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故事

关于名人的故事范例(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14 07:00:05 查看人数:98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关于名人的故事范例 349字 2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51人
儿童励志人物故事 2110字 8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23人
处于逆境名人故事 117字 2段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113人
经典红色故事及学习心得体会 1247字 8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53人
名人个人的故事范文 777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81人
《史记》中的历史故事 235字 4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00人
革命烈士名人故事 250字 3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05人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225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96人
外国名人挫折故事 450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26人
经典名人故事材料 316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6人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大全 790字 10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44人
我的育人故事小学教师 290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42人
名人成长故事 569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86人
懂得分享的名人故事 2132字 25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46人
中国劳模名人故事 2177字 23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278人
励志创业人物故事 2927字 30段 10分钟 16分钟 23分钟 178人

关于名人的故事范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9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楚庄王有匹好马,他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并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宫殿里,甚是喜欢。后来,马病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想按大夫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大臣极力反对,庄王大怒,下令如果谁再为葬马事宜进谏,立刻处死!优孟听说后,就走进宫殿大门,仰天大哭:“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理应厚·葬。堂堂楚国有什么办不到的?大王只用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薄待它了。

我建议用君王的规格来安葬它。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1000头来祭祀它,并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庄王反应过来:“但如果各国听说我这样厚待马匹,肯定都会以为我把人看得比马还低贱。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用对待六畜的方式来埋葬它。用铜锅做棺材,用姜和枣调味,再加进木兰,用稻草做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们的肠胃里。”庄王同意,便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人了。

儿童励志人物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1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做一个永远不对自己说“不可能”的强者

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畸形,只有一只矿泉水瓶大。他生下来后,医生看着他罕见微小的样子,断定他不会活过当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矿泉水瓶”男孩儿却活了下来,并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照料下一天天成长起来。如今的他,不仅让当年一再为他的生命设限的医生张口结舌,还成功地养活了自己,而且在精神方面已经变得无比强悍。更让世人称奇的是,这个至今“身高”还不到1米的演讲天才,他受到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接见,并且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同台演讲过。在他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中,他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他不但喜欢驾车、钓鱼、看球赛,还做过残疾人游泳、跳水、橄榄球、乒乓球教练……

因为残疾和病痛,1970年出生的约翰·库提斯这些年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自己也说不清了。他只记得早在上小学时,曾因为身有残疾,被其他健康的孩子追得到处躲藏。有一次,一群孩子把他绑起来,用胶布封上嘴,把他仍进了垃圾桶里,然后点上火企图把他烧死。那时,垃圾燃烧生出的浓烟,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把他吓得几近窒息,为了活命,他在垃圾桶里拼命扭动,直到把身边的火苗扑灭,就在他奄奄一息时,才被人发现救了出来。在他17岁那年,由于下肢疾病的恶化,他不得不从腿部截肢,剩下的“身高”不足1米,从此,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仅有“上半身”的矮人。然而,更让约翰·库提斯难以想到的是,悲惨的命运总是拿他开玩笑,病魔和痛苦不去光顾别人,竟然总是在他这样的高度伤残者身上挥之不去,在他29岁那年,仅剩“半个身子”的他又患上了癌症。

为了自强自立,更为了用他的拼搏精神和不甘向命运低头的意志去激励别人,约翰·库提斯在同命运和自身残疾挑战的同时,喜欢上用自己“半个身子”现身说法的演讲事业,在8年多的激情演讲中,他“走”过19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闻名世界的传奇式人物,并被誉为世界激励大师。而他在“走”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演讲征程中,他经常会用一只胳膊支撑着“全身”,腾出另一只手推动滑轮,驱动不到1米高的躯体在地面上快速前行,头始终高昂着,神情中甚至有几分骄傲。有人对他如此“卖力”和不珍惜自己的身体有些不解时,他总是充满自信地说:“我这样做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激励别人,证明自己没有不可能!”

为了激励别人,约翰·库提斯在8年的演讲中曾不止一次地讲述过他早年申请驾照时的一段“趣闻”。当时他坐在椅子上,接待他的小姐坐在柜台里,只能看见他的上半身,便问他有没有残疾。“怎么跟你形容呢?”约翰·库提斯煞有介事地说,然后猛地双手撑住柜台跳了起来:“这算不算残疾?”当时吓得小姐几乎晕过去了。他在对人介绍自己时说:“你们看到的我没有双腿,但我却能做很多的事情,而有的人四肢健全,却什么也做不成,整天抱怨,为什么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在到一些地方演讲时,他不止一次地对听众说:“现在我来到这里,就是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激励别人——无论你现在的状况有多差,要永远想念明天可以更美好!我现在每天都很忙,在世界各国演讲,我是在激励别人也是在激励自己,别对自己说‘不可能’,这是我这样一个高度残疾人永恒的信念,但愿通过我的演讲激励,它也会成为许多身体健全者的信念。”

约翰·库提斯被冠以世界激励大师这一称谓,他以不足1米高的残躯周游世界进行励志演讲的行为堪称举世无双。更为可敬的是,他除了拥有永远激情的语言,激励别人的还有他一贯的行动。面对世界各国的观众,约翰·库提斯总给人一种“激情洋溢”的印象,他好像拥有永不枯竭的斗志,众多听过他演讲的人,常常会这样评价他。近年来因为演讲,约翰·库提斯到过中国若干座城市,让很多中国人见证了他的“传奇”。7年前,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中国助理成为他的第一位汉语老师,经过不停地学习,现在约翰·库提斯已经可以准确地说一些汉语了。

前不久,约翰·库提斯再一次来到中国,他在山东济南进行演讲时对记者说:“在中国,我经常听见朋友们说‘我今天过得很不开心’。但什么是不好的一天呢?对我而言很少。就像自己的命运,不管你觉得多么不幸,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我当然也会有伤心和沮丧的时候,因为我是正常的人,但这只是人生的起起伏伏,人生的起伏有高低,才会继续下去。”

是的,人生有起伏有高低,自己的路才会继续走下去,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无论是坎坷,还是平坦,只要自己像约翰·库提斯那样高昂着头坚持走,就会摘取到成功的果实,品尝到美好生活的滋味。我想,像约翰·库提斯这样高度残疾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挑战命运中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不对自己说不可能的强者,而且在他的心灵中,他还会像花朵一样温柔,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博大,唯有拥有这些,才能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胜利者。

处于逆境名人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1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柳公权(古)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经典红色故事及学习心得体会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4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春。

地点:甘南。

出征的队伍绵亘十几里,风萧马嘶秋冷,红军将士们行色悲壮。每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战斗队减员严重,而担架队却越来越长,任务也随之越来越艰巨。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据说她是自我从家里跑出来参加红军的,英子这个名字也是当兵后她自我取的。20岁的她,已参加红军4年、入党3年,麻利、果断、机智、勇敢的作风常让人忘了她是个姑娘。因此在长征前她受领了队长一职。临危受命,意味的不再是权力,而是用性命兑现所有的职责。

困难、问题、危险,接踵而来。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有的担架员受伤了,雇来的民工逃跑了。十几个担架被扔在路上,重伤员血污模糊地躺着,较轻一点的伤员发出阵阵痛苦的呻吟。触目的情景让她心如刀绞,血直往头上冲。年轻的队长杏眼瞪圆,咬着嘴唇,狠狠地说:“背也要背着走!”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力找回逃走的民工,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

看着前方的路,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队员们反对,劝她留下这个伤员。因为矮小、单薄的她看上去实在不堪重负,而且这个伤员伤势太重。可英子看着四周的荒山野岭,说:“丢下他,不就等于让他死嘛。决不能!”于是,再没有多说什么,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

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也顽强地抗争着,在缺医少药的状况下居然开始好转!一路辛苦,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担架队艰难而曲折地前进着。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她也越来越弱,她总是将金贵的盐和水送进战友的嘴里……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那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劳顿不堪的战士们愣了一下,然后,都恍然大悟似地停下脚步,深呼吸……

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能够拄着棍子走了,也许是受了这美景的鼓励,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之后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此刻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

一去七十年!白云苍狗,世事变迁。很多事情改变了,但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褪色。就像此刻——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山青水碧、草青花艳,和平的阳光照耀大地。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不一样了,但又一点都没有变。”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又开口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名人个人的故事范文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余姚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本分的基层公务员,而母亲则是一位没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

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

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

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

《史记》中的历史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欧阳询读碑的故事

唐代着名书法家欧阳询在一次骑马外出郊游时,偶然发现了晋代大书法家索靖手迹的碑刻,便立刻下马来看了一会儿。看完了觉得索靖的字很平常,没什么惊人之处。

他牵着马刚离开石碑不远,又不放心地回来看了一遍,这一次他觉得字还写得不错,有自己的风格,算得上是一位书法家。

等到他骑着马走了好一段路的时候,觉得石碑上的字似乎还没看够,于是他策马扬鞭又赶回来,仔细地欣赏起石碑上的字体来。这一次他越看越痴迷,深深地被索靖的书法所折服,在石碑前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依然还不肯离去。

革命烈士名人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因病卧床休息。在闲得无聊的时间里,他茫然地看着墙上悬挂的一张世界地图。一天,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地形好像是互补的,南美大陆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突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刚果、几内亚陷入的部分正好对应,可以把它们完全拼合在一起。

这个发现让魏格纳兴奋不已,这两个大陆是不是原先就是连在一起的'?如果是的话,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分开了?魏格纳立即着手搜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资料,终于推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大陆板块漂移说。

外国名人挫折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经典名人故事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 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大全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我的育人故事小学教师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2位用户喜欢。

2019年,做了一辈子教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免费教孩子们英语,一干就是十二年。廖乐年骑着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教学生不收学费,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

十几年下来廖乐年的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而且他教的学生普遍英语成绩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过的学生将来有能力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让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

名人成长故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从小就喜爱菊花。唐代风俗,在重阳节这天,亲友相约登高,饮酒赏菊。黄巢的爷爷因为自家满园菊花盛开,便在园中摆下家宴,邀子侄们一起来赏菊。酒过三巡,老爷爷一时兴起,提议以菊花为题,大伙儿联句赋诗。谁知轮到他联句时,竟一时想不出佳句来。坐在爷爷身旁的黄巢等得不耐烦了,就抢先脱口吟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清脆的童音刚落,顿时赢得全场喝采。可唯独黄巢的父亲神色惶恐,连连摇头说:“这赫黄衣是老天赐给皇帝的,你怎么敢随便乱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着,就要动手教训黄巢。老爷爷一看不好,连忙挡住,说道:“恕他年幼,不要打了,就罚他重做一首吧!”

不等父亲表态,黄巢立即应声:“遵令!”只见他略加思索,立成一篇:“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李一处开。”

诗的大意是说:在飒飒的秋风中,满园菊花一齐开放,但因秋天逐渐寒冷,所以蜂蝶不来。将来我如果做了春天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李花同在春天开放。

这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举座的人都为他的诗才惊叹不已。

后来,黄巢赴京赶考。虽然他抱负远大,才华横溢,但由于科场黑暗和朝廷腐败,结果却名落孙山。此时,他深感自己像开不逢时的菊花,又做了一首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这铿锵有力的诗句,表达了他要砸碎旧世界、重奠新乾坤的豪情壮志。

懂得分享的名人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32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欧阳修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梅西

5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20__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在20__年9月,年仅13岁身高只有140cm的梅西去了巴塞罗那试训。在试训期间,梅西的表现征服了巴萨青年队教练,他们迫不及待的与梅西签订了一份20__年才会到期的工作合同,却忘记国际足联相关规定,未满20岁的球员不得和俱乐部签定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巴塞罗那俱乐部在帮助西成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俱乐部所安排的治疗下,梅西在20__年身高已经达到1米7。加泰罗尼亚人毫不犹豫的就给他在俱乐部注册并安排他去医疗部接受治疗。20__年这名来自罗萨里奥的21岁小伙子已经长到了170cm。

在20__年11月的一场友谊赛中,年仅16岁的梅西首次代表巴萨一队出场但梅西代表巴萨一队在正式比赛中出战还是在一年之后——20__年10月西甲联赛巴萨对西班牙人,梅西在第83分钟替换德科上场,也让阿根廷小将成为代表巴萨在联赛中出场的第二年轻球员。惟一超越他的是巴萨菲律宾裔传奇前锋阿尔坎塔拉,后者15岁便代表巴萨一队比赛。

在阿根廷国家队,梅西从青年队级别开始崭露头角,05年世青赛上他以6球夺取最佳射手。06年,17岁3个月零22天的登场年龄,他成为代表阿根廷参加世界杯的最年轻球员。20__年,他赢得了首个国家队荣誉,代表阿根廷奥林匹克队夺取了金牌。

米契尔

有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遭受过两次惨痛的意外事故。

第一次不幸发生在他46岁时。

一次飞机意外事故,使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了。在16次手术中,他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了一块彩色板。他的手指没有了,双腿特别细小,而且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

谁能想到,6个月后,他亲自驾驶着飞机飞上了蓝天!

4年后,命运再一次把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他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时突然摔回跑道,他的12块脊椎骨全部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

但他没有把这些灾难当作自己消沉的理由,他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种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种,我还可以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能做的9000种事上。我的人生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所以,我只能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自己放弃努力的借口。”

这位生活的强者,就是米契尔。

正因为他永不放弃努力,最终成为一位百万富翁、公众演说家、企业家,还在政坛上获得一席之地。

中国劳模名人故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77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陈温福,男1955年12月出生,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水稻区域创新中心主任,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技推广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东北稻区负责人,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农业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多年来,陈温福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1.在超级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作为农业部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东北稻区的主持人,陈温福教授带领东北超级稻的研究团队在育种理论创立、新株型种质创新、优质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1)率先建立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新株型创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创制出新株型优异种质20余份。

(2)育成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多个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超级稻推广计划主推品种;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顺利通过科技部、农业部联合评审,成为国家“863 计划”重大专项后补助品种。

(3)课题组选育的超级稻近三年在东北稻区种植面积均超过水稻总面积60%以上,拉动水稻平均单产由“十五”末期的424.6kg/亩,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488.0 kg /亩,平均亩增产63.4 kg,增幅高达14.9%。

2008年,以袁隆平院士为主任委员,卢永根、李家洋、朱英国等4位院士和5位国内水稻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性、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理论与技术价值高,应用前景广阔,综合水平居同国际类研究水平”。目前,该项成果已被农业部推荐申报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多次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奖励和发明专利

(1)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超高产育种研究与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两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理论与方法及理想株型理论;直接或间接育成水稻新品种2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9000多万亩,增产稻谷46亿多公斤,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6亿元。该项成果于被评为国际水平,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主持完成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育成超级稻新品种9个,累计推广面积1300多万亩,增产稻谷9.5亿公斤,产生经济效益13.5亿元。2005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主持完成的农业部重点项目“北方粳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在超级稻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以无纺布覆盖旱育稀植为核心的超级稻生产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200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主持完成的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和辽宁省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北粳南引的重新研究”,利用籼粳稻杂交穿梭育种法,育成了易脱粒型优质粳稻新品种“中粳564”,使北粳南引这一50年代惨遭失败的难题获得成功。该品种在安徽、辽宁、河北、宁夏等省区推广650多万亩,创直接经济效益6.4亿多元。该项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主持完成的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优质粳稻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累计推广179.6万亩,增产稻谷1.03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33亿万元。该项目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6)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2篇被Sci和CABA收录,80篇次被引用,2篇蝉联辽宁省首届和第二届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研究成果被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专利号分别为:ZL200710086505.4和ZL200710097754.3。

3.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他所领导的东北超级稻研究课题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已居国际地位。近十年来,项目组共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6个,仅在东北稻区就累计推广14721万亩,增产稻谷83.11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6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4.教书育人成绩显著

作为博士生导师,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为所在学科的研究生主讲学位课,传授新知识,并引领学科的研究方向,并带有博士后8名、博士23名和硕士48名。

5.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学科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优秀专家;全国首届农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农业科研人员、全国农业科研推广标兵、辽宁教育年度人物、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首届十大科技英才奖、沈阳市科技振兴突出贡献奖,国家农业科技荣誉奖——中华农业英才奖。

此外,先后入选辽宁省首届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优秀年青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农业部神农计划、辽宁省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培养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

励志创业人物故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27个字,有3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郎咸平教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着名经济学家。他是2010年网民投票推选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 年上榜作家富豪榜。郎咸平的读书求学经历其实就是一本励志书籍。他当过差劲生,考试也做过弊,他也经历了跟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的迷惘和痛苦。成为名人以前,他也经历过很多失败,但一颗“我能成功”的坚定信念一直在他心中。一起来看看这位知名财经人物的励志读书故事。

一、爱生病的孩子

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有算命先生对郎咸平的父亲国民党空军少将说:这个孩子活不过12岁。不祥预言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头上──扁桃体发炎、一周三次的抗生素注射、吃各种药片……这是郎咸平回忆童年时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幕。

二、学校里的后进生

郎咸平小学5年级时,父亲拿了一份数学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满分100分的试卷,他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被列为后进生的痛苦一直延续到中学。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专门给后进生开的班,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当时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孩子。因为班里同学都没接受过太多的家庭教育,流氓和“太保”之类的同学也多。中学时代的郎咸平,在学校几乎是天天打架。

三、改变命运的那次作弊

郎咸平开始喜欢做学问也是从这个放牛班开始的。据他自己回忆说,“当时的理想就是准备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因为他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一个星期最多教到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非常辛苦。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坚强、慈爱。郎咸平的母亲也很爱孩子们。正是母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郎咸平,恍惚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他放弃了想做木工学徒的想法,用心做学问,选择了继续升学念高中。

中考前3个月,郎咸平感到了念书的压力,因为这时候念课本肯定来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给考生在考前30分钟“临时抱佛脚”用的一种复习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中考前2个月的第二次模拟考,郎咸平考了500多名,到中考前1个月的第三次模拟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等他参加中考时,竟然意外地考上了学校里只有300人考上的高中,就是因为这样一次考试,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

中学毕业后,郎咸平顺利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据郎咸平自己回忆,他能走上钻研学问的道路,和大学时的一段境遇有关。 当时东海大学经济系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该门课总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郎咸平第一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时就想走捷径,考试的时候作弊,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忽然有一种想法,决定好好地念。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二三点,当时就感觉好像哪根筋不对劲,我就不信考不过。结果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也忽然发现微积分竟然也有很多乐趣,很多解不开的题一旦解开了很有成就感。”

第三次和第四次两次月考考下来,平均分竟达99分。郎咸平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那么笨,这是他这平生第一次有这种“聪明的感觉”。熟能生巧,只要掌握了方法,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难,郎咸平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其他科目例如经济学也考得很好,都是90分以上。

再回忆起大学时代的他,郎咸平很感谢当年他抓作弊的老师,因为那一次改变了他的一生。

四、出国留学考托福和GRE

研究所的第二年的时候,在《工商时报》做记者的同学把郎咸平介绍到了报社当金融记者。在台湾,记者这个职业是不被年轻人当做终身的职业,通常做个两三年就会转业。做了两年记者之后他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是职场似乎总跟他作对,忙乎一阵过后,他始终未能谋得满意的职位。无奈之下,郎咸平只有考虑出国留学了。但是他也没时间念托福和GRE,考试的时候,托福考了550分,GRE考了1640分,这样的分数是很差的。他申请了7所美国大学,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作了回应,而且没有奖学金。年轻的郎咸平当时陷入了茫然,难道自己真的像老师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没有什么前途的学生?因为这所学校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后来他倒了美国才知道,沃顿商学院在美国是大名鼎鼎的。

五、攻读博士学位

郎咸平在沃顿申请了商业经济系。在东海和台大念书时,他总觉得自己的水平不错,但进入真正的学术殿堂后,郎咸平才发现课程太难,根本听不懂。 特别是跟经济系博士生一起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考试出来的成绩都是C。后来因为平时上课表现还不错,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助教才帮了个大忙,把C改了个B-,这才得以继续留下来。

那次考试之后,不服输的劲头鼓励他发奋努力,最后,郎咸平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核,此时的郎咸平才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窍门。

1985年,郎咸平在沃顿开始写博士论文。起初,因为没有胆量做公司财务的课题,他只想做投资学方面的论文。在他看来,自己是不可能适合做那种软科学的,也不可能打进那个小圈圈。

郎咸平总共才花了两年半时间就拿到了金融学博士学位。这在沃顿创校100余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快的了。

六、回国发展

博士毕业后,郎咸平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执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其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然而,异国平静的学术生涯,在郎咸平看来又有一丝沉闷。在谈到那段日子的时候,他这样回忆当时的想法:“都快40岁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成就感了,因为在那边太专业。对这个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有的时候常常看到电视,看到播出中国,心里面就觉得有点酸酸的,所以一有机会的话就会想到回国。”

1994年,郎咸平抵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从此,郎咸平由一名亚洲与中国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2000年底,郎咸平在香港立法局与众投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演绎了一场“孤胆学者舌战世界十大投行”的壮举,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2001年底,郎咸平进入内地证券市场。他提出:“应当审慎地提出一个‘新监管’思维,考虑如何在大陆法系架构下,尽快融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这两项保护小股东的规则。

之后,郎咸平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在媒体间掀起一场“郎旋风”。褒之曰:体现了一位经济学家的深厚学术功底和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侠义胸襟。贬之曰:不谙中国国情的“民企杀手”,只为出风头的狂人。

郎咸平说:“我情愿往国内走,我不愿往美国走,因为在这边你会受到重视,你的意见受到重视,你能够为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做一些事情,虽然我只做了个开头,提出了一些观念,但是还是很重要。”

2004年,郎咸平48岁,他已是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长江商学院合聘教授。

郎咸平读书故事感悟:

成名后的郎咸平多次谈到自己的求学生涯,他说,自己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精英,从小就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一些人、一些事以后,才会有所改变,普通人是这样,名人也是如此。

关于名人的故事范例(16篇范文)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故事信息

  • 劳模人物故事(10篇范文)
  • 劳模人物故事(10篇范文)99人关注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 ...[更多]

  •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5篇范文)
  •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5篇范文)99人关注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5岁 ...[更多]

  • 关于名人的故事范例(16篇范文)
  • 关于名人的故事范例(16篇范文)98人关注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 ...[更多]

  • 名人幽默故事(6篇范文)
  • 名人幽默故事(6篇范文)97人关注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闹出一个笑话。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长胡子为理由,连连不断地开玩笑,甚至消遣他。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 ...[更多]

  • 关于名人故事怎么写(16篇范文)
  • 关于名人故事怎么写(16篇范文)96人关注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 ...[更多]

  • 名人成长故事范例(16篇范文)
  • 名人成长故事范例(16篇范文)96人关注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 ...[更多]

  • 关于名人的故事励志(11篇范文)
  • 关于名人的故事励志(11篇范文)96人关注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 ...[更多]

  • 改变命运的名人故事(8篇范文)
  • 改变命运的名人故事(8篇范文)96人关注

    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一篇名叫《梦想的高度》的文章。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因为我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在两岁时,身高突然不再生长 ...[更多]

  • 黄文秀故事的感悟(16篇范文)
  • 黄文秀故事的感悟(16篇范文)94人关注

    7月1日晚,泰顺县百丈镇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全镇青年干部开展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专题学习会,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青年同志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守初心,担使命,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