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本

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格式(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9 查看人数:44

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格式

第1篇 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格式

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齐全,由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院长主持工作。

2、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4、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准时参会,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参会者,应提前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请假批准。

5、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并为医院的医院感染工作出谋划策。

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在医院管理委员会及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开展和完成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工作及全面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3、严格依照各级人员职责认真按时的完成本职工作。

4、每季写一期'医院感染监控通讯'并向全院反馈。

5、每半年对全院各科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综合考评。

6、每季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一次工作考核。

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危害,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组织(名单见相应文件)

1、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医疗专家指导小组(医疗救治系统)

3、感染控制督导小组(监测预警系统、医院感染控制督导系统)

4、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医院感染病原鉴定、环境卫生学监测)

(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全院控制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一旦发生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要迅速查明主要流行因素。

3、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4、积极及时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事实真相,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5、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6、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保证。

(三)感染控制督导小组职责

1、收集传染病、医院感染发病及病原体信息,统计、分析、报告预警并提出预案启动与控制措施建议。

2、明确监测预警流程及监测项目(如呼吸道类、虫媒传染病等),监测点(发热门诊、临床各科室及社会信息等),监测内容(感染病例数、传染病种类、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

3、配备细菌、真菌等特殊病原体的采样、鉴定、分析设备。

4、针对引起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病原体的生物特征及传播途径,制定不同感染控制措施。

5、对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督导评价。

6、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的'第一知情权'制度建设,真正做到迅速、准确、专业、科学地进行现场感染控制督导,以防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在院内进一步传播。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

1、依据院内感染发生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趋势、病原菌,将突发性医院感染预警分为三级:

一级预警:本院某病区同样性质院内感染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的2-3倍。

二级预警:本院某一病房短期内出现同样性质感染疾病大于等于3例或出现特殊病原菌(如mrsa、vrsa、vre、esbl)感染病例,并有暴发或流行趋势。

三级预警:本院短时间内出现一定数量(根据不同感染疾病确定数量)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

2、根据不同预警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一级预警发生后启动一级响应:

①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发出预警,并组织对病区增高的同样性质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全院检查,并督促改正。

②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防护等知识培训。

③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

②做好预案启动准备。

③立即派感染专职人员赶赴现场,督促指导消毒、隔离等必要的防治措施。

④疫情所在科室做好治疗并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及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

⑤开展流调及监测工作。

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全院各科室。

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家判断是否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③感染管理科于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诊断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④医院法人代表公布疫情。

⑤执行预案,监督检查预案落实,医院进入紧急预案实施。

⑥立即组织临床治疗。

⑦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找出传染源。

⑧对发生疫情现场进行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鼻咽拭子,家属手等卫生学监测。

⑨实行区域隔离,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⑩后勤物资保障运作,从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发生地足够的支持。

保护好易感人群。

结束应急响应:末例病人出院15天后无新发同类医院感染病例出现,本次应急响应可结束。做好有关总结工作,并上报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突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临床科室必须积极救治病人,实施正确的隔离措施。

3、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4、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评实: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着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5、查找引起感染源:对感染病人、密切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6、查找引起感染的困素,对感染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7、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并进行正确的消毒隔离处理。

8、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9、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0、继续监测是否有续发病例出现,通过监测结果来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六)突发性医院感染隔离措施

1、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人群,当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大,传染性强时,应将病人隔离,避免病原体扩散。如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时,首选保护性隔离措施。

2、分组护理,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室集中安置。

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

4、加强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5、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表和湿式拖扫地面。

6、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七)定期对全院进行预案教育、培训和演练。

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1、临床各科医师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首诊医师即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2、各科室必须备有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要立即、准确、完整、清晰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并送医务科签收。

3、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脊髓灰质炎和肺炭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感染管理科必须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对乙类

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感染管理科必须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5、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感染管理科应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6、各科室需设一名兼职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督促协助本科室医师及时报送传染病报告卡。

7、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的签收、审核、登记及存档工作,并且严格按各种传染病的法定报告时限实行网络直报。

感染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1、临床各科医师应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发现确诊医院感染病例后立即准确、完整、清晰的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于24小时内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

2、对医院感染病例或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地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院同期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预防或者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3、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的签收、审核、登记及汇总工作,并且每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执行情况并记录。对漏报、迟报、错报实行经济处罚,对因漏报、迟报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严重事件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领导负责制。

2、主管院长及感染管理科负责人为直报工作直接领导人,感染管理科专职医师为直报的责任报告人,必须参加'疾病监控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培训。

3、医院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生在接诊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及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并且按医院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要求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4感染管理科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审核,发现有缺项或错误的地方,立即给予以核实、补充和更正。

5、任何人发现有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则应按规定上报。

6、感染管理科直报人员通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登录账号和密码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将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存档备查。

7、医院必须确保'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畅通运行。

8、任何人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感染控制信息反馈制度

1、感染管理科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及管理。

2、感染管理科每季必须将所有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消毒隔离的监督检查结果及汇总分析等以《医院感染监控通讯》的形式,向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全院各科进行反馈。

3、感染管理科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或以电话、书面形式向科室反馈,下发整改意见书,一式二份,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签收,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在规定的期限内反馈到感染管理科。

4、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全院的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对监测不合格的,同时以超标反馈单的形式反馈。

5、各科每月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本科重点部门进行空气监测,并及时取回监测结果报告单,对监测不合格的样品,感染管理科下发重测反馈单,各科必须在规定期限重测。

6、医院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一次,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的灯管,一律进行更换。更换后的科室护士长应将更换日期上报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复核,复核后及时反馈到科,并记录。

7、感染管理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必要时书面记录。

8、感染管理科必须依照江西省医院感染监控中心的要求定期上报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数据。

9、上述各种反馈单、化验单均需分类、分年、完好保存。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药械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每次购置,药械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4、医院药械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产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5、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6、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药剂科。

8、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0、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1、发热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建立分诊制度,对传染病人所到诊室应及时进行消毒。

2、发热门诊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严格执行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4、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用手消毒设施。

5、门诊治疗室的管理参照治疗室的管理执行。

6、急诊抢救室、平车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消毒处理,诊查床的床单位应定期更换,若被血液、体液污染或被传染病病人接触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

7、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8、每月定期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二)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物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即刻进行消毒。

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6、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含有效氯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腋表)等用后应立即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病人出院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氧气面罩、吸引器、引流瓶、雾化管道等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晾干,干燥保存。

9、接触皮肤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如有血液污染应用含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洗净晾干备用。压脉带一用一清洁,遇有污染及时消毒,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一次。

10、餐具、便器专人专用,保持清洁。

11、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2、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13、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

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4、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规范的流动水洗手及干手设施。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病人前后、每项操作前后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3、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等医疗废物应置入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专用袋内,送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8、严格执行每日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室内通风,紫外线灯每天照射两次,每次30-60分钟,地面及物体表面湿式清扫。

(四)icu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室。治疗室内应设规范的流动水洗手及干手设施。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10、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床。

3、严格限制手术间内人员数量。

4、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尽量选择物理灭菌法进行灭菌,不能选择物理灭菌法的方考虑使用化学灭菌法。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

6、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7、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8、严格外科洗手及外科手术消毒程序,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10、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

11、每月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监测。

12、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显示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2、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3、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4、进入供应室必须穿工作衣、换鞋、戴工作帽。

5、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施和条件。

6、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作好灭菌效果的监测。

7、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8、回收、发送车辆应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9、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10、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序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11、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监测。

(七)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内镜清洗消毒与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处理。

3、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内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如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等必须消毒;所有活检钳必须灭菌。

5、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镜应排除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6、需消毒的内镜采用2%戊二醛消毒时,浸泡时间分别为:胃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支杆菌等感染患者使用后浸泡不少于45分钟;需灭菌的内镜采用2%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7、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如采用2%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县挂保存于清洁柜内。

8、当日拟用的内镜,需再次消毒。如采用2%戊二醛消毒必须浸泡20分钟并冲洗后再用。

9、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和清洗内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时配戴护目镜及面罩。

10、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的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产品本身规定的最长使用时间。

11、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生物监测。

12、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入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分类密闭专人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无害化处理。

(八)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行终末消毒处理。

3、严格实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4、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5、凡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6、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7、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8、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

毒。

9、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10、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1、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若使用2%戊二醛灭菌应浸泡10小时。

12、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

13、口腔诊疗工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消毒器械的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2、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器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委员会对消毒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4、医院自配消毒药剂,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时间、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5、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严格依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2、各科医疗废物投放点应分类设置、标识明确。

3、医疗废物分类置于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密闭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在院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4、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兼)职人员管理,负责管理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5、医疗废物统一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密闭车运,集中处理。

6、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化学试剂、消毒剂、批量含汞的体温计等的处置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交专门机构处理。

7、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置。

8、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排泄物、检验废弃液等严格消毒后方可外排。

9、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必须按照本院规定的时间、路线密闭运送医疗废物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并登记。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混入其它废物。

10、禁止任何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11、当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启动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紧急处理预案。

12、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的相关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受到健康损害。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类别 特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说明: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

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臂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第2篇 八一医院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洗衣房按其工作流程应设污物接收间、消毒间、洗涤间、烘干间、熨干间、叠衣间、修补间、清洁衣被贮存间、发放间等。

2.应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污染衣物未经洗涤消毒不得进入清洁通道及清洁区。

3.不得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脏被服,应直接放置污衣袋内运送洗衣房的污物间清点。清点完毕及时清扫,定期消毒。

4.传染性衣物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标记,用黄色污衣袋运送,分机洗涤。

5.收被服的路线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行。运送车辆应洁、污分开,定期消毒。污衣袋每日洗涤。

6.工作人员在回收污被服时,要戴口罩、手套,注意消毒隔离。

7、各工作间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每周大扫除1次。

8、一般衣物,洗涤温度要达到90℃以上,洗涤30~40分钟。

9、传染性衣物应用100℃含有效氯l50─500mg/l洗涤液洗30~60分钟。

10、烈性传染病衣物,应先压力蒸汽灭菌再洗涤。

11、有明显脓、血、粪便污染衣物,应按传染性衣物洗涤消消毒。

12、产房、手术室、婴儿室、儿科被服及工作服均应分机洗涤。

第3篇 y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院感专职(兼职)管理人员三级监控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研究改进工作。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兼职)人员应根据医院感染监控制定方案,每半年1次对全院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消毒与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每月进行1次医院感染发病调查,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四)科室应指定医师或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发病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了解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掌握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二、医院传染源管理制度

(一)医院传染病人,应根据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严密隔离,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和血液隔离。

(二)严格执行消毒常规,传染病人出院、转科、死亡等离开隔离区时,所有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三)检验有传染性的标本时,应当防止污染工作台、地面、衣物等。检验完毕的标本应先消毒后处理,检验单发出前应消毒,菌种应由专人保管,专册登记。

(四)对已被感染的传染病人应尽快治疗,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人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五)高危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带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病室内禁止吸烟,做到空气清新、无蚊、无蝇、无鼠害、无蟑螂,定时清扫,并做到卫生用具专室专用。

(二)禁止随地吐痰,乱扔乱倒污物、污水。

(三)医院内的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四)各种医疗器械、室内桌、椅、操作台,地面和空气等消毒应当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消毒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执行,并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效果及空气含菌量进行监测。

(五)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按照要求洗手,感染高发区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应当进行手的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必须及时回收,集中销毁。

(六)共用重点监测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执行消毒常规,已消毒、灭菌的物品应当注明失效日期,并定期对灭菌物品和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测。

四、医院感染防范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帽子。

2、做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3、冲洗、雾化、激光、微波等治疗做到一人一用一物品一消毒(灭菌)一擦拭(消毒液擦试)(含氯消毒剂),冲洗用药液一人一用,不久露在空气中,病人治疗完毕及时整理。

4、开启的无菌溶液需在4小时内使用,各种溶液不得超过24小时注明开启时间。

5、置于容器牛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时毁形,放在指定的容器内集中浸泡处理后,装黄色垃圾袋送指定地点。

7、地面、桌面每天2次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打扫。

8、持物钳干燥存放,打开后写上打开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油膏缸上写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开启时间,盛放盐水棉球打开后24小时更换,盛放碘伏的油膏缸,每周更换二次。

9、紫外线照射每天半小时,并有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管每周一次用95%的酒精纱布擦拭,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10、每周大扫除一次,彻底打扫门窗、墙面、地面及物体表面。

11、每天检查有无过期物品,一般灭菌物品不得超过一周。

12、非治疗物品不得入治疗室。

五、抗生素使用制度

(一)医院定期调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二)各级医师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指证,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外用抗生素应从严掌握。

(三)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先弄清病原学诊断后再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体液送细菌培养后可初步选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山来后,再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

(四)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五)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

(六)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特殊情况可作为短期预防用药或一次性预防用药。

(七)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原则,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掌握配药禁忌、浓度,滴注速度,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

(八)药剂科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库及消耗登记制度,对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并定期上报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第4篇 八一医院营养食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营养食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营养食堂的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餐具的卫生要求以及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都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

(二)营养食堂布局合理,设专用的交通通道和出入口,设置有洗涤、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入口必须设设置洗手装置。

(三)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该职业。科室必须建立健康档案。

(四)从业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洗净双手后方可进入操作间,外出不得穿工作服。非营养食堂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间。

(五)随时保持室内卫生,操作台、各种物表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常规清洁,必要时用消毒液消毒,有污染时立即消毒。

(六)餐具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工作程序。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立即放入消毒保洁柜内,用餐前30分钟才能摆上餐桌。

(七)食品加工必须做到清洁、无毒,严格执行“四分开”。必须注意凉菜加工环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5篇 k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卫生院要做好防感染管理工作,以下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5、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6、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二、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三、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四、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

五、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六、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七、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8、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含皮试);用后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凡不能回收的垃圾由后勤部统一进行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

9、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二者之间需设置缓冲区。

二、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专用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三、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做。

四、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

五、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接送病人的手术平车必须注意及时换轮或消毒,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一人一换。

七、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八、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九、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

十一、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登记。

十二、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作好个人防护。

十三、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换药前必须按要求认真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二、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四、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五、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必须分区换药。

六、感染性敷料等污物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作为医疗垃圾及时清运。

第6篇 八一医院发热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及设施要求

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口罩等。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每次接诊病人后,要更换手套或进行手(套)消毒,可用0.3-0.5%碘伏或用快速消毒剂(洗必泰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每次接诊或诊治疑似或确诊的非典病人后,要更换隔离衣、手套、外层口罩、护目镜、鞋套。防护服、手套如被严重污染,要及时更换。

5.离开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应清洗鼻腔、外耳道、手、漱口、洗澡更衣后离开。

6、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凡发现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sars等病人立即报告医务科、感染管理科,节假日报告总值班,并填写疫情报告卡。

7、发热门诊相对独立,有明显就诊标志;发热门诊分诊处负责发放口罩和咨询、引导分流患者,防止疑似和确诊甲型h1n1、sars等患者进入普通门诊、急诊。

8、严格“三区”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有效的隔离屏障,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9、发热门诊诊室三固定:人员相对固定,诊室内器械固定不能携出室外,收集废物设施固定。

(二)物品与空气消毒

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1次。

2.医疗用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使用后立即消毒。体温计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试表前需用清水冲洗,纱布擦干后给病人用。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扣诊锤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75%酒精或0.2%过氧乙酸纱布擦拭消毒。血压计、听诊器等各诊室要有备用,必要时放甲醛熏蒸箱消毒。

3.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按医院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4.医护人员脱下的布帽子、口罩、隔离衣,用0.2-0.5%过氧乙酸或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经高压灭菌备用。护目镜可用0.2%过氧乙酸或1000-1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5.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消灭四害。地面和物体表面:用0.2-0.5%过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6.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废纸等焚烧。

7.诊室经常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应备有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或气溶胶喷雾器。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每次1h以上,每班一次)、空气消毒机、3%过氧化氢喷雾(剂量20-40ml/m3)[终末消毒用0.5%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剂量20-30ml/m3);或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用药量7-20ml/m3(即1-3g/m3)]。

第7篇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急诊科应与曾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入口

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

3.急诊科主任为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人员明确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并切实履行职责。

4、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会议,进行医感相关知识学习一次。

5、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已被污染的区城及时消毒。

6、工作人员上班时着装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给病人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7. 保持各诊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地面物表每日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消毒。

8、严格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1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11、不同区域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标识明显,实行颜色标记,定点放置,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根据耐受情况选择合适消毒液,每日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2)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3)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 消毒液的抹布覆盖。4)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13,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交接登记工作,实行双签名,交接登记保存三年以上。

门、急诊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三、接触每一例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严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五,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

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min。消毒过程有记录。

七、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须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日监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九、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双层黄色型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第8篇 医院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三、被血液、体液或传染病病人的被服应单独封闭运送。先消毒后清洗。

四、工作衣与一般病人衣物及污染衣物(感染病人或被体液血液污染)分开洗涤,对污染衣物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后才能开始清洗。

五、洗净的衣物不得与未洗衣物混杂,应各自分开放置,盛放器具各自专用。

六、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消毒洗衣板、容器及地面等一次,每周大扫除。

七、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第9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业务副院长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及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配备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性调查方法,定期汇总、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常见感染部位、危险因素、高危科室等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积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医院感染的流行与爆发。

4、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按要求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5、加强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严禁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

6、切实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7、抓住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对重点部门(如内窥镜、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

8、加强对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使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化,污水排放符合要求。

9、定期对医院医务人员、后勤行政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10、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纳入医院综合目标分类管理体系中,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与考核细则。

第10篇 市第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并认真履行各级职责。

3.医院要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4.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6.医院须建立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治疗室)保洁、消毒或无菌的监控制度和措施,定期检查。

7.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第11篇 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工作人员操作时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消毒。

四.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池、消毒或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第12篇 八一医院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并洗手。

2、医护人员如有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或进行无菌操作。

3、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注射器、输液器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要求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4、凡疑为特殊感染敷料、废弃物及一次性无菌手套、棉签等医用垃圾应装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医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5、治疗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一次,拖布专用并有标志,每日擦拭地面;冰箱每周除霜一次,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6、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7、地面及床头桌湿式擦拭,并湿式扫床,一桌一布,一床一套,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拖布标记明确,清洗后悬挂晾干。

8、碘伏、酒精注明日期和时间,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

9、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和日期,有效期为一周,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4小时,已抽取的药液有效期为2小时。

10、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及作用、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配制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更换及监测。

11、呼吸机管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2、雾化药杯及口服药杯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毕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擦干备用。

13、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备用。

14、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干燥备用。

15、血压计及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16、床单位终末消毒:①清理床头桌及壁柜,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床头桌、床头档及壁柜。②臭氧(或三氧机)消毒床垫及被褥。③各种仪器用75%酒精擦拭并保持其备用状态。

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格式(十二篇)

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1、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齐全,由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院长主持工作。2、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及管理制度,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医院感染信息

  •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篇范文)
  •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篇范文)97人关注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急诊科应与曾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入口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制定并落实医院感 ...[更多]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览(十二篇)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览(十二篇)96人关注

    导语: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跟病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面小编整理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 ...[更多]

  •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 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95人关注

    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一、加强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每月一次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 ...[更多]

  •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
  •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89人关注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上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特殊病原体感染,高度传染性病原体感染(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更多]

  •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87人关注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一)在分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更多]

  • 第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十二篇)
  • 第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十二篇)81人关注

    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