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汇总 | 662字 | 3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79人 |
伟大科学家生平个人事迹 | 1803字 | 13段 | 7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252人 |
关于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 1125字 | 5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22人 |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 433字 | 10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39人 |
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作文大全 | 762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14人 |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 817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89人 |
关于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材料 | 701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37人 |
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作文大全 | 419字 | 6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47人 |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最新 | 763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42人 |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先进事迹 | 1365字 | 16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13人 |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 509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24人 |
邓稼先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 619字 | 3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37人 |
收集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 1060字 | 9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06人 |
收集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 1420字 | 9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40人 |
邓稼先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 551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02人 |
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优秀范文 | 601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69人 |
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汇总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1942年1月8日出生,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大学学习后期,霍金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1985年丧失语言能力并半身不遂,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就这样他于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时间简史》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他的作品还有《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未来的魅力》、《果壳中的宇宙》,这些作品创造了一个个的科学奇迹。
伟大科学家生平个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0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诺伊曼
诺伊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伊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位罕见的神童。他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懂《函数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登出一则启示,愿以10倍于一般教师的聘金,为11岁的长子诺伊曼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尽管这诱人的启示,曾使许多人怦然心动,但终没有人敢去教导这样倾城皆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数学博士之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又转到经济学、气象学,而后转向原子弹工程,最后,又致力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这一切,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科学全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在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最卓越的工作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1944年出版了他的杰出着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战后,运用他的数学才能指导制造大型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着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着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欧拉从小着迷数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数学天才。他13岁便成为着名的巴塞尔大学的学生,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1727年,他应邀去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过度的劳累,致使他双目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欧拉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据说,1771年圣彼德堡的一场大火,把他的大量藏书和手稿化为灰烬。他就凭着惊人的记忆,口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论着多部。欧拉这个18世纪的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几何、数论、变分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确定了他作为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先驱者的地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发表的科普读物,在长达90年内不断重印。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据说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够当时的圣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机同时忙上好几年。
欧拉作为历史上对数学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顿、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一大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了着名的杠杆原理。伴随着这一发明,还产生了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阿基米德的老年岁月里,他的祖国与罗马发生战争,当他住的城市遭劫掠时,阿基米德还专心地研究他在沙地上画的几何图形,凶残的罗马士兵刺倒了这位75岁的老人,伟大的科学家扑倒在鲜血染红了的几何图形上……
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着全集》,以永远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业绩。
关于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
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 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 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是玛丽.居里她是一杰出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原姓斯可罗多夫斯卡,生于波兰。中学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当时,波兰正处在沙俄统治下,妇女受歧视不能上学。她与二姐商定到法国去求学。
她于1891得以到法国进来巴黎大学,两年内连续获得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她认识了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1894年结婚,从此夫妻共同致力于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一生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
有一天,一位女友来居里夫人家做客,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儿英国皇家学会发给她的奖章。
于是,女友问:“这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笑:“我是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一事无成。”
正因为居里夫人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严格,她的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为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物。长女伊雷娜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最后,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不幸得了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
这就是我最崇拜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作文大全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为人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数不胜数。有:伽利略、居里夫人、钱学森……有的人喜欢钱三强,有的人喜欢袁隆平,有的人喜欢陈景润,有的人喜欢爱迪生……你知道我喜欢谁吗?是钱学森?不是,是爱迪生吗?我喜欢、尊敬的科学家物理学界的巨人——牛顿。牛顿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牛顿十分努力,谦虚地学习。一次上课,老师问他:“水车为什么能转动?是什么道理?”他答不出来,同学们笑他:“笨蛋,道理都说不出来,还玩什么水车。”从此,牛顿便下决心把书读好,牛顿爱上了学习,他总是做完功课才去做木匠活。上课的时候也认真听课,记录下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内容,老师的问题,他总能对答如流。有时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牛顿非常爱动脑筋,自从对功课产生了兴趣,便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学习中。学习有了动力,他的成绩便赶了上去。后来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正因为他下定决心努力去学习,才取得这么大的收获。如果他不努力就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如果他不下功夫决心去学习,也不会成为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牛顿他还创立了微积分学,发现光的奥秘,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他真棒。
在我尊敬的科学家面前我自愧不如。我去学习英语,刚开始英语老师教我们认读英语单词,老师只教一遍我就会了,课本上的英语单词我全部都会读。每一个单词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因此我非常高兴。上课老师讲的语法我没认真听,我认为我会了。一次进行英语考试的时候,试卷一发下来,我一看,呆了,有好多不懂做,结果那次只考了50多分,英语老师大发雷霆,说:“王康茹,你平时读书,背单词都很好,为什么这次考试考那么差,我平时讲的语法,你认真记下了吗?”是啊!我才懂一点点,就骄傲自大,就不认真学习,我跟牛顿比,真是天地之差。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这样的科学家难道不值得尊敬吗?我敬佩他,佩服他的努力、谦虚。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生于1911年,享年98岁,是我国杰出科学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著名“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殊荣。
这部影片,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钱学森爷爷光辉的一生。解放前,他在美国求学。学业有成以后,在国外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他得知了中华人民成立的消息时,这位热爱自己祖国的海外赤子,强烈的爱国之心驱使他一定要重返自己的祖国,准备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尽一份力。
可是,因为当时钱学森爷爷已经是一位才学渊博的科学家,对航天科技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国政府使用各种手段阻止钱爷爷回国,并把他关进监狱。在留居美国的科学界人士鼎力相救下,他才获得自由但是还是不允许他回国。从此,他就更加发奋的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回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在他四十四岁那年,中国政府历经周折,他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钱学森爷爷回国后,对航天的研究没有丝毫的松懈,更是争分夺秒的抢时间进行科研。当时的中国科技很很落后,科学家也很稀少,他一边进行科研一边从事教学,手把手教学生。为祖国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
经过他带领众科学家的一致努力,在1960年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单合一”也顺利的完成。那一刻起,中国人终于可以昂起头,挺起胸对着外国人高喊:“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钱学森爷爷是个很乐观的人,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东风二号却不幸发射失败。当时,大家都有些灰心丧气。钱学森爷爷却安慰战士们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二’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咱就给它射上去。”在钱学森爷爷的鼓励和带领下,战士们积极努力工作,我们国家的航天科研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由科技贫瘠逐渐变成了科技强大的国家。
在电影电影接近尾声时,画面上钱学森爷爷和蒋英奶奶的那段对话,更是感人至深。钱爷爷对蒋奶奶说:“如果你不是嫁给了我,将会成为一位著名的歌唱家。”而蒋英奶奶坚定的回答:“在中国,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可以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关于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邓稼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名字。他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祖国要求他制造原子弹时,他义无返顾地同意;当苏联单方面撕毁和约,撤除相关人员时,他自己带头攻关,并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当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时,他并没有因成功而放弃工作,而是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5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的李鹏同志专程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中国“两弹”之父。当他生病时,他还一直想着工作,正因为祖国有他这样的好儿子,我们国家科技武装技术才能如此的先进。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
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作文大全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从古至今,科学家已有千千万,而我,最敬佩的还是敢于和炸药打交道的那个人——诺贝尔。
1859年,诺贝尔回到祖国,他到各地考察,发现许多采矿和筑路的地方还在用人力工作。工人们用铁镐一下一下刨着坚硬的岩石,累得汗流浃背,却只能刨下一点点,既辛苦,进度又慢,根本不能完成巨大的工程。回去之后,诺贝尔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他决定,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
研究炸药是一种多么艰巨,危险的工作呀!为了发明出炸药,实验室中连连爆炸,搞得四邻不安。于是,诺贝尔被“请”出了实验室。
在爆炸中,有一次,五位实验人员牺牲了,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但,失去亲人的痛,没有动摇诺贝尔研究炸药的决心。
在失败N次后,他终于成功了。那一次,爆炸异呼寻常的猛烈,只听一声巨响,实验室巨烟弥漫。人们都悲叹“诺贝尔完了”。可是,满脸是血的诺贝尔从实验室中冲出来,并欢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这就是我敬佩的科学家,我喜欢他的毅力和知难而进的决心。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最新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2位用户喜欢。
他,就是这么一个默默的为科学做出奉献的巨大伟人,可是,却遭到了命运的可怕的残酷,艰辛的磨练。他,究竟做错了什么?命运,为什么,要对他如此的残酷,答案,是否定的!他从来没有做过错事。
或许,命运和生活永远都不可能公平吧,有些人,一出生,父母就是富贾豪绅,就得到了百般宠爱,将儿女,视为掌上明珠,有些人,父母在年轻时,就红透半边天,拥有无数的粉丝,也拥有巨大的财富,儿女还未出生,就在银行里为他存上了属于他的巨款,有些人,从小就生长在山沟里,就是个又苦又累的穷娃子,命运,是多么的不公平。
命运,对待他一样是令人吃惊而感叹的!就在他21岁的时候,他不幸的患上了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雷咖卢氏症,不久,因为全身完全瘫痪而被禁锢在轮椅上了,从此,他失去了自身永恒的自由,犹如一个犯人似的被永远的禁锢在充满黑暗的.轮椅上。就算到了这个地步,残酷的命运依然没有就这样放过他。在1985年,他,又因患上了肺炎,不得不做了穿气管手术,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活动,演讲,评论或说话,都要依靠着巴掌大小的语音合成器。
可是,乐观向上,充满信心,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他,并没有对生活就如此失去了信心,他力图能像正常人一样顽强的活着,勇往直前的去迎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令人感叹的不仅仅是他的才华横溢和顽强的毅力,他,还拥有着永恒的魅力。他,总是对人笑呵呵的,如果有人对自己的讲解或回答有疑问,他马上就会回给对方一个灿烂而充满魅力的微笑。
他,就是发现了黑洞的奥妙,撰写了科学著作:《时间简史》的科学巨人,物理天才——霍金!他的全名,就叫做:史蒂芬·威廉姆·霍金。他靠借着顽强的生命力,活到了今天:2016年10月份,没错,他72岁了,尽管他已经到了这么高的高龄,可他依然在不屈不饶,顽强不屈的为科学,为物理,为人类,为社会,为世界,为宇宙做出卓越而超乎想象的巨大贡献。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先进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5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亨利·庞加莱(JulesHenriPoincaré)是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1854年4月29日生于法国南锡,1912年7月17日卒于巴黎。庞加莱的研究涉及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天体力学、数学物理、多复变函数论、科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提到庞加莱,可能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著名的“庞加莱猜想”,不过这一小节我们聊聊庞加莱一段真实又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理解数理统计中假设检验这个模块很有帮助。
我们买一些食品时,食品的重量多少会有些浮动,例如面包包装袋的重量标识可以这样写:
表示面包的重量应该是1000g,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50g的误差。庞加莱是个每天都会吃面包的人,他也遇到了同样的事,一个面包师声称卖给庞加莱的面包平均重量是1000g,上下浮动50g。这位面包师每天都会卖个庞加莱一个面包,面对这位忠实的顾客,他没有丝毫的防备,按照自己的买卖方式每天卖个这位数学天才1个面包,不过这位面包师的噩梦也从此开始。
在庞加莱眼中,面包应有重量1000g,上下浮动50g,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面包的重量服从期望为1000g,标准差为50g的正态分布。作为一个严谨的数学家,庞加莱每天都会将买来的面包称重,前9天的记录数据(单位g)如下:98197296699210101008954952969
这组数据的期望(平均数)为x=978.2,尽管期望小于1000g,但也有50g的浮动,从感觉上尽管有些不爽但也难说有问题,不过对于身为数学家的庞加莱有8成的把握认定面包师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但此时证据难说确凿,庞加莱决定按兵不动,继续记录了16天,累计25个数据如下:
25天的记录数据的平均数为978.7g,略有增加,但此时庞加莱有95%的把握认定面包师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
庞加莱果断举报给质检部门,当质检员到来时,面包师百般抵赖,声称自己做的面包就是以1000g为基准做的,最多有上下50g的误差,从庞加莱提供的数据中,全部符合他描述的规律,一时间质检工作人员也无可奈何。但这位面包师可能还不认识他的对手,一位精通假设检验的数学家,下面是庞加莱的证词:
第一点.如果面包师的说法的正确的,则每个面包的质量X服从以1000g为期望,50g为方差的正态分布
这点倒是没什么问题,好像25个面包的每一个都服从这个规律。但是25个面包的平均值也服从正态分布,这就是重要的第二点。
第二点.25个面包的平均数也服从正态分布,期望依然是1000,不过方差却改变了,计算公式如下:
也就是说25个面包的平均重量服从以下正态分布:
面包师和质检人员表示没听懂,这能说明什么?庞加莱给出了通俗的解释:一个面包的重量波动的会大一点,多个面包的平均重量的波动范围就会小很多。就想你投掷骰子,投掷1次可能的点数是1到6中的任意一个,但是如果你投掷100次骰子,这100次总数的平均值基本就是3.5这个常数,不信您可以试试。面包师和质检员基本理解了这个道理,继续听庞加莱的第三点说明。
第三点.既然25个面包总重量的均值服从期望为1000g,方差为10g的正态分布,我们先看看正态分布数据的分布特点,如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95.44%的数据落入以期望1000g为中心,2倍方差为浮动(即20g)的范围里,即[980,1020]。换句话说,如果面包师严格按照1000g为基准,50g为浮动制作面包,那么25个面包质量的平均值,将有95.44%的可能性落入[980,1020]这个范围里,相反低于980g或者高于1020g的概率还不到5%,所以面包师一定故意偷工减料了。
听过了庞加莱对假设检验的科普,质检员对面包师做了处罚,面包师也承认自己确实是以980g为基准做的面包,并同意做出改正。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获得发明专利的就有1328项。平均每15天就会有一项新发明。在发明的高峰期,更是三天两头就有一项发明,他因此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在小时候好奇心特强。无论什么事都会问为什么,而且只要有可能,他喜欢动不动就做实验,为此经常闹出大笑话来。有一次他看见热气球会飞就想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会不会也飞以来,他让伙伴吃下了一种会产生气体的药粉,结果差一点就闹出人命,他爸爸也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顿,但他的好奇心却没有因此而减弱。他在上课时也经常会问一些连老师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就骂他“笨蛋”“低能儿”等,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不过他妈妈也是一位教师,从此以后就是他妈妈在教他了。
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要数发明了电灯了。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用的是昏暗的煤油灯,在他仔细的研究了一个刺眼的电弧光后,他找了1600多种耐热金属和6000多种植物纤维,但都失败了。终于有一天爱迪生想到了用棉纱试一试,之后他们日夜盼望的情景出现在了眼前:灯泡发出了金色的光芒。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灯的发明日。
爱迪生他是一位多么勇于实践,敢于发问的人啊!只要我们也能向爱迪生学习,我们也可能会有像他这样的成绩的。
邓稼先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在寒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邓稼先,里面的那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光看完整部电影之后,其中有两人电影让我十分感动和难忘。第一点就是邓稼先在看自己女儿的时候和道别,还有一个就是妻子26年里面第一次看到他工作的基地,和他一起在基地里行走的场景。邓佳鑫无疑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他为我们国家付出了许多。相信很多人都会在意儿女情长,在乎家里面的感情。
可是邓稼先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给祖国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它只能够将自己的儿女情长深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为了我们国家能够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他不知疲倦地带领着自己的手下日夜工作。他一旦选定目标的话,就不会放弃。即使在他最后的时候,他依然还会给我们国家提供核武器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的建议。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伟大人物的付出,我们国家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昌盛起来。想必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家在刚见我的时候是非常的贫穷落后。
那个时候,面对世界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涉及到领土或者是政治外交的问题的时候,总是不平等的。我们国家必须要迅速发展起来,必须要能够保障自己祖国人民的利益。虽然说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每个人为了祖国的繁盛,奉献出的力量就是很大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始终为祖国着想的人才会让我们国家以那么快的速度崛起。像邓稼先这样始终为国为民为了祖国可以牺牲一切的科学家们,他们是伟大的,他们给我们这些后代留下的是非常浓厚的民族自豪和精神财富。
收集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中国遗传学领域,有一段时间独尊苏联的李森科为社会主义学派,指责美国的摩尔根为资本主义学派。
1956年0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针对当时在学术界一些领域乱贴政治标签的现象说道:“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谈家桢和他的老师李汝祺都是都先后从师摩尔根,是坚定的摩尔根学派。1948年,谈家桢代表中国遗传学界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八届国际遗传学会议。当时,许多人劝谈家桢不要回国。谈家桢却坚定地选择了回国。他认为,共产党总比国民党好,中国共产党不一定会学李森科那一套。
谈家桢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1956年08月10日,遗传学座谈会在中科院青岛疗养院召开。在此前几年饱受压抑的中国的摩尔根学派的学者们,迎来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好机会。谈家桢和李汝祺都参加了会议。后来李汝祺写了《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的文章,-看后非常赞赏,建议《人民日报》转载,并把标题改为《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将原来的标题作为副标题,还亲自为之写了按语。
1957年03月13日晚,-在-召集科学工作者座谈会,谈家桢应邀参加。-亲切地对他说:“哦!你就是遗传学家谈先生啊!”座谈会开始后,-还专门把身子转向谈家桢与他亲切交谈。-说:“你们青岛会议开得很好嘛!要坚持真理,不要怕,一定要把遗传学研究搞起来。”
1958年01月05日晨零时三十分,谈家桢和周谷城、赵构超应邀从上海到达杭州刘庄见-。他们的谈话进行了两个半小时,话题广及工业、农业、历史、哲学、新闻、遗传等各个方面。谈天说地间,-亲切地问谈家桢:“谈先生,把遗传学研究搞上去,你觉得还有什么障碍和困难吗?”谈家桢后来回忆:“在这位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领袖关切的的询问下,我十分感动,积郁心头已久的心里话,汩汩地涌了出来。-仔细地倾听完我的话后,再一次表了态,他的语气显得很坚决:‘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
在-的鼓励下,1961年年底,复旦大学的遗传学教研室升格为遗传学研究所,成为了国内高等院校的第一家遗传学研究所。担任所长的谈家桢应用摩尔根的治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有为的遗传学工作者。
1974年冬,-已经病重,还让王震给谈家桢带去了口信:“毛主席很关心你,他在病中没有忘记你。这次让我带口信给你,问这几年为什么没有见到你发表文章。有什么话还可以说嘛!”
谈家桢后来回忆道:“我凝视着坐在自己面前和蔼可亲的王震将军,百感交集,一时如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向老将军说了这么一句话:‘谢谢他老人家,我是要把遗传学搞上去啊!’“毛主席的关心和希望,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和勇气。”
收集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2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竺可桢任浙大校长期间,被诱迫加入国民党,后又被列名为中央委员。临近解放,竺可桢拒绝了蒋介石去台湾的邀请,他潜居上海。上海解放第三天,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解放军之来,人民如久旱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化。科学对于建设极为重要,希望共产党能重视之。”
随后的现实没有让竺可桢失望。刚解放,他就被推上了当时被认为全国科学事业机关--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岗位上,担任了负责自然科学的副院长。
1949年09月,竺可桢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了-以后,此后又多次受到-的接见和宴请。1961年01月21日下午,包括竺可桢在内的中科院四位科学家受邀,到-怀仁堂给-和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作科学方面的报告。竺可桢主讲生物学、地学和农学方面的问题。四位科学家共讲四个半小时。-提议今后每月可组织两次这样的科学报告,“对大家都有好处”。
1963年8月,在青岛休养期间,竺可桢写就《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一文。-在国家科委编印的内部刊物《科学研究动态》274期上读到此文,立即引起兴趣。他决定请竺可桢来谈谈这个问题。
翌年02月06日,-请竺可桢,还有李四光和钱学森前往-菊香书屋谈话。对于这次谈话,李四光后来曾回忆:“主席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的情况,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了解得透彻入微。在他的卧室里,甚至在他的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哪儿。谈的范围很广,天南海北,海阔天空。”
竺可桢《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一文,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谈到此文时对竺可桢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竺可桢在次日的日记中谈到这次谈话:“毛主席以为‘水、肥、土、密、保、种、工、管’八字宪法在农业方面照顾尚有缺点,应加‘光和气’(日光和气候)。”谈话中-对气候变化情况的详细询问以及对未来气候发展趋势的关注,使竺可桢收到鼓舞,此后几年潜心于历史气候变迁的研究。他决意要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汇集资料,集以往三四十年的深思,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历史气候变迁问题。1972年04月17日,竺可桢对《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作了最后修改,交《考古学报》发表。在此后几个月里,在校稿过程中又进行了一些修改。1972年09月10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晚间又重复改了气候变迁文稿,为最后一次,可称为毕生之作。”嗣后该文共刊印了11种版本,除中文的几种版本外,尚有英、德、法、日、阿拉伯和世界语文种。这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有创新的科学论文一经发表,便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晚年的竺可桢对-愈加崇敬。而与科学终生结缘的他,更是强烈地感受到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深深感受到了新中国取得的巨大进步,认为这种成就的取得要归功于-的领导。他在1968年02月09日的日记中写道:“十八年中,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科学技术进步之速,前所未有,大不同于解放以前,现在我们能够自己制造所需要的仪器,能够培养高级科技人才,能够有信心解决一切疑难问题,科学真正在我国落地生根,这是解放以前所梦想不到的,而在十八年内统统做到了”。
1970年03月07日是竺可桢的80岁生日,亲身经历过新旧-的他在日记中提到了,他兄弟姊妹六人,有四人在旧社会不到40岁就去世了,他和一个姊姊活到了80岁,“这是毛主席和共产党卫生政策‘防重于治’之赐。国内鼠疫、伤寒、天花等病几乎绝迹,这不可不为是世界一个大事。”
邓稼先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邓稼先先生是一位中国核物理学家,他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更加了解他的人生和贡献,我在这个周末看了关于邓先生的电影——《邓稼先》。
邓先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他还需要照顾老婆和孩子,即便如此,邓先生还是接下了他的任务。研发核武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邓先生当然也知道,那会导致他难以和家人在一起,但邓先生却果断的答应了帮助。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邓先生的爱国和不会退缩的精神,即使身负重任,与家人两地相思,邓先生也不会退缩。
再次就是邓先生对工作的投入。接了重任的邓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里,他带领着大家刻过度疲劳,思路中断时,他着急着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除了熬夜研究和研发,邓先生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炎热干燥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核试验现场对人的身体并不健康,可为了研究,邓先生顾不上自己的健康,一心用在研发武器。
邓先生应成为我们的榜样,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一样制造核武器,为国家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是邓先生的精神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不要在困难面前退后,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努力做一件事,就会得到回报!
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优秀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赋与我们多彩的生活。当我们歌颂科学家们丰功伟绩的时候,我更钦佩他们在成功道路上付出的种种艰辛。
爱迪生,这位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只上了三个月的学,他在学校常常被嘲讽为“低能儿”甚至还被学校赶了出去。小小年纪的爱迪生就受到这么大的打击,真是不幸!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可以想象到,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在流泪。一般人从此也许会一锲不振,但爱迪生不是这样的。在人格被侮辱后,他对自己没有放弃,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努力自学,靠毅力征服一个又一个难关。他对世界的好奇之心是那么旺盛,总是爱提问题,什么事都喜欢刨根问底,父母常常被他问得是张口接舌。
爱迪生长大后,集中精力搞发明创造。他一生在电影,矿业,化工等方面的发明有1000多种。他的一生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尤其是他在研究制灯丝期间,爱迪生费劲心思先后尝试了约1600多种制作灯丝的材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并没有绝望,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做。多少次的失败,就是验证了有多少种材料不能做灯丝的。锲而不舍的爱迪生经过多年的奋斗,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发明。电灯驱走了黑暗,带来了光明,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五彩斑斓,也让我们记住了爱迪生的名字。
爱迪生的故事,让我想起在温室中成长的我们:我们一遇到难的题,就是去问家长,问同学;碰到有困难的事就轻易放弃;遇到一点挫折就倒下。今后我们要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像他那样从一次次的失败中获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