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mulu--]
第1篇 强化人身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长期以来,云南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高度重视人身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强化人身事故应急管理,人身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但是,公司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用工形式趋于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公司在防止人身触电、高空坠落、蜂蜇、蛇咬、人员走失等方面都不同程度暴露出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监督有漏洞的问题,实现人身安全目标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为加强公司系统人身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系统各单位人身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水平,在总结公司历年人身伤亡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人身安全专项督查情况,提出强化公司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当前人身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方面
1.在电网快速发展,生产作业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环境复杂多变,用工形式出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部分单位对人身安全存在高风险的认识不足、应对措施不力。
2.部分单位由于长期未发生人身事故,领导层、管理层对国家法律法规和南方电网公司、公司对人身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认识不到位,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作业层图方便、怕麻烦、心存侥幸的思想有所抬头。
3.对配网的重视不够,在配网作业中给人身安全带来的风险认识不到位,管理滞后、投入不足,现场管理、人员培训、应急管理和物资配备等距公司要求有较大差距。
4.对参与电力生产工作的分包单位、临时工等群体的人身安全管理认识不足,主动防范意识不到位。
5.对在用户设备上的工作,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存在随意性。
(二)安全管理方面
1.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系统性、规范性不强。
(1)在安排项目、进度、工作时,对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没有严格做到同时策划、同时安排和落实,新增和临时性的工作或者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后没有及时分析人身安全面临的具体风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在监督过程中未抓住关键流程和薄弱环节,对事故易发点、危险部位、危险行为等监督重点把握不足,监督不到位。
(3)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掌握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影响人身安全的各种思想因素不够。
2.人身伤害事故应急管理亟待提高。
(1)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上下级、内部和外部、横向之间的衔接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和整合相关资源。适应各种专业和作业环境的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措施编制滞后。
(2)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对预案和应急知识掌握不够,针对野外环境下作业的人身伤害,应急准备不足,缺乏全面系统的处置知识。
3. 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管理不规范。
(1)年度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计划编制不认真,缺乏针对性。
(2)没有对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认真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细化配置标准。
(3)对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的监督和管理不满足公司和员工对人身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
(3)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定期检验等管理仍存在随意现象,发放周期不能完全满足现场要求,未能实现闭环管理。
(三)安全教育培训方面
1.人身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系统性不强,尚不能满足持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需求。部分单位单纯追求培训率、合格率,忽视培训效果。各单位分层、分级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力度和深度不够,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存在薄弱之处。
2.人身安全教育培训手段单一,投入不足。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工种,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够,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操作,部分员工不能有效掌握所需安全技能;培训力量、设备等投入不足。
3.人身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全面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未全面分析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环境的人身伤害特点和风险因素,没有将人身安全典型事故转化为教育培训的典型案例。
4. 事故通报和案例的学习不认真,安全学习时未认真分析,未结合实际工作开展讨论,不少班组安全活动走过场,未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5.未对人身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施动态跟踪,持续改进,实现闭环管理。
(四)现场落实方面
1.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技术人员对现场的监督、管理、指导不到位,现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落实不彻底。
2.危险点分析、危险源辨识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结合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辩识,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
3.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面对违章存在相互包庇、纵容的现象,不能相互监督、及时制止,未能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4. 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按规定正确使用。
5. 现场人员应急知识欠缺,演练力度不够,未将应急知识与演练有机结合。
二、强化人身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贯彻南方电网公司1号令,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整体推进人身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人身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二)工作思路
围绕人身安全,层层落实人身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将人身安全工作重心放在一线和班组,确保安全责任传递到位。从提高人身安全防范意识、规范人身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落实现场人身安全措施入手,与“班组建设年”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确保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措施与工作任务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有效防范人身伤害事故,切实保障公司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人身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
1.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对人身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增强法制意识。管理人员要明白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布置了不等于落实了,落实了不等于有效了,真正提高对做好人身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
2.结合本单位实际,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人员素质结构、生产作业现场状况、野外工作环境,防护用品配置、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摸清本单位人身安全管理底数,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3.各级人员加强对涉及人身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安全规程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加强法制意识,加强做好人身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
4. 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制定“三大措施”、办理“两票”工作手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等就是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不能将其游离于工作之外,当成一种负担。
(二)强化人身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1.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责任制中进一步明确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职责。
2.明确领导、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技术人员等各级人员安全生产的到位标准,对生产现场人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执行到位,确保人身安全责任传递到位。
3.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要落实生产现场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保证工作场所必须具备的安全作业条件。在安排项目、进度、工作时,要对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进行周密策划,同时安排和落实,对新增或临时性的工作及时指导。
4. 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要认真研究事故易发点、危险部位、危险行为,抓住监督的关键、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严格监督各级人员到位情况,严格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大胆履职,对性质恶劣的各类人身事故,加大考核力度。
5. 思想政治保障体系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生产一线,掌握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影响人身安全的各种思想因素。
6.民主监督体系要依据《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群众监督职责,定期、不定期开展人身安全专项督查,及时提出保障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的要求和建议。
7. 一线员工要落实各项具体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接受安全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反馈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在工作中做到“三不伤害”。
(三)强化“两票三制”的管理和执行。
1.加强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资格认定管理工作,对“两票三制”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回顾和更新,确保制度的适用性,提高员工正确理解和执行水平。
2.加强监护,严防恶性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误调度、误分合断路器等恶性行为的发生,严格执行倒闸操作过程录音制度。
3.明确“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设置遮栏”等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四)深入开展危险点辨识与预控工作。
1. 加强对员工开展危险点辨识与预控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使之正确理解和掌握。
2. 在进行事故抢修、紧急缺陷处理以及进行每一项作业、每一项操作、每一道工序前,针对作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人员状况以及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等方面,认真进行危险点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制定预控措施,现场指认工作中的危险点,认真落实预控措施。
3. 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措施应体现消除、预防、减弱、闭锁、警告的原则,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正确处理员工身体健康状况与安全工作的关系。
1.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并结合员工的工作岗位定期进行评估。
2.对从事抢修、高处作业、起重等工作的员工,身体条件必须满足所从事岗位的要求,有妨碍工作病症的立即进行岗位调整,不将班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交给班组。
3. 在安排具体工作时,工作负责人必须结合当天的工作情况,充分考虑工作班成员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工作班成员的协作能力和互补性等因素。
(六)规范配网和用户设备的安全管理。
1. 对配网基础台帐、技术图纸等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适时更新,做到图实相符。
2.对配网设备的双重名称编号、安全标识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按南网安、健、环有关标准执行。
3.优化配网规划,规范配网接线,使配网接线清晰,方便配网日常检修、维护工作。
4.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配网自动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配网自动化管理水平。
5.对配网资产进行认真清理,明确与用户之间的安全职责;加强对用户侧配电设备审核、接入、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满足公司安全技术要求。
6.加强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规范配网事故抢修、缺陷处理流程等工作。
7. 梳理和完善配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配网系统执行“两票”的具体要求,从配网工作票的办理、安全措施的实施、配网工作的许可、配网工作流程的优化等方面入手,使配网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化,从制度上保障配网工作安全。
8. 加强对用户侧安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规范用户工程验收管理流程,确保用户设备满足电力行业标准、规程的要求。明确在用户设备上工作落实安全措施的具体要求。
(七)加强野外复杂环境作业人身安全管理, 从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应急处置、分工、组织协调等方面对野外作业进行规范。
1. 严禁将临时驻地设置于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威胁的危险地带。
2. 在深山、密林和其它地形复杂、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严禁单人进行野外作业,根除单人离开作业场所行为,严禁擅自脱离队伍,线路巡视、野外踏勘等作业要按照规定路线行走。
3. 对存在马蜂蜇伤,野兽、毒蛇袭击威胁的场所,必须严格按要求携带保卫器械、防护用具和药品,保卫器械和防护用具要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满足现场应急的需要。
4.积极与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所、当地政府等社会各方联系,掌握野兽、毒蛇等动物活动区域、习性和季节性活动特点,落实在野外作业人员必经路线上,有针对性进行防范。
5. 普及野外作业的应急处置常识,普及紧急救护和心肺复苏常识,确保工作人员遇到紧急情况能正确果断处置。
(八)加强分包单位、临时工、群众护线员等有较大人身安全风险人员的安全管理。
1. 工程分包时,要严格资质审查程序,依法签订工程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职责,确保职责清晰。
2. 完善考核制度,加强指导和监督,严格进行考核。
3. 认真进行细致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工作中的危险点、安全注意事项、防范措施。
4. 加强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野外作业等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现场作业点的管理和监护,果断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5. 结合人员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基础的、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防护能力。
(九)加强人身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 完善适应各种专业和作业环境的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注意相关方的衔接。
2.充分了解作业场所周围的医疗资源,建立和完善现场作业人员的资料库,整合各方资源,为正确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支撑。
3.加强预案的培训学习,掌握人身应急和急救知识,加强演练,提高一线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4. 针对危险性大、环境复杂的工作应配置义务救护员,确保突发人身伤害事件时能正确处置,并在日常安全活动中依托义务救护员普及急救常识。
(十)加强人身安全教育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
1.落实各级培训人员职责,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人身安全培训计划,实行分层、分级的培训,明确培训内容、对象、周期,并按计划周期性开展培训工作。
2. 明确新员工、转岗人员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前应具备的人身安全防护知识和工作能力,并对相应的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的资质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3.完善培训内容。人身安全的培训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依托事故案例来完善培训教材,确保培训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员工的工作,能唤起员工的注意力,真正起到警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效果。
3. 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人身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应立足于现场和实际工作,要抓好基础、抓好基本功、抓好细节,要利用“星带星”、“手把手”的传帮带等模式开展培训,增强员工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能力,提高员工安全防护综合素质。
4.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应深入班组,指导班组利用事故分析材料和典型案例开展好安全日活动,加强对班组安全日活动的监督和考核,不断提高班组安全日活动质量。
5. 加强新员工、实习人员、代训工和转岗人员的资质管理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必须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并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工作,严禁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指派上述人员单独从事工作。
6. 加强新员工的持续培训,跟踪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能力评估。
7. 严格“安规”考试制度,每年一次的“安规”考试应将人身安全防护知识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8. 加大培训师资力量、培训基地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要将班组长、安全员、工会小组长和相关管理人员培养成人身安全教育培训的骨干师资队伍。
9.加强培训工作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及时跟踪和检验培训效果,形成闭环管理。
(十一)完善和落实“两措”中涉及人身安全的各项措施。
1.认真开展人身安全防护研究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必要的试点,为人身安全方面的“两措”计划制订提供科学依据,编制切实可行的人身安全“两措”计划,认真落实,提高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和个人防护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选型、使用、维护、试验等各项工作,使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3.结合实际完善针对不同专业班组、作业现场、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急救药品药具的配置标准,按照标准严格配置,专人管理,并定期更换、检查和补充。
4.结合具体工作认真编写安全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细化现场作业中涉及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和中毒等人身安全方面的措施和要求。特别是针对带电作业、临近带电体作业、事故抢修、缺陷处理、野外作业、用户工程等工作,应认真编制和落实防止上述危害因素造成人身伤害的具体措施。
(1)防止人身触电应从调度开始严格履行停复电工作流程,加强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彻底整治公共场所带电部分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的电力设施,完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宣传,普及安全用电常识。
(2)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应确保脚手架安全可靠,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网,进一步完善防高空坠落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在已运行的变电站内10kv、35kv出线塔、构架以及输电线路钢管塔、工作相对较多的耐张塔上应考虑逐步安装防高空坠落装置,并配合全身安全带、工作定位系绳、缓冲减震系绳等防护用品的使用,不断提高防高空坠落水平。
(3)防止机械伤害应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4)防止物体打击应加强现场指挥,物件的堆放应安全可靠,不易滑落,吊装位置合理,绑扎牢固。
(5)防止坍塌应确保放坡符合规定,支护牢靠,并加强监护。
(6)防止中毒应加强有毒、有害气体场所的监测工作,完善通风设施,配置防毒面具并正确使用。
5. 配置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防止动物伤害、中暑、冻伤以及外伤包扎的保卫器械、防护用具和药具。
6.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从设计阶段开始,把涉及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与输变电主设备、设施的建设一并考虑和完善,体现“以人为本”和“三同时”的原则。
(十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1.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职责,逐步提高车辆总体安全水平。
2.加强车辆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车辆的例行检查、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车况良好,性能稳定。
3.做好专、兼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随车配发急救物品,强化驾驶员应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和应急技能,履行好安全驾车的职责。
4. 严格执行派车制度,加强对外租车辆、外聘驾驶员的管理,并严格进行监督。
第2篇 强化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长期以来,云南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高度重视人身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强化人身事故应急管理,人身安全管理得到加强。但是,公司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用工形式趋于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公司在防止人身触电、高空坠落、蜂蜇、蛇咬、人员走失等方面都不同程度暴露出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监督有漏洞的问题,实现人身安全目标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为加强公司系统人身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系统各单位人身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水平,在总结公司历年人身伤亡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人身安全专项督查情况,提出强化公司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当前人身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方面
1.在电网快速发展,生产作业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环境复杂多变,用工形式出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部分单位对人身安全存在高风险的认识不足、应对措施不力。
2.部分单位由于长期未发生人身事故,领导层、管理层对国家法律法规和南方电网公司、公司对人身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认识不到位,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作业层图方便、怕麻烦、心存侥幸的思想有所抬头。
3.对配网的重视不够,在配网作业中给人身安全带来的风险认识不到位,管理滞后、投入不足,现场管理、人员培训、应急管理和物资配备等距公司要求有较大差距。
4.对参与电力生产工作的分包单位、临时工等群体的人身安全管理认识不足,主动防范意识不到位。
5.对在用户设备上的工作,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存在随意性。
(二)安全管理方面
1.人身安全管理工作系统性、规范性不强。
(1)在安排项目、进度、工作时,对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没有严格做到同时策划、同时安排和落实,新增和临时性的工作或者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后没有及时分析人身安全面临的具体风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在监督过程中未抓住关键流程和薄弱环节,对事故易发点、危险部位、危险行为等监督重点把握不足,监督不到位。
(3)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掌握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影响人身安全的各种思想因素不够。
2.人身伤害事故应急管理亟待提高。
(1)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上下级、内部和外部、横向之间的衔接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和整合相关资源。适应各种专业和作业环境的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措施编制滞后。
(2)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对预案和应急知识掌握不够,针对野外环境下作业的人身伤害,应急准备不足,缺乏全面系统的处置知识。
3. 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管理不规范。
(1)年度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计划编制不认真,缺乏针对性。
(2)没有对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认真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细化配置标准。
(3)对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的监督和管理不满足公司和员工对人身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
(3)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定期检验等管理仍存在随意现象,发放周期不能完全满足现场要求,未能实现闭环管理。
(三)安全教育培训方面
1.人身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系统性不强,尚不能满足持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需求。部分单位单纯追求培训率、合格率,忽视培训效果。各单位分层、分级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力度和深度不够,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存在薄弱之处。
2.人身安全教育培训手段单一,投入不足。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工种,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够,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操作,部分员工不能有效掌握所需安全技能;培训力量、设备等投入不足。
3.人身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全面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未全面分析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环境的人身伤害特点和风险因素,没有将人身安全典型事故转化为教育培训的典型案例。
4. 事故通报和案例的学习不认真,安全学习时未认真分析,未结合实际工作开展讨论,不少班组安全活动走过场,未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5.未对人身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实施动态跟踪,持续改进,实现闭环管理。
(四)现场落实方面
1.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技术人员对现场的监督、管理、指导不到位,现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落实不彻底。
2.危险点分析、危险源辨识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结合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辩识,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
3.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面对违章存在相互包庇、纵容的现象,不能相互监督、及时制止,未能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4. 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按规定正确使用。
5. 现场人员应急知识欠缺,演练力度不够,未将应急知识与演练有机结合。
二、强化人身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贯彻南方电网公司1号令,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整体推进人身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人身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二)工作思路
围绕人身安全,层层落实人身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一线工作法”,将人身安全工作重心放在一线和班组,确保安全责任传递到位。从提高人身安全防范意识、规范人身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落实现场人身安全措施入手,与“班组建设年”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确保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措施与工作任务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有效防范人身伤害事故,切实保障公司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人身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
1.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对人身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增强法制意识。管理人员要明白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布置了不等于落实了,落实了不等于有效了,真正提高对做好人身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
2.结合本单位实际,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人员素质结构、生产作业现场状况、野外工作环境,防护用品配置、人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摸清本单位人身安全管理底数,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
3.各级人员加强对涉及人身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安全规程及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加强法制意识,加强做好人身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
4. 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制定“三大措施”、办理“两票”工作手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等就是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不能将其游离于工作之外,当成一种负担。
(二)强化人身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1.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责任制中进一步明确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职责。
2.明确领导、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技术人员等各级人员安全生产的到位标准,对生产现场人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执行到位,确保人身安全责任传递到位。
3.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要落实生产现场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保证工作场所必须具备的安全作业条件。在安排项目、进度、工作时,要对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进行周密策划,同时安排和落实,对新增或临时性的工作及时指导。
4. 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要认真研究事故易发点、危险部位、危险行为,抓住监督的关键、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严格监督各级人员到位情况,严格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大胆履职,对性质恶劣的各类人身事故,加大考核力度。
5. 思想政治保障体系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生产一线,掌握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影响人身安全的各种思想因素。
6.民主监督体系要依据《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群众监督职责,定期、不定期开展人身安全专项督查,及时提出保障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的要求和建议。
7. 一线员工要落实各项具体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接受安全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反馈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在工作中做到“三不伤害”。
(三)强化“两票三制”的管理和执行。
1.加强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资格认定管理工作,对“两票三制”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回顾和更新,确保制度的适用性,提高员工正确理解和执行水平。
2.加强监护,严防恶性误操作、误入带电间隔、误调度、误分合断路器等恶性行为的发生,严格执行倒闸操作过程录音制度。
3.明确“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设置遮栏”等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四)深入开展危险点辨识与预控工作。
1. 加强对员工开展危险点辨识与预控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使之正确理解和掌握。
2. 在进行事故抢修、紧急缺陷处理以及进行每一项作业、每一项操作、每一道工序前,针对作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人员状况以及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等方面,认真进行危险点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制定预控措施,现场指认工作中的危险点,认真落实预控措施。
3. 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措施应体现消除、预防、减弱、闭锁、警告的原则,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正确处理员工身体健康状况与安全工作的关系。
1.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并结合员工的工作岗位定期进行评估。
2.对从事抢修、高处作业、起重等工作的员工,身体条件必须满足所从事岗位的要求,有妨碍工作病症的立即进行岗位调整,不将班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交给班组。
3. 在安排具体工作时,工作负责人必须结合当天的工作情况,充分考虑工作班成员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工作班成员的协作能力和互补性等因素。
(六)规范配网和用户设备的安全管理。
1. 对配网基础台帐、技术图纸等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适时更新,做到图实相符。
2.对配网设备的双重名称编号、安全标识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按南网安、健、环有关标准执行。
3.优化配网规划,规范配网接线,使配网接线清晰,方便配网日常检修、维护工作。
4.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配网自动化等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配网自动化管理水平。
5.对配网资产进行认真清理,明确与用户之间的安全职责;加强对用户侧配电设备审核、接入、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其满足公司安全技术要求。
6.加强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规范配网事故抢修、缺陷处理流程等工作。
7. 梳理和完善配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配网系统执行“两票”的具体要求,从配网工作票的办理、安全措施的实施、配网工作的许可、配网工作流程的优化等方面入手,使配网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化,从制度上保障配网工作安全。
8. 加强对用户侧安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规范用户工程验收管理流程,确保用户设备满足电力行业标准、规程的要求。明确在用户设备上工作落实安全措施的具体要求。
(七)加强野外复杂环境作业人身安全管理, 从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应急处置、分工、组织协调等方面对野外作业进行规范。
1. 严禁将临时驻地设置于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威胁的危险地带。
2. 在深山、密林和其它地形复杂、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严禁单人进行野外作业,根除单人离开作业场所行为,严禁擅自脱离队伍,线路巡视、野外踏勘等作业要按照规定路线行走。
3. 对存在马蜂蜇伤,野兽、毒蛇袭击威胁的场所,必须严格按要求携带保卫器械、防护用具和药品,保卫器械和防护用具要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满足现场应急的需要。
4.积极与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所、当地政府等社会各方联系,掌握野兽、毒蛇等动物活动区域、习性和季节性活动特点,落实在野外作业人员必经路线上,有针对性进行防范。
5. 普及野外作业的应急处置常识,普及紧急救护和心肺复苏常识,确保工作人员遇到紧急情况能正确果断处置。
(八)加强分包单位、临时工、群众护线员等有较大人身安全风险人员的安全管理。
1. 工程分包时,要严格资质审查程序,依法签订工程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职责,确保职责清晰。
2. 完善考核制度,加强指导和监督,严格进行考核。
3. 认真进行细致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工作中的危险点、安全注意事项、防范措施。
4. 加强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野外作业等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现场作业点的管理和监护,果断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5. 结合人员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基础的、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防护能力。
(九)加强人身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 完善适应各种专业和作业环境的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注意相关方的衔接。
2.充分了解作业场所周围的医疗资源,建立和完善现场作业人员的资料库,整合各方资源,为正确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支撑。
3.加强预案的培训学习,掌握人身应急和急救知识,加强演练,提高一线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4. 针对危险性大、环境复杂的工作应配置义务救护员,确保突发人身伤害事件时能正确处置,并在日常安全活动中依托义务救护员普及急救常识。
(十)加强人身安全教育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
1.落实各级培训人员职责,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人身安全培训计划,实行分层、分级的培训,明确培训内容、对象、周期,并按计划周期性开展培训工作。
2. 明确新员工、转岗人员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前应具备的人身安全防护知识和工作能力,并对相应的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的资质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3.完善培训内容。人身安全的培训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依托事故案例来完善培训教材,确保培训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员工的工作,能唤起员工的注意力,真正起到警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效果。
3. 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人身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应立足于现场和实际工作,要抓好基础、抓好基本功、抓好细节,要利用“星带星”、“手把手”的传帮带等模式开展培训,增强员工辨识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能力,提高员工安全防护综合素质。
4.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应深入班组,指导班组利用事故分析材料和典型案例开展好安全日活动,加强对班组安全日活动的监督和考核,不断提高班组安全日活动质量。
5. 加强新员工、实习人员、代训工和转岗人员的资质管理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必须在证明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并在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带领下方可工作,严禁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指派上述人员单独从事工作。
6. 加强新员工的持续培训,跟踪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能力评估。
7. 严格“安规”考试制度,每年一次的“安规”考试应将人身安全防护知识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8. 加大培训师资力量、培训基地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要将班组长、安全员、工会小组长和相关管理人员培养成人身安全教育培训的骨干师资队伍。
9.加强培训工作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及时跟踪和检验培训效果,形成闭环管理。
(十一)完善和落实“两措”中涉及人身安全的各项措施。
1.认真开展人身安全防护研究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必要的试点,为人身安全方面的“两措”计划制订提供科学依据,编制切实可行的人身安全“两措”计划,认真落实,提高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和个人防护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选型、使用、维护、试验等各项工作,使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3.结合实际完善针对不同专业班组、作业现场、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急救药品药具的配置标准,按照标准严格配置,专人管理,并定期更换、检查和补充。
4.结合具体工作认真编写安全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细化现场作业中涉及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和中毒等人身安全方面的措施和要求。特别是针对带电作业、临近带电体作业、事故抢修、缺陷处理、野外作业、用户工程等工作,应认真编制和落实防止上述危害因素造成人身伤害的具体措施。
(1)防止人身触电应从调度开始严格履行停复电工作流程,加强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彻底整治公共场所带电部分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的电力设施,完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宣传,普及安全用电常识。
(2)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应确保脚手架安全可靠,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网,进一步完善防高空坠落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在已运行的变电站内10kv、35kv出线塔、构架以及输电线路钢管塔、工作相对较多的耐张塔上应考虑逐步安装防高空坠落装置,并配合全身安全带、工作定位系绳、缓冲减震系绳等防护用品的使用,不断提高防高空坠落水平。
(3)防止机械伤害应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4)防止物体打击应加强现场指挥,物件的堆放应安全可靠,不易滑落,吊装位置合理,绑扎牢固。
(5)防止坍塌应确保放坡符合规定,支护牢靠,并加强监护。
(6)防止中毒应加强有毒、有害气体场所的监测工作,完善通风设施,配置防毒面具并正确使用。
5. 配置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防止动物伤害、中暑、冻伤以及外伤包扎的保卫器械、防护用具和药具。
6.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从设计阶段开始,把涉及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与输变电主设备、设施的建设一并考虑和完善,体现“以人为本”和“三同时”的原则。
(十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1.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职责,逐步提高车辆总体安全水平。
2.加强车辆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车辆的例行检查、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确保车况良好,性能稳定。
3.做好专、兼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随车配发急救物品,强化驾驶员应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和应急技能,履行好安全驾车的职责。
4. 严格执行派车制度,加强对外租车辆、外聘驾驶员的管理,并严格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