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29 查看人数:22

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1篇 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煤矿生产中某个环节或某些人员的失误或疏忽造成的,而技术管理上出现漏洞或者技术管理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改善煤矿安全技术面貌,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煤矿生产管理全过程中去,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2 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和完善的《作业规程》的核心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作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计和设备能力的选型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有力,这些都必须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对比,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是煤矿的基础,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业规程》是实施开拓开采方案的基础文件,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它规定了操作中的具体做法,是技术管理的具体体现。它的内容除了对系统和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劳动组织有详细明确的说明以外,还有应针对性很强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果地质条件和工程内容发生变化时,还应及时制定补充措施。目前,在《作业规程》的编写、审批、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

(1) 有的《作业规程》写得较为笼统,欠具体化。例如《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掘工作面禁止空顶作业,在《作业规程》中也照写禁止空顶作业,现场条件需要工人进入无支护区进行临时支护怎么办?在临时支护没有完成前,工人在无支护区作业算不算空顶作业?

(2) 有的单位为了怕承担事故责任,便将《作业规程》写得面面俱到,把一些没有实际内容根本无一点针对性的东西统统罗列进去,甚至原封不动地把《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也抄了进去。而且每发生一次事故,增加一些内容。这样发展下去《作业规程》会成什么样子?但对此作法似乎是谁也没有理由反对或改变。

(3) 在编写《作业规程》时安全系数多大比较合适是值得研究的,安全系数过小,会出现工人按《作业规程》作业也可能发生事故;若安全系数过大,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易使工人产生错觉,甚至认为不按要求做也不会发生事故。久而久之,造成工作上习惯性违章,同样会发生事故。造成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一部分人的不负责外,在编制《作业规程》时,技术管理的不规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使《作业规程》更合理、更科学,就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3 技术管理是排查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手段

在地下开采的煤矿中,客观上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酿成故障或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何种条件的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排查事故隐患,全面认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明确安全上的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安排治理隐患工程,才能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

隐患与事故密切相关,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按隐患存在的性质和状态可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长期性隐患和短期性隐患。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列为重大隐患,要重点治理。其它隐患列为一般隐患,一般隐患是动态的,暂时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开采有瓦斯、煤尘、水患、自然发火和顶板问题的矿井自然是长期性隐患,这些隐患将伴随矿井开采的始终。对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和工程来加以治理,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瓦斯浓度的异常和超限,井下出现co,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老空等属于短期性隐患。对这类隐患应明确责任,加强治理措施,使其尽快消除或安全通过。短期性隐患应作为现场排查治理的重点。在排查事故隐患时,要依靠技术手段对地质条件、生产环节、开采状况等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科学的依据,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4 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据我市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约占总事故次数的45%,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2%以上,并且一些安全生产情况较好,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煤矿也相继发生特大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如武乡县东庄煤矿,1994年5月28日的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24人;沁源县黄土坡煤矿2000年10月13日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人;郊区南村煤矿1999年12月21日的火灾事故等。这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稍有疏忽,思想上稍有松驰,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重大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就无法得到控制,安全生产就没有主动权。因此,要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和火灾等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明确行政正职是“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责任者,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并重点把好5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查关、隐患处理关和“一通三防”安措资金使用关。

(2) 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它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合理供给和分配风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供风充足。

5 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

煤矿安全状况不佳,除了受制于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以外,还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等有很大关系。要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方法,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尽量降低劳动强度,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煤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不能因为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而被忽略。相当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问题,应注意在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良好作用。

技术上创新与改进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较多。例如:在过去认为不能使用机械化采煤的煤层中发展采煤机械化;在特殊条件下采用锚喷支护;在含水冲积层下不断提高开采上限;在冲击地压煤层中实现安全开采等都有安全问题需要解决。将上述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原有的部分做法和经验不能使用了,必须重新探索方法和总结新经验;二是有些要突破原有的规定,即所谓“突破禁区”,在技术上有很大风险。在技术工作中不敢创新是不对的,但对创新工作采取简单从事不顾及安全后果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慎重对待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循序渐进地进行试验。鉴于煤矿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试验和测试手段欠缺,信息资料不足的状况,提倡煤矿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搞好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攻关,使科研成果尽快在现场推广使用,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6 建立和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已经说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盲目性,也必然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组织上充实技术管理人员,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部分煤矿经济效益较差,甚至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离开煤矿向行业外流动。其次,技术工作责任较大,而得到的待遇偏低,也影响了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致使有些工程技术人员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技术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甚至存在干好干差一个样情形,因而使广大职工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热情。这些问题若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使广大煤矿职工热爱矿山,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则肯定会对安全生产作出较大贡献。

总之,在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任建华 李计祥)

第2篇 变化管理响应机制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及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搞好顶板管理。

第三条:本机制适用于渝南煤矿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制度

第四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 成立我公司顶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安全矿长、生产矿长 成员:各队队长及有关科室人员 办公室设在生技科,负责具体的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健全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 1、组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副组长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 2、总工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计划,参与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3、生产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4、区队长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制定和区队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5、安全监察部门对所在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接到事故通知后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负责灾害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日常工作如下: 1)建立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包括非伤亡事故)档案,实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掌握采掘工作面贯通的实施情况。 2)定期检查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措施。 3)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支护新工艺、新材料。 4)组织区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 5)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6)要把好支护材料的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下井使用。 6、地测科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并且要把好设计关,采面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总经理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 7、机电科长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修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 8、生产技术科负责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包括规程编制、现场指导)和执行情况,并有专人负责。9、救护队负责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单位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救护队联合指挥部,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 10、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其它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值班副矿长、调度主任、矿长、总工程师、由调度主任决定是否报告救护队,通知相关人员到矿调度室报到待命,及时向下传达总经理命令,随时调度协调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 11、有关的区、队、班组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的人数,采取措施有组织地带领他们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涉及范围及经济损失,并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补救措施和控制情况;随时接受总经理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第六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1、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2、每年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制度。每个采掘结束后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

第七条: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必须提供各煤层和围岩的特征及其柱状图,采掘范围内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第八条: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巷道支护其参数、所用材料及其规格、临时支护形式、永久支护与工作面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作出具体规定。

第九条:必须在锚杆支护回采巷道中开展锚固区内外顶板离层监测,确保巷 5 道在整个服务期间安全使用。

一、报警接警与响应级别的确定 工作面发生重大顶板事故事件或灾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中心或安监人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害程度涉及范围;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的抢险情况等; 值班调度员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值班调度主任报告值班调度主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确定的响应级别在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时必须同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传达,确保能迅速地进入相应应急程序和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

二、应急响应机制启动 1、调度室的响应: 1)、调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预兆报警电话后,必须掌握以下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继续抢险;有无扩大的可能性等。并同时立即向调度主任报告调度主任应根据事故预兆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立即进行预警如果不足以启动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停止确定的响应级别在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时必须同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传达,确保能迅速地进入相应应急程序和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做好记录并在1分钟内立即汇报值班领导。根据事故性质及严重程度,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市、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单位。 2)、启动并实施佛咡桥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佛咡桥煤业有限公司调度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县安监局或其它部门提出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3)、需要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时,立即通知事故救援指挥部成员到矿调度室集合,向公司总调、安监局汇报事故情况。 4)、监控事故发展动态,传达上级领导指示,落实事故救援指挥部安排的工作。 2、指挥部响应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总指挥保持对事故动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制定救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协调应急反应组织,与企业外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保证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发生伤亡事故时,矿有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到事故现场进行指导与协调。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各业务组响应 1、各业务组长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和灾害预防处理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实施某一方面的救灾工作。各业务组要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发现异常,提出针对性措施,保证各项预防应急措施到位。 2、发生顶板事故时,生产矿长和生产办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启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发生“一通三防”事故时,矿总工和通风科、队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 按照事故类别启动《煤尘与瓦斯事故应急预案》或《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发生水灾事故时,地测站、生产办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突水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如果通风系统受到影响时,矿总工和通风科、队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发生大面积停电(主通风机停运)事故或运输事故时,机电副矿长和机电组、队长应赶赴事故现场,启动《机电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急救援工作。 6、各业务部门响应 (1)通风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通风部门人员应在20分钟内赶到主斜井口待命,根据指挥部下达的命令,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和恢复,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关注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态,对风流、风量、有害气体进行检查处理,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2)机电运输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机电运输部门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主斜井口待命,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负责事故期间、救灾过程中机电设备的供应、抢修和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停送电工作;负责发生事故时抢险救灾物资及人员的运输。 (3)生产技术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科室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副斜井口待命,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负责组织救灾队伍,参与救灾抢险 及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 (4)安全监察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科室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副斜井口待命,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负责组织救灾队伍,参与救灾抢险及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 7、事故发生后,驻矿安监员按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配合矿山救护人员的救护工作及事故现场的人员撤离,监督检查救灾方案的实施情况;接管矿灯发放室及井口检身房,矿灯发放室及井口检身员及时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姓名,迅速汇报矿救灾指挥部。对未持有经指挥部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一律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未持有入井特别许可证人员入井,禁止持有入井特别许可证而不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入井(因抢救需要,灯房应备足自救器以便临时井下急需)。 8、供应站根据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及时准备救灾所需物资、器材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9、综合办立即通知医疗救护单位,立即组织抢救伤员,并在各大门口、井口设置警戒,维护正常的秩序,不得有闲杂人员围观。 10、有关队班组长负责清点受灾区域的人员,并按有关规定和避灾路线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汇报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指挥部的命令。 实际井下救灾操作程序应按照《渝南煤矿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应急结束 1、当遇险(失踪)人员全部得救(发现),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消除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应急状态可以终止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并发布应急状态终止命令,宣布应急状态终止。 2、在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需要组织信息发布,说明有关事顾处理完毕的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善后处理的安排及预防改进措施等。

四、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指定专人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对外发言人由党委书记指定综合办负责人为通报人。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实现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如下: 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工作目标:消灭顶板伤亡事故;力争顶板事故为零。

一、顶板管理措施及要求: 1、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提高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规范现场管理,提高采掘安全可靠性。 2、加强采掘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要继续作好采掘工作面优化设计,巷道维修必须有专门经过审批的针对性措施,巷修队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从事巷修工作。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采掘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4、加强采掘工作面巷道管理,始终保持巷道完好。凡发现巷道出现顶部绞架不接顶、背设不实的一定要追究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罚。 5、加强顶板事故多发地点和工序的日常管理工作。 6、加强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采掘巷道的工程质量,正确使用前探梁、防倒棚装置,严防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 7、采掘工作面贯通、施工大断面峒室、过老巷、老空、过断层及大断面巷道扩刷等必须有专项措施,并坚持矿、队干跟班。 8、坚持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经验,科学管理顶板。

二、顶板管理的一般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并按规定进行审批。矿井生产科负责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 矿井技术负责人应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矿井顶板管理工作分析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现状,并提出改善顶板管理的意见、方法、措施。 矿井要认真做好顶板岩性观测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及顶板岩性和压力显现情况,对所开采煤层的顶板进行分类。并结合顶板的具体条件,确定响应的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 采掘工作面开切眼扩面、支架安装、初次放顶(放煤)、工作面结束前的开采程序及支架回撤必须有针对性的技术组织措施。 应开展顶板来压和冲击地压的观测工作,根据观测情况编制专门设计和安全措施。矿井应有专人负责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规定。 采掘工作面要认真执行“地质预测制”采掘工作面要认真执行“现场鉴定制”,巷修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重点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针对性措施。

三、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 采掘工作面开口前,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开口措施。作业前必须维护好开口位置10米范围内的支架,给好抬棚。抬棚的规格及穿梁的规格、数量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采掘工作面严禁空顶下作业。在采掘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施工中破坏的支架必须及时修复,必须检查帮顶,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采掘后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必须采取前探支护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在松软的煤、岩层或地质破碎带、断层、采迹等采掘巷道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它措施。 根据顶板岩性观测数据选择巷道支护材料,并制定支护材料的规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支架必须按设计要求架设牢固,支架间应设牢固拉杆。支架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背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必须用支护材料接顶。 采掘工作面临时停工时,巷道支架必须架设到迎头,保持正常通风,并随时对巷道支护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临时封闭时,必须对巷道支护进行加固。恢复开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开工检查制度,并根据支护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在贯通前必须做好测量工作,两巷对头贯通相距50米时,其中一个采掘面必须停止作业,并严格执行打探眼制度,准确掌握预透距离及位置,同时对被贯通的支架进行加固。巷道贯通旧巷或老空时必须执行打探眼的制度,并重新制定安全措施。 采掘工作面遇断层、旧巷、松软破碎顶板等特殊情况时,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明确规定的爆破措施。岩石采掘在距煤层10米内要打探眼,并在作业规程中应有探眼设计,边探边掘,探到煤层时要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支护前必须先备好临时支架,并加固相临近支架。拆除原有支架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并架设永久支护。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采用锚杆、锚喷、锚网等支护形式时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

四、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矿井在进行巷道维修前必须指定施工安全措施,井筒维修的安全措施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在拆除原支架(打上临时支护,给好撑木、拉杆等),拆除和架设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渣,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生产采区的巷道有连续3架失效支架或有冒顶危险时,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应停止生产。 独头井巷维修和采掘工作面的后路,必须加强维护。如出现断梁折柱、歪斜、弯曲、片帮、帮顶杆脱落、低矮等情况,必须停止作业,防止发生顶板冒落伤人、堵人事故。 五、掘进碛头临时支护 掘进工作面施工时不得空顶作业,永久支护前必须有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对顶板有足够的控制力、对现场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 采掘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对使用的临时支护的方式、操作程序、技术要求等进行规定。 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要由矿生产科认可。 采掘工作面的循环进尺必须依据现场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永久支护离碛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个循环的进尺 。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补充措施并调整循环进尺的大小。 巷道顶部锚杆施工时应由外向里逐个逐排进行,不得在所有的锚杆眼施工完后再安装锚杆。 采用架棚支护时,应对巷道迎头至少10m的架棚进行整体加固。加固装置必须是刚性材料,并能适应棚距的变化。 六、巷道交岔点支护 巷道交岔点的位置尽量选在岩性好、地质条件稳定的地点。巷道交岔点要有专门的设计,对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巷道断面等进行规定。 巷道交岔点施工前,要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现场会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绘制施工放大图,并向职工传达贯彻。施工结束后,生产技术部门必须组织有关部门按设计要求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采掘。 采用锚杆对巷道交岔点支护时,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在安全技术措施中对支护的技术参数、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方法等进行规定。监测中发现支护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架棚巷道的交岔点采用抬棚支护时,要进行抬棚设计,根据设计对抬棚材料专门加工,抬棚梁和插梁要焊接紧密,抬棚架设后的巷道断面不得小于原巷道断面,并满足运输、行人、通风等所需的安全距离。 其它未尽事项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第3篇 副井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切实加强副井矿井、地面运输管理,改善运输环境,规范机车行车秩序,保证运输安全,特制定本管理措施:

一、电机车的安全性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否则不得投入使用:

(一)司机室必须有牢固的顶棚,并且不得妨碍司机操作和视线。

(二)有警铃(喇叭)、前后灯,并能正常使用。

(三)撒砂装置完整有效,制动装置灵活可靠,制动距离符合安全规程规定。

(四)电气性能良好,符合防爆要求。

(五)列车有红尾灯。

(六)机车每年年审合格。

二、行驶机车的轨道及设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车场南北大巷轨道型号用30kg、其它轨道钢轨不得低于22kg/m,并达到标准化要求。

(二)道岔必须符合标准,安装正规搬道器和电动搬道器,禁止使用非标准设施。

(三)轨道和道岔质量达到合格品,运输队、工程一队、二队每周应对所辖区域轨道和巷道情况检查一遍。

三、行车调度及信号符合以下要求:

机车出井必须慢车以防有人力推车入井,南北大巷运输列车进出三角墩时必须确认无误依次通行,严禁抢道等现象,违者按“三违”重罚。

四、机车的行车秩序必须有以下规定:

(一)上车场至地面车场行驶机车1台,+200各碛头机车各1台 (工程一队2台、工程二队2台);

(二)机车牵引数量为每趟15个矿车;

(三)顶车极限位置:在地面、井下车场进行顶车作业时,矿车距离车场尾端的道岔不得小于两个矿车的距离。同时要求距翻笼2m处设阻车器一套、阻车器至6#岔心重车道坡度调为5‰。

五、调车顺序

(一)上车场至地面调车顺序

重碴车出井时,从重车道经2#道岔→3#道岔,直走至7#道岔处,机车与碴车组脱离,机车沿7#道岔回走5#道岔,回空车道等空车。待人工推车翻碴完成后,由人工推车至机车处,连接完后,调空车组入井至3#道岔时,机车与车组脱离。机车沿3#道岔至2#道岔回8#道岔经9#道岔进入大巷顶空车至上车场南北空车道后,机车回至3#道岔经2#道岔到重车道拉碴车出井。

(二)井底车场空车调车顺序

空车进南北大巷时,从2#道岔经3#直走到5#道岔,进入南北碛头。待装碴完成运入底部车场,机车行走至5#轨岔,至1#道岔处,机车与碴车组脱离,机车沿1#道岔行走2#轨岔回3#道岔、3#道岔调头,至列车尾端顶车,经1#道岔进入底车场重车道到位后,机车经1#道岔至2#轨岔进入空车道,调空车组入南北巷。

六、行车作业过程中司机除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外,还必须做到:

(一)严格按照灯光信号系统指示和跟车员信号指挥开停车。

(二)除车场(或处理事故)以外,不得进行顶车作业。

(三)在调车过程中,不得脱钩顶车。

(四)严禁司机站在巷道中在车外操纵机车。

(五)在行车期间,严禁司机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进入车场前必须减速,鸣铃报警。

七、行车过程中跟车员除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外,还必须做到:

(一)严格按运输调度员的行车指令或信号指挥机车司机发、停车。

(二)负责与井底车场或其它区段机车跟车员的联系。

(三)跟车时,必须站在列车最后一辆矿车上。

(四)顶车作业时,不得在列车上指挥开车,严禁用木棒或其它物件顶车。

(五)严禁异轨牵引,翻笼处顶车只能顶至阻车器处。

以前本公司制定的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按本措施执行,本措施未尽事项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4篇 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

1、 施工现场单位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应根据工特点进行安全分析、评价、设计、制定对策、按照内外不同要求组织实施。

2、 室外作业主要组织实施安全监督检查。其内容:

(1) 检查作业部门和班组人员是否按照该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如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模板、塔吊、安全网、施工用电、监边洞口等搭设及其防护设施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维修、确保安全有效。

(3) 施工完毕后,必须按照拆除方案和有关拆除工程规定进行现场派员安全监护,设立警告标志。

3、 室内作业主要对进行技术分析、决策和信息反馈的研究处理,以及对收集安全技术管理基础资料的检查。其内容:

(1)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含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网络。

(2) 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

(3) 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4) 安全设施安装任务单及安全设施的验收书。

(5) 现场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教育记录。

(6) 项目经理、特种作业人员的特证情况和验证记录(复印件)。

(7) 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和事故隐患整改材料。

(8)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安全技术交底书和安全操作规定。

(9) 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月报表和事故奖罚与处理记录。

(10) 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11) 基础资料的管理必须真实、标准、完善。每份资料要明确时间、地点、填报人,工程完结后合并于工程技术资料。

第5篇 配电室建设管理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1.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并应设在无灰尘、无蒸汽、无腐蚀介质及无振动的地方。

2.成列的配电屏(盘)和控制屏(台)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

3.配电室和控制室应能自然通风,并应采取防止雨雪和动物出入措施。

4.配电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电屏(盘)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单列布置不小于1.5m,双列布置不小于2m;

2)配电屏(盘)后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0.8m(个别地点有建筑物结构凸出的部分,则此点通道宽度可不小于0.6m);

3)配电屏(盘)侧面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1m;

4)配电室的天棚距地面不低于3m;

5)在配电室内设值班或检修室时,该室距电屏(盘)的水平距离大于1m,并采取屏障隔离;

6)配电室的门向外开,并配锁;

7)配电室内的裸母线与地面垂直距离小于2.5m时,采用遮栏隔离,遮栏下面通行道的高度不小于1.9m;

8)配电室的围栏上端与垂直上方带电部分的净距,不小于0.075m;

9)配电装置的上端距离天棚不小于0.5m;

10)母线均应涂刷有色油漆(以屏(盘)的正面方向为准),其涂色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母线涂色表

相别

颜色

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引下排列

a

b

c

d

绿

11)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3级,室内应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

5.配电屏(盘)应装设有功、无功电度表,并应分路装设电流、电压表。电流表与计费电度表不得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

6.配电屏(盘)应装设总闸、分路闸、过负荷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

7.配电屏(盘)上的各配电线路应编号,并标明用途标记。

8.配电屏(盘)或配电线路维修时,应悬挂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第6篇 x风筒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为优化井下通风系统,风筒管理施行标准化。由于通风距离长,风筒吊挂弯曲以及转弯处不符合标准,导致掘进迎头风量不够,高矿长提出要求,加强风筒吊挂标准,现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现需要统一整改,对我矿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操作顺序:

运输风筒→吊挂风筒→现场操作→日常维护→拆除回收风筒

一、风筒吊挂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1、悬挂风筒的拉线至少每隔30m进行一次固定,拉线要与巷道坡度一致,风筒吊挂高度不低于1.6m。

2、风筒吊挂要平、直、稳,避免车剐、炮崩,要逢环必挂,吊挂材料要相同,吊挂方式要统一,30m长度内高低差不大于50mm。

3、大巷高顶操作时要设台架,工作时要站稳;在电机车运行的巷道中吊挂风筒时,要设安全警戒,严防被电车剐、撞,并应注意防止架空线触电伤人。

4、吊挂风筒登梯作业要将梯子放稳靠牢,专人扶梯

5、作业工程中,注意观察顶板、两帮是否有片帮现象,锚杆是否坚固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二、现场操作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1、接头严密(手距接头0.1m处感觉不到漏风)

2、无破口(末端20m除外)

3、无反接头,软质风筒要反压边

4、吊挂平直,逢环必挂

5、风筒拐弯处要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不准拐死弯

6、异径风筒接头要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

7、风筒是否脱落,风筒是否吊挂牢靠,安装在巷道底板时,加垫凳的高度是否不低于300mm。

8、风筒是否有破口,通风机及其与风筒连接处是否漏风。

9、是否环环吊挂,做到“两靠一直”(靠帮,靠顶,平直);末节风筒距工作面的距离,是否岩巷不大于10 m,煤巷不大于5 m;风筒分叉有无三通。

10、风筒吊挂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

11、井下必须使用抗静电、阻燃、有煤安标志的风筒。

12、风筒要编号管理,贴号向外,号码正规大小一致,距接头1m,并在一条直线上(临时风筒除外)。

13、风筒拐弯处设弯头或缓慢拐弯(90度及以下的拐弯必须设弯头),不准拐死弯。异径风筒接头用过度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

14、风筒接头要反压边,反压边要规正,严密不漏风。风筒无破口,修补破口的补丁要剪裁正规,粘贴牢固。风筒百米漏风率≤8%。

15、通巷工区负责炮掘工作面准备每天不少于1节的备用风筒,综掘工作面备用风筒不少于2节,满足生产需要。掘进工作面的备用风筒必须叠放整齐,全部存放在备用风筒箱内,备用风筒箱放置地点距迎头不的大于100 m。

16、吊挂风筒材料消耗记录台帐

三、更换风筒时,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的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1、必须切断掘进巷道的电源,在巷道入口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2、掘进头及回风流中瓦斯传感器必须灵敏可靠。

3、必须配置专职安检员和瓦检工负责把口和检查瓦斯。

4、停风时,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必须有机电部门、矿调度室及总工程师批准,停风停电时间以不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为基础。

5、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四、日常维护和拆除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1、风筒工负责所管辖区域内风筒的安装、运送、维修和拆除等工作。及时将不用或损坏的风筒回收上井,并及时修补井上下破损的风筒。

2、入并必须带足必要的用具和材料,必须熟悉自己分管地区掘进工作面情况,如风筒直径、长度、巷道掘进速度或贯通日期等。

3、经常检查井下风筒,如有破口要随时修补,做到不漏风。

4、风筒在拐弯处要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不准拐死弯。分岔处要设三通。

5、斜巷和立井掘进时,风筒接头、风筒的绑扎要特别牢固。

6、更换风筒时,不得随意停局部通风机,必须停机时,应与掘进工作面的班组长和司机联系,待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后方可更换。当巷道内瓦斯涌出量大时,必须把工作面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后再更换风筒。

7、巷道掘进完工后,应在通风区的指挥下及时把风筒全部拆除。拆除的风筒要装车运至井上,进行冲洗、晒干和修补。

8、拆除风筒时,应由里往外依次拆除。拆除独头巷道风筒时,不准停局部通风机。

9、应注意防止运行中的矿车撞、挤、剐风筒。

10、风筒上井后,首先应刷洗、晒干,检查风筒损坏情况及耐用程度,再根据检查情况分别处理。

11、修补风筒时,粘补风筒的胶浆应按要求配制。根据破口大小裁剪补钉,补钉以圆形为好;补丁压边应大于破口尺寸20毫米;为防止补钉补后翘边,补钉边应裁成斜面;补钉和破口应刷净至露出胶质风筒本色,晾干后才能涂上胶浆进行粘合,补丁粘合后应用木手锤砸实,使其粘合严密,保证不漏风;粘好的风筒应再涂上滑石粉。对100毫米以上的大破口,必须先用线缝合后再进行粘补。

第7篇 安全技术管理隐患不容忽视

纵观煤矿安全死亡事故,无论大小,无不与安全隐患和责任息息相关,长期安全隐患突出而整治不力,长期责任不落实导致管理不到位,这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出了重大事故追究责任,员工违章违纪是直接责任,主要领导和直接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而还有很多的管理层责任者没有受到追究和处理,很多部门和人员肩上还担当有相当重大的管理责任、技术责任。

国务院在对广西那读煤矿7.21透水事故的调查指出,事故原因反映出企业主体管理责任不落实,现场管理混乱,采区设计、生产布局不合理,在安全技术措施都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冒险违规开采防水煤柱。而类似这样发生事故的矿井不在少数,在安全技术管理上都存在重大“缺陷”的矿井迟早都会出事。员工的违章违纪,冒险蛮干等可以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严密管理监控,而技术措施的合理与执行到位,则不是员工所能掌握的。一个好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尚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保证其落实;一个很不完善、甚至失误和错误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再加上员工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重大恶性事故就在所难免,而由此追究主要责任完全在于安全技术管理执行层。

目前,一些生产矿井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十分突出,采掘接替的紧张给瓦斯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给安全技术管理以严峻的考验。国务院安委办最近下发煤矿瓦斯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组织生产,为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建立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可靠;强化多措并举,应抽尽抽、可保尽保、抽采平衡的技术措施,确保抽采达标;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监控系统,确保监控的效。”

由此看来,安全技术管理执行层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产生的“隐患”每一个都有可能致命的导致事故。加强这个层面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责任追究力度已刻不容缓。

第8篇 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常有这样一种观念,安全是专职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技术人员只要做好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就可以了。果真如此吗?我国近50年来所发生的死亡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生产工艺流程本身的缺陷、职工违反操作规程和作业环境条件、设备、工具的缺陷造成的伤亡事故,已占所有事故总数的60%以上。

尽管人们一向很少提到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其实,不知不觉中,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为安全生产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为安全生产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如图纸自审、会审、主要原材料的检验、测(计)量仪器和仪表的年度报检(审)、开(停)工报告的报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特别是其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模板支撑设计、设备吊装方案、深坑坑壁支护等)、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各种安全技术交底、工程质量验收等等,任何一项工作都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从本质上讲,技术工作和安全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含有安全工作。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质量。当产品(半成品)质量缺陷小的时候,就表现为不合格产品(半成品)或出现质量事故,当产品(半成品)质量缺陷增大或累计迭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变质为安全隐患,甚至酿成生产安全事故。

在很多工作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为了图省事,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计算,而是根据经验指导施工,甚至有的工地完全是由架子工自己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施工的。而另一方面,许多施工企业经过改制,工人大部分都是临时雇用的,工人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就造成了施工安全技术标准难以落实,酿成事故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现有的管理体制上来看,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对施工现场每个专业的施工、每道施工工序都完全介入和监督;从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范围上来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同安全管理业务有完全的融合性。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完全可以从以下方面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一、优化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

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材料机具、劳力的供应情况,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方案,编制便于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和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掌握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施工方案和生产工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对于比较特殊的施工部位(工艺),如模板支撑加固、吊装施工、深坑支护以及采用新的施工工艺等,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分析和论证,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加强检查和验收力度,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

二、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

作为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各道工序进行质量验收时,安全质量一定要摆在首位。因为没有安全,就无法保证正常的生产,更不要谈质量和效益。很多技术人员在检查验收时,往往会偏重于有关技术质量指标的检查,因为业主和监理最关心的正是这些方面。而作为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其实更需要注重的恰恰是验收标准中的牢固性、稳定性等安全要求部分。在工序交接时,应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职责,要在检查确认的基础上进行对口交接,在中间交接表上也可考虑增加安全施工交接一项,工序交接时也可邀请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做到“上不清、下不接”。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10倍”规律:如果上道工序产品质量的缺陷的处理费用为“1”,那么等到下一个工序完成时,相应缺陷所需的处理费用就为“10”,依次类推,到再下一道工序完成时,所需的处理费用将达到“100”,并由此兴起了“零缺陷”产品运动。如果我们对每道工序工作在安全方面也这样严格要求的话,事故必定会大大减少。

三、认真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特种作业检查

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种设备、特殊场所和特殊施工工序,除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性检查外,应组织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性安全检查。检查前应明确检查重点、检查手段和检查方法,如对电气焊、起重、运输车辆、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场所、高空作业场所、深坑施工场所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等,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以确保安全生产。

总之,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直接组织生产、检查生产质量的重要成员,一定要时刻牢记安全,结合现场实际,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生产,控制质量和安全,杜绝违章指挥、消除违章作业,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9篇 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影响人身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技术管理措施分析

安全风险因素:

(1)爆破施工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为爆破方案不当、施工落实不当、对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安全管理不当等。

(2)高处坠落的风险,孔口围护栏安装不牢、围护高度不够、孔口作业人员未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出入孔桩的安全梯、安全绳突然断裂或脱落,挖空结束后或暂停施工时,未对井口加盖和设置防护栏,导致作业人员失足掉入孔内。还有孔内高处、地面孔口的物体不慎坠入桩孔中,导致安全事故。

(3)来自缺氧和有害有毒气体的安全风险,排风换气不及时或不充足,导致孔内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超标,对孔内人员安全造成伤害。

(4)来自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不符合规范要求。

(5)坍塌:护臂施工不及时,造成孔壁坍塌,对人身造成伤害。

技术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去施工,针对不同地区、地质情况、岩层倾向、制作和周围情况设计不同的爆破方案。在离公路或周围房屋比较近的爆破区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地防飞石措施。

(2)第一,随时对桩孔锁扣距离地面的高度、防护围栏安装的牢固情况、起吊钢丝损耗或断丝情况、应急设备的就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第二,对作业人员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对违章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施工人员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照设计复核地质情况,如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联系,由设计单位做设计变更。对于长期未施工的桩孔,恢复施工前,应采取通风换气的方法对孔内进行检查和置换,只有经过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允许作业人员进入孔内施工。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及拆除必须由持有特种作业许可证的专职电工负责。配电箱应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其周围不得有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凡是从事于使用电气设备、工具、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有电工跟班作业。

(5) 为防止孔壁开挖出现坍塌事故,施工过程中应对开挖后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护臂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护臂厚度、强度满足设计规定。

第10篇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许可审查员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一)为规范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核查工作,加强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审查员(以下简称“审查员”)的管理,统一审查员的条件、考核、注册、职责,制定本规定。

(二)审查员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考核、注册、使用和日常管理,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

二、条件

(一)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身体健康,所在单位推荐,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专(含)以上学历或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车辆相关工作满3年或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满2年;

2.中专学历或助理工程师技术职称,从事机动车安检工作满5年。

(二)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考核合格。

(三)担任组长的审查员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较强的现场条件核查技能和丰富的核查经验。

三、考核

(一)现场条件核查工作程序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流程。

(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依据的技术条件和方法标准。

(四)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使用的检测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有关仪器设备的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

(五)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条件及核查方式、方法、技巧等。

四、注册

(一)经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审查员注册。

(二)审查员注册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1.审查员申请表,见附件1;

2.学历证明复印件;

3.技术职称证明复印件;

4.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三)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认合格的申请人员给予注册,发放审查员证书,见附件7。

(四)审查员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可以继续申请注册。

(五)国家公务员不得申请注册。

五、职责

(一)审查组长职责

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审查工作实行审查组长负责制,对核查工作的质量负责。其职责如下:

1.分配审查组各成员工作,合理编制现场核查计划,严格按程序组织策划现场核查活动;

2.主持召开首、末次会议,组织实施现场核查活动,组织审查组内部会议,讨论核查情况;

3.组织完成不符合项的汇总和核查结论的确定,编制现场核查报告;

4.代表审查组与安检机构沟通和联络,妥善处理核查活动中的异常和争议;

5.协调审查组内各项工作,指导审查员独立完成任务,并对审查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6.完成与本次核查工作有关的其他事项;

7.及时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对安检机构核查的完整资料。

(二)审查组员的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按分工完成具体的核查工作;

2.向组长汇报现场核查情况,提交有关的核查记录;

3.参与核查报告的讨论和确定;

4.对核查现场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5.对分工审查的项目负责;

6.协助审查组长完成其他工作。

六、工作纪律

(一)严格遵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审查员守则》,见附件2。

(二)服从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在接受核查等相关工作时,要事先征得所在工作单位的同意。

七、日常管理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年要对注册审查员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收集、汇总安检机构的反馈信息,对审查员进行考核;

(二)对审查员现场核查工作质量进行抽查;

(三)对审查员进行年度考核。

八、暂停与注销

(一)凡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暂停6个月审查员资格,情节严重的注销审查员资格:

1. 不履行审查员职责,未遵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现场核查审查员守则》的;

2. 对安检机构的核查中,一个年度内累计出现2次工作失误的;

3. 无故不服从派遣或在其资格有效期内不参加规定项目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

4. 以权谋私,侵害安检机构正当权益的,或借机推销产品和服务项目的。

(二)因本人健康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从事核查工作,本人提出申请的,予以注销。

(三)凡受到2次以上(含)暂停资格的审查员,注销其审查员资格。

(四)被注销的审查员,不得再次申请注册。

九、资格的恢复

对受到暂停资格的审查员,在暂停期间对其过错行为认识深刻,并认真予以纠正的,可在暂停期结束后,由本人提出恢复资格申请,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予以恢复审查员资格。

第11篇 水泥设备安全管理技术改造措施

福建南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7年建成投产的一条日产700t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窑生产线,经过几年来的运行,主机设备经常出现故障,设备运转率低,直接影响窑的产量。作者提出了企业必须要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对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适时地对水泥生产主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主机设备的运转率,提高窑的产量,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强化设备安全管理

为了强化设备的安全管理,我公司成立了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副总工程师任组长,具体开展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现状,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重新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安全检查表,要求岗位工认真履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要求,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自己无法处理的及时上报分厂,由分厂通知设备检修人员及时检修。

2、开展设备维护保养竞赛活动。为了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公司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和设备卫生评比竞赛活动,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设备卫生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在每一台主要设备上挂有设备主要责任人名单,分厂每周不定时地对设备维护保养及设备卫生检查评比一次,公司每个月对分厂设备维护保养和设备卫生进行一次检查评比,评比优胜者给予奖励,较差的二名,降低奖金标准。公司每年对各分厂的设备安全卫生进行总评,前两名给予奖励。对发生设备事故的分厂取消评比资格,并按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奖惩条例进行处罚。

3、开展设备安全目标管理。为了确保公司实施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开展并取得较好成绩,我们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了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一是要求分厂主机设备运转率必须达到85%以上,与当月奖金考核标准挂钩,主机设备运转率低于规定的扣奖金,主机设备运转率高于规定的,给予奖励;二是我们在提高机修工奖金待遇的同时,根据各种设备的特点,要求设备检修最低运转时间必须达到公司的规定时间,否则给予降低当月奖金。

4、对水泥生产线上故障率高的设备进行分析、解剖,需要进行检修的及时进行检修,能实施技术改造,进行技术改进,在学习、吸收兄弟单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企业自身优势,对本公司水泥生产线的设备使用性和安全性进行改进,经过一年多来的技术革新改进,在设备的安全性能上和设备运转率及设备的产能上取得突破性的成绩,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生产的产能大幅提高。(例对篦冷机的技术改造就是其中的一项成果,具体见下章节专题介绍。

5、在加大对设备检修、技术改造的同时,精心选拔主机岗位职工,实行主机岗位竞聘上岗制度,选拔岗位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职工从事主机岗位工作。一方面利用检修时间或业余时间,对所有岗位职工的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对职工岗位应知应会的考核,通过岗位应知应会的考核,选拔优秀的职工从事主机岗位工作,及时更换主机岗位技能差的职工,确保主机岗位操作员能胜任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主机运转率。

二、实施篦式冷却机技术改造

我公司日产7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窑生产线,所配套的篦冷机是富勒509h-723ha型。1999年该生产线进行燃烧无烟煤技改,将篦冷机改造成为充气梁控制流篦床。从改造后的生产实践中,篦冷机的安全性能、各种参数能满足燃烧无烟煤工艺的需要。但篦冷机进风管与活动充气梁联结选用柔性金属软管,在篦板磨损有漏料的情况下,活动金属软管被漏料堆埋损坏。使冷却风开路,风压下降,熟料无法正常冷却,熟料高温使气梁和篦板容易变形或烧坏,造成篦冷机故障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窑的正常运行。针对上述状况,公司组织了有关技术人员到兄弟厂家进行考查学习,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篦冷机改造技术,为此制定了篦冷机再次改造方案,于2004年春季设备大修时,对篦冷机前段进行了技术改造。

(一)改造方案

1、将原一室一分为二,改造后第一室采用静态充气梁和充气篦板,且篦床布置3呈向下倾斜为12°的斜面。改造后的第一室长度为1.84米,共有篦板4排16块;第二室长度为1.38米,共有篦板3排15块,其中静梁1排、动梁2排,使改造后的一、二室平面由窄到宽,即从每排4块篦板过渡到每排5块篦板。

2、由于篦冷机的第一室设计为静态充气梁形式,因此在篦板结构设计上,我们改变了篦板篦缝出风方向。(传统的设计一般是与篦板呈垂直向上),使篦缝的出风方向为熟料向前运动的方向。

3、将原活动充气梁切短1.8米,减轻了传动负荷,第四组托轮装置移到改造后的第二室,避开高温区,并改造原有托轮的密封结构,确保托轮的正常润滑。

4、风机布置:改造后第一、二室充气梁、充气篦板采用独立高压离心风机,并在篦下设置一台平衡密封风机,其它各风机不变。

5、在熟料下料口处布置2台空气炮,窑内工作情况不正常时启动使用。

6、在改造后的第一室侧壁上装一个摄像头,便于观察第一室篦床上熟料冷却及运动情况。

7、将原有没有带防漏装置的侧板更换成带有防漏装置的侧板,减少侧板与篦板之间的磨损。

8、其它各室基本保持原状态,只是对局部进行调整和维修。

(二)改造成效

1、改造后的第一室由于采用了静态充气梁和充气篦板结构,篦板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所以不磨损、不漏料。因通风正常冷却效果好,篦床、篦板不变形,不容易烧坏,篦冷机的故障率大大降低。从改造后2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篦冷机基本上实现了没有检修的设计要求,这样确保了回转窑的热工制度稳定,为正常生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在篦冷机改造前的2003年,篦冷机出现故障引起停窑多达35次,影响停机358小时。改造后的2004年,没有因篦冷机设备故障引起停窑,窑运转时间增加了230小时。

2、改造后第一室利用少风量、高压差,使进入到第一室的熟料得到急冷,热回收效率提高,增加了二次、三次风温。改造前二次风温一般在750-800℃之间, 改造后可达950-1000℃之间;改造前三次风温一般在800-850℃之间,改造后可达850-900℃之间,这样熟料热耗大幅下降,取得了节能的显著效果。

3、改造后,篦床、篦板温度比改造前降低60℃左右,基本上没有发生篦板超温报警现象。篦板使用寿命明显提高,改造前第一室篦板寿命在9个月左右,改造后篦板寿命大于2年。

4、改造后第一室不产生漏料,因此设计时取消了第一室下料翻板阀门,减轻了拉链机的负荷。

5、改造后,由于第一、二两室篦床宽度布置呈窄到宽,使物料形成高度差,运行速度差,篦板的篦缝由纵向布置改为横向布置,便于推动物料向前,加上配备了二台空气炮,在窑不正常情况下使用,基本有解决了篦冷机热端出现的堆雪人现象,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6、改造后,由于通风冷却效果比较好,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降低40℃以上,基本上杜绝了红河现象,利于提高水泥早强性和熟料易磨性。

7、侧板由原无防漏型改成防漏型,杜绝了冷却风在侧板处造成升路现象,使篦床上熟料得到均衡冷却。

8、由于改造前的篦冷机故障多发在原一室,通过对原一室的改造,只对原二、三两室进行小范围的修整,既节约了投资,又达到了改造目的,获得好的投资效益。

三、强化设备安全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增强企业活力

近年来公司开展设备安全管理和主机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技术改造、特别是对篦冷机的技术改造,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职工工资收入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

1、设备运转率:从开始实施设备安全管理和技术改造的初期,窑运转率只有8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水泥磨运转率从实施设备安全管理和技术改造初期的70%左右提高至现在的85%左右。

2、主机台时产量:随着运转率的提高,主机台时产量也得到大幅提高,窑台时产量从改造前的23t/h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3t/h左右,最高可达36t/h;熟料日产量从当初只有600t左右提高到现在的日产量830t左右;水泥磨台时产量从技术改造的26t/h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4t/h左右。

3、在篦冷机改造过程中,企、比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对篦冷机进行符合企业实际的技术改造,取得了好的改造效果,设备运转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企业今后进行设备、工艺的技术改造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4、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亏损额逐月减少,下半年企业经济效益已实现扭亏为盈。

5、职工工资收入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职工岗位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职工安心本职工作和爱岗敬业的意识不断增强,设备维护保养进一步加强,岗位设备卫生明亮整洁,职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逐月好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活力。

第12篇 技术科安全环保管理方面安全职责

1、协助总经理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2、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生产)领导下负责企业的安全监察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新入企业人员及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督促有关部门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4、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审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5、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协助有关单位对查出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检查落实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6、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有特殊情况时有权停止有关违章人员的工作,同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处理;

7、参加新、改、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方面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试运投产工作;

8、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等的安全监察工作;

9、负责组织、协调安全附件、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等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测工作;

10、负责汇总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督促有关部门按期实现;

11、制定劳保用品、保健费用发放标准,并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使用劳保用品情况;

12、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工作,参加人身伤亡、火灾、爆炸、交通、环境污染、中毒和重大、恶性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参加工伤鉴定,并建立企业事故档案;

13、负责审批一级用火,二、三级高处作业等作业的审批;

14、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审查基层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检查演练情况;

15、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有贡献者和事故责任者提出奖惩意见;

16、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工业卫生管理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

17、负责组织对职工进行工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搞好工业卫生工作,实现文明生产;

18、制定“三废'治理和尘、毒、噪声防治措施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第13篇 生产技术管理安全职责

1 为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2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以及专业等技术标准、规定。

2.3.3 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各项技术方案、措施和操作规程。

4 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制定设备检修计划、运行操作方案。

5 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有关技术方面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查处违章、违纪行为

6 制定技术培训计划,负责技术培训。

7 负责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8 监督、检查、指导、考核班组技术管理工作。

第14篇 变化管理响应机制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及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搞好顶板管理。

第三条:本机制适用于渝南煤矿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制度

第四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 成立我公司顶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安全矿长、生产矿长  成员:各队队长及有关科室人员   办公室设在生技科,负责具体的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健全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   1、组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副组长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   2、总工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计划,参与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3、生产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4、区队长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制定和区队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5、安全监察部门对所在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接到事故通知后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负责灾害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日常工作如下:   1)建立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包括非伤亡事故)档案,实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掌握采掘工作面贯通的实施情况。   2)定期检查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措施。   3)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支护新工艺、新材料。  4)组织区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   5)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6)要把好支护材料的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下井使用。  6、地测科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并且要把好设计关,采面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总经理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   7、机电科长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修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   8、生产技术科负责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包括规程编制、现场指导)和执行情况,并有专人负责。9、救护队负责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单位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救护队联合指挥部,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   10、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其它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值班副矿长、调度主任、矿长、总工程师、由调度主任决定是否报告救护队,通知相关人员到矿调度室报到待命,及时向下传达总经理命令,随时调度协调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    11、有关的区、队、班组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的人数,采取措施有组织地带领他们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涉及范围及经济损失,并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补救措施和控制情况;随时接受总经理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第六条: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1、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2、每年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制度。每个采掘结束后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

第七条: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必须提供各煤层和围岩的特征及其柱状图,采掘范围内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第八条: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巷道支护其参数、所用材料及其规格、临时支护形式、永久支护与工作面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作出具体规定。

第九条:必须在锚杆支护回采巷道中开展锚固区内外顶板离层监测,确保巷   5  道在整个服务期间安全使用。

一、报警接警与响应级别的确定   工作面发生重大顶板事故事件或灾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中心或安监人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害程度涉及范围;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的抢险情况等;   值班调度员接到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值班调度主任报告值班调度主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确定的响应级别在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时必须同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传达,确保能迅速地进入相应应急程序和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

二、应急响应机制启动  1、调度室的响应:   1)、调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预兆报警电话后,必须掌握以下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继续抢险;有无扩大的可能性等。并同时立即向调度主任报告调度主任应根据事故预兆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立即进行预警如果不足以启动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停止确定的响应级别在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时必须同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传达,确保能迅速地进入相应应急程序和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做好记录并在1分钟内立即汇报值班领导。根据事故性质及严重程度,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市、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单位。   2)、启动并实施佛咡桥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佛咡桥煤业有限公司调度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县安监局或其它部门提出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3)、需要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时,立即通知事故救援指挥部成员到矿调度室集合,向公司总调、安监局汇报事故情况。   4)、监控事故发展动态,传达上级领导指示,落实事故救援指挥部安排的工作。   2、指挥部响应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总指挥保持对事故动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制定救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协调应急反应组织,与企业外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保证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发生伤亡事故时,矿有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到事故现场进行指导与协调。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三、各业务组响应   1、各业务组长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和灾害预防处理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实施某一方面的救灾工作。各业务组要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发现异常,提出针对性措施,保证各项预防应急措施到位。   2、发生顶板事故时,生产矿长和生产办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启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发生“一通三防”事故时,矿总工和通风科、队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 按照事故类别启动《煤尘与瓦斯事故应急预案》或《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发生水灾事故时,地测站、生产办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启动《突水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如果通风系统受到影响时,矿总工和通风科、队负责人应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发生大面积停电(主通风机停运)事故或运输事故时,机电副矿长和机电组、队长应赶赴事故现场,启动《机电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开展急救援工作。   6、各业务部门响应   (1)通风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通风部门人员应在20分钟内赶到主斜井口待命,根据指挥部下达的命令,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和恢复,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关注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态,对风流、风量、有害气体进行检查处理,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2)机电运输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机电运输部门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主斜井口待命,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负责事故期间、救灾过程中机电设备的供应、抢修和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停送电工作;负责发生事故时抢险救灾物资及人员的运输。            (3)生产技术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科室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副斜井口待命,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负责组织救灾队伍,参与救灾抢险    及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   (4)安全监察部门值班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1分钟内赶到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听从安排、做好记录;其他科室人员在接到预警电话时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副斜井口待命,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负责组织救灾队伍,参与救灾抢险及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   7、事故发生后,驻矿安监员按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配合矿山救护人员的救护工作及事故现场的人员撤离,监督检查救灾方案的实施情况;接管矿灯发放室及井口检身房,矿灯发放室及井口检身员及时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姓名,迅速汇报矿救灾指挥部。对未持有经指挥部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一律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未持有入井特别许可证人员入井,禁止持有入井特别许可证而不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入井(因抢救需要,灯房应备足自救器以便临时井下急需)。   8、供应站根据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及时准备救灾所需物资、器材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9、综合办立即通知医疗救护单位,立即组织抢救伤员,并在各大门口、井口设置警戒,维护正常的秩序,不得有闲杂人员围观。   10、有关队班组长负责清点受灾区域的人员,并按有关规定和避灾路线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汇报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指挥部的命令。   实际井下救灾操作程序应按照《渝南煤矿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应急结束    1、当遇险(失踪)人员全部得救(发现),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消除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应急状态可以终止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并发布应急状态终止命令,宣布应急状态终止。   2、在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需要组织信息发布,说明有关事顾处理完毕的调查结果、采取的措施、善后处理的安排及预防改进措施等。

四、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指定专人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对外发言人由党委书记指定综合办负责人为通报人。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实现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如下:   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工作目标:消灭顶板伤亡事故;力争顶板事故为零。

一、顶板管理措施及要求:  1、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提高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规范现场管理,提高采掘安全可靠性。  2、加强采掘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要继续作好采掘工作面优化设计,巷道维修必须有专门经过审批的针对性措施,巷修队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从事巷修工作。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采掘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4、加强采掘工作面巷道管理,始终保持巷道完好。凡发现巷道出现顶部绞架不接顶、背设不实的一定要追究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罚。 5、加强顶板事故多发地点和工序的日常管理工作。  6、加强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采掘巷道的工程质量,正确使用前探梁、防倒棚装置,严防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  7、采掘工作面贯通、施工大断面峒室、过老巷、老空、过断层及大断面巷道扩刷等必须有专项措施,并坚持矿、队干跟班。  8、坚持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经验,科学管理顶板。

二、顶板管理的一般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并按规定进行审批。矿井生产科负责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   矿井技术负责人应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矿井顶板管理工作分析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现状,并提出改善顶板管理的意见、方法、措施。  矿井要认真做好顶板岩性观测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及顶板岩性和压力显现情况,对所开采煤层的顶板进行分类。并结合顶板的具体条件,确定响应的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   采掘工作面开切眼扩面、支架安装、初次放顶(放煤)、工作面结束前的开采程序及支架回撤必须有针对性的技术组织措施。  应开展顶板来压和冲击地压的观测工作,根据观测情况编制专门设计和安全措施。矿井应有专人负责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规定。   采掘工作面要认真执行“地质预测制”采掘工作面要认真执行“现场鉴定制”,巷修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重点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针对性措施。

三、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   采掘工作面开口前,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开口措施。作业前必须维护好开口位置10米范围内的支架,给好抬棚。抬棚的规格及穿梁的规格、数量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采掘工作面严禁空顶下作业。在采掘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施工中破坏的支架必须及时修复,必须检查帮顶,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采掘后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必须采取前探支护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在松软的煤、岩层或地质破碎带、断层、采迹等采掘巷道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它措施。  根据顶板岩性观测数据选择巷道支护材料,并制定支护材料的规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支架必须按设计要求架设牢固,支架间应设牢固拉杆。支架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背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必须用支护材料接顶。  采掘工作面临时停工时,巷道支架必须架设到迎头,保持正常通风,并随时对巷道支护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临时封闭时,必须对巷道支护进行加固。恢复开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开工检查制度,并根据支护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在贯通前必须做好测量工作,两巷对头贯通相距50米时,其中一个采掘面必须停止作业,并严格执行打探眼制度,准确掌握预透距离及位置,同时对被贯通的支架进行加固。巷道贯通旧巷或老空时必须执行打探眼的制度,并重新制定安全措施。   采掘工作面遇断层、旧巷、松软破碎顶板等特殊情况时,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明确规定的爆破措施。岩石采掘在距煤层10米内要打探眼,并在作业规程中应有探眼设计,边探边掘,探到煤层时要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支护前必须先备好临时支架,并加固相临近支架。拆除原有支架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并架设永久支护。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采用锚杆、锚喷、锚网等支护形式时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

四、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矿井在进行巷道维修前必须指定施工安全措施,井筒维修的安全措施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在拆除原支架(打上临时支护,给好撑木、拉杆等),拆除和架设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渣,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生产采区的巷道有连续3架失效支架或有冒顶危险时,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应停止生产。  独头井巷维修和采掘工作面的后路,必须加强维护。如出现断梁折柱、歪斜、弯曲、片帮、帮顶杆脱落、低矮等情况,必须停止作业,防止发生顶板冒落伤人、堵人事故。  五、掘进碛头临时支护  掘进工作面施工时不得空顶作业,永久支护前必须有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对顶板有足够的控制力、对现场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  采掘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对使用的临时支护的方式、操作程序、技术要求等进行规定。  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要由矿生产科认可。  采掘工作面的循环进尺必须依据现场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永久支护离碛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个循环的进尺 。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补充措施并调整循环进尺的大小。  巷道顶部锚杆施工时应由外向里逐个逐排进行,不得在所有的锚杆眼施工完后再安装锚杆。  采用架棚支护时,应对巷道迎头至少10m的架棚进行整体加固。加固装置必须是刚性材料,并能适应棚距的变化。  六、巷道交岔点支护  巷道交岔点的位置尽量选在岩性好、地质条件稳定的地点。巷道交岔点要有专门的设计,对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巷道断面等进行规定。  巷道交岔点施工前,要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现场会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绘制施工放大图,并向职工传达贯彻。施工结束后,生产技术部门必须组织有关部门按设计要求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采掘。  采用锚杆对巷道交岔点支护时,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在安全技术措施中对支护的技术参数、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方法等进行规定。监测中发现支护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架棚巷道的交岔点采用抬棚支护时,要进行抬棚设计,根据设计对抬棚材料专门加工,抬棚梁和插梁要焊接紧密,抬棚架设后的巷道断面不得小于原巷道断面,并满足运输、行人、通风等所需的安全距离。  其它未尽事项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第15篇 安全文明现场管理技术要求

1.安全施工目标:

本工地安全目标:各施工单位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3‰以内,最终应达到华阴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工地要求。

2.安全施工管理条例:

2.1.进场后10日内上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2.施工单位要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书面记录。

2.3.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要戴好安全帽,凡发现在施工现场无安全帽或佩戴不规范者,将对个人违规和项目总包单位的监管不力同时加以罚款,该罚金由违规者所在单位支付。

2.4.对于“四口五临边”做到“有洞必盖、有边必有栏”的防护措施,并配置醒目的警告标志。

2.5.特殊技术安全部分必须编制专项方案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挂牌使用。脚手架搭拆过程中,须有专人监护,设置一道安全警戒线,由专业架子工负责搭拆。违者立即停工整改,并提出书面警告和经济处罚。

2.6.机械设备(塔吊、人货电梯、井架)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方案经审批后方可装拆,严禁无资质单位和人员进行安装、拆除、加节;设备应报专业检测中心检验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定机、定人;塔吊作业时必须配备一名驾驶、两名指挥(持证上岗),吊装作业必须设置吊装区域。大型机械设备(如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从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必须持相关资料及建设机械登记表(统一表式)向设备安装检测机构进行登记,领取ic卡和牌。

2.7.拆模前,施工单位必须申报《拆模报审表》,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

2.8.对于外脚手架搭拆及日常维护必须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并经过监理公司审定后严格实施,并根据国家及地市有关规定,对于日常维护进行严格检查,并做好记录。

2.9.主分包方须安排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确保机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设备保养要有计划及保养记录。

2.10.电箱防雨棚、井架防护门、 临边洞口及脚手架防护、卷扬机防护棚、钢丝绳过路保护、电梯井防护门、井架操作室、乙炔、氧气瓶存放笼、移动车、电焊机、消防设置架、塔吊专用吊篮等安全设施,应按规定的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制作。

2.11.所有安全防护用品及设施必须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严禁采购和使用伪劣产品。购置安全帽、安全带、配电箱、电缆、钢管、扣件、安全网、密目网、漏电开关、限位装置、保险装置、活动房等安防用品,必须具备如下资料:①出厂合格证;②产品许可证;③允许销售证书; ④华阴市安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合格报告;⑤产品发票。

2.12.开工前,主包方应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方案。所有临时用电设施必须符合现行安全技术规范,同时考虑到现场其他分包的用电。要求现场专职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每天巡检并做好记录,确保施工用电安全。

2.13.工地防火按市建委、市公安局、市劳动局颁发的有关规定施工;分包商不得在现场焚烧杂物、垃圾及其它废弃物。

2.14.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主要领导、专职安全员)参加的每周一次安全检查,并出书面通知,对提出的问题要限时整改和回复。

2.15.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处,并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按事故规程上报,造成社会影响较大或被媒体曝光的,业主方保留一切索赔及其它的司法权利。

3.文明施工目标:

达到省级文明工地要求,是否创建省级文明工地,由主包自行决定。

4.文明施工管理条例:

4.1.主包单位签约后,在十天内将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报项目发展部,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凡未经业主同意而自行搭设的施工设施,业主有权令其限期拆除,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概由施工单位负责。

4.2.建立健全门卫、外来人员出入登记、货物出入登记制度。本工地施工人员在现场必须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胸卡。看房客户应由销售人员带领。所有人员进入工地必须按要求佩戴安全帽,规范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禁止穿拖鞋、赤膊入内,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门卫应对进出车辆进行安全引导、有序泊车。

4.3.主包单位与其他主包之间,用彩钢板进行封闭,道路、硬地坪、综合治理、防火、卫生、宣传教育、文字等做到规范化并全面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

4.4.现场平面布置应严格按照投标中所报实施,如有变动,须报监理及甲方,同意后,方可实施,且必须在进场30日内完成。

4.5.积极配合华阴建设及环保局的检查工作,季度检查中,本地块须达到前五名。如因施工单位原因,造成本地块排名未达标,则处以相关单位5000元以上罚款。

4.6.施工现场要有防扬尘措施,清理施工垃圾应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当洒水,减少扬尘。临时道路应随时洒水减少扬尘。黄砂、石子等材料应有遮盖措施,裸露土方必须覆盖。

4.7.在施工前严格按防汛要求,现场周围设置水沟,有系统地把地面水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的水方能排入市政管道,防止泥浆、污水、废水直接流入城市排污设施内。违者罚款500元-1000元,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政府相关部门的罚款及责任。

4.8.施工现场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处设置沉淀池,设置泥浆挡水围栏。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指定的市政污水管道或回收用于洒水除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污设施内。

4.9.业主已经在临时出入口设置符合华阴相关管理部门要求的自动冲洗设备及排水、沉淀设施,总包须对此套设施负全部管理责任,包含使用期间的对外出车辆设专人管理冲洗、维护、故障维修、防偷防盗等,直至承包范围工程入伙、移交业主。若因主包管理疏忽,造成设备损坏,无法修复投入使用,按实际损失费用2倍从工程款中扣除。

4.10.在施工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应按规定地点堆放并及时清运,施工区域畅通,平坦、整洁、场地平整无积水,保证出入口和道路畅通整洁。违者罚款500元-1000元。

4.11.材料堆放要求分类、集中堆放、砌体材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碎砖料随用随清。楼地面有专人负责清洁,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4.12.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噪音,以免周边居民投诉,如因此产生的各种处罚及索赔,由施工单位负责。

4.13.施工区内要设2处以上男、女厕所,必须使用活动公厕,定期清洁,严禁设置旱厕,违者罚款500元-1000元。

4.14.施工期间,服从市政、交警、环卫、卫生防疫站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工作。

4.15.施工区域随便大、小便者,一经发现,当事人罚款100元,当事人单位罚500元。

4.16.施工期间各自合约范围内的办公、生产区域及施工道路须配备专人每天进行保洁。

4.17.施工现场未征得监理及业主同意不允许住人(值班人员人数、位置必须向监理及业主上报备案),一经发现违者处1000元/每人/次罚款,且如果有社会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一律由总包单位承担。

4.18.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业主及其上级公司等对工地进行参观、检查工作,各标段总包单位要提前义务做好所在区域的保洁工作,并接受业主临时安排的服务于检查的相关工作。

工程ci标准

为体现中海企业形象,规范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的行为标准,现将a地块工程ci标准说明如下,请施工单位按此标准执行。

标牌

施工图牌:

a、主要包括工程简介、工程平面图、组织结构、工作制度、安全制度等。

b、图牌应置于大门入口处显要位置。

c、图牌规格:图牌为长方形,横式镶嵌于墙上,无围墙部位采用钢管支撑,长宽比为3∶2。

d、图牌材料:平直的板材,颜色为白色。

e、图牌组合形象:底色为白色,标题为红色,内容为蓝色。

2、项目经理部名牌:

材质:平直板材。颜色为金属色。

标准组合:企业名称下方划一横线,横线下方书写项目经理部名称,字为黑色。

名牌悬挂于现场办公室入口处显要位置墙面上。

3、办公室门牌:

材质:有机玻璃板

尺寸:长宽:28 ╳ 9厘米,字高小于4.5厘米。

颜色:白板、黑字。

位置:悬挂门侧上方或正面帖于门上;若为玻璃门,可使用不干胶制作。

4、导向牌:

材质:钢管支撑架,牌面为薄铁板。

尺寸:55 ╳ 70厘米。

颜色:钢管为不锈钢本色,牌面为白色。导向牌内容字体为黑色,箭头为红色。

5、胸卡:

材质:卡芯使用210克铜版纸。

规格:5.5 ╳ 9厘米

黑字。

现场办公室

1、材料:彩钢活动板房(设备用房须执行专业规范要求)。

2、外部形象:

房檐和踢脚线为蓝色。若无房檐或踢脚线,在墙面刷蓝头20cm、蓝脚30cm。

墙体为白色,楼梯护栏为蓝色。

普通材质的门、窗,门框、门扇、窗框、窗扇内外均为蓝色;铝合金门窗可保持本色。

3、内部形象:

墙面、顶棚为白色;地面最低材质为水泥地;室内窗帘为蓝色;办公桌椅和办公柜为灰色。

门卫室

为普通材质,则蓝檐、蓝脚,门框、门扇、窗框、窗扇内外均须为蓝色;门上须悬挂门牌,室内有责任制度图牌。

现场宿舍

宿舍墙体为彩钢活动板房或砖砌外抹灰刷白,墙面刷蓝头20cm,蓝脚30cm。

为普通材质,则门框、门扇、窗框、窗扇内外均须为蓝色;铝合金门窗可保持本色。

房屋墙体有导向牌标明“生活区”字样。

生活区公共区域为混凝土硬地面,合理设立给排水走向和卫生间位置,统一安排衣服晾晒场。

制订生活区管理规定,派专人打扫卫生,要求生活区内外整洁、卫生。

现场食堂

外部形象同现场宿舍。

内部地面最低材质为水泥地。厨房墙面镶贴白瓷砖,高度1.2m;要求排水通畅。

要求干净、卫生。

现场公厕

外部形象同现场宿舍。

内部地面最低材质为水泥地;墙面镶贴白瓷砖,高度1.2m;并有冲水设备。

机械设备

1、配电箱

色彩为黄色。

左边门为公司标志和公司名称;蓝标,黑字;右门为警示标志,编号写于警示标志下方。

2、塔吊:

塔吊配重臂:平衡臂张挂两套,双面悬挂“中海投资”。

人员着装形象

安全帽

在安全帽前方正中粘贴企业标志。标志尺寸为2×2厘米。

安全帽颜色分为红色、蓝色、黄色三种。红色为管理人员使用,黄色为工人使用,蓝色为特殊工种人员使用。

服装

各公司统一服装,注意服装与季节、气候相适应;同时注意服装颜色的耐脏要求。在服装背部可印刷企业标志和企业名称。

胸卡

见标牌要求。

楼面形象

广告布

高度在10层以上的建筑应悬挂长方形广告布。

广告布尺寸不小于80平米。

低于10层以下的楼房可悬挂横式广告布。

标语

现场可悬挂企业或安全标语,但面积不得大于中海广告布,也不得使用中海标志和名称。使用标语前须报项目部审核。

标识

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悬挂安全警示标识。要求标识齐全、清洁、整齐。

在楼房首层进入楼内处须搭设防护棚,防护棚采用钢管搭设,顶铺模板,两侧挂安全网,钢管刷成红白相间标记。防护棚伸出建筑物外平面2米,宽度为1.5米,高度为2米。要求保持防护棚顶无杂物,安全网干净、平直。

当楼房外脚手架开始搭设后,在外安全网显要处须悬挂栋号牌,在各楼层须悬挂层号牌;栋号牌尺寸为60 ╳ 60厘米,白底红字;层号牌尺寸为40 ╳ 40厘米,白底红字。

施工队伍ci标准说明

基础规范要求

工作服:自行统一服装并在背部标记企业名称。

安全帽:红色为管理人员,黄色为工人,蓝色为特殊工种工人。

胸卡

施工图牌

现场办公室

项目经理部名牌

办公室门牌

材料场地

材料标识牌

10、外架(包括钢管、外挂网、步架压条等)

11、入楼防护棚

12、安全警示牌

13、栋号和层号牌

14、消防器材

15、机械设备标识

16、生活区:宿舍、卫生间、食堂、公共区域、衣服晾晒场

17、施工道路和路灯、绿化的管理

说明:1、工作服、安全警示牌、消防器材由施工单位按有关规定自购。

2、其余各项按工地包装的设计要求制作落实。

行为规范要求

设立成品保护人员(工地督察人员),佩带督察袖章,负责所管区域的文明施工管理、成品保护管理、消防管理。具体人数和设立要求由项目部另行通知。

工人进入施工区必须戴安全帽、佩带胸牌。

3、按照我公司对工地包装的设计进行落实。

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15篇范文)

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煤矿生产中某个环节或某些人员的失误或疏忽造成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技术信息

  • 电气安全管理与技术(十二篇)
  • 电气安全管理与技术(十二篇)98人关注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分析事故的分类㈠ 电气事故对人体的作用电气事故对人体可能造成电击﹝内伤﹞和电伤﹝外伤﹞两种类型的伤害。电击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内部组 ...[更多]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十二篇)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技术(十二篇)98人关注

    1、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深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深基坑工程、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 ...[更多]

  • 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技术(15篇范文)
  • 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技术(15篇范文)97人关注

    一、判断题1.我国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的原则。(√ )2、安全评价可对系统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但不能确认系统的危险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