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词大全

潭柘寺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3-03 13:18:01 查看人数:44

潭柘寺导游词

第1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15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第2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13位用户收藏,17人推荐!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3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35位用户收藏,27人推荐!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 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第4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03位用户收藏,22人推荐!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第5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59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潭柘寺始建于1700多年前,历史非常悠久。曾经规模极大,传说明故宫便是仿造这里建造,北京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谚语。寺院受历代皇家重视,香火极旺。而且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建筑古老精美,风景非常不错。

潭柘寺现在的面积不大,寺院区的长宽大约都在300米左右,分布着寺院的主要建筑和多棵参天古树,在此步行参观大约2小时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寺院后山的龙潭和寺外前方的上下两座塔林。全部走马观花参观下来大约3个小时左右,若要仔细了解观察或是摄影的话可能需要更久。

潭柘寺的正门位于南侧,在南侧寺外约300米处是上下两座塔林,这两座塔林常常被直接进寺参观的游客忽略,但塔林处风光也十分不错,不妨在进寺前参观一下。塔林是寺内圆寂的大师存放舍利的骨灰塔组成的,潭柘寺的塔林以灰白两色为主,处在僻静的树林之间,在此散步参观十分安静,感觉古朴安然,也可以拍出非常不错的照片。

参观塔林之后便可从山门入寺,寺内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建筑,左右两侧有梨树院、行宫院等,都可以步行一一参观。寺内的建筑风格统一,大多有鲜艳光彩的彩绘,而且布局十分精致,其中不乏当年历代皇帝来此居住的行宫,所以十分精美。除了建筑外,院落里还有很多参天的古树,树木参天蔽日,更是给人古老幽静的感觉,拍照摄影也十分不错。

在大雄宝殿后侧的帝王树是一颗上千年的古老银杏,规模非常壮观,传说这棵树的每一个分叉都是在每一代清朝的皇帝登基时生长出来的,十分有趣,可以重点参观一下。帝王树再向北则有一颗二乔玉兰树,也是一颗古木,特别之处在于这棵树是北京唯一的双色玉兰花树,每到春天花开时满树的玉兰非常漂亮。寺内西北侧的石鱼也是游客来此必看的著名景点,据传说只要摸一下这条石鱼便可以祛病祈福,并且十分灵验,现在摸石鱼需要付最少5元的香火钱,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一下。除了这几个景点外,寺内的“曲水流觞”雕刻、大铜锅、老虎洞、观音洞等也都十分著名,而且各自有很有意思的历史和传说,都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潭柘寺的东北侧有一条上山的石阶路,是通往寺后的龙潭,潭柘寺中的“潭”便是指后山的龙潭,去龙潭大概需要走约1公里多的石阶路上山,大约半小时左右可以到达。不过龙潭较小,不算很有特色,所以游客很少前往。

除了观赏众多的古树和寺院建筑外,潭柘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不错的。整个寺院被几座小山环抱,周围的山上树木茂密。每到秋天,山上的红叶遍野,不亚于香山等地,是北京地区观赏红叶十分不错的地方。

第6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2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56位用户收藏,20人推荐!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xx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

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xx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第7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22位用户收藏,15人推荐!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第8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42位用户收藏,26人推荐!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第9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2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34位用户收藏,30人推荐!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xx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

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xx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第10篇 潭柘寺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81位用户收藏,15人推荐!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导游词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潭柘寺信息

  • 潭柘寺导游词
  • 潭柘寺导游词44人关注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 ...[更多]

词大全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