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对安全管理的启示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哲学和文学等相互联系,其在深层有共通之处。即便是现代的安全生产管理,也可以从中找到灵感。
hse管理体系起源于欧洲,基本理念是“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与《黄帝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理论不谋而合。
名医扁鹊评说其兄弟三人医术谁更高明的故事,妇孺皆知。扁鹊说,大哥是上医,善治未病之病;二哥是中医,善治病入胰理之病;而自己则是下医,只在别人病入膏肓的时候才去医治,所以他的医术在三人中最差。
安全管理的“上医”是辨识风险,管理风险;安全管理的“中医”是控制危险,预防事故;安全管理的“下医”是应急管理,事故处置。一个工程的施工作业,要根据作业的内容、环境、程序辨别出有哪些风险,就好比“上医”;根据风险采取保护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就好比“中医”;出了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就好比“下医”。
我们在安全管理上,比较重视出了事故后如何有效地处置,强调的是应急机制,各地也都建立“应急响应中心”。其实,这只是“下医”而已,虽然它对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现状是必须的,但远不是安全管理理应达到的水平,更不是我们安全管理工作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安全管理的理念上应该借鉴中医的“治未病”,将安全管理的重点与重心前移。识风险,识“病灶”,对症下药。“未病”与“欲病”就要治愈,是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管理。
其实,“上医”、“中医”和“下医”体现了过程控制的理论。中医强调动态的平衡,“通痹解塞,推齐致平”,不是刻板的平衡,而是动态的平衡。安全管理就是过程管理,是动态管理。一个工程的施工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套装置的运行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安全管理要寻找动态过程的控制点,以有效控制风险。
中医强调自然合理,注重差异,关注个性,注重体质的不同,注重地域的不同,注重季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医治方法。现实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体制下,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要求,众多的不同,要求安全管理要尊重自然规律和企业自身的特性,找准病因再对症下药。
最好的医生是不让人生病,最好的安全管理是不让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