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诸葛亮个人事迹(10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09:55:01 查看人数:1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诸葛亮个人事迹 560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19人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349字 6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12人
诸葛亮个人事迹 566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75人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959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25人
诸葛亮个人事迹 811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7人
诸葛亮个人事迹 1079字 16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57人
诸葛亮个人事迹 1026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77人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701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37人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502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10人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836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99人

诸葛亮个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很喜欢看那些名著,所以我对那些名著里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就说说诸葛老师吧,诸葛老师是一位协助刘备与曹操奋勇斗争的重义名相,在我的眼中,诸葛老师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

让我们试着想一想,假如诸葛老师不跟随刘备帮助其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况且曹操已经消灭了北方的袁绍,只剩下小小的东吴。如果诸葛老师投奔了曹操,上有诸葛老师掌管一切,下有郭嘉、徐庶等人周密筹划,诸葛老师也可免除凡事事必躬亲,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可他偏偏就要去帮落魄的刘备,这一帮,诸葛老师直到心力交瘁病死也没有与对手抗争完;这一帮,天下多少人去参军,多年的大大小小的混战,致使百姓受尽战乱之苦,颠沛流离;这一帮,牵扯多少英雄好汉争相残杀,血流满地;这一帮,硬是死死的扼制住曹操统一天下、造福百姓的决心;这一帮,究竟有什么可执着的?

如果反之,诸葛老师投奔曹操,天下必定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曹操也可以实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英雄们也可结为兄弟,而诸葛老师也不必心力交瘁直至累死,又有什么不好?老百姓不管谁坐天下,只关心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太平的好日子!所以诸葛老师在我眼中他有人生抉择的失误,至于他的赤胆忠心和天下智绝是无可非议的。

同学们,你们赞同我眼中的名著人物诸葛老师的观点吗?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我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识大体,顾大局。

周瑜嫉妒他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却镇定自若,答应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我为他捏了把汗,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完?可他还立了军令状!

诸葛亮知人善任,知道鲁肃是一个忠厚守信的人,就私自找鲁肃帮/> -->我觉得诸葛亮不是人,是神仙。

当时的科学并不发达,为什么诸葛亮能预计第三天有大雾呢?那是因为他博览群书,时常观察天气,才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对比他我就很惭愧,因为我不喜欢读课外书,只喜欢看电视、打游戏,所以成绩一直“马马虎虎”的。今后,我可要多看书啦!

诸葛亮的胸襟宽阔,顾全大局,明知道周瑜要害他还不动声色,并且完成任务,使周瑜无话可说。而我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同学过不去……

诸葛亮,我真佩服你!

诸葛亮个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对它印象深刻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有诸葛亮。

诸葛亮聪明盖世、神机妙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号称“卧龙”。这样一个明星般闪耀发光的人,历史绝不会任由他像小蚂蚁一样无声无息的生存着,所以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这段流芳千古的故事。诸葛亮被请出山后,很快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诸葛亮的聪明盖世体现在许多具体实例中,譬如,七擒七纵孟获。当时蜀国很多人都反对诸葛亮这样的做法,认为既然抓住了孟获,就应该立即斩首,以示蜀国国威。可那些人哪里明白诸葛亮的长久大计?若斩了一个孟获,南蛮还会有更多的“孟获”一辈又一辈、一次又一次的起来造反,那样,蜀国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与其那样,不如辛苦点,做的彻底些,让孟获真正心服口服,回去统领南蛮,从此永不造反。这体现了诸葛亮的大智慧。

诸葛亮忠心耿耿的精神更值得我敬佩。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如果他的儿子刘禅有本事统治蜀国,希望诸葛亮能竭尽所能辅佐他;反之,诸葛亮可以自立为王。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禅是位“乐不思蜀”的“安乐公”,他的智力和能力是众所周知的。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无论如何都不肯自立为王,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着刘禅,直至命丧五丈原。

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忠心耿耿、聪明盖世,一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英雄。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雨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我捧起三国演义,它的开头临江仙便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在这本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他。

他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帮助刘备;他在后来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总是能利用敌人的弱点出奇制胜;他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图报,鞠躬尽瘁,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看到这儿,你应该知道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家喻户晓,大名鼎鼎——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故事中,最令我惊叹的还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万席卷江东,直逼东吴,孙权与刘备便联合起来,组成了孙刘联军。周瑜在与刘备派遣的诸葛亮多次接触下,自知比不过诸葛亮,转而起来嫉妒之心,便想设计陷害诸葛亮。

周瑜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想用造箭的借口来除掉诸葛亮这个心头之患。本想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并在材料不齐全的情况下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不料诸葛亮却说:“曹军随时都有进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时间来造箭,恐怕会误我军大事,我只需三天时间,就能为都督献上十万只箭!”周瑜听了诸葛亮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认为这次杀害诸葛亮是十拿九稳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头两天竟然没有丝毫动静。直到底三天诸葛亮才和鲁肃私自拨动快船20艘,每船30余人,并插上许许多多的草人,前往曹营“取”

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料定曹操在大雾之中必然不敢轻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没有出兵,而是在岸边向这些“不速之客”放箭,结果可想而知,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多只箭,不仅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而且还为孙刘联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巩固了后方的军事力量,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实让人钦佩啊!

在生活中,我们不也可以像诸葛亮灵活多变吗?

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正在做一道“鸡兔同笼”的奥数题,怎么做也做不出来,没办法,我只能去请教老师了。老师看了看题目对我说“做题不能从单方面去想,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细地读题,换另外一种思维方式,终于做出来了!

再看诸葛亮,他灵活多变,足智多谋,总能找到对方的弱点,全归功于他不拘一格,善于思考的好品质!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不停地思考和寻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开启大门的金钥匙!

诸葛亮个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说到《三国演义》,就不得不提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蜀汉丞相,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其实《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诸葛亮是作者罗贯中进行了很大的加工,并不完全是真实的诸葛亮。例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周瑜比诸葛亮小,而在历史上,周瑜是比诸葛亮大的。还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原来的主人公为孙权。故事发生在孙权一天去刺探曹军的军事情报,船被发现了,曹军放箭射之,孙权的船的一边插满了曹军射来的箭,船眼看就要翻了,孙权便下令让船转向受箭,使船俩边平衡后才离开。

虽说《三国演义》中不少关于诸葛亮的情节是虚构的,但他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的忠诚品质。当年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对刘备的雄心壮志和猥自枉屈的行为感动不已。于是跟随刘备四处奔走,一直尽力为刘备效力,刘备也记住了这一切,至他驾崩前,刘备将诸葛亮叫到身边,把自己不争气的儿子阿斗托付给了他。而且刘备对诸葛亮还说了一句话他绝对信任诸葛亮的话 —“吾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虽说后人对这句话说法不一,有的说此言真是这样。有的说是刘备怕诸葛亮夺权而故意演的一出政治戏。可我并不赞同第二种看法,因为刘备死后,蜀国位高权重又备受尊敬的就只有诸葛亮了。刘备死后,诸葛亮要称王还不易如反掌,可他为何没有做,就是因为他的一份忠心。有人说后来蜀国政事都是由他处理,是他架空了后主刘禅。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当时刘禅十分依赖诸葛亮,这是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的,那么诸葛亮不理政又由谁来理政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位忠臣,不然他为何会在出师北上时进尽真言为后主写下《出师表》呢?他知道此次出师北伐的危险性,他又何必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冒险呢?

我眼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的人物,他在我心中始终如一。

诸葛亮个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9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个人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在历史的天幕上镶嵌起耀眼的恒星,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辉!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常称赞“卧龙“诸葛亮“智绝天下,后来人们也把诸葛亮当成智慧的化身,说他的智慧到了“近妖“的程度。但,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过是一群笨蛋中的佼佼者罢。

先来看看诸葛亮“智“的地方: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将东吴群雄视作儿戏;七擒孟获,使南蛮永不再反;空城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看来,诸葛亮似乎的确是“智“到了极点,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然而,若你睁大眼睛,将全书再仔细看一遍,就会感到诸葛亮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

火烧新野,是因为被敌人逼得走投无路,没法子,只好烧了自己的老巢,撑撑面子;逃到江东,找别人帮忙,却还要故作姿态,若孙权一怒拒之,诸葛亮,你可真是后悔晚矣;

至于平定南方,若不是他的做法是人不能心服,又何来“平定”可言;说到空城计则更是他不智的表现,诸葛亮将兵马全部外派,却不知自身系举国之安危,而敌将司马懿却能察其弱点,攻其要害,将诸葛亮至于极度危险当中,由此看,司马懿的才能岂不是高出诸葛亮一大截?而夏侯淳、曹操、孟获等人却屡受欺骗,可见诸葛亮只是一群笨人中较为聪明的一个。

诸葛亮真正不智之处,是他不识大体。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他却还要六出祁山,攻打实力是自己几倍的强敌,凭一己之力,逆天而行。“大意失荆州”表面看来似乎是关羽过于自负而造成的,却不知错误的根源在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如此多事之秋,你怎能将荆州如此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交予一个自负、目空一切的人呢?诸葛亮一生东征西讨,却忽略了储君的教育问题,对于流产后来的懦弱以致蜀国的灭亡,诸葛亮难辞其咎。

说到底,诸葛亮不过是颗任刘备玩弄的棋子。套句古话,刘备“善于将将”。要用好如此重要的棋子,可比指挥千军万马打几场胜仗难多了。所以,刘备才是三国时期“智绝天下”的人。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遥望三国历史,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手持羽毛扇,一派风流倜傥的身影,他就是诸葛亮。

人们常说诸葛孔明是怎样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无一不体现出诸葛先生的聪慧,虽不能武,但凭着足智多谋的计策,能够不费兵一卒退敌兵千里,造木牛流马,名成阵图,革新连弩……诸葛先生留给后世一个传奇的形象。

白帝城托孤时的诸葛先生,明知刘禅不是个为帝者的料子,凭着先生在军中,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为何自己不取而代之?可先生终究不想曹操那样的人,并没有想要夺权的意思,反而尽心尽力一直辅佐刘禅到死为止。

然而,诸葛亮并非未完成刘备的使命,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收复中原的心愿还未完成诸葛先生便克死军中。也许,真的没有真正完美无缺的人生。诸葛先生并非是神化、完美的人,其也有失误、失策的地方,这也是后人应该借鉴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诸葛先生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之一,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但诸葛先生不会有遗憾,重要的是谁能给历史以辉煌。

即使后汉再次灭亡,诸葛先生的一生仍是成功的,因为后人给了他千古的不朽。就算是再过千秋,史册上不变的,仍会是这个不朽的奇迹。岁月轮回,但英雄依旧是英雄。

诸葛亮的个人主要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羽扇纶巾谈笑间,千军万马我无懈。这是我想到诸葛亮时的第一感觉。书中将他描写的神乎其神,也有人用一句话便概括诠释了他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寥寥数语,却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个多智近妖的完美形象,忠而无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然而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却在先主刘备逝去后仍旧尽心辅佐刘禅,北伐临行,一篇《出师表》震古烁今,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堪伯仲间。”的万世美名。

不甚了解古代的人大多会觉得诸葛亮智谋无双,未卜先知,身为文臣也不必涉险沙场,只需要安居府中,饮茶下棋,战时随便一个计策便是成败关键,以一己之力逆转战局,摇着鹅毛扇侃侃而谈,“谈笑间樯橹灰飞”不外如是。

“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诸葛亮无疑是拥有大智慧与战略性长久眼光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民生计,他的智是集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赤壁之战”便可窥探一二。若说“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勾画的未来宏伟蓝图,构造了一统天下,还旧都归正统的大致框架,那么“赤壁之战”便是具体实施了。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狼烟起,金戈铁马,枭雄聚,逐鹿天下。诸葛亮以身犯险,舌战群儒,孙刘联军大破八十万曹军,借天时地利人和,以少胜多,以此经典一役为势单力薄的刘备奠定立足基础,至此终天下三分,三足鼎立。

但计谋不会凭空出现,一个完善的计策需要反复斟酌推理,多方面考虑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气候人心测算无漏,甚至要考虑己方可能发生的种种客观因素。再完美的策略也会存在弱点,诸葛亮劳心布局,也要劳力辅佐。刘禅昏庸无能,以致诸葛亮凡事亲自操持,蜀魏交战,相持五丈原,蜀使至魏军营中,司马懿不问军事,只问饮食起居。当他听说诸葛亮黎明即起,深夜才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时,便断定说:“亮将死矣。”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可怜白发生。”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然魂化清风明月,也如隽永恒星,永曜九重天阙。

诸葛亮个人事迹(10篇范文)

很喜欢看那些名著,所以我对那些名著里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就说说诸葛老师吧,诸葛老师是一位协助刘备与曹操奋勇斗争的重义名相,在我的眼中,诸葛老师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让我们试着想一想,假如诸葛老师不跟随刘备帮助其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况且曹操已经消灭了北方的袁绍,只剩下小小的东吴。如果诸葛老师投奔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诸葛亮信息

  • 诸葛亮个人事迹(10篇范文)
  • 诸葛亮个人事迹(10篇范文)14人关注

    很喜欢看那些名著,所以我对那些名著里的人物都非常的熟悉,就说说诸葛老师吧,诸葛老师是一位协助刘备与曹操奋勇斗争的重义名相,在我的眼中,诸葛老师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