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9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第1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安全问题。

人类“钻木取火”的目的是利用火,如果不对火进行管理,火就会给使用火的人们带来灾难。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花20年的时间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及建造地面塔体,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像的。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承担。到公元12世纪,英国颁布了《防火法令》,17世纪颁了《人身保护法》,安全管理有了自己的内容。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人所著m《周易》一书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 的记载,说明了用水灭火的道理。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京消防组织十分严密,消防管理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值勤任务。

到20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到了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创造就业机会、改进工作条件、公平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安全工程专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工人强烈要求不仅有工作机会,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随着现代制造业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生产成本、环境成本等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

第2篇 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一)综合安全管理技术

1.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原则

(1)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是要求:“‘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三同时”的原则:国家对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要求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

(3)“五同时”原则:要求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4)“三同步”原则:企业在规划和实施自身生产经营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进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相应的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

(5)安全否决权的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2.科学的安全检查

科学的安全检查方法有如下四种:①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车间和班组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工作所进行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其目的是辨别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检查加以控制和整改,以防止事故发生。②定期安全检查:使企业或主管部门根据生产活动情况组织的全面安全检查,如季节性检查、季度检查、年终或全年监察等。③专业性安全检查:是根据设备和工艺特点进行的专业检查,如电气、锅炉、放火、防爆检查等。④群众性检查:是指发动群众普遍进行的安全检查。

(二)安全评价技术

1.安全评价概论

安全评价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和分析系统存在危害性,并根据其形成事故的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

安全评价的一般过程是:辨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直至达到安全指标。

2.企业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卫生技术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管理、监管和主要依据。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2)设备与设施现状安全评价:企业的生产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要进行系统的现状安全评价,即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进行安全性能控制。危险评价包括危险辨识和危险评价两部分。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在以三个分支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人因安全管理

1.人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人的可靠性分析(hra)是评价人的可靠性的各种方法的总称。人的可靠性是指使系统可靠或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正确活动的概率。人的可靠性分析作为一种设计方法,使系统中人为失误的概率,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人为失误的严重性是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划分的,如损害系统的功能、降低安全性、增加费用等。在大型人一机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分析常作为系统概率危险评价的一部分。

2.行为抽样技术

安全性为抽样理论:行为抽样技术是一种通过局部作业点或对有限量(时间或空间)的职工行为的抽样调查,从而判定全局或全体的安全行为水平,客观上讲是具有误差的调查方法,但其误差要符合研究的要求,为此,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规律。这就是概率理论、正态分布和随机原理。

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行为的抽样技术主要是如下步骤:将要调查或研究车间、工种或部门操作的不安全行为定义出来,并列出清单;根据已有的抽样结果或通过小量的实验观测,初步确定调查样本的不安全行为比例尸值;确定抽样调查的总观测样本数ⅳ,其样本数取决于不安全行为比例水平,调查分析的精度;根据调查对象的工作规律,确定抽样时间,即确定每小时的调查观测次数和观测的具体时间;根据随机原则,确定观测的对象,通过进行所需次数的随机观测,将观测到的生产操作行为结果进行分类记录;测算出不安全行为的百分比;每月第一周重复一次以上几周的抽样调查;根据每次抽样调查获得的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数值,进行控制图管理;通过控制图的技术,分析生产一线工人的安全行为规律,并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状况、预防失误导致事故的对策、措施和方法。

3.安全行为“十大禁令”

(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项岗操作。

(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3)不戴好安全帽,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

(4)为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

(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反应器等都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与系统连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7)为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

(8)为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4.安全文化活动

●安全竞赛活动

活动内容:企业组织车间、班级、岗位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能、、班组建设、查隐患、安全生产建议等安全竞赛活动。

活动方式:查现场、问职工、看效果、定量评比。

活动目的:强化观念、落实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活动对象:生产一线。

组织人员:企业主管负责人、安全部门。

关键点:生动的形式、明确的目的性。

●安全生产周(月)

内容:结合全国活动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宣教活动。

活动方式:根据形势适时确定。

目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各级党政负责人。

关键点:常规方式与特殊方式相结合。

●安全演讲比赛

内容:安全常识、专业理论知识、安全生产形势、厂情状况等生动活泼演讲比赛。

方式:基层选拔、企业演讲参评。

活动目的:深入基层、动员全员参与、强化全员意识、增长安全知识。

对象:视企业规模而定。

组织人员:安全、工会、宣传、公关等部门联合。

关键点:企业领导重视、参与。

●事故祭日活动

内容:本单位案例或同行业重大事故案例回顾。

活动方式:会议、报告、挂黑旗等。

目的:警钟长鸣、强化仪式。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安全专业部门。

关键点:强化事故造成的痛苦和危害。

●安全贺年活动

内容:为30年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庆贺平安人生。

活动方式:大家挂彩、奖励表扬。

目的:号召向榜样学习,激励自我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的观念。

对象:全员。

组织人员:党、政、工、安全专业部门。

关键点:感觉安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益处。

●安全“信得过”活动

内容:在班组和生产基层对设备、工艺、操作、纪律等实现安全生产“信得过”。

方式:落实“四一”工作程序法:班组一日一考核,一周一汇总;车间一月一检查,以及一总结;工厂半年一次检查验收:公司半年一次联合验收。

目的:保障工作环境安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职工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活动对象:班组全员。

组织人员:党政负责、企管部门、安全与车间系统联合。

关键点:形式与内涵相结合。

5.安全报告活动

●事故报告会

内容:对当年本企业或同行业发生的事故进行报告。

方式:职工大会或车间会议。

目的: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对象:全体员工。

组织部门:生产和安全部门。

●安全汇报会

内容:以下级单位为对象进行安全生产状况、隐患、问题、全年工作状况、来年的工作重点进行报告。

活动方式:中层干部会议。

目的: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规划目标、制定对策。

活动对象:中层管理人员。

组织部门:企业领导生产与安全部门。

(三)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企业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消除事故隐患、创造良好劳动条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开展安全教育是掌握各种安全知识、避免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是适应企业人员结构变化的需要,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把安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知识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等。安全教育中应注意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规范化,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等问题。

1.安全教育的类型

按照教育对象,可以将安全教育分为对干部和对工人两大类型,具体分类如下:

安全教育:

对干部的分为领导干部、技术干部、行政管理干部、专职安技干部;

对工人的分为新工人、特种作业工作、五新作业工人、复工人员、调岗人员。

2.干部的安全教育

(1)对领导干部的教育

主要应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和基本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使他们懂得并掌握基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办法。促使他们关心,重视安全生产,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并能积极支持安技部门的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2)对技术干部的教育

主要包括: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②本质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对“三同时”实现安全技术措施和五新工作中他们应承担的责任。③典型事故案例剖析④系统安全工程知识⑤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

原来由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不直接参加生产,不承担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往往缺乏接受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因此对他们的安全教育环节比较薄弱。事实证明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产品的设计、研制阶段,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试用阶段,能找出存在的危险,预先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消除,就可为生产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3)对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

主要内容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基本安全技术知识以及他们本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他们提高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支持安全工作。

(4)对专职安技干部的教育

包括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要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专门教育,以利于他们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

3.工人的安全教育工作

主要有3种形式:三级教育、特种作业教育和经常性教育。

(1)三级教育

对新入场职员和工人进行厂级教育、车问教育及岗位教育,这种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称为三级教育。

厂级教育是对新入厂的职工或调动工作的工人以及厂临时工、合同工、培训和实习人员等在分配到车间和工作地点以前,由厂劳资部门组织、安全部门进行的初步安全教育。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和规定,本厂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企业内部特殊危险部位的介绍,一般的机械电气安全知识,如厂安全须知和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经考试合格后,再分配到车间。

车间教育事新职工或调动工作的工人在分配到车间后,进行韵第二级安全教育。有车间主管安全的主任负责,车间安全员进行教育。教育内容有:本车间的生产概况,安全生产情况,本车间的劳动纪律和生产规则,安全注意事项,车间的危险部位,危险机电设施尘毒作业情况,以及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程等。

岗位教育是由工段、班组长对新到岗位工作的工人进行的上岗前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有:工段、班组安全情况,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应知应会,岗位工种的工作性质,机具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工作地点的环境卫生及尘源、毒源、危险机件、危险物的控制方法,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还要讲解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灾措施和安全撤退路线。经考试合格后,领导安全操作证,方可独立进行操作。没有经过三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绝对禁止独立操作。

(2)特种作业教育

对接触不安全因素较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气、起重、焊接、司机、锅炉、压力容器等工种的工人,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办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班,并经严格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操作。这种培训至少每年一次。另外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投产前也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培训参加操作的岗位工人和有关人员。

(3)经常性教育

对职工要进行广泛的经常性安全教育,要在生产全过程的自始至终坚持不断。坚持安全教育的方法是:班前布置、班中检查、班后总结,是安全教育制度化。重点设备或装置大修,应进行停车前、检修前和开车前的专门安全教育,安技部门应配合主管部门和检修单位,以确保安全检修(企业在这些项目中应集中力量确保安全检修)。对重大危险性作业,作业前施工部门和安技部门必须按预定的安全措施和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否则不能作业。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离岗安全教育”、“复工安全教育”等,以确保职工安全生产。

第3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人员。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4、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怒、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5、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1、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 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3、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2)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4、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化工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5)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四、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4篇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安全法学原理

4.1基本法学原理

4.1.1法的起源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地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的规范靠氏族习惯,这种习惯是全体氏族成员靠长期的共向劳动逐渐形成的。它主要靠全体氏族成员的自觉遵守,首领的威望来执行。没有专门的执行机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出的产品除了满足自己需要以外还有剩余,这样产生了交换的必要,产生了社会大分工,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被作为奴隶,氏族贫民则也逐渐沦为奴隶,这便是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则利用自己的威望、权力和地位,占有更多的财富,这便是最初的奴隶主,这样阶级对抗便出现。奴隶主要剥削奴隶,而奴隶则要反抗这种剥削,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氏族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已不复习存在,而代之以被剥削、被压迫与剥削、压迫的关系。原来的氏族习惯已无法调整这种关系,这时国家出现,调整人们之间新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也就出现了。我国史书曾有记载“夏有乱政,而制禹刑。”“禹传子,家天下。”法律的产生开始是以习惯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文字的形式。从开始诸法合体,到目前的各法律部门详细的划分,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4.1.2法的概念及本质

法律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有规范性文体的总和,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基本法,如宪法、刑法等,也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各级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体。狭义上说,法律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属于广义范畴。

一般来说,法律、法规具有如下特征:

权力性。首先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特征。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明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可以作什么,不可以作什么,禁止作什么。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强制性。法是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的后盾是国家,国家是法的实施机关。法对国家内的所有人均具有约束力,必须实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例外。

规范性。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所为社会规范指的是模式、规则的意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规范,法律规范便是其中之一。但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规范。它的特殊性是指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可预测性的特点。规范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模式,标准和方向;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抽象的人,而且在同样的情况下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可预测性是说,人们有可能预测到国家对自己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4.1.3法的作用

法通过自身的力量保证人们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基本的作用之一。法的这种作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体制下,表现的程序有所不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的这一职能将会逐渐扩大和加强。

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安全生产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运用法治的力量,发挥法的作用,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安全生产是国家的重要职责。

4.1.4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依赖于法律。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现代的商品经济活动中,经济的正常活动依赖于法律的维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正常的经济利益必须要法律来保护。(2)经济活动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裁决。(3)违法的经济活动必须靠法律来惩治。(4)社会的经济秩序必须靠法律来维护。因此,现实中的经济活动不仅离不开法律,而且依赖于法律。为广适应现实的经济生活,也必须建立和健全法律。

法律依赖于经济。纸上的法律要转变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威力的法律,就依赖于法律的执行。而任何法律的执行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简直是不可能的。(1)执法机构的建立、执法人员的培训、执法队伍的建设都需要经费。(2)法律在社会中的实施需要很多设施。如,法庭、监狱。等等。(3)对违法犯罪的立案、侦破、检察……更是需要经费的保障。因为法律的实施是以经济作基础的。

经济影响法律。经济利益是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利益。执法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现实的经济利益既影响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也影响他们以法律的执行。因此,在金钱与利益的诱使下,个别执法人员被腐蚀拉拢,以致搞钱法文易、贫脏枉法的事例并不是偶然的。

所以,经济与法律的关系,既是互相依赖又是互相牵制。离开了经济去谈法律不仅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

4.1.5我国的主要法律部门

我国目前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领域。

宪法和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宪法和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是规定国家的各项制度和国家机构的性质、任务、职权、组织构成、活动原则的基本法律,是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重点熟悉的法律。这方面的法律有宪法性法律、选举法和代表法、中央国家机构组织法律、地方国家机构组织法律、基层自治组织法律。其中宪法是最根本的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准则,其他法律法规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是无效的。目前中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事方面的法律。民事方面的法律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以及调整诉讼主体就民事纠纷进行诉讼活动等的法律,包括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在民事实体法中,我国还未制定民法典,但有一部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日前现行的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同时,还有一些单行民事法律,如著作权法、票据法、保险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等。

经济方面的法律。经济法是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用"看得见的手"去弥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之局限,去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缺陷,是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的有机结合。我国现在还未制定经济法典,经济法是由一些单行法律所组成的。经济法包括:市场主体法律,如公司法、工业企业法、企业破产法、外资企业法等;市场运行法律,如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标准化法、计量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宏观调控法律,如预算法、税收在法律、银行法、会计法、统计法、审计法等;社会保障法律,如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

其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是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日前现行的是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行政方面的法律。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调整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国家行政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制度。由于行政管理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国家事务、社会事务、行政机关内部事故等许多方面,这就决定了行政性法律文件数量繁多、体系庞杂。包括:公安、安全和司法行政法律;国防外交法律;产业振兴和行业管理法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法律;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社会团体与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法律;人事管理法律;行政处罚与行政诉讼法律等。

在这一领域,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属于产业振兴和行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有:电力法、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属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属于社会团体与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有: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刑事方面的法律。刑事法律简称为刑法,是确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定什么是犯罪及对罪犯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有关刑法的补充规定和决定,其他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的条款。目前我国现行的是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修订。刑法中有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

4.2安全生产法规理论

4.2.1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规是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财产安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安全生产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安全生产法律是指我国保护劳动者和保障生产资料及财产的全部法律规范。因为,这些法律规范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制定的。如有关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劳动合同、工伤保险、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工会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规。狭义的安全生产法律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保障生产安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范。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对女工和末成年工安全生产的特别规定;关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的规定;关于安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的规定,等等。安全生产法规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制定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它可以表现为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法律,也可以表现为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员会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指示、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还可以表现为各种安全卫生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安全生产法规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集中表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一种行为准则。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则,规定什么是合法的,可以去做,什么是非法的,禁止去做;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等等,用国家强制力来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因此,有了各种安全生产法规,就可以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谁违反了这些法规,无论是单位或个人,都要负法律上的责任。

4.2.2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

安全生产法规是整个国家法规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法的一般特征。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与党的安全生产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政策是法规的依据,法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应该明确,在过去法制很不完备,没有安全生产法规的场合,只能依照党的安全生产政策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这时,党的安全生产政策实际上已经起了法规的作用,已赋予了它一种新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国家所赋予的而不是政策本身就具有的。

第5篇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安全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的综合管理方法方面有安全生产“五大原则”、“全面安全管理”、“三负责制”、“安全检查制”、“四查工程”、安全检查表、“0123管理法”、“01467”全管理法等,还有专门性的管理技术,如“5s”活动、“五不动火”管理、审批火票的“五信五不信”、“四查五整顿”、“巡检挂牌制”、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点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动、班组安全活动、安全班组建设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第6篇 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的五个方面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事故预防及应急计划

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事故预防及应急计划,这是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而向煤矿企业提出的强制性法律要求。煤矿企业应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针对已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别t性质、特点和范围,制定事故发生时的组织技术措施和其他应急措施。事故预防及应急计划应含以下内容:

(1)预估事故,即预先估计本矿井存在的自然灾害因素以及已发生过的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的地点、情况、原因、预兆等。

(2)预防各种重大灾害的措施,包括组织、技术、物质等各方面的预防措施。

(3)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的抢救和保护人员安全撤退避灾的必要措施。

(4)处理各种事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程、设备、材料、工具的数量、使用地点和使用方法。

(5)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名单,通知方法和顺序。

(6)处理各种事故必备的技术资料。例如,矿井通风系统,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在反风p9保证反风设施完好可靠的措施;矿井供电系统图,通讯系统图和井下电话安装地点;井下消防、排水、压风管路系统图;地面和井—卜消防材料廓狡丝,储存的材料、设备、工具的清册;井上下对照团、团中注明井口位盟和地面铁路、公路、钻z1—水泥以及其他可供处理事故用的材料、设备存放的地点。

(二)制定发现和消除隐总的措施及其落实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恩、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也是为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而向煤矿企业提出的法律要求。煤矿企业应针对本矿自然因素、设备及技术状况、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等条件,制订出消除冒顶、瓦斯及煤尘爆炸、瓦斯突出、矿井火灾、水害等项隐患的措施。

(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机构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的核心,它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企业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人员应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以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人员配备情况。

(四)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费

煤矿企业必须从煤炭销售额中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措施专项费用。这是向矿山企业提出的法律要求,强制企业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采取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从而提高矿井抗灾能力,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按《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由矿山企业按矿山维检费的20%列支;没有矿山维检费的矿山企业,按固定资产折旧费的20%列支,并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

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必须实行专项存储、专项核算、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必须全部用于企业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危害为主要目的技术措施项目,不得挪作他用。

(五)向职工发放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

煤矿企业向职工发放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劳动保护用品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煤矿企业必须按企业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危害的需要,向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根据国家关于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有关政策和标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坚持按照以下原则选用和发放:

(1)劳动保护用品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对生产有害因素的防护功能,同时考虑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劳动者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

(2)所选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保证质量、安全可靠,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3)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危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放给职工。

(4)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应按行业或地方标准执行,行业或地方没有统一标准的,企业可以制定标淮,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5)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工作由企业行政或供应部门负责,并由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

(6)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品、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根据特殊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对待特殊用品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不合格的或失效的,一律不准使用。

(7)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场所的作业人员,禁止发放、使用化纤性防护用品。

第7篇 发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探讨

01 发电企业传统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合理性

发电企业的产品--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产、供、销同时完成,在电力供不应求时期,电力生产中的任意故障引起少发电都会对电能质量:电压和频率产生影响,并可能引起对电力用户--顾客的少供电而使顾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强调电力生产中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才能带来全社会安全与经济。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供需矛盾日趋缓和,电力供应已初步形成市场经济,电力法明确规定电网运营(调度)和发电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即厂、网不再是同一行业的经济共同体,而是两个经济实体之间的企业行为,作为发电企业在经济效益许可条件下,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许可,依靠发电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优质竞价争取多发电;而电网运营则应有足够备用容量,在电网经济与安全许可范围内允许某些发电企业在某一时段多发电或少发电,直至不发电(调停),这是市场机制下,合同约束的企业行为。

随着我国关贸体制改革,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电企业如何走向世界,如何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接轨,并能得到国际国内各类企业认可或认同,是关心安全生产的当代贤士探讨的课题。

电力供应不足时期,发电企业应尽可能多发无功来满足监控点电压,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壮大和特高压、超长远距离输电线路的投运,电网在轻负荷时,发电企业必须吸收无功,进相运行来确保监控点电压质量;发电企业因设备可维修性(设备异常)随时可能引起10%的少发电数小时;电力设备的保护正确动作是确保安全(电网或设备本身)切除故障,发生上述情况传统意义上是不安全的,是事故。但市场经济下,电网运营随时能让这一发电企业的负荷突变30--50%(agc投运),直至调停一台机组,后者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合同约束范围内,则仍是安全的。前者无疑会出现目前的“一流发电企业”发出合格质量的电能(电压和频率仍能满足要求),恰是不安全的企业(调规规定),毫无疑问,传统安全管理不能确切地反映一个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很难获得国际国内企业及其它行业的安全管理认同,这不能不引起发电企业决策者的警觉,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02 企业安全与事故的致因分析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安全定义为:将伤害对人或损坏(对物)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状态。显然,根据这一定义,表明发电企业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状态即是不安全的,反之是安全的,由此可知,不同的发电企业接受风险水平的能力不同,它与发电企业规模和在电网中位置有关。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于一个发电企业经过风险评价,分析风险源或事故危险源(点),确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将不可接受的风险降低至可容许的程度,使得人和物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从而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iso定义事故为造成死亡、职业相关病症、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事故是意外事件,它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事故的致因因素,事故致因的因果分析原理、方法有多种形式,最能反映现代安全原理、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如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多米诺骨牌)

发电企业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俗称设备异常、设备缺陷),具体到每个人,则个人原因和工作条件对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和处理设备缺陷、异常的能力不同,发生事故的机率不相同,图中,强调安全管理对每个员工的事故起因至关重要,管理失误,安全管理处于松懈状态,失去对人的安全管理控制,无疑将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许多工业企业,在现代安全系统(系统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工程中采用“人失误”这一术语,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人在发电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也是构成系统的一种元素,当人作为一种系统元素发挥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失误表明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阶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安全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处于受控状态,从而减少多米诺骨牌倒牌的可能性,使事故连锁中断,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伤亡和损失。

03 发电企业的现代安全系统管理

iso对领导企业的成功运作指明了企业需要采用的一种系统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可以遵守管理八项原则(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来指导工作,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公开透明的,就是依法管理,管理有依据,有准则;在管理的执行、实施中能提供符合性的证据;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异常、不安全、不符合甚至出现的事故,有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已出现的不符合和故障,并防止出现潜在的不符合,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iso定义满足规定的要求称为符合(或合格)。

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有理就管,管就有理的人治倾向,人治管理的特征是“上一级”说了算,难以发挥企业全员作用,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容易造成违章指挥。而现代化的大生产仅靠个人智慧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不现实的。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特征,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安全第一责任人明确了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和职能,从中国特色的传统管理中包含着管理生产必须首先管安全、管安全必须首先管人的这一点出发,发电企业主管生产者必须是最高管理者安全管理的当然(管理者)代表。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现代科学系统管理如图1所示。企业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主管行业的规定、导则、标准、细则等,进行依法管理,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下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委托(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落实和目标分解,分解到各生产、职能部门,则有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进行(安全)目标分解,并制定各部门计划、措施,运用企业的各项管理标准,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安全技术措施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班组管理略)。 3.1控制人为失误

著名的安全学专家皮特森(petersen)在人失误致因分析中提出了决策失误、过负荷、人机学方面存在问题是发生事故的致因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企业领导高度评价企业的员工(具体工作的执行层),肯定员工的个人价值和存在价值,同事互相帮助、关心、督促,并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减轻同事间的互存压力,能使员工的逻辑决策正确率提高;员工个人的性情、精神得到轻松、释放,也能减少下意识发生失误的倾向,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对从事的岗位工作进行超前的事故预想,有事故前的思想准备,同样也减少决策失误。

人的过负荷失误具体反映在人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工作压力和疲劳、药物和酒的作用;作业的动机、态度、兴奋程度和生物节律;对完成任务的信息、担心和危险性的考虑等所产生的生理心理上的过负荷能力,人过负荷容易引起人的失误而造成事故。

人的才能应适应岗位职业的能力,但能力过强或过低都能引起人失误而造成事故,这是因为能力低于实际岗位要求,他没有能力正确处理岗位上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而不能胜任工作产生失误;而能力过高时,精神松滞紧张度过低,产生对岗位工作的厌倦情绪,粗心大意、没有工作责任心,同样容易发生人的失误。这里强调了能力过低的人要加强培训和能力强的人必须有较高的责任心。

发电企业的人失误主要表现为决策失误和过负荷失误两类,控制人失误的具体措施为规范人的行为规范,制定各项工作的管理标准和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对各岗位进行动态管理,择优上岗、持证上岗;管理职能部门加强安全点检、质量点检的工作力度,增强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干群、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为树立企业形象保安全作贡献,有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保持员工有最良好的精神状态,为所做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避免生产中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确保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受损害。

3.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发电企业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表现为运行中的设备异常和设备缺陷,而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定期切换、试验、维护制度,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动态,及时调整参数,把不安全状态消灭在萌芽状态,抑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设备异常和存在的缺陷要及时联系检修修复,质量点检要把好检修质量关,三级点检起重要作用,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日,重大缺陷轮岗换班检修不离岗,紧急缺陷随叫随到,并利用机组节假日、调停进行设备的重点检查与治理,确保运行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由此可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3安全生产检查与安全点检

企业制定安全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班组,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来保证,这些部门和班组在执行和实施中效果如何,是否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生产日常工作中去,必须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发电企业的安全检查应注意效果,传统的安全大检查频次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安全检查重点应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点检,根据各专业、季节特性、节假日前后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的重点对象是作业现场中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以便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安全点检主要有安全监察网络成员负责进行,对于职能部门的专责安全点检员,日常检查应有计划、有重点、有周期进行,而针对具体项目必须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检查,有依据、有评判标准,检查必须设置安全检查表,它是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按周期对部门安全工作的符合性检查时,检查表中表明有哪些安全工作符合性的证据,检查表编制有安全点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实际作业人员共同进行,以使检查依据、评判标准得到共同认可。发电企业自身条件各不相同,但通常应规定检查项目(内容)、检查方法或评判标准、结果确认、评分(或是否来打分)以及其它关注的事件。

针对季节性的安全检查,应查明是否有具体措施以及员工对这些措施的认知熟悉程度,而不是停留在档案保存上,应敷检查上。

3.4安全评价

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是借助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模式进行的,是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接轨的具体体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要在预防上下功夫,注重安全基础就是要对事故进行超前控制,安全基础是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具备的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即人、机、环境、管理四者安全品质的优化匹配。

发电企业安全评价是通过对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查评诊断,对安全生产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查出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评估出发电企业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揭示预知和掌握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纠正、预防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寻求最低的事故率和最小的事故损失,达到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发电企业安全评价的最佳方式应是结合安全检查的自查自评与外来专家相结合,自查自评的目的是发动群众,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同时又能看到安全生产现状存在的不足,为纠正、整改、预防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为防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和本企业上下级存在情面以及老大难问题的特点,引入外来和尚--(外来专家)好念经的事实,比较公正、公平,而外来专家具有权威性,见多识广,检查认真,深入细致,不会影响实际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这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引入第三方认证是相近的,目前许多先进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我国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实施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发电企业的安全评价年度不宜过多,一次为宜,在安全生产出现滑坡时可适当增加安评的次数。

3.5发电企业的危险源(点)评估

评估发电企业的事故危险源或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避免这些危险源完全不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是不现实的,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事故预案,以便即使发生事故,能有组织有条不紊地进行事故处理,以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损失。

应急措施和事故预案应包括企业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应急突击人员、通讯联系、医疗卫生保健、应急物资准备、交通运输等,发电企业的应急措施和事故预案主要有:防风、防冻、防滑、防汛、防小动物、防火、防震、防暴、防高低温、防全厂停电、防大轴弯曲、防超速以及计算机防病毒、防干扰等,应急措施、预案是安全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检查工作的重点。 3.6安全业绩评审

安全业绩评审是由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的工作小组,进行全面审核发电企业的安全质保体系、安全监察网络、质量点检网络、技术监督网络及危险点控制网络的安全工作业绩,审核依据为国家的法律法规,主管行业的规定、导则、标准以及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规程、制度等,对全年安全工作管理、安全措施,各种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评价和安全大检查中查出问题的整改等作全面的审核评定,评审前从发电企业各职能管理中收集大量的信息,信息来源于企业的质量点检、安全监察、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等,对全年发电企业发生的重大不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找出发电企业安全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或未能实现安全目标管理的原因或提高安全目标管理水平的潜力所在,审核结论或审核发现汇总至发电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为一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和正确决策,进入新的一轮pdca循环的起点,实现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业绩评审在多数发电企业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但缺少这一管理程序并很难提供这一方面的符合性证据,这必须引起重视。

04 现代安全生产系统管理综述

安全生产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争取效益的前提,也是企业素质、形象的综合反映。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表明了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机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强调管理必须到位,安全管理不到位是缺陷,也是事故隐患,如安全管理到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变。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员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就是为了人和人的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安全生产就是要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也是事故预防的首要任务,为了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人人都愿意参与安全管理,只有员工的全员参与,才能从真正意义达到系统安全,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会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第8篇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安全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一般规律、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优化的科学,它对于管理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因此,系统科学最最本的理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了具有基本的理论指导意义。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出发,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通过安全系统理论和原理的认识和研究,将能提高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3.1安全系统论原理

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系统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对提高管理效能有重大作用。掌握和运用系统原理必须把握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

3.1.1系统基本理论

系统理论是指把对象视为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理论。其基本概念是系统、要素。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与目的的有机整体。系统按其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具有六方面的特性:

整体性。是指充分发挥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制约作用,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稳定性。即系统由于内部子系统或要素的运动,总是使整个系统趋向某一个稳定状态。其表现是在外界相对微小的干扰下,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状态和系统的内部秩序(即结构)保持不变,或经过调节控制而保持不变的性质。

有机联系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目的性。即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然具有的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

动态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

3.1.2系统基本分析

系统分析是就如何确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而对系统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六个方面:了解系统的要素,分析系统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分析系统的结构,研究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弄清系统的功能;研究系统的联系;把握系统历史;探讨系统的改进。

3.1.3安全系统的构成

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无论从社会的局部还是整体来看,人类的安全生产与生存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为此,安全活动首先应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和相协调。安全活动的进行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资源的支持,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为生命与健康安全为目的),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为目的)。

从安全系统的静态特性看,安全系统论原理要研究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二是安全系统。

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即: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

环境(medium)─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但是是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认识事故系统因素,使我们对防范事故有了基本的目标和对象。

重要和更具现实意义的系统对象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劫、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3.1.4安全系统的优化

可以说,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安全系统的优化。特别是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要工具。

其中一个重要的认识是,不仅要从要素个别出发,研究和分析系统的元素,如安全教育、安全行为科学研究和分析人的要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研究物的要素。更有意义的是要从整体出发研究安全系统的结构、关系和运行过程等,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科学管理等则能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

3.2安全信息论原理

3.2.1信息的概念

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科学家预言,未来的世纪,信息科学将与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并驾齐驱,成为三大主要科学之一。

信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概念有多种。有的认为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有的认为信息,是关于环境事实可通信的知识;也有的认为信息是一种资料或情报,用于沟通企业组织机构相互的意见,交流人员思想,反映生产经营的活动情况等。这些给予信息的定义,虽然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没有揭示出信息的本质,只是对信息的外延现象和作用,用了一些表述,用于指导人们对自然界、社会中存在的所有信息的认识,尚不涌满足应用的客观要求。例如,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地球运动、植物生长、动物生存等各种自然信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生产安危等各种社会信息,不管它是不是可通信的新内容、新知识,但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需要加以认识和利用。

信息论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后,人们为什么能产生上述大致相同的认识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没有超出信息论的研究范围,停留在局限于对通讯本质的研究水平。因此,要想揭示信息的本质,必须跳出通讯的范围,只有广泛联系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产生及应用的实际,才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在探索信息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中认识到:信息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存在着信息;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事实是信息的本质,事物发展的表现形式是信息的外延现象。世界上没有无信息的事物。但中如何获取信息,必须依据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如物质行为,以及用来反映事物变化的文字,数量、符号、图像、信号等形式)才能获知。也就是说,信息是由事物发展变化的事实和能被人们认识的表现形式,即是由信息的内涵本质与外延现象构成的。

依据任何事物均处于永恒运动的变化之中,而且事物之间的变化存在着差异,加之人们认识与运用信息需要借助其表现形式,进而把信息的概念归结为:信息是反映事物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的一种形式。其中,事物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是信息的本质;反映差异及变化的形式,是信息的外延现象。

第9篇 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摘 要] 分析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及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的6项基本因素,并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安全;管理;分析

在新的生产形势下,如何采用现代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来提高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当前供电企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对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些分析和看法。

1 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1.1 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长期安全生产对供电企业的影响

供电企业长期安全生产将为人们带来幸福,保证社会稳定,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保证供电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但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也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因此,应正确认识并掌握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规律,长期保持高度警惕。

1.3 对职工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供电企业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供电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能及时发现习惯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的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

1.4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普遍原则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1.5 如何提高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直接实践是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2 管理员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2.1 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应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2.3 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2)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处在最佳状态。

2.4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2.4.1 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

在供电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2.4.2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2.4.3 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两个子系统,不论哪个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2.4.4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2.4.5 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已在许多供电企业得到了应用。它是以设备检修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运行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定期检查检修制度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转变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2.4.6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供电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的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3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合理的、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10篇 推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创建煤矿生产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是一个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重大课题。不绷紧这根弦,稍有放松,就可能酿成千古恨。但安全生产又不是成年累月的专项检查与整治所能彻底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需要我们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应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本文通过与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对比来揭示我们推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安全管理方法基本上是纵向分科、单向业务保安、事后追查处理、侧重操作者责任安全、与生产脱节、凭经验和感觉处理安全问题、从宏观方面查找危险因素,其特点主要是依靠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凭经验,靠强制人管人,工作以“事后”为主。这种管理方法虽能总结事故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但有其局限性、事后性和表面性。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是把系统科学引入安全工作领域,它是从性能、经费、时间等整体出发,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实施综合性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可能性的事故,采取措施,以获得最佳的安全生产综合指标。其主要特点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列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现代新科技和系统工程原理、方法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系统,“事前”为主。它是从危险源的识别人手,通过对系统本身的分析、预测、评价去认识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控制危险因素,使系统优化,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1)从安全的属性看:传统管理方法中,安全附属于生产,是为了生产才要安全。所以必然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导致发生重大事故。我们曾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区队长、班组长中较普遍地存在以产量为主。质量、安全为辅的思想,他们对当班当日的产量一般对答如流,但对质量标准、安全规定、作业规程要求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究其原因,他们对于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早巳超过了对安全的重视,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指导生产,安全第一”,它要求一切经济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把安全第一作为本企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意味着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一项基本的内容指标,并具有否决权。

(2)从管理类型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后追查----事故分析型。当前在煤矿生产执行层、管理层中仍存在“干煤矿事故难免”的错误认识,工人也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偶然性事故是难免的,等到事故发生之后,才对事故加以分析,虽收到“亡羊补牢”之效,但其损失是巨大的,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它不同的是现代系统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先预测型----安全评价型。从事故的特征看,似乎是防不胜防,无规律可言,无法控制的。其实不然,事故的普遍规律是存在的,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事故的发生均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和管理这四因素的制约。据此可以进行安全预测预控,即依据历史资料和调研资料对事故隐患进行事先分析估计,确定事故发生之前的潜在危险,对危险性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管理措施,最终通过落实敲帮问顶制度、加强设备检查制度、确保安全运行制度、强化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来实现安全生产,实现传统“出了事再说”到现代的“有把握再干”的转变。一些已经应用了这一“事先预测型”方法的企业,提出了“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把工作关口前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从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安全工作成绩。这一切说明安全生产向零进军是能够实现的,再辅以通过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企业以压力、动力及活力,鼓励各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促使企业上等级、上水平,使煤矿生产实现本质安全。

(3)从管理实质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是一种“强制安全--被动的事故管理—治表之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人、机、环、法是4个主要因素,但环境与条件是客观因素,而主要的主观因素是人,法规、规程的贯彻与实施靠人,设备的操作使用靠人,生产管理也靠人,所以人是决定的因素,“人的素质问题”也就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重要问题。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往往屡禁不止,各种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不断发生,恶性重大事故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属于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事物不做过多过细的分析,常见的是给以经济或行政上的处罚而不了了之。而现代系统管理方法则追求“本质安全化--主动的条件管理--治本之道”,也就是培养安全工作中的“自控人”。安全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激发每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唤起人内在的安全意识,培养出大量的“自控人”,即企业内所从事劳动的人员应具有熟练的劳动技能,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制度,有强烈的自我安全思想意识,在突发事件中有应变自救能力,能出色完成本职任务。为此,这种方法要求把培养“自控人”的工作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抓人的行为和安全意识的标准化工作。用以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除了提高人的素质之外,系统管理方法还要求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安全投入,以科技手段促进安全,改善工作环境,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要求正确处理好投入与安全、生产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求对安全技措项目,要以计划、资金、技术方案、组织措施等各方面予以落实,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4)从工作重点看: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是以抓好已发生事故的统计分析,即事物本身为重点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事故,且事故纷繁复杂。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是靠经验直观地判断事故本身来采取预防措施,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安全问题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事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一环。其次,当事故发生时,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对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分析和评价,采取预防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或把事故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当然传统与现代两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们在机能、具体做法等方面有许多不同,我们今后应继续研究探讨。但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风靡世界已20多年,而我们煤矿企业对它的研究和应用还很肤浅,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受到传统管理方法的制约。所以只有不断加强使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才能促使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第11篇 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措施

(一)狠抓“三违”,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在安全理论中把伤亡事故的致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因为安全系统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而人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是人操作的,安全装置是人维护的,只有当人的操作、维护出现失误或差错时,机器、安全装置才会出现故障。因此,各类因为人和物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事故,主要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的结果,之所以人们说“车祸、车祸,都是人祸”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在煤矿事故中,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是举不胜举,据统计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乡镇小煤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事故高达88.3%。对煤矿事故而言,人为事故主要表现在“三违”现象方面,职工存在侥幸心理,省能心理,利益欲望,所以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要狠反“三违”,在对人的管理上下大功夫,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一是狠抓兵头将尾的安全管理,加大对违章指挥人员查处力度,对带头违章蛮干的管理人员,坚决按制度处理,决不姑息;

二是加大对操作过程中“三违”的查处,职工在违章的同时,及时制止,并现场对其进行教育,让职工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

三是加强“三违”人员教育,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做好“三违”人员思想转化工作,不能单纯的处罚和学习,要让“三违”人员真正认上帐,认识到“三违”的危害,同时让“三违”人员知道怎样规范操作,下步工作中如何杜绝“三违”再次发生。

(二)采取强有力安全管理措施,强化现场管理

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其工作环境艰苦恶劣,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淡薄,事故频繁发生。为此,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目的也在于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1、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重奖重罚。因为在煤矿防保条件还不十分完善,职工技术素质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重奖重罚是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2、端正管理意识。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要捋顺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安全和生产不是对立的,纵观基层单位,只要安全质量好的单位,生产完成的也较好,反之,亦然;

3、狠抓班队长建设,增强他们的落实力、执行力,从体制上落实安全;

4、建立健全区队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公平公正,对所有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不厚此薄彼,从制度上保证安全;

5、抓好均衡生产,解决撇沟延点,每月计划会后,单位要将任务详细分解,每天要做哪些,怎么做到怎么在8小时时间内完成,需要什么保障措施不能月头不抓月尾急,越急越出事。

6、正式施工前,外部系统环境要按质量标准化的要求高标准整治,解决环境安全问题。

(三)查处隐患,落实整改

“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从一个一个的隐患中发展而来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一旦查出隐患,并马上落实整改,我们会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否则,必遭灭顶之灾。所以对待隐患不要“以善小而不为”。要真正的查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四)超前防控,预防事故发生

1、开好班前会,班前会上要排查险人险员,不能下井的就不要安排下井了,能下井的安排工作要注意胜任什么样的工作,怎么做好互联保,到达施工现场后带班人员还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详细安排工作并讲清讲透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安全。

2、落实好矿“三薄弱”管理制度。薄弱时间段不干大活,薄弱地点及薄弱时间,加强干部跟班盯班,跟班人员要多走、多看、多讲、多盯。对薄弱人员的管理,基层单位要模清人员状况,对职工不寻常表现要敏感,确保“三薄弱”排查管理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3、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人:

1)手忙脚乱、粗枝大叶的粗心人:这些人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流程不熟或平时不用心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等,临时抱佛脚;紧急情况下不知如何处理,往往因为忙乱错误、粗心的操作导致严重后果。

2)工作投机取巧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这些人在工作中不能吃苦,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经常耍一些自认为比别人聪明的小伎俩,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

3)违章作业的侥幸人:这些人与第二类人相似,他们也是图省事,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对违章作业不以为然。自认为只要按自己的思路完成工作就可以,而且心存侥幸,想着安全事故不一定发生在自己头上,更可怕的是这类人往往不止违过一次章,且越违章越助长他们的侥幸心理,酿成的后果越可怕。

4)盲目蛮干的大胆人:这些人自恃胆识超群,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不听从他人劝阻,工作也出得力气,只知道凭借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做,但他们很少想到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5)睡不醒的迷糊人:这些人往往一下班就精神,一上班就睁不开眼,迷迷糊糊就要进入梦乡。他们上夜班时,下班可以不睡觉,吃喝玩乐一整天;上早班时,下班可以玩到深夜不睡觉;这样的人很难做到上班时精神十足,迷糊的大脑很可能会发出错误的指令,导致错误的行为,此类事故伸手可数。

6)什么都不在乎的马虎人:这些人平时做事就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工作也是如此,安全的概念在他们心中根本不占一席之地。

7)当然除了以上六类人外,还有精神不佳的疲惫人、情绪不稳定的反常人、心事重重的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刚刚上班不久的安全知识欠缺人、身体本身有病的人等等都可归纳为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他们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人为隐患,这一隐患一旦发作,后果不堪设想,这里不一一列举。

4、安全意识淡薄心理分析:

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人群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有着他的不安全心理,这种不安全心理是不安全行为的指挥部,随时可以发生错误的指挥,酿成事故的发生。安全意识淡薄心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侥幸心理:总认为安全事故只会落在那些“傻瓜”头上,自己不会碰上;睡会觉打个盹不会影响什么;违章不会造成什么后果。

2)懒惰心理:怕麻烦,图省事或者投机取巧,总想着只要干完活混到下班就万事大吉。

3)疏忽心理:心中无安全概念,工作前、工作中根本不会想到这样干安不安全,应采取什么措施等,想到的只是如何把工作完成。

4)无知心理:特别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或新招农民工,不知安全是什么,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

5)迟钝心理:当安全事故即将发生时,反应迟钝,不知如何是好,无安全避难技巧。

6)习惯心理:对安全的口号已习以为常,不以为然,认为经常这样干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4、安全薄弱人员应对措施。既然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支配人的安全操作行为,那么就应以人为本,以安全思想意识为根,强化职工安全思想意识。这种强化不是单一的大会小会的喊安全,而是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领导深入现场、深入职工中间,了解掌握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观察他们的工作表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掌握哪些人是安全意识“薄弱人”,是什么样的安全意识“薄弱人”,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区分对待,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引导及时把安全操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针对手忙脚乱、粗枝大叶的粗心人:要耐心说服教育,要把人用在适合的岗位上。

2)针对工作投机取巧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要严厉批评并讲明这样做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要写检查反省保证以后不再犯。

3)针对违章作业的侥幸人:要发现一次给予一次重罚,轻者停工,重者调离工作岗位,要让其深刻认识到违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绝不能姑息。

4)针对盲目蛮干的大胆人:要耐心说服教育,使之克服盲目蛮干的思想。

5)针对睡不醒的迷糊人:要加强查岗力度,发现一次处罚一次,不能讲人情。

6)针对什么都不在乎的马虎人:下岗,让他去找他所在乎的工作。

7)各种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所犯的时间、地点、性质不同,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方式处理,使其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彻底吸取教训,但更重要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早消除潜在的人为隐患,才是预防事故的根本。

8)严格执行风险预警制度。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要全部排查出来,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当现场施工有变化时,风险也就变化了,老的风险可能就不存在了,但出现了新的风险,这时风险预警也就要及时变化,才能保证风险预警制度起到作用。

9)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具体做就是抓好班前一日一题教育,教职工真正用的上的,普及基本安全生产及操作知识;抓好技能培训,包括技能等级培训、技术比武、周四群安活动日,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抓好实训实战工作,巩固提升操作水平。

五、推广机械化,加大创新

能上机械的不要用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一疲劳对什么三违了,危险了,都就不顾了,同时,我们说职工自保意识,但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何况我们普通人,少用职工出蛮力,既能提高出勤率,还让职工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对危险的感知度,对安全生产能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第12篇 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安全性评价工作与危险点预控、分析工作都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

1 安全性评价工作

1.1 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必要性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但该项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了认真开展好这项工作,要求全体职工统一思想,提高对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和应付了事的想法。

1.2 健全组织,制定计划,加强培训

要搞好安全性评价工作,首先是组织落实。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各级领导的行政正职必须亲自抓,就是说要在各项工作中摆正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地位,全面协调,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给予保证。为此,各单位应成立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主管生产领导为主任的安全性评价办公室,并成立相应的专业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每个科室的管理人员和每个班组的职工明确安全性评价的实施程序和自己在安全性评价中所要做的工作。安全性评价办公室是具体的办事机构,应研究《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和《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并对照近几年所颁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和其它标准、规程以及各电力集团公司、省电力公司、本单位的有关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补充到查评依据中,编印成本单位的安全性评价查评表。安全性评价办公室要经常了解基层单位评价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并给予指导。

为了顺利开展评价工作,必须制订安全性评价的实施计划。各单位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一般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宣传发动、培训;第2阶段——工区、班组自查、自评、自改;第3阶段——基层单位自查、自评、整改;第4阶段——对基层单位进行复查、汇总材料、总结上报。

开展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抓好培训。

各单位和基层单位应分别举办安全性评价培训班,各单位培训班培训对象是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和各专业组正、副组长、安全性评价办公室成员和各专业组的成员。各基层单位培训班培训的对象是各部门的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培训的内容是:安全性评价的目的、项目、标准和要求。通过培训增强对安全性评价的理解,熟悉查评过程,掌握查评方法,从而使安全性评价工作有目的、科学地开展。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各项反事故技术措施及现场设备的状况和性能。

1.3 认真开展查评工作,积极落实整改

安全性评价工作采用定量的方法按设定的项目进行查评,必须发动全体职工参与这一工作,从基层班组查起,科学地、客观地按项目表逐个逐项进行。对生产设备、安全用具,各班组应根据运行、检修等职责分别按各自分工进行查评、填表,对公用设施部分和公用安全用具,要求各基层单位指定部门和班组进行检查、填表,不得遗漏。对于不需要本班组查评的项目或本班组无此项设备、工器具时,在查评相应项目的“评价项目”和“品名、型号、规格”的栏内填写“无”字。各基层单位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时应落实责任制,将评价项目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工区、班组,使各级人员明确各自应查评的项目、依据、标准和方法。单位领导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标准,安全性评价工作要把管理因素作为评价的重点,对有些环节没有到位的,要重新补课,要杜绝突击式、运动式的查评方法。要实事求是、深入细致、科学严谨地开展评价工作,查评是不分主客观原因的,贵在真实。工区、班组只按查评项目检查,不进行评分。各基层单位在工区、班组自查的基础上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查、自评、整改,这次查评质量要高于工区、班组的查评,仍要检查所有的设备、工器具。然后,抽调各职能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员对各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性评价复查,复查时按规定的比例抽查设备、工器具,严格按标准要求统一打分。安全性评价结果不与单位的奖金挂钩、不与评比挂钩、不与单位的领导业绩挂钩,单位之间不搞评价得分的横向比较。但对各单位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计划实施、整改完成情况要与单位的奖金、评比和领导业绩挂钩,建立起安全性评价责任考核机制。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重要的是通过对查出问题的整改,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超前发现各种隐患,从而达到减少和消灭事故的目的。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过程中要贯彻“边查评、边整改”的原则,对已查出的缺陷和隐患能整改的就应立即整改,暂时无法整改的,各单位也要制订整改计划,做到项目、资金、工期、责任人四落实,基层单位无法解决或需研究的问题应汇总及时上报上级单位的职能部门。要通过人、物、环境的现象看到管理因素,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就可以改变。对查评出来的问题,若危及安全和容易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整改,要求各职能科室按职责划分明确各自的任务,制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意见,各单位分别制订出整改计划。将安全性评价查出的问题列入各单位的“反措”、“安措”和年度检修计划中,在日常维护、大修、固改工程中整改。对一些得分率较低,即危险度较高的项目应特别关注。在进行安全性评价整改时,要防止边整改边犯的倾向。

2 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

2.1 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措施

第1,危险点分析预控体现了安全第一的要求。坚持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在工作前分析和找出该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危险点查找不准,防范措施没有落实就不能开始工作。第2,危险点分析、预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主动安全思想。发生事故后吸取教训不再重演类似悲剧,不如预防在先避免事故的发生,把危险点控制在发生事故之前。第3,危险点分析、预控充分体现依靠群众抓安全。危险点分析、预控一是要对设备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二是要对这些危险点进行事先控制和防范。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仅靠少数领导和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必须发动广大职工参与。

危险点是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所在点和人的失误潜伏点等,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就是要根据设备状况和每项工作的内容、方法、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分析、查找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危险点即不安全因素,再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研究控制和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危险点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因素,许多事故的发生一般与对存在的危险点没有分析和发现;或者虽然发现但对其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或者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相关。

2.2 要做好危险点分析及预控必须反习惯性违章

危险点是引发事故的客观因素,习惯性违章是导致事故的人为因素,两者结合很容易发生事故。第1,习惯性违章会掩盖工作中危险点的存在。第2,习惯性违章往往会使工作中危险点演变成事故。第3,习惯性违章会使工作中危险点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要避免事故就要反违章,特别要反习惯性违章。根据资料统计,电力系统82%以上的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习惯性违章是指固守旧有的不良做法和工作习惯而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职工之间相互关心、提醒不够;对规程和规章制度不熟悉或学习、理解得不深;以为自己技术熟练盲目自信;贪图省事的侥幸心理。因此,要做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避免发生事故,必须彻底铲除习惯性违章行为,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2.3 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做法

进行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首先要分析、预测危险点,就是要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及所管辖的设备和即将开始工作的危险点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防范措施,保证设备和工作全过程的安全。一般说危险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显的危险点;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点。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预测危险点,对每一项工作、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线路、每一件工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要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发生的事故教训,对将要开始的工作与以往同类工作相比较,根据地点、环境、工作条件、使用的工器具和人员情况等,预测工作中何时、何处可能出现危险点,这些危险点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如何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分析、预测危险点的工作要从班组和每个人做起。

工区对班组查找出的危险点和控制、防范措施要进行确认并加以补充和完善。现在处于电力体制改革阶段,有些职工家属下岗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职工的情绪,所以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对持续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的工作,除了对整个工作的危险点作粗略的预测外,还应把整个工作过程分为若干个小阶段,对每个小阶段的危险点进行仔细的预测。阶段分得越细,预测越可靠。在工作之前预测到的危险点还有不确定性,随着工作的展开,新的危险点会随之出现,因此,必须结合工作的进程随时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

对已查找出来的危险点要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制定危险点分析、预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规章制度要立即制定或补充,能整改的应限期整改,对动态性的危险点要及时进行修改。由于工作和设备原因形成的危险点,在该项工作和设备工作时,用工作票的安全措施或现场技术安全措施来控制,对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一般可用安措票来控制,这些安全措施、现场技术安全措施和安措票的内容也要输入计算机与危险点一起管理,并在开工会上向工作班全体成员讲清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要加强对《安规》的学习,深刻理解其含义,熟练掌握《安规》对分析、预控危险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带有“严禁”、 “不应”、“不得”、“不宜”和“必须”、“应”、“宜”等词的语句,严格遵守《安规》能遏制工作中危险点的生成、扩大和发展,从而避免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都是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安全性评价侧重对整个单位的生产设备、安全工器具和安全管理方面,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危险点分析、预控侧重生产现场和人的行为等方面的安全,适用于每次工作和每个人。只要在平时工作中坚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就能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戴克铭)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十二篇)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现代信息

  •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十二篇)
  •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十二篇)98人关注

    消灭事故,减少损失是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职责,但现代安全管理除了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项最根本的职责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和直接为企业 ...[更多]

  •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十二篇)
  •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十二篇)98人关注

    一.说明安全管理的定义,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1.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有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根本任务是预先 ...[更多]

  • 探索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之路
  • 探索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之路97人关注

    遵义供电局是贵州电网公司直属的大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遵义市、铜仁地区德江县和毕节地区金沙县等15个县(市)、区的供电任务和农电管理工作。2004年,遵义供电局引进南非安 ...[更多]

  •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15篇范文)
  •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15篇范文)97人关注

    消灭事故,减少损失是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职责,但现代安全管理除了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项最根本的职责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和直接为企业 ...[更多]

  • 现代事故管理理论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 现代事故管理理论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94人关注

    防止和减少事故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努力方向。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推进,事故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在经验型管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代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