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办法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7-25 21:30:14 查看人数:66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

第1篇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作业人员做好职业安全与健康保健工作,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消除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作业的从业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和人员

3.1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和人员

3.1.1设置职业危害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1.2职业危害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上岗;当地政府有要求的,应经过当地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职业卫生培训任职;

3.1.3公司下属部门设置专兼职职业危害管理员或由专兼职安全员同时承担职业危害管理工作。

3.2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3.2.1应制定公司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其中规定职业危害管理的职责、职业危害作业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的职责、要求等内容;

3.2.2熏蒸杀虫、剧毒品等可能发生职业危害紧急情况的作业和现场,要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4职业危害作业管理

4.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三同时”

4.1.1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与评价报告;

4.1.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4.1.3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实施经政府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4.1.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4.2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确定

4.2.1确定人员接触各类职业危害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岗位或部位,定位职业危害作业场所,且定点准确,不遗漏;

4.2.2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包括复烤车间、除尘房、烟叶挑选作业、煤场等场所的粉尘点,生产车间、动力部门等场所的噪音点,熏蒸杀虫场所,根据gb/t4200确定为高温作业的场所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接触点。

4.3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分级管理

4.3.1应依据gbz/t229.1~229.4生产性粉尘、化学物、高温和噪声危害进行分级,并提出分级控制的要求;

4.3.2建立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定点登记台账或清单,登记各危害作业场所的位置、所在部门、危害分级及 其达标情况、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周期和要求、作业场所接触危害人员数量等;并保存各场所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记录,形成各种作业场所的管理档案。

4.4职业危害申报、告知和防护设施管理

4.4.1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4.4.2与员工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将其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应隐瞒或欺骗;

4.4.3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要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示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要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4.4.4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具体执行《设备设施通用安全管理要求》的要求。

4.5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日常监测要求

生产现场的噪声、粉尘、化学物、高温等场所应对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情况进行日常监视,每月至少一次,并保存记录;宜配备检测设备进行日常测量。

4.6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定期检测

4.6.1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对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一次危害因素检测;

4.6.2定期检测结束应当存入职业危害作业管理档案。

4.7日常职业危害检测或者定期检测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gbz1、gbz2.1、gbz2.2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并保存整改和治理的记录。

5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和职业健康监护

5.1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管理

5.1.1确定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其中应包括职业危害作业点内作业人员和其他经常接触危害的人员。5.1.2建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登记台账或清单,登记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个人信息、所在作业点及部门、接触危害程度、岗前、岗中和离岗时职业健康监护的周期和要求、职业健康体检合格情况;并保存每次健康监护体检记录。

5.1.3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和日常教育应包括职业危害及其控制措施内容。

5.1.4职业危害作业人员所在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或安全操作规程等文本中应包括职业危害控制和现场防护、劳动防护用品等内容;

5.1.5及时向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告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结论、个人健康监护体检结果。

5.2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监护档案

5.2.1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规定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岗前、岗中、离岗和紧急情况下健康监护体检的职责、流程、周期、监护档案等要求;

5.2.2建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记录、健康评价和健康监护报告及所有相关的原始资料和档案(包括电子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妥善保存,保存期不低于gbz 188规定的各类职业危害人员离岗后随访期;要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5.2.3每年健康监护体检后,对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进行分析,包括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重点部位、发展趋势等内容,形成分析报告,并组织制定措施和对策。

5.3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5.3.1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应按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应包括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五类;

5.3.2各类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的周期和项目,应执行gbz 188及相关国家和地方规定;其中烟草粉尘、噪声、高温、微波和放射源作业人员健康体检要求参见下表;

职业危害岗前职业禁忌症岗中检查周期及观察期离岗后随访期
其他粉尘

(烟草粉尘

可比照执行)

活动性肺结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1.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4年一次,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3年一次;

2.x射线胸片表现为0+者的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一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换着,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尘肺患者每1年~2年进行一次医学检查.

1.接触粉尘工龄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随访10年,随访周期为每5年一次;触粉尘工龄超过20年者,随访20年,随访周期为每4年一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2.尘肺患者离岗(包括退休)或退休后1年~2年进行一次医学检查。

噪声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ⅱ期高血压和器质性心脏病、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1年无要求
高温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1年,应在每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无要求
微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白内障3年无要求
放射源及放射装置按相关规定1年按相关规定

5.3.3体检应在具有职业健康监护体检资质的医院进行;

5.3.4对于体检发现的职业禁忌症进行复查,确定的应调离原岗位。

5.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和职业禁忌症管理

5.4.1根据gbz 188确定需进行健康监护体检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其中应包括电工、司炉工、机动车驾驶员等。

5.4.2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的周期和项目,应执行gbz 188中得相关要求;

5.4.3对于体检发现的职业禁忌症应进行复查,确定的应调离原岗位。

6检查与考核

6.1公司每月组织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情况进行1次检查与考核;

6.2公司每年组织对职业危害人员和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1次检查和考核;

6.3检查与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按照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工作目标分类考核标准》执行。

第2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加油站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3 定义

3.1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并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3.2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

3.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

3.4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分级:是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超标倍数等三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危害、ⅱ级危害、ⅲ级危害、ⅳ级危害。

4 职责

4.1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监测、分级管理,每年组织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保存检测结果。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4.2专职安全管理员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按规定的时间和频次进行监测,根据质检处监测数据按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

5 控制程序

5.1总则:

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过监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做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5.2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监测;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监测;事故性监测;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验收的监测;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监测等。

5.3监测点的确定:

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的确定原则上以有资质检测机构确定的监测点为准。但为保证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加油站专职安全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监测点。

5.3.1同一场所(岗位),同一职业危害因素,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1个监测点。有多台同类设备时,在同一作业空间设一个监测点,露天的可增设一个监测点。

5.3.2同一场所,不同职业危害因素,须分别设监测点。

5.3.3移动式有尘毒危害的作业,可按经常移动范围长度,10米以下设1个尘毒监测点,10米以上设2个监测点。

5.3.4堆放尘毒的室内仓库一般每室设1个监测点。

5.3.5噪声作业场所,声级在85db(a)以上时,要设监测点。

5.3.6对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进行卫生学效果鉴定和评价时,根据情况确定监测点。

5.4监测点确定后,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5.5加油站根据设点原则确定本单位的作业场所监测点。

5.6监测点的认可、确定、变更或取消,均须经专职安全管理员审核、认可。

5.7监测项目及分级

5.7.1毒物浓度的监测与分级

5.7.1.1监测项目根据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常见化工毒物的品种、作业来选择相应的卫生标准进行监测和分级;

5.7.1.2毒物浓度出现明显异常时,应及时追加监测,并通知安全管理员。

5.7.2粉尘浓度的监测与分级

5.7.2.1监测项目根据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按粉尘种类及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来选择相应的卫生标准进行监测,并根据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5.7.2.2一般只测粉尘浓度。各种含硅粉尘还应另作一次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当月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报出数据,该数据可长期使用,若粉尘成分有明显改变时,应复测。

5.7.3噪声监测

5.7.3.1监测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进行监测;

5.7.3.2噪声监测连续稳态噪声测a声级;非稳态或间断噪声测等效连续a声级。如工艺设备及防护措施变更时,应随时监测。

5.8 每个监测点,每次采样至少有两个样品,取其算术(或几何)均值。职业危害专题调查,须连续测定三天,每天三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验收时,须连续测定三天,每天两次。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效果鉴定和评价时,须连续测定三天,每天两次。

5.9 具体监测项目由加油站专职安全管理员根据加油站实际情况于年初确定,质检处具体实施。

5.10 对已确认并进行分级的监测点,质检处须按规定监测频次进行监测。对因设施等因素不能进行监测的可由加油站联系外检。

5.11监测报告、台帐与评价报告

5.11.1登记作业场所采样及分析记录表,由安全管理员存档。

5.11.2质检处填写有害因素测定结果报告单,通知被监测单位安全管理员,将通知单纳入职业健康档案。

5.11.3专职安全管理员应根据质检处填写的有害因素测定结果汇总,报上级所属部门。

5.12加油站根据监测结果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建立相应的职业健康档案。标识牌内容:

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13以上记录由质检处按年度交档案处归档,保存期限三年,记录格式由质检处设置。

6 相关文件

6.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

6.2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748-85

6.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6.4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6.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7 相关记录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

《职业卫生档案》 aqbzh-jl/8-3

第3篇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环境因素监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建立应急预案,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单位、项目部要加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的组织领导,将该工作列入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

第三条 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本公司范围内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确定依据如下:

1、有人员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

2、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3、有物体打击伤害危险的场所;

4、有机械伤害危险的场所;

5、有坍塌伤害危险的场所;

6、有起重伤害危险的场所;

7、有车辆伤害危险的场所;

8、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9、有水上淹溺伤害危险的场所;

10、有灼烫、中毒、爆破伤害危险的场所;

11、存在粉尘、噪音、低温、高温、辐射危害危险的场所;

12、其他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场所。

第四条 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控制等级划分,主要根据作业点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可能发生后果来确定,具体根据风险评价指数确定a、b、c三个等级。

1、分公司、项目部直接控制a级,风险评价指数为1~5,是不可接受的危险,易发生死亡,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或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影响分公司、项目部全面生产。

2、专业施工队负责控制b级,风险评价指数为6-9,是不希望有的危险,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易发生多人伤害,多为重伤,偶有死亡,财产损失较大或易造成慢性中毒。

3、作业班组负责控制c级,风险评价指数为10~17,是有控制的接受,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第五条 各单位、项目部通过评估,对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要制订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管理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统一设置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并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级别分别登记建档,并实行月报制度,于次月5日前将危险监控点和汇总表上报公司工程部。

第六条 各单位、项目部对监控点要实行目标管理,落实监控责任制,奖惩兑现。当通过技术、工艺等措施整改后,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危险性消除或危险程度降低,应由原单位(项目部)评估小组进行验收和重新评估确认,撤销监控点或降低监控级别,并在月报表中及时反映随着生产进程和阶段性完工等因素的改变,监控点的动态变化情况。

第七条 公司工程部负责对实施本办法的督查和指导工作。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九年九月八日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企业除外),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的管理,另行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四条

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分级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按照职责分工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生产经营单位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本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

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档案。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辖区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及地区分布、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容。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对职业危害申报材料审查以及监督检查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违反有关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如实地申报职业危害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未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申报变更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5篇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

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好职业安全与员工健康保健工作,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公司制订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

1、职责

1.1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全面领导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工作。

1.2安全监督部:负责监督检查劳动保护制度、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1.3人力资源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管理。

1.4工会

a)负责公司总部员工劳保用品、防暑降温和防寒用品的采购、发放。

b)负责女职工、未成年工保护、职业病的管理工作。

c)负责公司自有员工的健康体检。

1.4二级机构

a)负责本制度在二级机构范围内的实施。

b)负责对项目经理部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c)对项目经理部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1.5项目经理部

a)组织职业健康安全保证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b)对分包方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c)编制方案或措施以及组织方案或措施的实施;

d)负责自有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和管理;

e)负责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和验收;

f)负责安全技术交底及职业健康安全教育;

g)负责化学危险品的管理;

h)负责保卫消防、卫生防疫的管理。

2、健康体检管理

2.1公司自有员工每年体检一次(35岁以上的中年职工、女职工体检和特殊作业人员进行加项体检)。

2.2工会负责编制自有员工健康体检计划,组织自有员工体检工作

2.3女员工除了做常规健康检查外,对已婚妇女还必须按规定做特殊保健检查。

2.4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如:油漆工、电焊工、防水工、木工机械操作工、架子工、电工等)必须接受指定的医院职业病预防体检。

2.5分包方的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接受健康体检,由分包方负责。

2.6炊事人员必须接受健康体检,并办理《健康证》后上岗,由各单位行政部门负责。

2.7对查出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应令其离岗。

3、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要求

3.1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按规定接受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培训,并认真履行各自岗位职责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责任。

3.2每一位员工都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坚持文明施工,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

3.3每一位员工在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设施。

3.4所有员工都应接受安全监督人员的监督与检查,按照“三定一落实”的原则落实隐患整改,消除危险。

3.5施工现场严禁使用未成年工。

4、劳动安全卫生责任

4.1所有员工都必须了解并熟悉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并 执行劳动保护各项规程、规范与标准。

4.2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并执行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接受监督检查。

5、劳动安全卫生权力

5.1员工应当享受到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对于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的行为有权检举、揭发以至控告。

5.2女员工应当按规定享受到“五期”保护。

5.3分包方员工在劳动保护、职业健康方面参照本办法执行,总包方应负责监督。

6、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策划

6.1项目经理部应在进行施工策划同时,对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策划,编制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保证计划,经二级机构审批后实施。

6.2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保证计划参照《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计划指导》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程序,控制目标,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配备,安全措施,检查评价,奖罚制度,应急预案,人员素质及培训要求。

6.3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针对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渗透到工程各阶段、分项工程、单项方案和各工艺中。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6.4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专业性强的项目,必须制定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施工方案。

6.5对高空作业、井下作业、水上作业、水下作业、深基础开挖、爆破作业、脚手架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特种机械作业等专业性强的施工作业,以及从事电气、压力容器、起重机、金属焊接等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方案。

6.6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方案、单项安全技术方案由项目经理部编制,报二级机构审批。

7、安全技术交底的实施

7.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安全技术措施,向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必须对相关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可单独编制,也可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中明确。

7.3两个以上施工队伍或工种配合施工时,项目经理部要按工程进度向有关方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书面交底。

7.4季节性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对相关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季节性安全技术交底,也可在季节性技术交底中明确。

7.5各级各类书面交底要有时间、交底内容、交底人、接受交底人签字,交底要统一保管入档,以便检查。

7.6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本施工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禁止性的事宜;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8、职业健康安全教育

8.1项目经理部要组织对新工人(包括新招收的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农民工及实习和代培人员等)进行三级教育。

8.2项目经理部对变换工种、换岗、新调入、临时参加生产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

8.3项目经理部对进场作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教育外,还须对其上岗资格证进行认可。

8.4对新机具、新设备、新工艺项目经理部应制定规程并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8.5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应由项目经理部在工作前进行尘毒危害和防治知识的教育后方可进入岗位。

8.6项目经理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纪律等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8.7项目经理部应组织日常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日常性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等。

8.8各类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应形成和保存记录。

9、安全防护管理

项目经理部根据安全规范和安全方案的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针对下列情况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a.地基与基础工程;b.脚手架工程;c.洞口五临边;d.高处作业;e.垂直运输架;f.拆除工程。

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0.1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自有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及发放和保管。

10.2所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选择保证质量,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的产品,必须是经国家指定检验机构和国家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检验和认证的产品,具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检验证》。

10.3项目经理部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病危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造册登记。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执行行业、地方标准。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0.4分包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应在分包合同中明确,由分包方负责时,项目经理部要监督执行。

10.5项目经理部应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10.6操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必须与安全作业要求相适应,危险大或有害的和特殊作业,作业人员要具备安全操作资格,接受体格合格审查。

10.7项目经理部应采取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各种措施,安全措施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规定,安全设施应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10.8项目经理部应为施工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对于分包方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可在分包合同中明确。

10.9项目经理部应按国家法律规定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11、施工现场设备机具的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检查验收,作好维护保养,安全设施和装置齐全完好,严格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1993进行操作,操作使用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要停止作业和使用。

12、临时用电的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1988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二级机构审批后,项目经理部组织实施和验收。

13、保卫、消防的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制定项目保卫、消防管理制度,并落实相关责任人员。

14、安全色标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在施工现场按《安全色》gb2893—2001、《安全标志》gb2894—1996、《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规定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标志,对所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警示。

15、化学危险品的管理

剧毒、易燃易爆、放射性等化学危险品,要设专库专管,建立存放、保管、领用、回收制度、做到账物相符。

16、环境卫生和卫生防疫

项目经理部对食堂、宿舍的管理应制定相应的办法。

17、安全检查要求

17.1项目经理部要依据安全策划文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及相应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的规定对项目经理部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日常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

17.2项目经理部应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及使用是否符合策划和/或规定的要求,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防范措施。

17.3二级机构要每月对项目经理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应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整改或防范措施,并形成检查记录。

17.4公司各有关部门每季度应对直管项目、每半年对区域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应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整改或防范措施,并形成检查记录。

第6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考核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8号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9号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51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2〕76号)的要求,全面推动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范发展,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考核内容

1、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体系建立;

2、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落实;

3、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及设施落实;

二、考核对象

公司基层各科队、机关各部门。

考核周期

采取不定期与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进行抽、巡查,季度定期进行评比大检查。

四、考核内容与标准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体系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及人员有正式文件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危害防治的领导机构; 2、有正式文件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机构或

者组织;

配备专职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人员;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应当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5、应设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公场所。

如发现如下情况之—,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未按规定设置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管理机构,配备防治管理人员;

无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公场所。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经正式文件批准的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计划中应当包括目的、目标、措施、保障条件等内容; 3、实施方案应当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

验收方法等内容。

未按规定编制《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防治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每缺少一项制度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50元,未按检查要求进行整改的加倍处罚。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各项制度落实职业危害 告知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规章制度;

在醒目位置公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签订劳动合同中,说明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待遇;

在醒目位置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结果;

书面告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并签字确认。

每缺一项或一处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50元,未按检查要求进行整改的加倍处罚。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采取培训班、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采用黑板报、橱窗、条幅、广播、宣传单、有奖问答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人员应与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并具备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

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

培训率100%。

如发现如下情况之一,罚责任部门主管、责任人各100元。

未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活动;

培训时间不达标;

培训率不达标。

安指中心、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应对职业病危害监测设备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监测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定期检定,按规定降级或报废。

按规定配备各种防护装置和报警装置。

任何情况下不得擅自停用、拆除防护设施。需停用、拆除防护设施的,必须报安全监察部批准。

定期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更换或改造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设施。

监测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未按规定配备各种防护装置和报警装置,按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未按规定对职业病危害监测设备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定,按规定降级或报废,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擅自停用、拆除防护设施,对责任人罚款500元,并按严重“三违”处理。

4、未定期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更换或改造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设施,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500元。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各项制度落实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发放、使用管理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配备;

不得使用假冒伪劣、超过使用期限和失去防护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

配发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应当按使用说明书进行经常性检修、维护,并定期检测防护性能和效果;

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

职业病防护设施、用品台帐、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齐全。

如发现如下情况之—,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责任人各100元。

未按规定、标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假冒伪劣、超过使用期限和失去防护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

未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未对劳动防护用品按使用说明书进行经常性检修、维护,并定期检测防护性能和效果;

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

未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用品台帐、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齐全。

供应科、安全监察部、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有专职或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经过培训,会操作;

每月有经通防副总工程师审定的合理的职业危害因素测点布置方案;

配备足够的监测仪器设备;

按规定开展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检测结果及时填绘在告知牌板上;

各项检测记录齐全;

通防副总工程师及时审阅报表,发现超限问题及时处理。

未按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按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未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监测仪器设备,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未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按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检测结果未及时填绘在告知牌板上或记录不全,罚责任人50元/次;

5、发现超限问题未及时处理,按重大隐患进行责任追究。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各项制度落实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按有关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煤矿职业危害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离岗前;

2、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煤矿职业危害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对未进行离岗时煤矿职业危害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若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人员。

对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为劳动者建立煤矿职业危害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管。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按规定提供煤矿职业危害档案复印件。

7、上岗前、在岗、离岗前体检率要分别达到100%、95%、100%。

1、未按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煤矿职业危害检查及体检率不达标,罚劳动工资部主管、责任人、基层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2、未按规定安排职工上岗,每发现1人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3、未按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罚劳动工资部主管、责任人各100元;

4、未对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罚劳动工资部主管、责任人、基层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5、未按规定要求建立职业危害监护档案,罚劳动工资部主管、责任人、基层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

申报

1、按规定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未按规定时间、要求进行职业危害申报,罚单位主管、责任人各100元。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应当如实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提供有关或必要的煤矿职业危害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应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医治和疗养,按规定妥

如发现如下情况之一,罚责任部门主管、责任人各100元。

1、未如实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提供有关或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各项制度落实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善安排其工作。

3、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安排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必要的煤矿职业危害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2、未按规定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医治和疗养,并妥善安排其工作。

3、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未及时安排诊断、支付职工待遇、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按规定提供足额的职业危害防治经费,并制定经费保障制度和措施;

专人负责经费的使用,建立职业危害防治经费提取、使用的明细记录;

合理编制财务预算计划使用资金,职业危害防治费满足使用要求,且应当定期进行评估所投入费用是否与生产经营规模、职业危害控制要求相适应确保职业危害防治经费来源;

严格财务审批和验收及经费支付报销的审核工作。

如发现如下情况之一,罚责任部门主管、责任人各100元。

未保证职业危害防治经费来源;

未安排专人负责经费的使用及建立台账;

3、未合理编制财务预算计划使用资金;

4、未按规定进行财务审批、验收及经费支付报销的审核工作。

财务科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安排专人负责按规定进行保管;

如发现如下情况之—,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责任人各100元。

未建立职业危害防治“两档”;

档案不健全未按要求进行整改;

未按规定保管档案。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有以正式文件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包括:①预案应明确责任人、指挥或组织机构、联系方式;②事故发生后的疏通路线;③应急救援设施的启动程序;④应急救援设施的维护;⑤医疗救援方案;⑥其他有关内容。

组织学习预案,有学习记录;

制定演练计划,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的单位每年应进行1-2次演练,做好演练记录,并进行总结、修正、补充完善。

1、未按要求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2、未按规定组织学习预案,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200元;

3、未按规定制定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500元,并进行责任追究。

技术科、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各项制度落实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生产矿井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并按规定向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及时报告设施配置与管理情况。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单位领导要立即向矿井调度室、矿井领导汇报,矿井调度室立即向公司调度室、安全监察部及公司值班领导汇报。

发生事故后,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措施的拟定与实施要随时向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请示汇报,并接受该部的指导,组织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调查并形成事故分析报告。同时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处理结果全公司通报。

各矿井要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报告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同时报安全监察管理部。

如发生重大职业病事故,公司要及时向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集团公司总部和集团公司新疆分公司上报重大职业病事故情况以及处理结果。

未按规定上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救援设施配置及管理情况,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200元;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未按规定程序及要求上报的,延报、漏报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责任人各200元,不报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责任人各500元,情节严重的追究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未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罚责任部门主管100元;

未按规定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保管相关资料,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责任人各100元。

技术科、安全监察部、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管理煤矿职业危害办公会议制度:

定期组织召开职业危害防治办公会议。

未按规定组织召开会议,罚部门主管100元。安全监察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

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提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初步设计,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地方

未按规定对职业危害防治进行预评价、初步设计、实行“三同时”、竣工验收前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每缺一项罚责任单位主管、责任人各200元;

未按规定上报,罚责任单位主管100元。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各项制度落实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当报送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排查:

基层各科队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排查制度;

按照职能公司管理部门每周、矿井区队每天、班组和车间每个班的要求,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的排查;

查出的煤矿职业危害等危险源,必须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列出处理计划,同时,要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和整改责任人,并严格进行考核。

未按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危害排查制度,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未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事故隐患排查,每缺一次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50元;

对查出的隐患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职能部门未按规定进行考核,罚部门主管100元。

安全监察部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

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评价;

监测分析报告应向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在从业人员经常能看见的地点公布监测结果;

按评价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

未组织年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评价,罚责任部门主管100元;

未按规定将监测分析报告向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罚责任部门主管100元;

未按要求公布监测结果,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各100元;

未按评价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罚责任单位党政主管100元。

安全监察部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科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作业场所防治措施粉尘危害  防治粉尘日常监测

应配备足够的粉尘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应定期校准及检定。

应定期监测工作地点及个体全尘、呼尘、游离sio2含量、粉尘分散度。

防尘供水系统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斜井与平巷、上山与下山、采掘工作面运输巷与回风巷、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管路。

综合防尘措施及设施

矿井对产生煤(岩)尘的地点应采取防尘措施。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净化水幕;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运输机转载点和卸载点,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掘进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巷帮、使用水泡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符合有关规定除外);炮采工作面应采取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应冲洗煤壁,爆破时应喷雾降尘,出煤时洒水。

采掘机械及破碎机作业的防尘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及时清除运输巷道中的浮煤,冲洗沉积煤尘、清扫刷白巷道。

按安全管理及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各科队
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及标准考核办法责任单位
作业场所防治措施防尘技术资料

矿井应有反映实际情况的防尘系统图,防尘牌板、煤层注水台帐、测尘台帐、采掘工作面防尘设施台帐、防尘工程设施施工及管路验收检查记录、冲洗巷道记录等防尘管理技术资料。

按安全管理及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各科队
噪声危害防治1、机械噪声大的机电设备操作间应设置噪声防护设施;

2、噪声较大的作业场所人员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3、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安设消声装置。

按安全管理及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各科队
高低温危害防治1、高温采掘工作面应采取降温措施;

2、井口应有保温供暖设施;

3、机电硐室温度应符合规定要求,超过规定要采取降温措施;

4、高温作业地点人员应采取降温防护措施。

按安全管理及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各科队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1、通风系统应合理完善、作业场所应风量充足;

2、监测仪器、个体防护用品装备数量符合要求、监测仪器定期校验;

3、定期对测点进行监测。

4、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标志,定期检查有毒有害气体。

5、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建立气体分析室,并配备气相色谱仪。

按安全管理及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进行考核。各科队

第7篇 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环境因素监控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建立应急预案,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单位、项目部要加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的组织领导,将该工作列入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

第三条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本公司范围内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确定依据如下:

1、有人员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

2、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3、有物体打击伤害危险的场所;

4、有机械伤害危险的场所;

5、有坍塌伤害危险的场所;

6、有起重伤害危险的场所;

7、有车辆伤害危险的场所;

8、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9、有水上淹溺伤害危险的场所;

10、有灼烫、中毒、爆破伤害危险的场所;

11、存在粉尘、噪音、低温、高温、辐射危害危险的场所;

12、其他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场所。

第四条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控制等级划分,主要根据作业点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可能发生后果来确定,具体根据风险评价指数确定a、b、c三个等级。

1、分公司、项目部直接控制a级,风险评价指数为1~5,是不可接受的危险,易发生死亡,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或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影响分公司、项目部全面生产。

2、专业施工队负责控制b级,风险评价指数为6-9,是不希望有的危险,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易发生多人伤害,多为重伤,偶有死亡,财产损失较大或易造成慢性中毒。

3、作业班组负责控制c级,风险评价指数为10~17,是有控制的接受,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第五条各单位、项目部通过评估,对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要制订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管理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统一设置标志牌,标明监控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生事故的种类、预防措施、控制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并根据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级别分别登记建档,并实行月报制度,于次月5日前将危险监控点和汇总表上报公司工程部。

第六条各单位、项目部对监控点要实行目标管理,落实监控责任制,奖惩兑现。当通过技术、工艺等措施整改后,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危险性消除或危险程度降低,应由原单位(项目部)评估小组进行验收和重新评估确认,撤销监控点或降低监控级别,并在月报表中及时反映随着生产进程和阶段性完工等因素的改变,监控点的动态变化情况。

第七条公司工程部负责对实施本办法的督查和指导工作。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7篇范文)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作业人员做好职业安全与健康保健工作,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消除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关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作业的从业人员。2规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职业危害信息

  •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七篇)
  •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七篇)68人关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作业人员做好职业安全与健康保健工作,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消除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关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作业的从业人 ...[更多]

  •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7篇范文)
  • 职业危害管理办法(7篇范文)66人关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作业人员做好职业安全与健康保健工作,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消除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关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在公司范围内作业的从业人 ...[更多]

  •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办法
  •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办法51人关注

    1 目的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规定。2 范围 ...[更多]

  •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
  • 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51人关注

    为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好职业安全与员工健康保健工作,加强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公司制订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办法。1、职责1.1主管生产副总 ...[更多]

  •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46人关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更多]

  •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考核办法
  •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考核办法28人关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7号令)、《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