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40位用户收藏,22人推荐!
广州中山纪念堂1931年竣工,座落于孙中山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由我国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的结合。主体建筑高52米,跨度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体现了非凡的建筑特色。
广州中山纪念堂由近代的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主体建筑采用西方先进钢结构建筑技术,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以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
堂外三面为宽阔石阶,正门石阶前有一座白色花岗石台基,基座上立着青铜色孙中山全身像,两旁植翠柏鲜花。像前广场开阔,绿草如茵,一对花岗岩雕成的云鹤华表,耸立其中,显得格外雄伟和庄严;四周红棉高屹,绿榕成荫,宁静又肃穆。广场前是圆拱门歇山顶蓝琉璃瓦的门坊。
中山纪念堂大堂舞台遗嘱碑“祥瑞多姿庆猪年”菊花布景。祥瑞多姿庆猪年,多姿菊花绽新颜。中山纪念堂大堂舞台遗嘱碑前以品种各异、姿态多样的菊花作为主体,整体设计采用弧形,犹如祥云,给人祥瑞之感。遗嘱碑多姿的菊花通过祥瑞之感的设计让观众在抚今追昔中,感受孙中山先生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政治理想。 除了在以上两大主要景点摆放菊花外,中山纪念堂各景点区域都有菊花摆设。春节过后,中山纪念堂的七彩菊花将通过我们的精心养护继续精彩绽放。我们将适时举办“我与菊花仙子有个约会”绘画活动,普及菊花文化。
第2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1位用户收藏,21人推荐!
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富有纪念意义,现在是广州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以看到孙中山的简介及生平,来此缅怀孙中山先生。
它位于越秀公园南麓,于动工,1931完成。纪念堂的交通十分便捷,坐地铁2号线在纪念堂下即可。进入大门后就是一个广场,广场上可以看到高耸伟岸的孙中山塑像,可以拍照留念。然后再往前就是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了,旁边有售票处,进入主体建筑需要收取门票10元。
主体建筑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其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主题建筑里面就像是一个演出的大厅,现在也有很多演奏会在这里举行。墙上贴有很多图片及文字,介绍纪念堂的建设情况还有孙中山的简介。纪念堂后面还有独立的一个小房间——孙中山史迹陈列馆,也是介绍孙中山的生平的。
中山纪念馆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所以很有纪念意义,也很适合带孩子来进行爱国教育和了解知识。
除外,这边还有些植物值得一看,比如这里有广州最老的木棉树,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在中山纪念堂东北角,还有棵奇特的树,称之为“树抱树”,也叫“一杆两树”,而且它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嫁接。
第3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75位用户收藏,28人推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北靠越秀山,正对广州市人民政府,左邻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地铁二号线的纪念堂站就是以此命名。
由来
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而筹资兴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各界人士动议“筹集五十万元,建筑一规模宏大之孙中山纪念堂及图书馆,以纪念元勋”。具体的募捐活动从1925年3月下旬开始。4月12日,中国国民党和广州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以当时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为首的“哀典筹备会”负责牵头,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图书馆,并于13日在《致海外同志书》中系统提出,说明其主旨是“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
选址
筹备会最初提议将纪念堂的地址选在西瓜园的旧商团总所,即现今越秀区人民中路上的同乐路口南侧,原广州市电话局的地址。提议公布后,社会各界对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4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了《孙先生纪念堂地点之决定》一文,声明“因多数人意见”,商团总所之地与孙中山无历史联系,也不适宜,遂将纪念堂筹建地址改为“旧总统府”。所谓旧总统府,是指1921年孙中山任职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时的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所在地,清朝时是督练公所,民国初期军阀龙济光据为督军衙署。1922年被陈炯明部炸毁。
建造
纪念堂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1894-1929)和结构师李铿、冯宝龄设计,于1929年动工,1931年落成。现该纪念堂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南京中山陵齐名。
建筑特征
该中山纪念堂属于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设计师运用建筑力学结构原理,将四根大柱置于四周墙壁中,用以支撑四个跨度各30米左右的钢桁架,使之整体仿佛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
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现在,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第一位在中国大陆举行公开个人演唱会的香港歌手罗文亦以中山纪念堂作为演出场地。
纪念堂里近北门处一棵大约三百年的古木棉,被称为木棉王。另纪念堂内的古树众多,其中还有两棵白兰王,每逢花期,整个纪念堂都可以闻到香味。
孙中山铜像
纪念堂前曾摆放过的铜像共有三尊。
现在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赠。于1931年1月14日运抵天字码头,国立中山大学师生到码头将其运至石牌校园(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农场暂置。在1933年11月11日国立中大建校9周年时,在石牌举行孙中山铜像揭幕暨新校奠基典礼。中共建政后的1954年春,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这尊铜像移动到中山纪念堂的广场上。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90周年,中山大学建校32周年,铜像又由纪念堂移到中大新校园内。同时,雕像替换成由雕刻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孙中山全身像,所塑的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基座上刻的是孙中山所著的《建国大纲》,为水泥喷铜雕像。
1998年中山纪念堂进行大修时,这尊雕像被当局用铜翻造,这就是今天在广场放置的孙中山铜像。而旧有铜像就移动至华南理工大学的原国立中大校园放置铜像的地方展出。而广场上铜像的基座是在1931年落成。
第4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8位用户收藏,12人推荐!
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富有纪念意义,现在是广州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以看到孙中山的简介及生平,来此缅怀孙中山先生。
它位于越秀公园南麓,于动工,1931完成。纪念堂的交通十分便捷,坐地铁2号线在纪念堂下即可。进入大门后就是一个广场,广场上可以看到高耸伟岸的孙中山塑像,可以拍照留念。然后再往前就是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了,旁边有售票处,进入主体建筑需要收取门票10元。
主体建筑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其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主题建筑里面就像是一个演出的大厅,现在也有很多演奏会在这里举行。墙上贴有很多图片及文字,介绍纪念堂的建设情况还有孙中山的简介。纪念堂后面还有独立的一个小房间——孙中山史迹陈列馆,也是介绍孙中山的生平的。
中山纪念馆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所以很有纪念意义,也很适合带孩子来进行爱国教育和了解知识。
除外,这边还有些植物值得一看,比如这里有广州最老的木棉树,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在中山纪念堂东北角,还有棵奇特的树,称之为“树抱树”,也叫“一杆两树”,而且它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嫁接。
第5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69位用户收藏,17人推荐!
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富有纪念意义,现在是广州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以看到孙中山的简介及生平,来此缅怀孙中山先生。
它位于越秀公园南麓,于1929年动工,1931完成。纪念堂的交通十分便捷,坐地铁2号线在纪念堂下即可。进入大门后就是一个广场,广场上可以看到高耸伟岸的孙中山塑像,可以拍照留念。然后再往前就是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了,旁边有售票处,进入主体建筑需要收取门票10元。
主体建筑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其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主题建筑里面就像是一个演出的大厅,现在也有很多演奏会在这里举行。墙上贴有很多图片及文字,介绍纪念堂的建设情况还有孙中山的简介。纪念堂后面还有独立的一个小房间——孙中山史迹陈列馆,也是介绍孙中山的生平的。
中山纪念馆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所以很有纪念意义,也很适合带孩子来进行爱国教育和了解知识。
除外,这边还有些植物值得一看,比如这里有广州最老的木棉树,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在中山纪念堂东北角,还有棵奇特的树,称之为“树抱树”,也叫“一杆两树”,而且它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嫁接。
第6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81位用户收藏,20人推荐!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哥哥、爸爸一起去中山纪念堂玩。
一进中山纪念堂的大门,一股广府的气息扑鼻而来,远远望去,“孙中山”一手拿着拐杖,一手叉着腰,笔直地站在那,看起来很有精神。
我们先去看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木棉树和两棵广州最大的白兰花树,如果你仔细看那些树,上面却有一些被人刻过字的痕迹,我曾看过一个叫《小银杏》(好像不是叫这个名字)的故事,上面说小鸟从一棵老树知道小银杏是一个很有名的树,小鸟马上把消息传遍了整个森林,许多小动物在小银杏的身上刻字,挂上牌子,几天后,小银杏从一个活泼的小树变成了枯树(内容有点不完整)。刻字的人们,你们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难道你们真想让这三棵有名的树从此从世界上消失吗?算了,不说这个了,我们又走向了中山纪念堂里。
听导游说纪念堂的每一个材料都是很珍贵的,而且没有一个螺丝钉,我找了找,果然一个螺丝钉都没有,进了礼堂,舞台上有一个纪念碑,上面刻有孙中山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的内容。据介绍,“曹全碑体”的总理遗嘱碑刻是吴子复的手迹,由广东端州的梁俊生先生镌刻。
看完这些景物,时间也不早了,我和哥哥、爸爸,坐上了公交车回家了。
第7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5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70位用户收藏,11人推荐!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xx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焕发出勃勃生机,从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可以说,中山纪念堂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外,“天下为公”字匾、遗嘱、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
中山纪念堂的平面略呈八角形、建筑面积为8700平方米,加上东西附楼、后台休息室及地下化妆室,面积共达1.2万平方米。
纪念堂采用木桩基础,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八角形的大厅设计了30米跨的钢桁架,大屋顶由八排钢桁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四角墙壁为厚达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以期能负荷屋顶的全部重量。楼座以钢桁架悬臂挑出,楼板则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屋顶则用一大可四个合抱的呈椭圆形的圆柱压顶。大厅跨度30米,内无一柱,体积达50000立方米,有5000个座位,空间高大、雄伟、宽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用于大体量的会堂建筑的大胆而成功的作品。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
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赵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台(歌舞岗),明代建筑的观音阁。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至刘王殿(昌岗路街心花坛),全长大约8千米。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
第8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9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10位用户收藏,14人推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北靠越秀山,正对广州市人民政府,左邻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地铁二号线的纪念堂站就是以此命名。
由来
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而筹资兴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各界人士动议“筹集五十万元,建筑一规模宏大之孙中山纪念堂及图书馆,以纪念元勋”。具体的募捐活动从3月下旬开始。4月12日,中国国民党和广州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以当时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为首的“哀典筹备会”负责牵头,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图书馆,并于13日在《致海外同志书》中系统提出,说明其主旨是“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
选址
筹备会最初提议将纪念堂的地址选在西瓜园的旧商团总所,即现今越秀区人民中路上的同乐路口南侧,原广州市电话局的地址。提议公布后,社会各界对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4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了《孙先生纪念堂地点之决定》一文,声明“因多数人意见”,商团总所之地与孙中山无历史联系,也不适宜,遂将纪念堂筹建地址改为“旧总统府”。所谓旧总统府,是指孙中山任职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时的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所在地,清朝时是督练公所,民国初期军阀龙济光据为督军衙署。被陈炯明部炸毁。
建造
纪念堂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1894-1929)和结构师李铿、冯宝龄设计,于动工,1931年落成。现该纪念堂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南京中山陵齐名。
建筑特征
该中山纪念堂属于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xx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设计师运用建筑力学结构原理,将四根大柱置于四周墙壁中,用以支撑四个跨度各30米左右的钢桁架,使之整体仿佛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
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现在,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第一位在中国大陆举行公开个人演唱会的香港歌手罗文亦以中山纪念堂作为演出场地。
纪念堂里近北门处一棵大约三百年的古木棉,被称为木棉王。另纪念堂内的古树众多,其中还有两棵白兰王,每逢花期,整个纪念堂都可以闻到香味。
孙中山铜像
纪念堂前曾摆放过的铜像共有三尊。
现在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赠。于1931年1月14日运抵天字码头,国立中山大学师生到码头将其运至石牌校园(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农场暂置。在1933年11月11日国立中大建校9周年时,在石牌举行孙中山铜像揭幕暨新校奠基典礼。中共建政后的1954年春,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这尊铜像移动到中山纪念堂的广场上。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90周年,中山大学建校32周年,铜像又由纪念堂移到中大新校园内。同时,雕像替换成由雕刻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孙中山全身像,所塑的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基座上刻的是孙中山所著的《建国大纲》,为水泥喷铜雕像。
1998年中山纪念堂进行大修时,这尊雕像被当局用铜翻造,这就是今天在广场放置的孙中山铜像。而旧有铜像就移动至华南理工大学的原国立中大校园放置铜像的地方展出。而广场上铜像的基座是在1931年落成。
第9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92位用户收藏,19人推荐!
中山纪念堂位于东风中路北侧。原是1921年非常大总统府所在地。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
由来
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经历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现状
现在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
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纪念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山山顶,与中山纪念堂处于同一轴线上。纪念碑占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岗岩石彻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顶、挺拔向上,颇有冲天之势。从纪念碑往下约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物,即孙读书治事处。
第10篇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96位用户收藏,27人推荐!
中山纪念堂位于东风中路北侧。原是非常大总统府所在地。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xx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
由来
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动工,1931完成。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xx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经历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现状
现在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
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纪念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山山顶,与中山纪念堂处于同一轴线上。纪念碑占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岗岩石彻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顶、挺拔向上,颇有冲天之势。从纪念碑往下约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物,即孙读书治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