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个人事迹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9 21:35:02 查看人数:5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4701字 54段 16分钟 26分钟 37分钟 193人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1326字 9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21人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536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18人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1983字 10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106人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1647字 9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29人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01个字,有5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6分钟,朗读时长26分钟,慢速需要37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章士钊在段祺瑞政府曾经当过教育总长,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作家,学者以及民主人士。章士钊在解放前有权有势,与当权者和各界上层人士交往密切,他与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交情匪浅。

然而他相信挚友杨昌济的判断,兑现他的承诺,一直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保护毛泽东等人。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拜访章士钊先生,咨询他的建议。

毛泽东等先辈先烈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甩掉了半殖民地的“帽子”,确实是“海内人才”。由此足以看出杨昌济眼光之毒辣,让人意想不到。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把蔡和森与毛泽东放在旗鼓相当的位置上。

其实,蔡和森在党的历史的地位上一点也不比毛泽东弱半分,实际上,

这就要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谈起了。

蔡和森是1895年3月份出生,1931年8月份英勇就义,他的一生短暂却灿烂光辉,肩负历史革命,匡时救国。

蔡和森早年生活很不好,他虽然出生在一个担任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父亲家里,可是这个父亲却是一个鸦片上瘾的人。自从英国撬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把鸦片销往了更广的地方,满大街都是鸦片馆,他的父亲沾染了吸鸦片的恶习。

雪上加霜的是,在蔡和森出生之前,他已经有4个兄弟姐妹了。照顾孩子等家务,全靠他母亲自己。他的父亲从来不管孩子,家里的钱财由于抽鸦片也都败完了。蔡和森的母亲忍无可忍,带着刚满4岁的蔡和森回到了故乡,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他,有那样的父亲在眼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恶劣。

但天不从人愿,他的父亲在他们回去不久之后也回到了湖南老家。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困难。然而这种环境并没有对他造成负面影响,而是让他从小就体会了民间疾苦、社会动荡,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对人民的双重压迫,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活得无比艰辛,所以

蔡和森在13岁的时候去一家辣酱店。当学徒这三年的学徒生涯,让他立志要好好读书,让他明白,知识对人生的重要性。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他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写了一篇文章,《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他在文章里面提出,

怀有爱国救民之心的蔡和森回到了学堂,1913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他一辈子的好朋友毛泽东,和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杨昌济。

杨昌济、蔡和森、毛泽东都是湖南人,早年,杨昌济强烈拥护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名学者,他精通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和国学。

杨昌济早年留学日本、英国等国家,出行前,他把自己的好名字改为“怀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1915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授课,遇到了他最优秀的两个门生,毛泽东和蔡和森。

那时他们学校校长是张干,张校长上台之后提高了学生的学杂费,属于乱收费。每个学期都必须缴纳10块钱的学杂费,对于当时的物价和币值来讲这个费用非常高了,贫穷学生根本交不起。毛泽东等17名学生带头发起驱逐校长的行为,大喊“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的口号。

他们这些学生将张校长治学无方、误人子弟、对上谄媚、对下蛮横的行为都印成宣传单在学校里面发放,张校长觉得非常没有面子,于是决定开除他们。

杨昌济挺身而出,他认为毛泽东是“海内之才,前程远大”,坚决保护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最终张干只能作罢,辞职了事。

蔡和森和毛泽东都就读于这所学校,他们一起发起了这个运动。杨昌济一眼看出了这两个学生不是一般人,时常找他们谈论学问和国际国内局势,更发现他们两个不是池中之物。对他们两个照顾有加,经常邀请他们去家里聚餐、谈论国事。

杨昌济体谅学子的贫穷,向当时的政府提议要减轻所有学生的负担和学费。他支持蔡和森与毛泽东所发起的一些民主运动并给予他们支持,在1918年还给他们他们工作,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从事革命运动。

毛泽东后来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杨昌济之时,如此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毛泽东和蔡和森一见如故,发现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总是形影不离,探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针砭时事,

1918年,蔡和森、毛泽东、萧子升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个进步团体。地址就在蔡和森的寓所。他们主张去俄国法国钻研那时全球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国情民情,然后有选择性地运用在中国。

年轻的他们拥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以及高涨的革命热情,让他们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运动。

他们学会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当时很多学生,在国外学习了革命思想,参加了国外的革命运动,后来成为开国空军少将的唐铎,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蔡和森发展进来的。

1919年,蔡和森带领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接触到了最新的革命思潮。他在那里看到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把《共产党宣言》给翻译了一遍,包括其他的共产主义思想著作都翻译之后寄回了国内给毛泽东他们。

他写信给陈独秀与毛泽东,在信中

在法国留学期间,他还和赵世炎、周恩来同志等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他算是创始人之一,并且他还带领唐铎等十几个人在法国发起布尔什维克运动,最终蔡和森他们十几个学生被法国当局强制送回中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允许共产主义组织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活动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大会的一共有13个人,陈独秀担任书记,蔡和森还在辗转回国的路上,并没有出席这场会议,等他回国之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创办的新民学会的组织成员也都转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们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由于蔡和森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矛盾非常深厚,所以让他从事党内的理论宣传工作,作为共产党的喉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唤醒更多的人们,加入到治国救民的运动中来。

1922年5月份开始蔡和森负责主编组织的两个机关报,一个是《先驱》,一个是《向导》。他用客观却又辛辣的笔法,大力揭露批判侵略弑杀成性的帝国列强与软弱卖国的军阀势力,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向导》报刊设置了5个专栏:读者之声、中国一周、通信、什么话、世界一周。不仅结合时事、论述国内外民情,也密切倾听读者的心声,所以很受欢迎。

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等人都在这份报刊上发表过,影响最大的现实报告文学。其中有几篇社会舆论反响强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今年五一之广东农民运动》《上海的罢工潮》.......

这份报刊不仅在国内广泛出版发行,而且销往东京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最开始他们的发行量只有3000份,后来涨到4万份,最多时是在10万份左右,那时候的读者非常喜欢这个报刊,赞誉这份报刊是

蔡和森为主的主编不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他们还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做舆论宣传和造势。早期,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改组以及内部工作方式调整其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蔡和森那时候的思想很单纯,联合民主爱国组织一起救国救民,他是没有预料到后续汪精卫和蒋介石突然反革命的。

因而1923年蔡和森、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被选为中央委员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展开合作之时,没有保留,一心付出。但不论怎么分析,两党合作让蔡和森他们对如何武装共产党有了基本概念和认识,他们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会化作养分滋养自身。

一年后社会阅历丰富且运动与革命相结合的蔡和森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写了一本《社会进化史》,这是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奠基之作,蔡和森算是领头人。毛泽东每每读他的文章,连声称是。蔡和森之于毛泽东,如同另一个自己。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时,蔡和森正是领导人之一。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日商纱厂的日本工作人员拿起手枪杀害了一名工人顾正红,还用枪打伤了十几个工人。恶行被昭示于天下,但日商坚决不道歉不赔偿,反而态度嚣张蛮横草菅人命。

这种态度无论放到任何时代都不可能不激起民愤,一个人哪怕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但最起码要遵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个公序良俗,最起码要遵守法律底线。

日商草菅人命的恶行引起上海各界人士的公愤,有两千多名学生奔赴上海租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声援受害受到压迫的工人,租界的巡捕逮捕了这些学生。巡捕房助纣为虐激起了各界人士更大的义愤,几万人聚集在巡捕房让他们放人,没想到,英国巡捕居然开枪射杀群众,有十多个人当场死亡。

帝国列强对中国人如此草菅人命,组织上决定让蔡和森出面领导,蔡和森在这方面经验丰富且脑子灵活有原则性。蔡和森走上前线,在大马路上演讲造势,

他在组织开会时提出,“:总罢课是无问题的,总罢工也可以逐渐实行。现在要用一切力量促成总罢市的实现,要造成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要马上把运动扩大到全国去”。

之后,蔡和森负责领导上海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有一千七百多万人加入了五卅运动。蔡和森还起草了一篇《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革命书》,文章里一针见血地指出,

蔡和森看问题一眼能看透本质,讲话一针见血,绝不拖泥带水,领导能力超群。组织非常看重他,让他担任共产国际代表,去莫斯科进修。他去了一年多,等他回来时,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了革命,屠杀共产党员。

共产党紧急召开八七会议应对,蔡和森在会上极力拥护毛泽东的主张,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要立马停止右倾机会主义,要立即展开武装革命斗争,领导土地革命。毛泽东与蔡和森讲过,其实他们这批人并不怎么会打仗,也没有打过仗,但帝国主义的走狗迫使他们不得不拿起武器。

蔡和森在会上指出,他们之前的路线方针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忽略了广大的工人农民群众,没有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政治上没有坚持独立,放弃了军事领导权。以至于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而且他们之前把国民党看作革命同行者,如今分析他们的成分,发现国民党阵营里的唐生智、谭延闿、蒋介石等人其实都属于买办军阀阶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不会为中国找出路只会利用革命忽悠群众、讨好他们背后的帝国列强。

国共合作之初,蔡和森就提出过反对把一切工作都交给国民党,也反对陈独秀当时提出的“没有阶级斗争,只有民族斗争”的观点,他认为即使是合作也要保存共产党的独立性,但当时他的这些观点都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后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之后,大家才意识到蔡和森分析问题之深刻透彻,鞭辟入里。

蔡和森在共产主义理论上的探索,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他的眼光是超前的,经世致用,眼光长远,立足全球,能够把握全球革命浪潮的我想。

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蔡和森留在北方局干文职工作。第二年,蔡和森在莫斯科的中共六大会议中,根据组织一年多的斗争经验提出,

然而,1931年,顾顺章背叛了组织,带领国民党特务抵达香港抓捕蔡和森。蔡和森事前收到组织的提醒,劝他赶紧躲避。但他仍然出席了一场重要的群众会议,他要坚守在革命阵地上。

他出现在会场后,顾顺章一眼认出他,将他从香港带回广州的监狱。特务对蔡和森用尽酷刑,可是他“危不忘义”,扛遍酷刑也没有出卖组织。国民党特务折磨了他两个月,他始终不开口,居然将蔡和森的胳膊和腿钉在墙上,听着他撕心裂肺的声音,将一把刀戳进他的胸口,旋转碾压,用刀一点点割掉他的肉,蔡和森痛到极致,但绝不求饶,英勇就义,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

蔡和森被特务抓捕后,组织派人营救,然而没有救出来。蔡和森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心碎欲裂,他说

蔡和森曾对毛泽东讲过,他们读书是为了改造社会而非升官发财贪名图利,是为了让中国独立于世界之林。他早期接触共产主义思想之后,很坚定地对毛泽东讲,

蔡和森的挚友毛泽东同志带着他的使命和理想在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拯救了国家和人民,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修明,用最短时间发展成了了不起的工业国。

杨昌济没有看错蔡和森,他在思想领域的探索为当时的旧社会点亮了一盏灯,照亮革命同志前行的路。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2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蔡和森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在他给毛泽东的两封长信中,进行了全面阐述。”站立在展厅中央,蔡和森纪念馆馆长尹晓奔徐徐道来。 翻开《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其中收录了“蒙达尼会议”后,蔡和森给远在国内的毛泽东写的两封长信,以及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 蔡和森在信中阐述了成立共产党之必要,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在1920年8月13日给毛泽东寄出的第一封信中,蔡和森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9月16日,他又迫不及待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并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 1920年12月及1921年1月,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鸦片战争以后,湖南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近代中国的风云际会也使得地处南北要冲的湖南得风气之先成为戊戌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蔡和森自幼深受湖湘文化滋养,培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他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做过三年学徒经常遭受店主的欺辱和剥削,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萌生了改造社会的最初愿望。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立即剪掉自己头上的辫子并推动家乡永丰镇开展剪辫子运动,初次的反抗行动开发了他朦胧的革命意识推动着他寻求改造社会的良方。 1913年,蔡和森来到长沙考入铁路专门学校,后转入第一师范学校。1915年秋天跳级考进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科在校内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以才学出众著称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蔡和森树立了革命志向,1918年,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会内同仁当时评价说“林彬(蔡和森曾用名)是思想家、润之是实践家”。 为求得“对外发展”蔡和森北上联络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并投身“五四运动”,这是蔡和森由探求革命真理向投身革命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湖南学界名流杨昌济教授曾称赞其学生毛泽东、蔡和森“二子海内人才、前途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1920年9月16日,在写给毛泽东的长达6000余字的信中,蔡和森详细地阐述了成立共产党及其国际组织之必要,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他明确地提出只有组织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他还指出这个党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党的最高机关为中央委员会”“党的方略为多方面的无论报纸、议院、团体以及各种运动,绝对受中央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绝不能单独自由行动”。

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中对蔡和森的主张表示“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员;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长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1931年6月10日,蔡和森在香港参加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敌人很快将他引渡到了广州,在广州狱中蔡和森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后,他的四肢被钉在墙上敌人用刀把他的胸脯戳烂,蔡和森横眉冷对、义无反顾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牺牲,年仅36岁。

毛泽东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饶州街道办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特别栏目,敬仰和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

今天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带您认识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蔡和森。

1913年,18岁的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与毛泽东成为同学,结为挚友。1918年他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为了探寻中国革命道路,1919年12月,蔡和森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并翻译了上百种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期间蔡和森同国内的毛泽东等人通信,第一次提出要“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1921年12月,回国不久的蔡和森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至1925年,蔡和森长期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他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1931年,因叛徒出卖,蔡和森被捕牺牲,年仅36岁。

湖南省双峰县蔡和森纪念馆馆长 尹晓奔:在迈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我们应该把蔡和森同志的这种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产生前行的动力。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8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百年沧桑路,奋斗筑华章。红色革命史,世代永传唱。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一路风雨,共同谱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壮丽革命史诗。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党的历史教育向纵深发展,我院特开设《史说新语》专栏,讲述党的故事,再现党的辉煌,传递党的声音,承继党的精神!用新时代话语讲述党曾经历的艰苦卓绝、灿烂光辉的奋斗历程。每一篇文字都是党的史诗中一个重要篇章,每一幅画面都给人一种极其震撼的力量,让人感慨、催人奋进。欢迎您走进义马法院党的历史教育专栏《史说新语》!

蔡和森,湖南省湘乡县(今属双峰)永丰镇人,1895年3月30日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蔡和森与毛泽东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1918年4月与毛泽东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很快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初,他先后致信毛泽东等,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国革命,“我认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他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队”。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成”。他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理论、方针及组织原则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的阐述,对于党的创建和早期党的建设卓有建树。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成为党的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6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二大宣言,为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做出了贡献。1922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组织发表并亲自撰写大量文章,系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政策、策略,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这期间,他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正确观点,对指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党的三大、四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同年10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7年春回国,在5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蔡和森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多次提出应对危局的建议。在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主张土地革命和独立开展武装斗争。会后,他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赴天津参与组建和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并任北方局委员、宣传部部长。9月22日,中共顺直省委召开改组会及活动分子会议,他在会上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并作题为《党的机会主义史》的长篇报告,全面总结五大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批判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上,蔡和森认真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社会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阐明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开辟割据局面的可能性。六大后,他回国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928年底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派驻莫斯科。

1931年初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参与中央领导工作,但受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3月被派往广东工作,5月起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在香港被捕,随即被港英当局引渡到广州。面对国民党军警宪兵的种种酷刑,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同年8月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革命时代,党带领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在迈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我们应该把蔡和森同志这种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产生前行的动力。

历史悠悠,忆往昔,百年峥嵘岁月何止稠;时光匆匆,望今朝,万句肺腑赞语仍觉少。“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作为新时代的法院干警,我们要努力学习蔡和森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爱国爱民的炽热情怀和对党忠诚的的担当精神,汲取精神力量、增加智慧动力,永远保持对党忠诚,切实做到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将党的历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办实事、开新局”上下功夫,办好惠民生、利民生的实事好事,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大作为。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4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润寰,号泽膺,原籍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0月,蔡和森从法国归来,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

年少立志

蔡和森早年生活很不好,他虽然出生在一个担任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父亲家里,可是这个父亲却是一个鸦片上瘾的人。自从英国撬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把鸦片销往了更广的地方,满大街都是鸦片馆,他的父亲沾染了吸鸦片的恶习。他的父亲从来不管孩子,家里的钱财由于抽鸦片也都败完了。蔡和森的母亲忍无可忍,带着刚满4岁的蔡和森回到了故乡,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他。但天不从人愿,他的父亲在他们回去不久之后也回到了湖南老家。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困难。然而这种环境并没有对他造成负面影响,而是让他从小就体会了民间疾苦、社会动荡,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对人民的双重压迫,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活得无比艰辛,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改造这个“吃人的社会”。

幸遇挚友

怀有爱国救民之心的蔡和森回到了学堂,1913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他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他一辈子的好朋友毛泽东,和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杨昌济。杨昌济体谅学子的贫穷,向当时的政府提议要减轻所有学生的负担和学费。他支持蔡和森与毛泽东所发起的一些民主运动并给予他们支持,在1918年还给他们他们工作,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从事革命运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毛泽东和蔡和森一见如故,发现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总是形影不离,探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针砭时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共同立志匡时救国。

革命建党时期

1918年,蔡和森、毛泽东、萧子升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个进步团体。地址就在蔡和森的寓所。他们主张去俄国法国钻研那时全球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国情民情,然后有选择性地运用在中国。年轻的他们拥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以及高涨的革命热情,让他们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运动。1919年,蔡和森带领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接触到了最新的革命思潮。他在那里看到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把《共产党宣言》给翻译了一遍,包括其他的共产主义思想著作都翻译之后寄回了国内给毛泽东他们。他写信给陈独秀与毛泽东,在信中提出要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他对如何建党、划分党的性质以及指导思想这些方面都给了明确的意见,可以说他是促进共产党成立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英勇就义

蔡和森立场坚定、英勇无畏,在血雨腥风中锻炼成长为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坚。他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在大革命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他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多次提出要对反革命政变进行坚决反击,要以暴动对暴动、发动土地革命、发展革命武装等主张。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力荐毛泽东同志进入中央政治局,并对党中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正确方针作出重要贡献。此后,蔡和森不顾白色恐怖,奉命恢复北方局领导机构,并指导顺直省委的工作;他两度往返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和出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回国担任党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工作,直至1931年6月,因叛徒出卖蔡和森在香港被捕,随即被港英当局引渡到广州。1931年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蔡和森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践行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有人早在1935年就这样评价蔡和森:“由于他的笃于友爱的性格,使他对于国家民族,对于全国同胞发展了最伟大的友爱,不惜牺牲一切以为国家民族,全国同胞求解放。”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5篇范文)

章士钊在段祺瑞政府曾经当过教育总长,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作家,学者以及民主人士。章士钊在解放前有权有势,与当权者和各界上层人士交往密切,他与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交情匪浅。然而他相信挚友杨昌济的判断,兑现他的承诺,一直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保护毛泽东等人。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拜访章士钊先生,咨询他的建议。毛泽东等先辈先烈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蔡和森人物信息

  •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5篇范文)
  • 蔡和森人物事迹材料(5篇范文)54人关注

    章士钊在段祺瑞政府曾经当过教育总长,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作家,学者以及民主人士。章士钊在解放前有权有势,与当权者和各界上层人士交往密切,他与孙中山张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