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词大全

琅琊山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6-06 19:00:03 查看人数:47

琅琊山导游词

第1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44位用户收藏,18人推荐!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那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那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一收眼底,那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峰,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的壮丽山河。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苍茫,村庄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晴朗无云天气还能够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浩渺东去.

第2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09位用户收藏,21人推荐!

凡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人,无不为其描绘的美景所倾倒:“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何以名琅琊,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寓居于此而改称琅琊。另一种说法是: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釉率数路大军“出涂中”(指滁水流域)灭吴,吴主孙皓“诣釉请降”献玺即在此,因而山称琅琊。而《古今图书集成?琅琊山汇考》载又一说:“人以其有似于山东东海之琅琊山,故亦名为琅琊。”

琅琊山险峻而秀丽。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入胜。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峰,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的壮丽山河。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苍茫,村庄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晴朗无云天气还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浩渺东去.

第3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93位用户收藏,19人推荐!

凡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人,无不为其描绘的美景所倾倒:“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何以名琅琊,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寓居于此而改称琅琊。另一种说法是: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釉率数路大军“出涂中”(指滁水流域)灭吴,吴主孙皓“诣釉请降”献玺即在此,因而山称琅琊。而《古今图书集成?琅琊山汇考》载又一说:“人以其有似于山东东海之琅琊山,故亦名为琅琊。”

琅琊山险峻而秀丽。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入胜。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峰,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的壮丽山河。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苍茫,村庄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晴朗无云天气还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浩渺东去.

第4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6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1分钟,共有147位用户收藏,12人推荐!

琅琊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滁州市西南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琅琊山景区导游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嘉宾: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琅琊山风景区观光游览,我是大家此次琅琊山之行的导游___,很荣幸能与各位一起度过这段值得期待的时光,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常出去转转,说白了就是旅游。在城里呆久了,天天听噪音,吸尾气,搞工作,忙家务,身心疲累,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出去旅游,到青山绿水中陶冶情操,到历史名城去开拓眼界,那今天我们就到琅琊山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为大家润润肠,洗洗肺。旅途中您有什么要求或建议请尽管向我提出,我将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服务。那现在就开始我们今天的琅琊山之旅吧。

在平常的团队接待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趣事,很多游人来了之后会先问我五壮士是在哪里跳崖的,因为50年代曾有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战斗故事片叫《狼牙山五壮士》。但是那座“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境内,因山崖险恶如狼的牙齿而得名。1941年抗战期间,八路军一个班的战士在此狙击百倍于己的3500多名日寇,掩护数万群众和地方机关的转移。最后有五位八路军壮士把敌人诱入悬崖绝路,自己也跳崖殉难。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成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典型材料。可是此琅琊非彼狼牙,所以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滁州琅琊山的来历吧!

大概在东晋以前,滁州西南的这片群山,没有人能说得出他的名字,一天,山里来了一位老和尚,依山傍崖,盖了几间寮房;开山劈石,凿了一尊佛像;就算建了一座庙宇。老和尚孤身一人,出入深山,觉得孤单寂寞,就从山外找来了一位小和尚。小和尚干别的事情都很聪明,唯独念经很笨,任凭老和尚怎样耐心传授,小和尚只会念“摩陀摩陀”几个字,老和尚伤心无奈不愿在庙里早晚听他“摩陀摩陀”的念叨,于是打点行装,离开山林,做行脚僧去了。老和尚走后,小和尚留在庙里,依然如故。一天到晚,口中不住的“摩陀摩陀”,不仅使荒野孤寺无沉静空寂之感,反而把远近的求福者、求子者、求好运者,都“摩陀”来了。奇怪的是,小和尚在香烟木鱼声中的“摩陀摩陀”,竟使那些香客都交了好运。山民、百姓传扬“摩陀经”很灵验,于是这座庙宇逐渐有了名气,被人称为“摩陀寺”,小和尚被称为“摩陀僧”,而这片无名之山也就被称为“摩陀岭”了。后来易名为琅琊山是因为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此屯兵驻跸,从滁州领兵渡江,于公元317年率师攻占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成为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他是将自己的封号“琅琊”赐予了此山,从此摩陀岭就被更名为琅琊山。琅琊山又称“转运山”,汉高祖刘邦在此将西楚霸王追成“穷寇”,终成大业。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因在滁州清流关一战,于公元960年转运为宋太祖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为农民,当过和尚,在滁州发迹,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登上皇帝宝座。这4位都是从滁州这块福地走出去“转运”为皇帝的,滁州自古即为帝王发迹之地。因而,滁州被称为“转运福地”,琅琊山也有“转运山”之称。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方,旅游区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景区内由野芳园景点、醉翁亭景点、同乐园景点、深秀湖景点、琅琊寺景点、南天门等六大景点组成。这里层峦叠翠,林壑尤美,是首批被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又被林业部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曾巩、宋濂、文征明、薛时雨等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都曾来此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琅琊山因此成为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的六名胜境。

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琅琊墨苑、深秀湖、欧阳修纪念馆等景点和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相映生辉。南天门上为纪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宫是著名的道教场所,琅琊山流传千百年的“琅琊山初九庙会”至今沿袭,儒、释、道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山门

我们现在所处之地就是琅琊山的山门。牌楼式的建筑,雄伟壮观,门额上题“琅耶山”三个楷书大字。这三个字是出自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之笔,其中“耶”字并非错字,在古代“琊”字有四种不同的写法,三种不同的读音,“耶”字也是其中的一种写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更改。

野芳园

游客朋友们,请随我进山门,咱们边行边观赏,景区内游客众多,请大家不要拥挤,照顾好老人和小孩,看好自身财物。前方野芳园景点就要到了。“野芳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原名“盆景园”。苏式园林建筑风格,亭、堂、台、轩、廊、拱桥、假山、曲径、草坪等,背衬青山,景色宜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在这里拍摄过电视连续剧“西厢记”片断。园内碑廊里镌刻有名人珍贵诗文和书画碑刻, 其中有____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乔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著名书法家沈鹏、萧娴、陈大羽、赖少其、范曾、旅美书画家李山及原国__政府行政院长孙科、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书法绘画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直观的欣赏到历代名人以不同书法形式和不同文笔所展现出的琅琊之美。有爱好书法的您可以大饱眼福了!

沿途介绍

走出野芳园,大家看到路边一大石上书“幽香谷”。前方即是一片豁然开朗的大草坪,大家可以在这里休息,做游戏。而且滁州的很多新人会在这里拍摄婚纱照,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幸福谷,因为踩上去都是幸福的脚印啊。文明是最美的风景,谷内四季芬芳,花草遍地,请大家爱护花草,切勿采摘、踩踏,我们继续前进,看前方树林林立之间有一亭建于其中,此亭名为听泉亭,因为此处可听见泉水清音,甚是优美。前方呈现在眼前的是“醉翁潭”。 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筑坝将“玻璃沼”溪水截住,构成山中自然湖泊,水面约一千平方米,水深约3米,翠峦倒映,如置画中可感受《醉翁亭记》中“临溪而渔”的快乐, 着实有一番情趣。

现在我们走过这座桥叫“薛老桥”,大约建于元代,由青砖砌筑,青石铺面,宽约五米。拱形结构,桥下流水潺潺。顺水流而上,前方就是醉翁亭景点了。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琅琊山正是因为北宋著名的的文学家——欧阳修和他在滁州所作的传世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而闻名天下。

听这潺潺的流水声,就可感受到欧阳修《醉翁亭记》里描述的:“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的意境,文中提到了让泉,此泉何以出现在太守文中?又有何独特之处?那我们就来看看当年欧公笔下赞美的让泉吧。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 “让泉”, 前方青石板砌成的两个方池,池方约三尺,池深约二尺。泉水从池中流淌,终年不涸,清澈如镜,掬而饮之,甘甜滋润。泉上竖的楷书“让泉”碑刻,由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滁州知州王赐魁重立。让泉从不干涸,水温终年保持在17-18℃,“甘如醍醐,莹如玻璃”,又被称为“玻璃泉”。

杭州有“虎跑、龙井”二绝,我们滁州也有“让泉、滁菊”二绝,滁菊和杭菊、徽菊、亳菊为我国四大名菊,滁菊贡茶是我们滁州特产。用让泉水冲泡菊茶,如霜后初绽,馥郁清香,沁人心脾,甘甜适口,可清凉明目还可驱暑解乏。您出门一趟怎可空手而归,不妨带些滁菊贡茶回去馈赠亲友。

醉翁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顺泉水拾级而上便是琅琊山风景区的精华景点——醉翁亭。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上有醉翁亭三个字,这三个字为全椒人薛时雨所写,全椒为滁州下辖的县城,开创讽刺小说先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就生于全椒。薛时雨是清末官员,杭州知州,辞官回到家乡后,因仰慕欧公而来游琅琊山,谁知来此一看,昔日庭院已倒塌,一片荒凉,他心情沉重,决心重修此亭。而他一生为官清廉,便变卖字画,多方筹集银款,重建了醉翁亭,所以现在的醉翁亭一带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那各位进入院内来一一欣赏风格各异的“醉翁九景”吧。

看墙上这几个牛鼻子似的小孔,大家猜猜它是做什么用的?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这个就是用来栓马的栓马桩。

啊,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还看不到醉翁亭?您向上看门额上刻有“有亭翼然”四字,是的,在这个院落里只有站在这特定的位置,透过拱门上方才可见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着的亭角,一个“翼”字出神入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这是就是中国人的含蓄、内敛。在古代有句话叫开门见山,比喻直奔主题。其实这个词创立之初意思是相反的,我国园林建筑一般一进门便会有一座假山,挡住了人们的视眼,叫作开门见山,这种造景手法叫做抑景,取意“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您要想见到醉翁亭的庐山真面目,还要随我一起走入曲径通幽处,穿过一个月亮门,请大家驻足几分钟,现在我们所在处是二重院,墙壁上有二块碑,碑文是明代沈思孝所写的《解酲阁记》,可能有的朋友对这文题的意思不是很了解,解呢就是解除的意思,阁也很简单,只是这个酲字,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很多时候还会把它读成醒字,这个酲字的意境可能男同志的感触会更深一点,这就是你们喝酒喝到七八分醉但又没有醉,处于昏昏沉沉,飘飘欲仙时候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酲”;看这第四行:“酿溪为酒泉,滁阳为醉乡”。这一句作者点出了滁州是醉乡,但滁州并不是因为沈思孝的这文章才被称作醉乡的,而是从宋代欧阳修以后滁州就被称醉乡了。为什么滁州被称作是醉乡呢?欧阳修到滁州任太守后,在丰山亲自主持建了登高祈祷和庆祝丰收的丰乐亭,智仙为欧阳修在琅琊山麓建了饮酒赋诗与民同乐的醉翁亭,还有醒心亭,是陶然醒酒的地方。这三个亭子虽然功能不同但都围绕同一个主题那就是酒文化,都是以酒为载体,情为媒介,寄情于山水。欧阳修在滁州先后写了《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而这两篇文章同时被收录入《古文观止》,大家都知道《古文观止》是收录古代名家大作的书,“观止”,顾名思义就是看到这里就没有了,可以说这部书代表了中国古文的最高境界,可见欧阳修在文学上的造诣。同时他又请他的弟子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写了《醒心亭记》,开创了滁州醉乡文化的先河;从此以后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踏着他的足印,来到滁州、来到醉翁亭去体会他文中的山水意境,同时也继承了醉乡文化,为滁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诗作。中华酒文化贯穿其中,它着实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之内涵,现在就让我们踏着酒国春长去看看我们期待以久的醉翁亭。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亭子就是我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它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此亭始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是苏式飞檐亭阁,雕梁画柱,全木卯隼结构,十六根立柱支撑亭顶,飞檐翘角,歇山式,青瓦亭面,吻兽伏脊,南、北框门,青砖铺地,中间四根立柱悬挂着楹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还有当地书法家吴伯初书写薛时雨的楹联一幅。亭柱四周设置木栏,倚栏造椅、茶几,大家可坐在这儿稍事休憩、

此亭是琅琊寺的住持僧智仙为被贬滁州的欧阳修所建,欧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对,怡然乐观,为政之余,陶醉于“环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属留连于琅琊山中,与州民同乐而成为历史佳话。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欧公的学术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建亭为他的游山助兴。欧公以“醉翁”作为亭名,并由此创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与朋友常常来此宴饮,“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宴饮,而且还在此办公,各位请看这里有碑为证:“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写出了欧阳修曾在此办公情景。

亭东有南宋时摩崖石刻篆书“醉翁亭”三个大字,卧石形似醉了的老翁,斜趟在此处。大家可在此留影。

亭北正面为“二贤堂”。“二贤”者,指北宋时滁州知州王禹偁和欧阳修,王禹偁字“元之”,宋初文学家,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时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以刚直敢言著称。他同欧阳修一样,在滁州任过职,并曾为滁州人民造福。因其人品、性格、文章、经历,都与欧阳修有相似之处。滁人为祭祀这两位父母官,而建了此堂。诸位请看,堂内现塑有两尊二贤塑像,玻璃柜内存放有欧阳修手迹照片和欧阳修的作品。两边山墙悬挂着今人书写的“醉翁亭记”和“朋党论”木质条幅。

宝宋斋 冯公祠

宝宋斋,意思是收藏宋代珍宝的地方,是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这两块大型石碑上镌刻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轼所书的正楷字体。碑高2.36米,宽90厘米,每字约10厘米见方,字体外拙内美、浑厚华丽、端庄凝秀,神韵飘逸。因欧阳修和苏轼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人的文、字同于一碑之上,实为古迹中金石之瑰宝,故被后人誉为“欧文苏字双绝碑”。

“宝宋斋”旁有滁人为纪念和感谢冯若愚、冯元飚父子保护“欧文苏字”碑有功而建的砖木结构瓦屋三间,命名为“冯公祠”。

顺台阶而下,我们来到“意在亭”。(台阶比较高,请大家注意脚下)“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系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滁州南太仆寺卿毛鹏所建、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滁州知州卢洪夏重建。建亭时是按晋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描绘的“曲水流觞”建造。凿石引水,弯曲绕亭,渠宽约一尺、深约八寸。重现文人聚会时以文会友,把酒临风之意境,古人在上流放置酒杯 任其顺流而下,杯子流到谁面前,谁即取饮,回想欧阳公当年在这里对景畅饮,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洒脱,真可谓人生一大乐事也。这样才能令人体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感受呢。

出“意在亭”西行十几步拾级而上,石砌矮墙院内,四方池中建有四方亭,亭名曰“影香亭”,由青条石小桥连接。此亭建于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依据坐在此亭中既能看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为“影香亭”。又有一说“影香”二字,取意宋代诗人林逋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中的第二字组成。诸位请看,亭柱上的楹联就是这两句诗。是苏州人阎梓昭所书。小桥尽头有一圆门,两株青松立于两旁,曲如虬龙,拱卫着大门,通过圆门可见古梅部分枝叶,而此处圆门,石刻,青松,梅枝构成一幅天然图画。是各位摄影留念的佳处。两侧院墙壁上镌刻着两块碑石,大家请看:上首“寒流疏影”,是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浙江湖州人尹梦璧题。下首“翠积清香”,是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书立。“影香”二字也嵌在其中。由圆门入院,我们看到这株虽经千年风霜雪雨,仍然枝茁叶茂,老而不衰的梅树便是欧阳修亲手栽植的“古梅”,故又称“欧梅”。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每年二、三月间满树银花,繁花重叠,幽香宜人,映衬在满山初绿之间,鲜艳无比。诸位请看,花台南壁有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 孟夏,平丘李嵩阳题刻“花中巢许”四个字。“巢许”指的是上古隐士巢父和许由。尧以天下相让二人,二人拒不接受。这种不营世利、不重名利的风格正寄寓着古梅的清白,高雅,也兼誉欧阳修不争权势,不重名利的高尚品格。

大家看古梅后还有一亭,也是为观赏古梅而建的,大家请看亭匾上的亭名,叫什么名呀?哎,有人已经说对了,中间那个字,就读作“梅”,它是个象形字 ,大家看看,是不是像一个人嘴里含着梅子被酸的在流口水呀?围绕古梅而建的,还有览余台,怡亭,都是赏梅好所在。由于角度不同,映入眼帘的梅姿也就各异。登上览余台,变仰视为俯瞰,可以把醉翁全景尽收眼中,环绕四面,景色不同,因此在台上镌刻了“四时之景不同”碑文。

怡亭建于古梅的西边,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名曰“怡亭”。和其他亭子相比,怡亭最小,也不用木柱支撑,全用砖石砌成。两面开窗,一面为门,东壁刻有“东阁迎曦”西壁题“西山拱秀”,早晨最先迎接晨光,夜晚最早看到明月。而且俯视众亭,还可看见琅琊古道。望着山道上游客,会使你不禁想起《醉翁亭记》中所描写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游”的情景。

菱溪石

再往前行,我们看到的是“菱溪石”。这是欧阳修当年最喜爱的一块奇石,因卧在滁州东郊的菱溪湖边,得“菱溪石”之名。欧阳修对它的嶙峋如雕,形状奇异甚是喜爱,用三牛驾车才运回州城,有人说这块石头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灵石,也有人说这是天上掉落的陨石,经过专家考证这是寒武纪岩石,形成于5.7亿年之前,是由于海底的石灰岩,砂岩长期沉积形成的。菱溪石高约1.5米,石上有孔,孔孔相通,而菱溪也有灵犀之意,所以当地的百姓认为它是一块有灵气的神石,摸了它可以心想事成,你们也来摸摸吧,把好运带回去。

游客朋友们,这里是“宝宋新斋”。宝宋新斋,是1981年建,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拓片复制而成的欧文苏字《醉翁亭记》石碑四块,斋额由原中共滁县地委书记、后任安徽省长、全国政协常委王郁昭题写“宝宋新斋”四字。

这边是“醒园”与“解酲阁”。1926年国__滁县知事陈文权借醉翁亭反意而建。

现在我们来到新建的“欧公祠”( 应为欧阳公祠),门南旁有欧阳修后人、当代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题写的“千年醉翁”碑石一块。正堂门额书“醒心斋”三字,堂内正中上方悬“道德师表”横匾, 中堂为乾隆御笔题刻欧阳修像,,两边镶嵌有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四人祭祀欧阳修文的祭文。两边墙上悬挂着明代“滁州十二景”木画图十二幅。

出“醒园”大门,过玻璃溪石桥,跨琅琊古道便是“洗心亭”。大家请看,这座亭子不大,青砖瓦面,三面有门,亭壁上还刻有“枕流漱石,游目骋寰”楹联一副。大家来到亭内先“洗洗心”,再上山拜佛,菩萨才会保佑你,开个玩笑啊。

诸位游客,醉翁亭景区已观赏完了,下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同乐园景点。

同乐园

游客朋友们,我们继续前进参观同乐园景区,这里以场馆参观为主,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能随地扔垃圾,乱吐痰,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我们现在看到前方石上镌刻“与民同乐”四个行书大字,这是中国书法协会原会长、书法家沈鹏所书。同乐园是利用开山取石废弃的石头塘口因地制宜开发的新景点。名取自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之意。分东西两院,两院以亭廊相隔,动静相宜。“欧阳公馆”为欧阳修纪念馆中的主建筑,馆内匾额“一代文宗”由欧阳中石题写;正中塑有欧阳修塑像一尊,高近3米,四壁悬挂着全面介绍欧阳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画。充分展示了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的人生精彩片断,将欧阳修的形象再现于世人面前。游客朋友们,请仔细观赏。再到这边,观赏品评《醉翁亭记》碑廊。这里展示的是历代书法大家苏唐卿、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祝枝山、文征明、张瑞图书写的真、草、隶、篆《醉翁亭记》碑刻,另外还有朱穆之、萧娴、沈鹏、范曾等当代名家的题词碑刻,可谓一字值千金啊。大家请看对面巨大平面山崖上,还有一幅摩崖石刻,是原中共安徽省委书记、著名诗人、书法家张恺帆书刻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堪称一绝。崖壁下有一泓水面,睡莲片片其间,红鱼泛泛其中,汉白玉小桥横跨其上,与一天然桃源洞相接。其景其情尽在其中。

琅琊古道

游客朋友们,咱们向回走,回到琅琊古道。请大家看,这是一条古代人用青石铺就的道路,古道两边山峦叠翠,古树参天,秀竹幽幽,风景宜人,好美丽啊。在这里我们可以乘坐景区观光车接着游览,请大家依次排队,有序上车,不要拥挤,放好物品,安全乘车。现在我们来到“峰回路转”,这一建筑像座城门“洞”吧,它的名字叫“回北门”,约10米深,西北门额题“蔚然深秀”四字,东南门额题“峰回路转”四字。

深秀湖

游客朋友们,下坡向东南行,可以看到一片湖光水色,这就是:“深秀湖”。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景区由深秀湖、清风明月楼、蔚然亭组成。“深秀湖”、“蔚然亭”,其名都出自《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深秀”、“蔚然”就在其中。亭、湖都位于琅琊古道边,湖水来自琅琊溪水面面积约6000平方米,清澈透底,湖中有:九曲桥、湖心亭,游客可泛舟湖面,仰观青山,俯视绿水;岸边有水榭亭台,轩廊石矶,青山如黛。诸位,好一派靓丽秀美的风光,把大家给迷住了吧。诸位请看这座“清风明月楼”,是楼阁式的仿古建筑。大家可以进去稍事休憩或就餐,品尝《醉翁亭记》中描述的“山肴野蔌、泉香酒洌”,还有具有琅琊山特色的“太守宴”。

琅琊寺

下一个景点便是著名的“琅琊寺”景区。琅琊寺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山僧法琛所建。李幼卿曾是唐代宗李豫一位太子的太傅太保。当时李幼卿和法琛和尚将寺庙建设的图纸上报给代宗皇帝批示的前一夜,皇帝梦中在一寺庙礼佛,随后第二天见到图纸后,皇帝大喜,说与梦中寺庙一致,所以当即赐名“宝应寺”,意为“皇帝的梦应验了”,宝应也是代宗皇帝刚刚登基时的年号,所以说琅琊寺从建寺之初,就是皇家寺院。宋太祖,曾在滁州清流关有过一战,手刃皇甫辉,史称“清流关大捷”,后将宝应寺改名为“敕赐琅琊山开化禅寺”,清朝嘉庆年间,皓清律师,将寺名改为“敕赐琅琊山开化律寺”,佛教有一个宗派是专门研究、行持和传授戒律的,就叫“律宗”,又称南山宗。律师,就是精研戒律的法师,琅琊寺从皓清律师开始至今,代代都有律师。1915年,达修律师重新修建开化律寺的时候,因大家都习惯称呼为琅琊寺,在滁州老一辈人的口中,还习惯性的称呼琅琊寺为“大庙”。

大家请看,通道中间的每块石板,都是荷花图案, 这里是长长的莲花甬道,共有72块镶嵌其中,直通“琅琊寺”,意喻为步步生莲(连),很有特色。大家脚踩莲花往上走,给大家带连连高升的好运。莲花,是佛教的圣物。将莲花踏在脚下,起源于释迦牟尼出生时的一个故事,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快要生产时,往娘家赶路(古印度妇女要回娘家生孩子),结果走到毘兰园的时候,孩子就生下来了。当时佛祖生下来就会走路,他出生后向东西南北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就生出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了句“天上天下,唯我独称尊”。所以,寺庙中多见莲花。

寺庙的第一重大门,被称为山门又称三门。正中为空门,左右分别为无作门和无相门。正中匾额上的“琅琊古寺”四个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米南阳所写,他是古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后人。山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狮子,民间俗语说“ 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

进入寺门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世纪钟楼”, 世纪钟楼正名“德应楼”,是三层塔式楼,二楼悬挂着铸铜钟一口,重3吨、高2.4米、直径1.6米,每天清晨由寺僧撞击,以示一天开始。游客也可上楼撞击,图个吉利。在钟楼对面,“汉白玉观世音站像”耸立在绿树之下,高8米,背西面东,站在水池中央莲花座上,慈眉善目,正在观望我们向他朝拜呢。

入寺正殿是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弥勒菩萨是未来佛,佛教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当来下生”,佛教有《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上生经主要记载的是弥勒怎么从一个凡夫修成菩萨,并上生兜率天的。下生经主要讲的是弥勒是怎么再度降临到我们现在所在的娑婆世界成佛的。弥勒菩萨什么时候成佛?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我们再看看两边的四大天王,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也有着特殊的寓意,大家都知道是风调雨顺的意思,但大家仔细看:宝剑无鞘、琵琶无弦、雨伞无骨,神龙无鳞。这是什么寓意呢?社会上的很多说法,也都是猜测而已,真正的原因,佛家也不会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去悟了。

再看到,密切注视着大雄宝殿的菩萨,是韦驮菩萨。他现的是大将军身,相传韦驮菩萨十世童真,受佛陀付嘱而镇护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释迦去世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说,佛原先答应给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准备回去建塔供养。有个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见状奋起直追,刹时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赢得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韦驮菩萨的金刚降魔杵,重八万四千斤。有三重含义:一,宝杵向上表示此寺院是十方选贤丛林,可挂单(暂住一天或三天),可常住。二,韦陀宝杵横放表示本地区选贤道场,可挂单,或者也可以常住。三,韦陀菩萨宝杵向下表示本寺选贤道场,一般只挂单,不常住。至于挂单或常住也要看个人的缘分和寺院的需要。

出了天王殿,顺着左手方向,是琅琊寺的老山门,山门上有50年代的住持根如律师所写的一副对联“古寺犹存明季石,山门尚有建康砖”这一幅对联简单的说出琅琊寺的兴废历史,建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京叫建康,也就是说那时候琅琊寺就已经有建筑了。

前面这里是“放生池”,又名“明月池”,池内泉水常年不涸,池上还有一座横跨三孔石拱桥,因桥建在明月池上,就叫“明月桥”。大家可以看到池内有象征福禄寿的龟和鱼,大家可以向它们投币许愿保平安。向北便是“明月观”,为座九楹瓦屋,连屋走廊,向上直通“大雄宝殿”、“藏经楼”、“千佛殿”,大家看,廊下还有木栏、坐椅,可倚栏小憩,坐观寺院山景。明月观门榜有楹联一副,诸位请看,“望之蔚然,有千年明月梅花,佛国都成空色相;飘忽到此,作一日闲云野鹤,名山小结旧因缘”。

请诸位沿走廊上行咱们现在站的地方是“大雄宝殿”。大殿前有塔顶鼎坐式铸铜香炉一尊,香客可在此焚香拜佛。大雄宝殿是琅琊寺景区的主建筑, 殿高约14米,进深约15米,宽约20米,巍伟壮观,一殿峙灵光。大雄宝殿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历代兴废,现在看到的殿宇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殿右角是一面大鼓,殿左角悬挂着铸铁钟一口。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晨钟暮鼓,很多人以为就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是这样的,是早上先敲钟再敲鼓,晚上先敲鼓再敲钟,这下大家明白了吧。正面塑像是如来佛坐像,通体贴金,两旁站立的是伽叶、阿难两弟子,背面塑有南海观音菩萨、善财童子、龙女、关帝等神像,两侧高台上是十八尊罗汉像,后门内两侧是两尊坐在雄狮、大象身上的文殊、普贤菩萨。诸位,请跟我去殿后,请看,殿后墙壁上嵌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观世音碑刻一块,旁侧有楷书的塔式金刚经碑刻一块,保存得非常完好,甚称国宝。

下面请诸位拾阶而上,我们去参观“千佛殿”和“藏经楼”。千佛殿所供奉的玉佛,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缅甸国僧侣为增进与我国佛教僧侣的友谊,特捐赠给琅琊寺的。这些玉佛是采用缅甸国著名“缅玉”精雕而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面容慈祥,端庄和善。据说您要是找到与你相像的那一尊,就说明你很有佛缘,佛祖也会保佑你一切顺利平安哦。那就请各位仔细找找吧。

大家再随我来看看佛教园林“祗园”, “祗园”是佛教的专用名称,全称“祗树给孤独园”,又称“祗园精舍”。园内建有酴醾轩、翠微亭、悟经堂。酴醾轩现作为僧寮,翠微亭改为观音阁,供奉约3米高的观世音全身立像。咱们再向南多走几步,便是“悟经堂”。这座悟经堂,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是一幢五间七楹的平瓦房,可在我国佛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名声。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欧阳修的继任太守张方平来知滁州。他是有名的佛教大居士,到任后常来琅琊寺。一日,他在祗园小憩,觉得精神恍惚,迷迷茫茫地回到自已前世的经历,好像前世曾游历过此地,并且在此写过佛经。清醒后,命人在屋内寻找,果然在房梁上找到半本手抄《楞枷经》。张方平试着续写下去,结果前后字体笔势居然一模一样。后来张方平在此抄完了《楞枷经》下半部,流传于世。因为传说中是前生后世两次写成的经书,所以被佛门称为《二生经》。这就是悟经堂在佛教界特殊地位的由来。再请诸位来到悬崖山壁前,仰观峭壁上的摩崖石刻,“南无阿弥陀佛”、“南谯灵光”、“心即是佛”、“云山之友”,这些石刻都是先人留下的瑰宝。院内有一株高耸入云的雪松树,人们把这株雪松称作“雪松王”,它高30多米, 它长势这么好据说是因为生长在观音阁前方,观音手中的净水瓶每天给它们浇灌仙水,所以有了灵气。成为江北第一松,最年轻的雪松王。在它的旁边还有两株桂花树,也被称为“桂花王树”,花开季节,浓郁的花香,飘满寺院。

游客朋友们,请随我穿过明月观走廊,来到“三友亭”、“庶子泉”景点。这两个景点紧相邻,“三友亭”初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南太仆寺少卿盛汝谦所建,原亭己毁,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寺僧达修重建。亭侧植有 “岁寒三友” 松、竹、梅,其姿如宾客拱立,故命名“三友亭”。还有一种说法,“琴、诗、酒”三友,这“三友”可是文人的伴侣。“庶子泉”,为唐代大历年间滁州刺史李幼卿开发,劈山凿石为泉,池面约2米见方,深约3米。后人张忆书“庶子泉”碑,现仍存于泉侧石壁上。明代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福建莆田人郑大同来滁赏游琅琊寺时,见泉水清澈而且有浮力,遂书“濯缨”二字并刻在石壁上,我给诸位讲个小知识:“濯缨”一词出自《楚辞.渔父》篇,“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濯,洗涤;缨,系帽子的丝带)。泉水甘甜滋润,为寺僧食用之水,常年不涸,被誉为琅琊寺内的一池宝水。

大家看“雪鸿洞”。洞顶有块巨石,上面刻有楷书“雪鸿洞”三字,并涂红漆,以示醒目。据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滁州寺丞福建人仇维祯题刻。这个洞不大,不过十六七平方米,但很奇特,洞内正面有一大“佛”字,右面石壁刻有“面壁处”,是僧人面壁自悔的地方;还有“南无释迦牟尼佛”,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山僧达修书刻。后人把达修誉为文僧。大家过来看,这里还有个洞口,传说这个洞很深很窄很长,可以通往南京,据说当年朱元璋就是从这个洞中移兵南京打下天下,定都南京,成为明代开国皇帝,但是现在为了安全已经被封上,大家了解一下这段历史传说就好了。说了这里是三教合一之地,所以佛教看完,再带大来看看道教的无梁殿。

“无梁殿”实为玉皇殿。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版《琅琊山志》载:“俗云西晋琅琊王驻跸于此所建筑。”早于琅琊寺。称之为开山祖殿,殿高三丈二尺八寸,深二丈四尺,灰砖拱形垒成,四角为四条栩栩如生的巨龙瓷瓦饰成,门额有砖刻浮雕的龙、凤、狮图案,正殿正中塑有玉皇大帝,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像。无梁殿建造年代之久远,结构之坚固,气势之雄伟,在中国建筑史上堪称一绝。而且这里被成为玉皇灵签,求签许愿特别灵,各位可以许个愿求个签。

诸位:琅琊寺景区观赏完了,大家要感受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就随我去南天门比赛登山吧。但是途中大家要有序前行,切勿拥挤打闹,山路崎岖,要安全前行。

南天门

朋友们看过电视剧《琅琊榜》吗?还记得里面的“琅琊阁”吗?对了,“琅琊阁”就在琅琊山东南制高点南天门上。现在我就带大家去看看传说中的“琅琊阁”吧!

去“南天门”景点有两条登道:一条从“琅琊胜境”“二九径”拾级而上;一条沿着新建的“天蹊云径”登上“南天门”。上有“琅琊阁”、“碧霞宫”等古建筑群。登上“琅琊阁”,眺望四方,群峰会聚,层峦起伏,满眼翠绿,有广览神秀之魅力的气势。远眺长江似一条玉带在晴朗的蓝天下飘荡着,真是:“看长江如白练,视钟山若青螺”。“碧霞宫”,碧霞宫是为纪念碧霞元君所建,宫内有“碧霞殿”、“碑亭”等建筑,殿内塑有碧霞元君及其它神像,殿堂墙壁上还有彩色画像,前来上香的信徒很多,特别是春节前后及琅琊山庙会,上香的信徒更多。

游客朋友:告诉大家一个史实:一九九二年七月三日下午,在南天门上空出现“海市蜃山”奇景,历时两个多小时,被誉为是琅琊山的“千古奇观”。出现的那次,中央摄制组在南天门拍摄琅琊山风光片,正好拍下了那一非常罕见的画面。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今天的琅琊山之旅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大家也都是文明旅游的表率,同时,希望大家能多多包涵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宝贵的意见!最后,我真诚的期待着大家的再次光临!届时,我将给大家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第5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1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86位用户收藏,13人推荐!

安徽琅琊山导游词1琅琊山险峻而秀丽。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入胜。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峰,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的壮丽山河。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苍茫,村庄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晴朗无云天气还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浩渺东去.

安徽琅琊山导游词2琅琊山险峻而秀丽。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入胜。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

第6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0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65位用户收藏,22人推荐!

滁州琅琊山导游词篇一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沙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遁迹,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台甫亭”。是安徽省闻名事业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奇异,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屡遭劫,又屡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当局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积年间,朝政糜烂,显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刷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破仕宦阴私,因而冒犯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天子眼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熟悉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僧人,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嬉戏,智仙特在山麓制作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著名的《醉翁亭记》。以后, 欧阳修常伙伴侣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只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骚乐岁丰,每将公务了亭中"。 醉翁亭竣工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其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抚玩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此刻冯公祠前面的一副春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即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昔时在亭是游饮旧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昌盛起来。相传当 时衡宇已建到"数百柱",痛惜其后多次遭到粉碎。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调查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规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构筑,机关紧凑别致,亭台小巧奇异,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类似的构筑、景色。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气魄威风凛凛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亮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顾,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升沉,飞传耳际,如同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有名遐迩,数百年来固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春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当局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并多次整修。现在,此处千载胜境,越发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流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会圈”焦点层都市,“皖江树模区”北翼都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汗青,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柔美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域归并,形成了此刻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地区中心都市,古都南京的江北派别,世界度电及设备制造业基地、世界双拥楷模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都市、世界科技前进先辈市、安徽省汗青文假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胜景,为国度重点风光胜景区、国度丛林公园、国度aaaa级旅游区、国度重点文物掩护单元,中国24大文假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光区之一。风光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口均以其蔚然深秀,江苏导游词,寂静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巨细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升沉,沟谷艰深,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天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憧憬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致淡雅俊秀,文化渊源长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书生,达官权贵为之开拓山水、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人”六胜景境。个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闻名佛寺,也是世界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有名遐迩,被誉为“全国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僧人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光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容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僧人,小僧人长的古灵精怪的,可是却很不开窍。僧人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功效,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并且个中尚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僧人一气之下,就一小我私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泰半年后,老僧人传闻滁州蝗虫成灾,内心犯愁了,担忧超然就回到了寺院,功效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峻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其后才知道原本小超然一向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僧人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从此,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功夫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当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人命难保。只好摒挡妆扮往南避祸。一起上,白日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由于连日的奔忙劳顿,琅琊王心口疼病三更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盗汗直冒,表情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可巧,摩陀寺一个担水僧人望见了,匆忙跑回山上。纷歧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认为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僧人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几多,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积德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刚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百般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僧人将寺院祖师摩陀人人煮石果腹的故事从新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现在石头虽不能煮熟果腹了,由于昔时摩陀人人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以是这花花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贵姓台甫,听口音不是当地人,怎么漂浮在荒郊外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真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由于要到江南投亲探友,半路上短了旅费钱,只好一起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僧人对琅琊王说:“安心,安心。施主只要不吝实力,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贫民,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公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从此,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夫君住在山中,一边荟萃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训练。没过多久,司马睿教育人马浩浩大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成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天子。 有一天,东晋天子司马睿教育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抚玩西山摩陀寺风物。司马睿想起昔时本身在这儿流浪解围、屯兵聚粮的旧事,便叮咛传下诏书: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汇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全国,救四方黎民痛楚。

滁州琅琊山导游词篇二

凡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人,无不为其描画的美景所倾倒:“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琅琊山即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是闻名的风光胜景区。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何故名琅琊,素来说法纷歧。一种说法是: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寓居于此而改称琅琊。另一种说法是:西晋镇东上将军琅琊王司马釉率数路雄师“出涂中”(指滁水流域)灭吴,吴主孙皓“诣釉请降”献玺即在此,因而山称琅琊。而《古今图书集成?琅琊山汇考》载又一说:“人以其有似于山东东海之琅琊山,故亦名为琅琊。”

琅琊山险要而奇丽。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卉各处。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秀,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隐秘莫测。九洞十一泉,随处引人入胜。琅琊山景致寂静,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当局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打点处因时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光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致奇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命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序潺潺,清亮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明的当代构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构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处事场合。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本,湖水意会其下。春夏日候,游人凭水而乐,清风凉爽,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光胜景中的最高构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构筑在南天门的明朝构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犯中国时销毁)。新构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雅观大方,气魄宏伟。从四周寓目,坎坷外形各不沟通。从东面寓目,它有三层,从南面寓目,它有四层:从西面寓目,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回收古典构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中用黄色琉璃瓦包围,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好看赏心,听见如入瑶池。明朗气候,登上会峰阁,极目眺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气。这里阳光温暖,山色渺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或许是由于众山排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校阅台,校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以是此阁才定名为会峰阁吧!因为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最岑岭,人们都爱来此了望故国的绚丽江山。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渺茫,墟落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明朗无云气候还可以隐隐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浩渺东去.

滁州琅琊山导游词篇三

酷爱的旅客伴侣们:各人好,接待你们来到国度重点风光区—琅琊山。我是这里的地接导游某某,虽然各人也可以叫我。。,起首我代表琅琊山景区的全体事恋职员接待你们的到来,接下来我将教育各人浏览琅琊的美、琅琊的秀 „„ 各人知道琅琊山因什么而着名吗?„„嗯,是的,着实琅琊山由于北宋时期大文学家欧阳修写的著作《醉翁亭记》而有名全国的,在《醉翁亭记》中开篇就歌咏琅琊山“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在2000年琅琊山被评为国度旅游局核准为首批4a级旅游景区其主峰有大丰山、小丰山、花山、凤凰山等其最岑岭为花山海拔为331米,其他多为200至300米之间景区内有50多处泉眼,泉水清冽甘甜,尚有琅琊溪、深秀湖、凤凰湖等溪流湖泊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此次旅客伴侣们的到来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此刻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琅琊山南大门了,我们就从这里进去吧„„此刻我们便来到了琅琊山的第一个景点了—琅琊墨苑,它是种庭园构筑,展此刻各人面前的白墙黑瓦、飞檐翘角、亭台轩廊、小桥假山等交织浮现的是苏州园林的气魄威风凛凛,自唐宋以来先后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浩瀚文人书生都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贵重诗文,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琅琊墨宝,以是景区的事恋职员网络与清算了有关琅琊山的试诗、绅士字画200多篇篆刻于此,以是此地取名为“琅琊墨苑”各人看这些书法书画如行云流水气魄磅礴浮现了作者对琅琊山的蜜意厚爱„„ 此刻我们各人沿这条山道向前走便来到了琅琊山最闻名的景点—醉翁亭,着实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在其时它只不外是一个平凡给游人歇脚的小亭子,但因欧阳修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以后便名扬全国,此刻的醉翁亭占地约五千平方米,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各人看这个院门上“醉翁亭”三个字是清朝同治年间全椒人士誊写的,各人颠末天井向东走便来到亭边就到了醉翁亭,这是种歇山式构筑气魄威风凛凛,飞檐翘角十六根立柱分立四方。

第7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5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3分钟,共有123位用户收藏,29人推荐!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琅琊山风景区游览。此刻我们站的地方,就是琅琊山的大门,这个山门是牌楼式的建筑,雄伟壮观,门额上有苏东坡的墨宝“琅耶山”,三个楷书大字。大家此刻不免感到奇怪,“琅琊山”为何叫“琅耶山”?很多人认为有可能是“琊”和“耶”字在古代是通用的,也就是所说的通假字,也有人认为是当年苏东坡写错了。在20xx年时,江淮晨报的一位合肥读者致电江淮晨报热线反映,他去琅琊山风景区游玩的时,发现大门上的牌匾上书写的是“琅耶山”询问这是不是个错误,江淮晨报记者对此分别采访了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和安徽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徐在国教授。据记者称,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有关同志说“耶”和“琊”可能是通假字,而徐在国教授认为“耶”这个字在古代的的确是“琊”的通假字,而据相关史书记载,东汉许填以前首先编纂了中国第一本文学专著《说文解字》,也是记录中国罕见期汉字的一部字典。上面无“琊”或“玡”,只有“琅”和“邪”,汉语大字典中“琅琊”词条这样解释“琅琊”也做“琅邪”,也就是说“琅琊山”最初的名字应当叫“琅邪山”,之后加了“王”字旁,清代朴学大师段玉裁在《说文注》中作了

注解:“按汉碑琅邪字加“玉”旁,俗字也!”是说后人在”邪”加了玉(玉与王通假),久而久之,“邪”字写成了“琊”,同时段玉裁解释了“琅邪山”到“琅耶山”(邪)近人隶书从耳做耶,由“牙”,“耳”相似,“原先也是后人误写,汉隶书中,“牙”和“耳”很相近,所以汉唐人误把“邪”写成了“耶”,以至后代“邪”和“耶”通假。所以当时苏轼把“琅邪山”写成“琅耶山”在他那个朝代是无可厚非的。

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被誉为蓬莱之后无别山。琅琊山风景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我国第二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全山森林覆盖率达79.3%,仅乔木树种就有近300多种,另外,山面还栖息了131种鸟类,其中受中日候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达54种,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为国内珍稀物种,并分布着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带石灰岩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内有泉眼50多处,泉水清凉甘美、晶莹剔透、较著名的有让泉、紫薇泉、濯缨泉等,统称9洞11泉。琅琊山古称摩驼岭,1700多年前,西晋末年八五亡乱时,琅琊王司马睿避乱来到滁州,这之后他渡长江到了南京,在公元320xx年司马睿建立东晋,称元帝,他认为滁州是他的福地,于是将自己当年的封地山东琅琊郡的琅琊两字,赐予了这片山岭,据史料记载,“琅琊”两字是郡名,秦朝所设,旧址在今山东省胶南境内,二是山名,一座在今山东省胶南境内,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东游登此,建琅琊台和石碑,一就是我们此刻所处的这座山。此刻我们滁州的琅琊山更加出名,主要是得益于欧阳修,琅琊王等名人和名文的效应。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

115平方公里,主景区约8平方公里,有琅琊墨苑(也叫野芳园),醉翁亭,欧阳修纪念馆(视为同乐园),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这六大景区。

此刻大家看到的是“野芳园”是进入琅琊山胜境的第一个风景区,此园的建筑风格按照苏州园林的风格综合规划,建有赏心斋,拥霞轩,晨曦堂,盆景廊等,飞檐翘角,白璧漏窗,马头墙,小青瓦,淡雅和-谐,园的总面积4200平方米,那里也叫“墨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原名“盆景园”20世纪80年代,曾在那里拍摄过电视连续剧《西厢记》片段,里面收集、镌刻的名人珍贵诗文和书画墨宝,共有200多幅。其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代表会委员长乔石,著名书法家沈鹏,范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书法作品。大家请看“墨苑”西面有一大-片草坪,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很多人都过来坐在草坪上休闲娱乐,但是此刻这边在修路了,以前在这路边竖一块大石,形同卖肉的案板,滁州人把它称为“张飞卖肉处”[歇后语张飞卖肉-——光说不割,张飞以前把猪肉挂在井里面再用石磨盖上,说:只要有人能够搬动石墨就能够尽取其肉,之后石墨被关羽搬下来了,并把肉分给了围观的百姓,张飞明白后心里不爽,过来找关羽打架,被刘备劝解,之后是三国结义了]但这块石头“文-革“被毁。我们继续前进,呈此刻我们眼前的是“醉翁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筑坝将玻璃溪的溪水截住,构成山中自然湖泊,水面约一千平方米,水

深约3米,备有游船,游人可泛舟,垂钓于水面,翠峦倒映,如置画中,在岸边还有一座小亭,名为“听泉亭”,就是为了听到“让泉”潺潺的流水声而建的。

《醉翁亭记》中写到:“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在这之前,我们先看到的是“薛老桥”,是滁州人民为了纪念当年全椒人薛时雨而命名为“薛老桥”,它是醉翁亭景区的古老建筑,大约建于元代,拱形结构,青砖砌筑,桥面青石铺就,宽约5米,咱们过薛老桥沿玻璃沼上行,此刻看到的是用青石板砌成的两个方池,池方约三尺,池深约2尺,那里有2个泉眼,终年交替,只有一个泉眼流水,终年不涸,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推崇的谦虚礼让的传统美德,这就是著名的让泉,除了刚才的说法以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让泉让泉,让出自己的权力,大家都明白欧阳修是被贬来滁州的,自己在中央没有权力,所以欧阳修也就主动让出自己的权力,与世无争。大家看泉上竖的楷书“让泉”碑刻,是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滁州知州王赐魁手节的,大家再往上走,这“千年醉翁亭”五个大字,是在纪念欧阳修一千年诞辰的时候,滁州政府邀请时任全国人大会委员李瑞环为欧阳修题字,于是李瑞环便挥毫写下了“千年醉翁亭”五个大字。

在它身旁的这条小溪是玻璃沼,又名玻璃泉,源头始于摩驮岭东,大丰山上的“双峰绝顶”,经醉翁亭门前,入醉翁潭,最后流出山外凤凰坝。在北宋时期,滁州知州章衡命名为“玻璃沼”清光绪八年,章家棕写玻璃沼碑记。薛时雨在重修醉翁亭记碑中称此水‘旁有石泓,泉流而涌,甘如醍醐,莹如玻璃’

好了,此刻大家在玻璃沼这边看到的这几棵树就是咱们滁州特有的醉翁榆了,它仅分布于滁州琅琊山。山生于海拔100m以下的山麓落叶阔叶林中或溪沟旁。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因为生长在醉翁亭身旁,所以把它命名为醉翁榆。它是3、4月份开花,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一般能够用作制作农具,家具,器具。此刻我们来到的是醉翁亭大门前,也被称为欧门,中间有醉翁亭三个字,以前在门口还有副楹联,“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写这副对联的作者是薛时雨,刚刚过“薛老桥”的时候也提到他,薛时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绪年间醉翁亭的修复者,薛时雨自幼苦读,才华出众,尤为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时,曾不顾路途遥远,经常从乡下独自步行五十多里,来醉翁亭拓印欧文苏字碑,薛时雨35岁进士中举,开始在嘉兴做知县,之后又升为杭州知府,他做官时,处处以欧阳修为榜眼,宽简爱民,刚直敢言,因为经常为民请命,违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书,大力兴办教育。先后在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南京惜阴书院任主讲,55岁以后还乡,晚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资修复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醉翁亭和丰乐亭。所以滁州人对薛时雨十分感激。

此刻我们就往里面走,此刻大家看到的白色粉墙有着徽派风格,镂空的的花墙,又能体现江南园林的特色,“有亭翼然”,大家站在我这个角度能够看到,我们的亭子那个角度就像鸟儿展翅飞翔一样,此刻我们继续走,此刻我们来到的这座院落,是不是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呢,那里叫天井,它在建筑学里起过渡建筑物的作用。大家看那里有块碑刻是著名文学家沈思晓得作品《解酲阁记》,酲字给大家解释一下,咱们中间的男士想必都有过醉酒的经验,酒意有十分,当你喝到七八分时,那种似醉非醉,飘飘欲仙的状态就称之为“酲”解酲也就是接触这种迷醉的状态,此刻我们来到的是醉翁亭了,这“醉翁亭”是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天下第一亭,大家都明白其他三座名亭是什么吗?北京陶然亭,苏州沧浪亭,长沙爱晚亭。沧浪亭取自北宋著名诗人苏舜卿取自古诗句“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能够

濯我足”中的沧浪二字,亭子建成之后,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而在此刻的沧浪亭有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就是源自那里。爱晚亭清代学者毕沅取名于著名诗人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因而得名。陶然亭取之于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中的“更诗菊黄家酿热,与君一醉一陶然。”四大名亭除了这一种说法以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浙江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代替苏州的沧浪亭,但无论哪种说法,醉翁亭都是四大名亭之首,有两个原因,第一,建亭最古老,醉翁亭始建于公园1046年的北宋庆历六年,沧浪亭基本上于醉翁亭同时建成,只是稍晚一些,而爱晚亭和陶然亭则是清代的建筑,晚了四五百年,另一个原因就是《醉翁亭记》在文学造诣上比其他几个亭子更具有价值,这座醉翁亭是歇山顶式建筑,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仿佛“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飞檐翘角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不仅仅在外观上增

加了立体感,给人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同时又有实用价值,飞挑的屋檐起御力的作用,既能缓解雨水冲刷在屋顶的力

度,用能保护地基不受雨水的浇淋。大家能够看到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两边设有茶几,这是欧阳修在亭中处理政务,并且与宾客把酒言谈,吟诗作赋之用,16立柱的构造和亭中所设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见的,当年欧阳修被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保守势力诬陷,贬谪滁州财、政事之余,常来琅琊山,与寺僧智仙饮酒畅谈,很是投机,智仙为使欧阳修能常来山中饮酒,赏景畅谈,故而建了此亭,《醉翁亭记》中也交代了这件事: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此刻我们来看下亭中的楹联,这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修的后人欧阳中石书写的,大家来读一下:“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意思是:“酒喝的并不多,怎样就醉了呢!欧阳修自己也在《醉翁亭记》中说过”饮少辄醉“一般人认为是,欧阳修在政治上受打击,情绪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有一种说法,欧阳修在滁州情绪是很好的,欧阳修在滁州写诗近百首,其中有关饮酒,交友的资料可占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少的寄托和媒介。欧阳修出于身体的原因,惯有消渴症(糖尿病),尽管酒逢知己千杯少

,“颓手其问”,年龄不到老迈的程度,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头呢?欧阳修当年只有38岁,正值年富力强的中年时期,他在《赠沈遵》的诗句中就说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犹强力,字号醉翁聊戏客”这边还有一幅当地书法家吴伯初书写薛时雨的楹联“翁昔醉饮时,想溪山入画,禽鸟亲人,一官迁谪何妨,把酒临风,指范希文素心可证;我来凭眺处,怅琴操无声,梅魂不返,十亩篱莱重辟,扪碑剔藓,幸苏子瞻墨迹长存。”欧阳修当时在琅琊山以山为友,比肩范仲淹的为感,表达“欧公”“不以物喜,不以己”的人生境界,我站在那里远眺,抚琴无声,梅魂不返,重新修建,幸好当年苏轼写下来《醉翁亭记》的书法供后人瞻仰。

再往里走,是“二贤堂”,“二贤”是指北宋时都在滁州担任过知州的王禹爯和欧阳修,滁州人为祭祀这两位父母官,而兴建五间平瓦房。大家就应都明白欧阳修,但是对王禹爯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第一次被贬商州,今陕西商州区,第二次被贬滁州,第三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表现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许多推荐,在《端拱箴》、《三谏书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扬州时作的《应诏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农耕、节财用、任

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张,虽大多数未被太宗、真宗采纳,却为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开了先声。王禹偁在政治上这种进取精神和用心态度,正是他在文学上所以能坚持优良传统的重要原因。他诗法白居易,之后更有意发扬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代表了他对杜、白的尊崇。因此,我们能够说,他不仅仅是一位卓有实绩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前驱者,而且还是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疾苦,胸怀报国大志的封建文人。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滁州知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后人曾肇,作文祭祀,堂内现塑有两尊二贤塑像,玻璃柜内存放着有欧阳修手迹照片和不同版本的欧阳修全集。两边山墙悬挂着今人写的“醉翁亭记”,和“朋党论”,木质条幅,那里也有副楹联:“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手,贬来滁州,辟丰酌酒述文,非独乐也。”左欧阳修,右王禹爯。

“宝宋斋”位于醉翁亭西侧,为一间狭小的平瓦房,是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0xx年)南太朴寺少卿冯若愚所建,房子建好后,该起个什么名字呢?冯若愚在(宝宋斋记)中说:“宋世所重者,晋字,故蓄字多者,有‘宝宋斋’,至我朝则文与字兼学宋,于元无起焉。宋碑文字之最者,莫如欧公滁二碑。”安徽无为县就有“宝晋斋”,为米芾所建。内墙壁镶嵌有两块

巨石碑刻,这就是欧阳公文作文,苏轼所书的《醉翁亭记》,被后人誉为“欧文苏字碑”,成为宋代珍宝,实为古迹中金石之瑰宝,那里还存有“宝宋斋记”和“鱼修醉翁亭记”碑刻,之后滁州人为了纪念和感谢冯若愚冯元飚父子保护“欧文苏子”碑有功,于“宝宋斋”西侧建砖木结构瓦屋三间,命名为“冯公祠”,祠堂坐北朝南,南北两门相通,现辟为“旅游纪念品展销部”,游客朋友们,你们能够进去观赏,现随我出南院门,门额有全椒人薛时雨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九月书题的“晴岚墨翠”四字,门两旁还有篆书对联一副。大家在跟我来观赏“菱溪石”,“菱溪石”三字是滁州著名书法家吴伯初书写的,菱溪石高约1.5米,石上有孔,孔孔相通,这块石头是欧阳修视察农村时,在滁州东边菱溪村塘边发现的,动用三牛驾车运回州城,先置于“丰乐亭”内,后人将此石移至那里,供游人观赏,因在菱溪村发现的,故取名“菱溪石”,欧阳修还专题撰写了《菱溪石记》与《菱溪大石》诗文记载,其实这是块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构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构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构成。形状各异,姿

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个性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太湖石”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我们对面的是“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系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620xx年)滁州知州卢洪夏重建,建亭时是按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描绘“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仿照其中的流觞曲水建造的,凿石引水,弯曲绕亭,渠宽约一尺,深约八尺。大家都明白古代文人的娱乐活动很少,于是就把就酒杯放在这中间,任酒杯随着水漂流,文人们就坐在这身旁,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得写诗作赋了,写不出来就得罚酒了。亭内放置有石桌石墩,他们之前经常在那里饮酒,体会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虽然没有兰亭集序中的环境,但也是能获得一番另外的感受的。

在(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其中的“射”“弈”“筹”“喧哗”,都是酒令的不同形式。弈,就是下棋,欧阳修很喜欢下围棋,他字号六一居士,其中一个亿就是指下棋,输棋的人是要喝酒的。射有三种解释。一是射箭,二是射覆,就是猜谜语;三是投壶,就是用一种带羽毛的箭投到一种陶壶的壶口,射中者为胜。喧哗,既是大喊大叫的热闹场面,也能够理解成划拳。出“意在亭”西行十几步,拾级而上,石砌矮墙院内,四方池中建有四方亭,亭名曰“影香亭”,有青条石小桥连接,此亭建于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0xx年),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依据坐在此亭中既能望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为“影香亭”。又有一说,“影香”二字,取意宋代著名隐逸诗人林逋(bu)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两句中的第二字组成,与王赐魁所看所感十分的贴合。林逋是北宋早期诗人,一生避世高蹈,“以梅见妻,以鹤为子。”所以明代人在那里摄取林逋的咏

梅句坐创意见影香亭。影香亭的造型创意全取自“方”意:周围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基石壁是正方形的,石桌是正方形的,但是在那里石凳却是圆的,“方正”是儒家追求的人格道德取向,表示刚烈正直。在那里就表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灵活‘。诸位请看,亭柱上的楹联就是这两句诗,是安徽宿州萧县著名书法家阎梓昭所书。大家跟我进这个圆门,这就暗喻古人“内方外圆,方圆互见”理念,哲理深刻,别有意趣。两侧院墙壁上镌刻着两个碑石,大家请看:上首“翠积清香”,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书立,下首“寒流疏影”,是吴兴尹梦壁题,“影香”

二字也嵌在其中,请大家再看:两侧有三株古龙柏,树干稍有弯曲,形似青龙,守卫着院门。入院内,我们看到的这株是一棵梅树,大家看我们前面这个亭子上面3个字,怎样读《古梅亭》“梅”是象形字,相传这课古梅是欧阳修亲手栽植的,故有称为“欧梅”,或称“寿星梅”,另据《琅琊山志》载,“咸丰年间亭院毁为废墟,此梅系后人补栽,即使是补栽,也已经历几百年风霜雨雪,却仍挺拔茂盛,年年花开。古梅现高7米多,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分成四枝,每枝干粗70多厘米,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每年二、三月间满树银花,繁花重叠,幽香宜人,映衬在满山初绿之间,鲜艳无比。在五、六月份的时候还结青色的果子,酸甜味苦,很多游人都会有幸尝到,大家在看这边有“花中巢许”四个大字,是由清顺治九年(1620xx年)孟夏,干邱李嵩阳题刻时,那里有一段故事,“巢许”是掐上古隐士巢父和许由。相传尧在考察继位人才时,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众基础,尧听说阳城(今山西洪同)的巢父和许由是大贤者,便前去拜访,初见巢父,巢父不受,继续访问许由,许由也不理解禅让,于是就在洪同的九箕山中过着农耕生活,尧执意让位,紧追不舍,再次寻见许由时,恳求再

当九州长。许由觉得王位固且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的耳朵,这时候巢父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就问了缘由,许由自是高洁,然巢文更胜许由一筹,你许由不理解王位,隐匿起来不吭声则罢了,还大谈洗耳的原由,是另一种沽名钓誉,我下游放牛,你上游洗耳,岂不有意脏我牛口,许由听之后感觉十分惭愧,之后他俩就一齐隐居了。这四个字也暗喻了这颗梅树和欧阳修的品格。

游客朋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西北山坡绿林中有重建的“六一亭”,东北山坡处有“玄帝行宫”,可去观赏一番。所谓“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尊号,他自称:藏书一万卷,金石遗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置酒一壶,加上一位老人,“岂不为六一乎”“六一亭”旁山崖刻有陆鹤题来书“六一亭”三字。“玄帝行宫”,每逢春节前后,祈祷者,焚香参拜,香火旺盛。玄帝是指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奉为“玄武大帝”。明代滁州人,遵照宣武帝曾路经此地的传说,建造了这座玄帝行宫。此刻宫外还有明崇祯三年(1630年)石质雕花香炉一尊。

我们再回到醉翁亭院内,去观赏“宝宋新斋”,宝宋新斋,是1981年仿古新建筑,藏有重新复制的古代拓片欧文苏宇《醉翁亭记》石碑四块,斋额有原中央滁县地委书记,后任安徽,全国政协王郁昭书写“宝宋新斋”四字,这边是“醒园”与“解醒阁”解醒阁门前西首山墙上,镶嵌镌刻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会委员长乔石手书行草碑一枚,笔试流畅雄劲。并排有欧文苏字《丰乐亭记》碑刻四块,堪称一宝。

第8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7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19位用户收藏,19人推荐!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第9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7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89位用户收藏,18人推荐!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琅琊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 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 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滁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缘,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滁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涂中、清流,州建隋朝,文昌北宋,兼具吴楚淮扬之韵,汇聚江淮湖之风,千百年来素为江畔淮左的美好之州。滁州自隋起辖今琅琊、南谯、来安、全椒、南京浦口等地。1992年与滁县地区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滁州市。滁州是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全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琅琊山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四外云游的和尚到了滁州,见到西山风景如画,就在山上盖了座叫“西山寺”的寺院。还收留了一个叫超然的小和尚,小和尚长的古灵精怪的,但是却很不开窍。和尚教超然忘好了几个月的经,结果,连“阿弥陀佛”四个字都只记得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字念走音了。念成了“摩陀”。老和尚一气之下,就一个人下山云游四方去了。大半年后,老和尚听说滁州蝗虫成灾,心里犯愁了,担心超然就回到了寺院,结果看到小超然长的高大了,壮实了!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的影响!后来才知道原来小超然一直在煮石头吃,煮出来的石头黄得象杏子,软得象芋子,甜得赛桃子。

第二天,老和尚说:“超然呀,你念的‘摩陀经’,是真经,你成了佛啦。从今在后,我们都念‘摩陀经’,这寺院也叫‘摩陀寺’吧。”

从此后,摩陀寺的香火一天旺似一天,人们也就把西山改叫“摩陀山”了。光阴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到了西晋末年。那时山东有位琅琊王,名字叫司马睿。他被八王夺权闹得性命难保。只好收拾打扮往南逃难。一路上,白天藏身荒庙,夜晚拣着小道一脚高一脚低地赶路。这一天,来到摩陀山下一个破草棚子里住下。没想到因为连日的奔波劳累,琅琊王心口疼病半夜里犯了,疼得他头上身上冷汗直冒,脸色跟纸一样黄,在棚子里翻身打滚直到天亮。碰巧,摩陀寺一个挑水和尚看见了,慌忙跑回山上。不一会就从山上端来了一碗香茶,让琅琊王喝下。

过了一时三刻,琅琊王伸伸膀子挺挺腰,觉得心口也不疼了,身上也有劲了,一点病也没有了。

琅琊王对和尚说:“多谢师傅救命之恩。我这心口疼病从小就有,犯起来没有十天半月不见轻,药草吃了不知多少,病却越来越重。不知师傅用的是什么神药有这样的奇效?”

“出家人,行善为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不必多礼。适才的香茶乃是用本山石头与各样草药煮成的,什么病都能去根。”“怎么,山上的石头也能治病?”

和尚将寺院祖师摩陀大师煮石充饥的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现如今石头虽不能煮熟充饥了,因为当年摩陀大师把煮石之水泼在这山前山后,这山上就长满了奇花异草。所以这花花草草、树根石头都能治病呢。但不知施主尊姓大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流落在荒郊野外?”

琅琊王哪敢说出实话呢,就胡编了一套说:“我姓刘,叫刘顺。家住山东巨野县。因为要到江南投亲访友,半路上短了盘缠钱,只好一路忍饥受寒。我想在这里找些活干干,等凑足了钱再去江南。”

和尚对琅琊王说:“放心,放心。施主只要不惜力气,来到滁州你就不愁吃穿了。这地方有句话:‘滁州地养穷人,一条扁担两根绳’。你看这摩陀山上有柴,有草,有药材,兔子、山鸡满山转,是座宝山啊。”

琅琊王司马睿往山上一看,果然有男男女女在砍柴剜药打山枣,从绿树中传来一阵阵山歌声。从此后,琅琊王就装成个打柴汉子住在山中,一边集合四方兄弟,一边在山中集粮屯兵,日夜操练。没过多久,司马睿带领人马浩浩荡荡打过长江,在建业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成了第一个东晋皇帝。 有一天,东晋皇帝司马睿带领文武百官从建业来到滁州观赏西山摩陀寺风光。司马睿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落难得救、屯兵聚粮的往事,便吩咐传下圣旨:将山上寺院扩建百间,改“摩陀寺”为“琅琊寺”,改“摩陀山”为“琅琊山”。他还命御医住在琅琊山搜集山中百草,编成《琅琊草木篇》,广传天下,救四方百姓疾苦。

第10篇 琅琊山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59位用户收藏,24人推荐!

琅琊山险峻而秀丽。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入胜。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

琅琊山导游词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那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琅琊山信息

  • 琅琊山导游词
  • 琅琊山导游词47人关注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那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 ...[更多]

词大全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