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事迹颁奖典礼观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28 16:30:02 查看人数:7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中国事迹颁奖典礼观后感 500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58人
感动中国朱丽华事迹 2826字 22段 10分钟 16分钟 22分钟 172人
感动中国人事迹材料 728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9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 713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51人
感动中国邱娥国事迹 684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7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心得 1701字 6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95人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事迹 915字 5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274人
感动中国人物的材料事迹 1072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92人
感动中国校长事迹 688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93人
感动中国人物向秀丽事迹 1414字 10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77人
感动中国李四光人物故事 597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02人
感动中国劳模事迹材料 1596字 9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72人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990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80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追梦事迹 743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32人
感动中国劳模人物事迹 955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71人
张桂梅感动中国事迹简述 2291字 12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212人

感动中国事迹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开学的第一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感动中国20-》颁奖典礼。我记住了这十位英雄: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坚守医德的女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

我虽然还不是很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但是我知道他们那一切,那种种,让我落泪,让我感动。这些人之所以能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的确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奉献与牺牲。他们都用自己各自的行动,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

今天我是一名小学生,学习他们为建设和谐中国,和谐家庭,为了人民的安康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牢记他们的事迹,处处以他们的事迹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勉励自己;我一定时时牢记自己是一名沈小的少先队员——树沈小形象,行沈小新风,做沈小文明人。

感动中国朱丽华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26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朱丽华,女,汉族,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一级视力残疾,嘉兴市南湖区丽华中医诊所所长。

她是几百学子的“好妈妈”,30多年来,省吃俭用,无房无车,穿36元两双的打折鞋,一件白大褂穿10多年不舍得扔,却资助寒门学子702人次,改变他们命运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成为助人者;她是残疾人奋斗路上的引路人,身残志坚在黑暗中追光,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创办丽华中医诊所,个人服务23万余人,帮助三百余脑瘫儿,引领1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她是乐于奉献、无私无我的“光源”,免费为现役军人治疗4000多人次,各类捐款金额高达521余万元,2018年又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要将助人事业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资助寒门学子702人次,她成为他们的“好妈妈”

朱丽华诊所虽然在嘉兴市区,但并不那么好找,可是那些一次都没来过的学子,却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那里。学子们执意过去,就是为了见她一面,跟她说一声“谢谢”,或是喊一声“好妈妈”。他们都是朱丽华资助过或正在资助的寒门学子,特意来感谢这位改变他们命运的“好妈妈”。

朱丽华从事中医工作36年,爱心助学也已经有30年了。在1991年的时候,她第一次从广播里听到了“希望工程”这个词,就立刻拿出了近3个月工资寄到了云南,资助了2个贫困孩子,这让她体验到了助人的欢乐。她认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帮助更多人,给予他们希望的同时,自己也能不断得到快乐和幸福。”从此,她开始了30年的爱心助学之路。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学习压力大不大……她就像个母亲一样惦记着自己资助的孩子,时不时联系他们,事无巨细,样样都管。30年来,朱丽华的“爱心榜单”上受助贫困学子已达702人次,助学资金达到几百万元之多,一路播撒爱心的她也成了几百贫困学子的“好妈妈”。

嘉兴的寒门学子要资助,外地的贫困学生一样要帮!她给阿坝州黑水县初中捐赠热水器,为阿坝州马尔康市67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了15.41万元的助学金和67床鸭绒被。身为盲人,出行十分困难和无助,但朱丽华在2020年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四川,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这些孩子,让他们知道心中有爱、有希望就能获得成功。

诊所的员工们常受到朱丽华的照顾,可他们都知道朱丽华对别人和员工都很大方,唯独对自己却“死抠”。脚上穿的是打折时买的36块钱两双的鞋子,身上的白大褂穿了10来年也舍不得扔,每次外出宁可多转几趟公交车也尽量不打车……朱丽华总是告诉他们,资助一个学生,就是在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平时省一点,“儿女”们有需求的时候,她就想尽办法去满足。在她的帮助下,很多寒门学子读了大学,开启了美好的人生新篇章。对朱丽华来说,学子们的大学通知书、入职通知单、结婚请柬就是她最宝贵的财富,那是她所有付出的最美呈现。

以阿坝州壤塘县中考二类模式第一名考入高中的求拉四杰,曾因家庭贫寒差点辍学。她的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历过大手术,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妹妹,一家人的开支全靠父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幸亏有了朱丽华的帮助,她才能继续安心读书。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资助自己的竟然是一位盲人阿姨。朱丽华的故事和“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的理念,让她动容,也激起了她努力读书,以后也要去帮助别人的决心。

让朱丽华欣喜的是,她的“儿女”中有很多人接过了自己的爱心接力棒,做起了志愿者,成为了新的爱心使者。

为100多位残疾人“谋前程”,她是奋斗路上的引路人

上世纪70年代,因为两次意外,三次失败的手术,不满20岁的朱丽华坠入了黑暗的世界,成了一位盲人。她在经历了7年的痛苦挣扎后,从张海迪的故事中汲取了力量,历经艰难,成为黑暗中的追光者,也是众多残疾人奋斗路上的引路人。

1985年,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朱丽华参加浙江省首届中医推拿培训班。盲人独自离开家庭,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学习盲文和医疗技术更是困难重重。但她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努力,潜心学习掌握医疗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双手拉伤导致打石膏也没有一句怨言。“学好技术自己就有了傍身的本事,也能够去帮助别人。”这个念头支撑着她度过了许多难熬的日子。

学成归来后,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一干就是22年。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精心为每一个脑瘫患儿进行服务,帮助了三百余名脑瘫患儿,给患儿和他们的家庭带去了希望。朱丽华的中医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1998年,她顺利晋升为中医师,成了嘉兴市首位盲人中医师,用双手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2008年,朱丽华顺利创办了中医诊所,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她招收的员工都是残疾人。她不仅无私地传授技术还包食宿,先后引领100多位残疾人就业。不少残疾人学成后,还积极创业就业,从家庭的“包袱”转变为家里的“顶梁柱”,真正达到了“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的效果。周围有好心人担心她这样的做法是“教出徒弟,饿死师傅”。她却乐意看到大家好起来,她说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自己曾帮助过的人能够靠自己有尊严地活下去。

陈永明是中医诊所的员工,在诊所干些杂活,他的父母这辈子都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换一种活法”。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09年病情恶化,根本无法直起身,生命垂危。家人带着他辗转于各个医院,医生们都说希望渺茫。那时,朱丽华把陈永明接回了诊所,每天一有空就给他治疗,几年下来,不仅身体好转,还能扔掉拐杖走路了。与其说是朱丽华的中医技术功效神奇,不如说是爱的力量创造了奇迹。

朱丽华粗略估算了下,到现在为止,自己已经服务了23万多人。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让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但能以一技之长帮到更多人,她的内心是快乐的。她自强不息、黑暗中追光的精神也鼓舞了更多残疾人乐观生活,自主创业。

捐款521万元再捐“自己”,她活成耀眼的“光源”

朱丽华对物质的要求极其简单,吃穿住行一切从简。从诊所开办那天起,她就把诊所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放着一张桌子两张床,她和视力残疾的女员工一人一张。年过六旬的朱丽华在嘉兴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旁人为她感到可惜,如果不是连年结对学子,她早就能买下一套自己的房子了。但她却认为自己做了此生最值的事情,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对社会有用的地方。这些年她的各类捐款金额已达521余万元。

“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36年来,哪里有需要,朱丽华就会把爱洒向哪里。1990年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她捐出了2个月的工资;2006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时,又捐款1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二天,她捐出10万元的全市个人最高“特殊党费”;2020年2月,她向当时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捐款、捐物;她还出资53万元,为50多户贫困户改造卧室……这样的事情,对她来说远比买房更有意义,因为能帮助更多人。

在朱丽华的人生词典里,“帮助”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么多年来,她已为现役军人免费治疗4000多人次,如果自己忙不过来,她就掏钱请员工帮忙。

很多年前,朱丽华就萌生过去世后要把自己“捐”出去的念头。2018年,朱丽华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对于自己最终的“归宿”,朱丽华早就做了“安排”:“等到以后干不动了,就把诊所卖了;等我走了,把钱全部捐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朱丽华坚定地说:“作为红船旁的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

感动中国人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6月16日,百色市凌云县遭遇强降雨。持续的暴雨导致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从引发山洪到多个路段水漫、塌方,最终造成了悲剧的出现,年仅30岁的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不幸遇难,当噩耗传出,有人不相信,有人惋惜,但更多的是让人心疼。

黄文秀出生自广西百色一个贫困家庭,从石头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取得法学硕士,毕业后报名考取选调生,成为百色市委宣传部一名干部,于去年3月份响应号召来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带领百坭村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短短一年里,全村就有88户418人脱贫,直到最后一刻,她依然在为百坭村的脱贫攻坚事业而奔走着,她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在和平年代,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黄文秀就是最坚强勇敢的战士,纵使洪水带走了她年轻的生命,但她坚定的身影却会一直烙印在人们心中,她的精神将一直传承下去,被人民铭记。广大的青年党员干部要努力向她学习,要坚定不移的向脱贫目标迈进,深刻领会___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的核心要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强行,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马克思说过“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她的牺牲是伟大的,我们必将铭记她的贡献,传承学习她的精神,接过她手中脱贫攻坚的接力棒,扛起属于她的那份责任一起砥砺前行,为这场攻坚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仅背负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更背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面对这场战争,我们要坚定胜利的决心,不负青春,不负人民,不负国家,为取得攻坚胜利奉献一切。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摘抄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感动中国邱娥国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邱娥国,1946年5月出生,曾任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广外派出所民警、筷子巷派出所民警、副所长,西湖分局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指导员,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2007年5月退休。被授予“改革先锋”“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当选党的_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宣读了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向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名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民警代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原调研员邱娥国荣获改革先锋称号,获授改革先锋奖章。

“走街串小巷,和蔼态度亲,婆婆如在家,坐下拉拉呱,见人多询问,见事多观察,热心办民事,温暖送到家。”这句邱娥国自编的顺口溜,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从警的27年中,他大胆创新勤务模式,勇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摸索总结出户籍民警“一图二诀三本四勤”和“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工作法,创立“警民联系卡”“警民联系牌”等便民措施。他做孤寡老人的“孝子”,当迷路孩子的“慈父”,为群众排解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用真诚演绎着一个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动人故事,树立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被称为“群众的贴心人”。

邱娥国摸索总结出户籍民警“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工作法。

退休后,他初心不改、热情不减。派出所每有新警入所,都要邀请他给新警们上入警第一堂课,作报告、话传统、讲精神,派出所民警叫响了“群众是根我是叶,我们都是邱娥国”的口号,徒弟们接过邱娥国这面旗帜,一茬接着一茬干。至今,年近八旬的邱娥国仍尽自己所能发挥着余热。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0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道“赛场上的输赢,说到底是运动员实力的竞争,是国力的比拼。赛场上的裁判不公、规则漏洞,很难摧毁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同样,偏见、责难甚至敌意,无法动摇一个大国的自信。唯有实力,真正决定胜败。战胜巴西队的时候,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最终,是实力让女排姑娘一路披荆斩棘登上冠军领奖台,也让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也惊叹了整个世界。中国早已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只昂然走向世界中央的雄狮。浓缩时代记忆的女排精神从那时起成为一种凝聚中国力量、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

上个世纪_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在今天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理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得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女排精神”正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需要的正能量,时代虽然不同,但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愈加闪光。35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的顽强拼搏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无论比分怎么样,大家从来没有放弃过。”赛场上的中国女排,将为他们的梦想继续拼搏;而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人,同样需要一代代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女排精神,既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前行力量,能够激励我们朝着目标砥砺前进。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应该发扬“女排精神”,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努力拼搏、多做贡献,让我们永远牢记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走过战乱、贫穷、饥饿,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走出积贫积弱的困局,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向世界敞开怀抱。中国有了港口城市、建了经济特区,国家基础建设遍地开花,老百姓的温饱得到满足。改革开放的中国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时代发展永不停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为有着中国梦的引领,因为坚持正确的道路不动摇,中国才得以日益繁荣,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祖国健儿才能在奥运会上尽情拼搏、超越自我。强盛的祖国产生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支持,女排精神的种子才有了生根发芽和成长所需要的坚实大地和肥沃土壤。今天,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接近中国梦,人们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也从未如此强烈。中国梦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女排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女排创造的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在今天,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天,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今天,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我们更加需要继承和弘扬女排精神,团结起来、顽强拼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去谱写一曲曲壮怀激情、不懈奋斗的新的华彩乐章。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感动中国人物的材料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烛火云南华坪女高的一天,从清晨五点的喇叭开始,喇叭催促着正揉着眼睛往教学楼走的女孩们。要知道,如果不是这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这些女孩也许会辍学打工,也许会嫁人带娃,也许会围着炉灶一辈子,总之,大山会成为她们永远走不出去的屏障。

是喇叭的主人――女高校长张桂梅重燃了大山女孩的读书梦。一声声喇叭声,和一个边陲拉祜小寨里传出的自行车铃声在我耳畔重合。

1955年在小寨泥泞弯曲的山路上,一辆老式自行车,一个瘦高挺拔的背影,挨家挨户做着思想工作。每进一户人家,他就用流利的拉祜语劝说着山寨父母让孩子去读书,在他的话语声中,角落里低着头,捏着衣角的孩子,眼神慢慢亮起。山路上“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点燃了山寨孩子们的希望。小寨是我的家乡,自行车的主人是我的爷爷,他在边陲讲台一站就是一辈子。彼时的山寨,只有一所很小的学校,爷爷便是唯一教学文化课的老师,那时人们只会说拉祜语,只想让孩子干农活养家。爷爷就像一盏烛火,给边陲山寨带去知识的光亮。这些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引导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将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寨改造成了秩序井然、信息畅通的社会主义新村寨。

后来我的爸爸接过了这盏烛火,曾是一名中专教师的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有特别多的孩子”,就像张桂梅校长被称呼为“妈妈”一样,我爸爸的学生也叫他“老爸”,烛火带来的不仅是光亮,更是温暖。也是这温暖的力量,爸爸的孩子们成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创业新人。

爷爷点亮烛火,用知识照亮了远僻山寨的昏暗;爸爸点亮烛火,用挚爱传承了知识的精髓;我点亮烛火,用他们的情怀继续着新时代的立德树人。

我所任教的学校,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对城市没有归属感,读书目标也不太明确。但我愿意带着这盏烛火,学习张桂梅校长甘为人梯的精神。把孩子们看成自己的'孩子,从一个小小的称呼,一次紧紧的牵手,一个深情的眼神,用一颗心包容另一颗心的成长。与孩子们同行,陪伴他们成长。烛火熊熊燃烧的明天,是我不忘初心的薪火传承。

蓦然回首,看育人长河。有无数个以张桂梅校长为榜样的影子在传承着教书育人的事业;在教育润泽的每一片土地上,都有无私奉献的教育人。如果说每一位教师就是一盏烛火,那么在育人征程里,新中国教育改革奋进的烛火就未曾熄灭过。烛火虽微,却点燃希望,筑造梦想。它们燃烧在我的血脉里,也燃烧在祖国的教育事业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代人的传承是一个缩影;点点烛光,汇聚力量,无数的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点亮烛火,光照千秋,无数教育人的故事是一个传奇。我坚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中,点点星火一片光明,点点烛光异常璀璨。

感动中国校长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3位用户喜欢。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也是一名有着近__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生节俭朴素,被誉为“布衣院士”。他始终发扬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却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卢永根院士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卢永根同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南粤楷模”称号,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他“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举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些还记得。中国人是守诺的,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宣誓,那自己要遵守。”当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接受采访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由于身体原因,卢永根未能亲临颁奖典礼现场,节目组专程到病房为他颁发了奖杯。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了卢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宾老师。徐雪宾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张遗体捐献卡,这是几个月前卢永根要求为他办理的,卡片上面写着:“我是一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我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为振兴祖国医学事业而奉献。”同为遗体捐献者,徐雪宾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作为共产党员,他捐献遗体是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作为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从20__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16年。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 16年来共评选出17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感动中国人物向秀丽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广州银河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感动中国的救火英雄。她的墓碑前,一年四季都摆满了傲然开放的鲜花,似乎从未凋谢过,一如她灿烂的生命和火红的青春。这位救火英雄叫向秀丽,是广州何济公制药厂的青年女工,她用26岁的花样年华生动地诠释了“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生命价值。

1933年,向秀丽出生于广东清远的一个贫苦家庭,良好淳朴的家训家风始终把“忠信”“仁厚”作为教育的核心,“认认真真做人、做事”的家庭教育,让她以后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广大贫苦人民的真正救星,坚定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献身新中国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向秀丽进入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当一名工人,她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制药工业建设中。向秀丽的文化底子薄,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难,但她从不气馁,除了积极向老师傅请教外,深夜下班回家后还坚持看书、学习、思考、做笔记,不久她就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制药操作技能。

向秀丽不但工作优秀,而且追求思想进步,独具奋发上进的精神气质。上夜校,学文化,从一名普通的止痛散包装工起步,当上工会委员,成为技术骨干。1958年,向秀丽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25岁的人生插上了激情与梦想的双翼!向秀丽坚持认真阅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学习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的光辉事迹。英烈们为党和人民献出一切的光辉形象和英雄壮举在她的心里生根开花,长成参天大树。

1958年12月13日星期六晚上, 广州繁华的下九路何济公药厂化工车间灯火通明。向秀丽作为领班,正与两位工友忙碌地投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满装20公斤酒精的大瓶瓶底突然断裂,酒精“哗啦”一下倾泻满地,火苗“腾”地蹿了起来,危及不远处存放着的易燃易爆金属钠。如果发生爆炸,将足以毁掉整座工厂,并殃及周边商业区与民居,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向秀丽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扑上了正在肆虐的大火,用自己的整个身躯紧紧捂住了蔓延的火焰。工友见状,赶快冲上来,想为她扑灭身上的火。向秀丽高声大叫:“不要管我,赶紧叫人来灭火!”火焰仍在蹿动,向秀丽拼尽全身力气扑倒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来势汹汹的大火,为工友们及时赶来灭火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避免了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大爆炸!

而向秀丽被大火烧成了重伤,她身上的二度、三度烧伤面积达60%以上!抢救期间,昏迷了三天三夜的向秀丽醒来便追问:“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安全吗?罗秀明有没有受伤?”眼里、心中装着的竟都是厂房、国家财产和同事的安危,对钻心蚀骨的疼痛只字不提。

1959年1月15日,经过33天的抢救,向秀丽终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她留给人们的照片依旧是那张洋溢着青春和刚毅的笑脸。

向秀丽牺牲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董必武、陈毅、郭沫若等分别题词、作诗给予高度评价。其中,林伯渠所写的诗句“光明磊落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正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国人榜样是雷锋,雷锋榜样在广药。同是“平凡英雄”的雷锋,在1962年2月8日的日记中,以饱蘸深情的笔触颂扬了向秀丽的集体意识和敢于担当精神,讴歌了向秀丽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忠诚忘我与果敢勇毅,并表示“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

2009年,向秀丽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如今,广药集团视向秀丽精神为企业不可割裂的“红色基因”,每年都会坚持举办向秀丽雷锋纪念活动。广药白云山向秀丽雷锋服务队已多达30多支,成为广药集团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一个爱心团队。

感动中国李四光人物故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李四光是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冰石、石油等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地质学经验为我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他穷尽一生对我国带来如此伟大的贡献,是用努力、用认真、用专注得来的结果。他要求学生必须要认真,做事要一丝不苟。例如,在野外工作时,一切测量,必须分毫不差,由他亲自检验;之所以学生在路上一眼就能认出他,是因为他对自己走路跨步的长度要求是0。85米,从这里可见他的认真和专注。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来到农场鱼,因为心情浮燥、三心二意,导致鱼刚靠近鱼饵就被吓跑了。静坐在旁边的老人都钓到七、八条鱼了,我连一条都没钓到。心急如焚的我看到这幅景象更是灰心丧气。

后来我逐渐得到启发,坐下来,心渐渐的平静下去,开始专注的钓鱼。一圈圈波纹在水中荡漾开来啊!一条鱼终于上钩了!我激动的心情像水上的浪花一般绽开!

什么事情都能够认真对待,很多人往往都做不到,而李四光却做到了,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克服啊!养成认真的习惯,对生活无形中也有好处。无论认真对待多细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敬佩,还有着一丝羡慕的成分

李四光专注和认真的精神像冬日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做一件事没有认真去对待,专注去做,心中就会着火。而一心一意就像水,能把火浇灭,让心平静。

感动中国劳模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构筑国家法律殿堂殊为不易,守护好这座殿堂,同样艰难。一个合格的守护者,不仅需要扎实专业的法律功底,而且也需要一种高境界的精神力量,也就是精神高地,从而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__市人民检察院案管办主任张就是这样一群守护者中的一个。__年进入检察系统工作以来,她流下了数不清的汗水,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也用理想信念和职业操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筑就了一个检察官应有的精神高地。

有一种经历叫财富

她出生在__市一个偏远的农村,贫困的童年让她过早的体会到了生活维艰,体会到了父母对她的一片期望,养成了简朴自律的生活习惯、勤恳务实的工作方式和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更让她体会到了基层群众对法律的敬畏与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也正是因为如此,她选择了法律专业,并于__年取得司法资格a证,成为一名律师。自己生活条件好转后,她并没有忘记仍然贫困的家乡,节尽可能提供法律志愿服务和法律咨询。__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__市检察院后,她始终不忘初衷,继续坚持公正执法、为民用法,以务实的态度践行“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价值追求,坚守法律的尊严。

有一种倔强叫执着

从为民辩护到法律监督,身份的转变促使她更加严以修身,更加注重党性修养和个人法律功底的提升。连续两年,她代表__院参加上级院举办的业务技能竞赛,均取得第二名的成绩,被评为尔市检察机关业务技能竞赛优胜个人。进入检察系统以来,她先后在监所科、民行科工作过,无论在哪个科室、干的什么岗位工作,她都始终坚持业务学习,坚持用权为公,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检验。__年,时任民行科副科长的她发现一起二审判决的某某单位租赁合同纠纷案存在疑问,面对单位倒闭多年、案情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对当事人对法律公正的渴望,她倔强的从头开始,逐一走访当年知情人,多方调查了解,查阅了该案的所有案卷材料及有关文件资料,最终形成各方认可的完整证据链条,并建议尔市检察院提请抗诉,最终自治区高院支持了这一主张,推翻了该案的一、二审判决,她制作的该案法律文书也被自治区院评为优秀法律文书。__年12月26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开始正式上线运行,为确保__院应用系统顺利运行,已经怀孕8个月的她,坚持带领案管办同事一边学习研究,一边加班加点对业务部门进行信息采集、权限配置等基础性平台搭建工作,并组织各业务科室对应用系统进行调试,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收集汇总上报和集中解答,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执着和倔强,为检察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一种品质叫忠诚

对于她的“死性”,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忒实在。但她始终坚守忠诚老实,始终坚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无论是作为科员,还是现在的科室负责人,她始终坚持这种老实的态度,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在去年案件质量评查过程中,她和20名评查小组成员用一个星期时间,对__年1月至__年6月期间各项工作情况进行了质量评查,共审查案件936件,案卷1300余册,查阅工作资料4552份,对查找出的15类2763个问题进行了一一记录。作为案件质量评查小组的组长,她亲自撰写案件质量评查报告,对业务部门老领导和朝夕相处的同事在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院干警大会上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通报,对个别严重的点人点案进行了分析研判,督促承办部门对评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从办案程序、办案期限、法律文书制作等方面着手,主动监督、全程监控,年内向办案程序不规范的业务部门发出书面预警通知8次,有效案件管理“有形无效”、流程监控“有名无实”等难题,进一步规范了业务部门的办案行为。

张对法律尊严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检察事业的忠诚,展现了一名新时期检察官的劳模风采,得到了院领导、检察干警、业务单位和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__年的3月20日,在保局中层干部竞聘会议上,一位中年女性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饱满的工作热情、执著的敬业精神,再一次脱颖而出,出任机保局稽征一股股长。她,就是县第__届人大代表,被很多参保职工亲切称为“汤姐”的。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刚刚看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我大为震撼,人民英雄在我们身边,这是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他们都在激励着我们,给我们青年人做出榜样。感动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桥梁,更是一代一代人产生精神相通的纽带。

“宇定光自发”的张定宇,“男儿付死生”的陈陆,“素心托高洁”的张桂梅,为病人提供“炊香万灶烟”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为国击豺狼”的王海,“芳草递春风”的汪勇,让“北斗灿繁星”的谢军,“蕴玉抱清辉”的叶嘉莹,带领乡亲“山路得康庄”的毛相林,“山河功业存”的国测一大队。这些名字在感动中国中一一被提到,在他们的背后给我们讲述的是他们的努力和奋斗,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的真谛,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中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灾难斗争,有扶贫攻坚,有用行动坚守心中的梦……

身患绝症却争分夺秒守护患者的张定宇院长让人敬佩;以实际行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能改变三代人命运初衷的张桂梅令人感动;为病人提供抗癌厨房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给人温暖……他们在传递着这些伟大的精神,爱岗敬业、善良勇敢、顽强不屈,坚定不移,他们在危难中逆行,在逆境中坚守,用自己的故事共同书写下了一首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没有人生来是英雄,却往往有人能在逆境中挺身而出,他们以行动坚守岗位,用行动来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他们愿意为之倾注精力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坚守中变得勇敢,在坚守中收获了快乐。我希望他们不再饱受身体的疾病与心中的苦痛,在奋斗中收获自己的初心,不负他们的使命。时代在变化,感动却永远不会变,我们对善的向往不会变,对美好的渴望更不会变。“感动中国”为我们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播种了常怀感恩的心,憧憬自己的使命,保持自己的初心,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微笑,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感恩中国中的他们,同时也是社会中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帮助我们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人树立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质,这不仅仅对我们的未来,更对中国的未来有着质的保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定将在这种精神的传递中走向辉煌。

感动中国,我们不光为年度人物所感动,也被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所感动,这里边有你、有他、也有我!如此不平凡的20__年我们不会忘记,而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前行,生活将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追梦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汤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人。他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航天员,这一路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在困难面前,汤洪波迎难而上,勇于直前,敢于冲破一道道难关。

1995年,汤洪波被空军某航校录取。可入学后,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难关——体能成绩在班里是最后一名。空军航校的学员是实行淘汰制的,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练!只有练,才能增强体能。于是,汤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单杠双杠上反复地练,在操场上坚持跳高跳远。晴天,就在操场上锻炼;雨天,就在器械室锻炼。不管学业有多忙,他坚持天天练从不间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最后一名进到优秀行列。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来到了空军某部。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汤洪波驾驶的飞机在落地时,一度把握不稳。于是,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比划着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床铺上,脑子里还在一次次演练操作飞机的起降,琢磨着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甚至在吃饭时,他也常常拿着饭勺子比划着。经过几个月训练后,他的飞行训练成绩次次被评为优秀。

20__年,汤洪波被选为航天大队航天员。天空和太空,有着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可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失重训练时,训练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一段时间,他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烦躁。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如何闯过烦躁关,又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温度尽量调低,以便让情绪稳定下来。经过反复训练后,他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20__年12月,汤洪波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3个月后,他们圆满完成任务,胜利返回地球。

感动中国劳模人物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他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美国普渡大学四年的博士学位,他还被中国人民授予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两弹元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邓稼先取得了别人用四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带着满脑子的原子知识和给父亲的两双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国。

转眼,已经到了1959年6月,刚刚开始研究工作的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们,遇到了苏联公开违约,撤走专家的大麻烦。中央决定自己动手,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设计的负责人。在遇到了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学时,邓稼先在数学家周光召的帮助下,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邓稼先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虽历经千辛万苦而百折不回,受尽磨难而决不放弃。回国后,“舍弃小家而为大家” 成了邓稼先的真实写照。世人只仰慕成功者绚丽的鲜花,谁会注意邓稼先在大漠戈壁的寂寞,邓稼先成功了,正是源于他那长久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结果。

1985年,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核物质,患上了肝癌。几天之后,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换上了癌症。他无力的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的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却安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的这么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力挽救他的生命。1986年,这位中国的“两弹元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祖国。

他,肩负着民族的期望和等待,独自行走。只留下一个寂寥而孤独的背影,见证他的坚强不屈。于是,是他,邓稼先,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在世界人的面前。也是他,在毅然返回祖国后,一肩扛下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重担,告别了城市的璀璨灯火,隐姓埋名在荒僻的大西北干着最粗最苦的重活,浑然忘记自己曾有过家喻户晓的辉煌。也是他,带领堪称中国最优秀的团队,硬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也正是他,秉承中华传统的谦虚内敛,创造而不占有,成功而不自居,就这样默默地将一生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张桂梅感动中国事迹简述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9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张桂梅同志命运坎坷,但无论身心如何困苦、处境如何艰难,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信仰,饱含着对党、对人民、对贫困山区的无限深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1998年4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

她对党忠诚!

熟悉张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党委政府的不好、说共产党的不是。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

她对党感恩!

2000年,在领取劳模的5000元奖金后,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随时可能撒手人寰,把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别人问她怎么舍得,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她对党信赖!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创建后,她把党的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教育育人,实行红色教育统领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建校初期,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加之她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完全适应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师就有9名辞职离去,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现实虽然让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这也启示她,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此,张桂梅心中有了底气,脚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泛着泪花,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学校党支部很快成立起来,从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学校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10多年来,她开创并坚持“五个一”党性教育常规活动,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党员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女子高中第一届学生都清晰记得,第一天唱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女子高中一大办学特色,“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成为了女子高中始终不变的办学宗旨。对此她说,我们就是要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外,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无疆大爱,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给了党。

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一辈子

20多年来,张桂梅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1975年12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在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从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没人喜欢艰苦,张桂梅也一样,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她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爱生如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面对的是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几乎都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因为缺乏营养,普遍体弱多病。对此,她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她告诉学生:“你们这个时候正在长身体,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每次学生们都吃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学生们吃完饭,张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饭钱,学生们才一下子明白过来,每顿饭仅舍得吃两毛钱一份小菜的张老师、其实并不宽裕。大家无语凝咽,泪眼相望。

2003年,张桂梅还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这个班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对这个班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随着中考临近,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求接下这个班,担任班主任。之后,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的学生还是管不住自己,晚上总想跑出去。张桂梅横下心来,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了一起,既当师长又当家长。早上,她叫学生们起床早操;晚上,她先检查完女生宿舍后,又逐床清点男生人数,才躺下休息。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都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他们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张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为更好照顾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而且男生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在中考时22个学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不幸总是缠绕着张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已经像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地把检验结果揣进怀里,继续坚持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把4个班的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她才住进医院接受手术。为她手术的医生从她体内取出重达2公斤多的肿瘤时,眼泛泪花,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样一个薄弱身躯熬过这样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静养6个月以上,可仅仅24天之后,张桂梅又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之上……。

感动中国事迹颁奖典礼观后感(16篇范文)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教你用筷子和勺子吃饭、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教你洗脸、教你做人的道理……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 的一大遗憾 。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是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感动中国信息

  • 感动中国林秀贞事迹(5篇范文)
  • 感动中国林秀贞事迹(5篇范文)99人关注

    林秀贞 女,汉族,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视社会责任为己任,模范地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3 ...[更多]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99人关注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 ...[更多]

  • 邱少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
  • 邱少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99人关注

    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闭上眼睛,邱少云那光辉的形象怎么挥散不去。为了战斗能取得胜利,在全身被大火包围之时,他纹身不动,一声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98人关注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 ...[更多]

  • 邢燕子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
  • 邢燕子感动中国事迹(7篇范文)98人关注

    邢燕子1941年出生,原名邢秀英,天津人,中共党员,曾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发愤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据新华社报道,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 ...[更多]

  • 感动中国申纪兰事迹简介(5篇范文)
  • 感动中国申纪兰事迹简介(5篇范文)98人关注

    申纪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 ...[更多]

  • 感动中国观后感开头结尾(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观后感开头结尾(16篇范文)98人关注

    昨天晚上,我看了《感动中国》。这里的第一个人是为了做核试验,得了病在病床上还坚持用电脑查看资料,怕耽误了工作,坚决不手术,最后,因为病得太重而去世的院士,他叫林俊德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伍淑清的爱国爱港情怀并非始於今日,而是发轫於心灵深处,彰显於大小事中。从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可以看出一斑。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 ...[更多]

  • 张桂梅感动中国事迹简述(16篇范文)
  • 张桂梅感动中国事迹简述(16篇范文)98人关注

    她是党的十_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 40 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