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体积评课稿模板(10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07:00:05 查看人数:28

体积评课稿模板

体积评课稿 模板1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12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圆锥的体积》现场评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听了吴老师上的《圆锥的体积》一课,收获很多,作为一位年轻老师能够勇于参加这次教学活动,而且做了精心的准备已经不容易,能够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更不容易。下面我想重点谈本节课的两点成功之处,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合理平台。主要体现在吴老师能够运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设计有奖问答和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大胆借鉴前面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使新旧知识得到整合。这种借鉴的学习方法,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变得轻松,同时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的发展。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吴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三个实验。一是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强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这个必要条件;二是做用装满小米的圆柱在空圆锥中倒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三是特别设计了一组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倒米实验,再次强调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的倍数关系。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要求,并且提出三个实验目的:(1、圆锥的底面与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他们的高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2、圆锥的体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3、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以实验目的为主线,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有眼睛观察,动脑筋思考,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探索出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公式计算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发现者,并且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不过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环节的衔接和时间的分配有些不恰当,教学方法没有多样化,欠缺改革创新。例如:在教学新课时,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进行倒米实验。我认为在实验前,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如(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关系吗?)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候,学生就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来就兴趣盎然。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变浓了,课堂气氛变得热烈,那么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体积评课稿 模板2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18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一、领略名师的风采。

本学期,有幸听了许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许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概括:朴实无华、课如其人,这也正是对许老师人品与课堂作品的概括和总结。朴实更显典雅和庄重,无华更增添了教学艺术返朴归真的魅力。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紧张进行着,而让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理性的认知的教师,目前还处在转型阶段。我经常外出听课,而许老师的课堂教学是首次让我感受到了回归这样的理念的重要性。许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家常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这样教学老师不必使课堂披上华丽的外衣,不会让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转来转去,虽然也学到了知识,但是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受到很累,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只是为了倾囊而赠的慷慨。

二、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许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 20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让学生猜一猜,看看它的体积大概是多少?接着再猜一猜它的体积可能与长方体的什么有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许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利用直观有效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接着,教师再次提问:长方体的体积到底与长、宽、高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实验验证。

二、 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一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组内合作分别组成不同的四个长方体,并及时填表记录(每组课前发一张表格),记下这时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需要的长方体的个数及此时长方体的体积。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很快把表格填充完整,再通过展示、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且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很快解决问题,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通过练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后,又把这个长方体用课件很直观的演变成正方体,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分别标出长、宽、高及把底面涂色)学生计算后引导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把握了本课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自主探究、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甘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它不仅让学生学会

了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

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许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打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课堂教学缺少角色换位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许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态度的必要性。

3、教学效果稍欠扎实高效

许老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收益到了很多,既学到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我在课堂上很少涉及这么多方面,唯恐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今后我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教诲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扎实高效迈进。

体积评课稿 模板3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9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今天听了施老师的课,我更深刻体会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学会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并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对比,并进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本节课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施老师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及换算单位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推算,之后为了给学生建立表象,施老师还直观的用教具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这里的演示作为对前面理论结论的验证,又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空间表象,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在这个环节,施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对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得出我是可爱的点点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我是可爱的点点的结论;同时,在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这一结论的.方法与过程,启发学生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根据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3、注重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学生初步感知和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让学生在抢答之后,施老师安排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个环节,自学例3,完成相应的练习。之后,学生汇报交流,重点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根据已有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作基础,在尝试了解答例题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在表述思路时,条理清晰,可以看出施老师平时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4、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在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精心设计,让学生引起注意。

5、目标出示,很有创意。目标中含有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建议:是否能在练习时,加入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间进率》评课稿

体积评课稿 模板4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7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圆锥的体积》的优秀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收获很多,李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节课的两点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合理平台。

主要体现在柏老师能够运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大胆借鉴前面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使新旧知识得到整合。这种借鉴的学习方法,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变得轻松,同时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的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柏老师引导学生做了三个实验。一是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二是做用装满小米的圆柱在空圆锥中倒的实验;三是特别设计了一组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倒米实验,强调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的倍数关系。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要求,并且提出实验目的,以实验目的为主线,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有眼睛观察,动脑筋思考,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探索出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公式计算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发现者,并且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不过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环节的衔接和时间的分配有些不恰当,教学方法没有多样化,欠缺改革创新。

体积评课稿 模板5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18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评课稿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具体的感性积累,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所以本节课王蔚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主要充当了一个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这堂课给我们的整体感觉是简洁、流畅、朴实。

简洁:

1、教师语言简洁,如体积和容积的引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展示了王蔚老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2、材料的选用简洁,各施其责,凸现数学本质。由于简洁就体现了高效。

流畅:材料之间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层层递进,又展现了数学独特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显得很流畅。

朴实:王蔚老师上的是一堂真实的朴实的课,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不是走过场、不是作秀,操作性强。是一堂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好课。

结合新课标,谈谈这堂课体现的三个亮点。

一、吃透教材新理念实施的前提

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教材,毕竟我们教材的编者对教材所下的功夫要比我们老师多得多。但如果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这基础上把教材作一些调整和处理,那就事半功倍。

如教材上实验:观察两个各放一块大小不一石块的杯加满水取出石块水相等吗?为什么?

我觉得,它的侧重点更偏重两个石块谁大谁小的比较,停留在原来的认识层面。

王蔚老师的实验:观察一个杯水位猜想放入一块石块产生什么现象验证说理由得出概念。

此实验的作用:

1、把原来实验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抽出来了,移到了体积概念教学之后,作为体积单位引出的钓饵,逻辑性更强。

2、更强调了石块占据了空间,突出了体积概念的本质。

3、在学生后继的生活、学习中会碰到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个实验对他的数学思维更具有正迁移。

二、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1、本节课中王老师非常注意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她有目的的采用了大量实物:小石块、铅笔盒、扑克牌等等。用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感知数学概念。在教体积单位时让学生举例: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1dm?1m?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重视概念的应用,强化理解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任务之一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举例说明,进行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在最后的练习中通过填上合适的单位来区分正反例,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体积容积和面积的概念及它们的单位。这一层次的练习更利于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三、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并不能由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搬给学生。本课中教师以多样化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数学抽象、推理的`过程,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从而由学会达到会学、乐学。

如:在教学体积单位时,通过几个层次的比较物体体积大小来引入,直接观察得出结果数物体中含有几个小立方体的个数来比较物体体积有两个分别由8个、27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物体(其中27个小立方体是在袋里看不见的)哪个体积大?学生间就出现了争议。这时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有了一种强烈的学习需要。此时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体积单位,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参与,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本堂课中,教师创造了多种学习的方式,如实验、情境、自学、质疑解答,分析推导等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主动经历从操作感知表象概念应用这个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总之,王老师今天为我们上了一堂成功的优秀的课,同时也让我们一睹了王蔚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追求的是更好,所以有一个小小的看法和大家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进行,这一点很重要。但直观不是目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慢慢具有了抽象概括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抽象概括,然后不断补充修正。这样才能使认识产生一个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体积评课稿 模板6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8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圆柱的体积评课稿

今天听了覃老师的公开教学课——圆柱的体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题4,并完成我是可爱的点点做一做我是可爱的点点的第一题和练习八中的第1——2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是: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学。听完这节课后,让我收获很多,我觉得覃老师气质佳、形象美,课上得实实在在。下面我就以以下两方面对这节课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一方面:成功之处

1、教师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为后面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埋下伏笔。

2、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实物圆柱体模型进行分解,再组合成一个已学过的长方体进行推导,但覃老师觉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又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推导过程重新回顾一遍,这样就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再一起,突破了教学难点。

3、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安排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技能。

4、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练与学的关系,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第二方面处:探讨之处

1、课堂教学环节如能先复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再出示课题进而传授新知识,整堂课的结构应该会更完整一些。

2、本节课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展示出来,例如:在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如能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在我是可爱的点点讨论我是可爱的点点这一环节中,应该是我是可爱的点点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我是可爱的点点而不是我是可爱的点点已知圆的半径和高我是可爱的点点,圆哪来的高,因此这里表述的不够准确。

总之,这节课从学生的练习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是一堂成功的课,也希望年轻的覃老师今后继续发扬教学激情,发挥自己的个人专长,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体积评课稿 模板7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1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听了冯教导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冯老师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每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冯老师展示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冯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冯老师引导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冯老师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韩老师把算字典的体积贯穿课的始终。在课后练习中我是可爱的点点一个长方体木箱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我是可爱的点点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冯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让学生再次感受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学习了它,就应该把它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

四、重视反馈纠正。

反馈纠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冯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交流、布置练习等反馈及时,纠正有力。反馈面较广,反馈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韩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冯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艺无止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时间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紧。我认为复习的内容太多,如辨认老师列举的这些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对五年级学生而言,这太简单了,本节课无需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单位与本节课联系不紧密,也无需复习。教师应该在这里争取时间,让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留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2、教师处处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有些地方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时,先提示学生正方体长、宽、高相等,再分小组讨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所以学生不到一分钟就讨论好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我认为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少提示,让学生的讨论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互帮互助、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代替老师的讲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我是可爱的点点成就感我是可爱的点点还给学生。

体积评课稿 模板8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7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收获很多,李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节课的两点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合理平台。主要体现在柏老师能够运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大胆借鉴前面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使新旧知识得到整合。这种借鉴的学习方法,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变得轻松,同时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的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柏老师引导学生做了三个实验。一是比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二是做用装满小米的圆柱在空圆锥中倒的实验;三是特别设计了一组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倒米实验,强调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的倍数关系。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要求,并且提出实验目的,以实验目的为主线,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有眼睛观察,动脑筋思考,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探索出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公式计算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发现者,并且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不过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环节的衔接和时间的分配有些不恰当,教学方法没有多样化,欠缺改革创新。

体积评课稿 模板9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88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评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并且知识点也比较多,鉴老师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感觉到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在教学导入环节,老师问学生我是可爱的点点如果把字典放进你的书包中,你选大的还是小的我是可爱的点点引入体积的回忆,我是可爱的点点用包装纸分别把它们包起来,哪种更节省包装纸呢?我是可爱的点点又引入了对表面积的回忆,使表面积和体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字典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深刻理解,从而自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然后让小组合作交流所整理的.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让整理的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前展示,各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在这里得到全面展现,就像鉴老师说的我是可爱的点点通过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这已的整理方法,体验各种整理方法的优缺点我是可爱的点点。

根据所整理的知识开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先是提供了我是可爱的点点水槽里装水我是可爱的点点这一简单而又紧密结合生活的实际情景,让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知识提出想知道的数学问题。由问题引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获得数据,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然后在解决求我是可爱的点点不规则物体我是可爱的点点的体积时,让学生说出解决方案,又充分的让学生动手测量所需要的数据,不仅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小组的合作精神。

不管是求水槽的体积还是水槽中石块的体积,这还都是看得见实际事物,接着老师又提出我是可爱的点点你知道你的心脏的体积吗我是可爱的点点?心脏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求体积呢,这时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提示心脏和我们的拳头差不多,此时同学们很快想到测拳头的体积,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并让同学们以日记形式记录测量的整个过程。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总结整节课堂课那就是

1、引入自然,2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地由学生自己探究出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我是可爱的点点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是可爱的点点,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精神。

体积评课稿 模板10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8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课稿

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深受启发。由于马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自制的),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拼摆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本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活动热情很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自己去发现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要是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时间在合理些,后面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就能得到训练,那样效果会更好。

体积评课稿模板(10篇范文)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听了李老师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收获很多,李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节课的两点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合理平台。主要体现在柏老师能够运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体积信息

  • 体积评课稿模板(10篇范文)
  • 体积评课稿模板(10篇范文)28人关注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听了李老师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收获很多,李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能自然、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节课的两点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