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科学家事迹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07:00:06 查看人数:4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923字 7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26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498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40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782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35人
介绍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460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40人
介绍一位科学家及其事迹或成就 1156字 15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73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集锦 819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83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集锦 772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63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617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72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954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55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467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10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409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56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805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22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集锦 924字 4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87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803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72人
介绍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712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54人
一位科学家事迹作文大全 533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77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科学,我觉得大家应该很喜欢科学吧,那么也就一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而且很崇拜的科学家,他是谁呢?我想来跟大家谈谈我最喜欢也很崇拜的科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总是提出一些很不寻常的问题,是老师很难解答,还被其他的学生成为“辩论家”。伽利略还发现当时人们很崇拜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是错的,伽利略经过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是错的并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验证。

我为什么喜欢伽利略呢?因为他相信真理,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不管别人怎样说,依然坚持自己观点。通过伽利略的这件事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人是一贯正确的,不管你是多么伟大的学者,

你说出的话也不会永远正确。

我觉得我们要学习伽利略的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我们在以后还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老师听别人的,它让你怎样就怎样。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

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介绍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在每台计算机的中心都有一个叫做“微处理器”的小电路。它构成计算机的中央处理部件,是机器中控制数据流动并执行指令,对计算机正在运算的一切程序作出反应的部分。

微处理器是一个“集成电路”,这意味着它被包容在单一的硅片,或者说硅片屑上,并且被作为单一部件来制造。它既非常小,又非常强有力。

微处理器,或者说集成电路非常小,但进却能使计算机运转非常复杂的程序。

第一个微处理器是在1972年制造出来的,那是由马西安·E·霍夫设计的。他在英特尔工作,那是一家仍在大量制造用于计算机工业微处理器的公司。这个最初的处理器装载着相当于230个晶体管的同等物。

自从霍夫的第一个处理器以来,微处理器已增加了其精密度和速度。现代32位处理器每秒能执行400多万个指令。更快的处理器容许更加复杂的程序动作。

微处理器用于任何要求某种自动控制的机器。所有现代办公机器,包括这些便携式装置,都包含有微处理器。洗衣机、电视机和录像机,同样如此。

现代计算机要求的最高功能之一是控制显像,迄今为止通常是彩色显像,并且要能以高分辨力来显示详图。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制造者们仅为了控制图形显示。

介绍一位科学家及其事迹或成就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6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荷兰有位名叫杨瑞恩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

有一天,调皮的孩子们把磨好的镜片带到二楼去玩。有个孩子把两片镜片叠起来看东西,惊奇地大叫着:

“多奇怪呀,那么远的钟楼怎么跑到眼前来了?”

孩子们轮流看着,一个个都惊奇地叫起来。

杨瑞恩听到孩子们的叫嚷,跑到楼上来,拿过重叠的镜片一看,顿时惊呆了: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会一下子跑过来了呢?

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杨瑞恩的研究兴趣。经过不断的钻研和改进,他终于发明了望远镜。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集锦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不便之处: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时费力,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一旦这部书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集锦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以往只知培根就是那个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家,阅读他的随笔过后,方觉此人学问之丰富,思想之复杂,身份之多样。他是个渊博的文学家,语言简洁,文笔优美;他是个深刻的哲学家,探索真理,感悟人生;他还是个出色的政治家,胸怀大志,精明强干。他洞明俗事,通晓人情,不免略显老于世故,工于心计;他深谙官场操作,推崇男权、贵族、功利主义;他还身为法官,被控受贿,锒铛入狱,名望尽失。

总而言之,培根的一生既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不过这不妨碍书中内容对于当时仍有进步意义,对于现在仍有赏析价值。

此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体来看,每一篇章说理透彻,见解独到,似乎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拆开来看,警句迭出,妙语连珠,每一句话似乎都足作为名言,流传后代。论及修身,则有“培养新习惯之初可寻求帮助,就像游泳新手拿漂浮物保持平衡一样;但是过些时候就应创造不利条件,就像优秀舞者故意穿厚底鞋练习一样”;论及齐家,则有“父母爱在孩子幼时鼓励互相竞争,往往造成他们成年之后失和”;论及治国,则有“为人君者不可凭借民怨是否合理来衡量其危险,那样就把民众想得太理智了”。

除此之外,作者还常引用前辈的智慧精髓,恰如其分,锦上添花,《论死亡》一文可谓这种手法的结晶。首先形容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斥其懦弱愚陋之态,并且通过塞内加的“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提炼上文;接着寻求克服这种恐惧的激情,得出复仇之心、荣誉之心、悲痛之心等等,其中较难理解的厌倦之心,又以塞内加的“思及长年累月劳于一事单调,撒手人寰的尚有厌倦无聊的人”作为诠释;最后提及死亡的恩惠,譬如奉献牺牲、升往天国,甚至“生前遭到妒忌的人死后会受爱戴”,此诗出自贺拉斯之手。

正如他在《论读书》之中写道:“史鉴使人英明,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谨慎,物理使人沉稳,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变”,这本几乎触及人类社会各方各面的书,不可谓不使人获益匪浅。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我是第一次读《培根随笔》,刚看了个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培根随笔》全书共分为五十八篇,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五篇——论逆境,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顺境中不乏恐惧与厌恶,逆境中也不乏安慰与希望。刺绣时,将生动的图案绣在黑布上,比起阴暗、忧郁的图案绣在浅颜色的布上,更让人愉快——悦目才会赏心。美德犹如珍贵的香料,只有当焚烧或碾碎时,才最为芳香。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

这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你应该做一颗豆子》,篇幅很短却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

卖豆人在豆子卖不出去时,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浆卖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功,变硬了,姑且当做豆腐干来买。且豆腐干也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就把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

第二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那么更加妙极。几天后,麦豆人可以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

而如果豆苗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那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更何况人呢。我们在遭遇不顺时,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更坚强吧。

它让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给予人的压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气,放下忧伤,发现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体会到美德,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个特别的机遇、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从而也就会得到许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更会使自己在人生的画卷上绘上了独特且绮丽的一笔,我想论逆境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吧。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玛丽·居里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她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巴黎最著名的理学博士,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镭,每天在条件艰苦的实验室里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

镭不断的吞噬着她的肌体,她那美丽的容貌在悄悄的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但是对她的身体居里夫人自己不管不顾,毅然在专心研究,她从一位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教科书里的新名词,又变成了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最后又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同学们,你们知道镭是什么吗?它是一种白色金属,有剧毒,镭可以取代人体的钙并在骨骼中聚集,急性中毒,会造成骨骼的损伤和造血组织的严重破坏,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为白血病而去世,可见镭是一个多么危险的有毒物质呀!

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她这一生共得十项奖金,16项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在任何一项大奖中享受富贵,但是她把奖金给了战争中的法国,奖章给小女儿玩。

我敬佩玛丽·居里,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感动。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科学家们都很伟大,为追求真理,为科学,有的献出了生命。

牛顿非常伟大,他是英国人,有一次,牛顿在一棵大树下面乘凉,忽然,只听见“呯!”一声响,原来牛顿被大树上结的苹果砸到了脑袋,可是,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大叫,说苹果不对。而是静静地思考:为什么树上的苹果会掉下来呢?最终,牛顿经过研究,发现因为地球上有万有引力,使物体会掉下来,牛顿被一苹果砸到,没有抱怨,居然发现了万有引力,使大家个个闻名,太厉害了。

还有,爱迪生也很伟大,他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也很聪明。他有许许多多的伟大发明,从一个普通的小孩变成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科学家,多不容易。他为了科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一次他发明了电灯,太棒了。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爱迪生七十多岁了,还在研究,有人问他:“爱迪生先生,您都七十多岁了,什么时候退休呢?”他说:“哎呀,我都忘了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更能体现出爱迪生对科学的热爱。

科学,要坚持真理,现在,我们也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科学付出!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而我听到哲学家这个称谓。不经撇了撇嘴,哲学家不就一片长篇大论吗?有什么好看的?于是不情愿地翻开了这本薄薄的书。看看目录,全是什么论啊,谈啊,说啊,必然是一本无味的书。然后我继续翻开阅读,手里无奈的拿着准备批阅的绿色荧光笔。

我不得不真实的说,我读过一本谈论哲学的书,叫《苏菲的世界》。而这本书充满魔幻色彩,而且能用一种奇幻的文风,带着我走近哲学的世界。苏菲这个普通的小女生,因为有了那一封封娓娓道来的哲学问题,渐渐爱上了哲学。我的表姐因为读了这本书,就报考了哲学系。这本书让我看到,虽然哲学听起来是枯燥的,但是也有它的乐趣所在。

可这本《培根随笔录》我也不得不看,带着一点对哲学的启蒙知识,我开始了阅读,里面的很多知识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培根,一个善于总结的培根,一个有艺术情趣的培根,一个坚持真理的培根。

就拿《论园林》来说吧,读了前面的《论真理》等一系列的较高深的哲学问题后,看到这一篇不禁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培根不仅仅只是钻研学术方面的问题。对这样的美的艺术也有很深的修养。他能辨清一年各个月份、季节中园林应种植的花木,能分别花木之中最芳菲的花的名字,并给它们排名。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培根不仅仅是个作者,更像是一位园林艺术师,将如何种植美丽花木,如何使自己的园林更加美丽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

我认为我今后也应该像培根一样,随时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最后翻翻本子,重新阅读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心路历程,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毕竟我的生活阅历还有限,不能对这本书内的哲学知识全部理解。妈妈也看了这本书,和我一起探讨。这里面的许多知识妈妈也不能理解,觉得很深奥。所以可见培根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独特的见地是多么的到位。虽然我不太喜欢这种较为枯燥的文风,但是我能感受到其中所展现的哲学的魅力。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集锦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培根随笔》全书共分为五十八篇,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五篇——论逆境,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顺境中不乏恐惧与厌恶,逆境中也不乏安慰与希望。刺绣时,将生动的图案绣在黑布上,比起阴暗、忧郁的图案绣在浅颜色的布上,更让人愉快——悦目才会赏心。美德犹如珍贵的香料,只有当焚烧或碾碎时,才最为芳香。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

这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你应该做一颗豆子》,篇幅很短却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卖豆人在豆子卖不出去时,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浆卖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功,变硬了,姑且当做豆腐干来买。且豆腐干也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就把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第二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那么更加妙极。几天后,麦豆人可以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如果豆苗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那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更何况人呢。我们在遭遇不顺时,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更坚强吧。

它让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给予人的压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气,放下忧伤,发现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体会到美德,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个特别的机遇、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从而也就会得到许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更会使自己在人生的画卷上绘上了独特且绮丽的一笔,我想论逆境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吧。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文章短小却不失精彩,语句简练却引人深省。这是《培根随笔集》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融入文章的世界,文中信手拈来的名言警句总能让你意犹未尽。

在《谈友谊》中,培根说:“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是啊,朋友是你忠实的伙伴,他可以和你一起分享快乐,也可以为你分担忧愁。记得有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自个坐在座位上看着成绩单上的红色大叉,一个劲地烦恼为什么当初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解题方法。平时要好的朋友在我身旁坐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下次肯定会做得更好。”她还为我分析了这道题的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脑海中的黑云一下子就拨开了,不过一会儿就和她一起嬉戏打闹起来,把烦恼的缘由也忘得一干二净。友谊,是人生之路上陪伴你的重要力量,没有友谊,世界只不过是一片荒原。

“不要追求耀眼的财富,而是去追求你可以正正当当地获得、合情合理地使用、高高兴兴地分配、心安理得地留下的那种财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地去诚实劳动来获取财富,而不是走歪门邪道去谋取利益,即使这样可以令你财源滚滚,那也只是厄运来临前短暂的满足罢了。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为了钱财违背道德去干违法的事情,最终也只能在监狱里悔过。总之,做坏事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应该本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

读《培根随笔集》就像品茶,要细品,才能知其味。

初二:蔡晓烨

点评:从读后感的角度而言,其实本文的语言和思考都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作者是利用所读的内容进行现实生活的印证,也就是说,当读到一句有触动的话,作者不仅仅是对于道理本身进行延伸,而是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的联系其实就是我们阅读的一大目的。

好的书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一会,就忍不住停下来想一想,因为书中传递的思想很有启发性;一类是看的过程中“根本停不下来”,说明书的情节非常有吸引力。而作者本篇读后感,无疑证明了《培根随笔》属于前者。

介绍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第一部手机的发明者是马丁·库帕。

马丁·库帕说,他发明手机的灵感来自于电视剧《星际迷航》,“当我看到剧中的考克船长在使用一部无线电话时,我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发明的东西。”

那时正在播放电视剧《星际迷航》,考克船长的那部无线电话,就成为库帕和他的团队发明手机的原型。“任务急迫,公司要求我们在六个星期内制作出手机模型。”

因为当时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在考虑是否允许AT&T 在美国市场建立移动网络,并提供无线服务;此外,AT&T 自己也有开发移动电话的计划。摩托罗拉不愿意让大好商机溜走。三个月以后,第一部手机模型大功告成。

马丁.库帕讲了一段手机发明中的趣事。“第一部手机的外形其实由5个工业设计小组相互竞争的结果,可是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方案(它的基础设计流行了差不多15年)。 原本的设计很小巧,只不过电子系统工程师要把上百个零部件塞进去,最后的手机是原本设计的5倍大,也重得多。

如果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0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1973年4月,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

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一位科学家事迹作文大全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霍金被诊断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时才21岁,这种永不可能被治愈的病症,让人只能等待或早或迟的死亡。受此影响,那时的霍金对生活非常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去做的事情。但出院后的霍金有一次梦到自己被处以极刑,他突然意识到活下去是值得的,如果被判缓刑的话,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从那时起,他开始进行宇宙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期,朋友们心痛地看着霍金的疾病越来越严重,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他的使唤。大家终于说服霍金放弃拐杖,使用轮椅。最初,霍金是十分抵触轮椅的,因为坐上轮椅,便意味着自己是一个严重残疾的人。不过,不久霍金就发现轮椅的确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方便,能够让他摆脱身体的束缚,能够让他到处走动。轮椅几乎成了霍金身体的一部分,他常常用轮椅表达他的爱与憎、快乐与恼怒。有人觉得轮椅是一副镣铐,束缚了霍金,但霍金却戴着这副镣铐快乐地舞蹈。

一次,霍金及同事被邀请到国外交流访问。当时,霍金等人被安排的饭店里有一间小小的舞厅。霍金从小就喜欢跳舞,虽然那时他已不能优雅地起舞,可他对跳舞的兴趣并没有减少。他留意到这间舞厅,并怂恿同行的科学家一起去跳舞。可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勇气和他一起翩翩起舞。后来当唐•佩奇等科学家从饭店出来,经过舞厅时,惊奇地发现霍金正在大厅里转动着轮椅,优雅地旋转着。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16篇范文)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一位信息

  •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16篇范文)
  • 一位科学家的事迹(16篇范文)43人关注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