形式。我认为表达的通顺与否、有无错字和内容的分量对初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最突出的问题。

学生写作文并不怎么讲究章法,他们感兴趣的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老师把写作文看成纯粹技术性的练习,不关心作文的内容,就会失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是为了育人,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的指导思想。

班主任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明显成效。我在初二(2)班这个差班做实习班主任时,注重做差生的工作。要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想,必须有诚心,有耐心,而不能一味地训斥,也不能把一些屡教不改、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学生的不良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算完事。

有个男生上课不听讲,讲话,画画,还经常迟到,老师经常批评他。我和他交谈,他说,他以后想当设计师,他参加了美术培训班,他的叔叔是湖北美术学院的教授。班主任、批评他的老师都不知道这些情况。我告诉这个学生,要学好美术,当好设计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都要了解。我要他把画的素描给我看一下,并要他先给自己订个小目标--不迟到。临别时,我送了他一本《朝鲜邮票目录》。他很感激我,要我留下通讯地址。学生成绩好,老师当然喜欢,但学生成绩差,老师就厌恶、不管,这样的师爱就狭隘了。作为老师,应该对全体学生负责,让所有学生在学习、品质上有所进步。

见习结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实习中我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教育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不把老师当回事的学生。有个学生满嘴挑衅性的语言,我多次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但他不为所动。其实他反应比较敏捷,上语文课常常举手发言,答得也比较准确,但他就是不愿受任何约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丝毫不考虑对其他同学的不良影响。我跟他讲明,不要太自私了,今后走入社会,靠的是真本事、硬碰硬,不是靠一点小聪明、嘴巴狠。

有一次,他跟我抖狠,我针锋相对,差点打起来。他“自动降温”,我把他带到班主任的办公室,班主任对他进行说服教育。事后,班主任忠告我不能和学生打架,学校会处罚打学生的老师,家长告到报社,报社立场肯定是站在学生那边。我问班主任如何真正改造这样成心捣乱的学生,他说,老师没有什么权力处置学生,只能用言语智斗,“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但我想,如果仅仅靠言语,而没有切实的处罚措施(如在学生操行评定中扣分;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时,不允许其上课;学生严重违反校纪时,勒令其退学),这样的学生会有恃无恐,更加猖狂。

学校管理学生,应该认真负责,严明校纪,不纵容,不粗暴,恩威并重,当断则断,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在学校里不出乱子,这等于是放弃了教育的神圣职责,使教育问题转化成社会问题,最后积重难返。

第2篇 教师语文教学实习报告总结

教师语文教学实习报告总结

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

我实习的班级是高一年级一班,通过和其他实习生的交流,我带的这个班级应该是全年级最好的班了。虽然在实习之前我们都已经经过专门的培训与训练,并且也不止一次的站到讲台上了,但这次我面对的是真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上好每节语文课、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实习第二周,我们进入听课、备课阶段。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课程目标要求等这些基本的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六节课,他的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读文章。他鼓励我说:“你的知识能力都已经具备了,尽管放开的去干就是了。”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其次是对班上语文水平的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早读时间的了解、以及课堂上的观察我对班上整体的语文水平,以及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有了大概地了解:语文基础比较好、课堂氛围及课堂纪律也比较好。再次,我有仔细研究了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应当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及文化修养。这些信息告诉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理出了思路,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性了。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灵活变通的。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时间谈谈我的教学模式。

学习古文,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枯燥、非常头疼的事情。那么,如何让他们在我的语文课上感到学习古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呢?我结合李商隐的《锦瑟》具体来谈。

在校内实习时我讲过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觉得不是很难。所以当指导老师说李商隐的诗歌非常难讲时,我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在我写教案时,深刻地体会到了。

李商隐的诗歌一大特点是诗意朦胧多义,尤其是《锦瑟》这首诗,其旨意千百年来更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其次就是善用典故、传说。基于这两个因素,我决定从这首诗的意境入手进行讲解。首先,我先给学生放了两边朗诵录音,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其次逐联进行分析。首联诗人以瑟起兴,渲染一种伤感迷惘的意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意境,我先给学生展示了瑟的照片,让他们认识什么是瑟。接着又播放了有关瑟的弹奏曲,让他们感受瑟音之清幽哀怨,进而启发他们诗人在此用瑟起兴的意图所在,引导他们把握整首诗的意境。颔联和颈联四句,则分别引用典故、传说等寄寓诗人的感情。回想起自己上中学时一遇到典故、传说等,总感觉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为了避免传统教学中处理这类问题的弊端,我采用教师点播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找出典故与传说,接着,我把这些典故与传说背后的故事将给他们,通过这些动人的故事启发学生明白诗人此时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感情色彩,把握诗的意境。尾联以感叹作结,感叹往事不堪回首。由于上文中提到的那些美好的事情,作者对往事念念不忘,始终不能释怀的感情也就不难理解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最后我问学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时,学生回答说:“哀怨之情,迷离之境。”这也就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堂课最大的优点是融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怎样提问,没有一个定论,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要有科学的内容。提问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之后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时问题具有连贯性、概括性,其次就是如何因到了。对学生的发言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发言完后,老师应有恰当地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他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引导可通过适当地启发、点拨。如在教《过秦论》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使我启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如何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过失的?”有学生回答说:“首先要叙述事情的经过,然后在分析‘过’的原因”。我进一步启发他们“那么,贾谊在分析秦亡时,是不是也是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来做的`呢?”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引导,他们很容易就得出:文章是从秦朝的兴亡过程和秦灭亡的原因两方面写的。

在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时,如果我直接问他们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他们可能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下手。我启发他们:“九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攻秦,却‘逡巡而不敢进’说明了什么?”“秦国非常强大”学生齐答。接着启发:“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法。”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文章中还有哪里用到了这样的写法?”有的学生说九国之师和陈涉的军队形成了对比,有的说秦国的军队和陈涉的形成了对比。我继续启发:“由此可见,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学生齐答:“对比论证法”。这样,非常轻松的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确定正确地教学目标,确立好难点重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同时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

六个星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使我运用的较多的教学模式,他取得了意料不到得成功,让我有一种成就感。当看到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由沉默不语到主动发言,再到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听到学生“老师,你的课太有趣了,我们都听的入迷了”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在多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3篇 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一个多月的教师实习结束了! 虽然短暂,但这短暂的一个多月的语文教师实习,却点缀了我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蓬勃了我事业的生机,更为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一 、隔行如果如山

教了十多年的体育课,现在当起语文老师来,无论从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方式,我都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想起来真是各有所长。教体育课,我可以大吼大叫,急轰轰指手画脚,身体师范,对那些动作不到位的学生来一个体罚式教学学生还觉得你老师有个性,但做起语文教师来,我体育课上的那一套就的收敛收敛了。想起来这也应了一句熟语:隔行如隔山,的确如此。

这样的一个班级不仅仅班主任周老师很恼火,连我们实习生都觉得不舒服。因此,周老师已经在努力地改变现状,而我们则帮助周老师管理班级。而对于语文指导老师,她对我们听不听她授课并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则是主动地去听她授课,并主动地向她虚心请教。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不主动,我们只能在沉默中接受“0”指导。虽然说——在学生的面前,我们是老师;在老师面前,我们是学生。然而,似乎在一些学生眼里并不把我们实习生看作老师。这样以来,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然而,我想:不管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绝不能不把自己当作老师看待。

带着这样的实习心态,我开始正式好好实习了。在见习和实习班主任过程中,进行研究教材、编写教案、备课、备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可以说五味俱全。而自己的所见所感,自己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咸,也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啊。然而,古人有诗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今人也说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正是自己禁受住了其中的疲劳和辛酸,才有了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实战经验。我认为:

首先,在班级管理上,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个班级,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纪律。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一个班级的纪律,也就是一个班级的规矩。班级没有纪律或说班级没有规矩,学习就不能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只有班级有规矩或说班级有纪律了,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教师才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学以致用等。因此,作为班主任,也首先应该抓好班级的纪律。当然,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惯,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班级纪律好,而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惯,这样的班级并不是一个好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在抓好班级纪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而如何抓好班级纪律、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这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老师,而且还需要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现状和他们的想法,并根据他们的现状和想法,再确定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好班级,使班级有纪律,这也就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各科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对待不同科目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就是要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树立,也就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也才能称的上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上,语文老师要德才兼备。

老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知识,还要引导、培养学生以美好的品德修养。即既要智育,还要德育。语文授课上,语文老师不应该单纯的为授课而授课,而应该是以授课为桥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力、感悟力、表达力、思辨力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自识与他识等,由此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等。

再次,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各方面状况,便于班级管理和“因材施教”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早晨来到学校而晚上晚自习过后返家,在这一时间段,学生都要在学校度过。除了学习,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刚刚迈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主动和他们沟通,特别重要。沟通的时候,主要是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向好的一方面发展。有一句话这样说——“有生命就有希望。”我觉得很对,只有学生安全,才能为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因此,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要教育他们首先要有自我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想法,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了。如此以来,教师做到很好地管理好班级,甚至做到“因材施教”,都不在话下了。

现在实习已经过去,我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仅感恩后湖中学指导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周老师和语文教学指导老师姚肖老师,还感恩我的辅导员肖老师,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导或者老师、同学。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

有人说,“实习不苦”。实习真的不苦吗?从我自身而言,实习真的很苦,也很累。然而这苦、这累之中,有着莫名的“甜”。现在我用我的第实习周记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实习总结或说是实习体会—— 实习就像喝中药,喝的时候苦;然而,喝过之后,药到病除之时,即是苦尽甘来之始!

其二 、德高才厚方为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称赞教师“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 ;也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赞美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更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歌颂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是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然而,怎么样“为师” ,才能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呢?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师范,学高方为人师,身正方为世范。教师若要值得那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为师——首先就应该要德高与才厚,其次就应该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

为师,要德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修身养性以达身正。身正而德高望重,受世人推崇,能够作为世范。有人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那么也就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 、“势利眼” ,作为可塑性尚且很强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这种“伪君子”、“势利眼”的影响而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一部分学生势必会成为一个“伪君子” 或“势利眼”了。当然,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有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水平,对这样的“伪君子” 、“势利眼”是不满的,甚至是憎恨的,更谈不上尊重、信任“这样的老师”了。如果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表里如一,那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改造力就引导着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就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为一个也具有崇高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尽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为师,要才厚。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有学术性研究。唐·韩愈《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试想,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他怎么样能够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呢?恐怕也会受到学生的蔑视吧。而对于才厚的教师,学生不仅会尊重他(她),甚至会信任他(她),遇事也会向他(她)请教。

总之,为师要德高与才厚,也就是说,为师要德才兼备,学生才会受到良好的熏陶与进化!

为师,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教学生或者说引导学生“善”。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说,人性本善。首先,教师——要教学生以向善。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应该是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老师,才可能教出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学生。那么,在学生依然具有可塑性时,善教者教以求真向善,善学者学以学真向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不就渐趋于“善”了吗?其次,教师——要教学生永存善念,驱除恶念。正所谓: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因此,教师要告戒学生:不要行恶,而要驱除恶念,否则,我们就会像上述的磨刀之石,日益贬损了。况且,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第三,教师——要教学生反省向善。正像孔子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第四,教师——要教学生近善人,远恶人。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第五,教师——要多多扬善,教学生多多行善。等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一颗颗“善心”,好好做人,做好人,就在其中了。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呢?大千世界,世事纷纭,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做好事,这并不能具体说得清清楚楚的。但是,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还是可以通过具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引导学生——尽可能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遇到事情或者问题,要先冷静地想一下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冷静地想事情或者问题发生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冷静地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摆平事情或解决问题,最后再冷静地通过想好的途径去摆平事情或解决掉问题。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那样:“镇静地准备好镇静!”这样是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的。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学好习呢?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教师更不应该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得还不如自己的状况。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及其特殊的学习惯的保持,等等,才能够使学生好好学习和学好习。当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个体的个性融入到集体的共性中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由个体融入到集中之中。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但没有受压制,而且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还会为集体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等,做出自己的努力等。

总之,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还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这样,教师德才兼备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又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教师是值得那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为人师者——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要有“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的师道精神理想,也要有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4篇 语文教学实习工作总结

2017语文教学实习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实习工作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2017学期末个人工作总结)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实习工作总结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一眨眼功夫,本人在古丁中学任教一年见习期满了。在这初为人师的一年里,我庆幸自己能走上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实现了由学生向教师过度的角色转变,真正适应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融入了古丁中学教师集体的大家庭里,体会到了做教师的滋味,懂得了教师的责任,同时也促使我无论是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还是专业水平都得到较明显的提升。渴望求知的山区学生,更使我增强了坚守教师岗位的信心,决心以师德、师爱、师智、师能来要求自己,以爱播撒,用爱耕耘。现将一年以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但是一直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我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时俱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团结同事,积极开展工作。我在工作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事业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每一堂课,批好每一次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老师。

二、专业技术方面

在思想政治方面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的同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不断加强业务素养,深入专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经常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技能,不断吸取教学经验。并能很好的处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能根据实际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把所学知识都渗透到本学科当中,使学生视野开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我积极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学技能。经过努力我已能熟练掌握和运用word、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并能熟练的运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一直认为学生是教师最大的力量源泉,我坚持订阅《班主任》、《教学与管理》等杂志。我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也知道,只有将学到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扎实地在教师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三、教育实践方面

我知道勤能补拙,勤奋是为师者的法宝。尤其是新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更要勤奋学习,自觉修养,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一年来,我坚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科学管理,狠抓班风、学风。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勤跟、勤管,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从无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深入备课,对教材重点难点处理力求得当,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我能利用清晰、流畅、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板书有条理,字迹清楚。我深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质的有效方法。我注重每节课教案编写以及反思编写,更注重公开课的教后反思、教学后记,并能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使自己不断的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更加勤奋的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四、教育、教学业绩方面

一年来,我所担任的班和所负责的班,纪律好学风好,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德智体全面发展。我对学生关怀备至,经常找学生谈心,面对后进生我不时给以鼓励和肯定,用爱去感化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学生信赖我,尊重我,在学生眼中我不仅是一名值得尊重的师长,更是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因此在德育工作方面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这使我信心百倍,更加有勇气和胆量迎接未来的挑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是自己的。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党在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已经确定,我唯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5篇 2023年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xx中学 高春桃

一 、隔行如果如山

教了十多年的体育课,现在当起语文老师来,无论从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方式,我都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想起来真是各有所长。教体育课,我可以大吼大叫,急轰轰指手画脚,身体师范,对那些动作不到位的学生来一个体罚式教学学生还觉得你老师有个性,但做起语文教师来,我体育课上的那一套就的收敛收敛了。想起来这也应了一句熟语:隔行如隔山,的确如此。

一个多月的教师实习结束了! 虽然短暂,但这短暂的一个多月的语文教师实习,却点缀了我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蓬勃了我事业的生机,更为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此次语文教师实习,我担任了xx中学七年级(1)班,全班34个同学,25个男生,9个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班级纪律很不好,而且全班同学几乎没有良好的学习惯。经过深入了解,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单亲家庭子女和农村迁入城市的家庭子女,有一部分甚至是孤儿。而且该班级学生是经过其他重点中学层层筛选后又经过该学校的筛选后的学生。从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走出来的学生,品德修养不高,社会习气比较严重;而且,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不高等。

这样的一个班级不仅仅班主任周老师很恼火,连我们实习生都觉得不舒服。因此,周老师已经在努力地改变现状,而我们则帮助周老师管理班级。而对于语文指导老师,她对我们听不听她授课并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则是主动地去听她授课,并主动地向她虚心请教。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不主动,我们只能在沉默中接受“0”指导。虽然说——在学生的面前,我们是老师;在老师面前,我们是学生。然而,似乎在一些学生眼里并不把我们实习生看作老师。这样以来,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然而,我想:不管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绝不能不把自己当作老师看待。

带着这样的实习心态,我开始正式好好实习了。在见习和实习班主任过程中,进行研究教材、编写教案、备课、备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可以说五味俱全。而自己的所见所感,自己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咸,也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啊。然而,古人有诗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今人也说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正是自己禁受住了其中的疲劳和辛酸,才有了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实战经验。我认为:

首先,在班级管理上,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个班级,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纪律。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一个班级的纪律,也就是一个班级的规矩。班级没有纪律或说班级没有规矩,学习就不能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只有班级有规矩或说班级有纪律了,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教师才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学以致用等。因此,作为班主任,也首先应该抓好班级的纪律。当然,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惯,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班级纪律好,而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惯,这样的班级并不是一个好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在抓好班级纪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而如何抓好班级纪律、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这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老师,而且还需要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现状和他们的想法,并根据他们的现状和想法,再确定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好班级,使班级有纪律,这也就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各科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对待不同科目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就是要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树立,也就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也才能称的上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上,语文老师要德才兼备。

老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知识,还要引导、培养学生以美好的品德修养。即既要智育,还要德育。语文授课上,语文老师不应该单纯的为授课而授课,而应该是以授课为桥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力、感悟力、表达力、思辨力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自识与他识等,由此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等。

再次,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各方面状况,便于班级管理和“因材施教”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早晨来到学校而晚上晚自习过后返家,在这一时间段,学生都要在学校度过。除了学习,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刚刚迈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主动和他们沟通,特别重要。沟通的时候,主要是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向好的一方面发展。有一句话这样说——“有生命就有希望。”我觉得很对,只有学生安全,才能为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因此,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要教育他们首先要有自我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想法,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了。如此以来,教师做到很好地管理好班级,甚至做到“因材施教”,都不在话下了。

现在实习已经过去,我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仅感恩xx中学指导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周老师和语文教学指导老师姚肖老师,还感恩我的辅导员肖老师,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导或者老师、同学。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

有人说,“实习不苦”。实习真的不苦吗?从我自身而言,实习真的很苦,也很累。然而这苦、这累之中,有着莫名的“甜”。现在我用我的第实习周记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实习总结或说是实习体会—— 实习就像喝中药,喝的时候苦;然而,喝过之后,药到病除之时,即是苦尽甘来之始!

其二 、德高才厚方为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称赞教师“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 ;也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赞美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更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歌颂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是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然而,怎么样“为师” ,才能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呢?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师范,学高方为人师,身正方为世范。教师若要值得那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为师——首先就应该要德高与才厚,其次就应该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

为师,要德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修身养性以达身正。身正而德高望重,受世人推崇,能够作为世范。有人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那么也就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 、“势利眼” ,作为可塑性尚且很强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这种“伪君子”、“势利眼”的影响而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一部分学生势必会成为一个“伪君子” 或“势利眼”了。当然,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有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水平,对这样的“伪君子” 、“势利眼”是不满的,甚至是憎恨的,更谈不上尊重、信任“这样的老师”了。如果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表里如一,那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改造力就引导着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就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为一个也具有崇高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尽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为师,要才厚。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有学术性研究。唐·韩愈《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试想,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他怎么样能够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呢?恐怕也会受到学生的蔑视吧。而对于才厚的教师,学生不仅会尊重他(她),甚至会信任他(她),遇事也会向他(她)请教。

总之,为师要德高与才厚,也就是说,为师要德才兼备,学生才会受到良好的熏陶与进化!

为师,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教学生或者说引导学生“善”。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说,人性本善。首先,教师——要教学生以向善。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应该是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老师,才可能教出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学生。那么,在学生依然具有可塑性时,善教者教以求真向善,善学者学以学真向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不就渐趋于“善”了吗?其次,教师——要教学生永存善念,驱除恶念。正所谓: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因此,教师要告戒学生:不要行恶,而要驱除恶念,否则,我们就会像上述的磨刀之石,日益贬损了。况且,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第三,教师——要教学生反省向善。正像孔子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第四,教师——要教学生近善人,远恶人。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第五,教师——要多多扬善,教学生多多行善。等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一颗颗“善心”,好好做人,做好人,就在其中了。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学好习呢?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教师更不应该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得还不如自己的状况。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及其特殊的学习惯的保持,等等,才能够使学生好好学习和学好习。当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个体的个性融入到集体的共性中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由个体融入到集中之中。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但没有受压制,而且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还会为集体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等,做出自己的努力等。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呢?大千世界,世事纷纭,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做好事,这并不能具体说得清清楚楚的。但是,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还是可以通过具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引导学生——尽可能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遇到事情或者问题,要先冷静地想一下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冷静地想事情或者问题发生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冷静地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摆平事情或解决问题,最后再冷静地通过想好的途径去摆平事情或解决掉问题。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那样:“镇静地准备好镇静!”这样是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的。

总之,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还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这样,教师德才兼备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又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教师是值得那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为人师者——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要有“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的师道精神理想,也要有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6篇 师范学院中文系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作者:2022级 中文系(2)班 余正强 涪陵师范学院

1 选择课堂教学最佳的方法

所谓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两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教材,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做到每一堂课都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教法与学法,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废除“注入式”,坚持启发式,“不在全盘授与,在于相机诱发”;二是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学习方法,讲清学习规律;三是培养学生“学贵有疑”的精神,让学生真正从单纯的“记忆型”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跃入“思维型”的新天地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例如:书写规范行为,会话讲普通话行为,读书时做读书笔记行为,制定学习计划行为,读报纸、收听广播新闻行为,完成课业后整理好书桌行为,制作和创造行为,反省与评价行为等等。教师要善于对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校正和引导。

4 要把力量用在备课上

5 提问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过去,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提出问题,没有学生举手,只好自己回答。可是听霍老师的课却完全两样,霍老师提问以后,学生十分活跃;不但积极举手,而且发言还有创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霍老师告诉我:提问就是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就要动脑筋,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如同大海捞针,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也是一种学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2022。10。14

第7篇 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第8篇 2023年最新师范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一个多月的教师实习结束了!虽然短暂,但这短暂的一个多月的语文教师实习,却点缀了我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蓬勃了我事业的生机,更为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并写下了自己的实习总结。

现在实习已经过去,我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仅感恩后湖中学指导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周老师和语文教学指导老师姚肖老师,还感恩我的辅导员肖老师,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导或者老师、同学。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

此次语文教师实习,我担任了后湖中学七年级(1)班,全班34个同学,25个男生,9个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班级纪律很不好,而且全班同学几乎没有良好的学习惯。经过深入了解,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单亲家庭子女和农村迁入城市的家庭子女,有一部分甚至是孤儿。而且该班级学生是经过其他重点中学层层筛选后又经过该学校的筛选后的学生。从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走出来的学生,品德修养不高,社会习气比较严重;而且,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不高等。

这样的一个班级不仅仅班主任周老师很恼火,连我们实习生都觉得不舒服。因此,周老师已经在努力地改变现状,而我们则帮助周老师管理班级。而对于语文指导老师,她对我们听不听她授课并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则是主动地去听她授课,并主动地向她虚心请教。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不主动,我们只能在沉默中接受“0”指导。虽然说——在学生的面前,我们是老师;在老师面前,我们是学生。然而,似乎在一些学生眼里并不把我们实习生看作老师。这样以来,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然而,我想:不管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绝不能不把自己当作老师看待。

带着这样的实习心态,我开始正式好好实习了。在见习和实习班主任过程中,进行研究教材、编写教案、备课、备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可以说五味俱全。而自己的所见所感,自己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咸,也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啊。然而,古人有诗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今人也说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正是自己禁受住了其中的疲劳和辛酸,才有了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实战经验。我认为:

首先,在班级管理上,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个班级,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纪律。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一个班级的纪律,也就是一个班级的规矩。班级没有纪律或说班级没有规矩,学习就不能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只有班级有规矩或说班级有纪律了,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教师才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学以致用等。因此,作为班主任,也首先应该抓好班级的纪律。当然,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惯,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班级纪律好,而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惯,这样的班级并不是一个好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在抓好班级纪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而如何抓好班级纪律、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这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老师,而且还需要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现状和他们的想法,并根据他们的现状和想法,再确定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好班级,使班级有纪律,这也就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各科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对待不同科目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就是要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树立,也就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也才能称的上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上,语文老师要德才兼备。

老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知识,还要引导、培养学生以美好的品德修养。即既要智育,还要德育。语文授课上,语文老师不应该单纯的为授课而授课,而应该是以授课为桥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力、感悟力、表达力、思辨力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自识与他识等,由此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等。

再次,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各方面状况,便于班级管理和“因材施教”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早晨来到学校而晚上晚自习过后返家,在这一时间段,学生都要在学校度过。除了学习,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刚刚迈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主动和他们沟通,特别重要。沟通的时候,主要是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向好的一方面发展。有一句话这样说——“有生命就有希望。”我觉得很对,只有学生安全,才能为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因此,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要教育他们首先要有自我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想法,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了。如此以来,教师做到很好地管理好班级,甚至做到“因材施教”,都不在话下了。

德高才厚方为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称赞教师“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 ;也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赞美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更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歌颂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是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然而,怎么样“为师” ,才能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呢?

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

为师,要德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修身养性以达身正。身正而德高望重,受世人推崇,能够作为世范。有人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那么也就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 、“势利眼” ,作为可塑性尚且很强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这种“伪君子”、“势利眼”的影响而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一部分学生势必会成为一个“伪君子” 或“势利眼”了。当然,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有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水平,对这样的“伪君子” 、“势利眼”是不满的,甚至是憎恨的,更谈不上尊重、信任“这样的老师”了。如果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表里如一,那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改造力就引导着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就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为一个也具有崇高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尽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为师,要才厚。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有学术性研究。唐·韩愈《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试想,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他怎么样能够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呢?恐怕也会受到学生的蔑视吧。而对于才厚的教师,学生不仅会尊重他(她),甚至会信任他(她),遇事也会向他(她)请教。

总之,为师要德高与才厚,也就是说,为师要德才兼备,学生才会受到良好的熏陶与进化!

为师,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呢?大千世界,世事纷纭,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做好事,这并不能具体说得清清楚楚的。但是,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还是可以通过具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引导学生——尽可能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遇到事情或者问题,要先冷静地想一下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冷静地想事情或者问题发生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冷静地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摆平事情或解决问题,最后再冷静地通过想好的途径去摆平事情或解决掉问题。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那样:“镇静地准备好镇静!”这样是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的。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教学生或者说引导学生“善”。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说,人性本善。首先,教师——要教学生以向善。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应该是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老师,才可能教出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学生。那么,在学生依然具有可塑性时,善教者教以求真向善,善学者学以学真向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不就渐趋于“善”了吗?其次,教师——要教学生永存善念,驱除恶念。正所谓: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因此,教师要告戒学生:不要行恶,而要驱除恶念,否则,我们就会像上述的磨刀之石,日益贬损了。况且,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第三,教师——要教学生反省向善。正像孔子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第四,教师——要教学生近善人,远恶人。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第五,教师——要多多扬善,教学生多多行善。等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一颗颗“善心”,好好做人,做好人,就在其中了。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学好习呢?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教师更不应该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得还不如自己的状况。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及其特殊的学习惯的保持,等等,才能够使学生好好学习和学好习。当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个体的个性融入到集体的共性中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由个体融入到集中之中。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但没有受压制,而且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还会为集体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等,做出自己的努力等。

第9篇 中学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十分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十分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第10篇 师范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带着这样的实习心态,我开始正式好好实习了。在见习和实习班主任过程中,进行研究教材、编写教案、备课、备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可以说五味俱全。而自己的所见所感,自己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咸,也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啊。然而,古人有诗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今人也说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正是自己禁受住了其中的疲劳和辛酸,才有了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实战经验。我认为:

首先,在班级管理上,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个班级,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纪律。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一个班级的纪律,也就是一个班级的规矩。班级没有纪律或说班级没有规矩,学习就不能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只有班级有规矩或说班级有纪律了,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教师才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学以致用等。因此,作为班主任,也首先应该抓好班级的纪律。当然,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惯,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班级纪律好,而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惯,这样的班级并不是一个好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在抓好班级纪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而如何抓好班级纪律、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这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老师,而且还需要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现状和他们的想法,并根据他们的现状和想法,再确定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好班级,使班级有纪律,这也就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各科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对待不同科目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就是要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树立,也就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也才能称的上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再次,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各方面状况,便于班级管理和“因材施教”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早晨来到学校而晚上晚自习过后返家,在这一时间段,学生都要在学校度过。除了学习,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刚刚迈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主动和他们沟通,特别重要。沟通的时候,主要是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向好的一方面发展。有一句话这样说——“有生命就有希望。”我觉得很对,只有学生安全,才能为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因此,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要教育他们首先要有自我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想法,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了。如此以来,教师做到很好地管理好班级,甚至做到“因材施教”,都不在话下了。

德高才厚方为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称赞教师“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 ;也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赞美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更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歌颂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是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然而,怎么样“为师” ,才能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呢?

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

为师,要德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修身养性以达身正。身正而德高望重,受世人推崇,能够作为世范。有人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那么也就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 、“势利眼” ,作为可塑性尚且很强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这种“伪君子”、“势利眼”的影响而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一部分学生势必会成为一个“伪君子” 或“势利眼”了。当然,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有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水平,对这样的“伪君子” 、“势利眼”是不满的,甚至是憎恨的,更谈不上尊重、信任“这样的老师”了。如果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表里如一,那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改造力就引导着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就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为一个也具有崇高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尽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为师,要才厚。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有学术性研究。唐·韩愈《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试想,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他怎么样能够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呢?恐怕也会受到学生的蔑视吧。而对于才厚的教师,学生不仅会尊重他(她),甚至会信任他(她),遇事也会向他(她)请教。

总之,为师要德高与才厚,也就是说,为师要德才兼备,学生才会受到良好的熏陶与进化!

为师,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呢?大千世界,世事纷纭,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做好事,这并不能具体说得清清楚楚的。但是,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还是可以通过具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引导学生——尽可能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遇到事情或者问题,要先冷静地想一下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冷静地想事情或者问题发生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冷静地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摆平事情或解决问题,最后再冷静地通过想好的途径去摆平事情或解决掉问题。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那样:“镇静地准备好镇静!”这样是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的。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教学生或者说引导学生“善”。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说,人性本善。首先,教师——要教学生以向善。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应该是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老师,才可能教出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学生。那么,在学生依然具有可塑性时,善教者教以求真向善,善学者学以学真向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不就渐趋于“善”了吗?其次,教师——要教学生永存善念,驱除恶念。正所谓: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因此,教师要告戒学生:不要行恶,而要驱除恶念,否则,我们就会像上述的磨刀之石,日益贬损了。况且,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第三,教师——要教学生反省向善。正像孔子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第四,教师——要教学生近善人,远恶人。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第五,教师——要多多扬善,教学生多多行善。等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一颗颗“善心”,好好做人,做好人,就在其中了。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学好习呢?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教师更不应该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得还不如自己的状况。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及其特殊的学习惯的保持,等等,才能够使学生好好学习和学好习。当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个体的个性融入到集体的共性中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由个体融入到集中之中。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但没有受压制,而且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还会为集体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等,做出自己的努力等。

有人说,“实习不苦”。实习真的不苦吗?从我自身而言,实习真的很苦,也很累。然而这苦、这累之中,有着莫名的“甜”。现在我用我的第一篇实习周记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实习总结或说是实习体会—— 实习就像喝中药,喝的时候苦;然而,喝过之后,药到病除之时,即是苦尽甘来之始!

2023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实习总结:语文教学实习(10篇范文)

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学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语文教学信息

  • 2023年语文教学实习总结(10篇范文)
  • 2023年语文教学实习总结(10篇范文)10人关注

    语文教学实习总结xx中学高春桃一、隔行如果如山教了十多年的体育课,现在当起语文老师来,无论从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方式,我都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想起 ...[更多]

  • 语文教学实习总结(10篇范文)
  • 语文教学实习总结(10篇范文)10人关注

    一个多月的教师实习结束了!虽然短暂,但这短暂的一个多月的语文教师实习,却点缀了我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蓬勃了我事业的生机,更为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