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 | 411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48人 |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 | 1175字 | 14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06人 |
优秀科学家事迹素材 | 865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99人 |
时代楷模万步炎简要事迹素材 | 499字 | 9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37人 |
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 597字 | 4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04人 |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 412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48人 |
有关科学家事迹的素材 | 2239字 | 12段 | 8分钟 | 13分钟 | 18分钟 | 194人 |
写一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作文素材 | 789字 | 10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97人 |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 1280字 | 14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77人 |
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 537字 | 8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46人 |
科学家黄大年事迹素材摘抄 | 567字 | 6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74人 |
颜宁科学家个人先进事迹素材 | 1014字 | 18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59人 |
作文素材科学家事例简短 | 391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58人 |
科学家们的事迹素材 | 347字 | 3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29人 |
写一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作文素材 | 712字 | 12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19人 |
彭士禄的事迹素材 | 611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15人 |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现在医学上,青霉素已被使用得很普遍了,它可以杀灭病菌、消除炎症感染。也许,你并不知道,青霉素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呢!
1928年9月,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正致力于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种会让人致病的细菌。为了考察这种病菌的生活习性和致病机理,需要对它们进行培养观察。当时的设备比较简陋,工作是在一间闷热、潮湿的旧房子中进行的,实验过程中又需要多次开启培养皿,皿中的培养物很容易受污染。有一次,弗莱明打开培养皿观察细菌,偶然发现在培养皿口上长出了蓝绿色的霉菌,而就在霉菌旁边,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现了清澈的水滴。
蓝绿色的霉菌为什么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并将细菌消灭呢?弗莱明紧紧抓住这次“偶然”的发现不放,全力以赴地对这种蓝绿色霉菌进行研究,终于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并进一步发现它对其它一些病菌同样有杀灭作用。
1945年,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与研制出青霉素化学制剂的英国病理学家弗罗里、德国化学家钱恩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科学家主要事迹素材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5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06位用户喜欢。
“因为有了电影,人类生命又可以延长。”某部影片有这样的台词。作为当前社会的一种高级视听享受,电影是我们休闲放松的很好选择。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时间。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影片《火车到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注一)
此后一段时期里,人们看到的电影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演员的对白一般通过动作以及插入字幕来展现。后人给这类影片取了个堂皇的学名,叫“默片”;还有个俗名,叫无声电影。演无声电影出名的演员,以卓别林为代表。很多人记忆中都有他的形象: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上衣与肥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舞一只手杖,滑稽地出现在黑白银幕上,从不说一句话。
事实上,不是他不说话,而是以限于当时的电影技术,他的话没法与影像同步播出。
为了能让电影说话,无数电影工作者、科学家前赴后继参与进来,好像都怕慢了一步,被别人抢了先。
一个科学天才也来了。
他就是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摄像技术:同时记录声音和图像
爱迪生很清楚,无声电影出现不少时日,摄像技术也已经成熟。要完成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的转变,关键是解决声音的录制和还原。当时,部分无声电影的配音是乐队现场伴奏的,因此不存在录音和还音问题。但乐队不可能随电影四处跑。如何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成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首要课题,爱迪生也不例外。
这次,爱迪生想到的是自己平生的第一大杰作——留声机。1877年,他在新泽西州成功研制第一台可以录取和复制声音的留声机(注二)。爱迪生给助手威廉·肯尼迪·劳里·迪克森(注三)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种“能看到图像的留声机”。
迪克逊原是美国戈尔克街某工厂的实验部主任,以擅长制造巨型发电机闻名。他不仅摄影技术一流,而且做事认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加盟爱迪生公司后,迪克逊在马莱摄影枪原理的基础上,研制成了一种初具现代摄影机雏形的电影视镜,即活动摄像机。这个机器有效解决了活动摄影的问题。
迪克逊在爱迪生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改进留声机。一年后,他们把留声机的滚筒和一个较大的鼓结合起来,并在鼓上覆盖针眼大小的微缩照片。这就是著名的留声视镜。
留声视镜拍摄原理如下:拍摄时使用两种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处理,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留声视镜有效解决了照片就与留声机的记录同步的问题,为有声电影的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1888年10月 6 日,迪克逊及团队在实验室第一次展示“留声视镜”,以及会说话的对白片。爱迪生一边为视镜的声画同步而惊叹,一边暗暗着急。搞机械出身的他深知,“留声视镜”只是一种机械装置,根本解决不了声音连贯的记录方式与视觉画面的线性记录方式间的矛盾;因此“留声视镜”拍出来的电影声画都会错位。十天后的10月17日,为保护未来的这项专利发明,爱迪生向国家专利局呈上一份申请报告,称自己正在研制一种“像留声机之于耳朵一样,对眼睛发生作用的机器”,这个机器叫作“活动电影放映机”。
优秀科学家事迹素材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时代楷模万步炎简要事迹素材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时代楷模,标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将这种高度转换为大海中的“中国深度”,转化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勇者气度。
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步炎。
五月的北京,草木葱茏,一片峥嵘景象。
央视演播厅内,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步炎精神抖擞,步履铿锵,激动地接过了珍贵的“时代楷模”证书。
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时隔两天,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万步炎发自肺腑的话语,真诚动人,铿锵有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能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有可能先他们一步做出来。”这句话道出了他和团队敢为人先的信心,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的决心。
从0.7米到231米,从推开深海这条门缝,到打开深海这扇大门,从事科研30多年来,万步炎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克服重重困难,在深海勘探领域里,冲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路。
“时代楷模”榜单再添星辉,来自湖南的万步炎凭什么摘得这一国家级殊荣?我们不妨从他的人生经历与科研故事中找寻答案。
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前几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詹天佑>>这篇振奋人心的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佩詹天佑,更敬佩他那不怕困难,披荆斩棘的高尚品质!
<<詹天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詹天佑不怕千难万险,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瞻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
当我读到"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时.我不禁被詹天佑那不怕困难的品质所折服!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十分艰巨,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而詹天佑却怀着祖国人民的期望,怀着决定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不怕一切困难,披荆斩棘.终于不负众望,成功地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为我国人民争得了荣誉,也争得了光彩!相反,我却因为小小的困难而退缩;有一次,老师发下了一张试卷羊我们做,前面几题都非常简单,我很快就做完了,可是到了最后一题"聪明题"的时候,我看了看题目,便把试卷丢到来了一边,心想:这道兴趣题这么难,我肯定不会做了,还是等老师评讲是抄答案算了,于是不再思考……想到这里,我感到万分羞愧!跟詹天佑性比,我却显得那么愚蠢,因为我遇到困难不懂得想办法去解决,只会退缩.而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后,却是排除万难,想办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詹天佑,你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1
我要学习詹天佑那不怕困难,披荆斩棘的高尚品质,将来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名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伟大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诺贝尔,我最敬佩的科学家,一位历史上,科学界永远不会忘却的人。他对人民对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诺贝尔对炸药很感性趣,一次,他决心将“硝化甘油”这种爆炸物(炸药)可以把人炸得血肉横飞的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危险可想而之,可他不顾别人的劝告,专心致志地投入了实验。死神似乎每天都在陪伴他。不料他在一次进行实验时,发生了爆炸,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诺贝尔幸免活了下来。事后,邻居们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中做实验,但诺贝尔百折不饶,他把实验室般到市郊中心的湖中的一条船上继续做这实验,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一个易爆的物质____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炸药,成功的解决了问题,之后,又成功发明了引爆装置“雷管”!这是诺贝尔在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诺贝尔的一生发明炸药竟高达129种。(得到发明专利的)。
诺贝尔为了科学,付出了他一生的心血与汗水。诺贝尔,我最敬佩的科学家,因为他不惜用生命代价换来科学界的硕果累累!
有关科学家事迹的素材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39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绝为他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妇发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她,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他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
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对于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来说,并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
1920年当德国侵略军逼近巴黎的时候,居里夫人带着大女儿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发电,在汽车上安上一套爱克斯光射线设备。士兵们亲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辆“小居里”突然发生了事故,跌进了路旁的战壕里,居里夫人被擦伤、摔昏了,这可把年轻的司机吓坏了,再也不敢开汽车。居里夫人开始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几个星期后,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机。从此,居里夫人亲自驾着汽车,不知疲倦地从一个诊疗站跑到另一个诊疗站,一下车,就投入了透视、照像的紧张战斗……
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居里夫人用神圣的母爱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居里夫人28岁与彼埃尔·居里结婚。30岁生下第一个女儿绮瑞娜。37岁生下第二个女儿艾芙。当时正是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外和镭的阶段。无休无止的实验,忙碌不堪的家务,简直压得居里夫人喘不过气来,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作为一个妈妈的神圣母爱。虽然她把女儿交给保姆照看,但是她每天去工作之前,一定要证实孩子是吃得好、睡得香、梳洗得干净,没有患病时,才放心地离开。而且,居里夫人也并不是把一切工作都交给保姆去做。她认为,母女之间感情的贯通,心灵的交融,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居里夫人说:“我不愿意为了世界上任何事情而阻碍我的孩子发育。”所以,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日子里,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照料孩子,亲自给孩子洗澡换衣,抽空在孩子的新围裙边上缝上几针,她不给孩子买现成衣服,这样太奢侈也不合宜。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有着两个笔记本,上面每天都记载着两个女儿的体重、食物、乳齿和思维的情况。这些日记,就象她每天所做的工作日记一样详细入微,一丝不苟。
1920年,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不幸死于车祸,给她留下了一个失去儿子的79岁的老公公,两个女儿,最小的才一岁半。当居里夫人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她所挂念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孩子和公公能够过上健康愉快的生活。
老人还有个大儿子,他提出跟长子同住,但居里夫人留下了老人。为了利于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居里夫人又重新租了一套房子,房子虽然陈旧但附近有一座花园,环境宜人。居里夫人为她的这种安排付出了额外疲劳的代价,由住所到她的实验室必须坐上半小时的火车。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精心安排孩子的教育计划。教她们做智力工具或手工,功课做完后她总要带孩子们步行很长的一段路,并且做一些体育活动。她还抽出时间指导孩子学习园艺、烹调和缝纫,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注意保护孩子的个性,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滋润孩子的心田。
出身贫寒的居里夫人教育女儿们将来必须自谋生路。居里夫人有几次可以给两个女儿谋到一大笔财产,但她从来没有这样做。她把经过几年辛苦分离出来的价值超过一百万金法郎的镭,毫不犹豫地赠给了实验室。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写一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作文素材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的《星空使者》。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科学革命的先驱
伽利略在人类思想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争取不受权势和旧传统压制的学术自由,为近代科学的生长,他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并向全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因此,他是科学革命的先驱,也可以说是“近代科学之父”。虽然他晚年终于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他开创新科学的意志并未动摇。他的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成果,永远为后代所景仰。
对伽利略的实验感兴趣了吗?
想来试试伽利略的实验吗?
来看看我们的实验吧~
伽利略做出了望远镜~试试看你能做个望远镜吗?
伽利略证明了地球围着太阳转~你能用这个实验认全八大行星吗?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0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人物轶事: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远距离传送话筒接力传送信息的建议。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休斯为这种通话方式所取的名字——“电话”,却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说到电话的发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
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科学家的事迹素材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
在家乡读书的时候,牛顿很不用功,属于成绩很差的学生。不仅如此,牛顿还很贪玩,换句话说,就是兴趣广泛。牛顿玩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
可能是因为比较贪玩,把心思都用到了这些奇思妙想上去了,他的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大家的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
年级轻轻的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学习上我一定要超过他!
牛顿并不是说说而已,从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要让别人另眼看待自己。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而且名列班级前茅。
科学家黄大年事迹素材摘抄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黃大年同志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战略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国以才兴。许多创造历史的进步,往往与一些重大科技的发明创造分不开,而带领团队创造这些奇迹的是难能可贵的人才。如黃大年这样优秀的领军人才,培养起来难度大,要尤为珍惜。不断推动文明进步。重视人才、用好人才、珍爱人才是为国家人民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才应尽用。不拘一格降人才,并且用到对口的岗位上,提供条件,保证人才作用的发挥,是国家的幸运,也是民众的期盼。作为一地一城的发展也是这样。西安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发展还要靠许许多多的人才来支撑,共同推动西安追赶超越。
才乘势兴。西安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的大势下,要像深圳和北京等一线城市一样,形成用才爱才重才制度,才会引得五湖四海的孔雀来。这就要给擂台、给平台、给舞台,让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天地。用清正的政治生态、用肥沃的科研土壤,用清明的吏治渠道,吸引人才、鼓舞人才、凝聚人才。
惜才者胜。有了人才不一定就能取得胜利,还要爱才如命,善待人才,给人才施展的空间和机会,助人才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绩和突破。治吏以兴才,是革命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钥匙。
历史需要人才,国家更需要人才,创造不拘一格用才的环境,把黃大年这样有才干、有技术、有坚持的人才选拔出来,用到位置上去,才能创造历史的新辉煌。
颜宁科学家个人先进事迹素材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4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2017年4月,颜宁做出了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决定——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
在此之前,她的声名早已超出科学界而被公众所熟知。她未满30岁即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此后,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她还与前清华大学校长、现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吉宁,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叶玉如,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等在2016年被《自然》评为10位「中国科学之星」。
如今,她又一次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中国科学家颜宁个人事迹篇3
颜宁,女,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 ,结构生物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颜宁于1996年-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2000年-200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5年-200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201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5月7日,已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2019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 。
2022年,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颜宁,1977年出生于山东章丘,从小是一个既有天赋,又勤奋学习的女孩子。
这时的颜宁成绩优异,在亲戚朋友眼中是一个漂亮文静的乖乖女。和其他女孩一样,颜宁也更喜欢文科的科目,人文历史,诗词散文,政治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她。
同时,颜宁在文科上成绩也非常突出。这个时候的颜宁梦想是去中国文化最浓郁,文科的圣地北京大学,甚至连专业都想报中文系。
但是那个时候国家改革开放不久,正是经济建设的大浪潮,全国各地都急缺理工科型人才,当时学校更是受到影响,提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作文素材科学家事例简短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读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本书,这本书是庄志霞和孙建和写的,是我受益匪浅。
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年九月初九袁隆平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在6岁之前,他随父母先后居住北平、天津、江西、德安、汉口等地他的童年备受战乱之苦,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看到了许多人没有饭吃的痛苦,就下定决心当一名农业学家为老百姓解决吃饭的问题。在重庆相辉学院毕业后,他行程两千多里,转了好几个县,前后历时二十多天,到了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下、沅水河畔的黔阳县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几经风雨,几经考察,终于以响当当的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自己,而且也能养活他人。
尽管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们正逐步走向富裕,但是我们还是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当代学生更要以袁隆平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爱国敬业,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努力为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
科学家们的事迹素材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爱迪生没有受过基本的教育他只在学校上了3个月的学。妈妈教他读。在他9岁—12岁之间读完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几年以后的辛西那提,读书基本上消耗了他所有的时间,他每天在图书馆里呆到很晚才离去。爱迪生因为发明了像片、手机电池和胶片……而出名。他发明所得的钱全部用在他的两个嗜号上,一个就是买更多的实验设备,另一个就是卖书。他的朋友是这样形容他的:
当我拜访他时,我发现他坐在一摞几米高的书后面看书。他白天和晚上都在看这些书。在他的书桌上吃饭,椅子上睡觉。在6个星期里他看完了所有的书,做了超过两千次的实验,都是书上所描述的。
写完这段话,我对爱迪生不禁产生了几分敬佩,他的一生是那么伟大,艰辛,可他刻服了一切,他亲身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只要饮主中坚信一件事,你就可以靠这种信念来走下去。那么你的一生是多么伟大呀!
写一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作文素材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2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每天记日记,是他的嗜好,他一生记了厚厚的几十本日记。除了1935年以前写的日记在抗日战争期间丢失以外,从1936年1月1日到他去世的前一天。
1974年2月6日,共38年零37天,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全部完整地保存着。
翻开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在每天的正文前,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比如天气阴晴啦、风向风力啦。还记下花开花落啦、春去冬来啦,等等。这些日记竺可桢可不是随便记的,
他把这些是当作一项科学观察的工作来做的,非常认真、细致。
建国初期,竺可桢在科学院院部工作,家住北海公园北门附近。虽然当时他已年近花甲,但却拒绝了组织上派车接送他上下班的照顾。因为他需要用身躯去感受大自然的阴晴冷热。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从公园的北门进来,南门出去;傍晚又从南门进来,北门出去。他就是竺可桢。
竺可桢上下班步行穿过公园,不是像游人那样悠闲自得地观赏公园里宜人的景色,而是对公园的景物做确切而又仔细的观察:
哪天柳絮飘飞、哪天北海结冰、哪天春燕回归、哪天丁香花开?回家后,就在日记上认真地记载下来。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个年头。
有时候,竺可桢因出差或有事耽误,就动员老伴、女儿,甚至邻居家的孩子帮他留心观察,详细记录。
这些平凡的科学观察工作,几十年来,竺可桢丝毫没有放弃过。就是这些平凡的记录,为竺可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为他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
成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平时不断积累的结果。竺可桢38年如一日,记下了几十本的气象笔记,他这种个性中的坚持不懈,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彭士禄的事迹素材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那时候,条件艰苦啊,我们都能够干出来,不容易!”彭士禄深知,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同时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
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那时候,交通不便,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上。那里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生活非常艰苦。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彭老回忆说。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