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安全过程管理
安全过程管理与安全目标管理是相对的,前者强调的是通过过程的严格控制来实现安全生产,而后者侧重强调“安全”这个目标,只要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就应属于合适的方法。
由于安全事故具有偶然性,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来说,过程的控制更显得重要。因为所有的目标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如果过程控制不好,可能就会在一些偶然因素的触发下导致事故的发生,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过程管理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对过程要素(项目、活动、作业)、对象要素(作业环境、设备、材料、人员)、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系统控制,消除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如图2-5所示)。过程安全管理基于两个基本理念:一是“一切处于受控状态”;二是“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属于过程管理的方法很多,如“四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员管理)、标准化作业、安全检查、危险作业安全监护、确认制、安全审批制、危险监控法、定置管理法等。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安全过程管理方法,有的方法在对象管理章节中介绍。
1.项目建设的“三同时”过程管理
项目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就是要求从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性,防止建设项目“带病”投入运行而埋下事故隐患,是一种过程管理。
1.1建设项目设计安全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建设项目的设计安全保障应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
图2-5安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素
1.项目可行性研究安全保障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为保证安全应做到以下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
(1)综合要求
符合城乡全面规划布局要求,减少污染和危害,设有职业安全卫生篇章,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2)厂址选择
综合考虑项目生产、污染特点及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和当地布局情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有严重污染和危害项目应远离城区和居民区,三废排放符合要求。矿井的井口应设在最高洪水水位以上。
(3)总平面布置
生产、生活、居住等区要兼顾各区功能合理规划布置,有毒有害噪声、放射性生产区应远离生活区,散发、产生有害因素车间、工艺,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
(4)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设备尽可能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进行隔离、通风、净化、密闭、标志等,符合标准要求。引起伤害危险的设备、设计,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2.初步设计阶段安全保障
(1)综合要求
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安全卫生篇章,其内容符合规定要求;有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内容符合规定要求。
(2)总平面布置
厂区总平面布置应作到功能分明确、符合气象风向频率规定要求、有害因素远离生活区、污染危害小等。
(3)厂房设备布局
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厂房间距、高度、污染隔离符合安全卫生规定的要求,设备布置符合安全规定要求,污染危害小。
(4)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所有产生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产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都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并符合安全卫生防护有关标准要求。应设有急救援设施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3.施工设计阶段的安全保障
(1)综合要求
严格依照初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要求与技术措施进行施工设计,各种安全卫生设施的施工设计图纸齐全。
(2)总平面布置
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安全卫生防护间距、绿化等内容满足卫生预评价要求,施工平面布置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污染危害小。
(3)厂房设计
厂房的通风、采光、防止有害因素和危险因素危害的防护等符合安全卫生规定要求。
(4)设备布局
设备布局、安全间距符合安全卫生规定要求,污染危害小。
(5)防毒设施施工设计
有毒作业岗位的布置合理,产生有毒的工艺、设备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密闭设施,通风符合规定要求,无跑、冒、滴、漏。
(6)防尘设施施工设计
所有扬尘作业点都应设有除尘设施,进行尘源密闭、通风净化,各种防、除尘措施、设施及其运行参数符合标准规定要求。
(7)安全防护设施施工设计
所有危险源点、危险部位、危险设备与设施,都应设置安全防护安全保险、安全监控装置,并确保安全装置及其运行参数符合安全标准规定要求。
4.设计审查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也就是说,对于矿山建设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等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实行设计审核制度,经有关部门审核结果负责,在审查失职而导致事故,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审查项目的建设单位及承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贯彻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
(2)根据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和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审查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中的安全卫生论证内容,审查建设项目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设计中的安全卫生专篇。
(3)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所采用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安全卫生设备、设施的选型和设计性能参数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卫生标准要求。
(4)对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建设单位及承担可行性研究、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并检查其整改情况。
1.2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安全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
施工单位必须按所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落实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内容,如果确需更改,必须重新申报审批。施工单位应按施工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施工质量负责,如果因施工质量问题引发事故,造成损失,就要追究施工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竣工验收是安全生产管理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在投产前的安全卫生监督检查,验收通过并取得《建设项目竣工安全卫生验收认可书》后方可投产使用。
(1)申请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竣工验收的条件
建设项目中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申请竣工验收:
①初步设计中有《建设项目安全卫生专篇》并已经过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批同意;
②进行预评价并有《建设项目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并已经过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批同意;
③安全卫生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
④对建设项目中安全卫生设施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和评估;
⑤对试车或试生产中所发现的危及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⑥对可能影响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生产岗位进行了检测,并建立了档案;
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
⑧符合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安全卫生的要求;
⑨进行了竣工验收安全卫生评价,并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
(2)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竣工验收
安全生产行政部门将按如下程序对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进行验收。
①相关行政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内容和审批意见、《建设项目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内容和审批意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标准,对建设单位报送的安全卫生方面的专题报告和验收审批表进行分析、复核;
②相关行政部门对严重危及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岗位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估,还可根据需要委托法定检测单位进行复测;
③经复核、检查、评估、复测已达到安全卫生要求的建设项目,签署同意对该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结论性意见;就复核、检查、评估、复测中发现的危及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问题,提出书面意见,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整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整改完毕;
④对于验收合格的项目,签署《建设项目竣工安全卫生验收认可书》。
1.3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由于矿山、危险物品的生产与储存项目都属于危险性大的项目,在建设前应进行安全卫生预评价,《安全生产法》从法律上加以确认,以增强安全评价的法律约束力,有利于安全评价制度的有效执行。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评价结果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依据,并供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
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是的种安全预评价,它实际上就是在建设项目前期,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它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并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
1.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承担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评价,提出明确的防范措施。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和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定量或定性评价;
(3)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包括建筑及场地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工艺及设备方面的对策措施,安全卫生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事故应急方面的对策措施及其他综合性措施);
(4)安全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2.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
(2)建设项目概况;
(3)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
(4)安全评价范围、评价单元;
(5)安全评价方法;
(6)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7)安全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
3.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的审批
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熟悉本行业和本建设项目技术特点的、有安全卫生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并与之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预评价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和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并通过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
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直接组织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其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和预评价报告书经具有认可资格的专家评审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批。其他建设项目,其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和评价报告书的审批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安全生产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2标准化作业管理
生产经营过程和人的行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各种“异常”而导致事故。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对作业过程的操作程序和作业动作进行分解,筛选出安全、经济、优化的操作程序、作业动作、作业组织程序等,把它们标准化,并严格执行。这样可克服因随意性而导致的事故
2.1作业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标准就是对经济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作业标准化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和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方法加以优选优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就是标准化作业。推行作业标准化具有如下意义:
(1)标准化作业是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最终多数都可归结为错误的操作。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训练、工作经历、技术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失误的原因也各异。为了减少操作方法与程序的标准,即作业标准。由于作业标准是经验和科学的总结,体现了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客观规律,因此只要按照它进行作业就能有效地防止错误操作。
(2)作业标准化是过程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指导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管理领域,通过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使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这就是管理的标准化。在管理标准化基础上,以各种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用于约束、指导和激励生产经营单位人员的行,就是管理的规范化。无论是管理的标准化,还是管理的规范化都是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的。一个生产系统的产品生产,是生产系统各要素和各个生产过程环节协作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来运行,否则生产系统就无法完成其特定目标。所以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必须实现各生产过程作业的标准化。
(3)标准化作业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化
作业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对消除或防止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但一般都并不指明保证安全的具体做法。但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是解决“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干、先干什么、正常情况下怎么做,特殊情况下怎么做”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具体作业程序来回答。如果从宏到微观的思想方法来说明,就是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对安全的规定是针对较一般性的,相对较宏观的。对于作业过程比较具体程序方法只能通过作业标准来加以补充和完善。所以作业标准属于更微观层次的安全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有很多随机的因素,条件千变万化,有时现有的规章制度与所处的条件差别很大而不适用,这时就必须以作业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作业标准又是规章制度的基础。
2.2作业标准的内容及制定方法
1.作业标准的内容
从作业标准化的内涵来看,它主要是作业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包括作业程序的标准、作业方法及手段的标准。但是,作业过程实际是在人机系统中进行的,也就是说作业过程涉及到从事操作的人、运行的设备、使用的器具、作业环境以及对作业过程的管理。因此,要做到作业标准化,必须同时使作业过程所涉及的各要素也标准化。由此可见,广义的作业标准化除了作业程序、方法、手段的标准化外,还包括人的行为、作业环境整洁、设备检查维修、工器具放置使用、劳保用品穿戴、个体防护设施准备,以及共同作业的指挥联络等各方面的标准化。说见表2-3。
表2-3作业标准化的内容
作业标准化构成 | 作业标准类型 | 作业标准内容 |
作业过程 | 程序 | 作业程序标准,交接班标准 |
方法手段 | 作业方法标准,作业手段标准,使用器具标准等 | |
人的行为 | 动作 | 操作动作标准,指挥动作标准等 |
交流 | 交流手势(即体态语言)标准,语言、口令标准等 | |
穿戴 | 劳保用品穿戴标准,自身穿戴标准 | |
作业环境 | 材料 | 材料堆放标准 |
工器具 | 工器具放置标准 | |
标志 | 安全标志布设标准,防护装置布设标准 | |
作业设备 | 监护 | 设备运行过程监护标准 |
检查 | 设备检查标准 | |
维修 | 设备维护标准,定期修理标准等 | |
作业管理 | 制度 | 管理制度标准 |
活动 | 管理活动过程标准,活动内容、形式标准 | |
信息 | 管理信息标准,管理住处传递标准 |
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1)作业过程标准化
从时间因素来看,任何一个作业过程都由一定的要素在一定的空间的时间里交替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业过程标准化首先体现在作业程序的标准化,这种程序标准包括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宏观方面如工序衔接的标准,作业人员轮班(交接班)的标准等;微观方面主要是某个操作的程序,如起吊作业中对某个物件起吊过程应包括:准备、开动行车、开到吊物位置、落钩挂吊、起吊、运行、指定位置、落钩、升钩等程序。作业方法标准比作业程序标准更为综合,它主要是指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要素的配置情况如人员、手段、器具、材料、运作方式,作业组织等的配置。
(2)行为标准化
行为的标准化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很多事故是人为失误引起的。人既是作业过程的一个参与要素,同时又是控制作业进程和运作方式的主人。首先从操作者自身来说,穿戴应符合作业规范,当使用劳保用品时,穿戴也应标准化。当地作为作业过程的指挥者时,其指挥动作应标准化(对不同的作业应有不同的标准)。指挥动作的标准应符合安全、准确、经济原则。如指挥的位置、姿势、动作幅度、速度、动作要素和运动轨迹范围和安全要点等都应标准化。满足安全、舒适、准确、高效的要求。安全要点是作业标准中对安全工作的重点提示,即防止作业中发生危险,出现意外的操作要领。
作业中的交流也应标准化,包括交流手势(即体态语言)标准,语言、口令标准、交流方式标准等,一般应使用普通话;操作中具体使用语言、口令应按一定的规则设计,尤其对险情信号的交流更应标准化,并且每一个人都应进行训练。
(3)作业环境标准化
即应做到标准化的作业现场,要求作业设备装置性能良好,安装合格;按标准配备性能良好的安全设施,装设安全标志及安全标志牌;工具材料摆放整齐、标准化;作业环境卫生标准化;文明生产等。
(4)作业设备检修标准化
设备运行过程应按一定的要求进行监护,这种监护程序化,标准化。对各类型的设备,应根据其特点制定出检查、维护、定期修理的标准。同时对于检查维修过程也应标准化。
(5)作业管理标准化
包括管理制度标准化、安全信息标准化、安全业务活动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就是使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标准化,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调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隐患处理制度、紧急事故处理程序、职工安全准则、班组安全工作制度等。
这些制度要求内容齐全、职责分明、具体可行,形成事故预测预防体系。
安全信息标准化:是对信息类型、格式、项目含义的理解,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符合统一规定。安全信息标准化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信息准确、全面,适用范围广;②为信息加工处理创造条件;③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④实事求是。
安全业务活动标准化:安全活动的程序、内容要求有较固定的模式的优化的方法。如危险预知活动、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文化建设等,都应做到活动规范化内容具体化、并有针对性。
2.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
(1)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
①符合政策:作业标准应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法规,符合上级的有关制度、标准、文件和规定,不得与国家和上级发生抵触。
②保持连续:要充分考虑过去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把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法规、制度等作为制订作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③立足科学:要以安全作业分析人为制定作业标准的主要方法,使作业标准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标准的内容、表达方式、书写格式、语言文字,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等均应符合标准化原理的要求,做到精简、统一、协调、优化。
④总结经验:要重视总结员工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技术熟练的员工的操作经验。制定的作业标准要经受员工的实际操作的检验。
⑤结合实际:制定作业标准要从实际出发。同类型作业的作业标准应力求协调统一,但不同岗位若条件情况不同应允许适当变动。
(2)制定作业标准的程序
作业标准的制定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调查了解生产过程、作业种类;②制定作业分类体系,系统反映出各种作业类型(通用作业,专项作业):③对每种作业进行安全作业分析并总结实践经验;④初步制定作业标准;⑤上下协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⑥付诸实施,反复实践修改,直至定型。
2.3作业标准化的落实
作业标准化的推进,必然促进作业人中教育培训和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要使作业标准化能够顺利进行,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作业标准化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同时应使他们明确,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一咱形式,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生产经营单位自定的作业标准虽然不是国家立法,同样具有法规的性质。在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它是每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如果因违反而导致事故,就要明确地承担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因此,应加强宣传,统一从业人员对实际作业标准化的认识;并通过组织培训,使广大员工掌握制定作业标准的科学方法,特别是重点培训一批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就可按上述方法与内容具体制定作业标准。制定好的作业的方法。为了保证作业标准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考核。
3.危险作业(活动)监控管理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些作业或活动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易发生安全事故,对它们应该实行过程监控管理。
3.1危险作业的安全监护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的安全措施的落实。”
危险作业是指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作业。主要是指临时性作业、非生产性作业以及劳动条件恶劣的作业。如拆除房屋,砍伐树木,清扫作业场所,立体交叉作业,易燃易爆场所附近动火,机械设备的检查、修理、注油,重大设备的拆迁、吊运、安装,特大特重零部件的制造、搬运、吊装,大型设施的修理或改造,设备故障的紧急抢修,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处置,高处、沟坑、水上、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间内的作业,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气密试验,爆破作业,带电作业,高温、严寒、辐射作业等等。特种作业和外出作业也应做为危险作业来对待。
1.危险作业的特点
危险作业的基本特点是临时性、不固定性和危险性,具体表现在:
(1)作业时间、地点不固定;
(2)临时组织作业人员,往往彼此不够熟悉,难以做到默契配合;
(3)作业程序不固定,不熟悉,甚至是完全生疏的;
(4)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固定,甚至于适合,缺乏安全保障;
(5)一般都较复杂、困难,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
危险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比固定地点的重复性作业有更多的潜在危险。如不认真对待,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就往往容易发生事故,事故的后果多数比较严重。
2.危险作业的人员组织
危险作业多为临时组织作业人员,常因彼此不熟悉,配合不默契而引发事故。因此,一方面应规范危险作业的人员组织,应选派有相应工种施工、操作经验的人员从事危险作业,并且人员配备(人数、工种、技术水平等)应合理。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危险作业人员的管理,对作业人员实施跟踪监督管理,强化作业前的培训与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有安全操作证。危险作业人员服装、佩戴劳动保护用品要规范等。危险作业人员组织中,应安排有专门安全监护人员,负责进行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管理。
3.现场作业监护管理
危险作业的现场监护管理应根据危险作业的特点来制定,应使作业程序规范化、设备与工具使用规范化、作业(施工)现场规范化,确保作业按操作规程进行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1)作业程序规范化
危险作业程序包括申请、审批、作业、监督、总结等过程,整个程序一定严格、规范。对于危险性大的危险作业(如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作业证制度。
需要进行危险作业的部门应首先提出申请,说明要求作业的理由、时间、地点、规模和作业内容。申请一般应逐级进行,即班组向车间,车间向厂提出申请。
作业审批,根据作业的危险等级由车间及或厂级进行审批。审批应主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进行,并按安全检查表进行。作业审批合格后,发给作业证,明确作业时间,参加作业人员,作业分工以及指定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
在开始作业前,应做好作业前的准备的检查工作。准备工作包括:作业前的培训,熟悉作业标准,掌握安全要点和异常情况的对策等;作业现场的清理整顿;工具设备准备;服装护具准备;确定并熟悉作业中的指挥、联络方式等。作业前的检查包括:自检、领导检查和安技人员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作业,作业中,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均应严格按预定方案要求进行;监护人员应在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作业安全。
上一页23456789101112下一页 |
作业中使用的设备与工具应严格按施工设计要求配备,并严格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工具完好情况、作业场所清理整顿情况、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情况、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标志配备情况等。
(3)施工(作业)组织设计的规范化
施工(作业)组织设计是整个施工或作业中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危险性作业开工前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严格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并做好技术交底。
(4)作业(施工)现场的规范化
危险性作业很多带有临时性,其作业(施工)现场的布设、安全防护、作业过程等,通常不像固定地点的重复性作业那样规范,这也是造成危险性作业事故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作业(施工)现场的管理,使之规范化。作业环境布置及防护要规范化,应根据作业内容,合理确定各种设备、构件等大件吊装的走向路线;作业中需临时拆卸的栏杆、扶梯和翻移开的格栏板等部位,应及时拉上警示栏绳,铺垫行走跳板;作业中的各种工艺孔、洞必需加防护盖或围栏;使用的电焊机,废物箱等设备或物体,必须放在现场安全员指定位置,不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通道;对所有使用的高压线应悬挂明显警示标志,对氧气、乙炔气胶管应架空,防止破损造成事故隐患,高空作业下部应设置警戒区域,拉好防护栏绳。
作业(施工)现场监护管理要规范化,专职安全员应负责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管理、监督、检查,对于立体交叉作业负责下部人员的监护。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定的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按规范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戴好保险带等劳动保护用品。严禁高处向下抛物。吊装作业专职人员应对索具等部件进行检查。
3.2交叉结合的监控管理
1.交叉结合的概念与特点
两个系统交接的位置为交叉结合处,可划分为硬交叉和软交叉两种类型。
硬交叉主要是指由于空间位置、工艺、作业区等引起的交叉结合。空间位置方面,指两个物体的交界处,如两台设备之间交界处,车间与车间之间的交界处,立体交叉作业中的上层与下层之间交界处,运输或搬运中两条运输路线的交叉处,车间、厂房、厂区出入口处等均属于空间结合部。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说,像电线接头处,电线与开关的连接处,机械零部件处等也均属于空间交叉结合。工艺方面,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原材料的下料到生产出产品,通常需要许多工艺流程,有的工艺流程之间还需要对材料或半成品进行转运,这样各工艺流程段之间就构成了工艺交叉结合。作业区方面,指两种性质不同的作业区域之间的交界处。作业场所布置中,通常将相同性质的作业集中在同一区域,一个作业场所可能有几种性质不同的作业区域,这样各个作业区域之间就构成了作业交叉结合。
软交叉也称为工作交叉,主要是指由于时间、工作职责、管理职责而引起的交叉结合。时间交叉是指两段时间的交接时刻。由于作业不连续形成的时间段变化而出现。如作业中的交接班过程,开、停工过程,设备重新启动过程等均属于时间交叉结合。工作、管理交叉结合的主要再现有:人们管理中通常采取划分区域,分片负责的方法进行管理,各个管理区之间形成交叉结合;不同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交叉;不同部门对同一项工作分工的职责交叉;出租与承租之间的职责交叉等,都属于软交叉结合。
交叉结合属于突变点,具有不连续性。在系统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过程中,交叉结合处相当于一个转运点,容易造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的逸散。交叉结合处通常是系统比较薄弱的环节,可靠性较差,容易触发事故。电气事故中很多是由于连接部位不可靠引起的,机械运行中,也常出现由于零部件连接失效或破坏、松脱而引发事故。交叉结合处是系统从一种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的转折点,由于状态参数的突然变化,也常诱发事故,对于办交叉结合,常因工作、管理职责不清而形成工作、管理的 “肓区”或“真空”区。因此,交叉结合处是一个危险区域,容易引发事故,必须加强过程监控管理。
上一页23456789101112下一页 |
(1)技术控制法
根据交叉结合处特点,可采用以下控制技术措施。
①隔离防护法:采用隔离装置,如防护网、罩、护栏等将交叉结合区域范围加以封闭隔离,防止人员进入交叉结合区而发生事故。
②限制法:交叉结合处是能量、物质、信息的转运点,通过降低物体的运行速度,可降低其危险性。如搬运设备进出车间出入口时降低速度运行。又如车辆通过交叉道口时慢速行驶。
③分流法:即在能量通道上采取措施,设立安全通道,防止人员进入能量通道上。如在运输交叉口处设人行天桥、立交桥,人车分道,防止人与车、车与车相撞。
④联锁法:即通过在交叉结合处装设安全联锁装置,当人员进行交叉结合处时,使运动物体不能进入。
⑤警示法:可采用两种警示法:一是在交叉结合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牌或安全标志照明;二是设置声、光报警系统,人员一旦进放交叉结合处,系统就发出警报,提醒人员迅速离开。
上述方法可组合使用,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
(2)管理控制法
①实行定点、定人管理:根据交叉结合的危险性等级,对危险性大的交叉结合应指定专人管理。尤其是对于管理交叉结合类,一定要明确交叉结合区域界线,明确管理范围,实行包干制,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②加强对交叉结合及其防护装置的安全检查:管理人员应定时检查交叉结合的异常情况,以及防护装置的有效性。尤其是设置声光报警系统的交叉结合,应经常检查报警系统是否有效,其灵敏性如何,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报警系统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③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作业人员了解交叉结合的危险性,避免进入危险的交叉结合区域,或减少在危险交叉结合内逗留时间。
④明确职责:明确交叉结合相关单位、部门、人员的职责,督促各方面认真旅行职责。
⑤指定人员监护:对于危险性较大的交叉结合,在特定时间里指定专人进行监护。如道路交叉道口,在上下班时人员车辆集中,为避免事故应指派专人进行监护。
3.共同区域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协调
不同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区域内作业的交叉结合如果协调不好,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施工作业时,由于是两个平等的法律主体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能直接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去影响另一方。因此,只能通过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方式来协调两个平等法律主体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在生产经营活动或施工中,各方应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4.项目承包的安全协调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不定期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等经济活动中,常存在很多事故隐患,有些承包单位或个人由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在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没有得到保障而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通常,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没有资质的承包单位或个人,其经营成本要比正规的单位要低。因此,有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压低工程项目承包费用。或提高场所、设备出租的费用,而把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这些承包单位或个人在经营活动中,也不采取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许多正规生产经营单位也存在各种形式的“外来施工单位”或“挂靠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有的单位“以包代管”,甚至与承包方签订“生死合同”,忽视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协调与管理,因而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方面的事故教训很深刻,需要法律加以规范约束。因此,《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2)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上一页23456789101112下一页 |
过程确认制是根据人们有意识行为中常用的“判断、确定、行动”的思维方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它要求人们在做出某种行动时,应首先进行分析判断,确认没有危险或有害后再响应。它既可以用于宏观过程的确认管理,也可用于微观操作的确认。尤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过程确认制要求人们把“判断、、确定、行动”作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作业过程中按一定确认方式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1过程确认制的构成要素
没有确认通常是在无意识或低水平意识状态下发生的。例如因烦恼和心事而走神;因没有积极思维产生的遗忘、主观臆测等等。因此保证确认的基本要求就是使人从意识或低水平意识状态转变为积极的思维意识上状态上来。
图2-6过程确认制的构成要素
确认是人大脑对事物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确认者对被确认对象(事物)的认知过程。确认者总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来对被确认的对象进行确认。由此可见,确认是由一定的要素构成的(如图2-6所示),其构成要素包括六个方面:
1.确认者
就是对事物进行有意识的认知的人,如作业中的操作者,生产管理者,安全管理者等。
2.被确认对象
就是被确认者进行认知、分析的客观事物系统,如一台设备,一个作业系统,一个生产系统,一台装置,一个部件等。
3.确认内容
就是确认者对被确认对象所要认识、分析、了解的某方面的信息。一个对象包含很多信息,但确认者并不是对所有的信息都要确认,而是根据行动目标要求,有目的地认知其中的部分信息。例如,一台设备有生产方面的信息,如每小时能生产多少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等;有安全方面的信息,如是否存在爆炸危险,是否会出现漏电等。对于生产技术人员他所要确认的内容主要是产品方面的信息,而对于安全人员来说,确认内容则是设备安全方面的信息。
4.确认时间
确认者对被确认对象进行认知的时刻。如当一个人要过马路时,他才去确认马路是否安全。又如,设备在启动前需要确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时或不定时的确认。
5.确认的方法
即确认者为了准确认知事物所采用的方法。如人们在堆放物体时,为了确认是否放稳,常常在堆放完后再用手去摇一摇,以确认是否稳定。又如,人们上街购物时,为防止遗忘,常常在出门时自己默默的提醒自己别忘了购买某物,或写在纸条上。对同一确认对象,不同的确认者采用的确认方法不一定相同。
6.确认程序
确认是一个过程,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图2-7所示,确认者首先检查或观被确认对象,然后进行确认,思想进入一种有序的思维过程。如果被确认对象处于安全状态即可执行,否则应先排除不安全因素,再次进行确认,直至对象是安全的才允许执行。
图2-7过程确认制的程序
上一页23456789101112下一页 |
确认制是一种严密的过程管理方法,应根据生产系统的特点,划定被确认对象,指定确认人,规定所要确认的内容和时间,制定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与程序,最后加以实施,并形成制度化。
1.被确认对象的划定
被确认对象划定的原则是:
①凡是可能发生误操作,而误操作又可能性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应制订并实施可靠的确认制,例如开动、关停机器和固定设备;驾驶车辆;开动起重运输设备;危险作业;多人作业中的指挥联络;送变电作业;检修后开机;重要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安全带等)的使用,以及曾经发生过误操作事故的作业等。
②要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划定,如按作业程序来划定,或按项目执行程序来划定等。
③被确认对象要明确,最好与操作的操作范围一致。
被确认对象划定的方法是,首先对生产系统进行调要,了解生产系统的特点、工艺流程、设备情况、作业要求等。然后进行系统分析,按作业程序或作业方法或其他方法,将生产系统划分为各个单元,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被确认对象。
2.指定确认者
根据划定的对象指定相应的确认人,包括操作者,指挥者和管理者。对于一个岗位有多个人轮班的,每个人都应是确认人。
3.规定确认的内容和时间
应根据被确认对象及作业特点来设定,可参考下列方法进行。
(1)作业准备的确认:作业人员在接班后应进行设备、环境状况的确认。如设备的操纵、显示装置、安全装置等是否正常可靠;设备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性状是否符合要求;工器具摆放是否到位,作业场所是否清洁、整齐;材料、物品的堆放是否妥当;作业通道是否顺畅等等。一切确认正常,或确诊可能有危险而采取有效的防止对策后才允许开始操作。作业准备的确认可以和作业前的安全检查结合起来,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
(2)作业方法的确认:即按照标准化的作业规程,对作业方法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才允许启动设备。
(3)设备运行确认:设备开动后,应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进行确认。如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的振动、噪声或其他任何预示危险的征兆;各种运行参数的显示是否正常等等。设备运行确认也可以与作业中的安全检查结合,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应根据需要在整个作业期间进行若干次。
(4)关闭设备的确认:与开启设备的情况相同,应按照标准化作业规程关闭设备的作业方法操作,确认后才允许关闭设备。
(5)多人作业的确认:如系多人协同作业,则在开始作业前,应按照预一的安排对参加作业的人员、人员的作业位置、作业方法、指挥联络形式、作业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对策进行确认,确认无误才允许开始作业。
4.确认方法与程序的制定
应根据确认者的特点、思维习惯、作业方法、设备的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有效的确认方法:
(1)检查表确认法:将要确认的内容事项制成表格,作业过程中按表所列内容逐一确认。
(2)流程图确认法:将要确认的内容事项按一定的顺序绘制成流程图,使用中按图示确认。该法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且不容易出错。
(3)监护指挥确认法:对于危险性较大或人员较多的作业,同业务熟练的专人监护指挥,按监护者统一指挥、确认。指挥者主要通过手势、声音、应答反馈等方式进行确认。
(4)模拟操作确认法:对于复杂重要的工作,在采用上述确认方法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可实行模拟操作确认。经过模拟操作,确认无误后才正式进行操作。模拟操作最好实行操作票制度,即把正确的操作步骤、方法写在操作票上,逐项核对、确认,然后进行操作。必要时,应该由两个人同时进行确认,即一人监护,一人操作。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实物模拟确认法,即制作一个与实际系统相似,并与实际系统联系的实物模拟系统,它能反映实际系统的状态。通过对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来检查实际系统所处的状态,确认安全、正常后再操作实际系统。
上一页23456789101112下一页 |
表2-4确认制确认要素设计表(例表)
确认对象 | 确认者 | 确认时间 | 确认内容 | 确认方法 | 确认程序 |
××设备 | 甲 操作者 | 启动时 | 操纵、显示装置、安全装置等是否正常可靠;设备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 | 模拟操作法 | 按设备启动顺序要求进行 |
运行期间 (按一定间隔) | 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的振动、噪声;各种运行参数的显示是否正常等等 | 检查表法 | 按检查表项目顺序逐项进行 | ||
关闭时 | 操纵、显示装置、安全装置等中否正常可靠 | 监护法 | 按关闭顺序进行 |
5.制度文件制定
要保证确认制实施,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文件。制度文件包括奖惩制度、激励制度、责任制度(将其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内容),监督管理制度等。
上一页23456789101112下一页
第2篇 橡胶企业检修过程中的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橡胶企业的生产设备主要有炼胶、压延、挤出、成型、硫化、锅炉、冷冻、压缩、高压配电、水循环、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主要是橡胶,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很高,特别是检修过程中的动火管理是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内部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等作用,或因结构、材料、焊接工艺等先天缺陷,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需要抢修,电焊、气割、塑焊等动火十分频繁,平均每天动火都有,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容易出现马虎和纰漏。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不采取必要的安全防火、监控等措施,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灼伤和中毒等事故,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2007年8.8炼胶一起火灾事故就是教训
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动火设备内部没有易燃物,二是确保动火设备周边没有可燃物。要做到两个确保,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动火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针对一个需要动火的设备,一定要清楚设备内部和外部物料的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的危险特性,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是将动火物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动火
为便于管理,规定各维修间划分一个区域作为固定可动火区。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割的物件,必须移至固定动火区内焊割,从而减少在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动火工作。 固定动火区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对策:要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作业区周围要划定界限,设立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二、是审批
由生产车间和动火部门或保卫科负责人对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是生产设备内部和周边环境及地沟是否确保没有可燃物。由维修项目负责人或维修项目助理到保卫科管理部申请动火作业证。保卫科管理部的安全消防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核查,符合动火条件予以批准,不符合动火条件要说明情况落实重新清理现场的措施。
三、是动火
动火人要查验动火证并熟悉作业现场情况。如不符合动火条件,有权拒绝执行并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在动火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周边环境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动火并报告。
登高焊割动火是离开基准面2米以上(包括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焊接与切割的作业(含周边有坑、槽、沟和斜坡)。主要是锅炉和车间外部管架上动火。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将高处作业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危险因素叠加起来,增加了危险性。其安全问题主要是防坠落、防触电、防火、防爆以及其个人防护等。因此,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除应严格遵守一般焊接与切割的安全要求外,还必须遵守的主要安全措施有:登高焊割作业应避开低压电源线;不可避开时,上述线路必须停电,并在电闸上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告牌;焊割前并应明确告知监护人在情况紧急时立即切断电源或采取其他抢救措施;登高进行焊割作业者,衣着要轻便,戴好安全帽,穿工作鞋,禁止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要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不能用耐热性差的尼龙安全带,而且安全带应牢固可靠,长度适宜,高挂低用;在高处进行焊割作业时,为防止火花或飞溅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应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对确实无法移动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例如用彩钢板或防火毯覆盖遮严;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可燃物喷水淋湿,增强耐火性能;高处焊割作业,火星飞得远,散落面大,应注意风向风力,用水管及时浇灭溅落的火花;对下风方向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以确保安全。还应注意相近车间的地沟中有无监时流动的废油。
四、是监火
监火人必须是具有半年以上本公司本岗位工龄,懂生产操作规程,懂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懂报警方法,懂急救措施,工作责任心强,动作敏捷,站在便于观察周边情况和便于扑灭溅落火花的位置。配置二台以上的灭火器,备用浇灭火花的水桶。戴好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监火期间不得离岗,不得兼作其他工作。特殊情况需短暂离岗必须落实人员临时代替。较大危险岗位监火要安排二人或二人以上。
五、是清扫与验收
动火结束后,监火人要会同动火人清扫动火现场,防止有遗留火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离开现场,并及时向使用车间或项目负责人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六、是非正常情况不动火
在雨、雪、浓雾天气,夜晚,六级以上大风,重要节假日,高温季节中午室外动火,如果不是生产非常急需,原则要求不动火。在动火过程中如有登高,进罐作业还要按规定办理登高作业证,进罐作业证。
动火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掌握橡胶企业检修过程中安全生产动火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知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技能,也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橡胶企业全体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为橡胶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备管理部
庄超勤
第3篇 橡胶企业检修过程中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橡胶企业的生产设备主要有炼胶、压延、挤出、成型、硫化、锅炉、冷冻、压缩、高压配电、水循环、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主要是橡胶,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很高,特别是检修过程中的动火管理是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内部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等作用,或因结构、材料、焊接工艺等先天缺陷,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需要抢修,电焊、气割、塑焊等动火十分频繁,平均每天动火都有,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容易出现马虎和纰漏。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不采取必要的安全防火、监控等措施,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灼伤和中毒等事故,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2007年8.8炼胶一起火灾事故就是教训
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动火设备内部没有易燃物,二是确保动火设备周边没有可燃物。要做到两个确保,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动火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针对一个需要动火的设备,一定要清楚设备内部和外部物料的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的危险特性,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是将动火物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动火
为便于管理,规定各维修间划分一个区域作为固定可动火区。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割的物件,必须移至固定动火区内焊割,从而减少在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动火工作。 固定动火区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对策:要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作业区周围要划定界限,设立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二、是审批
由生产车间和动火部门或保卫科负责人对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是生产设备内部和周边环境及地沟是否确保没有可燃物。由维修项目负责人或维修项目助理到保卫科管理部申请动火作业证。保卫科管理部的安全消防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核查,符合动火条件予以批准,不符合动火条件要说明情况落实重新清理现场的措施。
三、是动火
动火人要查验动火证并熟悉作业现场情况。如不符合动火条件,有权拒绝执行并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在动火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周边环境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动火并报告。
登高焊割动火是离开基准面2米以上(包括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焊接与切割的作业(含周边有坑、槽、沟和斜坡)。主要是锅炉和车间外部管架上动火。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将高处作业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危险因素叠加起来,增加了危险性。其安全问题主要是防坠落、防触电、防火、防爆以及其个人防护等。因此,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除应严格遵守一般焊接与切割的安全要求外,还必须遵守的主要安全措施有:登高焊割作业应避开低压电源线;不可避开时,上述线路必须停电,并在电闸上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告牌;焊割前并应明确告知监护人在情况紧急时立即切断电源或采取其他抢救措施;登高进行焊割作业者,衣着要轻便,戴好安全帽,穿工作鞋,禁止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要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不能用耐热性差的尼龙安全带,而且安全带应牢固可靠,长度适宜,高挂低用;在高处进行焊割作业时,为防止火花或飞溅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应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对确实无法移动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例如用彩钢板或防火毯覆盖遮严;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可燃物喷水淋湿,增强耐火性能;高处焊割作业,火星飞得远,散落面大,应注意风向风力,用水管及时浇灭溅落的火花;对下风方向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以确保安全。还应注意相近车间的地沟中有无监时流动的废油。
四、是监火
监火人必须是具有半年以上本公司本岗位工龄,懂生产操作规程,懂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懂报警方法,懂急救措施,工作责任心强,动作敏捷,站在便于观察周边情况和便于扑灭溅落火花的位置。配置二台以上的灭火器,备用浇灭火花的水桶。戴好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监火期间不得离岗,不得兼作其他工作。特殊情况需短暂离岗必须落实人员临时代替。较大危险岗位监火要安排二人或二人以上。
五、是清扫与验收
动火结束后,监火人要会同动火人清扫动火现场,防止有遗留火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离开现场,并及时向使用车间或项目负责人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六、是非正常情况不动火
在雨、雪、浓雾天气,夜晚,六级以上大风,重要节假日,高温季节中午室外动火,如果不是生产非常急需,原则要求不动火。在动火过程中如有登高,进罐作业还要按规定办理登高作业证,进罐作业证。
动火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掌握橡胶企业检修过程中安全生产动火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知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技能,也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橡胶企业全体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为橡胶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备管理部
庄超勤
第4篇 钢筋工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前言
钢筋工己成为建筑业中的主要工种之一,由于建筑施工多为露天、高处作业,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现场作业人员组成比较复杂,流动性大,存在安全意识淡簿、自我防护能力差等问题;施工作业过程中,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不遵章守纪现象有较多存在,从而发生了一次次安全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履历,浅谈钢筋工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对新入场钢筋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对钢筋工进行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做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1)进场教育。钢筋工进场后,项目部必须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教育后进行书面考试,并按照考试登记表建立工人教育档案,经签发上岗证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现场钢筋工要随身佩戴上岗证。
(2)班前教育。严格按照班前活动制度坚持班前教育。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度,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基础施工、主体施工),结合当日施工内容、天气等情况进行。由安全员根据制度监督各班组长落实,并认真填写班组活动记录,保证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有安全。
(3)季节性教育。项目部、班组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组织钢筋工进行换季教育。主要针对雨天、暑期施工和冬季施工的特点进行,并将教育内容记录在教育登记卡上。
二、遵守劳动纪律,保障人身安全:
1、钢筋工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高处作业系好保险带,扣好保险扣,做到高挂低用。
2、禁止穿高跟鞋、拖鞋、赤脚或汹酒后进入工地。
3、不懂电气、机械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
4、禁止在高处往下或向上抛掷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5、进入工地,发现作业场所有存在的危险隐患,应及时报告,以利处理。
6、不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要遵守劳动纪律。
7、在工地请讲文明、讲职业道德。
8、现场内禁止吸游烟,不得互相打闹、嬉戏或攀爬脚手架防护栏杆等。
9、做到“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别人,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人伤害。
三、做好规范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3.1做好钢筋制作安全工作:
3.1.1钢筋断料、配料、弯料等工作应在地面进行,不准在高处操作。
3.1.2现场人工断料,所用工具必须牢固,掌錾子和打锤要站成斜角,注意打锤区域内的人和物体。切断小于30cm的短钢筋,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扶,并在外侧设置防护栏笼罩或朝向无人区。
3.1.3钢筋头子应及时清理,成品堆放要整齐,工作台要稳,钢筋工作棚照明灯必须加网罩。作业后,应清理场地,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3.1.4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距电器、开关或配电箱不少于800㎜;钢筋加工车间及钢筋堆放场地必须使用漏电保护电箱,电气开关箱和焊接设备操作地面应铺设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3.1.5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m区域内禁止行人。人工绞磨拉直,不准用胸、肚接触推杠,并缓慢松懈,不得一次放开;展开盘圆钢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切断时要先用脚踩紧。
第5篇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生产的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大建筑物前期设计和招投标阶段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同时对建筑物使用阶段进行安全管理。
1.建筑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物设计阶段首先是建筑地点的选择,要符合小区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要确定建筑物的使用需要以及概算投资额度,要确定建筑物是否抗震以及抗震的级别,符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及必须达到的抗震烈度。建筑物地点选择对否关系到投资能否收回和赢利;建筑物投资要量力而行,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要有个适度原则;建筑结构必须安全,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
1.1 建筑物选址安全管理: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涉及到项目建设条件、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等重要问题,受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该建筑物的未来发展。
1.2 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投资概算安全管理:任何建筑物都是为它的使用需求而设计建造的,或者作为民用办公生活、文化体育设施而建,或者作为工矿企业生产流程和附属设施而建。
1.3 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管理:应该说不同使用需求、不同层数的建筑物结构类型不同,同样的六层建筑物,作为学生公寓选用砖混结构经济安全,而作为教学大楼用则选用框架结构经济安全。
2.建筑招投标阶段安全管理
建筑招投标阶段的安全管理要重在以下几项:①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严防不符合该建筑工程资质要求的施工单位竞标甚至中标,这样容易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②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金能力的考察了解,否则施工单位无资金实力必能转包,造成工程停工甚至“烂尾楼”工程;③要格外重视对施工单位技术力量、拥有机具设备的考察,严防施工单位拟派不懂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负责该工程,如果这样势必造成质量不合格的建筑产品。
第6篇 对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思考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强化质量管理的同时,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提高公众社会形象和控制职业伤害给企业带来的损失。wto的最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其中也包含了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管理,一方面要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形成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达到提高优质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工程项目要实现安全保证,应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而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在于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注重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夯实基础
1.1把握建筑施工项目的基本特点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施工对象。所谓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建筑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就是要全面了解施工项目的特点,从中找出可能产生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把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落实到工程项目上。建筑工程属于高危行业,其特点:一是产品固定。在连续一定的时间内需要在有限的场地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变化频繁;二是露天及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高处作业约占90%,致使现场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并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三是使用大型施工机械和设备较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容易产生机械伤害;四是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及危害和风险也随着变化。
而建筑施工的另一特点是施工工序是以班组为单位,班组是施工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因此应当正确认识班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作用。
1.2以人为本,正确认识班组在安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以调动人们自觉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人本原理。诚然,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人,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管理人。因此,应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企业中人群最多、安全工作相对而言难度较大的单位,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个企业的群体是由管理人员和工人组成的。班组是最基层的单位,也是公司相对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同时也是安全生产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以人为本就要把安全生产管理放在最基层,放在班组。让每一个工人明确安全工作事关自己、家庭、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安全工作,是每一个员工的应尽的责任,从而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被多年经验和教训所证实的。
制定规章制度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文字的表达,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分析表明,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作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就要加强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公司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要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切入点,加大安全监察和安全管理的力度。
2安全生产的重点在于过程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的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是质量管理研究的基本对象,因此必须对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加以pdca循环管理。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将pdca循环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这个过程就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整改。
2.1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策划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是安全管理过程策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一个施工项目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也就是在项目开工前,对所在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认真的查找、辨识,并进行危害风险评价,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这样改变过去《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千篇一律的编写模式,公司针对施工工程的特点,把危险源分析到位,并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危险源和隐患的苗头,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事故发生。公司领导靠前指挥,把注意力集中到事关安全和员工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上,重视安全方面的治本措施。
一句话,安全评估就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人、机、料、环和管理等环节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我们要按照要求,对安全隐患的认知做到超前认识,对危险源因素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我们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施工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做好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策划,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2.2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实施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安全管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最薄弱的环节上,就是放在施工班组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上。因此,我们应在每个项目部配备安全员,其职责就是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我们要把安全重点放在重点项目,帮助重点项目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内业的建档工作,重点进行安全检查,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强化检查督促结合起来。从而切实地把基层、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2.3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检查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和永恒的主题。安全检查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步骤。在施工项目对设备、管理等方面自查自改的基础上,组织公司施工安全工作小组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打分,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变以往定性的安全检查为定量的安全评估,对公司安全生产现实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公司根据安全检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举一反三再行排查整改,然后再组织进行复查。公司在自查--整改--评估--整改--复查--再整改的评价循环中,通过对施工设备的整治、制度的健全、管理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
2.4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整改
隐患是一种不安全行为的结果,隐患处理是对这种结果的处理。如果导致隐患的原因不排除,事故还会发生。近年来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就是明证。隐患难以避免的认识也由此产生。“隐患难免论”并没有揭示事故的本质,恰恰是对隐患本质的有意回避,以致使隐患时而存在,更让人觉得不可避免。如此这般,恶性循环,隐患再多也会被看成是一种常态。一旦事故成了常态,我们的工作就陷入被动局面。在安全检查中,有些建筑施工隐患时而出现,消之不去,这个工地整改好了,下一个工地又会出现,就是这个道理。而只有由隐患酿成事故,头脑才会清醒。然而事故是最好的老师。事故发生后,我们要摒弃事故不可避免的怪论,真正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同时要把事故作为教育的案例,经常敲起警钟。在班前安全活动中,要让“三违人员”现身说法;在安全培训中,要把事故作为专题内容,分析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的教训。
3结束语
建筑施工行业被国家列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这根弦要时时绷紧,切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在强调物质基础作用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一定要把安全工作的重点前移至施工现场,使安全管理扎根于基层班组,把安全隐患的整改列入安全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只要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注重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把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紧紧地结合起来,就能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第7篇 土方运输及碾压过程中车辆及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南京市浦口区滁河防洪治理2023年度工程一标段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在施工期间内会有大量土方运输车辆、挖掘机、土方碾压设备及社会车辆交错行驶,为保证施工期间内施工现场的安全,我项目部指定了以下措施:
1、为保证社会车辆的通行,我方将在施工沿线内设置临时通车道路及堤顶临时会车平台,保证道路的通畅,把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的不便降到最低。
2、在上堤道路口及施工现场弯道大或临时道路处设置“安全警示牌”、“安全警示灯”等,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车辆的指挥。
3、严禁酒后驾车。
4、机动车辆在施工现场内行驶、移动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人员,减速慢行,确保安全。
5、严禁人货混装,装运各种材料、物件要绑牢,行车时严禁载人。
6、车辆在施工现场内行驶时,时速不能超过五公里/小时。往沟槽(坑)中卸料要保持足够安全距离,并设专人旁站指挥。
7、定期检查车辆、机械,确保车辆及机械的转向、制动机构及灯光、信号等装置应齐全、灵敏、可靠。
8、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过施工区域内时,应注意避让来车及施工机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能通过。
9、为便于对本工程施工车辆的管理,所有施工用车辆均需挂牌并经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10、对于违反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的车辆、机械均需严格处理,必要时清理出场。
第8篇 浅析加油站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主题。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石油化工行业在面临国内市场严峻挑战的同时,还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剧烈的冲击。在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巨头纷纷宣传通过油品质量和服务打造百年老店金字招牌的背后,是国有大型企业对市场的扩张,而伴随着这一扩张行为的,除了租赁、收购等商业行为,更多的是对现有加油站的改建、扩建以及收购土地新建加油站。
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安全出效益”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同行的共识。随着石油巨头对加油站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不断规范,建筑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总的安全生产形势有一定好转,但不少地方依然严竣,工伤死亡事故还是频频发生,而且大多数的死亡事故都是发生在普通的操作工人中。事故不但给死者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给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更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此,在当前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下,通过对加油站施工全过程实行hse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加油站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已成为更好的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加油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加油站改造、新建项目的日益增多,建设单位对加油站施工现场的管理日渐重视,先后本着hse管理方针制定了较细、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并设计现场监督检查管理的各种表格,旨在通过完善的制度,严格的检查确保加油站施工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但由于施工方管理不完善,加油站人员监管执行力不强,导致“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施工现场在清罐作业、用电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环节,由于个体保护不到位,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监管不到位导致火灾爆炸、触电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件的发生,这些不仅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更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预防和消除这些直接作业环节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安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剖析加油站施工现场的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虽然取得加油站施工项目的中标单位都是具有施工资质、安全资质和加油站施工经验的单位,但安全施工观念淡薄。首先表现在为降低用工成本,使用廉价劳动力,基本上是在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民工,甚至将社会上的“马路游击队”拉进队伍,这部分人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很难实现有效管理。这些人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建筑行业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其次表现在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对施工安全中的安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将施工安全放在一边,凭经验施工,作业时存在严重的习惯性违章。
2、岗前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在工人上岗前需进行三级教育,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存在开工前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时间短,效果差,岗前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民工的流动性大,往往一个民工同时在几个工地干活,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3、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在加油站施工项目中,有部分项目被分包转包,以置于管理失控。经过招标过程取得加油站施工项目的单位都是具有合格的施工资质和安全资质的单位,但由于分包或转包给其他不具备资质的施工者,致使施工作业中的hse管理环节严重处于混乱状态。一是中标的施工单位在分包后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施工有分包单位自行组织,为了抢工期,节约资金,一切从简,分包单位无法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二是施工单位虽然编制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但不用于指导施工,只为应对管理部门的检查准备,甚至在施工中某些方案已更改,但安全技术措施仍使用原版。三是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完备,作业人员不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凭经验施工,安全管理非常薄弱,即使工地上配备了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4、建设单位执行、监管不到位。
当前,不少工程由于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使得本已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迫,无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不少加班时间,特别是大量夜间施工频繁,增加了安全隐患。有的建设单位安全资金不到位,使得必要的安全投入捉襟见肘,安防设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规范。虽然hse管理体系中有明确规定,加油站人员需在现场对施工人员的受限空间、动火、动点、高处作业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并明确所需要做的具体工作,但由于某些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只管出具相关手续,填制检查所需的相关表格,不做实质性工作,执行力不到位,无法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监管方面,一是由于某些管理人员对安全规范标准掌握不精确,不能及时发现或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加油站所聘请的监理单位对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职责认识不到位,观念没有转变,不能认真履行安全责任。以上所存在的问题给现场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二、相关对策
加强施工安全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笔者以为:培育劳务公司是方向,安全培训教育是重点。
1、成立劳务公司。
政策扶持培育劳务市场,让劳务市场真正自由发育,为施工企业提供劳务用工。
1)由劳务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劳务公司与劳务工人签订安全方面的协议,让工人真正意识到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工人签订劳动协议,为民工购买保费较低的集体人身意外险,无事保平安,一旦发生意外,民工也可获得一定的补偿,企业亦可减少损失。责任的明确也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1)让行业协会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人培训基地。所有劳务公司的劳务工人都必须经一段时间的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能聘请上岗作业,而不是目前短短几天的“速成班”。因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将一个刚洗脚上田的农民改造成为一个遵章守纪的操作工人的。
2)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的落实,包括进场“三级教育”及班前教育。只有系统的培训与潜移默化的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及安全施工方案、措施,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发挥现场专职安全员的动态管理作用,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制止工人不安全的行为。同时落实门卫制度,凭上岗证及工地出入卡(胸卡)进出工地,防止未经教育或非本工地的民工流窜入工地。
4、加强建设工程的过程管理。
一方面安全资金的不到位使施工单位在安全设施的投入上“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大量的事实证明,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不但对安全管理不利,对于工程质量更是后患无穷。对于工期不合理、违反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盲目赶工期抢进度的工程,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必要时予以纠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作为不同的主体,一方面需要加强现场人员管理,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安全资金的专款专用,对加油站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工程建设中各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而加油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于安全的各项管理规定,还要将加油站的人员和施工人员整合管理,不要只是停留于内部管理,而是要将现场安全管理延伸至施工方的管理,从而确保企业本质安全。笔者相信,在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加油站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9篇 机械设备操作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一、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要明了它的构造,性能及用途,熟悉它的操作,驾驶和技术保养。
二、不允许酒后驾驶和操作,不允许无证驾驶和操作,不允许串岗驾驶和操作。
三、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不允许在操作室内放置易燃易爆等物品,禁止烟火的地方,不允许吸烟。
四、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将机械交给非指定人员驾驶。
五、机械设备应由机组或专人负责使用和管理,明确责任制,做到爱护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正确操作,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六、机械人员在工作前应按规定对各部件加注润滑剂,机械在工作时禁止维修,保养,润滑,紧固,工作时如发现不正常应先停车后检查。
七、机械设备不得带病或超负荷作业,如发现有异常及温度过高应及时停车检查。
八、用内燃及蒸汽作动力的机械,在冬季,每日工作完毕或长期停用时,应放尽机体内和其它规定部位的存水,柴油内燃机,如须明火烤油底壳预热时,必须有专人看管,汽油内燃机,则严禁明火加温,以防火灾。
九、机械的转动部位应加装防护罩,女工应戴工作帽,长发不得外落 ,操作人员和配合人员必须使用合乎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具和用品。
十、凡新的机械设备和经过大修,改造和拆卸后重新安装的机械设备,须按照机械设备技术试验规程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鉴定和试运转,以防机械设备早期损坏。
十一、夜间作业时,作业区和驾驶室内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灯具要安全好用。
十二、工作完毕后,必须按每班保养规定进行保养,将机械停靠后方可离开。
十三、重型机械和特种车辆行走或拖运时,应事先了解道路及桥涵的承载能力,方可通过以免发生事故。
十四、机械设备的驾驶人员和操作人员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必须遵守各自操作的机械设备和配套机械的一般和具体规定及制造厂的使用说明 。
第10篇 起重作业过程安全管理
(1)对新安装的、经过大修或改变重要性能的起重机械,在使用前必须按照起重机性能试验的有关规定进行吊重试验。
(2)起重机每班作业前应先作无负荷的升降、旋转、变幅,前后左右的运行以及制动器、限位装置的安全性能试验,如设备有故障,应排除后才能正式作业。
(3)起重机司机与信号员应按各种规定的手势或信号进行联络。作业中,司机应与信号员密切配合,服从信号员的指挥。但在起重作业发生危险时,无论是谁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司机应立即停车。
(4)司机在得到指挥发出的起吊信号后,须先鸣信号后起重。起吊时重物应先离地面试吊,当确认重物挂牢、制动性能良好和起重机稳定后再继续起吊。
(5)起吊重物时,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禁止吊钩钢丝绳在倾斜状态下去拖动被吊的重物。在吊钩已挂上但被吊重物尚未提起时,禁止起重机移动位置或作旋转运动。禁止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结在地下或重量不明的物品。
(6)重物起吊、旋转时,速度要均匀平稳,以免重物在空中摆动发生危险。在放下重物时,速度不要太快,以防重物突然下落而损坏。吊长、大型重物时应有专人拉溜绳。防止因重物摆动,造成事故。
(7)起重机严禁超过本机额定起重量工作。如果用两台起重机同时起吊一件重物时,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两机的升降速度应保持相等,其重物的重量不得超过两机额定起重量总和的75%;绑扎吊索时要注意重量的分配、每机分担的重量不能超过额定起重量的80%。
(8)起重机吊运重物时,不能从人头上越过,也不要吊着重物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要暂时停留,应发出信号,通知一切人员不要在重物下面站立或通过。
(9)起重机在工作时,所有人员尽量避免站在起重臂回转索及区域内。起重臂下严禁站人。装吊人员在挂钩后应及时站到安全地区。禁止在吊运重物上站人或对调挂着的重物进行加工。必须加工时应将重物放下垫好,并将起重臂、吊钩及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刹住。若加工时间较长,应将重物放稳,起重机摘钩。吊着重物时司机和信号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在停工或休息时,严禁将重物悬挂在空中。
(10)当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人员上下,从事检修工作或用手触摸钢丝绳和滑轮等部位。
(11)吊运金属溶液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时,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司机要连续发出信号,通知无关人员离开。
(12)使用电磁铁的起重机,应当划定一定的工作区域,在此区域内禁止有人。在往车辆上装卸铁块时,重物严禁从驾驶室上面经过,汽车司机必须离开驾驶室,以防止万一吸铁失灵铁块落下伤人。
(13)起重机在吊重作业中禁止起落起重臂,在特殊情况下,应严格按说明书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在起重臂起落稳妥前变换操纵杆。
(14) 起重机的工作地点,应有足够的工作场所和夜间照明设备。起重机与附近的设备、建筑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使其在运行时不会发生碰撞。
(15)起重机在吊装高处的重物时,吊钩与滑轮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卷杨过限将钢丝绳拉断或起重臂后翻。在起重臂达到最大仰角和吊钩在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应至少保留3圈以上。
(16) 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作业,在通过架空输电线路时,应将起重臂落下,以免碰撞。在架空输电线路一侧作业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起重臂、钢丝绳或重物等与架空输电线路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安全距离。
(17) 起重机作业时,严格执行°十不吊±原则,严禁违章作业及指挥。
第11篇 行为安全管理基本过程
国际上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工具的企业有很多,如美国杜邦公司(dupont)的 stop 工具(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英国 bp 石油公司的 asa(advanced safety auditing)、美国道氏化学公司(dow)的 bbp (behavior- based performance)活动、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的 aha (audit,help,act)工具、德国拜耳公司(bayer)的 bo (behavior observation)工具、丰田汽車公司(toyota)的 stop 6 (safety toyota zero accident program 6 items)活动。
行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针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现场观察、分析与沟通,以干扰或介入的方式,促使员工认识不安全行为的危害,阻止并消除不安全的行为。上图可示意这一过程: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中的 4 个主要步骤:
识别关键行为(identify critical behavior)
收集行为数据(gather data on those behavior)
提供双向沟通(provide on-going, t*********ay feedback
消除安全行为障碍(remove barriers to safe behavior)
行为安全研究的重点是“不安全的行为”(或者说“冒险行为”)。但是员工的冒险行为反映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员工自身的行为错误。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发现,许多伤害事故是由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而不安全的行为则是由于安全管理系统存在缺陷所引发。
因此,针对员工不安全的行为,不是责备和找错,而应该识别那些关键的不安全行为、监测和统计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并采取整改行动,最终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频率。对于公司而言,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可能来自很多方面,比如:管理系统、员工身体健康、设施、工艺流程、产品等,是管理系统存在问题的征兆;
不安全行为的类型和频率是安全管理现状的尺度,是事故频率的预警信号。
对员工工作习惯的细心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到许多潜在的不安全或冒险行为的原因。人的心理状态,比如态度,可能很难客观地界定和直接改变。但有时候它却对由系统因素造成的目标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通常可通过改变导致行为的原因,包括管理体系、安全方针和工作条件,进而改善员工的行为和态度。绝大多数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调查证明,在工作场所发生一次伤害事故,其实已发生了数百次的不安全行为。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增加了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要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就必须减少导致伤害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排除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控制、避免和消除所有的不安全行为。
在不安全的行为、险情、损失工时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率。如下图是许多安全咨询服务机构对各类事故统计分析的结果。
第12篇 炼化企业变更过程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炼化企业变更过程的安全环保管理,规范变更审批程序,明确变更管理职责,避免在变更过程中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所属炼化企业。
第二章管 理 职 责
第三条各级人事组织部门是劳动组织、人员培训管理过程中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四条各级计划规划部门是资本性投资计划过程业务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五条各级物资采购部门是物资采购业务实施过程中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六条各级项目管理部门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等工程管理过程中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项目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七条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是生产工艺、操作及应急预案等生产过程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项目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八条各级设备管理部门是设备运行、检维修过程等相关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项目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九条各级安全环保部门是安全环保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安排的隐患治理项目等相关业务变更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十条各级消防部门是消防设施、消防灭火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业务变更管理的归口单位,对所负责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三章安全环保管理要求
第十一条各项业务的变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业务归口部门对所管业务变更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负责。
第十二条各项业务的变更按照《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中“变更管理”的要求,形成变更文件,经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未经审批同意不能实施变更。
第十三条业务归口部门应该根据业务的变更内容,组织进行安全和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制定完善的风险削减措施,确保变更过程中安全环保受控。
第十四条业务归口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划分,负责对业务变更的内容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组织对变更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考试合格。
第十五条在各项业务变更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杜绝违章行为和违反标准现象的发生。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规定所称变更是指在日常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原计划的现状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设计变更、设备变更、工艺变更、方案变更、人员变更等。
第十七条各单位和各管理部门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变更过程的安全环保管理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本规定由股份公司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