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mulu--]
第1篇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狠抓电力应急管理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1 大屯电网简介
大屯电网始建于1970年3月,由于历史原因,自成一个小的区域电网。目前由一座发电厂、一座矸石热电厂、一个供电部组成。现有9台发电机组,即#1#2(2×60mw)机、#3(1×55mw)、#4#5(2×12mw)、#6#7(2×135mw)机、#8#9(2×15mw)机,总装机容量499mw。目前机组性质#3机组为上网机组,其它机组均为自备机组。自备机组所发电量全部用于企业内部的煤炭、铝业等生产和居民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公司原煤开采能力的增加和矿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内部的用电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矿区内部的自发与自用电量基本平衡。大屯电网从建网至今已经运行三十多年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屯电网供电网络,输电线路近230公里(35kv:170公里,110kv:13.7公里,220kv:46.152公里),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15座,总配电容量1292.37mva,目前电压等级有220kv、110kv、35kv、6kv,以110kv、220kv与华东电网联络,以35kv、110kv电网为主干网架馈供各厂矿与生活用电,对保证大屯矿区及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坚持标本兼治
大屯公司电网的安全运行产事关着大屯公司四矿、铝厂等所有地面的安全生产,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召开了大屯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做好全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基本方针、奋斗目标和应急措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电力生产管理人员要把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作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遏制大屯电网重特大事故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3 狠抓应急管理 确保发供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大屯公司充分认识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电网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近几年突出狠抓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大屯公司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大屯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大屯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大力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为整个大屯矿区的安全生产了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一是建立了应急组织体系。大屯公司发电厂成立了大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矿、铝厂等单位按照要求建立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完善了各项应急制度,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修订并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各单位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各级各类事故抢险和处置的应急预案。大屯公司发电厂制定了应对电网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配套的专项预案,和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并针对人身伤亡、自然灾害、电网大面积停电等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专项预案。
三是加强和改进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抓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是关键。各发供电部门把应急管理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狠抓落实中,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电力事故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提高电力企业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电力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到位,资金和物资到位,培训和演练到位,监测和预报到位。在电力应急管理投入上,做到了有长远眼光,学会算大账,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投入,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第2篇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一、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的涵义
所谓“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根本。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安全管理主体在安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适用于安全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安全生产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安全思想观念体系。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的内涵,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规定。
①安全管理过程的起点必须是人,将满足人的安全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安全生产潜能的全面发挥,作为安全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②人是首要的安全管理客体。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手段,首先作用于被管理的人,再通过被管理的人发挥能动作用,协调与运用好其他要素。
③人本观念除了将人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中心以外,还同时确认安全管理主体是整个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安全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安全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同样是安全管理主体必须关注的重要安全管理目标。
④人本观念中的“人”,不单指现实安全管理活动中具有自己意志、利益和作为的个人,而且也指具有共同安全生产目的和安全工作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成的群体和组织。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并不完全由组织生产力的管理实践而派生出来,不论作为安全管理主体,还是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人,都反映和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人本观念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受到历史和社会制约的、具体的人,安全管理的人本观念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把“抽象的人”还是把“具体的人”作为安全管理的根本,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安全管理人本观念的界限。
二、确立和运用安全管理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安全管理人本观念的确立与运用,既是人类历史上漫长安全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又是现实安全管理活动中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客观要求;既可转化为有效协调安全管理客体各要素的手段, 自身又是安全管理主体所追求的目标。每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在安全管理中确立、运用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1.在安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惟一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诸要素,孤立地看,有人的要素,物质资源要素、科学与技术要素、信息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观念要素等,这些要素视其发生联系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形态,可区分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不管是自然系统还是人工系统,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是各要素中最活跃的,惟一起主导作用的要素。首先,从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之间关系看,物的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要素的影响。比方说,人的安全技能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会开拓新的物质生产领域,也会
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物的要素。物的要素再先进,也必须由人使用和管理,否则只是一堆废物。其次,从人的要素与科学技术要素的关系看,科技成果是人类在劳动、生活实践中通过分析、研究在科学或技术上所取得的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结果。离开了人的实践和思维活动,就不会有科学技术。人类自身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自身的完善,成为推动科技要素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因。再次,从人的要素和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的关系上看,人的能力的发挥,包括认知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发挥,虽然受到时空条件和所掌握的信息的完整准确程度的限制,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突破时空的限制,如通过努力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时间,可以改变生态、自然地理条件,也可以通过不完整的信息的分析、综合,得到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
可见,人的要素不同于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其他要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本身单纯作为劳动力的存在来看,也是自然对象、是物,不过是活的有意识的物,而劳动本身则是这种力的物质表现。”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
2.从安全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安全管理思想是伴随着管理实践产生、发展的,安全管理实践除了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属性之外,其最显著的特性就是贯穿于其他各种实践形式之中,涉及包括改造自然界,改造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所有实践活动。因此,实践主体的多样性,必然导致管理思想的多样化。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就已出现过重视人,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如《管子》中就明确指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则主张“礼义治国”,希望推行以“礼”为核心的管理目标,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孟子更是主张“仁政治国”,认为“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从宋代曾巩的“节用裕民”主张,到明代丘溶的以“人君之治,莫先于养民”的经济放任思想,都体现着这一思想脉络。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也不会重视人才的真知灼见,如魏国刘劭著《人物志》三卷,南北朝时的杂家著作《刘子》,对人才的地位与作用,人才的考察与选拔,人才的使用与流动,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等都有了较完整的归纳和论述。
许多管理学著作认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对“落实管理理论”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主张用经济刺激和严格管理监督来提高效率,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但物的利用程度逐步趋于极限,同时也加剧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光靠加强对“物”的管理,并不能缓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因此,强调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理论学派。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具有相互交汇、融合的趋势,原来强调从工作出发,以事为中心的学派,开始引入了社会心理方法。而单纯研究人际关系、人群关系的各学派,也开始探寻如何做到“人事并重”、如何将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技术系统相结合。欧美管理学界在管理比较研究中,对日本企业从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出发,注重培养企业精神的做法,也基本给予肯定。这种种现象表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确立和运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3.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
(1)安全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是衡量其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的综合性标准 静态地看,企业安全管理者的素质是德和才的统一,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知识(包括安全专业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与实际安全生产管理技能的统一。然而,安全管理过程是个复杂多变的运动过程,同时又是安全管理主体有目的的自觉实践过程。因此,安全管理主体能力高低,同时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安全管理主体所具有的多种素质;二是安全管理主体是否具有发挥各种固有素质的主动精神和负责精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要提高安全管理主体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安全管理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安全管理客体的素质也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除了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相结合,必须有物质上的对应要求之外,作为安全管理主体的人与作为安全管理客体的人也有素质上的对应关系。被管理者的素质过低,无法如实接收和理解安全管理主体发出的各种安全管理信息;另一方面,也无法发挥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功能。可见,只有把安全管理主体和安全管理客体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3篇 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
一、安全管理择优观念的涵义
择优是指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尽可能充分地比较研究,在诸种方案中选取一种比较满意方案的过程。为此,我们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可以作如下概括: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安全管理效果。具体说,安全管理的这一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
影响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质条件、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原有的安全管理基础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等。树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尽可能地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避免其中的不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否则就只能是主观臆想。其次,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在安全管理中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从客观规律的要求出发,而只是从主观想像的择优标准出发,也不能称其为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总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所谓积极,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所谓可靠,就是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制约因素,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
2.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体现于安全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如前所述,安全管理是一个决策、计划、实施、控制、监督、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阶段都有优化的问题,因此都要制定多种方案进行尽量充分的比较选择。但是,仅仅树立这样的择优观念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来说,还有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和统筹安排的问题,也就是存在着一个全过程的优化问题。这两种优化在实际中有时是统一的,有时也是矛盾的。当它们之间出现矛盾时,局部优化就要服从全局的优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安全问题在局部看来是合理的,而在全局看来是不合理的,因而就不能实行的原因所在。为此,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必须要强调整体的优化,兼顾局部的优化。
3.树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择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择优过程中所制定的方案即使尽量多,也只能是有限的,因此从这些方案中所选出的所谓最优、最佳方案,只是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而言的,而不可能是穷尽所有的方案。
②安全管理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制定方案中,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方案的选优中,由于有些因素不能用定量表示,有些只能粗略地表示,有些因素还不得不舍掉,因此最后所计算的结果,虽然在数学上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但在实际上却不一定是最大或最小。
③由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在一定时期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有些方案在当时看是最优最佳的,但从长远看,又不一定是最优最佳的。虽然我们可以强调在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中要有长远眼光、战略眼光,但是,由于事物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产生的相对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从空间上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宏观性的安全管理,如一个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各地区、各企业、各单位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差别,由此就可能出现同一种安全管理方案,在这一地区或企业来说是最优最佳的,而对另一些地区或企业来说,却不一定是最优最佳,甚至是不适用的。虽然在安全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但这种空间上的相对性也是难以避免的。
⑤择优不仅要考虑产出,而且还需考虑投入。对于有些安全生产的择优项目,寻求最优最佳方案可能要花较大费用或需较长时间。这样做最后所得的结果可能是最好的,但如把产出和投入相比则不一定是最好的,最经济的。如果能够花较小的代价和时间,寻求一个相对好的方案,其投入和产出的比好于前一种情况,那么这种方案则是更适用、更合理、更可行的。为此,相对费用来说,择优也有相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择优过程中,不但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而且也要讲究其经济性。决不能只讲产出、不讲投入,从而不惜任何代价,不顾任何损失地去追求最优最佳方案。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择优应当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所谓相对满意,就是指在尽量考虑种种限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努力所可能达到的最优最佳标准。
二、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
1.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代安全管理本身的要求
安全管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择优的过程,这对于现代安全管理来说更是如此。现代安全管理,面对复杂的系统、复杂的情况和复杂的环境,为了使安全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树立择优观念,采用科学的择优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复杂的因素,制定多种备选方案,最终选出一种相对满意的方案。
决策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而择优则是决策的核心。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首先要树立决策的择优观念,这无论对于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制定、还是对于各项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评价是安全管理的终结。在评价中仍然必须树立择优观念,要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安全管理成果的大小,来衡量安全管理的成败和安全管理者的政绩。只有这样,才能赏罚分明,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缺乏择优观念,优劣不分,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会大大挫伤安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如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全过程及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一样,在企业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及管理的全过程中,每个安全管理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择优观念,否则,在任何环节上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安全管理效果。
2.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所谓平等,主要是指竞争的条件平等、竞争的规则平等,而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靠自身的本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则主要决定于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当然也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科学技术进步水平。
在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中取胜,产品要靠质量,人员要靠素质,行政要靠效率。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的水平,其核心决定于管理中的择优水平。为此,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只有始终树立择优观念,并能运用最先进、最有效的择优方法,才能求安全、出质量、出效益、出才能、出效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果缺乏择优观念,满足于粗放管理,只能在市场竞争中打败仗。
3.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安全管理人才的要求
人是安全管理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搞好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特别是搞好安全管理中领导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做好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于培养和选拔安全管理人才要坚持德、才、健兼备的择优标准,在理论上并无分歧,所不同的是在具体问题上如何把握这一标准。在企业实际安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是主流和支流混淆,表面与本质不清。有些安全干部德才兼备、敢于坚持原则,具有开拓精神,政绩突出,但是往往伴随着有“骄傲”、或“抗上”的“毛病”,对于这样的安全干部的提拔任用,往往会主次颠倒,产生种种争议。相反,有些安全干部唯唯诺诺,庸庸碌碌,工作不称职,大错又不犯。这样的安全干部却往往“是一个没有明显毛病的好人”而被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
在安全管理人才的择优选拔上,除了要正确掌握择优标准以外,重要的还要建立真正能够择优的机制。这种机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工作实绩,尊重大多数职工的意见。如果只是少数人说了算,以少数人的意愿为择优标准,那就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