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点
1 工程概述
两河口水电站先移民后建设专项工程库区复建县道x037线溪工沟至尤拉西沟段的第ⅳ标段,本标段范围为k81+310.00~k91+214.00,路线总长9904m。全线布置隧道1座,总长848m,占路线总长的8.56%;中桥共5座,小桥梁共1座,桥梁共计长373m,桥梁占路线总长的3.77%;明线长8683m,占路线总长的87.67%。设计采用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其中桥梁和隧道采用30km/h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设计速度: 20 km/h
车道数: 2条
路基宽度: 7.0m
路面宽度: 6.5m
回旋线最小长度: 20 m
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挂-220
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混凝土
桥面宽度: 7.0 + 2×0.55 m
隧道设计建筑限界: 8.5×5.0 m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1/100
大、中桥 1/50
小桥、涵洞、路基 1/25
地震动峰加速度系数:0.15g
2 公路施工中各种安全因素分析
2.1 参与公路施工的人员的因素分析
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被称作人为失误,可分为随机失误和系统失误两大类。随机失误主要是指操作者具有安全行为能力,也知道“三违”的危害,但因看错、说错或听错信息(号),拿错工具、材料等,或者受外界的干扰,主观上安全意识不强,心理状态不佳所造成的失误。系统失误是指作业环境不良诱发的失误。
2.2 公路施工中物的因素
公路施工中活动中,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物之所以成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物资等明显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对于工程建设,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物(设备、机械、工具、设施等)本身存在的缺陷、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物的放置方法缺陷、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及个人防护用品的缺陷等。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3、公路施工中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环境的不良状态。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机械设备也产生不良的作用。事故的发生都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直接作用。但是客观环境是事故发生的背景条件,可能使引起事故发生的人因和物因产生交叉,客观上影响了事故隐患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环境的因素通过对人和物的影响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促进的作用。
3.1冬季安全生产特点和危害
(1)天气寒冷,人的听觉、视力,行动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容易发生冻伤、跌滑等人身伤害事故;设备和金属结构件产生变形、破裂,容易导致泄漏、爆炸、火灾、中毒和设备生产事故。
(2)冬季大气气压处于冷高压状态,有毒有害气体容易大量积聚,造成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
(3)冬季天干物燥,容易发生火灾。
(4)冬季处于岁末年初,节日多,容易诱发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3.2冬季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1)凡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均应接受冬季施工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交底。
(2)安装的取暖设备必须符合要求,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3)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雪,应停止高处作业的吊装作业。
(4)搞好防滑工作,通道防滑条损坏的要及时修补,斜道等作业面上的霜冻,冰块,积雪要及时清除。
(5)采用电热取暖时,要加强检查和维修,防止触电和活灾。
(6)加强用火申请,遵守消防规定,加强防火检查,防止火灾发生。
(7)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及时发放。特别要注意冻伤作业人员手、脚事故的发生。应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要按规定的发放制度执行。
(8)冬季施工应严格执行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做好保温,防冻等安全防护工作。
3.2.1机械设备冬季防寒、防冻、防火、防滑工作措施
(1)在进入冬季前对所有机械设备做全面的维修和保养,作好油水管理工作,结合机械设备的换季保养,及时更换相应牌号的润滑油;对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确保防冻液符合当地防冻要求;未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要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采取停机后排放冷却水或进入暖棚车间内)
(2)各种车辆使用的燃油,要根据环境气温选择相应的型号,冷车起步时,要先低速运行一段路程后再逐步提高车速。
(3)冬季车辆启动发动机前,严禁用明火对既有燃油系统进行淤热,以防止发生火灾。
(4)冰雪天行车,汽车要设置防滑链;司机在出车前检查确认车辆的制动装置是否达到良好状态,不满足要求时不得出车,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大雪大雾不良气候时停止运行。
(5)严格执行定机定人制度,机械保管人员要坚守岗位,看管好设备,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3.2.1冬季人员防寒防冻防滑预防措施
(1)作业人员尽量减少在低温环境下的暴露时间;
(2)作业人员在寒冷的冬季作业,必须配备相应的防寒服装、鞋帽、手套等物品;
(3)加强对电暖器、空调等升温设备的检修,确保状态良好;
(4)发电机、机动车辆等设备正确加防冻液、冬季润滑油等。
(5)严格执行放空及预加热制度,禁止使用明火解冻。
(6)使用梯子应注意放置角度,底端应采取防滑措施;
(7)雨雪和大风天气不进行高空作业
(8)及时清理设备、管线和站内积雪,保证巡检及逃生道路畅通,操作平台无积雪;
(9)登高2米以上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且有人监护,严防摔伤事故的发生。
3.2.2冬季防火防爆炸
(1)隧道爆破作业时严禁吸烟,场外不随意乱扔未熄灭的烟头;
(2)正确使用、安装、管理电气设备;
(3)不得在空压机房内发热的设备上或附近晾挂衣服;
(4)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5)节前加大对施工现场周边村民的宣传,禁止其在周围燃放烟花爆竹,确保节日期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6)设备、管线发生冻堵时,不得用明火烧烤、开水浇融。
(7)冬季使用液化气钢瓶不要为了把残存的气体用尽而用开水烫或者用火烤钢瓶的办法。
(8)冬季使用的电褥子不要在线路固定位置折叠,最好直接铺在床板上使用。
3.2.3冬季交通安全事故措施
(1)雨雪天气出行,尽量坐车或步行,最好不要骑车;
(2)做好车辆的换季保养,采用符合冬季使用的润滑油和制动液,尤其是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必须完好可靠,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3)驾驶汽车低速行驶,注意与其它车辆保持适当车距,防止因机动车辆打滑、滑倒对自己造成伤害;
(4)杜绝酒后驾车、超速、超载、超区域行车、强超抢会等违章行为的发生。尽量减少出车数量(雪天出行车辆,须佩带防滑链)
4、公路施工中管理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在于管理的缺陷。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公路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的加大,公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 公路工程建设规模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安全事故。特别在隧道、桥梁施工中出现了重大事故。
例如.2005 年的董家山隧道“12·22”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导致了44 人死亡,11 人受伤。2007 年湖南省凤凰县堤溪大桥的“8·13”塌桥事故导致了64人不幸罹难的惨剧。
根据我国历年重大伤亡事故抽样分析,事故是由于管理混乱或管理不善引起。通过适当的管理行为,选择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把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的。导致安全事故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企业主要领导者对安全不重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安全检查或安全检查不全面、不彻底;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违章指挥;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的缺陷等。
5公路桥梁施工安全中人员管理措施
首先合理利用施工人员心理特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发生失误及违章操作的种种心理状态十分复杂。详细分析这些心理因素和不安全行为,其根源往往在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劳动管理以及本人的先天性心理素质。
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种种不安全心理状态将出现多种交织的状态,更可能与环境条件限制产生复合作用出现更加复杂的不安全心理。因此,应该基于多种不安全心理进行综合性管理,针对具体环境而设置不同的处理和研究,消除不安全心理状态产生的基础。
公路桥梁施工中,应充分利用群体心理,在安全管理的覆盖内划分若干小的管理群体,在群体中培养安全骨干,对“领袖作用”详加引导,培养他们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产生积极行为效应,使少数人产生从众行为,积极遵守安全规程,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让施工人员自身成为管理自身的安全员,达到人人要安全之目的,在日常管理中,安全管理人员应深入施工队伍之中,了解现场施工人员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心理发展动向,力求用低额的经济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6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从而保证施工人员健康更重要的保证安全生产,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是减少施工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安全水平的有力措施。
(2)合理地确定作业休息制度,根据施工时的劳动强度,在施工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
(3)根据工作强度、工作方式合理设计休息方式。
(4)尽可能减少轮班工作制度。轮班工作后,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休息时间。
(5)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以利于施工人员恢复疲劳,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高尚的情操。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中的疲劳程度。
7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7.1机械设备的正确选用与保养
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做到提前、及时掌握各个施工项目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控制机械设备一、二级维护,落实专业机修人员到施工现场按工艺流程规范维护保养,现场机械操作人员应积极做好配合、督促、监督。规范操作手职业道德规范的“五个到”即“身到、眼到、手到、心到、情到”,其中“眼到”就是要认真按规范仔细做到设备状况“一日三查”;“手到”就是要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谨慎操作。
7.2老旧设备的淘汰
随着施工任务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时就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对那些因事故等原因设备主要结构性能损坏严重,无修复可能或修复费用超过更新设备价60%的,能耗高、功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技术改造又不经济的机械设备,都要坚决予以淘汰。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和配件,必须予以淘汰报废:
(1)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己到使用年限,折旧后技术性能己达不到国家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的;
(2)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因事故等原因设备主要结构性能损坏严重,无修复可能或修复费用超过更新设备价60%的。
(3)磨损严重,基础部件已损坏,再进行维修不能达到使用安全要求的。
(4)能耗高、功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技术改造又不经济的机械设备。
8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环境管理措施
实践证明,采光照明、色彩标志、环境温度和现场环境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影响都不能低估。
8.1 采光照明问题
公路桥梁施工现场的采光照明,既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又要减少人的疲劳和不舒适感,还应注意视觉暗、明适应的生理反应。这是因为当光照条件改变时,眼睛需要通过一定的生理过程对光的强度进行适应,方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所以,当由强光下进入暗环境,或由暗环境进入强光现场时,均需经过一定时间,使眼睛逐渐适应光照强度的改变,然后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应让劳动者懂得这一生理现象,当光照强度产生极大变化时作短暂停留,在黑暗场所加强人工照明,在耀眼强光下操作带上墨镜,则可减少事故的发生。
8.2色彩的标志问题
色彩标志可提高人的辨别能力,控制人的心理,减少工作差错和人的疲劳。红色,在人的心理定势中标志危险、警告或停止;绿色,使人感到凉爽、舒适、轻松、宁静,能调节人的视力,消除炎热、高温时烦躁不安的心理;白色,给人整洁清新的感觉,有利于观察检查缺陷,消除隐患;红白相间,则对比强烈,分外醒目。所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如用红色警告牌,绿色安全网,白色安全带,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
8.3环境温度问题
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热量难以散发就会感到不适、头昏、气喘,活动稳定性差,手脑配合失调,对突发情况缺乏应变能力,在高温环境、高处作业时,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反之,低温环境,人体散热量大,手脚冻僵,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差,因此,在环境温度不适宜时要进量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以防事故发生。
8.4现场环境问题
现场布置需整齐有序,视线畅通,场地平整,机械有防护装置,电器有保护,防止粉尘、噪音等,尽量使劳动者生理、心理舒适,只有这种工作环境才更利于安全生产。
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问题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更应该注重施工现场的实际管理。我们要从施工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严格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为实现“和谐”施工,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9结束语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产资料,保障财产不受损失,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