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体系管理专员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职责描述:
1、负责协助对体系文件、流程进行优化、完善;
2、负责协助组织开展体系知识培训;
3、负责协助进行公司各体系年度内审、管理评审的策划、组织及体系外审相关衔接工作;
职位要求:
1、本科学历,质量管理、化工相关专业
2、三年以上体系管理、内审管理经验,具备内审员资质证书优先
3、思维清晰,敏捷,执行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突出,具备多体系审核能力优先。
第2篇 公司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工作程序
公司iso14000手册--环境管理体系内审程序
编号-ep19ems程序文件
1目的
定期进行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以验证环境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并是否有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和预防不合格,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和不断地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控制(简称内审)。
3职责
3.1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内部体系年度审核计划,报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
3.2环境管理者代表确定审核组成员,任命审核组长。
3.3审核组长负责制定审核计划,提交审核报告,内审员负责配合组长实施内审,并对不符合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综合办公室是内审的实施部门。
3.4环境管理者代表对审核报告评审,并将审核报告下发到相关部门,同时向最高管理者代表汇报,提交管理评审。
3.5各部门负责对内审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
4工作程序
4.1每年1月初,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一般情况下每年一次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各部门各要素覆盖一次审核。如有下列情况,可临时增加频次。
a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或相关方有严重抱怨。;
b组织的领导层、环境方针、目标、指标、重大环境因素、生产工艺等有较大改变。;
c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
4.3审核的准备
4.3.1组建审核组。
a.审核组长:由综合办公室成员担任。
b.审核组成员: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内审资格证书且被公司总经理任命的内审员组成。
4.3.2审核组的职责
a.审核组长
(1)代表审核小组对审核实施管理并负有最终责任。制定《ems内部审核计划》。
(2)确定审核范围。
(3)确定审核结果。
(4)向环境管理者代表汇报。
b.审核组成员
(1)根据审核准则进行审核。
(2)审核应客观公正,并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
(3)记录审核中的不符合项,并向审核组长汇报。
c.被审核部门
(1)将审核的有关事项及时传达给部门的有关人员。
(2)提供审核所需的资料及作现场说明,积极配合审核组审核。
(3)对审核出的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
(4)实施纠正措施并确认效果后,向审核组长报告。
4.3.3编制审核计划
由审核组长根据年度审核计划编制《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审核计划于审核前七天由iso14001审核组发至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在收到审核通知后,如对审核计划有异议,可在两天内通知审核组,协商调整。审核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日期、受审核的部门、时间安排、审核员分工等。
a受审核的范围:覆盖全公司所有部门和分厂所涉及活动、产品和服务,iso14001标准17个要素;
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范围是:位于浙江绍兴县安昌镇盛陵村的绍兴县方圆染整有限公司纺织产品的印染整理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
b审核的目的:
1)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iso14001标准的要求;
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3)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c审核的准则:
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适用于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4.3.4审核组预备会议
审核员分工、编制检查表、准备不符合报告表式等。
4.4审核实施
按《审核实施计划》审核
4.4.1召开首次会议
审核组长负责主持会议,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审核员及受审核部门领导和陪同人员参加。会议内容主要是:明确审核目的、范围、介绍审核员分工、确认审核计划,介绍审核方法和程序、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等。
4.4.2现场审核
审核员按分工到受审核部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填制《审核检查表》,确定不符合项,内审员依据《ems内审检查表》通过面谈、文件审阅和对现场活动与情况的观察,收集证据,对偏离ems审核准则的表现作出记录,以便判定。
a.通过与部门负责人、主管及操作工的面谈、了解ems在该部门的贯彻情况。
b.通过查阅程序文件、ems相关文件、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
4.4.3审核组内部交流
现场观察结束后,审核小组进行审核评议,审核组长负责主持,全体审核员参加。
交流主要内容是:总结审核工作,研究所有的不合格项及其分布,其不符合项事实应得到受审部门的认可;并开具不符合报告。报环境管理者代表复审。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初步拟制审核报告等。
4.4.4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组长负责主持会议。公司级领导、管理者代表、受审核部门领导人及陪同人员、审核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为:审核组长介绍审核总体情况;宣布不合格报告;提出纠正措施;审核的审核结论;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讲话。
4.4.5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或其授权的审核员编写。《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a审核目的和范围;
b审核日期;
c审核的准则;
d审核组成员;
e审核发现;
f不符合报告;
g审核结论,包括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评价;
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分发给受审核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4.6纠正措施的跟踪
4.6.1受审核部门根据不符合报告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和实施计划,并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4.6.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不符合项的整改,组织人员在1周内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向审核组长提出复查要求。
审核组
长接到部门复查要求后,3天内安排内审员验证,验证结果向审核组长汇报。
4.7审核员认为责任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为无效时,由责任部门修改纠正措施计划按4.6.1执行。
因责任部门人员失职致使纠正措施不得力时,由审核员报管理者代表处理。
4.8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使用的全部记录由审核组长移交综合办公室按《环境记录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4.10内审的记录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整理和保存。
5相关文件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环境记录管理程序》
6记录
6.1《年度内审实施计划》
6.2《内审实施计划》
6.3《内审检查表》
6.4《不符合项汇总分析表》
第3篇 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产品之改进工作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产品之改进程序
1目的
为持续有效地改进本公司之质量管理体系,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过程产品之改进,均属本程序之管理范围。
3权责
3.1总负责人:管理代表。
3.2改善议题之选择与实施改善:各部门。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5.1 改善策划与实施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
5.2当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过程中发生异常及客户沟通时,可依照下列程序文件进行处理
5.2.1 客户抱怨时、依照《客户沟通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5.2.2 过程能力出现差异时、依照《过程能力评定程序》进行处理。
5.2.3 产品质量发生异常时、依照《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5.2.4 质量目标出现异常时、依照《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5.2.5 资料分析发现异常时、依照《资料分析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5.2.6 内部品质审核发现异常时,依照《内部品质审核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5.3 定期改善策划与实施。
5.3.1 每年12月底由管理代表召集各部门,就下列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下一年度之改进计划。
a 物料损耗
b 生产效率
c 产品品质
d 管理方法
e 其它
5.3.2依5.3.1中所列事项选定改善议题,并组成改善小组,改善小组长由管理代表指定,小组成员由小组负责人选择,改善小组之活动方式依照《内部沟通管理程序》进行运作。
5.3.3 由改善小组对本小组改善议题之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并填写《改善计划书》及《改善可行性分析报告》交管理代表组织相关人员审查改善是否可行。
5.3.4 由改善小组依据《改善计划书》中所制定之改善措施实施改善。
5.3.5 改善措施执行完成后,由改善小组确认改善达成效果,并
第4篇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计划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计划控制程序
1、目的
成本计划是预先规定的计划期内的成本水平。编制和执行成本计划,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水平,厉行节约,消除浪费,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实现组织的利润最大化。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成本计划。
3.2成本部是成本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成本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并检查、监督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3.3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成本计划的要求负责具体组织与实施,以满足成本要求,并对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负责。
4、工作程序
4.1成本计划的主要内容
本公司的成本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a)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b)总成本计划;
c)制造费用计划;
d)期间费用计划;
e)降低成本计划(包括为这些成本达到预期水平所采取的措施)。
4.2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成本部应根据组织的方针和目标、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计划、原材料供应计划、各种消耗定额、预算以及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并参考以前年度的实际成本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编制成本计划。
4.3成本计划的编制原则
成本部在组织编制成本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先进合理的定额为基础;
b)计划与核算口径保持一致;
c)与其他计划相互协调一致;
d)尽量吸收计划执行者参加。
4.4成本计划的编制
4.4.1成本部应根据公司对成本计划的编制精神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于每年11月开始着手准备编制下年度成本计划(与预算同步),并组织有关部门收集和整理如下资料:
a)本年度预计计划完成情况;
b)各种定额和预算资料;
c)预测下年度销售量及下年度预计生产量;
d)以往年度的实际成本水平;
e)成本历史最好水平;
f)有关标杆的成本情报资料;
g)其他计划资料。
(不限于此)
4.4.2成本部应在利用上述资料分析和研究本年度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成本目标对下年度成本指标进行测算和综合平�,并形成计划草案,报送体系负责人。
4.4.3体系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成本计划草案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提出修改意见。
4.4.4成本部根据体系负责人对成本计划草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要求,组织实施修改。计划修改完成后,成本部应组织评审,并做好评审记录。评审通过后成本部编制形成正式成本计划,经体系负责人审核和总经理批准后,于当年1月1日起正式发布实施。正式计划由成本部下达,各部门和单位执行。成本计划的评审和批准的控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4.4.5成本计划的发放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确定其发放范围,确保所有接收计划的人员签字确认和所有执行计划的所有场合都能得到有效版本的成本计划。
4.4.6成本部应确保所编制形成的正式成本计划能够指导和约束成本控制的行为,并起到如下作用:
a)使全体员工都能明确在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
b)作为加强成本控制的手段,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c)成为公司对成本业绩进行测量的标准尺度。
4.5成本计划的实施
4.5.1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成本计划规定的要求实施控制,并做好相应记录,成本部应在成本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检查、跟踪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计划的行为成本部应按《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给予考核。
4.5.2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报告,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或裁决。
4.5.3随成本计划的进展而对计划进行修改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再次得到评审和批准。成本部应识别计划的修改,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知道计划已变更的信息。
4.5.4成本计划修改记录成本部应予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成本计划修改记录》
6.2《成本计划评审记录》
第5篇 管理体系贯标咨询顾问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负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
2、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第三方咨询服务,包括信息化评测、诊断、规划、培训等;
3、参与或负责相关咨询项目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方案设计和编写、招投标等工作。
职位要求:
1. 熟悉 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两化融合领域评估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2. 具备企业诊断评估,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撰写与实施的专业能力;
3. 了解贯标基本流程,从事过质量、环境等贯标或认定工作,有erp/plm/自动化等信息化工作经验者优先;
4. 勇于挑战与创新,性格开朗,亲和力强,具备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6篇 成本管理体系定额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定额控制程序
1、目的
定额是制定成本计划和全面预算的依据。制定和实施各类定额,就是为了节制消耗、控制资金占用和合理限制费用开支,使各种耗费得到预先控制,以确保合理的投入产出,实现成本目标,并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费用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材料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2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现场的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安全费用定额、设备修理费用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备品备件消耗定额、产品储备定额、销售费用(包括明细费用)定额和主管的费用(包括:制造费用等)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3总工程师负责工艺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4首席财务官负责费用定额(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等)的管理与控制。
3.5成本部是公司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指挥、协调、指导和考核全公司的定额工作。
3.6财务部是费用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定额的制定、平衡、汇总、下达和考核。负责组织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7制造部是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安全费用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全公司安全费用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8人力资源部是劳动(工资)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劳动(工资)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9供销部是采购定额和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采购定额和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10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定额管理与控制,并接受各职能部门的指挥、协调、指导和考核。
4、工作程序
4.1确定制定定额的依据
4.1.1本公司已确定的定额种类包括以下方面(见图1):
a)消耗定额(包括:材料、设备零部件、能源、工艺装置、工具、量具、护具等);
b)劳动定额(包括:吨煤工资含量、计件工资定额、工时定额等);
c)费用定额(包括:采掘费用、制造费用、修理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d)储备定额(包括:各仓库、料场和生产现场储备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零部件、能源、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等)。
4.1.2成本部对上述各类定额应组织汇总、建立并保持明细清单,清单应按定额类别分类编制,应具体规定所需的定额和定额率指标。
4.1.3根据清单需要建立的定额,各部门和单位在制定定额前,应收集和整理以下方面的信息资料:
a)以往可比的统计数据的分析资料(包括:上年度和历史最好水平数据);
b)同行业的定额水平信息;
c)有关的工艺和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图样要求和生产要求);
d)国家规定的定额;
e)以往的定额完成情况的资料;
f)经验值;
g)本公司现行的有关规章制度;
h)预测的计划期内实际情况;
i)不可预见费用的估算;
j)领导特批;
k)政府和上级有关政策的变化;
l)产量和销售量的变化。
(不限于此)
4.1.4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资料后,各部门和单位应结合本公司和产品的实际情况再选定以下方法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a)经验估计法(适用于:供应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b)统计分析法(适用于:工艺定额、生产定额、供应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c)实际查定法(适用于:工艺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d)技术测定法(适用于:工艺定额、工时定额)。
4.2制定所需的定额
4.2.1各类定额的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依据分类的定额清单和方法的依据制定所需的定额,并形成文件,不得遗漏。
4.2.2各主管部门在组织制定所需的定额时应:
a)识别和确定范围;
b)由低到高制定;
c)自下而上评审;
d)以业务核算为主。
4.2.3定额的制定完成后,应组织评审,以确保定额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准确性。评审通过后,报有关主管领导进行,批准后下达实施。
4.2.4下达定额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确定定额文件发放范围,并确保所有接收定额的人员签字确认和所有执行定额的所有场合都能得到有效版本的定额。
4.2.5随年度计划指标变化的定额(如:费用定额),每年应确保更新,其制定与下达应与年度计划同时进行。
4.3实施所需的定额
4.3.1各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定额控制人、财、物的消耗。
4.3.2各单位应严格按消耗定额领料,供应部门应严格按消耗定额发料或送料,并建立按定额退库制度(因为100%的按定额发料有时可能是不实际的),确保整包装领用材料的剩余部分在期末都能办理退库手续(可以“假退库”)。
4.3.3各部门和单位应确保在费用定额(限额)内发生费用,不得超支,发生费用时需经主管领导的审批,未经主管领导批准的费用,财务部门不得列支和支出。
4.3.4各生产单位的现场、库房储备的材料、能源和产品应严格按储备定额实施储备,坚决杜绝超储积压。
4.3.5各单位和人力资源部应严格按国家政策、公司有关规定和劳动定额控制人力资源的消耗和工资含量,确保单位产品工资或工时不超定额。
4.4检查和考核定额的执行情况
4.4.1各定额的主管部门应按已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定额的准确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在一般情况下对定额准确性的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6个月;对定额执行情况每月考核一次。
4.4.2对定额准确性的考核应做好《定额考核记录》;对定额执行情况的考核应按《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执行。
4.4.3在定额的执行过程中若遇有生产经营条件、原材料条件发生变化和定额本身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时,可能涉及到追加或调整定额,有关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主管部门方可追加或调整定额,并做好记录,为定额的修改提供依据。
4.4.4由追加或调整定额所引起的任何记录,主管部门应归档保存。
4.4.5成本部应将定额的检查和考核的结果,及时向总经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总经理在管理评审时应依据《管理评审规定》对定额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4.5定额的修改
4.5.1定额的考核结果,可能导致定额的更改,各定额的主管部门应在定额实施的过程中识别定额的修改。识别定额的修改可通过定额评审和准确性的考核以及基层执行人员对定额的意见、建议或抱怨等反映形式进行。
4.5.2对定额的修改应有其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修改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再次得到评审和批准。
4.5.3对定额的修改应确保相关文件同时得到修改,并将修改的信息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执行修改后的定额。
4.5.5由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主管部门应归档保存。
4.5.6通过对定额的考核和反复或经常修改,其定额值逐渐趋于准确、稳定和更加符合实际。体系负责人和成本部应不断识别各类定额的这种成熟度和准确度,并将其定额逐步形成标准,再过度到标准成本法,最终实现标准成本控制。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各类定额
5.4《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
6、记录
6.1《定额考核记录》
6.2《文件修改记录》
6.3《文件评审记录》
第7篇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消除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纠正措施工作,并对全公司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3.2成本部是纠正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3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对成本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的控制原则
4.1.1对本公司出现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的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制定纠正措施。
4.1.2纠正措施控制的重点是分析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消除这些原因的纠正措施。
4.1.3所制定的纠正措施必须与所遇到的事件和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必须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确保纠正措施是适宜的。
4.1.4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2评审不符合
4.2.1各部门和单位应注意不断识别和发现不符合,确定不符合的信息来源,并通过成本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各种信息,来识别、确定和评审不符合。
4.2.2纠正措施的信息来源有:
a)不符合报告(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
b)内部审核报告;
c)核算的结果;
d)管理评审的输出;
e)数据分析的结果;
f)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不限于此)
4.3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4.3.1对已识别和确认的事件和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应组织调查分析产生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并确定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做好记录,对重大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应由体系负责人或成本部组织进行调查和分析。
4.3.2调查和分析原因的方法可以是:
a)散发调查表;
b)召开专题分析会、成本分析会;
c)课题研究;
d)头脑风暴法;
e)因果图。
(不限于此)
4.4评价确保事件和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4.5纠正措施的制定
4.5.1在确定事件和不符合原因的基础上,由责任部门和单位制定纠正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5.2制定纠正措施的一般要求:
a)针对不符合的原因制定;
b)研究不符合能否再发生
c)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活动接口;
d)方向明确,方法得当;
e)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纠正措施的实施
4.6.1纠正措施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并确保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2纠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有问题时,应由成本部组织协调,重大问题应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
4.6.3成本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评价其有效性,并做好相应记录。
4.6.4内部审核中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4.7纠正措施的评审
4.7.1纠正措施的实施完成后,责任部门和单位应提出书面总结,经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组织评审、认可后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7.2对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有关文件的永久性更改,应由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更改。对效果不明显的纠正措施应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4.8纠正措施的汇总分析
成本部对全年所有的纠正措施,年底前全面汇总一次,并计算出全年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相对数(%),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9由纠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成本部和责任部门/单位应予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5.3《管理评审的规定》
6、记录
6.1《纠正措施表》
第8篇 质量管理体系主管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质量管理体系主管在品质管理中心部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质量体系的建设、审核与认证等工作。
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协助质量管理部经理,应用gmp 规范要求和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
(2)主管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体系的管理工作,负责牵头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制度、sop流程,并监督执行。
(3)组织企业gmp质量管理体系及iso9001标准的教育培训工作,监督指导公司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的质量文件并监督落实其执行情况。
(4)协助质量管理部经理定期开展gmp自查以及管理评审工作,报告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收集各方面的建议,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提高。
2.组织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1)组织编制质量体系自查及年度内审计划
(2)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并拟定审核报告
(3)负责与质量认证机构进行接洽、沟通
(4)负责企业各项认证文件的审核,配合相关机构进行认证工作
职位要求:
1.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
2.专业:生物工程、食品等相关专业;
3、有药厂gmp管理文件制定经验;
4、进行过iso9001的认证组织工作
5、需具备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第9篇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文件是实施并保持成本管理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对文件进行控制是为了让管理者使用唯一有效版本文件,防止误用文件,以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有关的所有文件。
3、职责
3.1成本部是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体系文件的控制与管理。
3.2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文件由各部门和单位管理与控制。
3.3各类文件的使用人员负责正确使用和维护文件。
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纲领性文件:成本管理手册;
b)程序性文件:各种控制程序;
c)控制成本水平和发生过程的文件: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定额或标准成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方案等。
上述三个层次文件的关系见《成本管理手册》第3.4.1.4条。
4.2文件的编制
4.2.1文件的编制应按规定的职责进行,成本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性文件由成本部组织编制,控制成本水平和发生过程的文件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编制。
4.2.2文件的编制应注意:
a)与成本管理体系要求的其他文件相适应,注意与其他文件的相容性,不得与其他文件相抵触或矛盾;
b)所编制的文件内容应尽可能全面、系统,该说的一定要说到;
c)所编制的文件一定要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注意文件的可操作性;
d)所编制的文件,不得与成本管理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
e)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必须覆盖和符合所依据的成本管理标准;
f)文件作为成本管理活动的依据,其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并确保文件的适用性。
4.3文件的评审
4.3.1文件的编写完成后和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评审,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文件的评审应由文件的批准人或文件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并做好《文件评审记录》。
4.3.2对文件评审的结果,可确定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或更新文件,如果需要修改文件,修改后必须再次得到批准。
4.3.3文件评审的方式可采用会议评审,也可采用会签评审。
4.4文件的批准
4.4.1文件的批准应按授权范围进行,总经理负责批准《成本管理手册》,体系负责人负责批准程序文件,第三层控制成本水平和发生过程的文件及其他文件应由相应层次的授权人批准。
4.4.2未得到有关授权人批准的文件属无效文件,一律不得使用,使用文件的部门/单位和各类人员在使用文件之前应首先确认文件批准的有效性。
4.4.3文件批准的方式应以授权人员的签字为准。
4.4.4对外来文件,相关授权人员也应进行批准,批准时应主要考虑文件的适用性。
4.5文件的发放
4.5.1文件的发放由各文件管理部门进行,其发放的范围应得到批准,并严格按已批准的发放范围进行发放,确保使用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各场所都能及时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
4.5.2受控文件的发放,由各部门的文件管理人员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并注明分发的受控号,文件的领用人应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中签字领取,便于追溯。
4.5.3文件代收人员领取文件后应及时将文件送达到有关人员,以防止因文件影响成本管理活动。
4.6文件的使用
4.6.1文件使用部门及文件持有人,在使用文件时应全面理解,正确使用,使文件真正发挥指导和规范成本管理活动和成本管理行为的作用。
4.6.2文件在使用时各部门和单位及各类人员必须按《现行受控文件清单》中所规定的文件范围使用文件,并识别是否是现行修订状态的有效版本,清单以外的文件不得使用。
4.6.3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各部门和单位及各类人员应保护和贮存好文件,以防止文件的损坏、丢失,当所使用的文件损坏严重,影响使用时,文件持有人或文件管理员应到文件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的文件,补发新文件,其分发号可继续沿用原分发号,文件管理部门在补发新文件时仍执行4.5.2条规定。
4.6.4文件管理部门对已收回的破损文件的处理,按4.9条规定执行。
4.6.5当文件使用部门/单位和使用人员不慎丢失文件后,应按4.6.3条有关规定办理补发手续,但责任人必须做出书面检讨或说明原因。若文件管理部门在补发文件时,给出新的分发控制号,应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必要时将丢失的文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
4.6.6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文件不适用或不可操作时,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予以记录,并与文件管理部门联系更改,可按4.7条有关规定执行。
4.7文件的更改
4.7.1文件的更改,应由文件的使用部门或文件管理部门提出,并说明更改原因,报有关领导批准。具体实施由文件的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并做好《文件更改记录》。
4.7.2文件更改的批准,原则上应由原批准人批准,如原批准人不在时,可由接替其职务的人员进行批准,但必须掌握原批准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7.3文件更改后,由文件管理员进行换页处理,并注明更改状态标识和生效日期。对重要更改,由文件主管部门领导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阐明更改内容和性质,并将更改后的精神层层传达到各使用人。
4.7.4文件更改后,文件主管部门应及时修订《现行受控文件清单》中的更改状态,确保各使用场合能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防止误用文件。
4.8文件的换版
4.8.1文件可多次更改(修订状态从0-9),当文件需进行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次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文件。
4.8.2换版后的文件仍按4.7.2条规定进行审批,其发放仍按4.5.2条规定执行。
4.8.3换版后的文件发放时,应收回原版次的作废文件,并按4.9条有关规定执行。
4.9文件的作废与处理
4.9.1作废的文件应由文件管理部门按《文件发放登记表》中的发放状态收回,并填写《作废文件登记表》,确保从所有使用场所收回所有失效和/或作废的文件,以防止失效和/或
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4.9.2对收回的失效和/或作废的文件,文件管理部门应统一销毁,并作好《文件销毁记录》。
4.9.3对需要作为历史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应由文件管理部门加盖“作废保留文件”印章进行标识。对作废保留的文件只能用于资料参考或追溯历史情况,不能用于指导成本管理活动和向高层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
4.10文件的管理
4.10.1文件应有唯一性的准确标识,以确保有效使用。各部门和单位应按以下编号规则正确实施文件编号。
注:文件类号:sc――成本管理手册
c*――程序文件
gz――规章制度
ys――预算
de――定额
jh――计划
fa――方案
例:《文件控制程序》的编号为:××/c*-01-2006其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c*――程序文件;01――第1号程序文件;2006――2006年版。
4.10.2文件的底稿及打印件均应归档保存,文件管理员应填写《文件档案登记表》。为防止电子版文件丢失,所有电子版文件均应有备份,并进行适当的标识。
4.10.3使用文件的人员在借阅有关文件时,应办理借阅手续,经有关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并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所借阅的文件,到期未归还的,应由文件管理员负责收回,原版文件一律不得外借,以防止其丢失或损坏。
4.10.4为提供信任向外部(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上级主管部门、顾客等)提供文件,以证实本公司成本管理和成本保证能力时,文件主管部门只提供《成本管理手册》,不得提供程序性和控制成本水平及发生过程的文件,若必须提供第二层和第三层文件时,应由体系负责人批准。当所提供的受控文件修改时,也应按4.9.1条规定收回作废文件,更换新文件。
4.10.5各部门和单位应建立本部门/单位的《现行受控文件清单》,报成本部。成本部负责建立并定期公布全公司的《现行受控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标明所有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以确保各部门和各类人员能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并按规定的文件范围使用现行文件的有效版本。
4.10.6受控文件应加盖“受控文件”印章作为受控的标识,非受控文件可不作非受控标识,但仍然按规定进行编号。
4.10.7文件复制(包括:复印、拷贝等),必须经本部门/单位或文件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按批准的份数复制。受控文件的复制必须重新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复制件的发放,也应按4.5.2条规定执行。
4.10.8各部门和单位使用的有效文件,应保持清晰可辩,标识正确,易于识别,存贮应便于检索,可利用文件的目录和文件的编号进行分类,确保使用时能快速查找。
4.10.9文件主管部门和各部门/单位的文件管理员应按规定检查各类现行文件的有效性,并填写《文件有效性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10.10各部门和单位对现行文件的使用、归档、保存、借阅、复制、销毁和向外部提供等环节,应注意文件的保密性,对文件的保密内容不得向外透漏,必要时应在文件上进行密级标识。
4.11外来文件的控制
文件的归口主管部门和各类文件的管理部门及单位应确保识别外来文件,必要时对外来文件进行标识。直接引用的外来文件,如标准和法规等,应由文件归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对外来文件的发放、作废、处理和管理可参照4.5条、4.9条和4.10条规定执行。
4.12对提供信任的客观证据文件――记录的控制,应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4.13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这种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照片、样件、电子媒体或他们的组合。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文件发放登记表》
6.2《文件评审记录》
6.3《现行受控文件清单》
6.4《文件更改记录》
6.5《文件销毁记录》
6.6《作废文件登记表》
6.7《文件归档登记表》
6.8《文件有效性检查记录》
第10篇 质量管理体系专员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协助领导完善公司体系建设,负责公司体系(ts16949,iso9001,iso14001,oshsas18001)文件编写、修改、完善;
2、体系日常运行的检查维护、监督与完善;
3、内审、管理评审及iso培训计划编制、实施及改善跟踪;
4、二方、三方审核准备及审核后的改善及跟踪
5、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位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2、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持有相关体系内审员证书,具有多体系整合经验;
3、工作原则性强,认真、稳重、严谨、细心;
4、较强逻辑性和分析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5、熟练应用8d报告和qc手法。
第11篇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注册[深圳]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职责描述:
1. 配合公司工作的要求履行本职工作;
2. 执行公司安排的审核任务,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审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3. 在审核工作中坚持审核原则,遵守审核员的行为规范和公司的各项规定,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
职位要求:
1. 具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ccaa注册审核员资格;
2. 持有有效的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
3. 不可同时持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书;
4.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作适应能力强;
5. 能满足经常性出差需要。
第12篇 成本管理体系预防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消除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发生,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潜在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预防措施工作,并对全公司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3.2成本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3各部门和单位具体负责识别潜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预防措施的控制原则
4.1.1对潜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制定预防措施,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发生。
4.1.2预防措施控制的关键是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4.1.3预防措施控制的重点是分析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制定消除这些原因所需的预防措施。
4.1.4所制定的预防措施必须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必须权�风险,利益和成本,确保预防措施是适宜的。
4.2确定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及其原因
4.2.1潜在不符合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两个方面;潜在的成本事件见《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
4.2.2对潜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成本部和各有关部门及单位必须加以识别,及早控制。
4.2.3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信息来源包括影响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和资料有:
a)社会经济状况及行业经济状况的分析;
b)媒体对自然灾害和疫情的预报;
c)生产现场危险源辩识;
d)对顾客和供方情况的分析;
e)市场分析报告;
f)成本发生过程的记录;
g)内部审核结果的输出;
h)管理评审的输出;
i)数据分析的输出;
j)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不限于此)
4.2.4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利用上述信息来识别、发现、确定和分析并消除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
4.2.5对重大的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应由体系负责人或总经理亲自主持分析原因,并做出改善资源条件、改变过程和方法配置控制手段等成本管理体系的重大决策。
4.2.6分析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方法可以是:
a)散发调查表或问卷调查;
b)召开专题或专业分析会、研讨会;
c)课题研究;
d)头脑风暴法;
e)风险分析;
f)专业机构的研究;
g)因果图;
h)风险分析。
(不限于此)
4.3评价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4.4预防措施的制定
4.4.1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4.2制定预防措施的一般要求:
a)针对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来制定;
b)制定时应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优先顺序;
c)必要时应考虑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
d)研究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发展趋势;
e)防止发生成本事件和不符合;
f)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和活动接口;
g)对较长时间的预防措施应安排实施计划或时间表。
4.5预防措施的实施
4.5.1预防措施应由成本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实施,重大问题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确保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4.5.2成本部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评价预防措施的完成情况及结果所达到预期要求的有效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5.3预防措施的实施完成后由成本部提出《预防措施完成情况报告》,经体系负责人批准后,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5.4对富有成效的预防措施,可导致有关文件的永久性更改,应由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更改。对实施效果不明显的预防措施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6由预防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由成本部和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记录
6.1《预防措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