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地位越来越明显。按2005年的数据分析,在国民经济的20个行业中,建筑行业排名第五,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4%的份额,领先于采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14个行业。建筑行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38.2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0134亿元,年均增长17%,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此外,建筑施工行业还每年为国家创造3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收入,是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建筑施工行业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社会“稳定”环节。建筑施工行业就业人数已达4000万人左右,占全部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12.4%,提供了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的30%。
目前,快速增长的经济环境,对建筑行业发展要求更高。为此,必须确保建筑行业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而我国建筑生产环境条件复杂,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安全尤为重要。
1、我国建筑安全现状分析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2.5倍~10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数巨大,90年代初为2500万人,2003年为3893万人,2006年约4000万人,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我国高发的建筑安全事故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建筑业死亡总人数达到了2789人,2005年建筑业发生伤亡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由此可见,我们的建筑生产安全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建筑业是危险程度相当高的行业,露天的工作、繁重的劳动强度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测因素,都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生产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业任务繁重,高、大、精、深的建筑产品不断增加,不安全因素较多;②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③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水平低;④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薄弱,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安全管理(即经验型安全管理人员),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模式,由于受到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制约,很难适应建筑安全事故管理。
2、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能力与日益增大的工程建设规模不相适应。如2006年黑龙江省牡丹江“9.10”重大事故,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期间擅自复工,而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制止,最终酿成事故。
(2)一些项目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如2006年江苏省溧阳市“8.24”重大事故,事故所涉及的工程未办理施工许可、安全监督等手续,是一个典型的违法违规工程。
(3)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混乱、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低下。如2006年大连“5.19”重大事故,事故所涉及的工程施工单位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未给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编制虚假材料骗取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4)部分建设单位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及时支付安全生产措施费用。
(5)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不熟悉相关法规标准,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监理作用。如2006年云南文山的“3.17”重大事故,事故所涉及的工程监理单位未能有效制止施工企业停止使用未经验收和检测合格的超重机械,对事故发生负有监理不力的责任。
(6)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没有经过系统合理的安全培训;另外,我国建筑从业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没有好的休息,长期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势必会降低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了误操作,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对策措施分析
通过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加强对危险源工作面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强化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安全人机工程学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3.1充分发挥安全评价的作用,加强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监控
在建筑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通过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告之所有从业人员,让他们知道自己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这样就可以对危险源和各种生产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3.2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管理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做好人的管理关键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为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这是安全意识的飞跃,这种飞跃来自于经常的反复的安全再教育。“三级教育”是进场、上岗教育的第一步,必须认真切实地做好。班组安全教育是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教育,这是每天都必须进行的。在日本建筑工地,每天上班前都有“早礼”活动,主要内容是进行总的工作安排和安全交底,管理人员讲解一天的工作内容和安全要求,然后要求员工互相检查,检查好了各自去工作,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班组安全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班组全员“我要安全”的意识及“我懂安全”的技能,落实“我要安全”的责任,完成“我保安全”的任务。通过教育和培训,就能有效地预防从业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水平。安全教育和培训要做到:内容要有针对性、时间经常性、形式灵活性、全员参与性、手段多样性,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3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和方法,加强对人的管理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解决生产人机系统中的安全问题,立足于对人在劳动过程中的保护。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合理而可行的人机系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人机工程学以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运用系统工程的管理,分析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按照人的特点改善人、机、环境系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终达到提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人机工程学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建筑行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实行建筑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准入制,重点对建筑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观念进行考核,监察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上岗资格证书进行检查和监督。
(2)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方式,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
改善工作面环境,提高人的作业可靠性。加强对机器设备的设计管理,显示装置的信号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减少因信息传递混乱而引起的人为失误;控制装置要操作简便、省力;显示器、控制器的布局要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人体防护用品要安全可靠;有缺陷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或更换。
(3)推广先进的pdca管理方法,实施建筑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论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四个阶段的循环,它是基于思维的逻辑程序,简明而易理解,实践性很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有利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可以减少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因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员工在生产活动中自觉防范安全风险。
(4)加强对人的因素的管理。
根据对员工的各种生理、心理素质、失误机理及相应的对策,制定适合从业人员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提高操作者工作的有效性,减少操作者可能出现的失误,降低操作者体力和脑力消耗,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尽量适合操作者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并使操作者轻松愉快地完成工作,以达到人机系统的最佳效率与效能,提高生产率及质量,确保人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4结束语
建筑安全问题管理研究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建筑安全生产的重点保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建筑安全监察,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全员安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最终实现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