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 | 2752字 | 19段 | 10分钟 | 15分钟 | 22分钟 | 300人 |
英雄先烈的感人事迹 | 947字 | 3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93人 |
感人的烈士事迹素材 | 1375字 | 10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31人 |
英雄先烈的感人事迹 | 666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64人 |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 711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08人 |
简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 | 748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91人 |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 1461字 | 25段 | 5分钟 | 8分钟 | 12分钟 | 178人 |
抗击疫情一线烈士感人事迹 | 571字 | 7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87人 |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 925字 | 14段 | 4分钟 | 5分钟 | 8分钟 | 129人 |
讲述烈士的感人事迹 | 700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49人 |
革命烈士感人事迹 | 703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04人 |
新冠状烈士感人事迹作文 | 454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07人 |
简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 | 850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49人 |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 374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95人 |
抗击疫情一线烈士感人事迹 | 889字 | 8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73人 |
革命烈士兵的感人事迹 | 541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19人 |
有关烈士感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52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革命烈士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黄继光(1930~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牺牲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弹,他昏了过去。敌人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战场就象一只钟表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
黄继光终于来到前线连队,却分配去担任通讯员。连队战斗时分为前沿和后勤,本想上前沿阵地去多杀敌人,可是,根据需要,黄继光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勤。黄继光心里就象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见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真是羡慕。于是,他向副指导员欲请假三天,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去前沿杀敌时,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另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象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另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事迹材料 )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
战后,当时的目击黄继光英勇事迹的战士大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只有135团6连连长万福来重伤后活了下来。他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了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先烈的感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1942年10月25日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
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王二小,大个子军官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发现一个小孩。”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大大的。”二小半天不言语,军官上来吼道:“小孩的,不说,死拉死拉的!”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那儿,想到这里,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的,不要撒谎!”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当时王二小还活着,还有两名八路军战士也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终因伤势过重,三人先后与世长辞,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里。
感人的烈士事迹素材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5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魂,始终守护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将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纪念章,政府部门以慰问抗战老兵和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向抗战英雄致以一个国家崇高的敬意。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走进墓园纪念馆,用鲜花和哀思祭奠先烈。
一段段真实鲜活的回忆一封封真情流露的家书,一份份新近披露的档案,带我们回到那个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年代,聆听中华儿女浴火重生的英雄壮歌。近代百年,中国在列强的欺凌下饱经苦难,然而在古老民族孱弱不堪的躯体中,始终隐藏着不屈的灵魂,沸腾着抗争的血液。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华夏大地,中华民族被逼至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多少平民百姓挺身而出,用血性和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字,多少铁血将士横刀立马以身殉国,铸就民族不朽的丰碑。这是一段凄风苦雨的岁月,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是中国近代最屈辱的记忆,却激发出四万万同胞“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气概和与民族共存亡同国家共进退的坚定信念,不但彻底击溃了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__年过去了,曾经的伤痛正在化作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更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苦难中不断升华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古人说:“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
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每一次对英烈的致敬,既是灵魂的洗礼,也是道德的唤醒,更是精神的建构。而精神的磁场一旦形成,就能超越时空直抵人心,如雨露滋养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如阳光照亮我们砥砺前行的复兴之路。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距离复兴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也更加需要精神的感召凝聚共识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抗战精神,唤起我们对民族的使命与担当,不断激发13亿人民对国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先烈们舍生忘死的抗争,生动诠释了牺牲与奉献的时代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丰厚的精神养分;
抗日战争以弱胜强的奇迹,昭示着历史的必然,让我们更加坚定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 以扎实的脚印丈量梦想的距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国家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光明未来。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作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然进入“啃硬骨头”的发展关键期和风高浪急的改革深水区,尤其需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放眼当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任重道远,经济转型升级不啻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放眼世界,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各种棘手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必须有效妥善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种种挑战纷扰,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始终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所在。只要时刻保持那么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拥有那么一股勇毅笃行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我们就一定能打赢新时期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攻坚战,在民族复兴的路上走得坚定走得更远。
“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逝去的生命,铺就通向胜利的道路;
留存的正气,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在9月__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带着胜利的记忆再出发,从英雄的功勋里汲取前行的力量,用今天的发展成就告慰昨天的牺牲,让复兴的梦想升腾在美好的明天。
英雄先烈的感人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4位用户喜欢。
有人觉得英雄是奋不顾身、勇斗歹徒的警察;是在火灾中挺身而出的消防队员;更是在有人落水时,勇于跳入水中救人的勇士。是的,他们都十分了不起。但是,在我心中的英雄,却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并且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他们寒来暑往、任劳任怨,打扫着我们城市的每个角角落落。
记得前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外面是银装素裹、白雪一片。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吹来一阵阵冷风,让人有刺骨的寒冷。我和妈妈撑着伞,像往常一样,一前一后地走向学校。雪地里到处是一大一小的脚印。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滑倒。我心想:下过雪的路可真是太难走了,我可要加一万个小心了,要不然摔了,衣服上全湿了麻烦可就大了。“前面是地道,下台阶要小心点啊!”妈妈连忙追上前来说道。“妈妈,快看呀,这台阶上面有好多草垫!”我指着台阶上喊。“还真的是呢,这样铺在台阶上,就不怕滑倒了,想得真周到呀!”妈妈惊喜地说道。
但是,是谁将草垫放在台阶上的呢?我正想着,忽然,地道左出口处,一个穿着橘色衣服、戴着橘色帽子的环卫工人正在躬着身子铺草垫。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小区的李叔叔,他冒着寒冷,正弯着腰把别人踩弯的草垫放正。李叔叔的帽子上还粘着雪花,手指冻得通红,不停地抖动,雪水从头上流到脸上。嘴中呼着热气,可他无怨无悔,一声不吭默默地帮助大家。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禁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敬意。
以后的几个月,我都看见李叔叔辛勤的身影,他在春天捕捉“白色幽灵”;夏天在地上泼水降温;秋天在扫枯黄的落叶;冬天在铲雪、铺草垫。
环卫工人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也是我最钦佩的人。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10月18日上午,在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抗洪抢险救援任务中英勇牺牲的王松烈士悼念仪式在庐江县殡仪馆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岩松,与王松烈士的亲属、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共400余人一起参加悼念仪式,共同缅怀烈士英灵。
上午10时整,悼念仪式开始,全体人员脱帽肃立,向烈士默哀致敬。仪式上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王松同志为烈士的《批复》和省、市、县各级表彰决定。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参加仪式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依次向烈士敬献鲜花。
王松出生于1982年,牺牲前任同大镇连河村党委副书记。2020年7月22日,受巢湖高水位顶托,支流白石天河连河段突发漫堤溃口,王松同志在执行抗洪抢险救援任务时,乘坐的橡皮艇突遇激流被卷入漩涡侧翻,英勇牺牲,年仅38岁。
王松同志在部队服役期间,勤奋好学、积极上进,5次荣获嘉奖,3次被批准为“优秀士官”。参加镇、村工作以来,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各项工作,挑重担、干重活,察民情、解民忧,始终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王松同志的英雄事迹在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他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烈士,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好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合肥青年五四奖章”“合肥市最美退役军人”“合肥好人”“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庐江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英雄虽逝,精神长存!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王松同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洪魔的“红色堤坝”,用年轻生命诠释了党旗下的庄重誓言,用忠诚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壮丽赞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奋勇向前。
简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谷中,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想起阵阵回声,在一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语乐府、律诗语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棒子语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风景。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去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去的尊严与神圣,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在这六十年里,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每一片希望的田野到每一座崛起的城市,从每一个家庭到每一个人,都深刻地感受到这阵浩荡的春风,都真切地见证了中国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巨变。祖国啊祖国,我是你广阔大地上一颗稚嫩的幼苗,摇曳在你温暖呵护的怀抱,我是你无垠天空中的一只飞翔的小鸟,鸣唱在你春风和煦的心头,我的血管里,涌动找人黄河的波浪,我的心灵里,开放着文明的鲜花,我心中的理想,正展现在祖国蔚蓝的天空里。世界的东方,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茫茫大海,是她广阔的胸怀,巍巍长城,是她坚强的脊梁,滔滔黄河,是她奔腾的血液,青藏高原,是她刚硬的臂膀……
早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国旗就像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让我们学习革命英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领悟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奋斗的那份执着,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报效祖国,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和喧闹渐渐消逝,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唯有留在心海的涟漪在一层层的明晰……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1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1991年7月14日,由于连日暴雨如注,仙桃市剅河镇范关办事处张马垸堤坝发生倒口,时任范关办事处副主任的张友军,跳到汹涌的洪水中,打桩堵塞管涌洞口时,被凶猛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年仅23岁。
乡亲们将张友军的遗体安葬在英雄工作过的范关办事处,并将他生前日夜守护的张马泵站改名为张友军泵站。他牺牲后,中共湖北省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省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共青团中央授予他“抗洪救灾模范青年”称号。
友军,今天是你的52岁生日,然而你却这样永久地离去了!
按家乡的习俗,在你的冥诞之际,应该为你敬上一杯酒,然后轻轻地洒在地下……可在这轰雷掣电、风雨交加的夜里,我只能竭力去寻觅一些关于你抗洪排涝英勇事迹的回忆。
一、
1991年7月上中旬,大暴雨来袭地势低洼的范关一带,改道河水位猛涨,多处堤垸告急,农田严重受涝。
“张马东垸倒口了!”
“跟我来!”你第一个跳进激流中。
7月14日,一个天气转晴的日子,就在那个黑色的夜,你巡查到张马泵站,只见改道河水翻着浪花灌向张马排灌渠。你一次又一次抱起装满泥土的草包,向溢口扑去,跳进汹涌的洪水中。
仅仅是那么一瞬间,随着同伴们几声凄婉的的呼喊,你被卷入了浑黄的激流之中,湍悍的漩涡卷走了你年青的生命。
河水呜咽,大地哭泣!
你不是一只不会凫水的“旱鸭子”,只是洪水太暴虐了,你太累了。
人们不愿相信,一个年仅23岁的大学毕业生,会过早地离去!
友军,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在你悠长的睡梦中,是否还留着排湖范溉关一望无垠的稻田,那一阵阵稻花馨香的回忆?
二、
张友军,1968年6月出生在仙桃市陈场镇印咀村一户农民家庭。1987年参加高考,跨进了湖农的校门。三年学业期满后,张友军作为优秀大学生中的选派干部,分配到剅河镇农委,1991年初,组织上任命他到偏僻的湖区范关办事处,担任副主任一职。
追寻英雄短短23个春秋的成长道路,我们可以看出,张友军是靠党和人民哺育成长起来的,应该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才能以至生命奉献给人民,在与洪水搏斗的关键时刻,他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你是一块好钢。
我知道:暴虐的的洪水夺走了你的生命,你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悲壮的青春之歌!我也知道:“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只要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开花。”你心中装的是人民:“友军是为我们死的,我们不能忘记他。”青春是你熊熊燃烧的烈火,进取是你理想飞翔的翅膀;你是一颗诚实而坚强的种子,在春天的阳光里激荡着你的生命;你是一棵带露珠的小草,为大地带来春色,增添一份绿意。
友军,我在静静地、默默地读着你的《青春之歌》……
三、
沿着那蜿蜒的洛江河,我来到你的纪念碑前,用一束黄菊凭吊你的英灵,难抑悲痛。父老乡亲缓缓地呼唤着你的名字,回忆着你与洪水搏击的情景,碑文把你的英雄事迹永远的镌刻在人们的心灵。你的情操,你的精神,却永远地扎根在这片沃土,你是人们永远的骄傲。烈士的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着人们执著地走着你未曾走完的路。
又到一年荷花盛开的季节,然而你短暂人生的花季虽已凋谢,但留给人们的是一阵阵淡淡清新的芳馨。
英雄的壮举孕育出伟大的抗洪精神,张友军抗洪救灾,舍生忘死的精神为时代树立了榜样。学习抗洪英雄,弘扬抗洪精神,是夺取防汛抗灾胜利的正能量。近段仙桃普降大到暴雨,排涝抗灾工作责任重大。
友军,请放心,你的同志,你的乡亲,一定会继承你的遗志,发扬你的精神,打好抗洪抢险攻坚战,夺取排涝抗灾的伟大胜利!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心中的英雄!你离开范关人民转眼间已是整整的29年!不,你一天也不曾离开过,你的音容笑貌在张友军泵站,你熟悉的身影屹立在那风雨中。你热血男儿,永恒的青春,榜样的力量,将永远驱策人们奋力前行!
抗击疫情一线烈士感人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一位七旬医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在康复驿站,张伯礼正在给治愈后仍处于隔离期的康复者们问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治愈患者不断增加,完善新冠疫情康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成为他现在的主要工作。
张伯礼说,近二个月的一线抗疫,让他最欣慰的是,中医早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疫情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月初,刚到武汉不久的张伯礼面对没有西医特效药的情况,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给他们普遍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采用中医药早期干预的同时,张伯礼又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共同请缨,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他们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共收治新冠疫情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张伯礼不分昼夜的高负荷工作导致胆囊炎发作,于2月19日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就重新投入工作。
在张伯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特别在用药方面,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并编入第七版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中。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5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2023年8月17日,舒兰抗洪牺牲烈士周昆训安葬仪式在河南驻马店市竹沟烈士陵园举行。仪式上,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决定追授周昆训烈士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清晨,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外就聚集了自发前来送别周昆训的确山县群众。“周昆训烈士,一路走好!”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序地站在陵园外两侧的道路边,手拿着鲜花,拉起条幅,送别确山的好儿子——周昆训最后一程。
驻确各部队指战员代表,消防指战员代表,县直有关单位干部职工代表,烈士家乡干部群众代表,烈士亲属、战友,部分媒体代表,自发来到陵园的人民群众等社会各界5000余人参加仪式。
县长蒋贵印在悼词中说,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周昆训同志用鲜血和生命铸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坦荡的一生。
随后,全体人员向烈士三鞠躬,与烈士作最后告别。伴随着婉转低回的《思念曲》,在烈士亲属和礼兵的护送下,周昆训烈士的棺椁在墓地安葬,长眠在确山县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周昆训,河南确山县人,是舒兰市抗洪救灾期间为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他的牺牲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感动。
舒兰市发生了罕见的暴雨洪灾,人们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周昆训义无反顾地参与到抗洪救灾行动中。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挽救被洪水困扰的群众。
然而,他在抢救一名被困群众的过程中,周昆训不幸被洪水冲走,不幸离世。众人为他的英勇行为感到无尽的敬佩和惋惜。
8月17日上午,周昆训的骨灰被安放在家乡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在道别的瞬间,亲人朋友离去,只有周昆军留在那里独自默默祭奠,给弟弟敬上最后一杯酒。
周昆训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的英勇事迹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思考。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舍小家顾大家、救民于水火的伟大精神。
他的牺牲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尊敬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诗篇。他们的奉献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和传承。
周昆训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他义无反顾地冲上受困群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愿周昆训安息,愿他的家人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同时,愿这样的英雄事迹能够激励更多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讲述烈士的感人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这里,看完了《红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
《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堪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书籍。书中由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串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号称国民十大王牌军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贲御林的第七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遁”。从中,我体会到了解放军们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坚强的后盾,永远是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看我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该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换来的,流了那么多血,牺牲了那么多生命,我们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吗?反观现在的学生们,上了大学之后,似乎只记得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高三时那种拼搏的精神。面对挫折,也少了份勇气。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选择自杀。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还有现在弥漫全国的考公务员热,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往里钻。为什么?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作又轻松。这正好对上了现在年轻人的胃口。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都希望过上好的日子。他们真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共产党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革命烈士感人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烈士纪念日,是指纪念本国英雄的法定纪念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每年这些国家都要在本国法定纪念日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纪念本国英雄。
而遗憾的是我们拥有50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一个从来不缺少英雄的民族,尤其是在近代抗击外国势力侵略中,以及距今并不遥远的年抗日斗争中涌现出那些令人敬仰的英雄烈士,却一直没有一个法定的节日,来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民族独立,免受侵略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先烈们。
当在电视新闻里见到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的场景,多么的振奋人心,心潮澎湃,这样的民族是让人敬畏的,也是让人羡慕的,而我们的国家缺少这样的故事和英雄吗?答案是:no。
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以及张自忠将军,张灵甫将军,等等等等等等,还需要再多说吗???
我们不缺少英雄,我们缺少的其实是重视,今年在的这些政府里,我们终于也有了自己的烈士纪念日,这太好了,我们已经欠缺了太多年了,现在虽是亡羊补牢,却也不是太晚。
设立烈士纪念日,绝不是单纯的献花篮这么简单的,也绝不能走形式,我们不忘历史,缅怀先烈,更大的意义在于教育我们这样的孩子,以及我们后面陆续长大的孩子们,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我们国家那段坎坷的历史,同时也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让我们为自己的国家骄傲,让我们知道我们长大后该怎么做,一个没有信仰,不懂历史的民族是最可怕的,最可悲的,我们不希望这样,我们的民族曾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位置,我们为之骄傲,也为之目标,因为由于清代的停顿,近代的落后,我们失去了,我们还要夺回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努力学习吧。此事十万火急,切记!!!!!!!!
新冠状烈士感人事迹作文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多种形式投入到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
2月11日上午,_县南坊镇北峰村_自行驱车来到镇政府,捐献现金5000元以及水果、方便面、加多宝、好粥道等74余件。在镇党委副书记张钧刚陪同下,他们依次来到了南坊镇教育组、县级联合五凤村执勤点、北峰村执勤点配送疫情防控物资。一线同志和乡亲们都十分感动,纷纷对_同志竖起了大拇指!_激动地说,“咱们执勤人员为抗击疫情这么辛苦,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应该做一些事情贡献力量!”
_,男,中共党员,咸阳秦永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人,系南坊镇北峰村人。他希望此次自己的微薄力量能对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和对广大奋斗在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表达敬意。
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南坊镇有许多像_这样的党员干部和爱心人士,共同抗击疫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这样的一个个善举,让南坊镇这片热土涌来阵阵暖流,也用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更加坚定全镇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简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暑假,哥哥借我了一本书,书名是《革命英雄的故事》,我用了足足3天的时间把它全部看完,我被书中一个个英雄形象折服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颤抖了!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革命先烈们正是他们的行动给世人留下了学习的榜样。
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年幼的她早早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次,刘胡兰根据组织安排,要转移上山,可是敌人封锁了所有入口,刘胡兰无法离开村子。一个叛变的民兵从人群中发现了刘胡兰,把她拉出人群,带到了敌人的面前。敌人从叛徒的口中得知刘胡兰是被捕人员中唯一的共产党员和区干部,又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便妄想从她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刘胡兰宁死不屈,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姑娘竟会如此坚强。敌人的利诱和威胁都失败,便希望通过血腥的屠杀来逼迫刘胡兰投降。
在刑场上同志们一个个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只剩下刘胡兰一个人,这时的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毫不畏惧,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愤怒的群众再次向刑场涌来,敌人的机关枪向几百名手无寸铁的乡亲们瞄准,这时刘胡兰大义凛然地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死,让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就这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从容地向烈士染红的铡刀走去……她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老乡们的安全,她却永远沉睡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鲜血染红了蓝天。
刘胡兰,你不会孤单寂寞,中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都在传颂你的事迹,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为你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邓领导爷爷也为你亲笔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像刘胡兰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你看,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
抗洪烈士英雄感人事迹报告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连日来,舒兰市抗洪牺牲烈士周昆训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为继承烈士的遗志,学习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诚情怀,双井办事处结合“周四大学堂”活动,集中学习周昆训烈士先进个人事迹。
学习会由组织委员耿春翔主持,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上,首先对周昆训抗洪抢险个人事迹进行学习,随后共同观看相关新闻的视频报道,大家心情无比沉痛,纷纷表示要学习周昆训烈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人民的无限情怀。
周昆训,1977年5月出生,确山县三里河街道南泉社区人,生前任吉林省舒兰市人民武装部上校政治委员。2023年8月4日,周昆训在舒兰市参加抗洪抢险救援被困群众期间壮烈牺牲。在此次救援中,他以实际行动彰显爱岗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用生命诠释新时代革命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忠诚,他把岗位当作战位,将使命视为生命,是人民的英雄,革命的烈士。
抗击疫情一线烈士感人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作为江苏医疗队中继续坚守疫情一线的人员,我们要为疫情‘兜底’。人民呼唤,就会坚持到底。”挂职黄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的姚欣说,他刚刚结束10个小时的工作。这几天,该院归拢收治黄石市内其他医院转来的18名新冠疫情相关患者,包括两名危重症患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姚欣,已在黄石这家传染病医院战斗了40余天。据了解,该院被称为当地的“小汤山”,疫情期间收治了黄石市大部分新冠疫情确诊病例。之前收治的234名新冠疫情确诊患者,绝大多数已康复出院。
患者基数多、病情重,当地医护构成多元、救治理念不同,医院硬件设施与防护装备较为欠缺……这是姚欣和队员们最初面临的难题。身为医疗和行政双重“领队”的姚欣,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92名江苏医疗队队员高效介入疫情救治,把各方医护力量拧成一股绳?
姚欣回忆:刚来没两天,医院就紧急转进一名3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这名患者不吸氧血氧饱和度只有82,呼吸严重衰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经过对患者之前病情的研究,姚欣和团队突破常规,对原有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很庆幸救回了这名患者,但结束后我反思很久……”姚欣告诉记者,实地救治经历使他意识到,必须确立适合黄石市中医医院的统一规范的救治流程、合作模式。
说干就干。参照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资料,结合所支援医院的实际情况,姚欣用一周时间加班加点,亲自拟定了一批方案:《重症新冠疫情患者转运流程》《新冠疫情舱内值班制度》《疫情期间突发停止中心供氧应急预案》《疫情期间突发火灾应急预案》《疫情期间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发断电应急预案》……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诊治的有生力量,我们将江苏医疗队与黄石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了混编。”姚欣介绍:每个病区都有江苏医疗队的相关专业精干力量,方便两地医护及时沟通,制订最优方案。此外,姚欣还积极与当地院方沟通协调,做好防护设施、仪器设备等一线临床支持,加强对队员及当地医护人员在关键救治技术方面的培训。
“防护安全有了底,医疗运行也流畅,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就更高了。”有队员说。
“各项新制度实施后,医疗救治有条不紊地运行到现在。”姚欣说,很欣慰这些制度和方案在此次救治工作中起到了明显作用,成为两地双方共同的医疗财富。
革命烈士兵的感人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__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