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措施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12-24 07:04:02 查看人数:74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第1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

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1、人员。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2、设备。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3、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4、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怒、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5、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6、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1、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 干部要把研究本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基本特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

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

3、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2)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3)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

4、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1)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化工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

(2)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2个子系统,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

(4)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5)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四、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2篇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

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展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仅停留在事故学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统计学上的事故理论随着样本的局限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受至限制,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直接从事故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其理论效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第3篇 煤矿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目前国内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而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安全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

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生产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经常发生矿难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称:近年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碳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8%,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041,现在发展中的煤炭大国,比如印度、南非、波兰,他们在0.5左右,我们是2.04。先进国家,像美国、澳大利亚就更低了,大概是0.03、0.05,我们现在是它的40倍、50倍。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大背景是极不协调的,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与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着力解决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就有可能面临积重难返的危险。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寻找安全生产事故的各种原因,原因一大堆但是找到根源的很少,所以事故依旧不断的发生着。总结了无数的事故其实无非就两个原因: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三违”,而机的不安全状态的直接体现就是“隐患”,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事故=三违+隐患。

其二、就是连接人与机的“环境',也就是人与机的结合面。杜绝了三违,消除了隐患未必就能真正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作业环境这一切都无法保障,而这一个好的作业环境与管理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一个按章操作的工人,正在操作一部完好的机器,如果这个作业环境处在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就会存在两个问题,操作者容易产生生理疲劳,疲劳就会使之成为安全隐患人;机器容易老化,机器老化就是隐患。那么发生事故仅仅只是等待一个时机而已,所以环境虽然不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他往往是造成事故不可忽视的潜在原因。

强化意识,科学管理

1)“3e”对策

现代安全管理中提到最多的管理理念莫过于“3e”对策,其实“3e”是国际上普遍的叫法,而我国称之为“装备、教育、管理”三并重原则。

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该从安全技术(engineering)、安全教育(education)、安全管理(enforcement)这三个方面入手,简称“3e”对策。对这三个方面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三者要保持平衡,才能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的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问题;安全教育主要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必须怎样做。

从现在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与预防和控制事故,而且要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以此为出发点,我们知道安全技术对策理论应该是安全管理者的首选,即应尽可能的用技术的手段保证安全。因此无论是安全教育还是安全管理,都不可能的完全的避免人的失误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当然,另一方面,安全技术对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就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来说,技术手段还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

诚然!安全技术对策是消除危险隐患,解决安全问题的最佳手段。但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误操作事故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安全教育在当今社会也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对于事故的预防和安全工作的开展主要还是强调人的主动性,那么安全教育工作是要所有参与生产人员全力以赴的去实施。分析劳动者安全构成的因素是由劳动者的安全思想→安全技能→安全心态→安全行为→安全效果的系列因素,相互组合的规律运动构成的。那么思想、心态、行为等都是由安全教育来完成的。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成了安全管理者的头等大事。即安全管理学中说的“安全教育对策”。教育对策是一种补偿手段,即在技术对策不能实现物的“本质安全化”的情况下,通过教育使人具有安全知识和技能,采取安全行为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的原则就是要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危险源的辨识,迅速准确的判断事故的发生原因、性质、地点、波及范围及自救互救等。遵守安全生产法规。积极是参与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技术革新中去。安全教育是采用缓和、诱导的方式,授人以改造、改善和控制危险之手段和指明通往安全境界之途径,因而能被更多人所接受,更能从根本上起到消除和控制事故的作用;而且通过安全教育,人们会逐渐的提高安全素质,使得其在新环境、新条件下也具备了保证安全的技能。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态度教育、技能教育、知识教育;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生产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广告式、演讲式、会议讨论式、文艺演出式、竞赛式等。

安全教育的结果是安全管理的目标之一。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奋斗的目标。加强企业的安全检查、安全审查。对各生产工艺、设备、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安全评价。实现各岗位、各工种在上岗之前实施安全预想。

2)塑造安全意识,建设安全文化

安全意识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自已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对于隐患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最后,这些意识始终在人的大脑里跟随。在进入工作场所后,这些意识就不断地提醒自己,从而消除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意识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要让安全驻足于人的意识中,必须依靠安全教育培训和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意识到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杨庄矿“1.11”事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矿工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而安全文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安全行为及员工安全行为的价值理念。首先,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控制和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目标应定位于“使人们牢固树立安全观”。其次,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根据实践经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应确定为“以人为本、坚持和树立安全发展思想观、将安全文化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指标”。最后,构建煤矿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和落实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安全文化的内容、目标、重点、原则、方针及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系统的了解。制订安全文化的建设规划,不断总结,逐步形成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准则、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

3)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属安全管理高层次的文化范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系统,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本质安全型人员、本质安全型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型环境、配套的实施保障措施,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支撑平台,在此仅仅引述其的一点观念作为我们现代安全管理的参考。

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3个阶段。预控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其基本原理是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以管理潜在危险源来控制事故,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方法较多,如由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osa)安全管理体系发展而来的管理方法、南非安瑞康国际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irca)的风险管理方法、美国的万全管理体系发展而来的安全管理方法及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健康安(oshms)管理体系。这些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都采用基于风险的预控管理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我国煤矿长期以来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和好的做法,如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系统评价、安全管理的五要素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与国际接轨,我国许多煤矿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安全管理方法,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还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在分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充分吸收国内外各种管理体系的优越性,融合创新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煤矿企业被认为是高危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煤矿行业之外的人士头脑中,也存在于部分煤矿从业人员心中,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通过建立和推广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改善煤矿传统观念,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追求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对煤炭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的,既是科学发展观在安全生产工作、煤矿安全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煤炭工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积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是把握工业化进程中安全生产的规律,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的重要步骤。本质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本质安全型人员、本质安全型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型环境和配套的实施保障措施,这正是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的体现。推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就是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的具体实施。

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是保证煤炭企业具有持续、有力竞争力的必须措施。煤炭企业必须实现本质安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经济上,安全状况直接决定着煤矿企业的生死存亡,煤矿企业不论其经营规模大小,经济效益好坏,都经不起事故的折磨,只有减少甚至杜绝各种事故,才能创造宽松的安全环境,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以危险源辨识管理与事故分析为基础,以人、机、环境系统协调为着眼点,从本质安全型人员、机器设备系统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型环境、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消除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整个实施过程以安全信息与经营管理系统为实施支撑平台,最终实现煤矿生产本质安全。它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是靠经验和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通过综合分析与评价,按矿井各类事故发生规律进行主动治理,即变被动的事故分析与事故处理为主动的事故预测和安全评价;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主动的超前管理,其实质是本质安全化。

总结

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我们不能再把陈旧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中去了,要善于打破常规,敢于探索新的管理理念,学习新的管理方式,积极营造适合我们现代煤矿的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管理方法。

无论是“3e”对策、安全文化建设还是“本质安全”引用在这里都仅仅是纸上谈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提高贯彻力度,积极总结,才能突破理论的枷锁,形成切实可用,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7- 02) 65

第4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化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摘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现代化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介绍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内容,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因为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特种设备主要包括电梯、起重设备、场内机动车辆、游艺机和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涉及生产、生活诸方面,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接触且不可缺少的设备设施。国家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十分重视,制定了一些法规、标准,加强了监察管理,有效地降低了事故损失。但由于各类特种设备的数量急剧增长,在生产制造和使用运营中安全问题很严峻,重大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伤亡事故与设备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和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一、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只抓“违章”而忽视了创造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故,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

2.没有明确的目标。凭经验处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心中无数,盲目性大。

3.必须尽快提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

4.企业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

二、企业安全监控工作的程序

1.强化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首先,实现特种设备的普查登记。特种设备较多、管理状况较好的大型企业,由各单位主管设备的领导与企业签订责任书,并积极配合管理部门进行特种设备的申报和登记工作。普查中,应坚持普查登记和检验工作相结合;普查登记与隐患治理相结合;普查登记与人员培训相结合。

(1)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特种设备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全套图样,安装和使用说明书,强度计算书,省或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收集齐全。为加强对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按照相关特种设备管理办法规定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总体竣工验收。验收前,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了解设备安装及设备实际分布情况,向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讲解档案归档要求。为保证档案资料搜集齐全、及时、完整,企业应坚持特种设备安装单位如果不移交全部档案资料,不予其验收决算。通过制度规范和经济约束,确保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2)明确管理职责,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企业应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人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内容,明确规定,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搞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使用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在役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3)实施特殊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特种设备的档案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利用率很高。为方便利用,可将特种设备档案单独组卷、分类、编号,形成条目,系统排列。亦可将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汇编《特种设备档案专题目录》,包含设备名称、安装地点、制造单位、出场编号、使用证号、保管地址等内容,并将目录下发给有关单位,供档案管理人员熟悉管理范围,加强安全检查工作,使广大技术人员利用档案资料,及时处理潜在隐患,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2.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措施

(1)加强设计、制造与安装环节的控制。首先设计上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目前国家对客运索道与大型游乐设施已实行设计审查制度,审查由国家认可的监督检验机构承担,审查通过后,方可投入正式的制造和安装。

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单位,在人员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应有的条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制度,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对生产制造的特种设备,必须出具制造质量证明,对其质量和安全负责。

此外,对试制特种设备,或者制造标准(或技术规程)有型式试验要求的产品部件,必须经国家认可的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提供用户使用。

对某些特种设备,如电梯、客运索道及游乐设施等,安装是制造过程的延续,只有安装完毕,调试好并经过试运行后才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因此,安装环节很重要,从事安装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必须取得安装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安装业务。安装单位必须对其安装的特种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负责。

(2)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加强对运行中特种设备的监测,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及早防范突发事故。

运行中的设备检查、监测和巡视的时间、范围、项目及具体要求主要有:

①观察主机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值或最低值(如水位等)。

②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进行巡视检查,注意有无异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如锅炉的液位(水位)、蒸汽压力和安全阀是否正常,起重行车吊钩及大小车行走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蒸汽机车的制动交刹车装置有无动作,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空压机气缸的压力表和安全阀以及发电机组的电压表、周波表、冷凝器真空压力及系统保护装置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车间和主管部门,遇有紧急状况,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设备部门对重要的安全设施,应贮存型号规格相同、质量可靠的一定数量的备件,以备紧急状态下更换。

③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对关键岗位的设备,要做到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每班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班班交接。同时,要求厂环保、安全、设备、总工办与设计部门认真准备防范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范围缩小到最低程度。

④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

目前,大部分厂矿企业对特种设备的检查、监测还基本停留在利用人的目测、耳听上,因而影响了设备故障检测的效果。

对关键岗位的特种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可用超声波测厚仪对炉体受燃烧部位进行材料厚度测量;对压缩机械旋转设备和大容量电动机轴承振动部位,可用超声波测振仪进行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振,以判别是否超过规程规定标准并确定损坏区域;对大中型供配电变压器和输配电设施,则可应用微机多功能状态监测装置对电力系统的过电流、接地、短路、重瓦斯、过负荷、功率因数等实施24h连续跟踪监测和故障报警,并可实现准确的故障跳闸;对于起吊装卸的行车、蒸汽机车等载重量大、机械运转频繁和三班制连续生产的特种设备,则可通过对其金属材料的无损探伤检查,判别重要部位机械零部件和材料的疲劳与损伤程度是否超过标准。

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可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为制定抢修方案,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3)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4)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本单位没有维修保养能力,则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例如,电梯的使用单位(宾馆、饭店、商业大厦等),可以委托专门从事电梯维修保养业务的单位为其维修保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一,一定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第二,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一定要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要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一旦出现故障,应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以备查证。

(5)实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制度。鉴于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国家对其实行安全检验制度。其目的是从第三方(既不是制造者,也不是使用者)的立场,公平、公正地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已颁布了电梯、施工升降机、厂内机动车辆、游乐设施等监督检验规程。文件规定,检验工作由国家授权的监督检验机构承担,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实践证明,实施安全检验已发现许多设备隐患,避免了许多事故。

(6)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管理。鉴于特种设备安全的特殊性,国家政府部门对其应加大监察管理力度。我国《安全生产法》已界定了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督的关系。各有关部门应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三、结束语

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第5篇 试论现代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管理核心。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煤矿安全的根本措施。利用科学技术结合煤矿安全理论,使人—机—环境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实现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及有害气体浓度等井下工作环境时时刻刻得到监测监控,并能得到优化管理,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通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因此,要实现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为矿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煤矿作业场所经常变化,不安全因素不可能完全预见,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应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对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充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目标。

(一)计划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安全和开采技术条件而具体采取安全措施。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落实,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技术管理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并能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帐(密闭墙台帐、火区台帐、局部通风机台帐、注水台帐等)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反风设施检查记录、瓦斯检查记录和瓦斯涌出异常检查记录等)齐全。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方法,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三)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四)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到90 %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二、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和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分析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防尘和瓦斯管理等。

(二)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在进行矿井通风设计、调整通风系统和进行风量调节分配时,借助计算机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风机优选、模拟各方案结果,对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等。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矿井通风管理,能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通风区(队)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他们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一)计算机图形显示

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等。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利用计算机显示矿井通风有关图形更直观,更便与合理管理。

(二)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

主要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三)通风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记录数据库

主要包括有关矿井通风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可准确、完整地检索到相关的内容。

(四)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

主要包括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五)提供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信息

主要包括各类人员的具体信息。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进行科学决策。

四、结语

通过运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煤矿通风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

第6篇 浅谈煤矿企业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当前,面临着煤矿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对此,我认为主要从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以及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三个方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煤矿 企业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a.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b.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c.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d.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e.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f.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a.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b.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c.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在煤矿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7篇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

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健全和完善。因此,研究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

现代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结合。现代安全管理是以降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付诸实施,使目标得以实现。

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环节固有的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对策,控制以及消除这些隐患,有效地对系统安全进行预测、预报、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如下:

(1) 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危险性预测,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分析和预测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的故障,事故的危险性,对施工、机械设备、生产设置等进行安全可靠性评价,把事故后处理变为预防为主。

(2) 实行系统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全面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制定对策,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跟在生产后面跑,围着事故转的局面。系统进行逻辑性预测,掌握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的规律。

(3) 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所谓“定量”是把安全从抽象的概念,化为一个“量”的指标,以便对事故危险性进行预测,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 根据信息流的指导,促使安全管理不断向前发展。一个有关安全生产的决策,在执行中可能遇到客观情况的变化,应根据这些动态信息进行调整,再做出新的决策,执行后再反馈,促使安全决策不断完善提高。

第8篇 战略观念在现代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战略观念与发展战略的涵义

1.战略

战略一词,过去常被用于军事、政治、外交领域。就“战略”的本义看,它是由“战争”派生出来的,指在战争中根据敌我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兼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规定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的准备和运用。所以,毛泽东指出: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那么,什么是“战争全局的规律”呢毛泽东又指出:“凡是带有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所以,局限于军事领域的“战略”可定义为:从战争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战争全局的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各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由此作出的长远谋略。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日益引起各领域的重视,  “战略”一词也超出了军事领域的限定,泛指管理主体对本管理系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重大问题进行全局和长远的谋划。这是广义“战略”的概念。

2.战略观念

如上所述,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化的管理观念体系。企业安全管理战略观念亦如此。

安全战略观念来源于安全管理过程中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是安全管理主体对战略的地位、作用反复认识的强化。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则是安全管理主体战略观念的物化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战略观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是科学的战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安全管理主体是否树立了安全战略观念,取决于已树立的战略观念是否牢固、深刻。因此,作者将结合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说明安全战略观念的内容及其运用。

二、发展战略的涵义和作用

在企业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们更多地使用“发展战略”的概念,国内外关于战略学的著作,也多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主题来展开对战略学原理的阐述。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战略观念主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现出来。

发展战略的含义有泛指与特指之分。广义的发展战略,通常指一定范围和一定历史时期内,管理主体对实现系统发展目标所进行总体谋划和制定根本性措施。泛指的发展战略,是指一切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狭义的发展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为消除原来的落后状态,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经济社会战略。

从“战略”一词延伸为“发展战略”,在管理学上有其重大意义,它特别强调从事物各个因素、条件和可能的变动的趋势中来把握战略问题,把运动的观念、发展的观念运用于战略研究。

第9篇 现代全面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全面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需要ohs管理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因此,全面管理的原理是ohsms的重要理论基础。

要实现全面管理,需要遵循如下管理原则:

系统性原则:强调人-机-环境因素的综合管理;

动态性原则:建立空间-时间相联系的管理体系;

效果性原则:强调闭环的管理,要讲求最终的效果和业绩;

阶梯性原则: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建立持续发展的机制;

闭环原则:要求安全管理要讲求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

分层原则:管理的目标要结合实际,针对条件和可行性确定,不能不切实际的贪高,也不能无所追求;

分级原则:管理和控制要有主次,要讲求抓住重点、单项解决;

等同原则:无论是从人的角度还是物的角度必须是管理因素的功能大于和高于被管理因素的功能;

反馈原则:对于计划或系统的输入要有自检、评价、修正的功能。

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落实如下“三全”管理:

全员参与管理

全过程管理

全方位管理

第10篇 发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探讨

01 发电企业传统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合理性

发电企业的产品--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产、供、销同时完成,在电力供不应求时期,电力生产中的任意故障引起少发电都会对电能质量:电压和频率产生影响,并可能引起对电力用户--顾客的少供电而使顾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强调电力生产中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才能带来全社会安全与经济。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供需矛盾日趋缓和,电力供应已初步形成市场经济,电力法明确规定电网运营(调度)和发电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即厂、网不再是同一行业的经济共同体,而是两个经济实体之间的企业行为,作为发电企业在经济效益许可条件下,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许可,依靠发电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优质竞价争取多发电;而电网运营则应有足够备用容量,在电网经济与安全许可范围内允许某些发电企业在某一时段多发电或少发电,直至不发电(调停),这是市场机制下,合同约束的企业行为。

随着我国关贸体制改革,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电企业如何走向世界,如何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接轨,并能得到国际国内各类企业认可或认同,是关心安全生产的当代贤士探讨的课题。

电力供应不足时期,发电企业应尽可能多发无功来满足监控点电压,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壮大和特高压、超长远距离输电线路的投运,电网在轻负荷时,发电企业必须吸收无功,进相运行来确保监控点电压质量;发电企业因设备可维修性(设备异常)随时可能引起10%的少发电数小时;电力设备的保护正确动作是确保安全(电网或设备本身)切除故障,发生上述情况传统意义上是不安全的,是事故。但市场经济下,电网运营随时能让这一发电企业的负荷突变30--50%(agc投运),直至调停一台机组,后者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合同约束范围内,则仍是安全的。前者无疑会出现目前的“一流发电企业”发出合格质量的电能(电压和频率仍能满足要求),恰是不安全的企业(调规规定),毫无疑问,传统安全管理不能确切地反映一个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很难获得国际国内企业及其它行业的安全管理认同,这不能不引起发电企业决策者的警觉,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02 企业安全与事故的致因分析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安全定义为:将伤害对人或损坏(对物)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状态。显然,根据这一定义,表明发电企业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状态即是不安全的,反之是安全的,由此可知,不同的发电企业接受风险水平的能力不同,它与发电企业规模和在电网中位置有关。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对于一个发电企业经过风险评价,分析风险源或事故危险源(点),确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将不可接受的风险降低至可容许的程度,使得人和物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从而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iso定义事故为造成死亡、职业相关病症、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事故是意外事件,它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事故的致因因素,事故致因的因果分析原理、方法有多种形式,最能反映现代安全原理、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如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多米诺骨牌)

发电企业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俗称设备异常、设备缺陷),具体到每个人,则个人原因和工作条件对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和处理设备缺陷、异常的能力不同,发生事故的机率不相同,图中,强调安全管理对每个员工的事故起因至关重要,管理失误,安全管理处于松懈状态,失去对人的安全管理控制,无疑将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许多工业企业,在现代安全系统(系统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工程中采用“人失误”这一术语,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人在发电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也是构成系统的一种元素,当人作为一种系统元素发挥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失误表明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阶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安全管理就是要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处于受控状态,从而减少多米诺骨牌倒牌的可能性,使事故连锁中断,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伤亡和损失。

03 发电企业的现代安全系统管理

iso对领导企业的成功运作指明了企业需要采用的一种系统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可以遵守管理八项原则(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来指导工作,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公开透明的,就是依法管理,管理有依据,有准则;在管理的执行、实施中能提供符合性的证据;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异常、不安全、不符合甚至出现的事故,有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已出现的不符合和故障,并防止出现潜在的不符合,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iso定义满足规定的要求称为符合(或合格)。

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有理就管,管就有理的人治倾向,人治管理的特征是“上一级”说了算,难以发挥企业全员作用,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容易造成违章指挥。而现代化的大生产仅靠个人智慧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不现实的。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特征,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安全第一责任人明确了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和职能,从中国特色的传统管理中包含着管理生产必须首先管安全、管安全必须首先管人的这一点出发,发电企业主管生产者必须是最高管理者安全管理的当然(管理者)代表。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现代科学系统管理如图1所示。企业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主管行业的规定、导则、标准、细则等,进行依法管理,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下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委托(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落实和目标分解,分解到各生产、职能部门,则有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进行(安全)目标分解,并制定各部门计划、措施,运用企业的各项管理标准,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安全技术措施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班组管理略)。 3.1控制人为失误

著名的安全学专家皮特森(petersen)在人失误致因分析中提出了决策失误、过负荷、人机学方面存在问题是发生事故的致因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企业领导高度评价企业的员工(具体工作的执行层),肯定员工的个人价值和存在价值,同事互相帮助、关心、督促,并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减轻同事间的互存压力,能使员工的逻辑决策正确率提高;员工个人的性情、精神得到轻松、释放,也能减少下意识发生失误的倾向,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对从事的岗位工作进行超前的事故预想,有事故前的思想准备,同样也减少决策失误。

人的过负荷失误具体反映在人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工作压力和疲劳、药物和酒的作用;作业的动机、态度、兴奋程度和生物节律;对完成任务的信息、担心和危险性的考虑等所产生的生理心理上的过负荷能力,人过负荷容易引起人的失误而造成事故。

人的才能应适应岗位职业的能力,但能力过强或过低都能引起人失误而造成事故,这是因为能力低于实际岗位要求,他没有能力正确处理岗位上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而不能胜任工作产生失误;而能力过高时,精神松滞紧张度过低,产生对岗位工作的厌倦情绪,粗心大意、没有工作责任心,同样容易发生人的失误。这里强调了能力过低的人要加强培训和能力强的人必须有较高的责任心。

发电企业的人失误主要表现为决策失误和过负荷失误两类,控制人失误的具体措施为规范人的行为规范,制定各项工作的管理标准和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对各岗位进行动态管理,择优上岗、持证上岗;管理职能部门加强安全点检、质量点检的工作力度,增强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干群、员工间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为树立企业形象保安全作贡献,有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保持员工有最良好的精神状态,为所做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避免生产中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确保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受损害。

3.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发电企业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表现为运行中的设备异常和设备缺陷,而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定期切换、试验、维护制度,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动态,及时调整参数,把不安全状态消灭在萌芽状态,抑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设备异常和存在的缺陷要及时联系检修修复,质量点检要把好检修质量关,三级点检起重要作用,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日,重大缺陷轮岗换班检修不离岗,紧急缺陷随叫随到,并利用机组节假日、调停进行设备的重点检查与治理,确保运行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由此可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人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3安全生产检查与安全点检

企业制定安全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班组,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来保证,这些部门和班组在执行和实施中效果如何,是否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生产日常工作中去,必须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发电企业的安全检查应注意效果,传统的安全大检查频次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安全检查重点应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点检,根据各专业、季节特性、节假日前后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的重点对象是作业现场中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以便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安全点检主要有安全监察网络成员负责进行,对于职能部门的专责安全点检员,日常检查应有计划、有重点、有周期进行,而针对具体项目必须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检查,有依据、有评判标准,检查必须设置安全检查表,它是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按周期对部门安全工作的符合性检查时,检查表中表明有哪些安全工作符合性的证据,检查表编制有安全点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实际作业人员共同进行,以使检查依据、评判标准得到共同认可。发电企业自身条件各不相同,但通常应规定检查项目(内容)、检查方法或评判标准、结果确认、评分(或是否来打分)以及其它关注的事件。

针对季节性的安全检查,应查明是否有具体措施以及员工对这些措施的认知熟悉程度,而不是停留在档案保存上,应敷检查上。

3.4安全评价

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是借助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模式进行的,是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接轨的具体体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要在预防上下功夫,注重安全基础就是要对事故进行超前控制,安全基础是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具备的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即人、机、环境、管理四者安全品质的优化匹配。

发电企业安全评价是通过对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查评诊断,对安全生产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查出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评估出发电企业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揭示预知和掌握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纠正、预防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寻求最低的事故率和最小的事故损失,达到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发电企业安全评价的最佳方式应是结合安全检查的自查自评与外来专家相结合,自查自评的目的是发动群众,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同时又能看到安全生产现状存在的不足,为纠正、整改、预防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为防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和本企业上下级存在情面以及老大难问题的特点,引入外来和尚--(外来专家)好念经的事实,比较公正、公平,而外来专家具有权威性,见多识广,检查认真,深入细致,不会影响实际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这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引入第三方认证是相近的,目前许多先进的发达国家企业和我国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实施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发电企业的安全评价年度不宜过多,一次为宜,在安全生产出现滑坡时可适当增加安评的次数。

3.5发电企业的危险源(点)评估

评估发电企业的事故危险源或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避免这些危险源完全不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是不现实的,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事故预案,以便即使发生事故,能有组织有条不紊地进行事故处理,以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损失。

应急措施和事故预案应包括企业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应急突击人员、通讯联系、医疗卫生保健、应急物资准备、交通运输等,发电企业的应急措施和事故预案主要有:防风、防冻、防滑、防汛、防小动物、防火、防震、防暴、防高低温、防全厂停电、防大轴弯曲、防超速以及计算机防病毒、防干扰等,应急措施、预案是安全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检查工作的重点。 3.6安全业绩评审

安全业绩评审是由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的工作小组,进行全面审核发电企业的安全质保体系、安全监察网络、质量点检网络、技术监督网络及危险点控制网络的安全工作业绩,审核依据为国家的法律法规,主管行业的规定、导则、标准以及本企业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规程、制度等,对全年安全工作管理、安全措施,各种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评价和安全大检查中查出问题的整改等作全面的审核评定,评审前从发电企业各职能管理中收集大量的信息,信息来源于企业的质量点检、安全监察、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等,对全年发电企业发生的重大不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找出发电企业安全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或未能实现安全目标管理的原因或提高安全目标管理水平的潜力所在,审核结论或审核发现汇总至发电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为一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和正确决策,进入新的一轮pdca循环的起点,实现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业绩评审在多数发电企业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但缺少这一管理程序并很难提供这一方面的符合性证据,这必须引起重视。

04 现代安全生产系统管理综述

安全生产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争取效益的前提,也是企业素质、形象的综合反映。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表明了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机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强调管理必须到位,安全管理不到位是缺陷,也是事故隐患,如安全管理到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变。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员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就是为了人和人的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安全生产就是要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也是事故预防的首要任务,为了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人人都愿意参与安全管理,只有员工的全员参与,才能从真正意义达到系统安全,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会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第11篇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企业安全生产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评价说明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应用检查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说明

应得分

实得分

备注

下列方法应用6种,每种3分,共18分

1. 1. 注“δ”的属必考核项

2. 2. 其它任选3种。

3. 3. 少一种扣3分。

4. 4. 渗透到职能部门业务,应用到生产车间日常管理、职工的自我约束中去。

5. 5. 查证要点见“解析”表1-2-1。

18

1

δ安全检查表

2

δ事故树分析

3

δ目标管理

4

事件树分析

5

安全性评价

6

abc分析

7

信息管理

8

预先危险性分析

9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10

行为科学与心理学

11

pdca循环

12

人机工程

13

计算机辅助管理

14

电化教育

15

生物节律

1 设置原因

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在保证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传统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存在着滞后于生产发展的现象。只有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系统物质流、信息流的综合观点,积极、主动开展事故预防预测,研究探讨事故发生规律,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提高安全生产决策能力和促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整个现代化管理发展的要求,克服传统安全生产管理之不足。

2 项目内容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运用于安全管理要做到有内容、有形式、有效果。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主要有: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分析、abc分析法、生物节律、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学、安全信息管理、pdca循环、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电化安全教育等。其中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目标管理必须评价。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不是孤立的个人应用,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摆花架子、装门面,而是要求企业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现代化管理体系,形成保障安全生产的整体效应。因此,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必须渗透到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中去;渗透到生产车间日常管理中去;渗透到职工自我管理、企业自我约束中去。同时要将传统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作,保证安全生产。

3 评价方法

评价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要贯彻有效性原则,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

有形式。即方法是先进的、科学的、可行的。不限定推荐范围。

有内容。即以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结合本企业实际,与各职能部门业务、车间日常生产或职工生产操作结合起来。

有效果。科学管理方法渗透到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中去,渗透到生产车间日常管理中去,渗透到职工自我管理和企业自我约束中去,形成整体效应,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减少工伤事故,改善安全卫生状况。

各种方法查证要点见表1-2-1《现代科学管理评价查证表》。

序号

评价项目

查 证 测 定 要 点

文本资料

抽查考试

现场(执行)记录

说明

1

安全检查表

1) 查阅各类常用检查表:项目正确、有检查时间、检查人。

2) 纳入安技部门业务范围。

查车间、班组有关人员定期使用或日常使用情况

1) 车间班组普遍使用安全检查表,对危险点监控有效,使用面不低于50%,重点危险点必用。

2) 抽查一工人以检查表为蓝本对照检查,判断检查效果。

2

事故树分析

1) 逻辑分析和事故符号无原则错误。

2) 能联系本行业多发性事故或重大事故。

3) 职能部门必用方法。

1)安技人员能了解事故图的逻辑关系,并能定性分析。

2)应用点操作者对事故树基本事件有所了解。

1)出现中间事件能给予制止。

2)对结构重要度较大的事件能有效控制。

3)具有一定预测能力。

3

目标管理

目标明确,有目标分解、实施、检查、控制、评价等内容。

1) 全厂职工明确安全生产总目标。

2) 查有关人员如何进行目标控制。

1)各项指标达到目标。

2)目标分解有效。

3)目标分解落实。

4

预先危险性分析

1) 能正确分析系统内危险因素。

2) 准确判断形成事故原因及危险等级。

3) 采取措施正确。

1) 是否成为常用方法。

2) 有效估计和排除开发系统固有危险。

1)避免不必要设计变更。

2)比较经济的保障系统安全性。

5

pdca循环

1) 制定规划、实施整改、检查结果、分析提高等四环节应无原则错误。

2) 数理统计分析应正确。

1)查有关人员如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目标、制定对策。

1) 能不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2) 实施整改有效。

6

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学

1) 分析资料能符合行为科学和心理学基本规律。

2) 具有相当数量分析资料。

1)查资料所提供对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理解。

1)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有效果。

7

计算机辅助管理

1) 应用计算机进行事故统计分析,事故树分析,安全性评价等。

2) 应用于危险部位的控制。

1) 查有关人员对计算机应用的看法。

2) 了解危险部位有关的基础资料。

1) 提高安全工作效果

2) 提高危险部位的安全性。

8

故障类型分析

10能查明故障类型和对系统影响。

排除故障措施正确。

1)是否已成为职能部门或车间常用方法。

1) 用于工程安全保障跟踪管理,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2) 消防故障措施有效。

9

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制度、教学计划花名册、教材等。

了解有关人员、查电化教育制度。

能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10

事件树分析

1) 应用本厂事故实例,归纳逻辑正确。

2) 成为安技部门人员应会业务知识。

1) 安技人员、应用点生产管理人员能从多种可能结果中找出关键事件,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2) 工人了解如何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

1) 应用点措施有效。

2) 提高事故预测、不安全因素动态发展、危险辨识能力。

11

a、b、c、分析法

1) 能抓住关键照顾一般进行分析,达到控制总体的目的。

2) 危险性分析正确。

1)a类对象的管理者、操作者能理解abc分析法并了解如何控制。

1)控制点采取措施切实有效。

12

生物节律

1) 查企业有关生物节律应用的规定。

2) 生物节律图无原则错误。

1)查有关人员对生物节律临界期下限等如何加强人为管理。

1) 能按生物节律应用规定执行, 如劝告、警告或禁止工作。

2) 行为约束有效。

13

安全人机工程

1) 能正确地进行人体测量,生理特点分析,动作分析,动作测定,机械、工具和环境改善应符合实际。

2) 成为职能部门业务范围。

1)查有关人员验证所测定数据的可靠性。

1)查应用安全人机工程改进机械、工具、场地、环境等具体实例。

14

信息管理

1) 查企业信息管理应用规定。

2) 计算机信息管理或人工信息管理必须能体现企业信息反馈程序。

1)有关管理人员能应用信息为安全生产采取相应对策。

1) 应用信息管理,提高安全生产决策能力。

2) 有效预防事故。

现代科学管理评价查证表

4 计分方法

本项目应得分为18分,目标值6种,每种3分。某种方法应用脱离工厂实际搞形式,没有明显的效果,该项不得分。

第12篇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

所谓安全管理,就是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安全工作寓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确保参与生产活动的人、设备和环境处于安全卫生状态。现代安全管理,就是引进现代管理的方法,用于安全管理之中。具体说,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定量地分析系统的安全状态,经过比较与评价,提出目标与对策,将系统的危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现代安全管理的内容很多,特别是在近几年管理水平进步很快。一些管理方法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本节仅择其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叙述。

一、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保证体系。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制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目标值,并把它作为考核各级组织和部门乃至每个职工的指标。实行这种管理方法,是使安全生产工作从定性要求升华为定量要求,以促进工作的进步。

安全目标通常分为以下几项。

(一)伤亡事故控制指标。一般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一定或一定时期内各类事故的千人死亡率及千人重伤率。煤炭行业一般采用百万吨死亡率。

(二)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控制指标。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的计算方法,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控制目标。

(三)职业病患者控制指标。设定一定时期内职业病发病率及职业病患者死亡率。

(四)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主要指日常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评比和隐患治理等。将这些内容定量化,再根据难易程序来确定考核标准。目的是推动管理工作的进步,保证其它指标的实现。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将安全目标分解,以分清责任,落实任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了安全管理总目标后,一要横向展开,即企业中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总目标进行分解;二要纵向展开,即企业中各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先从上到下层层分解,再自下而上形成一个保证体系,即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工厂,哪一级都要实现安全目标,概括为横向展开要到边,纵向展开要到底,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人人有责任、人人负责任的良好局面。

二、事故预测

伤亡事故预测,是根据统计资料和实践经验对伤亡事故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其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预测,以掌握伤亡事故的发展趋势,为实行目标管理和评价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定量的依据;二是通过预测,找出发生伤亡事故的重点和地区、部门、类别、场所和部位,掌握主要矛盾和事故发生的规律,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事故预测分两个范畴。

一种是宏观的事故预测。是指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部门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主要应用于综合管理部门对地区、行业和产业部门进行整体考核、评价及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方法有回归预测、指数平滑法等。另一种是系统预测和危险点预测。这是区别于宏观预测的一类预测方法,主要有系统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方法。对于单项危险点的事故预测,多用事故树分析方法。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十二篇)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现代信息

  • 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措施
  • 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措施69人关注

    (一)狠抓“三违”,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在安全理论中把伤亡事故的致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 ...[更多]

  • 试论现代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 试论现代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67人关注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管理核心。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现代化是改变煤矿安全的根本措施。利用科学技术结合煤矿安全理论,使人—机—环境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实现井下 ...[更多]

  •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
  •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与对策措施63人关注

    当前,面临着化工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一、提高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