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4 15:00:03 查看人数:2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514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27人
中国名人故事范例 327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19人
中国杰出名人故事 650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85人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 716字 10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44人
现代中国励志人物故事 1019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34人
中国著名科学家故事 460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61人
中国著名科学家故事 432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95人
袁隆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故事 2160字 31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29人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396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93人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 218字 3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73人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 1241字 7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03人
中国科学家名人故事 361字 2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38人
中国历史故事四年级 785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46人
中国励志人物故事 1586字 12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07人
中国现代爱国人物故事 310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09人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1080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6人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归。

可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写的文章,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他觉得这两句意思过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和谐,读起来气短而促。原来是白天成文时,因来人再三催促,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所致。他经过仔细推敲,决定各加一个“而”字,从而使文句上下连贯顺畅,意思也较深邃。

欧阳修马上出门,唤醒家人,又牵出一匹快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马加鞭,向相州路上飞奔而去。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才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从此,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熟知和传诵

中国名人故事范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中国杰出名人故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于是他坚定地说; "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现代中国励志人物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杨佳:不能被一棵大白菜绊倒

文/田野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19岁教大学;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一切都顺风顺水,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

她就像是一位武林高手突然被废了武功。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儿,现在对于她来说,简直比登天还要难。最令她憋闷的是不能看书,不能写字,不能获取知识信息。对于一个大学教授来说,这是多么残忍的事!

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可是,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单词就是“大白菜”。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她是中科院的英语教授,居然不认识“大白菜”这个英文单词。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站起来,她要做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她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她的十指都已经磨破。

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学生已经放学。教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反复地用手丈量着黑板。父亲站在教室里,默默地看着黑暗中的女儿,心里一阵阵地酸楚。父亲知道,女儿这是准备重返讲台呀。直到她准备离开的时候,父亲才走上前,牵住了她的手。她很高兴。她说:“爸爸,我已经找到板书的方法了!”父亲说:“你是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你一定能够成功的!”

她终于重返讲台。她的板书依然是那么规范,飘逸;她的发音依然是那么准确,清晰;她的多媒体使用依然是那么丰富、绚丽。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同学们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变得双目失明了。

她的名字叫杨佳。杨佳学会盲文后,利用电脑盲文软件,踏上了事业的快车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并获得了哈佛MPA学位。现在,杨佳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副主席。

中国著名科学家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1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在《科学》里偶然看到了钱学森的故事,才知道他不但是个火箭专家,还非常爱国呢!

他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后来又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很想回国报效祖国,可是美国不准他回国,美国的海军次长金布斯说钱学森相当于五个师的兵力,就是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去。但是后来,钱学森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现。

看了这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像钱学森一样热爱祖国的人,他们有的把自己的钱捐给国家搞建设,有的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谋发展,有的甚至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马上快到国庆六十周年了,我不由的问自己,我们又该如何的热爱自己祖国呢?我想作为一个学生,我们首先要学好课本,打好基础,将来才能跟好的报效祖国。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想想像钱学森那样热爱祖国的人们吧,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中国著名科学家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十分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然后但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明白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然后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之后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 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之后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最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来,此刻最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袁隆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60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

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

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游泳夺冠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

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

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

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里外的溆浦县低庄煤矿"宣传毛泽东思想"。两个月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调往长沙工作。

自在随意的老头

现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欢自在随意的生活。

他偶尔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他后来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专门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

刚开始,周围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第二个理想: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个幸福的人。"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4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李嘉诚坦白地说,我爱当我自己!

他对爱的另一种理解很独到,贫穷时对别人好,以全身心的努力获取最少收益,以毫无怨言的奉献投入最大精力,以完美敬业的态度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个人富有时,就不能这样了,而是要对自己好,拿钱买最好的服务、最优的人才、最佳的资源,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存状态,更有效率,也更具优势、价值和意义。

在他成长的年代,香港社会艰苦、残酷、悲凉,饥饿与疾病的恐惧让他深思,贫穷对一些人来说,常常像一种无期徒刑,但是贫穷不一定是缺乏金钱,而是对希望及机遇憧憬破灭的挫败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间越来越窄,一辈子也无法冲破匮乏与弱势的局限。他深刻地理解这些恐惧,也曾身受煎熬,他曾梦想当一名内科医生或者科学家,可是现实中他走出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自己富足起来之后,为一些人带来相对缓冲的生活保障,其实贫穷并不可怕,只要善于摆脱贫穷的枷锁,找到摆脱疾病、愚昧、依赖和惰性的方法,它肯定不会是无期徒刑。

当生命抛来一颗柠檬,你要成为把它榨为柠檬汁的人,善于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才会成为热爱生命的人——有思维、有能力、有承担、有原则、有理想,把柠檬的清香甘甜变成弥散的气息,融入你的生活和理想。其实穷则思变,这变字如同榨出人生道路上一杯杯柠檬汁,回味无穷,妙趣横生。

他的一位下属告诉记者,最初创业时,他脚上穿的袜子不能见人,他缝补了多次还舍不得丢弃;他鼻梁上的黑框眼镜,从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开始,就再也没有变过;手上的手表,戴了多年仍然是同一块;办公室如同他的打扮一样简单,除了一望无际的维多利亚港海景,偌大的办公桌上,只有一沓很小的便笺纸,两支笔,一副放大镜,他每周要在这里工作五天半的时间。

他认为世界上总是有贫富分化,作为企业家的责任不是提供免费午餐,而是为年轻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提高大众的就业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脱离跨代贫穷。这种摆脱贫穷的教育意识总是让他刻骨铭心,因为他艰难活到13岁时,父亲因肺病去世了,而自己也身染肺病,病情接近危险阶段,但他告诉自己不能死,因为身为大儿子,为了母亲和弟妹,为了前途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他不停地抢学问,到旧书摊买旧书看,其中包括老师使用的教科书,还有与谋生有关的书。三年零八个月的岁月,他的知识比得上一个中学毕业生,这段日子他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病看过一次医生,而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医治好自己,这种摆脱病魔的方法让他受益匪浅,成为他终生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而他风趣开朗地说,他把基金会视作第三个儿子,他的基金会已拥有自己三分之一的资产,至今他已经捐出145亿港元。李嘉诚是一个重视声誉的人,而做慈善并非完全为了名声,其中的决心就是将他的事业继续做下去。他有一句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他经商立世的成功体会,也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他还说,“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就是通过帮助别人,赋予财富新的意义,他希望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后所做的事,一定要比他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他说,金钱用得其所,才是“内心的富贵”。

中国科学家名人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使敌视中国的人震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为研制两弹立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一位为国舍己的人。1958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命令。这是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年轻的邓稼先被选为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说:“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死了也值得。”从此,他开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头露面的事都没有他参加,连他的妻子和亲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他也只能把对亲人的感情埋在心里,过着长期的独身生活。

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可以瞑目了”。

中国历史故事四年级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

数年后,武王率军东进。但他没有公开打出灭商的旗号,相反却仍以商朝属国的名义,让军队在前面抬着自己父亲的木牌位,大旗上书写着西伯昌的名号,而自己也不称王,只称太子发。武王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进行一次虚实试探。

武王的军队东进渡过黄河来到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果然许多商朝属国的诸侯们纷纷赶来汇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虑到纣王在商朝还有一定的号召力,纣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贵族大臣们还在竭力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觉得灭纣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进行了一次观兵演习,与诸侯们联络了一下感情,便带兵回到了丰京。

这时纣王的昏庸暴虐却更加变本加厉了。有天早晨,纣王在鹿台上与妲己一起观赏风景。此时正是隆冬天气,他们看见远处的淇水边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赤着脚在蹚水过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后面的年轻人却缩手缩脚,一副十分怕冷的样子。为什么年轻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纣王觉得奇怪。妲己说,这是因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时很年轻,因此他的骨髓饱满、精血旺盛;而这年轻人则相反,是一对老年夫妇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饱满。纣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将两人抓来,当场砍开他们的脚胫骨看个究竟。还有一次,纣王为了与妲己打赌在鹿台下路过的一个孕妇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让武士马上剖开了她的肚子。

大臣箕子见纣王实在闹得不像话,进宫去劝谏。纣王一怒之下,下令将箕子剃了光头,关到后宫做奴隶。比干去为箕子说情,纣王竟命武士将他剖胸剜心,说是要看看他这个装假正经的圣人到底长了几个心眼。微子看到纣王实在无药可救了,他不愿亲眼目睹。

中国励志人物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07位用户喜欢。

用信念撑起的青春-高会军

在高会军的履历表学历栏中,中专、自考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全日制本科教育一格中仍是空白,可他却是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的人,也是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由自考本科毕业到博士生导师,华丽转身的背后,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坚守。

不抛弃不放弃

高会军没有念过高中。1991年,他15岁,选择去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当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毕业后马上可以工作,为贫困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高会军说。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另外一目标或者说是理想隐约在心底萌动,他一直相信,自己总能做出点什么像样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学习,使他的成绩一直排名第一。中专二年级,他开始准备专科自学考试,熬夜和早起成了家常便饭,拿着别人用过的旧资料埋头苦读,在别人眼中他似乎从来不知疲倦,终于,中专毕业时专科13门课程考试全部通过。

中专毕业后,高会军顺理成章的找到一份工作,虽然作息时间不规律,条件艰苦,但他仍没有放弃学习,没有忘掉自己的追求。为了自考本科,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常常是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夜里看书经常不知不觉睡着了,但醒了之后又接着学。那些沾满了机床油渍的书本印证了那段刻苦的岁月。“记得为了节省车费、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在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场;记得那时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常常需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还清晰地记得遇到难题、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的那种痛苦与无助,多少次想放弃却又咬着牙坚持下来;也还记得因为攒不够路费,而没能回家看望重病卧床数月的父亲和因胃出血而住院的母亲……”说起那段岁月,高会军仍然历历在目。

“谁也不是天生就喜欢吃苦,只是在黑龙江长大,黑龙江人就是有一种敢吃苦、不服输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从小我们的骨子里就有。”高会军说。就这样,在两年的时间里,自学考试本科要求的15门课程他全部一次性通过,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

天道酬勤

有人说,不满足是进步的车轮。高会军只是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再学的好一些,便走上了考研的道路。要考研就要把工作丢掉,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仅靠着一点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了那段埋头苦读的岁月。

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了350多分的好成绩,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在硕士学习期间,高会军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去补习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每天早起听英语广播、背单词、大声朗读、参加英语角……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毕业时,同学都在各种高薪职位间选择,他却又一次做出惊人的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顺利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指导下开始搞科研,并摸索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高会军当时的信念就是力争把研究工作做到最好。哈工大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研究氛围,更是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在读博期间,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是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国优秀论文的人。

情归黑土地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高会军前往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两项著名研究基金的资助。在研究工作即将结束时,他可以选择去德国作洪堡学者,可以选择去英国做访问研究,还可以选择在北美高校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高会军直言道:“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不说,妻子和孩子也能在物质上生活的更好。”但是他带着一份感情和一份责任,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做一名博士生导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授课和科研之中。他指导的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学生。现在,高会军开始在仿生机器人和飞行控制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力争把理论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去,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现代爱国人物故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少年王尚茂全家在泰国曼谷,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爷爷开了一个花生油厂。他是个独生子,家里人都很喜爱他,每天上学、放学,都用小汽车送接。

虽然王尚茂的物质生活很优越,但他的心里,却深深感受到“海外孤儿” 的屈辱和痛苦。新中国诞生了,他决定回到祖国。那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回国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7月23日清晨,他瞒着爸爸、妈妈,说是到海滨去旅行,却悄悄钻进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一上船,他就藏在船舱底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他在那里整整呆了七天七夜,几次昏了过去。到了香港,他又藏进另一艘轮船大锅炉的隔壁,忍受着摄氏六十度高温的熬煎。接着,他又藏进堆满几千包大米的货舱缝隙里。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他终于回到了祖国。那时,他才14岁。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欧阳修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但传到欧阳修的祖父时家道已经衰落。欧阳修4岁时父亲病故,生活无着,母亲只好带他到湖北投奔叔父。母亲教子很严,叔父是个小官,家境也不富裕,甚至不能给欧阳修母子提供学习用的纸笔。母亲就带着欧阳修来到一条小河边,就地取材,用荻草作笔,在松软的沙地上完成欧阳修的启蒙教育,一笔一画写出一个大写的“人”字,“画荻教子,荻草学书”从此传为美谈。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22岁的欧阳修跟随岳父胥偃来到京师汴梁(今开封),连考四场,三场第一。他一出场就是一个“白鹤亮翅”,冠绝京华。但性格决定命运,他的仕途并不通达,为北宋__“工作”40余年,几度贬谪,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

欧阳修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新五代史》《新唐书》等。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创立了应用文概念,开拓性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主张应用文以实用为主。

他的诗、词、赋、散文都很美,被贬滁州后写出了千古不朽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这些山在仕途上和人的心中是画地为牢的屏障,在文学家眼里却是突出“林壑尤美”、“蔚然深秀”的画框。醉心秀美的山水和自己营造的悠然心境中,欧阳修乐而忘忧。他是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被召回京城后,利用自己的声望举荐奖掖大批文学新人,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人中有王安石、曾巩、苏轼父子。在举荐苏轼时有好心人说:“怕是十年之后世人只知道苏轼,不知道先生了。”欧阳修淡然一笑,高贵洒脱、大家风范的胸襟气度跃然纸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不光知道苏大学士,更敬重欧阳修。

但欧阳修的长相却不像雕塑中塑造的那么完美。他还长了两个外露的兔牙,又矮又瘦。一次,皇帝接见他,被皇后看到了,皇后皱起眉头说没见过这么丑的人。就连风流宰相晏殊见了他也说他的长相和其清新典雅的文字大相径庭。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男才女貌,男人在才不在貌,多少美女慧眼识珠,为他的智慧与才华所倾倒。

欧阳修先后娶的三个老婆个个如花似玉,系出名门。欧阳修年轻时,不失为一风流才子。欧阳修过65岁生日时,当年的门生都已功成名就,文学上更是功名卓卓,超过老师。他们都赶过来祝老师生日快乐。一位美女“粉丝”一边殷勤把盏一边说:“先生‘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既然不关风月,那和什么有关呢?”欧阳修反问:“我笑起来的样子很难看吗?”“不难看,先生的魅力指数在座的都比不上。”智慧豁达无私善良的男人才是最可爱的人。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宋代的领军人物,无论从政和著述都成绩颇丰,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不仅在__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名闻遐尔。欧阳修享年66岁,死后,安葬在河南的新郑。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16篇范文)

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中国信息

  •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5篇范文)
  • 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5篇范文)99人关注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5岁 ...[更多]

  • 中国书法家名人故事(5篇范文)
  • 中国书法家名人故事(5篇范文)99人关注

    张旭是一位草书大家。他非常爱喝酒,经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并呼喊着奔跑,然后他才拿起笔来作书。他所书写出来的作品都是狂草。有时他还发疯般地用头蘸墨写 ...[更多]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16篇范文)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16篇范文)87人关注

    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nv奴的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 ...[更多]

  • 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简短故事(5篇范文)
  • 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简短故事(5篇范文)84人关注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出身于书香世家,受酷爱读书的父亲的熏陶,从小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杨邦乂、胡铨这些前辈 ...[更多]

  • 中国励志人物小故事(8篇范文)
  • 中国励志人物小故事(8篇范文)83人关注

    李善友:人生如破茧成蝶 我的经历算得上复杂:做了七年的HR,又转做互联网的总编辑,然后转行去创业,现在从创业回学校当教授。所学也复杂,大学学的是数学,后来读 ...[更多]

  • 中国历史故事四年级(5篇范文)
  • 中国历史故事四年级(5篇范文)76人关注

    秦王政到二十二岁时,开始执掌大权.公元前238年,有人利用太后造反,秦王政剿灭了叛乱.又过了一年,他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叫他自杀了.秦王杀了吕不韦,一心要统一中原,不断地 ...[更多]

  • 感动中国简短名人故事(7篇范文)
  • 感动中国简短名人故事(7篇范文)75人关注

    刘伯明,籍贯黑龙江依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 ...[更多]

  • 中国名人故事简短(16篇范文)
  • 中国名人故事简短(16篇范文)73人关注

    华罗庚(1910~1985),江苏省金坛人,我国数学家。他从小就有天才的数学头脑,在学习中特别善于动脑筋,以后全凭自学,一步一步登上科学的高峰。他先后担任过大学教授、数学研 ...[更多]

  • 中国著名科学家故事(7篇范文)
  • 中国著名科学家故事(7篇范文)68人关注

    华罗庚(1910~1985),江苏省金坛人,我国数学家。他从小就有天才的数学头脑,在学习中特别善于动脑筋,以后全凭自学,一步一步登上科学的高峰。他先后担任过大学教授、数学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