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3 20:25:01 查看人数:3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1601字 4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68人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1817字 20段 7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144人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1738字 16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32人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1861字 6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115人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1618字 17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59人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1596字 15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58人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0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脸部感觉舒服多了,因为不好意思麻烦笔者,她自己找周医生又开了中药,还一直在吃呢。为了美她打算坚持吃一段时间中药,最重要的是她从周医生那里懂得一个道理,像她这样的皮肤毛病更多的需要内调而非外治。这以后遇到难缠的问题都喜欢让病人找周医生,他都是只开五剂中药先吃吃看,这句话已成了他谦虚待人的口头禅。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用检查的就不检查。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就让家人将饭送到单位,简单吃点再接着看病人。因为有很多病人很多来自农村,难得上来看病,不忍心让病人等太久。即使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就到医院来上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生病也不能分节假日,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周医生满满的责任心和爱心。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17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三十多年间,翟宏海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天津市静海区的每一个角落,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学语婴儿,经他救治的病人难以计数。在出诊中,他从不收受患者礼金,并叮嘱家人时刻守住廉洁这道门。

朋友圈上的翟宏海,让朋友们觉得“很神”——已经退休了,但每天早上五点,准时更新朋友圈,从分享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到撰写自己的家风故事,一天发十几条,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

原天津市静海区妇女儿童保健和__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翟宏海和他的家庭,光环也很多,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入选好人榜,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还有一项关于他的统计,令人震撼,近40年的从医生涯,背坏8个医疗箱,穿破上百双鞋,为患者义务出诊万余次,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也坚持步行十公里上下班。

“勤勉读书,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廉洁行医,时刻不要愧对自己的良心。”这是父亲对儿子翟宏海的教诲和期待,也是翟家的家风传承。

背坏8个医疗箱,穿破上百双鞋

61年前,翟宏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5年春,父亲类风湿病情加重导致腰椎畸形,夜间疼痛辗转不安,无奈住进了医院。这让原本就很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一笔债务。为维持生计,哥哥留在家里照看父亲,母亲带着年幼的翟宏海多次步行讨饭。期间,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接济和救助。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使他懂得了坚强和感恩,立志长大后学医,尽心竭力救治病人,回报社会。

1978年参加高考,翟宏海被当时的天津市静海县卫生学校医士班录取。因成绩优秀,1980年,翟宏海被分配到当时的静海县城关医院。1981年3月,城关医院在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居住区开设了门诊部,他主动申请到门诊部工作,吃住在那里,夜间义务看急诊病人。由于服务热情,年轻的翟宏海很快成为全院每月门诊量最多的医生。门诊部从1982年开始正式增设夜诊,翟宏海专门负责夜间急诊,有时一个晚上就要接诊四五十个患者。他发现,来看病的村民有一部分是老年人,行动不便。翟宏海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虽然老人行动不便,但我可以上门为老人服务啊。”1983年,医院支持翟宏海开办“家庭病房”,利用他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医疗箱为附近行动不便的村民义务出诊。

自此,每天中午休息时,翟宏海都会背着自己的医疗箱到周边村庄出诊。晚上下班后,他依然背上医疗箱,骑上自行车,到更远的村里去探视行走不便的患者。

从上岁数的老人到刚刚牙牙学语的婴儿,出诊路上经他救治的病人难以计数。三十多年的时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静海县的每一个角落,自行车骑坏了十几辆,就连陪伴他的木质医疗箱也更换了8个,穿破了上百双鞋。

“这些年,自己虽然受了一些苦,但却给了患者甜,心里蕴藏着一种快乐感,也兑现了儿时的承诺。”翟宏海说。

随叫随到,流动的120

自参加工作起,翟宏海谨记父母的教导,“廉洁行医,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来,不管他半夜睡得有多香,只要村民一声呼唤,他都能随叫随到,被称为“流动的120”。也正是他的这种热心,让村民们对他产生了无限信任和依赖。

2012年4月28日晚上,正在加班的翟宏海突然接到大丰堆村刘万秀老人的女儿打来电话向翟宏海求助:其母全身浮肿,处于昏迷状态。翟宏海接到电话后,立刻叫上内科医生带着心电图机、血压计、听诊器等驱车赶到刘万秀家。

当时,已87岁高龄的老人病情危急,翟宏海就地抢救。经过一夜看诊,老人病情好转。

“你做好本职工作不就行了,整天下乡义诊早出晚归,有啥好处?”曾经,一些人对翟宏海这种紧张忙碌的状态有质疑。“乡亲们有困难找我是信得过我,不给乡亲们治好病,对不起大伙儿这份心。”翟宏海说。

清廉自守,家风清正

从医多年,亲戚朋友、邻居老乡找翟宏海看病的人很多,特别是晚上,家里几乎没有清闲的日子。他的妻子潘恩秀虽身体不好,但从不厌烦,热情相迎。

患者家属潘先生记忆深刻:“2016年腊月,天寒地冻,翟大夫骑着自行车多次为我的亲人出诊。我太不落忍了,买了点东西去看看他的老母亲。第二天,翟大夫把东西全部送回来了。”

在义务出诊过程中,他从来不收受患者礼金,并叮嘱妻子时刻守住廉洁这道门槛。唯一的女儿出生长大后,严管深教,依然遵守着这条家规、传承着家训。结婚是终身大事,但女儿和父母商量,想一切从简,并悄悄举行了婚礼,只宴请了自己的亲属。同事、朋友,父亲的患者家属知道后纷纷送来礼金,均被婉言谢绝。

退休后,为进一步弘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高尚情操,翟宏海撰写自己的家风故事,编写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儿童保健知识,担当起静海区妇联首个“最美家庭工作室”组长一职,继续进行着志愿服务等活动,依然坚持着义务奉献之路,奉献着自己的家国情怀。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38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山东医专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学祥: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医文化

“我前两天吹空调受凉,出现发烧,咳嗽,您给看看是什么情况。”门诊室里,一名患者说完自己的情况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临沂市老年病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学祥便让她将手放在脉枕上为她诊脉,诊脉完毕后,又详细地询问了患者关于病情的详细信息,经过综合诊断开出了药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学祥主任所用的诊断方法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望时有闻,闻时有问,问时有切,各有其独特作用,相互之间参照补充,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和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王学祥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诊疗教学工作的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治疗外感发热、咳嗽、长期低热、脾胃病、不孕不育症,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症、更年期综合征,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肿瘤等病症,疗效显著,深受广大病人的肯定和信任。

医者仁心,一片丹心为患者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王学祥热爱中医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对待每位来诊患者,他总是耐心应诊,详细解答患者疑问,解除患者病痛。有付出就有回报,王学祥被授予山东省卫生系统职工技术能手和沂蒙名中医药专家称号,医院成功创建“王学祥临沂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在王主任的行医生涯中,遇到过的病人多不胜数。曾经有一位75岁的患者,面瘫一个多月,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经王学祥主任四诊合参辨证为气虚血瘀,给予益气温经通络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经半月而愈;还有一位患者张某,65岁,前列腺增生二十余年,尿急尿余沥一月,因惧怕手术转求中医治疗,经王主任诊断为湿热下注、肾气亏虚,给予清热利湿兼补肾气之中药内服,配合经验针法前列腺五针疗法,十余天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这些患者都是他从事中医诊疗生涯中的“冰山一角”,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治愈更多的人。

“在日常诊疗中,我们始终坚持能中则中、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王主任介绍说,根据病人的特点,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理论,治疗方法多样,如口服汤药、丸剂、散剂,针灸、推拿、拔罐、中药外敷熏蒸等,其疗效好,副作用少,有很好的社会反响。

守正创新,开展多项中医适宜技术

王学祥主任对中医非常的热爱和执着,工作之余,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他表示,“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无数先贤们凝聚出来的结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融会贯通的。”

在技术创新方面,王主任一直坚信,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活力。没有传承,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活力和未来。

工作中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我们引进了子午流注开穴治疗技术。”王学祥主任介绍说,子午流注开穴法是根据人体经脉气血流注次序,结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而形成的循经按时取穴的独特针法。通过这种技术,因时、因病、因人、因地,准确、有效的调整患者气血,调理脏腑阴阳,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覆杯而愈”是王学祥主任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从事中医诊疗工作30多年来,兢兢业业抓工作,认认真真做研究。作为科室发展的领军人,他非常注重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创新,积极推动“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剂、外用药物制剂及中医外治技术,其中面瘫专病被临沂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面瘫专病专科;中医科被评为市重点专科,颈肩腰腿疼专科更被广大患者赞誉,辐射广大地区;刺血拔罐技术治疗带状疱疹、胸七针治疗哮喘技术已申请省级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长期以来,“简便廉”的中医药服务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以较少的资源总量提供了有效的服务,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为方便患者就医,中医科积极落实日间病房,运用三十多项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服务,日间治疗结束即可回家,但仍然可享受住院医保待遇,在方便群众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就医负担。

接受采访时,王主任表示,希望能够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为更多百姓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中医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将中医传承发扬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6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沧州市人民医院 兰涛

兰涛同志,男,42岁,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沧州市人民医院外科研究所所长,肝胆胰腺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沧州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沧州市__委员、河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沧州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沧州市新华区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沧州市医德标兵。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胆石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沧州市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与教学一线工作,他为人正直、诚恳,对待患者耐心、细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凭着精湛的技术、仁爱的医德,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以及社会大众和患者的赞誉。

在临床工作中,兰涛同志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始终不放松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严格要求自己,他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在掌握了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水平,率先在我院开展了多项微创手术技术,如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腹腔镜下门脉高压切脾断流术、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填补了多项医院技术空白,深受好评。同时,在人员不足、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兰涛同志带领他的团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个最年轻的学科一跃成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同时,在兰涛同志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沧州市人民医院外科研究所,并加入了吴咸中院士团队的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以院、所合作的形式,进一步加快推动学科向更高、更精、更尖目标发展。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并凝练为中西医结合肝胆胰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胃肠疾病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危重症快速康复外科等多个学科发展方向。经过积极努力,沧州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成功申报成为了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在科研教学方面,他善于总结,近年来,他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他以身作则,总是满腔热忱,手把手的带教,积极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快速成长,逐渐成熟起来。兰涛同志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育人,用真诚打动学生心灵,用热情点燃学生激情,用毅力和行为去影响和改变学生,被多次评为“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所带领的科室团队业绩突出,所培养的学生朝气蓬勃,所治疗的患者积极乐观。

2011年兰涛同志作为河北省第六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对口支援,深入临床一线,以科室为家,平均每天工作10余小时。每天上班他都是第一个到科室的,科室有急症,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无半点怨言。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很多重症患者都由兰涛同志亲自指导处理,无论遇到多么急危重症的患者,他都身处一线,绝不退缩,认真接待每一位患者,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夜以继日,兢兢业业,使许多病情危重、危在旦夕的患者转危为安,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因工作业绩突出以及良好的医德,他荣获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卫生系统援疆工作先进个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

兰涛同志在工作中,一方面,用他精湛的技术使患者得到最规范的治疗,另一方面也深刻践行着沧州市人民医院“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着沧州市人民医院“人文关爱”的文化,将“人文关爱”贯彻到每一名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当中,使患者得到规范治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传承医院文化,传递医院能量,饮水思源,甘于奉献,将“仁医精神”传递给科室的每一名医务人员和每一名学生。2018年的某一天,来了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中年女性急诊患者,被确诊为“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要急症手术治疗,患者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多次因为大出血住院,家里的积蓄已用完,而且患者的爱人也因脑栓塞长期卧床,没有了经济的来源,患者家属已不能再承担过大的医疗手术费用,兰涛同志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为患者申请减免大部分费用的同时,又号召全科人员为患者积极捐款,最终患者手术成功,康复出院。在近20年的工作中,他始终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对病人满腔的爱心,默默地践行一名医师的职责,“对业务技能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待病人情同亲人;真心、热心、耐心、细心”这是兰涛同志一贯的工作宗旨。摒弃浮华虚假,蓄积正气儒雅,兰涛同志用他最饱满的热情践行了“仁医精神”!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18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永州好医师周海玲:严谨求精 救护生命

周海玲,副主任医师, 1997年从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26年以来,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又坚定。

现任“湖南省重点中医专科——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中医经典与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危重症委员会委员,永州市中西医结合危重症委员会主任委员,永州市医学会危重症专业副主任委员,永州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

心系患者,廉洁行医

周海玲常说:“大医者,不计小利,以善为本,以德行医才能做一个好医生,才有长足的发展。”从医多年以来,她热爱本职工作,以患者为中心,对待病人不分贫富贵贱,规范医疗。拒收红包礼金,多次收到患者及家人的感谢信和锦旗,年度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并被授予永州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优秀医师”称号。

患友打来电话:“海玲,我是高阿姨,好久没看到你,今天医师节了,节日快乐!挺想你!”“周医生,吃了您开的中药,我的头好多了。”“海玲,我出院回家,按您的叮嘱服药,现在很好了,谢谢您。”“我亲戚胃不舒服减轻很多了。”周海玲说,看着患者转危为安、健康平安,是她最大的快乐!

精益求精 ,融合创新

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医生,还是作为科主任,她一直记得上大学时,别的大学同学一到周末会三五成群去参加有各种各样的业余活动,而学医的同学有一半都是背着书包进教室或图书馆,当时流行一句话“医科大的书呆子”,看是调侃,也在告诉大家医师这个职业是“活到老,学到老”。

周海玲深知作为一名医生,过硬医疗技术是根,创新是魂!在工作中,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本专业的新动态,先后多次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湘雅医院进修培训。多学科MDT、中医经典与重症现代技术联合救治、中医药早期干预、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床旁持续血液净化、床旁重症超声血液动力学监测、连续的多模态动态生命监测支持、目标导向个体化镇痛、胃肠管置管肠内营养支持等为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带来福音,取得很好疗效,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团队文化,示范引领

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创建成立,每年救治急危重患者,成功率高达91%。2021年牵头组建成立永州市中西医结合危重症专业委员会,2023年成为湖南省中医重点专科。

一个好的团队,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她率先垂范,团结带动全科室同志,在强素质、提质量、保安全方面狠下功夫,工作严谨而不拘泥、雷厉风行而不毛糙、诚恳务实精益求精,多年来,科室无任何医疗事故发生。

她在平时工作中言传身教,严格要求遵守各项医疗规范,开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和操作训练比武,和大家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将重症医学科打造成“中西医融合创新、装备精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准确快速”的医院“特种部队”。

科室团队联合急救中心获得2017年“永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集体一等奖、2017年“湖南省院前急救技能竞赛”三等奖、2019年“永州市院前急救技能竞赛”特等奖、2022年永州市中医院“科普进万家,健康向未来”大赛一等奖……

在院党委的领导下,重症医学科联合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组建“永州市中医医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行动队伍”,以多种创新方式相结合推行“救在身边、全市防溺水及各种急救宣传工作”,共普及大众5万余人,培养红十字救护员及第一目击者约3千人。

疫情无情 医者有情

疫情三年,周海玲作为永州市卫健委指派的市级抗疫专家奔赴在各县医疗抗疫一线。特别是2022年12月,重症患者急剧增多,周海玲积极参与医院开展重症救治能力的建设,协同院内专家发挥中医药在“保健康、防重症、救重症”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一人一方辨证论治。她连续几天没回家,都顾不上自己及家人,父亲高热39度也只是匆匆叮嘱一下,出现血氧下降也未能守护……周海玲带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日夜坚守重症病房救护危重患者。她带领科室运用“中医经典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救治危重患者,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6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仁医之星”荣庆江:扎根基层无悔坚守,医者仁心情暖患者

“服务非常周到,我们对治疗效果很满意,感谢您对患者的精心医治!”近日,在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埭镇东桥卫生院),患者黄女士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树楷模、一身正气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疼痛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荣庆江的手中。

鲜红的锦旗、烫金的大字,言辞恳切,情感真挚。东桥卫生院开设全区首个疼痛专科门诊以来,荣庆江收获了众多病患的信任与感激,曾获评“江苏省省级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相城好人”“相城仁医之星”等荣誉称号。诊室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诉说着患者和家属对荣庆江医者仁心的敬佩和感谢,以及对东桥卫生院医疗工作和服务水平的肯定与赞许。

显担当,找准“痛点”精准诊疗

43岁的荣庆江在东桥卫生院工作了十余年。东桥卫生院位于黄埭镇望东路92号,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中医康复为一体,坚持“大全科、小特色”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做好特色医疗。通过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东桥卫生院于2017年成立了相城区首个疼痛专科门诊。

“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重构,导致疼痛的敏化,有了疼痛必须及时诊治、有效控制。”作为骨干医师,荣庆江擅长运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治疗软组织疼痛,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精准可视化治疗,为不少骨关节痛、软组织疼痛、颈腰椎痛、神经痛等症状的患者解决病痛。

“治好后,现在头再也不痛了。”来自黑龙江省的宋女士说,自己曾饱受头痛之苦30多年,每天口服止痛药,时间长了止痛药已渐渐耐药,需要不断加量,经荣庆江2次治疗,她的头痛得到了痊愈,宋女士激动万分。一位父亲了解到东桥卫生院疼痛科的疗效后,联系远在国外工作的女儿回国治疗困扰多年的头痛,通过荣庆江5次治疗,效果非常好;一位14岁的小姑娘因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神经,一直有手麻的症状,荣庆江为其治疗3次后,不再有不适感……

通过患者的口口相传,荣庆江每次出诊都会有一批初诊患者“慕名前来”。除了本地居民,还吸引了来自苏州其他区县以及国内多个省份的众多慢性疼痛患者。

十多年来,荣庆江还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等,不断给自己“充电”精进疼痛治疗技术,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他说,“医学之路,学无止境,不断的学习只为更好地服务患者!”

践初心,仁心仁术“医心”为民

“始终保持初心,用仁心仁术为每一位求治的患者解决问题。”在患者心里,荣庆江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

被治好病痛的患者多了,前来送锦旗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每一面锦旗、每一声感谢的背后,还有着一个个感人的医患故事。“不但帮我治好了病,还帮我垫付了医疗费。”80多岁高龄的陈大爷到门诊看病,着急出门忘记带医保卡,身上也没有现金,得知情况后,荣庆江毅然为老人垫付了诊疗费。

这些年,医患“一家亲”的暖心故事在荣庆江与患者之间持续上演:年迈的孙奶奶患有严重的颈椎病,腿脚又不灵便,治疗结束已过中午下班时间,荣庆江心疼老人转乘公交车,利用午休时间自己开车送老人回家;因为就诊患者多,加号拖班两三个小时是常事,但无论多么忙,荣庆江都会认真看完每一个病人;经常为了给病人看病错过吃饭的时间,候诊的患者们也会心疼地提醒荣庆江先去吃饭 …… 荣庆江感言,“医患关系的最高境界,不只是医生把患者当成家人,而是通过我们医者的贴心服务,患者不知不觉中也把我们当成了家人。”

如今,不少患者及其亲友还主动加上了荣庆江的个人微信,经常会把自己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检查结果,通过微信告知于他。面对患者的线上咨询,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休息的情况下,荣庆江随时线上答疑、耐心回复。

“医生不但要有过硬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这样才能受人尊重,医院的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东桥卫生院副院长龚明介绍,目前,东桥卫生院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努力为推动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基层医疗机构应有的贡献。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6篇范文)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信息

  •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6篇范文)
  • 医生医德模范人物个人事迹(6篇范文)37人关注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