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词大全

小雁塔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4-06-19 09:00:02 查看人数:24

小雁塔导游词

第1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03位用户收藏,24人推荐!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第2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05位用户收藏,26人推荐!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 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 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 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 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 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 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第3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79位用户收藏,24人推荐!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义净法师: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 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 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 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 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 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 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第4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4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53位用户收藏,10人推荐!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闻名释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 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建设于公元 684 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 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制作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 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 684 年)

立为大献福寺, 武则每天授元年(公元 690 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位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建筑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 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本日的小雁塔所 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 43.38 米,共 15 级, 现存 13 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 11.56 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充满精细 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扶养图像,艺术代价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 依次紧缩,愈上则愈细,整体外观呈天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分外英姿飒爽。塔底南 门进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斑纹和天人扶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沟通。 但因年久及掩护不善,已残破不全,恍惚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 55 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光阴里,担当了风雨的腐蚀和 70 余次地动检验, 汗青上曾经验过三次聚散,这种征象引起了人们的留意,迄今未获得异常令人满足的解 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动,据民间传说,塔身缝隙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 次自裂自合,然则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动,竟使原本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 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动,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 每每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依旧,如有神比合之者。"厥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 象产生。一个砖塔颠末 6 次地动不坍毁,反而天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干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 年)锻造的大铁钟,高 3.5 米, 口径 2.5 米,周长 7.6 米,重 10 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其后流失沉落河底。 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边捣衣,突然闻声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从头发 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天天朝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宏亮,塔影 奇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清代墨客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拂晓来霜, 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渺茫。"这就是闻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 塔晨钟"的活跃写照。 义净法师:犹如慈恩寺与玄奘相关亲近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 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外,他由海路自广州分开中国。公元 671 年,义净独身 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 11 年,又游学印度各地,经验 30 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 年)回到故国,带回梵文经 典 400 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 56 部,230 卷,是玄奘 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绩最大者。他还将路过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 况,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换史的珍 贵资料。

西安小雁塔导游词

第5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68位用户收藏,25人推荐!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数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第6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22位用户收藏,27人推荐!

小雁塔位于陕西西安荐福寺内,是一座唐代密檐砖塔,也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猪年间,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7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84位用户收藏,24人推荐!

小雁塔位于陕西西安荐福寺内,是一座唐代密檐砖塔,也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猪年间,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8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83位用户收藏,13人推荐!

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第9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5位用户收藏,13人推荐!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雁塔。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记住小雁塔这个景点。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它建于公元720xx年,已经有1320xx年的历史了。这座塔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为义净法师建的,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结构。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砖建的,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塔。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会觉得它像一枚倒放着的螺丝钉。小雁塔经历过三次大地震,结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两层。在没有破损的时候,小雁塔的高度是46米,地震后,它就变成43米了。

现在我们去里面看看吧!里面有石制的台阶和木制的扶手,别看它现在完整,其实它受过很多损伤。1965年时,梁思成提出了“以旧修旧”的方法,他找来了与青砖相同的砖来修补小雁塔,最后小雁塔终于和以前一样了。

小雁塔历史悠久,经过了70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更神奇的是,在公元1487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条大裂缝,可到了1520xx年,经过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缝又合拢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时,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状,这样,不管经历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聪明了!

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第10篇 小雁塔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91位用户收藏,27人推荐!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小雁塔导游词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小雁塔信息

  • 小雁塔导游词
  • 小雁塔导游词24人关注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 ...[更多]

词大全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