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5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66位用户收藏,11人推荐!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四通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雕刻时光,是四通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刘好了。坐在前方驾驶位置上的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张师傅。张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乘车的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的教师朋友,我觉感到很荣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地提出,我将竭尽全力地为您服务。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1985年经市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街,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响誉国内外,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最有名气,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那么古文化街到底怎样呢?还是大家亲自游览后再作评价吧。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景点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是白色的大金龙,车牌是津a2345,下午4点时车子将会在宫北大街等大家,希望大家不要迟到,请靠窗的游客把窗子锁紧,贵重的物品请随身带好,好,请大家开始下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帖金彩绘,翠顶株楹的仿清牌楼,高大雄伟,上面的彩画叫做旋子彩画,上书“津门故里”四字,它肯定地指出了古文化街附近一带是82019年前的一处聚落,当时统治北方的金人在这里建立天津城市最在的监置——直沽寨。今日的天津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成的,六、七百年间始终是天津城市商业繁华地段,对天津地区的开发起过难以估量的作用,称作津门故里是当之无愧的。
好,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条街吧,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条街的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都有一幅幅彩画,这些都是开光清式苏画,大多是人物故事。我们来看一下集珍阁下枋间的彩画,上面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8幅画,有“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婵”、“当阳拒曹”等,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的故事。我们在看对面梨园阁枋间,上面画的是古典戏曲名著《西湘记》,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的恋爱故事。
好,我们往前走,边走边看,每间店铺上都有彩画,每幅彩画都有一个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宫前广场。著名的天后宫就坐落在这里了,在进入天后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对面的戏楼,这座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也是天津最早的群众自娱自乐场所。戏楼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通道,还可以过马车。原先的戏楼距离天后宫只有5米,周围都是低矮的平房,显得拥挤杂乱,文革时戏楼被拆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戏楼是1985年时重建的,高12米,宽10米,进深11.5米,抱柱贴金楹联上写:“望海阔天空千帆迎晓日,喜风清云淡百戏祝丰年”。在过去,戏楼是酬神演出的主要场所,没年农历3月23日天后娘娘华诞这一天,酬神演出就达到了高潮,后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戏楼终止了酬神演出活动。
好,现在我们转过身来看看,天后宫山门前有两棵高大旗杆,直插云宵,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幡杆,高26米,幡杆由若干根铜糙木和铁糙木接成,外层缠麻抹灰,再涂上油漆,经冬历夏,坚固结实。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气势不凡。后来便为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使用。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天津地方民间素称天后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大家知道我国寺庙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宫却是坐东朝西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津门三岔河是漕运中的必经之地,既是河运的起点,又是海运的终点,成为河海联运的中转站。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漕船经常葬身鱼腹,为满足船民、商贾及政府官员在漕运中所需要的精神寄托,祈求海神天后对航行的庇佑,就在海河西岸建起了天后宫,庙门朝东,直面海河,南来北往的船只,都抛锚停泊,进庙烧香。有些船只因没时间或某种原因无法靠岸,船民、商贾也可以在船上朝拜天后,祈求平安。这样,既满足了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也顺应了当时繁忙的航运需求,满足了无法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山门,为砖木混合结构,九脊歇山青瓦顶,有三门,中间为圆形拱门,取意古代说法“天是圆的”,两旁为长方形便门。门额上刻有“敕见天后宫”四字,中间拱门内有“护佑三津”的匾额。天后宫初建时并无此山门,这坐山门是乾隆2019年增建的。
大家随我进去,迎面为木结构的两柱一楼式的牌楼,左右两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走过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护法神王灵官,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和“加恶”、“加善”。
我们现在穿过前殿,来到了正殿,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我们前面说过天后娘娘可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既然称天后,必是女神无疑了,她不是玉帝、西王母那些空想编造出来的神位,而是依据实有的人和某些传说夸张附会而成的。
史书上说她姓林,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因为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哭,故起名林默。她她生长在海岛,习于水性。相传她自幼聪慧,15岁便精通医理为人治病,决心终生行善济人,同时她又熟悉水性,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最终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死时年方27。又相传,在其死后显灵救助难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海上的富商纷纷拿钱修建妈祖庙,祈求渡海平安。当然这也都是些传说。不过,在宋代,我国的航海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在当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条件下,海上安全是无法保障的广大的航海人员幻想有一种超人力量来保佑他们平安地飘洋过海。林默的一些动人传说,自然很容易被选中作为超人力量的偶像。关于天后的传说起初只流传于浙、闽一带,后逐渐被官府承认,宋朝时先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妃”元朝时被封为“天妃”,到清朝时候才被封为“天后”可见封号逐步加升。
穿过正殿,我们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旧称后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建于明朝,后经多次修整。
穿过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启圣祠,也就是后殿,原为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后来作为存放皇会期间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轻像的地方。在天后宫内两侧的厢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馆,里面介绍了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变迁。从侧面见证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这一说法。同时还陈列着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人,婚俗展览等。
第2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09位用户收藏,28人推荐!
天津古文化街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诸位来天津古文化街参观游览。1985年建成的古文化街为天津城市增添了几许异彩,以其特有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吸引着来自远来的异乡游客。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该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天后宫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坐东朝西,是天津市区目前最古老的建筑。
天后宫,从东到西,由戏楼、幡杆、山门、楼牌、前殿、正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钟鼓楼、张仙阁和配殿等建筑组成。
幡杆,在天后宫门前。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气势不凡。后来,幡杆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日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
山门是砖木混合结构组成。门额是用整砖雕刻敕建天后宫”,这个山门是清朝乾隆年间增建的。
进得山门,迎面是木结构的两柱--楼式牌楼。牌楼是元、明时代天妃宫前的标志。护国庇民”意思是上以护国家,下以庇民生。”
在牌楼两侧的,北边是鼓楼,右边是钟楼。
过牌楼,就是前殿。前殿是天妃宫最早的山门,供奉护法神王灵官和人称四大金刚”的千里眼”、顺风耳”、加善”、加恶”。
越过前殿,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正殿,正殿是敬奉天后娘娘的地方,天后娘娘中局佛龛,身披霞披,头戴凤冠,四位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两旁。
穿正殿,即为藏经阁。藏经阁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现为民俗博物馆展厅。
在藏经阁的后面,过甬路,为启圣祠,即后殿。
昔日,天后宫供奉主神,当然是天后娘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天后宫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佛道混杂,百神聚集的复杂情况。南北配殿供奉王三奶奶、挑水哥哥、送药天师、白老太太、龙王、药王诸神。
现在的天后宫内两侧厢房陈列有介绍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和变迁,陈列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及各种民俗造型(婚礼仪仗、服饰等)、清代水机等文物。
综观天后宫的建筑,经历了各个时期的重修、大修及重建阶段,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出庙门,以北的一段街,叫宫北大街”,庙门以南的大街即名宫南大街”。
宫南”、宫北”口两处楼牌共有楼匾四块。
南口南面楼匾为津门故里”四字,北口北面楼匾是沽上艺苑”,二字八句,对仗工整,恰似极好地一副联语。
漫步古文化街,进出店铺时,您会看到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有一幅幅极具江南造园艺术风格的苏画。构图生动有典,形态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绚丽无比,风采迷人。
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苏画吧!
南口集珍阁檐下枋间画的是《三国演义》,从最东一架梁枋是桃园三结义”,接下去依次是虎牢关三英站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禅”、三顾茅庐”、当阳拒曹”、甘露寺刘备招亲”、夜战马超”、截江夺斗”等八幅,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故事。对面的梨园阁枋间也有画八幅,画的是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也就是相府小姐崔莺莺与赶考书生张君瑞的恋爱故事。从北边的一架梁枋起依次是张生惊艳”、张生普救寺借厢”、墙角遥见”、崔莺莺夜听琴”、张生跳墙”、书斋相会”、拷打红娘”、长亭送别”。
此外,乡景斋枋间的化蝶”、十八相送”;文运堂书店的水漫金山”、祭塔救母”;芸萃斋、印景轩、风来阁、石古斋的枋间画的也都是《红楼梦》中大家熟知的一些故事。
在门面建筑装饰中除彩绘故事画外,另树一帜的是砖、木雕刻装饰。其内容广泛,多数带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吉祥喜庆寓意。
士宝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图》几处波澜起伏、情节变化的画面。北头一幅是:汴河岸边泊着许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摇橹。船工的奋力以进,说明载重量之大河水上运输的繁忙紧张情况。中间一幅,画面正中是汴河上东水门外的虹桥。桥下一只载满大船正要通过,全体船夫紧张操作,桥上车辆、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构成一股都会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高潮部分。
当您走进店铺前,抬头瞧瞧门面字号,会发现这里每家店铺的牌匾都带有古老的传统,给讲求生意兴隆”的商业环境增添了不少浓郁的文化气息。金字牌匾”在文化街各店铺普遍悬挂,为街区增添了墨妙异彩。
正是这样,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丛聚本街,供您观赏、选购。至于中西乐器、艺术陶瓷、装潢小件也都有专店,买上一两件,固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营养吧。
好,谢谢大家,我的讲解到次结束了。 但愿后会有期,我能再次为您服务。愿天津古文化街一行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第3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42位用户收藏,17人推荐!
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with 600 years history, standing in the area of key section in upstream of the haihe river, is located in nankai district of tianjin. covering an area of 224,200 sq meters, it used to be one of earliest water transport docklands in tianjin where is one of the busiest cities of commerce and trade in history. as a cultural precinct, 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is well known by the local and overseas tourists. the two attractions, yuan huang ge and tian hou temple are two historic cultural relics in the list of city level ones reversed.
tianjin ancient cultural street rebuilt in 1980's is one of the great successes in the renovation and redevelopment. the whole block is still conserved the e_isting urban pattern and tiss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yout. the lanes and houses in the street are almost preserved in a good condition with tianjin local feathers. in past time, whenever the day of 23th of march in lunar calendar was coming, a great ceremony would be held here, which it is said that it is the birthday of heaven mother. on the ceremony, many chines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s would be seen, such as shiziwu (dancing play as a lion), huahanchuan (dancing with a ship 杔ike dressing), caigaoqiao (dancing standing on a high stick) and so on.
as the result of e_panding tian hou temple, renovating yu huang ge building and renewing the haihe lou, this street with fine landscape and distinctive architectural style has been a flourish, cultural and tourist area. the new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street had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waterfront and connecting with surrounding around, especially the old city in the west.
第4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8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200位用户收藏,15人推荐!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仅有的两个5a级景区之一,是老天津人常去之处,不仅体现出传统的天津特色,更汇集了天津的多种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到天津旅游的广大游客的首选之地。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天津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天津古文化街。我们将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解天津城的发展历史的片段,认识一些曾与天津紧密相关的历史人物,感受天津的特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回忆古文化街中曾经的往事。特别需要提醒大家,保管好个人物品,注意安全。
天津古文化街中的天后宫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御赐修建的妈祖庙。天津古文化街便是以天后宫为中心,逐渐聚集、发展起来的,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区域,它主要由宫南、宫北两条大街组成,全长约680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今天将依次游览民俗胡同——“通庆里”,道教圣殿——“玉皇阁”,纪念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严复的“天演广场”,以及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后宫”。此外,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陆续看到以苏式彩画形式绘于文化街店面上的中国传统故事、民间英雄,以及吉祥图案;还会看到各色老字号、传统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天津特色的民俗民风;还可以品尝天津的特色食品和小吃。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同游览。
古文化街牌楼
作为天津古文化街的标志性建筑,在南北两端的入口各有一座贴金绘彩、翠顶朱楹的牌楼。眼前这座牌楼就是其中之一,体现出典型的明清特点,上写“沽上艺苑”四个大字。沽指水,古时的天津,水陆相间,素有“七十二沽”之称;天津又是曲艺之乡、曲艺的窝子,所以称为“沽上艺苑”再恰当不过。
牌楼的背面上书“金鳌”二字,取鲤鱼跳过龙门化龙之意,祝愿来到这里的人飞黄腾达,万事如意。
走过牌楼后,可以看到地面上密布十二枚铜钱,游人经过此地,取“踏金踩银”之意,祝大家生意兴隆、招财进宝。
古文化街两旁的彩绘
进入文化街,一眼望去,便觉古色古香。除了传统样式的建筑外,两边店面上的彩绘更是增色不少。这些彩绘是文化街修缮之时请了10余位苏州的画师,以中国传统故事、传统人物、以及各色花鸟为题材所创造的800余幅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广泛。
传统工艺“泥人张”
我国的泥人主要有这么几大种类:无锡惠山的大阿福;河北浚县的泥咕咕;天津的泥人张等。天津泥人张成名于清道光年间,后经几代人传承,在国际上屡获殊荣,是天津的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泥人张彩塑的题材丰富,多以传统故事、传说中的人物为素材,如《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还有《钟馗》、《八仙》等,更有市井人物、普通百姓等。
立于泥人张店面门口的两个人物称为“和合二仙”,是泥人张店面的传统造型,喻意和谐、和睦、和气、和美、合作之意,取和气生财、共同发财之意。
通庆里
在古文化街有一条极具天津地方特色的胡同——通庆里,它始建于民国2年,是目前天津独具规模的、中西合璧式的四合院群落,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早年是天津的一大盐商卞家的宅院,既有徽派建筑的特点,又有民国时期建筑的特色,显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1982年文化街改造的时候没有急于拆掉,经走访了很多专家,查了很多资料后,没有拆除,而是加以整修。
通庆里全长约60米,两头各有过街三层小楼,中间两边各建有五个、共有十个独立的院落。进入巷口,抬头就可以看到一个蝴蝶状的镂空木雕,寓意通达吉庆,通庆里也是由此得名。甬道地面上有多个印有 “通达吉庆”四个字的纯铜的井盖。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四个字无论怎么念都是非常吉祥的。像“吉庆通达,通达吉庆,通吉庆达”,大家想一想为什么。
作为历史风貌建筑,通庆里被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修缮。修缮一新的通庆里也随处显示着天津的民俗味道。通庆里东西两侧两边的壁画整修之后加上去的。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两幅壁画,一幅描绘的是节庆期间民间踩高跷的热闹场面;另一幅称为“文明娶亲”,描绘民国初期天津民间半中半洋的迎亲场面;这幅“俏皮话”极具天津地方特色,其中之一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请大家再仔细看一看,还有哪些俏皮话呢?
为了最大保留原有的风貌,原有的构件沿用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中间的8个跨院所有的墙砖都是通庆里当初使用的老砖。古文化街是里弄式的建筑,很多建筑有徽派建筑的痕迹。看到二楼围栏上面十字镂空的堆砌方法,就是典型徽派建筑特点。
细看整个通庆里可以看出,胡同中的主要建筑是二层的,但是唯独东西两侧的小楼为三层过街楼。这个过街楼有很多传说,因为当初通庆里是卞家的宅院,卞家自然会选择风水之地。古文化街东临道教圣殿玉皇阁,南侧不远就是妈祖文化中心天后宫,在当时是块风水宝地。两边的过街楼喻意“把住东西”。“东西”在中国人眼里有财物之意,那么“把住东西”就是把住了钱财。还有其它衍生出来的说法,一个是起到瞭望哨的作用,因为这么大的宅户需要家丁看家护院,这个瞭望哨可以俯瞰通庆里的全巷。再有一种说法,因为通庆里当时是砖木结构,为了预防火灾,所以建设了高于通庆里的建筑。还有一种说法是三楼是供老爷纳妾续弦之用。
在通庆里的这一端画有另一组壁画。左手边的这一幅就是非常著名的《潞河督运图》,它体现的就是当时天津督运粮食的景象。画上这幅桥的位置正好是古文化街南边的东浮桥,现在叫“金汤桥”。以前之所以叫东浮桥是因为当时是一条条小船搭建起来的。在古文化街对面以前就是粮仓。南粮北调的粮食在这里会搁置一段时间再北上。对面这幅是根据杨柳青年画“黄大门”进行雕刻的。之所以叫做“黄大门”是因为在这幅年画中间有一户人家的大门,在原画中这个大门的黄色的,所以叫“黄大门”。它体现了天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年时候的习俗。整幅画从这边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一直描绘到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景象。通过这幅画就能了解到天津的春节期间的民俗习惯。
玉皇阁
走出通庆里,就可以看到玉皇阁。天津人称之为“玉皇阁(gǎo)”。据史料记载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初建成时,“玉皇阁”是当年天津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殿内主要供奉的是在道教神系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玉皇大帝,它是道教世界中级别最高的神明之一。但在民间的神仙世界中,玉皇大帝却是众神之王,统领三界十方,就连人间的皇帝也由它管辖,因此它也就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世界主宰。
玉皇阁的原建筑群落十分庞大,由旗杆、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挂亭、清虚阁、南斗楼、北斗楼以及三清殿组成。其中清虚阁是庙内的主体建筑。但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玉皇阁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现仅存的清虚阁是玉皇阁建筑群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明代建筑。只是至今仍然沿用着玉皇阁的名称。
现存的清虚阁建筑在砖石垒成的台基上。台阶踏步六级,两侧设有垂带石。整个楼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檐下设有木制回廊,站在廊中可凭栏远眺;殿内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原来安放在上层的神龛,在修缮后,改设在一层殿中。神像与人间的帝王极为相似,是人间帝王形象的再现;在玉皇大帝神像的两侧,还有两尊侍奉玉皇大帝的侍者,其中的一尊,就是“三只眼的马王爷”,它是守护玉皇大帝的官员。马王也叫“灵官”;楼阁的顶盖为九脊歇山顶,檐心为黄色琉璃瓦,脊、兽和檐头瓦件是绿琉璃,这种建筑做法在古代建筑中是极为少见的,是当时津城等级规格最高的木结构楼阁。
玉皇阁是当时天津卫的至高点之一,所以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日,老百姓就会登上玉皇阁,以求登高之意,祈求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严复和天演广场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它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期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留学期间,他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202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目前严复的故居,就在天津古文化街宫南西侧114-1乔香阁。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尊铜像就是严复的塑像,这个小广场即是“天演广场”。下面请跟随我往南走。
途中讲解
从天演广场到天后宫广场约3分钟路程,可选择对街道两侧的彩画、老字号进行讲解。古文化街的彩画多描述传奇小说、传奇故事和传奇人物,可适当关注;老字号有“蔡氏贡掸”、“老美华鞋店”、“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彩塑”等
天后广场
改造后的天后广场与往日有很大不同。如位于天后宫对面的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原先距离天后宫只有5米,是为了答谢妈祖的护佑而给妈祖演戏用的。该戏楼在文革期间被拆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5年时重建的。每逢周末,某些文艺演出团体便会在这座戏楼上免费为游客表演节目,多为京剧唱段。有重大节日时还会有各种民间绝活表演,非常热闹。
此外,在天后广场上还设有多种天津小吃、民间手工艺摊位,各具特色,如吹糖人、捏面人、药糖、茶汤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饱眼福、口福。
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天津的这座天后宫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是的,以中国人(北半球大多如此)的建筑观念来看,建筑多是面南背北的。但面前这座天后宫却是坐西向东,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朝向使天后宫面对海河,信民不需下船就可以直接遥拜妈祖。
在天后宫前还有两根高约17米的幡杆,当初在其上高悬红灯,为海河上的船只指路引航,起到灯塔的作用,后来每逢妈祖诞辰和出皇会,幡杆上都会各悬挂24个大红灯笼,意为期盼出海的人们早日平安返航。
天后宫
看过了戏楼和幡杆,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后宫。天津地方民间称天后为“娘娘”(女性神祗都被称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142022年)重建,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世界三大天后宫之一。史书记载,天后确有其人,家姓林,因生后不哭,取名“默”,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她生而神异,熟习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只,27岁羽化升仙,成为人们信仰的海神。历代统治者颂扬其功德,多次加封,直至“天后”。其她在海上救人,所以渔民将她供奉为海神,以求庇护。
天后宫是一个道教场所,按道观的格局而建。最外为山门,门两侧立黄铜麒麟。麒麟被视为祥瑞之物,辟邪、祈福,人们经过他们时,总要伸手摸上一摸,以求平安吉祥,故有“摸摸麒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麒麟背,一辈子不受罪;摸摸麒麟腚,一辈子不得病”的说法,表达人们对她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请游客朋友进天后宫游览,浏览时间为15分钟,然后在这里集合。
第5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20位用户收藏,29人推荐!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1985年经市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街,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响誉国内外,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最有名气,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景点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是白色的大金龙,车牌是津a1234,下午4点时车子将会在宫北大街等大家,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帖金彩绘,翠顶株楹的仿清牌楼,高大雄伟,上面的彩画叫做旋子彩画,上书津门故里四字,它肯定地指出了古文化街附近一带是800年前的一处聚落,当时统治北方的金人在这里建立天津城市最在的监置直沽寨。今日的天津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的,六、七百年间始终是天津城市商业繁华地段,对天津地区的开发起过难以估量的作用,称作津门故里是当之无愧的。
好,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条街吧,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条街的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都有一幅幅彩画,这些都是开光清式苏画,大多是人物故事。我们来看一下集珍阁下枋间的彩画,上面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8幅画,有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婵、当阳拒曹等,我们再看对面梨园阁枋间,上面画的是古典戏曲名著《西湘记》,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的恋爱故事。在建筑上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苏画之外,还采用了木雕、砖雕等装饰,全街近百块匾额多出自全国书法名家手,风采各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细细地品味。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宫前广场。著名的天后宫就坐落在这里了,在进入天后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对面的戏楼,戏楼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通道。文革时戏楼被拆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戏楼是1985年时重建的。在过去,戏楼是酬神演出的主要场所,后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戏楼终止了酬神演出活动。
好,现在我们转过身来看看,天后宫山门前有两棵高大旗杆,直插云宵,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幡杆,高26米。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后来便为进香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使用。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天津地方民间素称天后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大家知道我国寺庙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宫却是坐西朝东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天后主要是保佑航海安全,庙门朝东,直面海河可以方便一些船民商贾,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在船上就可以朝拜天后,顺应了当时繁忙的航运求,也满足了无法登岸的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迎面为木结构的两柱一楼式的牌楼,左右两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走过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护法神王灵官,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和加恶、加善。
我们现在穿过前殿,来到了正殿,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这座大殿不仅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实例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我们前面说过天后娘娘可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既然称天后,必是女神无疑了,她不是那些空想编造出来的神位,而是确有其人。
史书上说她叫林默。她她生长在海岛,习于水性。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最终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又相传,在其死后显灵救助难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海上的富商纷纷钱修建妈祖庙,逐渐成为了人们供奉的海神。关于天后的传说起初只流传于浙、闽一带,后逐渐被官府承认,宋朝时先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妃元朝时被封为天妃,到清朝时候才被封为天后。
穿过正殿,我们来到了藏经阁,穿过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启圣祠,也就是后殿,原为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后来作为存放皇会期间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轻像的地方。在天后宫内两侧的厢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馆,里面介绍了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变迁。从侧面见证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这一说法。同时还陈列着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人,婚俗展览等。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4点宫北大街牌坊下准时集合。
第6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5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99位用户收藏,12人推荐!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诸位来天津古文化街参观游览。1985年建成的古文化街为天津城市增添了几许异彩,以其特有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文化味”吸引着来自远来的异乡游客。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该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天后宫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坐东朝西,是天津市区目前最古老的建筑。
天后宫,从东到西,由戏楼、幡杆、山门、楼牌、前殿、正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分列南北的钟鼓楼、张仙阁和配殿等建筑组成。
幡杆,在天后宫门前。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气势不凡。后来,幡杆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日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
山门是砖木混合结构组成。门额是用整砖雕刻敕建天后宫”,这个山门是清朝乾隆年间增建的。
进得山门,迎面是木结构的两柱--楼式牌楼。牌楼是元、明时代天妃宫前的标志。护国庇民”意思是上以护国家,下以庇民生。”
在牌楼两侧的,北边是鼓楼,右边是钟楼。
过牌楼,就是前殿。前殿是天妃宫最早的山门,供奉护法神王灵官和人称四大金刚”的千里眼”、顺风耳”、加善”、加恶”。
越过前殿,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正殿,正殿是敬奉天后娘娘的地方,天后娘娘中局佛龛,身披霞披,头戴凤冠,四位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两旁。
穿正殿,即为藏经阁。藏经阁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现为民俗博物馆展厅。
在藏经阁的后面,过甬路,为启圣祠,即后殿。
昔日,天后宫供奉主神,当然是天后娘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天后宫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佛道混杂,百神聚集的复杂情况。南北配殿供奉王三奶奶、挑水哥哥、送药天师、白老太太、龙王、药王诸神。
现在的天后宫内两侧厢房陈列有介绍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和变迁,陈列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及各种民俗造型(婚礼仪仗、服饰等)、清代水机等文物。
综观天后宫的建筑,经历了各个时期的重修、大修及重建阶段,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
出庙门,以北的一段街,叫宫北大街”,庙门以南的大街即名宫南大街”。
宫南”、宫北”口两处楼牌共有楼匾四块。
南口南面楼匾为津门故里”四字,北口北面楼匾是沽上艺苑”,二字八句,对仗工整,恰似极好地一副联语。
漫步古文化街,进出店铺时,您会看到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有一幅幅极具江南造园艺术风格的苏画。构图生动有典,形态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绚丽无比,风采迷人。
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苏画吧!
南口集珍阁檐下枋间画的是《三国演义》,从最东一架梁枋是桃园三结义”,接下去依次是虎牢关三英站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禅”、三顾茅庐”、当阳拒曹”、甘露寺刘备招亲”、夜战马超”、截江夺斗”等八幅,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故事。对面的梨园阁枋间也有画八幅,画的是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也就是相府小姐崔莺莺与赶考书生张君瑞的恋爱故事。从北边的一架梁枋起依次是张生惊艳”、张生普救寺借厢”、墙角遥见”、崔莺莺夜听琴”、张生跳墙”、书斋相会”、拷打红娘”、长亭送别”。
此外,乡景斋枋间的化蝶”、十八相送”;文运堂书店的水漫金山”、祭塔救母”;芸萃斋、印景轩、风来阁、石古斋的枋间画的也都是《红楼梦》中大家熟知的一些故事。
在门面建筑装饰中除彩绘故事画外,另树一帜的是砖、木雕刻装饰。其内容广泛,多数带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吉祥喜庆寓意。
士宝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图》几处波澜起伏、情节变化的画面。北头一幅是:汴河岸边泊着许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摇橹。船工的奋力以进,说明载重量之大河水上运输的繁忙紧张情况。中间一幅,画面正中是汴河上东水门外的虹桥。桥下一只载满大船正要通过,全体船夫紧张操作,桥上车辆、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构成一股都会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高潮部分。
当您走进店铺前,抬头瞧瞧门面字号,会发现这里每家店铺的牌匾都带有古老的传统,给讲求生意兴隆”的商业环境增添了不少浓郁的文化气息。金字牌匾”在文化街各店铺普遍悬挂,为街区增添了墨妙异彩。
正是这样,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丛聚本街,供您观赏、选购。至于中西乐器、艺术陶瓷、装潢小件也都有专店,买上一两件,固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营养吧。
好,谢谢大家,我的讲解到次结束了。 但愿后会有期,我能再次为您服务。愿天津古文化街一行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第7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7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33位用户收藏,15人推荐!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1985年经市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街,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响誉国内外,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最有名气,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景点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是白色的大金龙,车牌是津a1234,下午4点时车子将会在宫北大街等大家,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帖金彩绘,翠顶株楹的仿清牌楼,高大雄伟,上面的彩画叫做旋子彩画,上书“津门故里”四字,它肯定地指出了古文化街附近一带是820xx年前的一处聚落,当时统治北方的金人在这里建立天津城市最在的监置——直沽寨。今日的天津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的,六、七百年间始终是天津城市商业繁华地段,对天津地区的开发起过难以估量的作用,称作津门故里是当之无愧的。
好,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条街吧,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条街的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都有一幅幅彩画,这些都是开光清式苏画,大多是人物故事。我们来看一下集珍阁下枋间的彩画,上面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8幅画,有“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婵”、“当阳拒曹”等,我们再看对面梨园阁枋间,上面画的是古典戏曲名著《西湘记》,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的恋爱故事。在建筑上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苏画之外,还采用了木雕、砖雕等装饰,全街近百块匾额多出自全国书法名家手,风采各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细细地品味。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宫前广场。著名的天后宫就坐落在这里了,在进入天后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对面的戏楼,戏楼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通道。文革时戏楼被拆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戏楼是1985年时重建的。在过去,戏楼是酬神演出的主要场所,后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戏楼终止了酬神演出活动。
好,现在我们转过身来看看,天后宫山门前有两棵高大旗杆,直插云宵,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幡杆,高26米。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后来便为进香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使用。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天津地方民间素称天后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大家知道我国寺庙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宫却是坐西朝东的,这
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天后主要是保佑航海安全,庙门朝东,直面海河可以方便一些船民商贾,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在船上就可以朝拜天后,顺应了当时繁忙的航运求,也满足了无法登岸的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迎面为木结构的两柱一楼式的牌楼,左右两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走过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护法神王灵官,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和“加恶”、“加善”。
我们现在穿过前殿,来到了正殿,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这座大殿不仅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实例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我们前面说过天后娘娘可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既然称天后,必是女神无疑了,她不是那些空想编造出来的神位,而是确有其人。
史书上说她叫林默。她她生长在海岛,习于水性。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最终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又相传,在其死后显灵救助难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海上的富商纷纷钱修建妈祖庙,逐渐成为了人们供奉的海神。关于天后的传说起初只流传于浙、闽一带,后逐渐被官府承认,宋朝时先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妃”元朝时被封为“天妃”,到清朝时候才被封为“天后”。
穿过正殿,我们来到了藏经阁,穿过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启圣祠,也就是后殿,原为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后来作为存放皇会期间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轻像的地方。在天后宫内两侧的厢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馆,里面介绍了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变迁。从侧面见证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这一说法。同时还陈列着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人,婚俗展览等。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4点宫北大街牌坊下准时集合。
第8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9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43位用户收藏,29人推荐!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
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长687米,宽5米,系商业步行街。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航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
元时京城每年需北运大批粮食,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河运至京城。元政府为祈求航海安全,便将护航女神崇为天妃,并在沿海城镇建起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建于公元1320xx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今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变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皇会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传统的演出场所在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古文化街建成后,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吉日)在此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
天津古文化街街头石碑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 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古文化街内有近百家店堂。
1989年,以经营景泰蓝、苏绣、内画水晶为主的乔香阁落户古文化街。20xx年来,乔香阁适时扩大经营范围,并将销售渠道扩展到了德国(布莱梅、柏林、吕贝克) 日本(大阪) 马来西亚(巴生、吉隆坡等地。在同类化商店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乔香阁始终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坚持以新产品和高品质吸引中外顾客。
如今,在店主的精心经营下,乔香阁内的商品种类增多至景泰蓝、苏绣、内画水晶、珍珠、翡翠、翡翠手、工艺伞、工艺宝剑、华服等十几种。还有店主独具匠心手工编织的水晶、珍珠、碧玺各种材质的项链。乔香 阁希望在国际化浪潮不断深化的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产品能够走出国门,为国增光。
还有多家津门老字号店铺果仁张、皮糖张、蹦豆张、泥人张等全国闻名的老字号招牌。
由仿中国清代民间小式店铺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迹天后宫为中心,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至东北角,位于闹市区,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东临海河、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长687米,宽5米,系商业步行街。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天津古文化街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每年春季,天津规模盛大的皇会——娘娘诞辰吉日就在这里举行,届时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内除两端牌楼及宫前戏楼为仿清大式建筑外,其余近百栋房屋皆为仿清民间小式古建筑。
漫步古文化街,进出店铺时,您会看到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有一幅幅极具江南造园艺术风格的苏画。构图生动有典,形态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绚丽无比,风采迷人。
在门面建筑装饰中除彩绘故事画外,另树一帜的是砖、木雕刻装饰。其内容广泛,多数带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吉祥喜庆寓意。
士宝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图》几处波澜起伏、情节变化的画面。北头一幅是:汴河岸边泊着许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摇橹。船工的奋力以进,说明载重量之大河水上运输的繁忙紧张情况。中间一幅,画面正中是汴河上东水门外的虹桥。桥下一只载满大船正要通过,全体船夫紧张操作,桥上车辆、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构成一股都会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高潮部分。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丛聚本街,供您观赏、选购。至于中西乐器、艺术陶瓷、装潢小件也都有专店,买上一两件,固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营养吧。
第9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12位用户收藏,15人推荐!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天津古文化街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故里寻踪”。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门外,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天津的天后宫建于公元1320xx年,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和变迁,陈列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及各种民俗造型(婚礼仪仗、服饰等)、清代水机等文物。
除了天后宫,这里拥有距今620xx年天津最大的道教殿堂——玉皇阁,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庆里,和中西合璧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刘家大院。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也丛聚本街。
第10篇 天津古文化街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8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165位用户收藏,25人推荐!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仅有的两个5a级景区之一,是老天津人常去之处,不仅体现出传统的天津特色,更汇集了天津的多种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到天津旅游的广大游客的首选之地。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天津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天津古文化街。我们将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解天津城的发展历史的片段,认识一些曾与天津紧密相关的历史人物,感受天津的特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回忆古文化街中曾经的往事。特别需要提醒大家,保管好个人物品,注意安全。
天津古文化街中的天后宫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御赐修建的妈祖庙。天津古文化街便是以天后宫为中心,逐渐聚集、发展起来的,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区域,它主要由宫南、宫北两条大街组成,全长约680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今天将依次游览民俗胡同——“通庆里”,道教圣殿——“玉皇阁”,纪念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严复的“天演广场”,以及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后宫”。此外,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陆续看到以苏式彩画形式绘于文化街店面上的中国传统故事、民间英雄,以及吉祥图案;还会看到各色老字号、传统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天津特色的民俗民风;还可以品尝天津的特色食品和小吃。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同游览。
古文化街牌楼
作为天津古文化街的标志性建筑,在南北两端的入口各有一座贴金绘彩、翠顶朱楹的牌楼。眼前这座牌楼就是其中之一,体现出典型的明清特点,上写“沽上艺苑”四个大字。沽指水,古时的天津,水陆相间,素有“七十二沽”之称;天津又是曲艺之乡、曲艺的窝子,所以称为“沽上艺苑”再恰当不过。
牌楼的背面上书“金鳌”二字,取鲤鱼跳过龙门化龙之意,祝愿来到这里的人飞黄腾达,万事如意。
走过牌楼后,可以看到地面上密布十二枚铜钱,游人经过此地,取“踏金踩银”之意,祝大家生意兴隆、招财进宝。
古文化街两旁的彩绘
进入文化街,一眼望去,便觉古色古香。除了传统样式的建筑外,两边店面上的彩绘更是增色不少。这些彩绘是文化街修缮之时请了10余位苏州的画师,以中国传统故事、传统人物、以及各色花鸟为题材所创造的800余幅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广泛。
传统工艺“泥人张”
我国的泥人主要有这么几大种类:无锡惠山的大阿福;河北浚县的泥咕咕;天津的泥人张等。天津泥人张成名于清道光年间,后经几代人传承,在国际上屡获殊荣,是天津的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泥人张彩塑的题材丰富,多以传统故事、传说中的人物为素材,如《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还有《钟馗》、《八仙》等,更有市井人物、普通百姓等。
立于泥人张店面门口的两个人物称为“和合二仙”,是泥人张店面的传统造型,喻意和谐、和睦、和气、和美、合作之意,取和气生财、共同发财之意。
通庆里
在古文化街有一条极具天津地方特色的胡同——通庆里,它始建于民国2年,是目前天津独具规模的、中西合璧式的四合院群落,距今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早年是天津的一大盐商卞家的宅院,既有徽派建筑的特点,又有民国时期建筑的特色,显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1982年文化街改造的时候没有急于拆掉,经走访了很多专家,查了很多资料后,没有拆除,而是加以整修。
通庆里全长约60米,两头各有过街三层小楼,中间两边各建有五个、共有十个独立的院落。进入巷口,抬头就可以看到一个蝴蝶状的镂空木雕,寓意通达吉庆,通庆里也是由此得名。甬道地面上有多个印有 “通达吉庆”四个字的纯铜的井盖。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四个字无论怎么念都是非常吉祥的。像“吉庆通达,通达吉庆,通吉庆达”,大家想一想为什么。
作为历史风貌建筑,通庆里被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修缮。修缮一新的通庆里也随处显示着天津的民俗味道。通庆里东西两侧两边的壁画整修之后加上去的。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两幅壁画,一幅描绘的是节庆期间民间踩高跷的热闹场面;另一幅称为“文明娶亲”,描绘民国初期天津民间半中半洋的迎亲场面;这幅“俏皮话”极具天津地方特色,其中之一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请大家再仔细看一看,还有哪些俏皮话呢?
为了最大保留原有的风貌,原有的构件沿用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中间的8个跨院所有的墙砖都是通庆里当初使用的老砖。古文化街是里弄式的建筑,很多建筑有徽派建筑的痕迹。看到二楼围栏上面十字镂空的堆砌方法,就是典型徽派建筑特点。
细看整个通庆里可以看出,胡同中的主要建筑是二层的,但是唯独东西两侧的小楼为三层过街楼。这个过街楼有很多传说,因为当初通庆里是卞家的宅院,卞家自然会选择风水之地。古文化街东临道教圣殿玉皇阁,南侧不远就是妈祖文化中心天后宫,在当时是块风水宝地。两边的过街楼喻意“把住东西”。“东西”在中国人眼里有财物之意,那么“把住东西”就是把住了钱财。还有其它衍生出来的说法,一个是起到瞭望哨的作用,因为这么大的宅户需要家丁看家护院,这个瞭望哨可以俯瞰通庆里的全巷。再有一种说法,因为通庆里当时是砖木结构,为了预防火灾,所以建设了高于通庆里的建筑。还有一种说法是三楼是供老爷纳妾续弦之用。
在通庆里的这一端画有另一组壁画。左手边的这一幅就是非常著名的《潞河督运图》,它体现的就是当时天津督运粮食的景象。画上这幅桥的位置正好是古文化街南边的东浮桥,现在叫“金汤桥”。以前之所以叫东浮桥是因为当时是一条条小船搭建起来的。在古文化街对面以前就是粮仓。南粮北调的粮食在这里会搁置一段时间再北上。对面这幅是根据杨柳青年画“黄大门”进行雕刻的。之所以叫做“黄大门”是因为在这幅年画中间有一户人家的大门,在原画中这个大门的黄色的,所以叫“黄大门”。它体现了天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年时候的习俗。整幅画从这边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一直描绘到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景象。通过这幅画就能了解到天津的春节期间的民俗习惯。
玉皇阁
走出通庆里,就可以看到玉皇阁。天津人称之为“玉皇阁(gǎo)”。据史料记载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初建成时,“玉皇阁”是当年天津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殿内主要供奉的是在道教神系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玉皇大帝,它是道教世界中级别最高的神明之一。但在民间的神仙世界中,玉皇大帝却是众神之王,统领三界十方,就连人间的皇帝也由它管辖,因此它也就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世界主宰。
玉皇阁的原建筑群落十分庞大,由旗杆、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挂亭、清虚阁、南斗楼、北斗楼以及三清殿组成。其中清虚阁是庙内的主体建筑。但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玉皇阁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现仅存的清虚阁是玉皇阁建筑群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明代建筑。只是至今仍然沿用着玉皇阁的名称。
现存的清虚阁建筑在砖石垒成的台基上。台阶踏步六级,两侧设有垂带石。整个楼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檐下设有木制回廊,站在廊中可凭栏远眺;殿内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原来安放在上层的神龛,在修缮后,改设在一层殿中。神像与人间的帝王极为相似,是人间帝王形象的再现;在玉皇大帝神像的两侧,还有两尊侍奉玉皇大帝的侍者,其中的一尊,就是“三只眼的马王爷”,它是守护玉皇大帝的官员。马王也叫“灵官”;楼阁的顶盖为九脊歇山顶,檐心为黄色琉璃瓦,脊、兽和檐头瓦件是绿琉璃,这种建筑做法在古代建筑中是极为少见的,是当时津城等级规格最高的木结构楼阁。
玉皇阁是当时天津卫的至高点之一,所以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日,老百姓就会登上玉皇阁,以求登高之意,祈求身体健康、步步高升。
严复和天演广场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它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期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留学期间,他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2019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目前严复的故居,就在天津古文化街宫南西侧114-1乔香阁。朋友们现在看到的这尊铜像就是严复的塑像,这个小广场即是“天演广场”。下面请跟随我往南走。
途中讲解
从天演广场到天后宫广场约3分钟路程,可选择对街道两侧的彩画、老字号进行讲解。古文化街的彩画多描述传奇小说、传奇故事和传奇人物,可适当关注;老字号有“蔡氏贡掸”、“老美华鞋店”、“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彩塑”等
天后广场
改造后的天后广场与往日有很大不同。如位于天后宫对面的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原先距离天后宫只有5米,是为了答谢妈祖的护佑而给妈祖演戏用的。该戏楼在文革期间被拆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5年时重建的。每逢周末,某些文艺演出团体便会在这座戏楼上免费为游客表演节目,多为京剧唱段。有重大节日时还会有各种民间绝活表演,非常热闹。
此外,在天后广场上还设有多种天津小吃、民间手工艺摊位,各具特色,如吹糖人、捏面人、药糖、茶汤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饱眼福、口福。
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天津的这座天后宫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是的,以中国人(北半球大多如此)的建筑观念来看,建筑多是面南背北的。但面前这座天后宫却是坐西向东,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朝向使天后宫面对海河,信民不需下船就可以直接遥拜妈祖。
在天后宫前还有两根高约17米的幡杆,当初在其上高悬红灯,为海河上的船只指路引航,起到灯塔的作用,后来每逢妈祖诞辰和出皇会,幡杆上都会各悬挂24个大红灯笼,意为期盼出海的人们早日平安返航。
天后宫
看过了戏楼和幡杆,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后宫。天津地方民间称天后为“娘娘”(女性神祗都被称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142019年)重建,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世界三大天后宫之一。史书记载,天后确有其人,家姓林,因生后不哭,取名“默”,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她生而神异,熟习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只,27岁羽化升仙,成为人们信仰的海神。历代统治者颂扬其功德,多次加封,直至“天后”。其她在海上救人,所以渔民将她供奉为海神,以求庇护。
天后宫是一个道教场所,按道观的格局而建。最外为山门,门两侧立黄铜麒麟。麒麟被视为祥瑞之物,辟邪、祈福,人们经过他们时,总要伸手摸上一摸,以求平安吉祥,故有“摸摸麒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麒麟背,一辈子不受罪;摸摸麒麟腚,一辈子不得病”的说法,表达人们对她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请游客朋友进天后宫游览,浏览时间为15分钟,然后在这里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