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教学管理工作制度
教学管理工作制度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端正办学思想,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优化教学秩序,深化校本研究,加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探索校本管理新途径。
一、教学思想管理
1.学校校长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首先应体现在对教育思想的把握与引领。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2.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置课程,安排各种课时和各项活动。结合区域特点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
3.领导教学工作是校长的基本职责,应坚持和保证“以教学为中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干扰或影响教学工作。
4.坚决做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大面积补课等违反教学规律的倾向,努力克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5.坚持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关注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运用现代化教育思想实施因材施教,注重探索转化落后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6.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创设和谐氛围,开展校本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教学思想与特色的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互相促进。
二、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工作计划,指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各科教学计划。三种计划,反映教学管理的三个层次,是教学任务层层落实的保障。
(一)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1.学校要根据教育方针,按照培养目标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和工作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措施。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校长亲自抓,在教导主任的参与下共同制定。应注意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经校行政会议通过,并于开学预备周或开学第一天向全体教职工报告。然后下发、上报。
3.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可作为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包含其中,也可以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独立制定。
4.教学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其贯彻实施,并对其实施情况定期的检查与督导。
(二)教研组工作计划
1.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是学校工作计划在教研组的具体体现。
2.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围绕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在开学第一周讨论制定完毕,并报教导室审批备案。
3.学期中,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各组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帮助和督促其落实。
4.学期结束时,各组对照学期工作计划的要求,结合工作质量和效果,定出书面小结,填写好有关表格报教导室,经审阅后存入教研组工作档案。
(三)各科教学计划
1.每学期开学预备周要组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要求和师生实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并填写好教学进度表。
2.各学科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制定后,学校应组织审批。对于没有写好计划或写得不好的,要督促补充和修改。
3.学期中学校应对各科教学计划和进度执行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检查,督促其落实。
4.学期结束时由教师对照《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教学效果、写出书面小结(或填写好有关表格),报教导室,经审阅后存入各教师业务档案。
(四)教学工作事历
开学预备周内,应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行事历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事历。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各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保证每学年、每学期授课的周数。
三、教研组工作管理
1.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要选择和培养好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其作用。
2.制定《教研工作和组长职责》或《备课组工作和组长职责》,健全教研活动制度,帮助教研组落实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落实本年段的工作计划。
3.开展教研组工作自查活动,评选优秀教研组。
四、备课管理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备课应以学情为基础,把握新课程学习目标,整合课内外资源,积极探讨新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2.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抓好集体备课的形式、内容、时间及流程要有明确的要求。活动主题要突出,并定有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要作好记录,定期交教研组长,教导室检查。
3.建立和落实教案检查和交流制度,教师备课情况应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
4.学校领导要有目的地深入教研组与教师一起备课,研究如何提高备课质量,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课堂教学管理
1.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2.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常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听课、评课制度。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活动中创新,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3.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定数量的观察示范课和创新研讨课,形成制度,以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经验。课前教导室、教研组要帮助上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课后要及时组织评议,并做好记录和总结反思存入教学档案。
4.组织教师互相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应积极听课,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同讲课教师交换意见。
5.要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上不断创新。应对进行专题实验的教师给予支持,协助他们制定计划、落实方案、做好总结。
6.学校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发现、解决和总结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经验。
7.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学生、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
8.学校应采取各种形式(分学科、年级、全校性)召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作业管理
1.教师应按教与学的需要,分层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以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2.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之一。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教研组、教导室应经常了解各科作业批改和评讲情况,对不负责的教师提出批评,限期改进。
3.无论采用哪种批改方式,都要保证批改的及时性、科学性、启发性和教育性原则并与教学的其他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等结合起来。
4.提倡在作业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实行改革试验的教师应将方案报教导室批准备案,期末写试验效果报告,根据情况给予奖励。
5.制定《学生作业规范》,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探究兴趣与学习习惯。
七、预习和复习管理
1.教师可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某些课题提出预习建议。预习的要求适当、明确,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不致使学生费时过多。
2.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阶段复习、学期复习和毕业复习。不得采用赶教学进度,延长复习时间等违反教学计划和教学规律的做法。教师进行复习时,要反思整个阶段的学习情况,重在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复习过程做到明确目的,制定计划,精编内容,选择方法,设计过程,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八、课外辅导管理
1.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推荐超常学生到相关培训机构培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改进学习方法。
2.教导室对辅优补差应增强计划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辅导队伍,并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督促辅优补差工作。
九、考核评价管理
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考评体系。按照教学计划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的规定组织开展考评方案。
2.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外考核相结合,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他评与互评相结合,注重以考评促发展。除书面考试外,还应重视听、说、读、写、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评定。建议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3.考评结束后,要认真组织教师做好考评工作的分析和交流,以及时改进教学。教导室注意试题资料的积累,逐步建立命题档案。
十、质量控制管理
1.学校领导对教学质量加强管理,以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为指导,制定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2.建立和健全全方位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如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价,对学科活动的检查与评估,对作业的质量的检查和评定,对考试命题的分析与评价,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等。
3.建立和健全分层次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如学生自我学习质量分析制度,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研组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年级组对本年级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学校领导对全校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4.建立和健全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如优秀率、合格率的比较,学生能力习惯的测试活动等。
5.农村小学教学点,积极参加所属完全小学的质量检查,接受质量评估与监督,优秀率、合格率要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
6.各完全小学,接受乡镇组织的调研性考试,接受质量分析、管理与监督,优秀率、合格率要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
7.各乡镇的中心小学,接受区县组织的调研性考试,接受质量检查、分析与监督,优秀率、合格率要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
十一、校本研究管理
1.在加强教研组工作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学科带头人培养采取校本培训形式提高师资水平。
2.要发挥校本教研培训教师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本研究计划的机制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基本功,具体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和引导上,对教学方法的领会和运用上,对学生的了解启发引导上,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热爱教师工作,是他们在专业能力上的更好的发展提高。
3.要重视教学资料的积累,逐步健全教学资料库,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4.要注意了解、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和信息,关注新的理论和教改成果,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启迪思路,吸取精华,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本校教育研究工作。
5.要带领和动员教师了解和学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教育研究的参与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十二、校本研究在农村小学的管理
1.在加强学校完小、教学点联合教研组工作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要建立相应的教研网,积极组织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各学校的特长的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要培养本地区各学科带头人,采取各种校本培训形式提高本街道、或者本乡镇师资的水平。
2.要十分重视对本地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教研网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机制来帮助他们掌握教学基本功,具体体现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和引导上,对教学方法的领会和运用上,对学生的了解和指导上,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对教师工作的专心,热爱和追求,强化敬业精神的培养。
3.要重视教研和教研网教学资料的积累,逐步健全教学资料库,建立本地域的教育信息交流中心,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4.建立教研中的课题研究制度,要注意了解、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和信息,关注新的理论和教改成果,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筛选、启迪思路,吸取精华,结合本校实际,指导教研教改工作。
5.中心学校要带领和动员所辖学校教师了解和学习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教学研究的参与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以适应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6.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和教研网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议,宣传新的教育理念,交流研究的成果,研讨新的命题,奖励先进,激励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十三、课外活动管理
1.学校领导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提高教师对课外活动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形式的认识,使之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式。
2.教师应根据部颁计划中的活动课程计划落实课外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课,建立兴趣小组,举办学科讲座,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爱好特长。
3.学校教导室包括负责德育的处室,应对学生活动课程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要把学生活动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计划。
4.学校建立健全活动课程工作管理系统、督促、检查活动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与学科课堂教学及各项活动之间的矛盾。
5.建立活动课程辅导队伍,制定辅导工作岗位职责,对活动课程成绩进行考查、考核、建立健全活动课程成果档案。
6.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活动课程规划,逐步充实设备,创造条件。
十四、教务行政管理
1.教务行政管理内容繁杂,学校领导要着重抓好与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及时对教学质量直接相关的主要工作。
2.要合理配备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
3.开学前要科学、合理地编排三表:校历表、课程表(包括活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平时要及时组织好调课和代课工作。
4.组织好考试命题、考务和试卷分析工作。
5.期末要做好教材的预订工作,放假前要安排布置假期作业,还要安排和宣布下学期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健全教学业务档案、学生档案和教学资料、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各种专用室管理制度。
6.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化。
十五、学生的学习管理
1.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校要把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志。因此学校教导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制订有效的学习管理制度。
2.应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按照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动手操作)―考试(考核),全面管理学生学习质量。
3.建立定期的和多种形式的学习检查制度,如检查各科作业本、课堂笔记、实验报告、读书笔记、日记或周记等。对优秀的作业或笔记等可以展览,对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进步显著的学生,可以总结他们的经验,交流推广。
4.建立鼓励性评价体系及定期表扬奖励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应结合学习检查,评选出学习上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学生,公开表扬,宣传典型事迹,给予奖励。
十六、加强教研活动
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评价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就环环扣紧、环环落实,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研活动是探索教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各教研组长要建立教研活动记录本,坚持每周活动制度。
2.教研活动要确定中心发言人,要针对本教研组本年执教的教材重点、难点、关键、作业布置、授课方法等教学实践,进行细致研讨,集思广益,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都能体现出集体智慧的成功和个人的创造性。
3.每一个教研组都要把培养青年骨干都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组织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基本功达标或常规教学比武活动。
4.各教研组都要确定一个实验课题,制定实验计划,选好实验教师实验过程(步骤)要有详细记录,学期结束要有总结。每学期结束后,45周岁以下教师都要交一篇教学论文。
十七、开展学生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发挥学生特长
1.依据本校资源和学情,明确目标,定好计划,写出分工方案,确定好指导教师,使活动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发挥特长。
2.音、体、美教师除按《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外,要特别重视课外辅导工作,开展好特长班的辅导工作,要十分重视各类比赛活动。
十八、各室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所属各室应把服务于教学,使师生满意当作各室的宗旨,各室按照各自的工作制度,做到服务态度好、服务及时、卫生环境优良、器材摆放美观、整齐,各种记录齐全,账目清,做好本职工作。学校教师应做好借还登记,爱护教学设施,及时返还教具。
各室工作人员的政绩主要依据是上级和学校检查评议的结果及师生反映的情况。
附:教学质量要求
一、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包括基本情况分析、教学进度安排等);其中包含教学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计划(包括选题、分析、研究进度与内容、对策等)。
二、认真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更新知识,钻研课程,做好相应的课时计划(应有教学目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板书设计,教学方法,练习安排等)。
三、能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科素质的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科特点,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四、能用普通话教学,学科基本功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各环节工作,并做到抓两头带中间。
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研专题的过程性研究和反思,及时完成教研任务,建立自己的教学研究资源库。
六、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均达学校规定的标准;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素质展示或竞赛。期中、期末认真分析一个班的教学质量,写好教学反思或小课题总结。
七、确保各种体育、科技、文艺活动和兴趣班活动的正常开展。课间十分钟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休息时间。认真抓好校篮球、田径队的训练,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第2篇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1、教学档案是指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2、教学档案的范围包括: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政策性、指导性教学文件及有关规定;
(2)学校制订的各项教学文件和教学规章制度;
(3)教学基本建设的各种规划和计划、师资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教育资源(含教学设施及仪器设备等)统计材料;
(4)学校、系(部)和教研室的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5)校历、教学进程表、总课表、教师聘书及课程表、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总结等;
(6)课程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7)学生花名册、学籍变动情况、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材料;
(8)教学研究计划、行业(或区域)经济教育调研报告与资料、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总结、典型经验材料和教学研究刊物、学报、简报等;
(9)使用教材目录、自编教材(或讲义)、教学参考资料、参加全国或全省统编教材印本、实验(实习)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以及各种声像资料等;
(10)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教案及教学工作小结、教师考核资料、教学工作和工作量统计表、论文论著及成果、进修(培训)登记及考核材料等;
3、教学档案管理机构由教务处负责。
4、教学档案按年度分类管理、编目造册及归档;
5、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种教学档案。
6、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按学期按目录对教学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并立卷。
7、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妥善保管、防止档案霉烂、人为损坏、或流失等。
8、档案室应有防火、防盗等设施。
9、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室以及所保存的教学档案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管理记录。
10、借阅教学档案,须经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填写《教学档案借阅登记表》,说明借阅的事由和借、还日期。借阅人员对借出的档案应妥善保管,不得折页、涂改、画线、圈点、剪贴。
11、查阅教学档案资料,须经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并由档案管理人员下架、开卷。
12、借阅和查阅过程中,造成档案损坏,损失等情况,应立即报告档案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