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2022事迹作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2 19:40:03 查看人数:68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中国事迹作文 612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21人
感动中国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431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95人
感动中国榜样人物事迹 387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49人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的事迹范文 1028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94人
感动中国的事迹评语 897字 13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51人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作文 623字 10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51人
王乐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523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87人
郭明义感动中国事迹 561字 3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12人
白芳礼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876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31人
感动中国人物王进喜事迹 552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32人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中的人物故事 841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05人
感动中国人物谭彦事迹 2540字 40段 9分钟 14分钟 20分钟 185人
刘和珍感动中国事迹 1721字 30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80人
廷巴特尔感动中国事迹 2196字 15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12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雷锋英雄事迹 603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04人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感人事迹 692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41人

感动中国事迹作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我们生活在愛的世界里,我们因爱而感动,世界因爱而更美丽!

经过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了解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发生着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比如说,在短片中年纪最小的何玥,在自己生命结束的时候捐出自己的生命器官,用平凡生命的最后闪光,为别人照亮生活!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斌强用一根布带!连接着身患残疾的母亲!不,连接着他们的不只是这根布带,而是他们母子间那感人的深情!

__年4月20日八点零二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大地母亲在颤抖。100多条脆弱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而在这些让人悲痛的瞬间,却有一群用自己的双手帮助灾区人民!他们是我们敬爱的人民子弟兵们!他们不惧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挽救那些埋在废墟下的生灵!在当天下午,一辆满载救援人员的卡车,在前往灾区的途中,为了避让其他车辆不慎翻入河中。河水夺去了两位战士的生命,但他们被救起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继续赶往灾区救援!我为他们的行动而动容,为他们的大爱而落泪!而最美记者陈莹,在灾情发生当天,应该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她步入婚姻殿堂,地震来袭,她不上完成自己的婚姻,第一时间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灾情!她的行动让我感动!

世界上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而这是这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才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与和谐!我,作为华夏儿女,虽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位人!让感动聚集,让愛无处不在!

感动中国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感动中国榜样人物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__,女,藏族,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公安局那曲镇派出所所长、一级警长。

她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发生以后,她主动请缨加入排查小组,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检查排查工作岗位上,疫情前期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每天平均睡眠不足五个小时,没有请过一天假。自1月28日至6月底,共排查188425人,70040车次,劝返148人,发现发烧发热人员16人,盘查可疑人员11993人,为938辆运输物资车辆提供绿色通道。她带病坚持工作,忘我敬业奉献。她平均每天要接打电话300余次,查证、记录相关人员信息,长期在高寒缺氧环境中高负荷工作,造成耳道感染化脓,因为放不下疫情防控工作,她一直顾不上治疗,导致耳膜穿孔,听力越来越差,现在左耳几乎听不到声音。

曾荣获2009年度优秀公安干警“个人嘉奖”、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庆期间安保工作“个人嘉奖”,2020年9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的事迹范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8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这是来自湖南汉寿县农村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学生黄灿对袁隆平最早的印象。到了考大学的时候,黄灿填报了“湖南农业大学”,父亲知道后说,袁隆平也是学农的。上大学第一周,父亲打电话问:见到袁隆平没有?黄灿这才知道袁隆平并不在湖南农大工作。

袁隆平的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青年学子反响热烈。一些高校学生纷纷通过座谈会、网络论坛等多种形式,讨论学习“杂交水稻之父”的事迹和精神。

广西大学传播学06级研究生敬秋晴第一次知道袁隆平是在电视上。他说,那时候自己还很小,电视上的袁隆平看上去又黑又瘦,跟一个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当大人说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帮助很多人吃上了饱饭,敬秋晴的表情是:诧异。

正是这个让很多人都觉得“很土”的科学家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宝贝。不少国家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有人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誉为“地球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老师已经功成名就,他完全可以坐在家中安享晚年,为什么77岁的他依然下田间地头去呢?为什么他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做科研?虽然我没有见过袁老师本人,但我从报道中看他在田间劳动的背影,他给学生上课专注的样子,他和老伴一起生活的片段,他一次次平静朴实的话语……他的事迹告诉我,这是由于他对事业的挚爱和执著,他有着为实现梦想而拼搏的精神。”敬秋晴说。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康智灵同学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自己学的专业不太好,可学习了袁隆平老师的事迹后,坚定了自己投身农业、服务“三农”的信念。袁老师几十年付出艰辛、执著追求,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神话,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袁老师虽然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但前几天我却亲眼看到他在院子里打排球,生龙活虎,袁老师的这种生活态度让人折服。真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却过着平凡的生活,很让人感动。”湖南农业大学刘鹏同学说。

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0多所农林院校学生会,近日还联合发出向袁隆平院士学习的倡议书。倡议书说“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勇攀科技高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学习袁院士的崇高精神和博大胸襟。”

倡议书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坚忍不拔,矢志不渝,努力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勤奋好学,爱好广泛,努力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敢为人先,吃苦耐劳,努力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感动中国的事迹评语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7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电商梦”成真

3月3日,一堂特殊的“电商培训课”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课。讲课的是东川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施勇和东川电商达人、“扶贫明星”云丽,而学生是去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奖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你望望,网上卖个大米,都几十万的单了。”

“你又不会操作,望也是白望。”

张顺东一直都有一个“电商梦”,但李国秀总觉得做电商困难大。2月25日,_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表扬了夫妻二人,这对只有一只手加一双脚的东川夫妻,去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4个国家级奖项,是全国闻名的“最美家庭”。_的鼓励,再次点燃了张顺东的梦想。

但是,怎么做呢?张家所在的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距城里有40分钟车程,坪子村也没有特产,就算开店,这对身带残疾的夫妇也难以上网操作。开了多年小卖部的张顺东认为,做电商和小卖部一样,要进货。钱从哪里来呢?货源在哪呢?

培训课一开始,云丽就发现,要改变张顺东固有的念头。被人们称为“扶贫明星”“慈善公益之星”的她,曾于2020年1月20日与在昆明考察的_记有过短暂的对话。_对她做电商带动乡亲们脱贫、帮助东川特产打开销路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这成为她努力做电商的最大动力。

“电商可以不囤货,有多少货就上架多少。还可以一键发货……”云丽还没说完,张顺东便说:“我见不到产品,质量怎么办?”

产品的质量的确决定成败,但云丽对此颇有心得。“如果不愿意做一键发货,可以从土特产入手,或者你把货交给我,我帮你们卖。”

李国秀又提出一个问题:“网店谁来操作?你会弄电脑吗?”张顺东虽然2019年接受过相关培训,可频繁操作电脑对他来说还是很难。其实,在李国秀看来,他们的儿子张光云目前的工作恰与电脑有关,儿子就是最佳人选。

“万事开头难,慢慢地学,一步一步来。”云丽说。

这堂特殊的“电商培训课”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张顺东终于明白了电商和开小卖部的区别。

从授课的3日到8日,东川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就为张顺东的“电商梦”做好了初步规划。施勇说,张顺东的小卖部将被改造成直播间和小型超市综合体,此后还将陆续加大对张顺东一家的培训力度,为张光云提供一个月的跟班学习机会。本周内,直播间和标准化超市的改造就将完工。施勇还介绍,张顺东的微店近期即将开张,上架面条、大蒜、蜂蜜、洋葱等东川特产。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作文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光耀人间:师昌绪

师昌绪事迹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 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总理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师昌绪的颁奖词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王乐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本报济南3月2日讯2日上午,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典型———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山东会堂成功举行。来自省直机关、驻济高校、武警部队的1200多名干部群众出席报告会,会场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在2日上午的报告会上,王乐义对自己几十年的奋斗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了切身体会。他的报告既朴实又动人。“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就得报党恩!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群众需要我的时候,就要勇敢地站出来!”“一村富了不算富,农民兄弟都富了才算富。共产党员就应该胸怀大局、心底无私、甘于奉献!”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不断激起全场的热烈掌声。

济南市王舍人镇陈西村党支部书记王维明对记者说:“王乐义做官很小,但做的事业却很大,功劳很大,报酬却很少,他把上级发的36万元奖金以及‘乐义’品牌的股份红利,都无偿献给了村集体。这是最让我感动的。”

王乐义是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他发明推广的冬暖式大棚日光蔬菜大棚技术,不仅使三元朱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而且在我国北方地区引发了一场“菜篮子革命”,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十多年来,他虽身患癌症,仍然四处奔波,跑了上百万公里的路,把大棚技术传授至全国11个省区。

郭明义感动中国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看了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感动。我感动的不仅是郭明义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令我感动的是他面对全社会崇敬目光后那份坦诚的淡然。在做了这么多默默奉献的.好事之后,并不因自己成为舆论的焦点而自吹自擂,仍旧做着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郭明义同志不愧为活在当下的雷锋!

在物质生活可谓日新月异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放弃追求物欲的过分享受,而毫无私心地为他人、为自己不认识的大众们做些好事?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曾经有个雷锋,在我们未曾接触繁华世界之前曾深植于我们心中?这样的人恐怕已经很少很少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郭明义的崇高精神才显得如此可贵。在我们慨叹郭明义同志捐款数量,献血总量如此庞大的同时,殊不知郭明义却和自己的家人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曾听人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做好事。”而郭明义同志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一生的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学习!

我想也许还有很多像郭明义同志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存在着,社会也会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和谐美好。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郭明义同志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优秀品格,向榜样看齐,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为身边的人民群众贡献自己每一分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才能能加美好。

白芳礼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有的人活着,可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对他的真实写照,虽然他已经离去,但他的事迹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希望他的故事,生生不息!

他93岁去世,蹬三轮近20年,为300个贫困孩子捐35万。

白芳礼生于1913年,他祖辈家境一般,13岁就开始打工,最后流落到了天津,当上了一个车工,靠骑三轮车维持生计,养家糊口度日。他辛苦劳作,经常被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甚至还吃不饱饭,但是他依然供四个孩子上了大学,其中三个都考上了大学,还供养着守寡的姐姐,还靠双腿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他是一个不识字的人,甚至没上过学,却拥有如此魄力,让人钦佩,用自己的劳作用自己的汗水铺就人生大路。靠自己的双腿成为了劳动模范。他的儿子回忆说白芳礼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却对知识特别渴望,特别喜欢学习,喜欢有知识的人,一直教导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要是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他会非常生气。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他决定吧自己的钱捐出去,让更多的孩子获得知识,完成他们的学习梦,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而这一切完全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知道他九十蹬不动了。这年冬天,他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吧递上了饭盒里的50块钱,看着正在上课的孩子颤颤巍巍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不能再帮助他们了。老师们眼角都红了。白芳礼,一个离去的老人,大爱无疆,永垂不朽。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么多年辛苦劳动,他几乎使用超越生命极限的努力支撑着。十多年来先后捐款35万元,自助300多个学生完了大学梦。他工作特别勤苦,不分早晚,他完全可以坐享晚年,享受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没有,而是燃烧自己,变得无比明亮,如此辉煌。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有人说,人,就是一个折断了翅膀的天使,在这个不能使用魔法的平凡世界里,他会开心,也会悲伤,他尝尽酸甜苦辣,也学会喜怒哀乐,当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时候,他会重新插上翅膀,回到那充满梦幻的地方。愿您一路走好,感谢一路有您。

感动中国人物王进喜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周四下午,我们观看了《铁人王进喜》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再现了铁人王进喜工作的片段,介绍了他如何从一个讨饭娃成长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进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却不蛮干,而是巧干、实干,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一个在玉门油田有名的“豆腐队”带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国家因为缺少石油,公共汽车上还背着煤气包,他忧心忡忡,要求去大庆参加大会战,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国贫油的面貌。想想铁人当时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时黄沙满天,在东北时冰天雪地,即使环境再艰苦也阻挡不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大庆打油井时由于缺水,他带领同志们砸冰取水;当设备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无法及时运到目的地时,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带领同志们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铁疙瘩”提前运到了工地。当发生井喷时,由于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顾受伤的脚第一个跳入井喷的漩涡中,用自已的身体当“搅拌机”;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他们连饭也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开荒种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开发与生产。

铁人虽没有豪言壮举,但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困苦,永于创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这部记录片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中的人物故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7年披荆斩棘,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

“我当时问他,刚刚做完肺癌手术,咱还这么拼吗?他跟我说,他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想的全是集装箱啊、码头啊,我就觉得港口和码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我拦不住,只有选择支持。”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丈夫10年内做了两次肺癌手术,单位领导担心他的身体,让他缓一缓再上班。但是张连钢说他必须拼,不拼肯定干不成。

在张连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披星戴月、战天斗地。

项目攻坚期,团队成员管廷敬每天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去探望独居的母亲。就在首船测试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母亲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时的管廷敬,还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又匆匆赶回码头。每每想起此事,管廷敬总会红了眼睛:“我特别对不起我妈……”

团队成员徐永宁担负着整个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的消息像晴天霹雳打在了他头上。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先腾出时间好好照顾妻子,但徐永宁却默默选择在医院和码头之间往返。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心爱的妻子还是离开了他。项目成功那天,他一个人对着大海,哭了很久。

“都食人间烟火,谁无儿女情长?生气的时候我也会埋怨他,我说你真是让自动化弄魔怔了,快让码头当你的老婆吧!”团队成员张卫的妻子姜红卫回忆说,直到20__年10月,她受邀参观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才终于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对自动化码头如此念念不忘,那种壮观和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一刻,所有过往的辛苦、泪水、抱怨都化作了对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

“你问我制胜法宝是什么?作为‘土专家’,单打独斗我们可能拼不过‘洋博士’,但是我们有团队精神,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大家眼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张连钢说,7年的创新之路,7年的披荆斩棘,是他们对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

“自动化码头只占了青岛港的五分之一,还有更多的人工码头区域需要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道路还很长,我们不会止步于此。”张连钢说。

感动中国人物谭彦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40个字,有4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谭彦,曾任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共x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法院青年法官标兵、十大中国杰出青年卫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

2004年11月28日,和病魔抗争了16年后,这位视工作如生命的“铁法官”,带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热爱,离开了。

时光匆匆,至今已是17载,但谭彦为党甘愿奉献一切的忠诚之花,已经在无数人的心中绽放。

“小小渔村”淬炼钢铁之躯

在开发区法院的文化墙上,谭彦事迹介绍和有名的《老铁之歌》占据近乎一整个墙面。

老铁,人民的兵,执法的一架天平;老铁,坚强的人,我们的一盏明灯;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司法的公正,你无私奉献,燃烧着生命,你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老铁,拓荒的牛,铁骨铮铮;老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人民满怀深情,对党一片赤诚,你无私奉献,燃烧着生命,你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这首《老铁之歌》就是谭彦的同事们为他创作的,赞扬他有钢铁般的意志。

1960年,谭彦出生在吉林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学到中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学雷锋先进分子”。

1981年谭彦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从那时起,当一名人民的好法官,成了他最大的理想。

1985年7月,谭彦大学毕业分配到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久,组织上派他与其他几名同志一道筹备组建开发区法院。

当时,大连开发区还是个荒凉、偏僻的小渔村,距市中心30多公里,荒草遍地,道路泥泞。“开荒期”的开发区法院,更是人手缺乏,工作繁杂。

没有宿舍,住在四面透风的工棚里;白天,骑着自行车深入工地、渔民家中调查;晚上,由于电力不足常点着油灯看书、写材料。冬天,呼啸的北风吹来,工棚如同冰窑。创业期的艰苦环境,谭彦毫无怨言,与他一起到开发区的人,有的调走了,有的回到了市里,而他却坚持留了下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谭彦工作出色,是老同志眼中有前途的好苗子,但长期在艰苦条件下透支体力,他的身体出了问题,病情不断加重。

1989年,就在妻子分娩当天,他病倒了。诊断结果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那一年,他才29岁!面对医生“全休治疗,否则,最多只能活5年”的忠告,谭彦以超人的意志与病魔进行抗争。

为了治病,谭彦吃的苦常人无法想象。一年365天,不打针的日子数得过来。胳膊上密密麻麻全是针眼,几乎都找不到下针的地方。

开发区法院审委会委员、执行局副局长夏明宇曾是谭彦当年的书记员,一起共事过10年。他说:“谭彦那种为了人民燃烧生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影响了我。我现在仍清楚地记得他拖着病体在办公室熬灯夜战的场景和那种为了司法事业忘我工作的形象。”

“司法战士”彰显为民情怀

“人民法官头顶国徽,肩扛天平。绝不能在我们手中办一件错案。”了解谭彦的法官、书记员、公诉人、律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谭彦办案容不得半点马虎。

“老子天不怕,地不怕,还怕你这个小法官?”1994年谭彦审理一起财产纠纷案件,被告不满判决大闹法庭,随后又指使他人两次打电话威胁谭彦:“咱们走着瞧!”

对此谭彦毫无惧色:“我依法办案,你不服可以上诉。”

法律无情,法官有情。

也是1994年,谭彦审理了一起虐待老人案。因为无法忍受儿子打骂,一位六旬老太状告儿子,谭彦受理后立即前往调查,走访时他了解到,被告人确有虐待老人的现象。随后,他将被告人传到法庭,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没想到不孝儿不思悔改,竟继续对老人施暴。

谭彦正准备在村里公开审判这个案件时,不料老太心疼起儿子来,找到谭彦要求撤回起诉。

按说,该案也可就此了结,但谭彦认为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是源于法律意识淡薄,必须让更多人知法、守法。他提出将原来的公开宣判改为法治教育大会。谭彦以该案为例给广大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会上,不孝子给老母亲叩头认错,当众写下保证书,这件事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谭彦说:“我们是人民法官,在法庭上,要忠实地捍卫法律的尊严;在法庭外,还要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和教育更多的人学法、懂法、守法。”

执法为公,不谋私利。

在开发区法院1994年的廉政记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谭彦,一年拒贿6000余元,拒请吃15次。”

谭彦的老家远在吉林山区,家中有患病的姐弟,生活全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谭彦的工资也经常要贴补老家。经济上虽然不宽裕,但是要用金钱亵渎法律的神圣,谭彦坚决不干。

“我是一名司法工作者,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依法办事,刚直不阿,做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司法战士!”谭彦的入党誓言滚烫。

鞠躬尽瘁谱写奉献之歌

“生命就如一朵火焰,渐渐烧尽自己。但当一个孩子新生了,他就得到一个新的火苗。”谭彦深深懂得杰克·伦敦这句名言的寓意,时刻警醒自己的生命要为人民而燃烧。

自知不久于人世,谭彦对领导说:“我干一天就少一天了,你就让我工作吧。”在他看来,与其在医院里等死,不如回去工作,活一天就要体现一天的价值。

开发区法院的考勤表上有这样的记载,1993年7月1日至1995年6月30日,扣除节假日,总共有560个出勤日,谭彦因病请假48天,实出勤竟多达512天。这段时间恰恰是谭彦病情严重的日子,医生嘱其“全休治疗”。

“人不能愧对生命,干一行就要干出名堂。”虽身患重病,谭彦依然以优良的工作成绩让虚弱的生命绽放绚丽光芒。1993年至1994年,谭彦审理案件108件,结案105件,分别高出全院人均的44%、50%,两项工作指标都名列全院第一,而且无一发回改判。

“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普通的基层法官,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工作,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许多的荣誉,心里时常不安。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和关怀,下辈子我也要跟党走。我的生命是有限的,矢志将大好年华献给党的伟大事业,只叹身患重病,壮志难酬……”

谭彦写下的遗言满是豪情,却又无尽悲壮。

在谭彦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开发区法院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法院”“全国优秀法院”和“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国优秀法官夏明宇,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谷晓霞、曹雨,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时丽丽等一批先进典型……

“谭彦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院的宝贵精神财富,他那种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铁法官’精神已经成为我院推进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的灵魂,成为我院干警争相学习的优良品格。我们将持续传承‘铁法官’精神,大力弘扬他‘铁心向党、铁志为民、铁肩担当’新时代内涵,让谭彦精神始终在我院闪耀光芒。”开发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孟祥志说。

榜样力量无穷,英雄精神将薪火相传。

刘和珍感动中国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1个字,有3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1926年,烈士刘和珍在医院的病床上离开人世,留下了一张罕见的照片,照片中的她全身都被厚厚的纱布包裹着,就像一具木乃伊,表情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反动派的杰作。

刘和珍,1904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她的父母体弱多病,家庭非常贫困。贫穷的生活,坎坷的经历,练就了刘和珍刚毅、勇敢、无畏的性格。

尽管生活艰难,但刘和珍依然热爱学习。她懂事又勤劳,学习十分刻苦。191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

公布名单的那天,数以百计的学生挤在名单前,新奇地看着名单上的名字。有学生小声议论说,读师范学院包吃包住,还不要学费,是一件不错的选择。

刘和珍听他们这样说,转过身来,微笑着,轻声但坚定地问说话的人:“你们知道,这些费用是谁出的吗?”

说话的两个人愣了一下,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只是犹豫着回答:“自然是财政拨付的。”

刘和珍一听,摇了摇头,对他们说:“这些费用不是官方出的,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心血。因此,我们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报答他们!”

那年,刘和珍才刚刚14岁。但已经可以看出她敢于直言,有一种为民请命的态度。

“五四运动”爆发后,刘和珍积极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散发传单、上台演讲,成立学生会,改革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规章制度。

1923年,刘和珍转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习。由于她的进步思想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刘和珍很快赢得了全校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入学刚刚一年,就被选为学生会负责人,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她对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非常崇拜,鲁迅每发布一篇新作品,她都要认真拜读。学校里还经常举办李大钊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讲座,每次讲座,她都积极参加,她认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1924年11月,刘和珍向学校领导提出,有些老师工作不努力,不称职,应该辞退,遭到校长杨荫榆的无理拒绝。

不但如此,接下来,学校还找了一个借口,要处分刘和珍等人。学生们知道这是学校借机打击报复,个个义愤填膺,进而爆发了著名的女师大风潮。

次年8月,杨荫榆带领100多名武装军警闯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采取断粮、断电、断水等手段,逼迫学生离开学校。刘和珍则和同学们一道,采取绝食等方式,抗议学校的不人道做法,却被军警殴打致伤。

不久,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下令关闭女子师范大学,随后,教育司司长又带领400多名武警和地痞流氓,强迫学生离开学校。

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刘和珍及其骨干被逮捕入狱,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监牢里。刘和珍一直给大家打气:“不要泄气,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我相信,黑暗一定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最后,在各方的积极奔跑呼吁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刘和珍等人。

1926年3月,日寇的军舰入侵天津,炮轰居民区,造成众多无辜群众死亡。但北洋政府置若罔闻,任由日寇肆意残害无辜。

刘和珍得知此事后,气愤不已。为了迫使北洋政府出面解决问题,她又一次把学生们组织起来,上街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

3月18日上午8点,北京的空气充满了紧张。

在女师大的寝室里,刘和珍憔悴不堪。她患有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很不舒服,但她还是挣扎着坐起来,给林语堂教授打去电话。

刘和珍说:“教授,日寇的军舰炮击我居民区,并以对北洋当局以武力相威胁,这是侵略行为。今天上午,我和同学们要去参加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抗议,所以我们请求您暂停授课,允许我们参加!”

林语堂教授对她这个提议表示支持!

学生们接到通知后,快步走出寝室,刘和珍站在队伍前面,做了一个充满激情而又简短的演讲,然后带领学生们走向街头。

游行开始后,刘和珍扛着校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只见她举起拳头,喊着口号,指挥队伍有序向前推进。

当游行队伍来到段祺瑞当局的门口时,门口的警卫全副武装,神情紧张。

警卫连续向人群开了几枪,一直面带微笑的刘和珍,不幸被警卫的子弹射中,顿时血流如注。旁边的同学立马上前救她,她还是关切地说:“不要管我,赶快离开!”

看到刘和珍还有一丝气息,那个凶残的警卫拿着棍子走近她,狠狠地击打她的头部。刘和珍在痛苦中死去,当时她只有22岁。

烈士刘和珍用自己鲜红的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民族的颂歌。她用自己不屈不挠的行动,证明了华夏儿女的勇毅。

她用温柔的微笑,揭露了凶手的惨无人道,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筑起了不朽的历史丰碑。刘和珍烈士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廷巴特尔感动中国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96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 他扎根牧区40载,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最美奋斗者”

廷·巴特尔同志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偏远闭塞、生活艰苦的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插队,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志向,凭着“心里装着百姓,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区,艰苦奋斗,谱写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美诗篇。

廷·巴特尔刚插队到嘎查时,嘎查牧民生活困难,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当时牧民没有砖瓦房,土房也很少见,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觉就盖一件皮袄,看到这些,廷·巴特尔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础母羊,筹集数百只母畜建起集体“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这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成效,获得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发明奖”。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廷·巴特尔让牧民给贫困户打分,对好吃懒做、劳动表现不好、家庭不和睦、不爱护草场、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扣分,对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决定先帮扶谁后帮扶谁,通过奖勤罚懒的办法,先后有24户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1997年,草场承包到户,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谁也不想要的草场留给了自己,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为了提高牲畜生产效益,同时防止自家草场进一步恶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场推行“围栏轮牧”,在当年生态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明显改善了草原生态。在他的引导下,围栏轮牧、科学放牧、持续发展成为嘎查牧民的共识,得到普遍推广。

为了实现稳定脱贫,他积极开拓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径,组织嘎查“两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和 “牧民之家”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40元达到2018年的1.88万元,翻了几百倍,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蹄腿理论”到“青山绿水” 他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改革先锋”

萨如拉图雅嘎查地处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北缘,气候恶劣、草场退化严重,是距北京最近的风沙源。

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牧区开始推行“草畜双承包制”,牧民不注重科学养殖,盲目追求多养多放,草场沙化严重。

廷·巴特尔深知草场就是牧民的命根,要想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改变牧区的生态环境。为了找到治沙办法,他走遍方圆百里的沙窝子,组织牧民在严重退化的沙地,因地制宜种植黄柳、沙棘等耐旱作物,并积极争取上级生态建设项目,建成1处沙地柏保护区和2处3000亩黄柳基地,有效遏制草场退化。

他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路径,带头作“牛”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蹄腿理论”,即养5只羊的效益与养1头牛相当,养1头牛,只有4个蹄子践踏草原;养5只羊,却有20个蹄子践踏草原。通过引进西门塔尔优质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杂交,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母牛,在实施“少养精养”策略下,实现了恢复生态、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牧区经济、促进牧民增收”的新路子。廷·巴特尔的做法,产生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很快在阿巴嘎旗和锡林郭勒盟草原得到广泛推广。在他的引领下,阿巴嘎旗坚持发展畜牧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并举,引导牧民“减羊增牛”,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牧民收入。如今,萨如拉图雅嘎查作为浑善达克沙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坚持草畜平衡、绿色发展,实现了天蓝水绿、草长莺飞,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貌。

从“嘎查书记”到“廷·巴特尔大讲堂” 他无私奉献,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时代楷模

2010年,为了让自己的好经验更多地惠及牧民群众,廷·巴特尔提议并在锡林郭勒盟委、行署支持下,在嘎查建立起专门的农牧民培训基地,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传授几十年中钻研摸索出来的生态建设和牧民增收经验,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廷·巴特尔大讲堂”。

2018年,他从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光荣卸任。他离岗不退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廷·巴特尔大讲堂”。坚持把学习贯彻_作为主线,牢记_“守望相助”的嘱托,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x大精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无偿传授生态保护、科学养畜、算账理财等经验,现场观摩廷·巴特尔家及周边牧民几十年来在保护生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慕名来学习的有区内外的,还有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外的学习参观团。2020年在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国家民族政策,入户走访牧民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今,“廷·巴特尔大讲堂” 年培训人数达到2万多人次,不仅造福了一方牧民,也成为了全国各地学习牧区现代化建设典范。

他扎根牧区47载,带领牧民脱贫致富、建设草原,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双赢,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信任和支持,先后被授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如今,萨如拉图雅嘎查草美了、树高了,廷·巴特尔的传奇故事还在千里草原续写!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雷锋英雄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一天,雷锋因共登上从抚顺到沈阳的列车。你看他,以上车就忙个不停。他主动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

到沈阳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在车站内发现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因丢车票而焦急万分。他急忙上前问明情况,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锋就安慰她不要着急,并领着她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一张去吉林的车票。大嫂接过车票,热泪夺眶而出。

又一次,雷锋到丹东作报告回来,早晨5点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老大娘,拄着棍、背着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锋迎上去一问,知道大娘从关内来,是到抚顺去看儿子的。雷锋立即把包袱接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你到抚顺去。”

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上车后,雷锋给老人找座位,自己就站在老人身边。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老人说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老人没有来过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哪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雷锋。他看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抚顺市__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迫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儿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

火车进站后,找两个多小时,终于帮助老人找到儿子。母子见面,老人的第一句话是:“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儿子拉着雷锋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感人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观看完感动中国,满满的正能量和感动油然而行,感动是因为十位代表的事迹令人感动,在这十位获奖代表中既有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国民英雄,也有默默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平民英雄,这十位代表不同身份,来自各个领域,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在领奖台上被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他们有付出和奉献的精神,同时他们还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需要去学习的精神与美德,像排雷战士杜富国,把战友的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植物学家钟扬始终把学术研究放在第一位,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了追梦的脚步,他们的事迹感动并激励我们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我们只是一名大学生,达不到各位获奖代表的高度,但是我们我们还是需要像各位获奖代表学习,去感染身边的同学,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充满正能量!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心潮澎湃;有一种感动,让我们为之鼓掌喝彩。这一种感动叫做——人间真情。读了《感动中国》,再度重逢了这种感动,了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着不平凡的人物,他们,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阳光,折射出靓丽的七彩光芒,璀璨的让所有人肃然起敬。他们,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暖人心脾。没错,他们暖到我心里,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每当看这一节目的时候,那些人物的事迹总会让我觉得心酸,觉得心痛。相比起来,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起码我的父母还在,我可以上学、可以读书还可以健康的玩耍。来看看那些人物,他们都是在艰苦的生活中笑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感动中国2022事迹作文(16篇范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6秒,在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在地震灾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为别人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谭千秋也是其中一位。他的行为,震撼了中国大地。谭千秋是何人?他的行为为何震撼了中国大地?谭千秋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他平时十分爱护学生们,非常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有不懂的问题可随时去问他。每天吃午饭时,不和学生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感动中国信息

  • 感动中国林秀贞事迹(5篇范文)
  • 感动中国林秀贞事迹(5篇范文)99人关注

    林秀贞 女,汉族,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视社会责任为己任,模范地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3 ...[更多]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99人关注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98人关注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 ...[更多]

  • 邢燕子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
  • 邢燕子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98人关注

    邢燕子1941年出生,原名邢秀英,天津人,中共党员,曾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据新华社报道,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 ...[更多]

  • 感动中国申纪兰事迹简介(5篇范文)
  • 感动中国申纪兰事迹简介(5篇范文)98人关注

    申纪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 ...[更多]

  • 感动中国观后感开头结尾(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观后感开头结尾(16篇范文)98人关注

    昨天晚上,我看了《感动中国》。这里的第一个人是为了做核试验,得了病在病床上还坚持用电脑查看资料,怕耽误了工作,坚决不手术,最后,因为病得太重而去世的院士,他叫林俊德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伍淑清的爱国爱港情怀并非始於今日,而是发轫於心灵深处,彰显於大小事中。从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可以看出一斑。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 ...[更多]

  •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范文(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范文(16篇范文)97人关注

    吴金印,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河南省新乡市人,现任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他注重发挥英模作用。吴金印18岁参加工作,26岁走上乡镇主要领导岗位,当了40多年乡镇党 ...[更多]

  • 高三生感动中国观后感(7篇范文)
  • 高三生感动中国观后感(7篇范文)97人关注

    1987年,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梳历史、理保护、讲开放,在填写大量申遗材料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更为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