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感动中国的事迹范文 | 1724字 | 9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170人 |
杨振宁感动中国事迹概括 | 1497字 | 41段 | 5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09人 |
感动中国榜样人物观后感 | 672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28人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 928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68人 |
钱学森感动中国事迹 | 523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27人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看心得 | 552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04人 |
感动中国年度的人物事迹 | 721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64人 |
感动中国张云泉先进事迹 | 811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59人 |
感动中国吴仁宝事迹 | 863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98人 |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事迹感想 | 593字 | 4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74人 |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的观后感 | 640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71人 |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个人心得 | 222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171人 |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 | 1705字 | 10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198人 |
郭明义感动中国事迹 | 833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54人 |
感动中国中十大人物感人事迹 | 864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20人 |
感动中国罗阳人物事迹 | 399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81人 |
感动中国的事迹范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20__年9月15日21时10分,刘伯明作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同翟志刚、景海鹏一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企盼与厚望飞向太空,并同翟志刚密切配合,协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舱行走的伟大壮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第一次飞向太空,刘伯明惊叹于地球家园的美丽,惊叹于个人的渺小和人类的伟大,更为祖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感到自豪。受失重的影响,他们在太空中执行任务困难重重。仅仅打开舱门这一个动作,就让刘伯明和翟志刚的体力完全透支。
我们在电视转播镜头中看到,刘伯明与两位战友沉着冷静地完成每一个步骤,为的就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高高飘扬。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们准备出舱工作时,刘伯明的耳机中突然响起了阵阵火灾报警声,危急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
20__年9月27日16时30分许,是翟志刚打开飞船舱门,开始太空行走的计划时间。一切准备就绪,不料,意外却发生了:当他开启舱门时,舱门丝毫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若打不开舱门,出舱活动就要延迟。
“决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决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翟志刚和刘伯明、景海鹏迅即启动预案,用辅助工具连续撬了3次,终于打开了中国人信步苍穹的大门。就在此时,“意外”接踵而至:轨道舱突然响起火灾语音预警,并不断重复。他们深知,舱外航天服一旦着火,后果将不堪设想。刘伯明当即报告地面,并认真检查舱内电路,却未查出原因。为了完成出舱任务,刘伯明临时改变了操作步骤,把国旗递给翟志刚,让他走出舱门后率先挥舞国旗,自己则返回轨道舱排除火灾隐患。那时他只有一个想法:“生死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完成任务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祖国人民的重托,无愧历史的选择。”
“出舱!”危急关头,顾不上犹豫,翟志刚果断决定开门出舱。关键时刻,根植革命军人血脉的坚不可摧信仰信念和生来为战胜的血性秉性,迸发出强大力量。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把完成任务作为首要选择,临时改变出舱程序。16时43分许,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后经查,火警是因烟火敏感器对高真空环境适应性不好所致。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当有学生问起“担不担心回不来”时,刘伯明的回答撼动人心:“即便是死,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在太空的三天,每当他们飞到北京上空的时候,刘伯明都想趴在舷窗上,抽一点点时间往外看一看。每当遇到困难、累到极限时,他都会想起祖国。刘伯明还向镜头展示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俯瞰家园,同一个地球村;横望日月,同一个太空城;三马飞天,齐祝愿;天地连线,一家人。”
一如20多年前那个在家乡泥泞道路上顶着风雪骑车往返的坚毅少年,今天的刘伯明,用当年的那股韧劲面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并取得骄人成绩。从“神五”落选后,刘伯明触动很大。为弥补差距,他把相关专业书籍都找了出来,进行重新梳理。3个月内,他整理出笔记、资料70多万字。针对“神七”任务,刘伯明还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比如,他从不死记硬背,而是总结出心理表象记忆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把白天训练的操作程序在脑海里放电影。父亲刘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亲眼见证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回忆起这些镜头,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怜惜。如今,刘伯明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20__年9月27日16时43分,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打开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刘志生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他说:“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刘伯明出舱后发表讲话:“我们刚才进行了重力返回再适应,并进行医监医保检测,身体状况都正常,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请祖国人民放心,感谢祖国人民。”
20__年11月7日上午10点,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刘伯明“英雄航天员”,并获颁“航天功勋奖章”。刘伯明与翟志刚、景海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的身影是20__年的焦点和亮点,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太空飞行、太空漫步,更是中华儿女的自信和梦想,他们实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
杨振宁感动中国事迹概括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97个字,有4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今属肥西县)。4岁时,母亲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千个字。
杨振宁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夏,杨振宁以高二学历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以出色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20岁的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杨振宁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清华大学王竹溪教授。
留学海外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去了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
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同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8年,当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加入外籍
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杨振宁
196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1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1977年,杨振宁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讲座教授。
1986年,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9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4年,与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创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两人同任所长。
杨振宁
1995年,应聘担任华侨大学名誉教授。
1996年,获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同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5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9年5月,杨振宁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同年,杨振宁决定将其大量文章、信札、手稿及奖章慷慨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当中包括著名的诺贝尔奖章,设于港中大校园的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
20__年,担任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回国定居
20__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
20__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__年,杨振宁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照澜院里的一栋别墅是他的寓所“归根居”,同时身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杨振宁和翁帆
20__年6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庆祝90岁生日,并获得了校方赠送的刻有其重大贡献的黑水晶一尊;同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恭贺杨振宁教授九秩荣庆,包括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及祝寿晚宴,以表达大学同仁对杨教授的尊敬和爱护,杨振宁偕夫人出席活动,接受中大师生及亲朋好友的祝贺。
20__年10月,杨振宁做客西南联大讲坛。
20__年3月,被授予中国台湾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同月,澳门大学在清华大学向杨振宁颁授20__年度荣誉博士学位,杨振宁表示非常荣幸得到澳大最高的荣誉。
感动中国榜样人物观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有人说他不爱国,把他和一系列回国为钱学森、邓稼先工作的科学家相提并论。有人说这是奉承,而更多的人嘲笑它与现任妻子吴帆54年的恋情。其实我觉得当时情况变了,未来不可预测。作为一个在世界科学界被载入史册的科学家,或许养老只是选择了一条最适合他继续科研的道路,你我或许没有更好的选择。另外,我们很难知道各种各样的原因。批评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老人恐怕太草率了。杨振宁不止一次展示了他的爱国主义。他把清华大学给他的百万年薪和出售房产的资金,连同诺贝尔奖的一大部分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支持这里的研究工作。
这样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的行为让各种难听的话难以立足。至于他和妻子王女士的感情,恐怕别人没资格评论。他们不容乐观的婚姻,已经走过了13年。不管外界怎么猜测,他们都保持着平淡的幸福。
时至今日,这位90岁的老人依然兴高采烈,与当代年轻人探讨中国教育和未来科学。和老婆谈感情,生活总是很难笑。这种淡而无味的甜味怎么样?为什么不被祝福?正如老阳所说,在如今的思想道德冲突下,这段婚姻可能还是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只要双方真心相爱,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爱情会成为故事。
我们是听着科学家的故事长大的,恐怕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科学梦。牛顿-爱因斯坦-玛丽·居里,一个又一个顶尖科学家,人尽皆知。然而,我们不应该忽视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世界物理学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当代物理学家而感到骄傲,并为他的归来而感到兴奋。
少一些怀疑和无望的指责,多一些理性的评价和对科学的关注,让老阳先生得到了他应得的尊重和公正的评论,也让历史悠久的画家和神仙们少了一些“图灵”的遗憾。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钱学森感动中国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暑假里,我有机会读了《钱学森》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钱学森归国过程以及研发“两弹一星”的辛苦历程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很有感触,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个人感悟。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成绩非常优异,虽然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物质生活很富裕,但他却归心似箭,一心想着学成报国。回国过程中,虽然经受各种阻挠,甚至被美国人软禁起来,但他一直想方设法、披荆斩棘,偷偷给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写了封密信,这封密信几经周转,最终才到达周恩来总理手中。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通过外交手段用十几名战俘把钱学森换了回来。钱学森的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热爱祖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祖国抱有一颗热爱的心。
钱学森完成“两弹一星”这个惊世壮举的过程特别艰苦。当时我国的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研究条件、研究设备极其简陋和滞后,钱学森带领的研发团队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工作着,面对一路上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总是不气馁,想方设法地化解困难。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泪水、汗水、血肉和生命为我们的国家铸造了一面强大的国防盾牌。我们要学习钱学森那种遇到困难不气馁,持之以恒继续做下去的精神。
作为学生的我们,现在应该认真学习各种知识,争取长大后能像钱学森一样为我们的祖国实现自己的“惊世壮举”!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看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读书一天用一根蜡烛
在刘伯珍的记忆中,弟弟伯明是个勤奋刻苦的人。“他上高中时,每天天不亮就上学去,晚上披着星星回来。那时候,家里经常停电,他就点蜡烛学习,头一天晚上燃掉半根蜡烛后睡觉,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接着点蜡烛学习。说起来,当时一根蜡烛得花1毛多钱,一天用掉一根蜡烛还是挺贵的。”
张福林是刘伯明在依安县一中念高三时的班主任。他告诉记者,伯明上高中时是班级里最能吃苦的。虽然家与学校很远,可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从家里到学校20多里地的路程大概得用40多分钟。尤其到了冬天,骑到学校时,棉帽子和棉袄后面全挂满了霜,整个人就像‘雪人’一样,看了都让人心疼。”
“他平时话不多,但好学好问,学习比较有方法,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在前两名。”张福林非常肯定地说:“即使不考‘飞’,伯明也能考上大学。可以说,是他这种顽强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让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
自古以来,齐齐哈尔市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抗击沙俄侵略的寿山将军、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在全国叫响的马恒昌小组、殉职的养鹤姑娘徐秀娟……在齐齐哈尔市历史画卷上续写下了一页页辉煌。这种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所凝聚的英雄情结,无形中也在影响着翟志刚、刘伯明的人生轨迹:生在英雄的城市,更要拥有远大的理想,要踏着英雄的步伐向前迈进。
感动中国年度的人物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其作战性能要求远超歼8飞机。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是航空工业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制订了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方案,解决了二元超音速可调进气道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他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
歼8系列飞机共衍生16种型号和技术验证机,装备部队350余架,一直是我军20世纪的主战装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促进了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的发展。顾诵芬被誉为新中国杰出的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第一人。
大飞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顾诵芬先后担任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组副组长和大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2003年,他牵头论证并提交了《关于把发展大型飞机列为国家标志性重大专项工程的建议》。他基于对军用、民用航空技术相通的规律性认识,提出“军民统筹、大客大运并举”的大飞机发展思路,并得到采纳。2007年,国家批准设立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2016年,运20列装部队。2017年,C919成功首飞。
顾诵芬在航空事业耕耘70载,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直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因国家、军方、航空工业系统、地方政府多次的奖励、表彰,顾诵芬的名字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顾诵芬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部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我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
如今,年过九旬的顾诵芬仍不断思考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
感动中国张云泉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心比白云洁,爱如清泉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22年如一日热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先进事迹经本报和光明网专题报道后,在广大光明网网民中引发强烈震撼。
连日来,网民纷纷通过网上留言、跟帖或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等各种方式,对张云泉坚定信念、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动人事迹表示由衷的敬佩,并一致表示要向他学习。在这些留言或来电中,“震撼”、“感人”、“感动”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
“我震撼我感动我敬佩我流泪。”一名网友在网上留言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好党员,一个好干部。”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郭娟在留言和来电中说 “张云泉的事迹的确很感人。信访局局长的岗位,让他接触到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感受到了‘小人物’们的疾苦。张云泉不是救世主,但他的所作所为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体现。”
署名吴戈的网友则在留言中写道 “作为一名普通的硕士研究生党员,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中。张云泉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这个问题。”
网友“仁者爱人”说 “张云泉是活着的典型。我们要呵护、珍惜这样的好人。他的仁爱之心、宽容之心、责任之心、平常之心、朴实之心、亲民之心,让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如沐春风,灵魂受到震撼、受到洗礼。愿这样的好人、好官一生平安。”
一名来自泰州的网友说 “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张云泉,知道他很多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感人事迹。我们感到张云泉可亲可敬可佩,因为他就在我们身边。”
4月6日凌晨零点,光明网在所有中央新闻媒体中率先推出了张云泉先进事迹专题报道,音像、图文并茂,多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展示,刊发了新闻专稿《走进泰州 告诉您一个真实的张云泉》,推出了《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等三篇评论员文章,号召人们向张云泉学习。这些报道和评论播发后,人民网、新华网和其他相关网站迅即转载,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光明网专稿《走进泰州:告诉您一个真实的张云泉》被江苏泰州网转发后,数小时内就有近百人次阅读。
感动中国吴仁宝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最近观看了影片《吴仁宝》,感受颇深。
影片以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的名字命名,带着观众走进华西村,走近吴仁宝。影片生动再现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艰苦创业的不凡历程。正因为有了好的带头人吴仁宝老书记,华西村从一穷二白的小华西,发展到今天成为“天下第一村”。如果说华西村是共同富裕的典范,那么吴仁宝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
电影截取了各个时期的典型事例和画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片段:六十年代,吴仁宝便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当别人只想着种好田的时候他几经周折办起了小磨坊,七十年代,当别人分土地,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他整合土地办起了大型的工厂,九十年代对人才的重视,新世纪接收外籍记者的采访时,感人肺腑而又真真切切的话语时时响彻耳畔。这个老书记,用他敏锐的目光和远见,质朴的话语、无私的情怀带领着华西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们怎么能不为他拍手叫好?一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帮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却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一个场面、每一次举措、每一句话语,无不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芒!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又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小书记,一样可以有大作为。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重,时时刻刻心里装着“大家”。
影片不乏感人的情节,并且实事求是,给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是无限的。华西村人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华西富了,坚持做到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有特色。这才是一个书记最应该做到的。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会不断学习吴仁宝精神,把“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好学生,服务好家长。服务好教育。
也许我们无法塑造如吴仁宝般的“万民有口皆碑”的形象,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以他为榜样,用我们的青春和热情恪尽职守、全心全意服务好我们的学生、家长、社会,我们一样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事迹感想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帮助我民们树立了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我们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质。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到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学校也给了我们许多吃的,我边看“感动中国”的电视,边吃零食。电视里有许多悲惨动人的情节,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参加救援队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灵魂;灾难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象疯狂的恶魔,瞬间夺取了8万多人的生命,吞噬了无数的房屋。面对这样的灾难,20岁,30岁……在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们却表现出常人所发挥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前不久的一段时间,武文斌刚进部队。地震发生时,部队才让武文斌参加救援队。出发时,他与部队战士众志成城,参加到救援队中。到了目的地,他为了救别人,嘴里吐出了鲜血,但他还要坚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感受到面对躲不过的灾害,我们悲痛,我们哀伤,可是我们更在灾难中奋起。我们心手相连,我们众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泪,每一次微笑,每一缕关注,都是抗击灾害的无穷力量。那灾害中的坚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难中的凛然向前,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的观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时年25岁的郎平横扫各大赛事,职业生涯正盛,本该蓄力再创巅峰。然而长期的高强度训练,让她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被伤病折磨。郎平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1985年,考量过自己的身体状况后,郎平毅然选择退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后与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学。
出国前,郎平是排球赛场的王者,但是,经历了一无所有的生活后,她要历练成为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传里这样写道:“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所有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平衡。……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后,郎平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仅仅一年,她就率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锦赛亚军。成绩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半决赛前,郎平曾因过度疲劳、血液含氧量过低,跟队员说话时突然晕倒,她却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上场,稳定军心。
在郎平带队的1995—1998年这个时期,中国女排两次大赛都闯入决赛,不过最终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屈居第二。后来郎平辞职了。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个人心得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后,我更加深入了解到沈忠芳总指挥的生平,感到深深震撼。年近90岁的沈老是导弹人生书中12位已经解密的中国导弹总指挥总设计师之一,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防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作为一名航天青年,我们更应该学习沈老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精神。工作上,应该学习他对待任何事情事无巨细的态度,将心血全部倾注到航天国防事业之中,将任何一件小事都将倾尽全力,求真务实、笃学践行,立足本职岗位,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简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0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60岁的人会为她加油,20岁的人会为她点赞,业内圈外都会给她叫好,顺境逆境大家都信任她。郎平率领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夺世界冠军,赛后接受专访不禁哽咽“我觉得我的老教练袁伟民指导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他也说‘作为强者……要面对各种困难!’。”这是郎平职业生涯第三次回归中国女排,每次回归都是国家队最困难的时刻,这次回归对个人而言也是非常艰难的一次。
回忆这次执教中国女排前的纠结,郎平透露“从内心来讲,觉得这个队现在确实走下坡路,我作为老女排来讲,我是有责任,就是在女排最困难、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应该可以做这个贡献;另一方面就觉得,自己年龄其实现在也不小了,也担心自己身体万一是撑不下来。现在因为我动嘴比较多了,动手比较少一点还好,我们年轻教练都能够做得非常好。”
2013年4月1日下午,一则令人悲伤的消息突然传出,五连冠名将陈招娣因病去世年仅58岁,“如果有来世,我们还一块打球;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姐妹。”昔日队友陈招娣的去世,让郎平悲痛不已。参加完追悼会,郎平做出人生又一个重要决定,4月15日女排国家队主教练会出现在公众面前,“其实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不容易,应该是我执教生涯中最纠结的一次,主要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这个工作量。”
多年的职业生涯,超负荷的大训练量,郎平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伤病,医生说这些伤病会伴随她一辈子,“我膝关节(手术)比较多了,主要都是清理手术,做过7次,我的双胯做了一边一次,那个有腰间盘突出,(你可以发一个残疾证),绝对,我都不知道是几级了,然后颈椎做了手术,也是颈椎盘完全压迫神经,所以从整个运动创伤来讲,不下十次的手术。”
2013年4月25日,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是一到训练场上还是原来那个劳心劳力的郎平,每堂训练课下来,不是膝盖肿了,就是腰动不了。仅仅两年,中国女排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赋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
谈及恩师郎平,世界杯MVP主攻朱婷娓娓道来,“就是她站在那儿的气场就很强,我觉得郎导始终就是郎导,‘铁榔头’我觉得谁都替代不了,至少现在是没有的。”两米副攻高妹袁心直言,“她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就是中国老女排的精神!”二传沈静思感慨“郎导顶着巨大的压力,心服口服,真的!”。
“郎平”两个字在世界排坛一直与奇迹划等号,17岁作为天才选手入选国家队,并且迅速成为世界级主攻。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郎平和老女排一起创造世界大赛五连冠奇迹,1985年因为伤病在25岁时无奈退役出国深造,而后以职业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辗转美国、意大利等,虽然常年在国外,但心里一直有割舍不下的情怀……
1990年,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郎平放弃国外俱乐部的优厚待遇,重新披上1号战袍返回国家队,当年带领女排斩获世锦赛亚军;1995年,已经成长为世界名帅的郎平再次回归,她放下四岁的女儿临危受命执教处于低谷的中国女排,再度带回到世界一流;现在年轻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凝聚新老女排血液的球队,已经牢牢打上郎平的印记,已经55岁的郎平目标不仅仅是下一个冠军,还有中国女排精神的延续。
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聊到队长惠若琪世界杯的意外缺席,郎平眼中含泪释疑“她就是在那一天,我们来决定她去还是不去,所以从这点对我们来讲,就是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比如我们为这个比赛(世界杯)准备了三年,然后要出发了突然说她不去了,你还得装的好像没事一样,因为还想我不能失控,队员要看着你啊,但觉得怎么这么背啊,这口气就是缓不过来。”
郭明义感动中国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他未想过出名,但他的行为注定与众不同。受助者说他是“活菩萨”,同事们说他是“活雷锋”。更多不了解他的`人,则说他是“一个不开窍的傻子”。他叫郭明义,一个好人。
郭明义是辽宁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从1990年起,他54次捐献全血和血小板,累计六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十倍;他在16年中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给希望工程,累计为工友、特殊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超过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儿童。
郭明义做的远不止这些。2006年以来,他八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响应,占鞍山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三分之一;2007年以来,他七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600多人伸出臂膀,累计总献血15万毫升。2008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近40万元,资助了1000多名“希望工程”特困生,2009年以来,郭明义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集了200多名成员,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组织,副老式大框眼镜,笑容憨厚,肤色略黑。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人”,但是他“好”得令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他在浴池给老人搓澡,每次下楼时都捎上邻居的垃圾,一辈子没占过便宜。有人曾逗郭明义,说鞋坏了,他马上就脱下自己的鞋。
当然,也有烦恼涌向他。一次,有人嘲弄他,“我玩麻将没钱了,赞助点?”“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学,能不能也赞助赞助?”对于这些,郭明义习以为常,淡然处之。
“你为什么这么做?”记者追问郭明义。他说,帮助别人是快乐的。郭明义喜欢背《再别康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没有人会去挑剔他朗诵技巧的单一,而只会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他也常常唱歌。《膏藏高原》、《爱的奉献》、《咱当兵的人》这些歌曲都反复地在矿山响起。
其实,郭明义很清贫,三口之家挤在40平方米的房子里。但是妻子平静的笑容,女儿恳切的家书,都让人感觉到他们是幸福的。
鞍山是郭明义的故乡,也是雷锋工作过的地方。1977年,推荐他入伍的老红军余新元,当年也曾送雷锋参军。“我跟雷锋还差得很远,但依然还是希望你们多宣传我。因为这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年代,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他说。
感动中国中十大人物感人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0位用户喜欢。
每年的早春三月,《感动中国》如约而至,在中央黄金频道播出,已经是第十六个年头了,已经是第十六次感动着中国,每年推出的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温暖人们的心房。
第一位感动中国人物——卢永根院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名老科学家,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中科院院士卢永根身患重病,在夫人徐雪宾的搀扶下,一同来到建设银行,将十几个存折的存款都取出来,分别输入密码,签字,历经一个多小时,将业务办理完毕。共计8809446元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
当我听这个到数字,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这可是笔巨款啊!可是却被卢永根夫妇轻描淡写地捐了出去。镜头又回到了卢永根的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四室两厅的房子并没有装修,简单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样子:破旧的木沙发、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帐子用的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几张还在使用的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可想而之,卢永根的家庭生活是异常的俭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儿一点儿省下来的。”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成为了一掷千金的富豪。卢永根有女儿,但是他没有将财产留给子女,而是慷慨地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献给国家,捐献给学校。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因为在卢永根关于科学家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必须是真正爱国的科学家。这是一位淡泊明志的科学工作者,却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将身心全部扑到了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上。他罹患重症,却仍然不忘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这就是最彻底的无产者。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为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老科学家点赞!正是有这样一群感动中国的人物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身为一名学生,更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学习实践,高质量地完成学业,为构筑中国精神凝聚更多的正能量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结束了,但是它所展现的人性的精神境界不会结束,依旧闪耀着感动的力量,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感动中国罗阳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罗阳同志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在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身躯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
罗阳同志以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制成功的杰出成果;他以追求卓越的治企理念,实现了管理创新的升华,改变了沈飞的面貌。
罗阳同志辉煌的一生,用鲜血祭旗,为沈飞人和中航工业员工树立了楷模。罗阳为航空工业沈飞的“掌舵人”,他胸怀报国强军赤子之情,创新提出“十个统筹”发展思路,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推动企业经营模式转型,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带领沈飞迈入持续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任期内企业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跃升39.5%,利润跃升61.8%。
担任多个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带领沈飞完成了歼—15舰载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并成功实现首飞和设计定型,推动军用战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