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与艺术—社会心理方法(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1-21 10:22:01 查看人数:48

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与艺术—社会心理方法

第1篇 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与艺术—社会心理方法

一、社会心理方法的涵义及运用的必要性

1.社会心理方法的涵义

社会心理方法,是指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对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详细了解和科学分析,按照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性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要正确运用社会心理方法,首先就要了解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匿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特点,然后按其所表现的不同特点以及社会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有的放矢地展开工作。

团体的社会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团体内知识文化、职业工作、职能地位、年龄性别等结构不同所产生的心理特征差异;团饲成员对企业安全目标,安全职业地位,安全工作条件的期望、理解和满意程度;团体成员对其领导的期望和满意程度;团体中的风夸习惯、不成文的规定、相互关系;团体中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结构特点等。个人的社会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个人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及意志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个人的,文化程度、职业地位、家庭背景等;个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基本倾向;个人对工作条件和职业地位的满意程度等。

社会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是指存在于各种社会心理现象中的一些稳定、必然的内在联系,它表现为大量社会心理现象的可重复性。主要包括:需要一动机一行为规律、期望规律、被社会所认同的规律、非正式组织发展规律等。

2.在安全管理中运用社会心理方法的必要性

首先,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心理方法,是由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生物——称之为“万物之灵”。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具有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主观心理世界。大自然物种的长期进化和发展,造就了人脑的形成;而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高度发展,又导致了心理活动的产生。现代医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心理活动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既包括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又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的情感。此外,人的心理活动还包括控制自己、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意志力及其气质、个性和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同的人,其能力、气质、兴趣、个性不一样,就形成人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例如,有的人注意力倾向于外部世界,其性格开朗、热情、活泼、喜欢交际;有的人注意力则倾向于内部世界,其性格内向、孤僻、富于想像;有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喜欢按别人的意见办事;有的人独立性强,喜欢按自己的意志办事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正是“众人千面,千面千心”。如何根据各人的心理特点,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进行安全管理,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就需要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就有必要运用社会心理的方法。

其次,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心理的方法,还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的共同劳动过程中,结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需要。为避免事故、危害、危险而需要安全,为避免孤独、寂寞和为获得安全感而需要友情,为获得友情而需要进行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进行又会产生出各种的社会思想和心理活动。这些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思想和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社会心理现象,众多的社会心理现象重叠在一起,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如不同年龄的人因生理上的原因和社会经历的不同,在性情、脾气、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表现出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不同性别的人从生理上,从对某些方面的感觉反应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人们在穿着打扮上喜欢赶时髦或与众不同;在工作上希望自己不比别人差等,都是社会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活动规律的反映。因此,从人是社会的人这一角度来看,也有必要运用社会心理的方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二、社会心理方法的内容

社会心理方法的内容极为丰富,按其运用于安全管理的不同范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安全组织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安全领导者个人的社会心理特点及其所形成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安排适当的领导岗位,评价安全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对安全管理工作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如何改进领导作风及领导方法等方面,以取得好的领导效果。同时还要研究被领导者的社会心理特点,分析其工作的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心理需要,以便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各种激励和引导措施,更好地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安全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研究如何发挥正式安全组织和非正式安全组织的作用,以更好地完成企业安全目标和企业职工的社会心理需要等。

2.安全工程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并利用其心理特点及其规律性,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结合,以达到安全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安全工程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工程设计中的人机匹配心理问题,如大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大型化工企业中央控制室的设计等安全工程设计方面;生产操作中的心理问题,如操作动作与心理的协调性,操作方法的合理化,劳动定额的生理心理测定,流水线运行过程中操作者的心理问题,工伤事故心理分析等生产操作心理方面;环境心理问题,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照明、气温、颜色、音响等因素和心理的协调性问题。

3.安全人事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工作人员的选择和安排、工作人员的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的安全训练3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安全工作人员的选择和安排,要根据具体安全工作的性质,调查了解可供选择安排人员的社会心理特点,来挑选合适的人员担任合适的工作,使安全工作人员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等心理特点和工作要求相一致。根据不同安全工作岗位的要求选择具有相应社会心理特点的人,就会既发挥人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又会事得其人,极大地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对于安全工作人员的评价,则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予以考虑;怎样进行评价最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样进行对他们的评定、升级、奖惩最有利于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提高等。此外,对于安全工作人员的训练,则要根据学习技能的心理活动规律性以及每个人不同的社会心理特点,进行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的讲授、示范和训练,使他们尽快地学会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社会心理方法的局限性及其正确运用

社会心理方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

①从其作用的对象来看,仅局限于人们社会心理意识部分,并不能起到对职工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思想的教育作用,因而不能用其来代替安全思想工作。

②从其作用范围来看,社会心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心理需要,来激励和引导人们的工作、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因而其作用范围有限,它不能直接控制和干涉人们的工作行为,不能强迫、命令人们按安全管理的旨意和要求去办,不能左右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从而难以保证安全管理活动能如愿进行和实现。

③从其作用效果来看,运用社会心理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造成了作用效果的有限性。一方面,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点,使得社会心理活动领域成为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领域;另一方面,社会心理方法的运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使得运用社会心理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则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运用不当,过分滥用,则可能导致社会心理方法的失灵,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安全管理者要善于审时度势,注意捉摸和把握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根据不同的安全管理主体和安全管理客体,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安全管理中正确地运用社会心理方法,需要安全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要善于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积累经验。此外,社会心理方法也必须与其他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等结合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2篇 构建燃气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燃气企业作为肩负着重大社会责任的公用事业企业,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特别是安全事故预防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稳定、连续供气,提供优质服务。

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体现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危险源辨识等,还必须建立起企业的自律体系,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 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① 建立良好的事故分析机制

经验表明,虽然可能出现事故的企业的工艺流程、组织结构等会有很大差异,但是可能存在相似的组织缺陷,导致类似事故的发生。在产生事故的诱因大都可以归结为人、物、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当所有防范措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危险因素才会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事故诱因链上,组织管理缺陷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不安全的环境,导致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使得预防事故的防范措施失效。组织管理缺陷、不安全的环境,也可以直接使得防范措施失效。

许多企业在处理事故时,经常把直接操作人员的行为失误作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仅如此分析事故只是很简单地看到问题的表面,并不能阻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应该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操作人员出现错误操作,即沿着导致事故的原因形成的链,寻求问题根源症结所在。

另外,事故处理时考虑的范围应该为处理事故的组织可以控制的范围,否则处理结果是不切合实际的,一是处理结果得不到贯彻执行,二是影响事故分析的效率、效果。

分析事故,重要的不仅仅是考虑技术上的缺陷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应把精力放在组织和管理缺陷上,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根本症结所在。如果组织和管理上没有漏洞存在,仅技术缺陷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②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对预防事故发生有重要作用。重在全员参与,加强安全意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可先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将重要工序分段,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还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持续改进。

③ 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要求

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确定的生产负荷以及工艺流程的要求。但实际上有时难以做到,在生产任务的压力下,安全要求可能被抛在一边。很多长期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认为,稍微修改相关流程,通过严格监控,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对于较复杂的环境或工艺,一些问题不是一次违规操作或多次违规操作就能导致问题暴露或事故发生的。这样长期下去,就会滋生侥幸心理,进一步产生警觉麻木,易发生事故。

④ 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是生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交接班信息的传递、上下级的沟通等制度的构建与执行、硬件的合理设计与制度的衔接、确保信息完整准确等都是构筑畅通沟通渠道的重要内容。

⑤ 合理的安全管理标准

制定安全管理考核指标时,一定要考虑执行的标准不会导致对预防大事故的轻视。例如:如果把损失工时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就可能导致安全管理集中在诸如防止职工跌伤、滑倒、交通事故等一些可能导致职工无法出勤的方面。并不是说职工健康不重要、不需要关注,重要的是这样做可能使得管理者不注意对可能导致系统瘫痪、系统灾难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管理。

⑥ 正确对待咨询结果

随着咨询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会委托给咨询公司,包括安全管理方面的项目,这就会出现如何确保咨询质量的问题。有时咨询公司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或者本身不太了解项目领域,使得委托方得不到真实的咨询结果,从而麻痹于不真实的“良好的”安全状况。

⑦ 制定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一种强制要求,但重要的是要确保预案在需要时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经常预演、改进,使真正发生危机时,相关人员能各尽其责,能够有效响应。预案主要包括控制事故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以及对所产生后果的最大限度的补救,使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⑧ 建立和谐的管理机制

燃气企业作为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重大的企业,不能指望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安全管理、事故分析处理的目的不能仅放在对人的处罚上,重要的是能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一定要构建和谐的管理机制,使员工乐于参与安全管理,报告安全隐患,管理者才能够得到充足的信息,进一步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

⑨ 对安全事故中操作人员行为的处理

事故处理中仅强调对操作人员的处理,对事故的预防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但是一些事故完全是由操作人员故意行为而造成,如果忽略对这类行为的处理,则对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有百害而无一利。处理这类问题,重要的是准确区分和确定行为的性质,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理。

2 结语

燃气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众多方面,构建一个好的体系,体系中每一组成部分都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作为燃气企业,更应特别注意很多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作为补充,密不可分。以上探讨的几方面内容,虽然有可能交叉重叠,但基本上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重要问题来考虑。只有每一部分的要求都得到满足,构建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安全。

第3篇 探讨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对分包方的安全管理工作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中分包队伍管理不善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对分包方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总包单位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及控制,明确双方职责及目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

关键词:施工企业  分包单位  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工程承包合同常常包括承包合同和分包合同两个层次。承包合同是业主与建筑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之间订立的合同,分包合同是承包合同中的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订立的合同。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总承包单位应当就承包合同的履行向业主承担全部的责任,即总承包单位根据合同约定或者征得业主的同意,将承包合同范围内的部分专业性较强或工作类似性较强的子项目分包给他人,总承包单位也要就分包的工程向业主负责。分包单位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向总承包单位负责,并与总承包单位向业主承担连带责任。

据统计,每年全国发生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出在总承包管理的分包单位中的。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各分包队伍普遍存在企业小、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少、工人流动性大、安全人员素质差等情况。此外部分分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较弱、甚至存在“有队伍,但无现场安全管理,而安全依靠总包开展安全管理”的现象。如何做好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了维护总包施工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避免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认为在建筑工程中对分包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总包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和控制。

慎重进行分包单位的选择:应分类建立待选合作伙伴资料库,对存在安全相关资质问题或安全生产设施安全不达标、安全设备配备不足、在近年内有较大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分包单位要在第一时间排除在外,而不是单单看分包单位的资质、规模、商务报价以及在单方面给出的安全承诺。

在经济上加强对分包方的风险控制: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双方应提前明确约定,从工程总造价中提出一定比例作为安全准备金,一旦分包方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时,总包单位可以直接动用这笔资金进行安全投入,施工交付后无安全问题再付给分包方,以约束分包方的行为,促进其重视和保证安全生产。工程完工后,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多余的安全准备金返还给分包单位。

2、确定合作后,双方应设定明确一致的安全管理目标。

(1)现场杜绝重伤、死亡事故的发生,负伤频率控制在某个百分比以内;(2)现场内的安全隐患必须保证在施工开始前完全消除。

3、明确双方的共同安全责任。

(1)总包与分包双方都应有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包括抓安全生产的领导,各级专职和兼职的安全干部,应有各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的审证考核制度及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

(2)总包与分包双方的有关领导都必须认真对待本单位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思想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督促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制度和法规。

(3)分包方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指派专人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有关安全、防火工作;总包单位指派专人、负责联系,检查督促分包方执行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共同预防事故发生。

(4)工程项目应又总包单位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由分包方按总包单位的要求自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4、规范与分包方间的安全管理关系。

(1)分包方在施工期间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总包单位的安全生产、防火管理的各项规定,接受总包单位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总包单位有协助分包方搞好安全生产、防火管理以及督促检查的义务。对于查出的隐患,分包方必须限期整改。对总包单位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制度等情况,分包方有要求总包单位整改的权利,总包单位应该认真整改。

(2)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个人防护用品,由各方自理,双方应督促施工现场人员自觉穿戴好防护用品。

(3)双方间相互提供的安全设施及各类生产设施、工具,必须经使用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由此发生的事故由适用房承担全责。

(4)双方对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除、更动。

(5)双方必须严格执行各类防火防爆制度,易燃易爆场所严禁吸烟及动用明火,消防器材不准挪作他用。

(6)贯彻先订合同后施工的原则,总包单位不得指派分包方人员从事合同外的施工任务,分包方应拒绝合同外的施工任务,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分包方负责。

(7)双方在施工中,应注意地下管线机高压架空线路的保护。总包单位对地下管线和障碍物应详细交底,分包方应贯彻交底要求,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与总包单位和有关部门联系,采取保护措施。

(8)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安全的原则。甲、分包方人员在施工期间造成伤亡(火警)火灾、机械等重大事故(包括甲、分包方责任造成对方人员、他方人员、行人伤亡等),双方应协力进行紧急抢救伤员和保护现场,按国务院及有关事故报告规定在事故发生后立刻报告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及市、区(县)劳动保护监察部门等有关机构。关于事故的损失和善后处理费用,在10万元以下由分包方自行承担;10万元以上,按照责任划分双方各承担50%。

(9)日常的企业培训中,应重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逐步实现关键岗位技术工人经培训持证上岗。

5、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中人的因素。

再详细和完善的安全制度、再先进和智能的安全技术或设备,如果执行者或使用者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都不能起到作用,所以在施工前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将分包方的安全管理体系纳入到总包安全管理体系中,在实行安全工作的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对分包方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进场教育、宣贯相关制度、规定和要求,应要求分包方组织召开管理及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会议,通知总包单位委托有关人员出席会议,介绍施工中有关安全、防火等规章制度及要求;分包方必须检查、督促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根据工程项目内容、特点,总包与分包双方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交底的书面材料,交底材料一式两份,由总包与分包双方各执一份。施工期间,分包方必须为每一个班组指派安全协管员,安全协管员有义务每天对班组进场人员进行考勤并对班组安全生产情况检查巡视,按照规定记录活动,定期上报总包单位安全部门。

第4篇 强化企业管理培训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a.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b.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c.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d.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e.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f.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a.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b.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c.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在煤矿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第5篇 企业安全防火管理规定

为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火灾发生,做好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患,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及“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原则。

一、宣传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消防技术标准。制定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重点部位消防工作方案。

二 、公司及各部门实行安全防火责任制。成立安全消防防火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安全防火责任,制定灭火和疏散预案,定期进行消防安全防火常识教育,检查、维护消防设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按规定设置消防防火安全疏散标志,保障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

三、禁止明火作业,如急需时,必须请示防火负责人(由各部门指派,上报备查),经批准后方可作业,同时必须指派专人死看死守管理好现场。

四、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安全防火标志,落实管理制度,定期检查。

五、汽油、柴油等一切易燃易爆和酸、碱类腐蚀性物品,要设专人指定地点保管,不得到处堆放。

六、吸烟须到指定地点,吸烟后必须将烟火彻底熄灭,避免后患,违者罚款人民币50元。

七、饮水机、电热水壶等用电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上下班由责任人负责开关,若出现忘关一次,罚款人民币20元,再次双倍处罚。

八、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私拉电线,用大容量电器,要注意用电安全;杜绝长明灯,做到人走灯关,走前做好检查工作,忘关一次罚款人民币20元,再次双倍处罚。

九、工作中因个人过失和疏漏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责任。

第6篇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一、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的涵义

所谓“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根本。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安全管理主体在安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适用于安全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安全生产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安全思想观念体系。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的内涵,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规定。

①安全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将满足人的安全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安全生产潜能的全面发挥,作为安全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②人是首要的安全管理客体。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手段,首先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发挥能动作用,协调与运用好其他要素。

③人本观念除了将人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中心以外,还同时确认安全管理主体是整个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安全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安全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同样是安全管理主体必须关注的重要安全管理目标。

④人本观念中的“人”,不单指现实安全管理活动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和作为的个人,而且也指具有共同安全生产目的和安全工作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和组织。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并不完全由组织生产力的管理实践而派生出来,不论作为安全管理主体,还是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人,都反映和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人本观念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受到历史和社会制约的、具体的人,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把“抽象的人”还是把“具体的人”作为安全管理的根本,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安全管理人本观念的界限。

二、确立和运用安全管理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安全管理人本观念的确立与运用,既是人类历史上漫长安全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又是现实安全管理活动中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客观要求;既可转化为有效协调安全管理客体各要素的手段,  自身又是安全管理主体所追求的目标。每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在安全管理中确立、运用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1.在安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惟一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诸要素,孤立地看,有人的要素,物质资源要素、科学与技术要素、信息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观念要素等,这些要素视其发生联系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形态,可区分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不管是自然系统还是人工系统,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是各要素中最活跃的,惟一起主导作用的要素。首先,从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之间关系看,物的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要素的影响。比方说,人的安全技能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会开拓新的物质生产领域,也会

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物的要素。物的要素再先进,也必须由人使用和管理,否则只是一堆废物。其次,从人的要素与科学技术要素的关系看,科技成果是人类在劳动、生活实践中通过分析、研究在科学或技术上所取得的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结果。离开了人的实践和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人类自身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自身的完善,成为推动科技要素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因。再次,从人的要素和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的关系上看,人的能力的发挥,包括认知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发挥,虽然受到时空条件和所掌握的信息的完整准确程度的限制,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突破时空的限制,如通过努力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时间,可以改变生态、自然地理条件,也可以通过不完整的信息的分析、综合,得到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

可见,人的要素不同于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其他要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是物,不过是活的有意识的物,而劳动本身则是这种力的物质表现。”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

2.从安全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安全管理思想是伴随着管理实践产生、发展的,安全管理实践除了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属性之外,其最显著的特性就是贯穿于其他各种实践形式之中,涉及包括改造自然界,改造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所有实践活动。因此,实践主体的多样性,必然导致管理思想的多样化。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就已出现过重视人,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如《管子》中就明确指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则主张“礼义治国”,希望推行以“礼”为核心的管理目标,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孟子更是主张“仁政治国”,认为“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从宋代曾巩的“节用裕民”主张,到明代丘溶的以“人君之治,莫先于养民”的经济放任思想,都体现着这一思想脉络。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也不会重视人才的真知灼见,如魏国刘劭著《人物志》三卷,南北朝时的杂家著作《刘子》,对人才的地位与作用,人才的考察与选拔,人才的使用与流动,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等都有了较完整的归纳和论述。

许多管理学著作认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对“落实管理理论”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主张用经济刺激和严格管理监督来提高效率,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但物的利用程度逐步趋于极限,同时也加剧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光靠加强对“物”的管理,并不能缓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因此,强调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理论学派。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具有相互交汇、融合的趋势,原来强调从工作出发,以事为中心的学派,开始引入了社会心理方法。而单纯研究人际关系、人群关系的各学派,也开始探寻如何做到“人事并重”、如何将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技术系统相结合。欧美管理学界在管理比较研究中,对日本企业从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出发,注重培养企业精神的做法,也基本给予肯定。这种种现象表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确立和运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3.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

(1)安全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是衡量其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的综合性标准  静态地看,企业安全管理者的素质是德和才的统一,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知识(包括安全专业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与实际安全生产管理技能的统一。然而,安全管理过程是个复杂多变的运动过程,同时又是安全管理主体有目的的自觉实践过程。因此,安全管理主体能力高低,同时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安全管理主体所具有的多种素质;二是安全管理主体是否具有发挥各种固有素质的主动精神和负责精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要提高安全管理主体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安全管理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安全管理客体的素质也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除了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相结合,必须有物质上的对应要求之外,作为安全管理主体的人与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人也有素质上的对应关系。被管理者的素质过低,无法如实接收和理解安全管理主体发出的各种安全管理信息;另一方面,也无法发挥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功能。可见,只有把安全管理主体和安全管理客体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7篇 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

煤炭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煤矿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但是在生产发展中,由于机械化程度低,为了加大生产量,追求利益,招收了大量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成了一线生产的主力军。农民工因文化较低,缺乏煤矿安全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为利益图省事,违章蛮干,企业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管理存在缺陷,制度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管近几年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呈向好的趋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

1、煤矿工人文化比较低

煤矿可以说是农民工就业的集散地,一方面一线职工的构成大部分近95%是农民工,文化程度比较低,这样的现状导致在一些法规、规程制度的学习和理解上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对井下的相关工种的工艺流程不能做到充分认识,对一些危害、危险源的辨识能力较差,并且直接体现在安全生产过程之中。尽管这几年公司加大了安全培训力度,但是由于基础较差,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方面这部分人文化程度、业务素质普遍偏低,长期自由散漫,组织观念不强,没有自我约束力,自律意识较差,存在短期行为,煤矿效益好了,出勤率就高,差了就到周边小煤矿打工,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定。第三方面没有集体主人翁责任感农民工长期自由散漫,集体意识较差,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漠不关心,没有与企业同甘共苦的思想。企业兴旺,他们可以干下去,企业效益不好了,就离开到别的地方。没有危机感,竞争意识淡薄,造成队伍不稳定,战斗力不强。

2、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煤矿所有新工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需经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作业。煤矿井下一线多数招用农民轮换工,流动性大,招工频繁,这样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导致有的单位培训工作关口把不严,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人下井作业。

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方式不新不活,职工参与热情不高,加之井下生产忙,学习时间有限,培训考核不严,奖罚力度不够,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起点低,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业务技能的全面提高,直接威胁到了煤矿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

3、煤矿安全知识缺乏,意识淡薄、利益驱使,蛮干思想严重

煤矿农民工到煤矿上班,为挣钱养家糊口,这部分人短期意识强,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在工作中只为利益不顾安全,在心底根深蒂固存在“生产中哪有不违章的,不违章什么也干不成”的消极观念和思想。认为煤矿作业全靠力气,不需要多少技术,现场操作随意性大,不能够很好地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产量、进尺,为了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没有导致事故,尝到“甜头”的情况下,养成习惯性违章,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为蛮干、违章找到合理的借口。有的职工“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对违章的危害虽有所认识,但总认为干过多次都没出现过问题,安全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其结果是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

4、管理人员执行力不强

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心,对待上级的工作安排,不能很好落实,工作作风漂浮,发现问题少,解决问题少,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尽到安全责任,存在老好人,怕得罪人,对待违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煤矿 “三违”不断,使得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措施在井下现场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使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整改,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作风和恶性循环,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5、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抓实、现场基础薄弱

煤矿作为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些单位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不严格对照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落实,一味追求利润,有按质量标准化操作,产量完不成怎么办,造成的损失谁来补贴的思想。采掘工程队伍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没有制定质量标准化考核制度,随意性大,存在的问题不及时整改,“将就、看得过去”, 工程施工和验收不严格 ,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整改,出现“豆腐渣工程”。

安全监察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三铁”精神

部分煤矿企业安全监察人员多数是从职工中安排的,不具备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制度制约,对待工作不严肃,严不起来,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煤矿服务的思想,从而导致安监人员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缺乏“三铁”精神。

二、采取的方法和对策

1、提高招工准入

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具备一定文化程度和相关专业的,一律不准招入矿山,提高煤矿整体水平。

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很多都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这些人对煤矿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多,思想松懈,懒散。这些观念如果带到工作中,就会形成很大的事故隐患。针对这些现状,就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把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对无故不参加培训、考核不及格的人员进行一定经济处罚和补考。不召开班前会上岗的,对单位当班负责人进行处罚。

1)、岗前培训。煤矿工人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它是提高工人素质和技能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之一,使职工对煤矿安全技术知识有一个了解和认识、掌握操作技能、以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

2)、班前会。班前会是现场安全教育培训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对职工进行形式和任务教育,及时传达上级的指令、文件、规定,总结交流安全生产、质量的完成情况,工作地点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对当班的安全生产和采取的措施进行部署、分工和落实。

3)、警示教育。黄家庄煤矿坚持每月一次的警示教育,以黄家庄煤矿历年来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育,敲响安全警钟。

4)、从业人员复训。 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3、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企业良性发展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必须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为生产创造良好环境,不安全就不能生产;生产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物质需要,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而安全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安全搞好了,劳动者在良好的劳动条件下进行生产,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发展了,又为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创造物质和技术前提。

4、完善制度,加强现场管理,落实责任

制定切实有效,有针对性的制度和保障措施,并严格落实。首先是配备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管理人员和特种从业人员,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其次是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对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整改工作;第三是补充完善具有针对性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顶板管理,严禁空顶作业;第四是建立安全监察体系,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狠反“三违”,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并对安全监察人员现场抓“三违”次数进行经济考核;第五是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促生产、以生产促效益;第六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七是严格执行现场带跟班制度,对带跟班人员实行责任与经济挂钩;第八是加大安全投入,对现场淘汰或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换,完善安全设施;第九是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行为,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防止事故及其它事故的发生。

5、狠抓质量标准化,向质量标准化要安全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煤矿安全工作,质量标准化是根本,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工程质量达标了,安全基础状况就牢固了。要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产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要盲目,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检查验收要严格,以经济杠杆为支点,达标的实行重奖,不达标的重罚;三是抓现场从细处入手,工作要认真,不能马虎,要一步到位,不合格的坚决重来不能手软;

6、建立强有力监察队伍,加强现场监督管理

煤矿安全监察人员是煤矿生产的“安全卫士”,肩负着监督检查“安全第一”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职工安全健康、保卫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以及促进煤矿生产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必须要有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熟悉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和煤矿安全监察业务。执法过程中应当要以身作则、不以权谋私,要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搞任人唯亲。对待工作要细心观察,细致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决策要果断、行动迅速,提高工作效率。对“三违”行为,必须严格制止,果断处理,决不迁就。认真抓好安全防范,形成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和安全生产氛围,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三、 结束语

严格职工的准入制度,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增强职工责任意识,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安全观念。同时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执行现场带跟班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及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创建矿井安全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

第8篇 发电企业建立新型安全管理体系初探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由于“电力”产品的特殊性,作为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又有着突出于其它行业的重要性。随着 “厂网分开”的实施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绝大多数发电企业已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之路。作为一个独立的发电企业如何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改制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分析

电力体制改制前的安全管理,用形象一点的话讲,是“一竿子插到底”式的管理。这个体系是以国家电力公司为龙头、集团公司为纽带、省公司为主体、发(供)电企业为执行层的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种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一是从上到下,一级一级顺向有目标;从下到上,一层一层逆向要包保,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安全管理网络。二是管理信息传播快,特别是再加上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其信息传播速度更加便捷。三是以省公司为核算主体的发、供电企业组成利益的共同体,有利于在电力企业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工作。

在多年的实际运转中,这种安全管理体系的弊端也已暴露无疑。一是管理环节过多。从上至下,需要有一个较为庞大的安全管理队伍。这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管理环节过多,工作层层批转,看似轰轰烈烈,实际华而不实。各项工作贯彻到具体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基层企业的班组时,已基本上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而已。二是管理职责错位。这表现在宏观管理职责重叠,微观管理职责上提的问题上。国家电力公司承担宏观管理是责无旁贷,各集团公司实际上也在重复履行宏观管理的职责;微观管理本来是各发(供)电企业的职责,但他们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进行管理和营运,所以实际上的微观管理责任上提到了具有真正法人资格的省公司。三是助长了各基层发(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惰性。上级对安全管理工作从目标到方法已事无巨细,各基层单位也就无需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上级的意志,便是基层单位的意志。上级的指令,便是基层单位的行动。基层单位不必,也没有必要去开动他们自己的脑筋,去过多地研究安全管理的法规政策与本单位实际的结合问题,一切管理工作都落在了一个“保”字上,“保”上级下达目标的实现。

鉴于以上的弱点,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如下现象也就是在所难免了。一是落实管理就是级级开会,贯彻精神就是层层突击。二是重奖重罚是管理的基本手段,上级检查是推动工作至胜的法宝。三是落实安全管理目标有很大的盲目性。

当前安全管理形势分析

目前,除个别企业作为网上的调峰电厂外,大部分企业已划归各发电集团公司旗下。就各集团公司的管理规模看,再建立如同改制前的安全管理体系,已是不可能了。我们构建起以集团公司为宏观管理龙头——各独立发电企业以自主管理为核心——与各电网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联的安全管理网络已势在必行。

这种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一是符合电力生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电力产品的特点决定着其行业安全管理中宏观管理存在的必要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发电集团,它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其宏观管理的责任。各发电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与各所在电网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安全管理的联系。二是符合精干、高效地经营企业的原则。就各集团公司的企业分布、内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而言,它已不具备改制前的那种管理模式的运营。即使有人想这样作,也已没有人员或资金上的支持。三是各发电企业已完全处于一种独立的生存状态,“自我管理”已不是一种口号,已成为一个现实。安全生产已不是各发电企业所必“保”的“唯一”,与之并行的还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从而得到发挥。

这种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各发电企业来讲,又存在着的“治命”的挑战:一是失去了过去那个赖以生存的“老子”——省公司那种事无巨细式的管理和资金上的支持。因为,集团公司对其属下的一百多个企业根本就不可能进行事无巨细式管理,也不可能把别的发电企业的资金调来给你使用。如何管理,如何筹资,已完全是由各发电企业“自理”了。集团公司对各发电企业要的不仅是安全目标的完成,而且还有经济效益的完成,二者缺一不可。二是在事故状态下,失去了过去的“兄弟”——供电公司的鼎力协助。因为,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已由过去的“兄弟”的关系,完全演变成了供销客户关系。

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鉴于对改制前安全管理体系和当前安全管理形势的分析,我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发电企业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

一是建立起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蓝本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开展实施的一种针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活动。二十世纪末在我国开展试点实施。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参照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取得的经验并发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这标志着此体系在我国企业的全面实施。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其系统化、程序化,具有高度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并且与企业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的管理具有相容性。这个体系运行的基本模式是戴明模型,其核心内容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为用人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用人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目标。所以,这个体系适用于发电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特点。为此,我们认为,在改制后的发电企业建立起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蓝本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是适宜的,也是必要的。

二是建立起以落实《安全法》《电力法》为目标的企业事故状态下的安全管理应急体系。一方面,发电企业试图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内部安全管理体系,来达到其将人身、设备及运行事故降低为零的目标。但,受许多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发电企业的各类事故率为零的目的仍是难以实现。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的加强,公民及企业的法制意识逐渐在增强,这为发电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带来了新的课题。因为,发电企业产品——电力在其国民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发电企业的事故必将给人民生活或企业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走上独立经营的发电企业组建起在事故状态下的安全管理应急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个体系的责任是:承担起事故状态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承担起事故所带来的法律责任的落实工作;依法应对事故状态的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工作。一句话,这个体系应做到在事故状态下,既依法承担起法律所赋予企业的责任,又要依法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这是目前各发电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所缺少的一个管理体系,也是其依法经营中务必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9篇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管理控制目标

(一)企业和项目制定的安全控制目标

1、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杜绝死亡,避免重伤,一般事故应有控制指标。

2、安全达标目标:根据企业特色、项目特点,按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达标的具体目标,如企业达到市级安全先进单位,项目达到安全创优等各种荣誉。

3、文明施工实现目标:项目根据作业条件的需要,制定文明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文明工地的目标。

(二)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必须有正式文件和传阅记录,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必须有上级部门审批和传阅记录。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有红头文件和传阅记录,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有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和项目发放记录。

(一)安全交底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三)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专项(施工用电、大型机械、特殊类脚手架、防暑降温等)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四)设备(含紧急救援器材)安装、拆除验收制度(含检测、操作规程、定期保养、维修、改造报废、特种设备管理内容)

(五)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制度(针对专业类、劳务类等分包单位安全职责、权限、考核、奖罚考核)

(六)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七)班组安全活动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八)安全检查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九)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安全生产奖罚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一)工伤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二)施工现场安全纪律制度(项目制定)

(十三)消防管理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四)保卫值班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五)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项目制定)

(十六)事故紧急救援制度(企业和项目均需制定)

(十七)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企业明确各岗位[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部、技术部、工程部、机械设备部、物资部、财务部、工会等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明确其部门职责分工,确定其安全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必须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投入,检查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实施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二)项目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和各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三)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包含:项目经理、分管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书记、安全主管、安全员、施工员、机电员、劳资员、预算成本员、材料员、保卫人员、班组长、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操作工人、分包单位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参照以上编制。

(四)责任制内容必须明确各自工作范围的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执行,不得逾越各自管理权限。

(五)结合各自安全生产职责,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分企业和项目级),同时编制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图。

(六)企业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考核,项目的时限自行调整。

四、安全生产资金保障

企业制定保障计划和落实资金,必须保留各种单据备查,项目将实际发生费用汇总报公司,现场留存单据。企业和项目填写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预算表和统计表,应相互对应。

(一)安全培训费:安全资格上岗培训取证费、安全员上岗培训取证费、特殊工种人员上岗培训取证费、jgj59-99标准、安全法培训学习取证费

(二)宣传、活动投入:开展安全月活动、召开现场会、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组织文艺竞赛、订阅安全类报刊杂志、制作展览板等

(三)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费:洞口临边防护设施(含租赁费)、电器产品、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更换检测费

(四)安全防护(劳保)用品:三宝、防护面罩、工作服、防寒防暑等

(五)文明施工设施:现场围档(含大门)、场地硬化、排水设施、绿化、食堂、厕所、淋浴室、消防器材、五牌一图、警示标志、急救药品器械、垃圾处理等

(六)人工费: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搭拆、维修,垃圾清运等人工费用

(七)意外伤害保险、安全技术服务费

五、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定期对各部门和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项目对全体人员分工种、分部、分项、分季节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尤其危险源单独教育记录,同时要求被教育人员签名,不得伪造代签。

(一)职工劳动保护教育卡

(二)节前节后安全教育记录

(三)新进场工人教育记录

(四)安全教育记录(定期月或季度)

(五)班前安全活动、安全周讲评记录

(六)安全员及特殊工种人员、中小型机械作业人员名册(复印件附后)

(七)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发放。其内容包含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危险源认定和预防控制措施,并对涉及人员进行组织设计安全交底。

六、采购

企业或项目分包单位采购安全用品时,必须选择行业管理部门认定的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若无可自行采购;采购时提供安全用品的证明材料(质保书、合格证),将其附在安全用品采购验收资料表上。

(一)合格供应商目录(其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二)安全用品验收记录(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漏电开关、配电箱、限位装置、保险装置、五芯电缆、钢管、扣件、起重绳、活动房等)

(三)安全用品采购验收资料表(每页粘贴一种物资)

七、分包管理

(一)合格分包方名录(企业以红头文件方式公布,项目留存)

(二)项目分包方名录

(三)分包方安全生产能力评价记录

(四)项目与分包方签订的安全管理协议书

(五)分包方的安全职责和落实情况资料

(六)分包方开展安全活动资料

八、施工过程控制

(一)总包对分包进场安全总交底

(二)施工过程中的分部(基础、主体、装饰等)、分项(土方、桩基、脚手架、模板、钢筋、砼、塔吊装拆、物料提升机装拆、外用电梯装拆、砌筑抹灰、墙面石材、人工拆除、防水)、工种(电工、电焊工、气焊工、起重工、木工、钢筋工、砼工、瓦工)等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双方签字确认,不得伪造代签。

(三)安全设施移交表

(四)三级动火许可证

(五)模板、外架、塔吊、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拆除申请表

九、危险源控制

(一)企业应对危险源识别、评价,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策划、建档,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含重大危险源控制清单和检查记录)。

(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发放。其内容包含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危险源认定和预防控制措施,并对涉及人员进行组织设计安全交底。

十、事故应急救援

编制应急救援计划(含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重大意外事故、火灾、中毒中暑等),内容涵盖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报告程序、处理程序、应急物资准备及设施、人员基本救治方法、事故调查处理建议等。

(一)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和评价记录表

十一、安全检查和纠正措施

(一)公司和项目安全检查汇总表

(二)公司和项目安全检查记录[项目检查类型包括:定期安全检查、专项(施工用电、大型机械、特殊类脚手架、防暑降温等)安全检查、季节性、节假日前后等],包括行业管理部门或项目上级单位对现场的安全检查记录汇总

(三)安全检查日记

(四)隐患整改通知书

(五)安全检查罚款通知书

(六)施工脚手架、悬挑架、提升架验收单

(七)模板支撑系统验收单,含计算书。

(八)井架、龙门架搭设验收单

(九)塔吊、施工升降机、落地操作平台验收单

(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接地电阻测试、移动手持电动工具、电工巡视验收单

(十一)施工机具验收单

(十二)基坑支护验收表、基坑监测记录

(十三)洞口临边验收防护记录

十二、安全改进

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和执行安全生产自我评估。

(一)安全会议记录

(二)安全自我评估报告

(三)安全整改汇总和纠正措施执行回复

十三、安全资料收集

(一)企业和项目由专人负责更新安全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止、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市级和上级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

(二)安全资料分类装订,统一格式,纸张采用a4页,需签字部分不得代签。

(三)重大危险源识别控制、事故紧急救援资料必须单独保管建档。

体系资料准备齐全后,汇总装订成册,项目的体系资料存放备查。

第10篇 砖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砖厂安全生产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组织、责任、措施的全面落实。

2、建立和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做到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目标。

3、成立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制定和落实安全责任制,检查、监督、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和推进安保体系建设。

4、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形成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经书面形式经责任人签字确认后予以实施。

5、认真贯彻“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层)开采”原则,杜绝“一面墙”、高陡边坡和伞檐开采。

6、认真落实整改各级监管部门检查的隐患。

第11篇 炼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炼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计、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本规定;经营单位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 设计管理

第一条 加强设计部门的安全管理,落实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三条 设计必须考虑原油硫含量的不决策(不均匀性)所带来的影响,加工装置匹配能力应按可能达到的苛刻条件考虑,设备、管线材质按《加工高含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设计选材导则》(sh/t3096----2001)、《加工高含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管道设计选材导则》(sh/t3129----2002)规定,合理选用。

第四条 液化气、干气脱硫装置、含硫污水汽提装置、酸性气回收制硫装置的设计能力应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环保达标。

第五条 在设计时应同时考虑设备防腐措施,对于硫化氢富集的设备、管线,选材宜升高等级,防止硫化氢腐蚀泄漏。

第六条 设计新装置时应配备适量的设备防腐检测、检查工具、硫化氢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安全防护器材等。

第七条 加氢装置的热高分、冷高分液面计、界面计应采用双仪表测量系统。

第二章 生产管理

第八条 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 原油采购部门应根据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能力合理组织资源,原油资源配置部门应做好均衡搭配进厂工作,以使硫含量不超过装置设计规定值。

第十条 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等动态硫化氢分布图,并按不同品种原油绘制沿工艺流程硫化氢的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和规定,严格岗位操作规程或操作法,合理采用工艺防腐技术措施。

第十一条 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生产、技术设备和和安全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变更情况。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十二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业必须根据原油进厂情况,制订相应的加工技术方案,生产允许时应采取高低硫原油混炼措施,把蒸馏装置加工原油硫含量控制在设计值以下。同时优化生产平衡,确保有足够的脱硫能力,使下游装置原料硫含量也控制在设计值以内,保证产品硫含量达标。

第十三条 加工硫含量高过装置设计值的新品种原油时,应根据原油评价报告制定加工方案,方案中应包括从原油进入罐区到液体、气体产品储罐全流程硫的分布情况,并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装置,应按规范做好蒸馏装置“一脱三注”和含硫化氢的分馏塔、汽提塔顶的注缓蚀剂等防腐工作。

第十五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装置,生产的含硫化氢气体必须进行脱硫处理后使用,禁止不脱硫直接做燃料。加热炉、锅炉所用燃料油(气)应控制硫含量在设计水平以下。

第十六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蒸馏装置,“三顶”冷凝污水必须经污水汽提装置处理。

第十七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业,应完善工艺措施,严格工艺控制,确保液化气和轻质油硫含量不超标。正常情况下,严禁不脱硫液化气进球罐;如果由于装置停工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液化气硫含量超标,应改入不合格专用球罐,并对该球罐制订专门的监测、检修、维护和使用规定。

第十八条 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装置,在停工检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设备、储罐存积的硫化亚铁进行化学清洗处理,并对该设备保持严密监控,避免打开设备后硫化亚铁自燃而造成设备损坏或发生火灾事故。

第十九条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凡污水汽提(包括氨精制)能力不足的企业必须限期整改。

加强脱硫、制硫、尾气回收、污水处理装置的安全管理,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严禁无组织排放,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防止硫化氢泄漏对人员的伤害。

第二十条 炼油厂酸性气必须100%回收制硫,制硫尾气应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加工高含硫原油过程中企业污染源、排放口及厂区环境的监测、综合分析,确保数据准确。

第二十二条 加快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十三条 炼油企业应对加工高含硫原油遇到的安全难题组织技术攻关。

第三章 设备管理

第二十四条 认真做好设备管道材质的核查和确认工作,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部分装置在用设备及管道选材指导意见》(试行)(中国石化集团石化股份炼[2001]89号)的规定,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材质升级计划,消除隐患,确保装置安全运行。

第二十五条 按照《加工高含硫原油装置设备及管道测厚管理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炼油装置腐蚀检查工作的管理规定》(试行)(中国石化集团石化股份炼[2001]89号),切实做好设备、管道腐蚀状态监测工作,掌握设备管道的腐蚀规律。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设备、管道安全监测。充分考虑硫腐蚀的特点、机理,采用先进防腐技术,加强腐蚀监控和预防性检修工作,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二十七条 部分长期停工和暂不开工的涉硫的生产装置,应进行化学清洗或钝化处理,降低设备内的硫含量,并采取氮气保护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因长期停工造成装置严重腐蚀和设备损坏。

第12篇 企业内降压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

一、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工作在变电所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把运行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就从根本上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但运行管理千头万绪,要做好变电所运行管理工作,必须要抓住几个重点。

抓好电压合格率等经济指标,保证变电所的经济运行。电压合格率是变电所经济运行重要指标,必须时时监测,时时调整,保证合格,从而保证整个电网的经济稳定运行。

(一)抓好运行分析工作,理顺运行工作思路。运行分析工作主要是对电气设备工作状况及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摸索规律,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止事故措施。

运行分析分为综合分析、专题分析两种:

(1)综合运行分析每月一次,分析本站安全运行、经济运行、运行管理,找出影响安全、经济运行的措施。其主要方面如下:

系统运行方式、保护装置的配备、设备完好率、保护、断路器正确动作率、两票合格率、设备事故、障碍、异常、重大缺陷、试验数据、仪表指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设备运行可调小时、最大、最小出力、耗能指标、电压质量、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培训情况、基础工作的填写、资料的管理、文明生产等。

(2)专题运行分析,不定期进行。主要针对近期内变电站运行中暴露的问题、趋势,进行专题、动态、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总结经验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避免问题恶化或重复发生,提高运行稳定性。

(二)抓好反事故演习工作,提高职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反事故演习做为锻炼变电运行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应该定期进行,主要通过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模拟演练使变电运行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克服紧张情绪,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每次反事故演习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根据情况对演习进行点评,并做好记录。

(三)做好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是检查、鉴定电气设备完好状态、防止在运行中发生损坏的重要措施。在电气预试中,应严格执行“预规”的各项标准,禁止设备带病运行。预试结束后将预试总结与预试报告一同存档。

二、变电站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就是通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控,以实现生产中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保证企业生产顺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以下是我对变电站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安全运行,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

在企业里,创造效益最大化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安全生产,保证人身、设备安全却是我们的前提。所以,变电站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把“安全运行,预防为主”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而贯彻始终。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预防”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不同的变电站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必须要求有与之对应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充分考虑各站的实际情况,要善于将贯彻变电站管理的“共性”中明确各站的“个性”。如:烧结总降110kv开关设备采用室内六氟化硫金属绝缘组合电器,我们在对其设备检查使用规定的情况下还制定了专门的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值班人员对设备安装室定期通风并测定含氧量,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六氟化硫泄漏现象,真正达到“预防为主”的效果。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要管理好一个变电站,仅仅依靠国家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不够的,而且也一定是低效率的。因为,一个行业的规章制度,它是众多经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涉及面宽,虽然具有全面性、原则性、普适性的特点,但同时其针对性就必然较弱,难以适应每一个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同时,对制度而言,执行也是有成本的,主要是精力成本。不对上级规定的普适性、原则性的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不计成本地照搬照用,不仅牵扯大量精力,而且会给工作带来麻烦,扰乱正常地工作秩序。

在坚持有关原则的条件下,对上级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制定适宜本站工作的细则。通过细分细化,我们可以对无关的内容不作要求,而对针对性强的内容严格照办,明确执行的具体要求。例如:根据值班人员在执行工作票制度时既是工作负责人又是工作许可人的实际情况,我们专门对工作票中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等项目进行了细化规定,在不违背“两票三制”的前提下,又对实际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三)创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在一个团队中,任何一名成员的提高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而整个团队的提高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所以要想提高一个团队的工作水平,必需要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使每名职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而不是死板、被动的去执行。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每一名职工认识到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这也就是我们制定岗位责任制的目的,在岗位责任制中我们明确了本岗位职工的工作标准及所承担的责任。

2、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考核,就是对工作的考评和核实,对好的进行奖励,对不好的进行处罚。这里面一定要奖励与处罚并重,才能激励职工把工作越做越好。

3、培养职工的团队意识。就像著名的“水桶理论”,一个团队的整体水平不是取决于水平最高的,而是取决于水平最低的。所以,应注意提高职工的整体水平,培养职工的团队意识。

4、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共同为整体利益的提高作贡献。

(四)抓好与安全工作有关的几项重点

首先要抓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背安规、考安规的层面,而是要通过生动的案例教育,让职工明白哪些是违章、违章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

其次安全活动要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人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影响更深,供配电生产有其固有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不同,因此,我们的安全教育在保持经常性的同时,也要注重阶段性。

另外要抓好“危险源”辨识和的控制。在培训职工熟练掌握、理解安规和现场规程及熟悉设备性能地基础上,组织职工开展本职工作的危险源辨识,既有利于培养职工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加深他们对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又可以加强对危险源的重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三、变电站的培训管理

运行人员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由于一些制度本身局限性,只对某一作业过程步骤,程序进行规定,而没有对整个过程各环节效果和质量提出要求,譬如说设备巡视,只要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虽然都能发现缺陷,但对缺陷定性上及其对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上,却与人员技术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素质高的人,定性就比较准,能及时发现影响安全的重大因素,来及时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由此可见,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在变电所管理中,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运行人员综合素质。变电所微机综合保护及各种自动装置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它所要求的运行人员维护操作水平越来越高,这迫使变电所管理人员认识到:保证变电所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立足于变电所实际,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同时要加大力度引导鼓励广大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高运行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二)、加强岗位培训,全面提高运行人员技术业务水平。岗位培训它是立足于本岗位难点,疑点而开展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其对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可能发挥更快作用。由于我矿三所变电站从设备到运行方式各不相同,所以针对性较强的岗位培训尤显重要。在具体执行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岗位培训应该注重能力的提高。目前,企业内部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高技能人才并不是简单的有高等级的技能证书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变电运行这个技术工种尤为明显。因为技工更多的强调动手能力,而不是仅仅靠考证书那么简单。

2、岗位培训应该与实际紧密结合。岗位培训要结合本身实际工作,针对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开展培训,做到具体、具体、再具体。

3、岗位培训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岗位培训只重培训效果,培训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譬如说现场培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规程规定已经印入大家脑海里,没有太多道理可讲,运行人员只是理解程度不同,这时岗位培训,可通过现场考试或现场实际操作的形式把一些要点进行讲解,提高运行人员理解程度。

(三)、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学习班。随着一种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管理思路的应用,上级主管部门往往要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变电站适当选派一些有一定基础和较强责任心同志参加学习班,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来,再给全所职工进行二次讲课,能起到知识积淀的作用。

四、结束语

变电站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首先要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当前问题和长远目标,才能统筹策划,认识到每项管理工作重要性,搞好变电所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与艺术—社会心理方法(十二篇)

一、社会心理方法的涵义及运用的必要性1.社会心理方法的涵义社会心理方法,是指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对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详细了解和科学分析,按照人们的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企业信息

  • 乡镇企业锅炉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
  • 乡镇企业锅炉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99人关注

    近年来,我市的锅炉事故大多发生在乡镇企业,其原因既有管理上的,又有技术上的。搞好乡镇企业的锅炉安全管理工作,刻不容缓。锅炉作为特种设备,政府部门设有专门安全监 ...[更多]

  • 为了促进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 为了促进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99人关注

    为了促进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 ...[更多]

  • 电力企业对安全管理新思路的探索
  • 电力企业对安全管理新思路的探索99人关注

    安全工作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电力企业在安全处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电网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还存在对安全生产思 ...[更多]

  • 浅谈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
  • 浅谈地电力企业安全管理99人关注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卓有成效地抓好安全生产,减少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是地电企业的首要工作。笔者就地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六到位'谈点认识。一、安 ...[更多]

  •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创新(6篇范文)
  •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创新(6篇范文)99人关注

    1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建设成果丰硕。 ...[更多]

  • 电力体制改革中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 电力体制改革中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98人关注

    目前,国家正在加大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实现打破垄断,提高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力度很大,将打破原有的“发、供、用”的格局,作为供电企业,沿袭原先 ...[更多]

  • 机械企业基础安全管理检查要点
  • 机械企业基础安全管理检查要点98人关注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机械制造企业常用的20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12种主要安全生产档案1、生产安全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