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暑期报社实习总结 第2篇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 第3篇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总结 第4篇2023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5篇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 第6篇08暑期报社实习生活总结 第7篇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第8篇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9篇暑期报社的实习生活总结 第10篇暑期报社实习生活总结 第11篇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第12篇2023暑期报社实习总结
第1篇 暑期报社实习总结
20xx年7月12日起,来到《安邦河晚刊》的实习已经过了四周,在这四周的时间里,通过各位同事的指导与帮助,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实习结束时在撰稿及采访编辑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共累计发表各类稿件十余篇。
在了解了《安邦河晚刊》致力于以“关注社会动态 服务百姓生活”的宗旨,通过在日常的采访与撰稿中,更能深刻理解和实践其蕴含的理念。
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而在报社的实习中,让我更加深刻的懂得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至高理念。
做记者,就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记得第一次采访是关于中植社区的废品收购站扰民问题,由于来源于群众热线,在调查与配合采访中比较顺利。因在学校校报工作时也常接触些采访任务,对采访并不是很陌生,但在面对社区群众热情的言语,比校园采访更让人心情激动。“我们相信你们!”“希望能通过你们早日解决问题!”群众们信任的声音到现在仍然让我记忆犹新。而在饶河驻防战士采访军嫂的时候,巧遇的参谋长,热情的军人长官,以及严格守纪的战士们,让我看到了一只铁的队伍。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形形色色,各具特点,既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在培养细节全面的深入的采访实践能力外,而后的整理撰稿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新闻撰写能力,在报社的实习其间,接触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稿件,极大的提高了自己过去在新闻写作上的狭隘面,扩宽的文笔,也增加了对文字的热爱。而作为每日发行的报纸,让我在撰稿的同时也不断的提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锻炼了在撰稿过程中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通过报社为期一个月实习,我更加清楚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实习只有一个月时间,回头看看,一个月来自己的收获与成长,人生不仅需要走出自己的长度,更需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培养自己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2篇 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
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 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 报社概况
1. 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 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习状况
从7月12日到8月23日日我在《桂东电视报报》《桂东生活周刊》报社进行了五个周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心得体会《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习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记者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习工作
从自身:
1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3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从单位:
单位都希望有新人才的加入。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体会实习单位的工作习惯与文化氛围,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学习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第3篇 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总结
xx年7月12日起,来到《安邦河晚刊》的实习已经过了四周,在这四周的时间里,通过各位同事的指导与帮助,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实习结束时在撰稿及采访编辑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共累计发表各类稿件十余篇。
在了解了《安邦河晚刊》致力于以“关注社会动态 服务百姓生活”的宗旨,通过在日常的采访与撰稿中,更能深刻理解和实践其蕴含的理念。
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而在报社的实习中,让我更加深刻的懂得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至高理念。
做,就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记得第一次采访是关于中植社区的废品收购站扰民问题,由于来源于群众热线,在调查与配合采访中比较顺利。因在学校校报工作时也常接触些采访任务,对采访并不是很陌生,但在面对社区群众热情的言语,比校园采访更让人心情激动。“我们相信你们!”“希望能通过你们早日解决问题!”群众们信任的声音到现在仍然让我记忆犹新。而在饶河驻防战士采访军嫂的时候,巧遇的参谋长,热情的军人长官,以及严格守纪的战士们,让我看到了一只铁的队伍。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形形色色,各具特点,既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在培养细节全面的深入的采访实践能力外,而后的整理撰稿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新闻撰写能力,在报社的实习其间,接触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稿件,极大的提高了自己过去在新闻写作上的狭隘面,扩宽的文笔,也增加了对文字的热爱。而作为每日发行的报纸,让我在撰稿的同时也不断的提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锻炼了在撰稿过程中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通过报社为期一个月实习,我更加清楚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实习只有一个月时间,回头看看,一个月来自己的收获与成长,人生不仅需要走出自己的长度,更需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培养自己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4篇 2023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2022年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小实习虽然很短,仅仅是我的求学生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随着小实习的结束我却改变了自己审视专业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比较传统的认识。
我承认迄今为止无论是从学术方面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我都无法完全的读懂新闻。
xx年开学之初我带着高中得稚嫩来到了新闻系,可以这么说迷迷糊糊就上了贼船。但是事到如今谁还会在意以前是半斤还是八两。既然上了贼船,就要做个好贼,就不要再有从良的愿望。这仅仅是个比喻,也许这样的其实更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吧。
到了今天,我对新闻的困惑已经不再是那种小愤青愤青对新闻伦理得把握,而是在寻找自己与专业的一个切合点,说实话我自己不知道两年以来学了些什么东西,仿佛一切的课程都在打水漂,都是为了考试。过了就忘,也无言去面对当初风萧萧兮易水寒得誓言。话又说回来,有失便有得如果说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维上得转变。我坚信这是我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随着大三生活迈出得第一步,有一种责任感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这是我想要的一种东西。大三意味着什么?我无从考证,但我坚信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精彩,话说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诳语,选择适合自己得一条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华哥说的话,每次人们发现自己应该去办一件事时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么事都要趁早。
洋洋洒洒,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一个月吧!
第5篇 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
2022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
情况
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 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 报社概况
1. 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 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习状况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习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记者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习工作
从自身:
1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3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从单位:
单位都希望有新人才的加入。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体会实习单位的工作习惯与文化氛围,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学习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感触
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对于记者的职业有过很多幻想。
有幸于xx年年暑假在《桂东生活周刊》《桂东电视报》报社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并有机会初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这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
认识
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一段时间里,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政法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 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学习和借鉴更加必不可少,而且也更有空间。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在法律意识上的提高。接触法律的东西比较多,对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
五、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
1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
2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等。
六、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合适的岗位工种,从而制定出更为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利用实习来找工作,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作为大学毕业生,“实习最好是用来定方向、定基调、进行职业再规划,学习业务能力,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
八、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
日后做法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第6篇 08暑期报社实习生活总结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部做了一名实习生。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习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习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农村。
第7篇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文章,每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首先,给你一个选题,告诉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章,给你限定时间和字数,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你。
三千多字的大稿,我和两位实习生讨论,分工,然后各承担一方面的写作。
我需要写的是奥运对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我所没有想到的方面。我决定采访几位北京市民。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去紫竹院公园走访早晨锻炼身体的人。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我需要寻找看起来不那么忙,比较面善好说话的,并且有一定文化层次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市民。选定采访目标之后,在距离他们五米时就要开始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吧。果然她们看见我微笑着走近,也笑笑跟我打招呼。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说,我是教育报的记者,现在在做什么文章,想问她们几个问题,还煞有介事地拿出手机录音。结果我采访的第一位大妈一下就紧张了,只是不停的重复北京变得多好多好,心里有多高兴,但是说不出具体的细节。在我的提示下也只是对文明程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描述。五分钟,问不出什么东西的我只好无奈地离开。采访第二位市民时我吸取了教训,现在旁边观察了她一会,然后走上去随便聊了两句,再开始进入正题,也没有提录音的事,我们聊了20分钟,说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问题,除了公众的素质,还有政府的作为。第三个人是刘阿姨,这次她在唱京剧,我坐在旁边听了一会,她唱完我立刻鼓掌,虽然基本上听不懂。阿姨挺高兴,我们就坐一块开聊,整整聊了一个小时。我压根没有提我是来干什么的,只是在聊天中不经意地将话题朝这个方向引,结果的得到的信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写新闻稿就是在讲故事,所以细节是最重要的。而采访就是在不断地挖掘细节。
采访外国志愿者就没这么顺利了。一方面我没有充足的准备,因为我对选题的意图没有理解清楚,因而没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采访提纲。再加上语言的表现实在令人太不满意,很多问题问不出来或者表述不清,而且一些问题他回答了我也没能听懂。而且我在采访上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追问,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细节的东西就没有拿到太多。这个教训很深刻,我学英语的紧迫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4,写稿
新闻稿,就是给读者讲故事。所以唯有细节和故事性,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五秒钟之内决定去看这篇文章。我之前写的文章要么是散文,要么是评论、随笔,就是在自说自话,而现在学着描述细节,学着讲故事,学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5,态度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第二周告诉我:我画的版数错三行,结果周六不得不把排版室的人叫回报社重新排版,总编亲自签字重发。听到这个消息我那个懊恼呀……在教育报版面上有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五块钱,而且以两个十五,三个三十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不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失……高老师大概是希望我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第二天又给了一个版让我排。这一次小心翼翼地画版、设计,排版之前就自己把图片找好。这一次没有再出错。我很感激高老师,能给新人犯错和改过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态度实在需要加强。……任何事情都不是做得差不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极致,做到100%的完美。别人能想到的我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也要想到。精益求精,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第8篇 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2012年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小实习虽然很短,仅仅是我的求学生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随着小实习的结束我却改变了自己审视专业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比较传统的认识。
我承认迄今为止无论是从学术方面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我都无法完全的读懂新闻。
xx年开学之初我带着高中得稚嫩来到了新闻系,可以这么说迷迷糊糊就上了贼船。但是事到如今谁还会在意以前是半斤还是八两。既然上了贼船,就要做个好贼,就不要再有从良的愿望。这仅仅是个比喻,也许这样的其实更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吧。
到了今天,我对新闻的困惑已经不再是那种小愤青愤青对新闻伦理得把握,而是在寻找自己与专业的一个切合点,说实话我自己不知道两年以来学了些什么东西,仿佛一切的课程都在打水漂,都是为了考试。过了就忘,也无言去面对当初风萧萧兮易水寒得誓言。话又说回来,有失便有得如果说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维上得转变。我坚信这是我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随着大三生活迈出得第一步,有一种责任感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这是我想要的一种东西。大三意味着什么?我无从考证,但我坚信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精彩,话说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诳语,选择适合自己得一条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华哥说的话,每次人们发现自己应该去办一件事时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么事都要趁早。
洋洋洒洒,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一个月吧!
第9篇 暑期报社的实习生活总结
关于暑期报社的实习生活总结范文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习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习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习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第10篇 暑期报社实习生活总结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习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 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 ,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习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习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近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习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第11篇 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情况
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 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 报社概况
1. 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 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习状况
从7月12日到8月23日日我在《桂东电视报报》《桂东生活周刊》报社进行了五个周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习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记者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习工作
从自身:
1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3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从单位:
单位都希望有新人才的加入。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体会实习单位的工作习惯与文化氛围,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学习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感触
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对于记者的职业有过很多幻想。
有幸于xx年年暑假在《桂东生活周刊》《桂东电视报》报社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并有机会初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这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
认识
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一段时间里,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政法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 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学习和借鉴更加必不可少,而且也更有空间。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在法律意识上的提高。接触法律的东西比较多,对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
五、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
1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
2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等。
六、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合适的岗位工种,从而制定出更为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利用实习来找工作,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作为大学毕业生,“实习最好是用来定方向、定基调、进行职业再规划,学习业务能力,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
八、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
日后做法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第12篇 2023暑期报社实习总结
2022暑期报社实习总结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2022年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小实习虽然很短,仅仅是我的求学生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随着小实习的结束我却改变了自己审视专业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比较传统的认识。
我承认迄今为止无论是从学术方面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我都无法完全的读懂新闻。
xx年开学之初我带着高中得稚嫩来到了新闻系,可以这么说迷迷糊糊就上了贼船。但是事到如今谁还会在意以前是半斤还是八两。既然上了贼船,就要做个好贼,就不要再有从良的愿望。这仅仅是个比喻,也许这样的其实更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吧。
到了今天,我对新闻的困惑已经不再是那种小愤青愤青对新闻伦理得把握,而是在寻找自己与专业的一个切合点,说实话我自己不知道两年以来学了些什么东西,仿佛一切的课程都在打水漂,都是为了考试。过了就忘,也无言去面对当初风萧萧兮易水寒得誓言。话又说回来,有失便有得如果说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维上得转变。我坚信这是我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随着大三生活迈出得第一步,有一种责任感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这是我想要的一种东西。大三意味着什么?我无从考证,但我坚信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精彩,话说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诳语,选择适合自己得一条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华哥说的话,每次人们发现自己应该去办一件事时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么事都要趁早。
洋洋洒洒,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一个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