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11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15:10:02 查看人数:9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1382字 14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49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2664字 30段 9分钟 15分钟 21分钟 108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749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93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2430字 19段 9分钟 14分钟 19分钟 187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1435字 10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257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2604字 25段 9分钟 15分钟 21分钟 193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2641字 16段 9分钟 15分钟 21分钟 129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1107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34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2013字 17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49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551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21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1146字 6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44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2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赵先锋,男,40岁,五龙口镇留村人,任留村党支部书记。

一名80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曾经8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10年的苦难创业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2018年,他弃商回乡干起了为民服务的事业。三年多来,他始终铭记初心和使命,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群众感受为导向,切实为民办事,将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将原本的“落后村”变成了闻名的“明星村”,市、镇荣誉不计其数,201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21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红色文化引领村庄发展

他注重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建设村史馆,以红色基因推动党组织建设,开展“村史馆里讲党的历史”活动,让村民记住这片被鲜血浇灌的土地和被信仰染红的村落,以红色精神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他开创党员联户、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温度、有力量。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村庄治理呈现新局面,不到一年时间解决了困扰村集体20余年的清欠问题,统一回收流转土地450余亩,复耕改造土地200余亩,村集体年增加收入60余万元,村庄风清气正,各项工作蓬勃发展,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文明聚魂建设美丽乡村

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乡村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相结合,以文明创建促进民风转变,以文明创建助理乡村治理。在“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中,他创造了“5+X”认领模式深受全村欢迎。491户常住户,户户参与“星级文明户”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达42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6%。在群众努力“认星”、“追星”、“创星”、“保星”的过程中,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和常态化管理,给村里带来了三大变化,一是村民文明意识提高,房前屋后以及庭院卫生明显改观;二是村矛盾有效化解,群众主动参与村级管理,担心影响评星情况;三是村两委工作作风优化,为民办实事力度增强,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形成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多彩文化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他注重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组建了“沁河魂”鼓队,坚持训练和演出,连续三年登上济源春晚舞台。二是开展好传统节日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端午节“我请妈妈吃粽子”活动、重阳节慰问活动、春节文艺演出。三是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举办了“共和国故事会”、“群众大合唱”等活动,愉悦了精神,更增进了感情,促进了交流。四是榜样引领形成崇德向善新风,每年公开表彰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优秀退役军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志愿者等乡村榜样,并在文化墙公示,让村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引领全村崇德向善。

四、“一约五会”让村民自治规范有序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村规民约征集小组和“五会”组织领导小组,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形成切实可行、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按照群众推荐、党支部把关,选聘“五会”组织负责人,由各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协助实施,村监委会和“五会”成员负责监督实施过程,并为“五会”成员颁发证书,调动大家参与村务工作的积极性。探索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议事协商,对村集体发展规划、重大事项、村民反映强烈的公共事务问题进行协商,实现“群众反映问题有渠道、群众参与村务有平台、解决问题纠纷有效率”的民主管理局面,协商事务60余项,真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机制,村民自治规范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奖励情况

2020年被评为“济源市平安建设优秀基层干部”

2020年被评为“济源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2021年被评为“济源市优秀共产党员”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64个字,有3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任职以来,她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信念,扎根家乡沃土,将一个人心涣散、外债累累、环境脏乱差的村庄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安定和谐、富裕文明的省级文明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作为一班之长,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带领村“两委”班子勇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淄博市“时代先锋”基层党组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她本人被选为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张店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荣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淄博市担当作为好支书、淄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

她就是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艳会。

带强班子,不让一人掉队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党员干部就是带领广大群众前行的“头雁”和“领跑者”。

九级村现有党员177名,这是一股建设新农村的巨大力量,然而带好这支队伍却并不容易。上任第二天,袁艳会召集全村党员开会,可到会党员不到一半,她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党员队伍都带不好,村里怎么发展?作为“一班之长”,袁艳会深知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她下决心把党员队伍带好。

袁艳会提出了“以党风带动民风,以民风带动村风”的理念。她说:“我要给全村的党员群众作表率、树标杆,党员向我看齐,村民向党员看齐。这样,全村的风气就会积极向上。”

她带头亮承诺作表率当先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从“集中学习、议事理政、建言献策、为民服务、走访群众、党费收缴”6个方面,对全村党员进行考评,建立党员量化积分台账,每月考评一次,每季度对党员量化积分情况进行公示上墙,把党员的日常表现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促使广大党员“比学赶超”。

为进一步解决部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党性意识不强问题,袁艳会提出“三个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深化“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搭建“三个平台”,即九级村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党员微信交流平台、主题党日集中学习平台;组织“三种评议”,即党员自评、民主互评、组织考评。健全村党员即知即议、边学边改机制,为党员补齐短板、树立标杆,助推广大党员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九级村的村风正了、民心齐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连续8年在张店区马尚镇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20__年村党委还荣获“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称号。

最让袁艳会欣慰的是,从20__年至今,九级村经历三次村“两委”换届,她带领“两委”班子成员7人全部连选连任,没有让一人掉队。

幸福路上,不让一户落下

九级村地处张店老城新区的接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发展商业经济的风水宝地,远近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就座落在九级村。

外人很难相信,20__年4月,带着全体村民的信任,袁艳会接过九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接力棒时,会是这样一个烂摊子——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村集体积累了近6000万元的债务。

面对村集体经济困境和村民们关切的目光,袁艳会向全体地民承诺:“日子越过越好,村子越来越美,是村民的愿望,也是我的追求,我们目标一致,我一定努力把工作干好!”

上任后,袁艳会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村中心广场的垃圾山。那里原是一处大土堆,因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积,日积月累变成十几米高的垃圾山,污染了环境,影响村容村貌。

搬走这座“山”,是对袁艳会和新班子的考验。袁艳会冒着酷暑,找政府、跑园林、到环卫,积极争取支持。一个月过去,人晒黑了,变瘦了,但政策到位了;两个多月过去,垃圾山搬走了,眼前亮堂了,一个占地50余亩的社区文化中心呈现在村民面前。村民们说,袁艳会搬掉的是一座垃圾山,树起的却是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形象。

发展是硬道理,村富才民安。九级村3000多村民,外来人口7000多人,村民们的盼富愿望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落差。袁艳会带领村“两委”认真分析全村发展形势,制定实施以服务业、租赁承包为主的发展模式。合作建设的淄博义乌小商品城,每年创收近1200万元;开发建设龙御大厦、万昊大厦、花好园等项目,每年创收500多万元;引导支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设了金塔农贸市场、九级村便民农贸市场两处,村内主干道沿街商贸房5000多平方米,增加村集体租赁收入1000多万元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岗位;对全村62幢楼实施外墙保温工程,加强小区绿化,为村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重新安装生活区监控系统,新建小区机动停车场1。3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生活区停车难、出行不便的难题。

如今,九级村民每人每年可领取1000元口粮补助和1000元就业启动资金,村里每季度发放面粉、大米、食用油。春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逢节都有物资发放,仅春节发放的物资就达20多种。与此同时,还有水电暖、医疗保险、大病医疗、金秋助学和入伍参军等补助。

袁艳会常说,我们九级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让一位乡亲在幸福路上掉队”是袁艳会和“两委”一班人的共识。

20__年,村民李坤因车祸致残。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又遭遇车祸身亡,受不了打击和压力,他的爱人不辞而别,一家人陷入绝境。李坤的处境牵动着袁艳会的心,这个家成了她跑得最勤的地方。为帮助李坤走出困境,袁艳会跑前跑后为他申请了法律援助,争取到赔偿金,审批了救济款,还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残疾证。李坤的小女儿从小患有严重疱疹,两条胳膊常年化脓血肉模糊。袁艳会一方面帮她联系医疗专家,想法设法救治;到了上学年龄,又千方百计联系学校,把孩子送进校门。“是袁书记救了俺一家啊!”提起袁艳会,行动不便的李坤眼里噙满泪水。

在袁艳会的带动下,7名村“两委”成员每人都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子。

富裕文明,不让一个缺位

采访中,记者感到,最让九级村人骄傲的是,不是他们的富裕程度,而是村里的文明气息。

从20__年开始,村里就拿出资金改造文化广场,建起中心大街千米文化墙、广场南侧法治长廊。尤其贯穿村南北中心大街两侧的文化长廊,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走心”又“润心”。

爱国名人、模范党员的事迹,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分别在长廊的宣传栏上呈现出来,过往行人、村民不时驻足阅览。见义勇为的任宪芬、拾金不昧的钱勇、孝敬老人的张玉玲、热心大妈韩玉美等故事,都为村民津津乐道。

为给党员提供一个功能多样的活动场所,为村民提供舒适、便捷的办事大厅,袁艳会主持新建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楼。楼内设乡村振兴馆、党的历史村史馆、“四议两公开”大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可容纳400余人的多功能党员活动中心。

如今,行走在九级村,从新时代文化广场,到法治文化长廊,看完文化墙,再观村史馆……文化墙“会说话”,村史馆连历史,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一如春风拂面。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54岁的王生龙是慈利县通津铺镇长峪铺村党总支书记,23年前,31岁的王生龙从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挑起担子,秉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扛起“小康旗”,快速进入“新角色”,铆足干劲为村民干实事、干好事。

在长峪铺村见到王生龙时,他带着党徽,正坐在村部的便民服务大厅值班值守,为村民解疑答惑。每周,王生龙都会到便民服务大厅坐班值守,为群众服务,化解困难,用行动回馈村民的信任。

23年前,王生龙在村里开着一家百货超市,当着小老板,过着滋润的小日子。因为年轻,为人勤恳,1999年被选举为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当选后,王生龙关掉自己的百货超市,转换角色,开启长达二十多年的“奔跑”生活。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上任后,王生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里的基础设施问题。历史上的长峪铺村是一个交通堵塞、严重缺水的地方,在这里流传着一句“滴水贵如油”的俗语。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王生龙带领支村两委跑项目,找资金,寻求上级部门支持,最终引进了山泉水,完成了道路硬化,解决了村民的心头“愁”。

只要肯干,就穷不到饿不着。解决了村里的基础设施问题后,王生龙开始挖空心思,想点子、找路子,利用现有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提升老百姓收入。

20__年,王生龙依托红色资源,利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峪铺人建造红旗渠、千亩梯田等感人事迹,开始建设村史馆,开发打造红色旅游休闲基地,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在村党总支书记王生龙的带领下,现在的长峪铺村青山绿水、楼房林立,村民富裕起来了,经济发展起来了,20__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2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5万元,开启了一方新天地。

通津铺镇长峪铺村党总支书记王生龙: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觉得我们心中时刻要有党,有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说我们好,才是真的好,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人生价值。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30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走进岱北村村委大院,绿色醒目的岱北村文化礼堂矗立眼前,不时有悦耳的歌声、器乐声传来,让村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儿是淄博市博山区第一家标准化农村文化礼堂。“岱北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几十年前,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就远近闻名,多年来村民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通过文化的凝聚力,村容村貌村风不断提升,岱北村也成了全省有名的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近日,博山区源泉镇岱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茂孝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党建引领诚信为基村风美

2005年底,军人出身的许茂孝被村民推选回到岱北村,书记、主任“一肩挑”。面对村里亟待改善的村风村貌,他决定从党建抓起,凝聚起一股红色力量,为村里干点事。“当了这么多年兵回来,看着家乡几乎一点发展都没有,连昔日电器专业村的产业优势也不在了。”许茂孝很是心疼地说。

带着百姓的信任和改变家乡的满腔热情,他说干就干。

开展义务劳动,清扫垃圾死角,秋天扫落叶、冬天除积雪,许茂孝带着村里的名党员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干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结合村子实际,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调动党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更感染带动了群众主动参与其中。

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让岱北村党建各项制度、“三会一课”及党员远程教育等逐渐健全完善;民主议事小组、统战成员和各界人士联席会、议事会定期召开,广泛听取建议意见,积极为村庄规划建设出谋划策;“岱北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优秀党员”“同心企业”“五好文明家庭”“诚信村民”“身边好人好事”等活动广泛开展。这其中,“诚信村民”成为岱北村的一抹亮色。记者了解到,此前,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为村庄发展献力献智,许茂孝琢磨着面向群众也推出一套类似党员量化积分的管理制度。20__年,村两委研究决定为村里18周岁以上的村民建立“诚信档案”,爱党护党、遵纪守法、美在家庭、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10项内容都是“诚信档案”的考评项目,做好了“加分”,做得不好就“减分”。

走进村委的诚信档案室,记者看到753名村民的“诚信档案”整齐排列,翻开档案,一项项分值记录清晰。“有了‘诚信档案’,邻里间吵架的少了,赡养孝敬老人的多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多了。你看,这是我们评选的诚信村民风云榜,村民拿到诚信高分,在信用贷款、参军入党等机会面前享有优先权。”许茂孝向记者介绍。岱北村的诚信档案管理模式也吸引了银行的关注。20__年,博山农商行在该村开展了“整村授信”信用工程,对符合条件的村民,预授信覆盖面达100%,通过整村授信,解决了老百姓贷款难、担保难,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的问题。

此外,诚信积分还能兑换商品,在诚信档案室一侧的“诚信超市”,洗衣粉、香皂、花生油等几十种生活必需品摆满货架。在这里,诚信积分就是购物券,兑换的门槛并不高,记者注意到,90个积分就可以兑换一桶油,而这90个积分,村民通过义务劳动、做好事等就能获得。

一套诚信档案、一项诚信积分、一家诚信超市,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被实实在在地激发出来,有了诚信这一通行证,岱北的村风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真真正正美了起来。

文化兴村生态岱北美名扬

党建引领,村子里诚信建设蔚然成风,岱北的文化优势又重新焕发。许茂孝告诉记者,文化底蕴深厚的岱北村,有不少民间才艺达人和文艺爱好者,一直以来,村里的户外大戏台上从不缺表演者,而台下捧场的观众也总会爆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改善农民风貌、农村风貌,以文化的凝聚力来实现乡村振兴,是岱北的选择。”许茂孝说,近年来,随着村里文化活动日益增多、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有一次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户外演出中断,又一次激起了村两委班子的干劲。

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强烈的文化需求,使岱北村文化气息氤氲?许茂孝多次与区文旅部门对接、沟通,邀请部门领导、专家实地指导,同时,又反复与班子成员商量,很快确定打造一座高标准的文化礼堂。接下来,便是马不停蹄地联系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各方面专家,许茂孝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三管齐下,从场地、活动等方面入手,在村集体资金紧缺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

20__年12月,岱北村文化礼堂正式启用。走进礼堂的村民们欣喜地发现,这儿读书吧、健身房、休闲吧、排练厅、乐器室等十余个功能教室一点都不输城里,更让大家兴奋的是,在这儿还能举办新婚礼、入学升学礼、参军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岱北村搭建起高规格的“百姓大舞台”,成立农民合唱团、舞蹈队,并邀请民间艺术团来村演出,极大丰富了本村及邻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争取到博山区老年大学支持,在岱北村成立分校,村民可以跟专业老师学习瑜伽、唱歌、书法、绘画等课程,文化惠民让岱北村文化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

“什么是担当作为?在我们老百姓看来,村庄里能建起这么设施齐全的文化礼堂,还能免费学习各种文化课,这是城里都没法比的。除了这些,在我们村还有崭新的文化广场,带动村子致富的大棚采摘园……这一切都是源于好的带头人,我看这就是担当作为,跟着许书记,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期待。”岱北村村民、合唱团骨干王文罡,话语中满满的肯定与信任,他掰着手指一项又一项给记者介绍起村里乐民富民的好项目。

实干赢民心。记者了解到,不断发展中的岱北村,如今又在全力建设生态乡村。在村北卧牛山下的新时代广场,郁郁葱葱的青山掩映下,天然石海景观让人赏心悦目,不远处8000余平方米的葡萄大棚里和露天葡萄架上已是硕果累累。

“新时代广场过去是个废弃的石料厂,全靠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一点点清理出来,还有这葡萄大棚的2000多根水泥柱子,也是大家齐心合力扛上来的,将近100口人扛了整整7天。”站在新时代广场前,许茂孝告诉记者,这里现在正打造的卧牛山田园综合体项目,集采摘、研学、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目前已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生态温室大棚11个,种植葡萄等有机瓜果蔬菜,是岱北村尝试乡村游迈出的第一步。

发展中的岱北村,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在许茂孝的带领下,党建引领、文化兴村、生态岱北的乡村振兴之路稳健而清晰。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3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庄春阳,女,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文圣区东京陵街道金域社区党支部书记,原白塔区襄平街道晟宝龙北社区书记,20__年1月,因河西片区规划调整调任金域社区党支部书记。

金域明珠小区共有居民5099户,在疫情期间庄春阳带领着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一时间对居民展开地毯式排查。因为刚刚到任,居民对她还不熟悉,她对小区的具体情况也不是很了解,这给排查增加了难度,有些居民不愿配合,甚至指责谩骂,面对这些,庄春阳只好把苦往肚子里咽。贴通知、打电话、发微信、走访网点、检查楼道电梯物业消杀情况、入户排查登记、每天上报重点地区返辽人员的具体情况、做好居民疫情恐慌安抚解释……这已经成为她带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疫情最严重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庄春阳带着社区工作者不分白天夜晚连轴转,在冰天雪地里排查值守,她天天泡在社区,几乎没回过家。每个卡点她都要巡视,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是看到居民安全了,身上的苦累也变得浑然不觉。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庄春阳在社区成立党员先锋队和护区小分队,队员由社区党员、志愿者、楼道堡垒户组成。她带领党员先锋队和护楼小分队与物业公司密切配合,每天坚持对外来人员的排查,张贴各类大小公告、通知上千余份。同时每天对园区、楼道、辖区内营业网点、等场所进行排查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知晓率和防范率,做到辖区内防控防疫工作无死角。

她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单单靠社区工作者是不够的,一定要依靠群众,她带领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积极发动群众,利用微信群宣传疫情防控信息,在她们的带动下,不少居民也积极参与到防控疫情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筑起一道坚实有力的“防疫墙”。

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庄春阳知道,这里容不得一丝放松。她带领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对所管辖的商业网点及同德街农贸市场121个流动经营摊位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同时与市场管理人员联系,告知如发现重点地区返辽人员及时与社区联系。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疫情尤其是命令,防控是义无反顾的责任。社区是这场战斗的第一道防线,而社区干部无疑是这条战线上最为关键的主力军。

“其实大家心里都会恐惧,但是关键时刻作为党员、社区书记就是要冲到最前面。”这是庄春阳对社区工作人员说的话,而她作为队伍的带头人,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庄春阳心脏不好,疫情防控期间,因为太累,她数次犯病,每天都要靠服用心脏病药物坚持工作。她还是一名单亲妈妈,爱人20__年突发疾病去世。疫情期间她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了社区的防疫工作,她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照顾。前面是严峻的疫情形势和万千居民,后面是日思夜想的孩子,是年迈的需要陪伴的父母,作为党员,庄春阳义无反顾,坚决地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婆婆,每次跟孩子视频通话,她总是简单说句话就挂掉,因为泪水早已止不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她不能在老人和孩子面前崩溃。她说,她觉得亏欠孩子和家里的老人太多太多。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每一名社区工作者,也如一炉淬火,磨练出真正的党员本色。在漫长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庄春阳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精神,金域明珠社区的每一条街路、每一个楼宇、每一个角落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从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到劝阻居民不聚会戴口罩,从重点部位到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每一项工作,都实实在在体现出社区书记的奉献和担当。回首这段经历,庄春阳说,虽然辛酸,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他们守住了辖区居民的安全,这比什么都值得。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04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碧草如茵,繁花盛开,整洁的居民生活区里,道路宽阔笔直,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幸福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夜幕降临,霓虹灯五彩斑斓,在村委投资兴建的淄博大地知青博物馆广场,伴着音乐品尝着特色饮食,或者即兴舞上一曲。这就是沣水镇张一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带来了福音。现在我们张一村环境美,村民富,人心齐,生活已经不输城里。这样的好生活要多亏我们有一位好支书——赵乃民。”村民们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心声。

务实奋进,打造幸福张一

20__年,曾经担任过村委会计、村主任等职务的赵乃民当选张一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面对着旧村改造、发展集体经济等多项难题,赵乃民当众表态:“我是个共产党员,一定带领村民们一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张一村的建设发展上,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找路子,让张一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强,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张一村大街是贯通张一村南北的交通要道,由于多年失修,路面高低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积水难走,群众多有怨言。为了根治这一状况,让群众满意,20__年,赵乃民多方奔走,争取到村庄道路连片整治项目资金50余万元,又自筹资金30余万元,对张一村大街进行了彻底整治,如今的张一村大街,夜晚灯火通明,霓虹灯闪烁,与新通车的昌国东路互联互通,成了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与此同时,三个生活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美化、绿化,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向过去粗陋的农村生活环境彻底告别。

夏日的淄博知青博物馆,绿树阴浓,鲜花盛开。记者到博物馆采访时,赵乃民正在知青博物馆放映厅与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探讨,对这一空间展陈进行调整,改造成“党性教育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人可以在这里受到红色教育。

作为一家村集体投资建设的以呈现知青艰苦奋斗历程的博物馆,淄博知青博物馆名气越来越大,与之相关的餐饮、生态旅游等产业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村里基础建设搞好了,集体经济必须要上一个新台阶,让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赵乃民的身上,有着共产党员争做先锋的拼劲。

20__年,赵乃民带领村委一班人确定了稳定工业园发展,推进农业开发的发展思路,对全村土地进行了流转。以知青文化为载体,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了“淄博大地知青博物馆”,并计划以此为核心,打造一个占地800亩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建设餐饮、采摘、观光、娱乐等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今,这一思路已经初见成效,开始释放效益。

心系百姓,引领乡村新风

与同龄人相比,赵乃民的一头白发很是引人注目。这位作风干练、雷厉风行的村支书有着一颗心系百姓的“暖心”,每一个花朵一样的孩子,每一个老人的生活保障,每一个村民的衣食住行,他都记挂在心。

生活园区建起了幼儿园、幸福院,老人孩子有了去处;文化生活各项保障也不能落后,图书馆、文化广场、医务室、警务室相继落成。为了保障村民饮用水卫生,村里建起了4处纯净水站,免费为群众提供干净的直饮水。村内60岁以上老人建立村级养老保障金,最高每人每月补贴400元。每到中秋节、春节、老人节,村民都会领到一份暖心的福利,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张一村主动作为,成立“扶贫帮扶基金会”,率先完成现行扶贫标准农村人口脱贫任务。

“新农村的新除了新在楼房环境,还新在思想、新在文化。”赵乃民对农村文化建设十分关注,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现代文明新风貌。

在赵乃民的推动下,村里先后开展“立家训、树家风”、“最美家庭”、“文明示范户”评选系列活动。积极推行红、白公事改革,修订完善了“张一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事新办,丧事从简,移风易俗,废除陈规陋习,全村统一管理。不请客,不摆宴,工作人员一律工作餐,村民纷纷拍手叫好。

近年来,赵乃民先后受到多次嘉奖,入选20__年“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20__年度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评为“第四届淄博乡村之星”,个人和张一村得到的荣誉数都数不清。面对记者,日夜为村民操劳的他笑了:“张一村一定会越变越好,乡村振兴路上,我会一直和村民们携手前行,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头雁’。”

担当作为,一心为民为公

20__年,赵乃民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尽职尽责,履职担当,他时刻怀揣着一份为民为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为人民代言,深入群众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先后提出了“昌国路建设”、“学校教育环境改善”等多个提案,得到了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评为区优秀人大代表。赵乃民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民高度负责,认真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信念,一心为民为公,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

20__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疫情当前,在赵乃民的带领下,张一村全体党员干部与广大村民一起,众志成城,守护家园。村党委不少同志大年初一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初二全体党委成员恢复正常上班。

张一村地处昌国路沿线,光是连接昌国路的路口就达到4个,为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他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张赵大街路口、怡香家园家园路口、北苑小区路口进行了全面封闭,全村只走一个路口。路口位置,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村民组成的队伍白天两班倒,24小时值班,在出入口向百姓发放倡议书,耐心,反复宣传疫情防控重点和注意事项。

同时,发挥党员联系户作用,村民代表积极响应,用电话微信对本村外来人员进行逐户排查。对排查出的从湖北回淄人员居家隔离,直至警报解除。

为确保值班人员健康,村里在村出入口设置了集装箱小房子,供大家晚上值班使用。村党委和党员干部的付出感动了村民,村里的村民多次给工作人员送来方便面、火腿肠。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大家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正是有了赵乃民这样一心为公的好支书,我们才过上了好生活。跟着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放心,日子有奔头!”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在赵乃民的带领下,张一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山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山东省工友创业园”、“市级卫生村”、“淄博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示范村。

“作为一个村支书,就是要真心实意想村民之所想,带着感情为老百姓工作,一心一意帮助老百姓改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也是我今后永远不变的坚持。”赵乃民的一席话既是他的心声,也是他一直以来备受村民爱戴的答案。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41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7月2日,走进王秀一的办公室,她刚刚送走一位来缴纳材料的居民,记者一问才得知,她要给这位在外地的居民办理一项很重要的证明。“王书记啥事都亲力亲为,我们进她办公室反映啥问题心里都有底。”临走时,这位居民给记者留下这样一句话。的确,作为一名社区女书记,从接手管理难度大、环境脏乱差的职工宿舍区,到带领社区班子成员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让珑山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王秀一一干就是17年,她早已深深扎根进居民的心中,无可代替。

首抓基层党建,“1+N”网格管理让人称赞

记者走进珑山社区良西片区时,干净硬化的路面、熙熙攘攘的超市、温馨舒适的活动家园让人印象深刻,摇着蒲扇坐在树下乘凉的居民三三两两,和刚买完菜回家的邻居热情地打招呼,温暖自在、舒服惬意。但在社区刚刚成立时,却不是这样的。王秀一说,刚到社区的时候,感觉头皮发麻,很担心自己不能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我到底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每天想的都是这些问题。”

2003年8月,淄博矿务局夏庄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后,依托原企业职工生活区成立了珑山社区。新社区成立后,由于住户多,居住分散,原企业对职工家属宿舍管理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致使社区各项工作难以开展,无人愿意担任社区负责人。2004年8月,夏家庄镇党委成立了珑山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派镇纪委副书记王秀一到珑山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7个年头。

“当时原企业移交社区时移交党员近500人,有三分之一居住在博山区外,管理难度大。”于是,王秀一从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和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着手,制定完善了社区两委例会制度、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党员学习、节假日值班、错时值班及居规民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根据党员的分布,因地制宜分片整合成立了5个支部,22个党小组。根据社区党员队伍状况,实行党员积分量化信用管理制度,在党员管理中融入守信加分因素和失信减分因素,对区内区外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我们还建立了‘积分超市’,让党员以积分赢好评,利用积分到‘积分超市’内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不断提高党员积极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珑山社区率先推行党建网格“1+N”工程,完善“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络组织体系。由支部书记、网格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等每月走访网格内单位、企业、工商业户和居民等,对居民诉求、群众建议等一一进行登记。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期及时解决。

心系群众冷暖,老旧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

当时,王秀一上任不久,便花费大量时间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社区的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卫星二宿舍等几片宿舍区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与居民群众促膝谈心,摸清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她手里总是拿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回去后逐一梳理,分类研究解决的措施和方法,而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到现在。“你必须用真心和真情去和居民沟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这样才能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做好社区工作的最大动力。”

采访中,有的居民不止一次提到,要不是秀一书记,大家连水都没得喝。原来企业用的是自备井的水,后来自备井的水污染了,为了让职工家属喝上自来水,原企业投上几十万重新铺设架空管路,每到冬天管路一冻一挤就四处漏水,北山片居民喝不上自来水,只能到附近村买水喝。了解情况后,2005年12月,王秀一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冒严寒奋战13天先后将良西片、二井新村、卫星二宿舍、良东片架空生活用水管道全部改为落地管道,为居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居民吃水难的问题。为了保证用电安全,社区还更换了双山、良东、良西、二井新村、大众二村五片生活区的用电电缆,大幅度降低了亏损,解决了居民用电矛盾。

从老照片上不难看出,社区原来的环境卫生非常差,主街道、楼胡同、单元院内到处是乱搭乱建的小屋、小棚子、炭池子,楼梯道乱堆乱放,严重影响社区面貌和消防安全。社区道路坑洼不平存积水,宿舍区内下水道近三十年没清理过一次,造成堵塞,污水反流,居民叫苦不迭。王秀一带领社区两委多方调查,听取意见,召开党员、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想办法定措施,全力以赴做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对双山、二井新村、良西进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对各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栽进行了清理。经过多方协凋,为双山、二井新村、良西开通了暖气、天然气。2008年通过多方争取政策,立项建设博山区首批经济适用住房,现在的珑山社区焕然一新,早已看不出过去的老旧样子。

开拓工作思路,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社区环境改善了、居民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王秀一又开始为大家的精神生活操心了。“我们现在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文化家园、妇女儿童家园、关爱家园三个群众活动服务园地,重新装修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道德讲堂等功能室。”珑山社区离退休人员多,社区还建立了日间照料服务站,设立棋牌室、书画室、健身室等,目的就是为了让社区居民闲暇之余有个好去处,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能老有所乐。”

为帮助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医、老有所依,2006年4月,社区在良西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了居民就近就医问题。2007年4月,在二井新村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公寓,可容纳100人居住,解决了老人身边无人照顾和子女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20__年,社区又建立了博山康德老年人养护院,专业收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需求档次高的老年人,为老人晚年生活营造温馨的环境。

在社区居民看来,是王秀一的努力让社区旧貌换新颜,每一个与王秀一接触过的人,都被她敬业、认真、创新的工作精神所打动。采访中,良西片区5号楼的住户李乐霞告诉记者,秀一书记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这10几年的改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关系我们群众生活的水电暖全部解决,还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这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好书记啊。”从出生起就住在这里的曹业峰更是感慨良多,他是8号楼的住户,也是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社区网格党支部的一名负责人,曹业峰告诉记者,“王书记虽是女人,但做事有魄力、干事有决心,只要她认定的能为社区居民谋福利的事,一定是迎难而上全力解决,这才有了现在健康活力、和谐繁荣的珑山社区。”

王秀一说,自己有两个习惯一直改不了,“一个是拿着本本记录大家的诉求,另外一个就是晚上睡觉前规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每一天都不能虚度,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信任这个词,在我心里的分量特别重,所以,我必须干好,责无旁贷。”

面对记者的镜头,她习惯性地整理着胸前的党徽,她说,为民解难,才对得起这枚党徽。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苏增宾,男,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赵县北王里镇大琉璃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从海军部队退伍的苏增宾,在部队就是一名“精兵”。他多次在专业比武中获得第一名,先后担任军级单位新兵连组训排长、专业集训队队长。20__年,服役十六年的苏增宾退伍返乡,一头扎进村委会,为发展农村生产、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奔忙。多年来,他关心慰问、走访孤寡老人,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产业,帮助种地大户联系外地资源,引进农业新品种,改良种地方法。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提高了收入,大琉璃村渐渐走上兴旺之路。

20__年换届后,苏增宾高票当选大琉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创建,他带领村“两委”,筹措资金,争取项目,集中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美化,在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清理大街小巷,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硬化道路,美化墙体,悬挂国旗,大力推进厕改,积极创建美丽庭院,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当好班长,不仅仅是改善村容村貌,还要想办法搞活资源、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直以来,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路,实现强村富民成为了苏增宾追求的目标。

他所在的“赵县宝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办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组织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引入现代化和市场化管理体系,以合作社为纽带,把分散经营的农户、农田联结起来,通过“五统一”,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引进技术和项目,与多个农业公司签订小麦育种合同,与乐源牧业签订的青储合同,实现玉米的订单种植和小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目前,合作社共计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群众3000多户,节本增收600多万元,为村集体年均增收13万元,初步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

产业发展有思路,致富增收有门路。2022年,合作社计划开展以大田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计划服务面积达8万亩,助农增收200元/亩;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努力实现入股农民增收1600多万元;与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共同建设集小麦种子、繁育、仓储、加工、物流一体化的加工基地,帮助农民每亩增收100元,整体创收50多万元;谋划建设一个年加工能力2万吨的农作物秸秆加工中心,扩大小麦秸秆、玉米青储等加工产品与养殖企业的订单量,确保收益持续增加。

“我是退役军人,又是党员,从部队到农村,环境变了,角色变了,但军人本色不能改,党员初心不能变,尤其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得树好红旗、建强堡垒,争当推动发展‘排头兵’、乡村振兴‘领头羊’。”这就是苏增宾的真实写照,也是一名“兵支书”的履职承诺。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13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李树滨,自20__年12月担任周村经济开发区南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以来,李树滨带领村“两委”成员以党建工作为主抓手,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中心,以创建美丽宜居、和谐幸福新南谢为主线,兴办各项惠民工程,昔日贫困落后的村庄,如今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道路干净了、村风和谐了、村民的生活也富裕了起来。南谢村先后获得过山东省千镇百村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李树滨也被推选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淄博市乡村之星、周村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抓党建带队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李树滨深知有一支团结统一、干事创业的班子队伍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子团结了,才能有干事创业的凝聚力,所以李树滨上任后的主抓工作便是党建。在他的带领下,南谢村“两委”非常注重党员的学习与教育,积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

“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只有党员动起来,村民才会跟着动起来,这样村子发展才会有动力”。李树滨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他自己带头,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党员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千方百计调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南谢村先后开展无职党员能量激活行动,党员家庭户挂牌公示行动、党员积分制考评管理等,调动了广大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献身村集体事业发展的劲头。

李树滨介绍,此前由于村党组织涣散,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基本停滞。他上任以来就非常注重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培养,如今,南谢村有后备干部4名,通过定期测评,加大培养力度。在李树滨的尝一下,南谢村还开展党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5万余元对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升级,投资3万元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党建文化升级,满足了党员学习教育和文体活动的需要。投资11万元,建立了党建宣传一条街。在“小散乱污”整治行动中,面对经营户的抵触情绪,率先带头关停自家企业进行整改,带动全村70余家企业一天内全部关停进行整改,现61家企业已经整改顺利通过环保验收。

理思路谋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李树滨认为,经济发展是基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村庄发展和村民福利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李树滨通过利用上级扶持政策,整合流转土地资源,利用交通便捷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在李树滨的努力下,南谢村先后引进利尔新材、山东赫尔希胶囊、华业无纺布等企业,鼓励村民发展新型工业,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让村民实现了门口就业和自主创业,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35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9547元,村民于20__年实现全部脱贫,而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南谢村在李树滨的带领下,悄然发生着变化。

20__年,南谢村进一步加强村庄个体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清理不合理合同9份,每年为村庄增收十多万元。如今,每位村民每年可以从集体支取1600元的土地承包费,每年村集体在中秋和春节集中为村民发放福利,每人每年达到400余元,65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村里统一发放福利,为60岁老人在重阳节发放300元老年慰问金,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南谢村20__年进行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现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老百姓的日子有了更稳定的保证。

强基建惠民生,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要让村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就要从民生入手,解决百姓最紧迫最关注的问题,努力提高村民的幸福感。”李树滨利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契机,李树滨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村民的生活环境在2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郑沈路、利尔路等村内主次道路实施翻新硬化;在周村开发区率先实现“户户通”村内新安装100余盏LED照明路灯;投资20余万对村内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村庄绿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生活和建筑垃圾分类处理,配置卫生保洁员;投资50余万为村民修建了便民浴池,实现村民免费洗浴……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极大改善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这是干实事的书记,这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书记,你看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多大,多亏了李书记。”村民对李树滨称赞有加。

此外,南谢村还兴建了法德文化广场,整修了法德亭,积极推行孝善养老扶贫工作,积极倡导孝文化。20__年,为让老年人闲暇之余有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新建农村幸福院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处;倡导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对村公益性公墓进行升级扩建。

李树滨还积极创建平安村庄,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坚持围绕创建平安村庄,积极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村内主要交通路段和出入口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33个,全部实现与110指挥中心联网,有效防止了辖区内治安事件的发生。

除了献身村集体事业的发展之外,李树滨还热心社会公益,多年来,他多次到城北中学进行捐资助学活动,7年个人累计捐款7000元,资助多名家庭困难学生,积极救助村贫困户、大病户累计个人捐款8000元,村集体修路捐款1万元,连续多年参加自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5000余毫升,成为周村区首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李树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担任村书记以来,姜国林始终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富民强”为总目标,主动作为、团结干事,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有看头,美丽经济有赚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严抓制度规范,凝聚工作合力

姜国林带头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机制,牵头制定村级务工管理办法和农副业产品销售相关制度,实施村集体财务管理“委聘制”,彻底根治村级财务管理乱象。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将惠农政策学习与党组织生活相融合,深学常思,亲自宣贯,有效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凝聚力。

强化组织引领,发挥品牌效应

姜国林善于谋划经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为村民实地开展农业种植培训指导,打响花生、萝卜、玉米、马铃薯“新沙四宝”品牌,又在全区建立新沙农产品直营点38处,实现本村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打响“新沙农产品”的地理标识品牌。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参与浙报集团“快乐公社”、新沙岛玫瑰园等优质高效农业项目,实现创收200多万元。

提升基层服务,实现热点破难

姜国林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率先在网格支部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服务民宿、采摘、餐饮、文娱等4个党小组,实时征集并一线化解在美丽经济发展中农户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党员户+拓展户”的模式,累计催生民宿、农家乐37家,打造家庭农场4家,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为村集体和广大村民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姚锋伟,男,1986年1月出生,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__年12月退伍,服役期间曾荣获“优秀士兵”四次、“优秀士官”一次、“三等功”一次。20__年换届当选谢庄镇东姚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东姚家庄村现有“两委”干部7名,平均年龄38岁,都是首次任职的新干部。上任以来,姚锋伟同志牢牢把握“抓党建促发展”这条主线,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通过组织“两委”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县等重要会议精神,使大家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学政策、学业务,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作为党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抓制度严纪律,坚持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他勇于担当、甘于吃苦奉献,团结“两委”班子,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壮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姚峰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首先清理本村旧的不合规土地承包合同135份,采取“稳”字当头,以点带面策略,先从“两委”干部家属、亲戚着手,再到广大党员、村民代表、乡贤议事会、道德评判团成员,以感情为基础高频次入户宣讲法律法规。最终以每亩地500元价格签订新的合同,期限定格到2024年12月,每年增加集体收入45000元。

借着梨果产业优势,他尝试“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资超市+农户”模式,集中力量把梨果产业再提速。以党支部牵头,农户自愿为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包装规格,统一了商品的标准,增加议价权,提高本村梨果的商业竞争力。以赵县鸿鲜果品公司为主体,与陕西3家商贸公司签订常年供货协议,同时整合合作社对外销售渠道,解决了梨果销售问题。入社农户每亩梨树地同比增收2000余元,平均达到8000元,纯收入达到6000元。通过上级帮扶资金入股分红,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7000元,其它零星收入4900元。通过资源整合现在东姚家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158900元。

要想让老百姓有幸福感、获得感,提高收入是一方面,生活环境好也很重要。东姚家庄村至回新公路一直是小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村民们每次经过时的真实写照。但是修路占地涉及农户34户,共计14。5亩地,有的村民起初并不乐意。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姚锋伟同志积极争取上级帮扶,他带领“两委”班子、“两会一团”成员多次入户走访,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最终村民高高兴兴地签署了征地协议,开出8米宽路基。修好出村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提升了新一届“两委”班子干实事的良好形象。同时,他们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全力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清理墙体广告,铺设便道砖,安装路灯,清理村内垃圾,清除断壁残垣、私搭乱建,彻底改变了东姚家庄村脏乱差的现象,生活环境优化提升,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任职以来,姚锋伟时刻牢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把村里的事情当成自己家的事情,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件一件解决好,一事一事见实效,用自己辛勤付出赢得了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11篇范文)

赵先锋,男,40岁,五龙口镇留村人,任留村党支部书记。一名80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曾经8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10年的苦难创业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2018年,他弃商回乡干起了为民服务的事业。三年多来,他始终铭记初心和使命,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群众感受为导向,切实为民办事,将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将原本的“落后村”变成了闻名的“明星村”,市、镇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村支书先进信息

  •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11篇范文)
  •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11篇范文)99人关注

    赵先锋,男,40岁,五龙口镇留村人,任留村党支部书记。一名80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曾经8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10年的苦难创业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2018年,他弃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