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事迹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03 11:50:01 查看人数:68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 316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54人
古代书法家著名人物故事 729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3人
古代名人事迹 1256字 9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08人
古代名人故事 527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34人
古代名人事迹 1809字 15段 7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46人
古代爱国名人的事迹 535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98人
古代励志名人事迹材料 764字 13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19人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293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08人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事迹 564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38人
古代名人事迹优秀范文 740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78人
古代名人的事迹 896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89人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 976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13人
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素材 406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46人
古代名人事迹诸葛亮 694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03人
古代名人事迹作文大全 1038字 1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33人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465字 2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18人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李阳祖籍山西,出生于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

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博,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李阳,绝对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榜样。基础差不要紧,笨鸟先飞嘛,关键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讲一口流利、纯正、地道的英语,我们也一定能!

古代书法家著名人物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山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风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己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古代名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说到蒙恬和匈奴的关系,好像就是上天注定的势不两立。蒙恬生活的年代,边境经常受到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的掠夺,秦政权受到威胁。而且,在秦尚未统一六国前,匈奴就常掠夺内地人民的牲畜、财产,与其相邻的燕、赵、秦等国更是深受其害。尤为严重的是,在秦征伐六国的最后阶段,匈奴乘机占领了河套地区,即所谓的“河南地”。

这给心怀忠君爱国抱负的蒙恬以很大的施展空间。在随后的河套战场上,这位中华第一勇士让匈奴尝尽屡战屡败的滋味。

降兵河套血战匈奴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名将蒙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境内),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今内蒙古乌拉山一带),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进过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蒙恬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的一次战绩,人们称赞他是“中华第一勇士”。

独步沙场破不败神话

大一统的中国刚刚缔造的时候,蒙恬没有机会去享受一个开国功臣应得的荣华,而是肩负着更艰巨的使命——北定匈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正当咸阳城里欢庆胜利的时候,秦国北部边境传来匈奴频繁骚扰并大举南侵的消息。匈奴军队杀人放火,抢劫牲畜财物,边疆人民苦不堪言。这时,秦国刚刚统一,人心思定,军民厌战。蒙恬不顾连年征战的辛劳,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复河套一带。

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出征。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古代名人故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必须去山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然后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但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立刻去。”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我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日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能够了,何必自我亲自去呢?

我觉得魏文侯一点也不傻,正因为他处处诚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赖,然后国家才得以强盛,一个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诚实守信,而在我们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做事不负职责,违背职业道德。

古代名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09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46位用户喜欢。

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白天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切红薯片、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大菜,都是父亲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全村出了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随后,厨房一阵案板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

客人吃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就被打发着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们就偷偷溜回来,盼着客人是否吃过了还能有剩余。果然,在锅底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

在那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用来待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掺面,母亲总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和菜,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到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和菜了。

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很紧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只顾快活地玩耍,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帮忙。月朗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令人头昏眼花。磨过一遍后,母亲开始过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打瞌睡。

不久,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我和弟弟就同母亲吵,扔了磨棍怄气。母亲叹叹气,无奈去敲邻家的窗子,哀求人家:“二嫂子,二嫂子,你起来帮我推推磨子!”

人家半天不吱声,她还在求,说:“咱换换工,你家推磨子了,我再帮你……孩子明日要上学,不敢耽搁娃的课的。”

瞧着母亲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和弟弟就不忍心了,揉揉鼻子又把磨棍拿起来。

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是事无巨细的,而家里真正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一切由当教师的星期天才能回家的父亲做主。在我上大学的那些年,每次寒暑假结束要进城,头一天夜里总是开家庭会,家庭会差不多是父亲主讲,要用功学习呀,真诚待人呀,孔子是怎么讲,古今历史上什么人是如何奋斗的,直要讲两三个小时。

母亲就坐在一边,为父亲不住吸着的水烟袋卷纸媒,卷好后便开始打盹。父亲最后问:“孩子妈还有啥说的?”母亲一怔方清醒过来,父亲就生气了:“瞧你,你竟能睡着?!”母亲笑着说:“你是老师,那么能说,我说啥呀?”大家都笑笑,就分头去睡了。这时母亲却来了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吃的素饺子。

父亲去世后,我原打算接母亲来城里住,她不来,说父亲去世不到3年,没过3年的亡人会有阴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供上饭莱。平日暖和的时候,她也去和村里一些老太太们抹花花牌。她养过几只鸡,可她不大吃鸡蛋,只要有人来家坐,她总是惦着要烧煎水,煎水里卧只荷包蛋。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她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日爱吃酸果子”,这话她要唠叨好长时间,直到梅李彻底腐烂了才肯倒掉。

她在妹妹家学练了气功,我去看她,没说几句话她就叫我到小屋去,非要让我喝一个瓶子里的凉水,不喝不行,问这是怎么啦,她才说是气功师给她的信息水,“你要喝的,你一喝肝病或许就好了!”我喝了半杯,她就又取苹果橘子让我吃,说是信息果。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的出版,令我受到数不清的赞美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还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给她领路,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承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儿。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我不仅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古代爱国名人的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你一定很熟悉吧?这是我们语文书上的《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里的诗句。你可知道这首诗的作者——陆游的生平?现在我来介绍一下。

陆游是我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是浙江绍兴人。他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勤奋,在他12岁的时候就可以写诗文了,在28岁时,赴临安考试,陆游考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同时参加了考试,秦埙考第二,考得没有陆游好。秦桧知道此事很不高兴,竟要降罪主考官,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陆游除名了。秦桧是谁?他就杀死岳飞的大奸臣、大坏蛋。可怜的陆游直到秦桧死后才出来做官。

陆游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经常攻打中原。当时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向南迁移,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他从小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40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

古代励志名人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有一年,酷爱练字的颜真卿弃官投到张旭门下学习书法。他原以为在的门下学习,很快就能够掌握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告诉他练字的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简单地指点一下字帖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张旭喝上点酒后,就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去看戏,回到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让颜真卿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间,过了几个月。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十分着急。他决定亲自向老师讨教。

有一次,张旭又兴冲冲地拿起了笔,颜真卿趁机走上前去,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

张旭抬起头看着颜真卿,关切地问道:“有事吗?”

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我想让老师传授给我书法秘诀。”

听了他的话,张旭又好气又好笑,但念颜真卿为人忠厚耿直,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学习书法,要勤学苦练,同时还要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为师不是多次给你讲过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还有所保留,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老师所说的这些道理我都已经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将字写好的秘方。学生弃官从师,就是为了这个,还望老师多多赐教。”

张旭听了,眉头紧皱,但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只有通过苦练,才能够写一手好字,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对于老师的开导,颜真卿仍认为是推托之词,于是双膝跪地,继续苦苦哀求。

张旭见这个学生根本听不进自己的话,一心只想要秘诀,心中十分不快。为了能让他醒悟,他终于沉下脸来,厉声喝道:“你想要秘诀是吧?好的,我现在就告诉你:凡是一心寻求什么诀窍,不肯下苦功夫的人,是不会取得任何成就的。”

张旭说完,便挥毫写自己的字,不再理他了。

颜真卿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学习之道。之后他勤学苦练,潜心揣摩前辈笔法,从社会生活与自然景象中领悟运笔的神韵,进步很快。后来他写的字端庄雄伟。

经过不断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着名的书法家。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8位用户喜欢。

柳公权是唐代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骨力劲健,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合称颜柳。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权不相信,他悄悄给家里人留了纸条,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古代名人事迹优秀范文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2500年前,他如水如茶如此淡然如此之波澜不惊。一个不羁的灵魂,一个刚与柔的最佳契合点,塑造了一个万人景仰的孔子,与生俱来的智慧悄然凝集历史上最为壮光的洪流,不断冲击着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心灵——直到2500年之后,他再次给华夏子女掀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智慧,穿越时空,给全人类上了一堂最为震撼的课!

我想象中的孔子,老态龙钟,须发皆白,他正双目微闭,双手捧书,嘴里碎碎念着什么,时而嘴角微微上扬,时而眉头紧锁。我不知道这样一位孔子是否是于丹心中那个“灰色的孔子”,但我和于丹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让这样一位孔子去链接一个多彩的世界……

《论语》凡是中国人必知晓的一部名著。于丹告诉我们,里面并没有多少长篇大论,而更多的则是他日常的话,简短的语言确实最有力的真理所在。因而,我敬佩孔子,敬佩他无时无刻都能做一个学者。真正的学者,不是一个职业代号,而是智慧的体现。孔圣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均是受他滋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仁”为己任,才大有作为!

而今社会,每个人都想领教孔子的才智,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每年每天都有人,虔诚的,同样虚伪的,赶集似的赶往孔庙“汲取知识”。试想,这是多么愚昧的行为?孔子若在世,他定会抚须摇头长叹……

若我们心中装着孔子,那么无论是不是孔子亲临授课,那么也无所谓了;若社会心中装着孔子,那么当今盛世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孔子社会”——每个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落实于行动。我们在孔圣人的熏陶下,洗礼下,整个社会,将会向高档次进发!

孔子社会。让孔圣人的才智引导这个社会。但,而今不过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感知四时,感知山水,感知风月,感知孔子,做一个圣人,将内心的智慧展示予世界,那么你也将会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而非“闲人之一”也!

悟,《论语》……悟,孔子……

古代名人的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号称弟子三千,每一个无不是平步青云的,他还因为良好的品德素养被人们称为圣人。按现在的说法,孔子也该称得上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优秀教师了。

教师节,是一个关于老师的节日,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开始沿用。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节便是报答老师对我们无私奉献的契机。

孔子和教师节看似没有多大关联,毕竟有教师节的时候孔子已逝去多年了。但孔子不是一个大教育家吗?那么他也该过教师节吧!九月十日是现在国定的教师节,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有关组织都呼吁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因为那是孔子的诞辰。孔子有那么大的魅力吗?甚至让我们改变已沿用多年的节日。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把教师节改在九月二十八日是对这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的肯定和对教师们的尊敬。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开创了中华大地历史文明的先河。孔子一生在各国游历,发扬他的思想却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接受,而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写成了一本书,那就是流传至今仍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的《论语》。而孔子的思想也从那时开始影响中国一代代的儿女。孟子便是遵循了孔子的思想从而创作了《孟子》,即使是那史册上的暴君秦始皇也无法磨灭儒家思想的传递,更是有数不清的帝王俱废百家,独尊儒学。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便是从孔子开始的。

如果说那是孔子过去的辉煌,那么现如今,他依旧是不朽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汉语,世界各地都开办孔子学院,在美国,汉语成了大学必修课之一,而教材就是《论语》。孔子的魅力开始由中国向外传播,一点点渗透了世界。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帖子,是网友投票选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人物,而孔子便首当其冲,名列第一。

如此伟大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纪念他,所以把教师节改为九月二十八日不得不让人深思,也不得不让人首肯。这表示孔子的魅力影响至深,孔子的魅力已远播海外,那也是中国的魅力。教师节的改变如果确定,也意味着中国的古文明已经开始被世界所认同,被世界所融和,孔子的魅力即是中国的魅力。

还记得那首《中国话》吗?“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对于我来说,整个怀孕的过程都非常艰难,所有的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我怀孕怀得那么辛苦?比如脸过敏、红肿;7个月后基本不能躺着睡只能坐着睡;最要命的是在剖腹产的时候,我竟然对麻药不敏感,推进产房打完麻药15分钟后开始做手术,麻醉师采用的是腹膜外麻醉,不是全身麻醉。当医生将刀划下去时,我的直观感受就是:“怎么那么痛啊!”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痛呢?之后麻醉师又给我推了一针,再过15分钟,我还是感觉到刀划下去的痛。麻醉师都觉得奇怪,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人,心跳血压全都降下来了,这种情况下应该是不痛的……

就在这时,我感觉天花板上不停地在打开一扇又一扇门,后来我才知道医生给我实施了全身麻醉,我昏睡过去。等我有意识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生了。

所有这些经历让我感叹:在别人身上很正常的事在我这里似乎都起了化学变化……不过,现在讲起这些,我已经远没有当时那种感受了。我觉得女人都有健忘症,很容易遗忘痛苦。

有人跟陈老师(陈建斌)说:“一定要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会太独了”,陈老师答:“别,现在千万别在她面前提这事儿,她怀孕的过程太辛苦了,我们现在不想这个。”我现在也在考虑要不要过两年再试试。之前有人跟我说这事,我曾很坚决地回应:“不可能,我这个苦是常人想象不出的。”但是,现在却觉得那种苦还是可以忍受的。

我怀孕的这个过程对陈建斌触动也挺大的。他当时心理压力非常大,很害怕出现紧急状况。他偷偷地去寺里求佛,每天逗我开心。所以,在金鹰奖颁奖的舞台上他流泪了,当时挺让我意外的,还开玩笑说他表演的太好了,但我知道他是真情流露。在等候的间隙我出去了一趟,因为觉得现场空气不好,座位又硬又小,加上没吃饭,我几乎坐不住了。后来,他跟了出去,这些他都看在眼里,很心疼我。那时他一直在掩饰自己的情绪,等到上台的时候已经抑制不住了……

在产房外面,陈建斌的焦灼心情都被家人用DV录下来了,他一直来回踱步,背着手故做轻松,偶尔还跟其他人聊聊房产的话题。当护士用小婴儿车把儿子推出来时,陈建斌在那儿急切地说:“盯住了,给我盯住了,别抱错了!”医生推得很快,我妈、我妹、小姨就跟着跑……通常,这时很多爸爸都去顾孩子了,但是陈建斌在等我,我被推出来的时候,朦胧中看到他关切的脸。

有时候看陈建斌抱着孩子专注的神情,我有种幸福得想哭的感觉。儿子已经睡了,他坐在那儿可以看上半天,他经常给儿子读诗,此时儿子的神情马上变得很专注。

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素材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俗话说,人间不如意十之--。对待生活乐观向上,对待工作积极作为,不为别的,只为心安。

最近看了《苏东坡》纪录片,感慨颇深。在中国众多的文人里,苏东坡的诗与词,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很多人的最爱。看到月亮,你会情不自禁吟诵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练习书法,他的《寒食帖》又堪称精品;提到美食,又会让人想起令人垂涎三尺的“东坡肉”。可以说,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人念念不忘,提到他,嘴角露出敬意微笑的一个人。

苏东坡一生几起几落,一度被贬至杭州、黄州、惠州,乃至儋州,可每到一处,苏东坡心怀天下苍生,用心造福一方。比如,清淤西湖,筑建苏堤。东坡饼、东坡笠,都因苏东坡而变得更有韵味。

诗人余光中说:“如想要选择一个人一同旅行,他不选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不选杜甫,因为他太悲苦。苏东坡倒是一个值得同行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趣味的人。”这或许,就是无数人喜爱苏东坡的原因了。千年之后,人们喜爱他,相信,再过千年,他依然魅力依旧。

古代名人事迹诸葛亮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人,辅助刘备建立蜀国。此人足智多谋,老谋深算,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晓知三百年前,五百年后之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遇事勤思慎为,未雨绸缪,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战例。

草船借箭。周瑜为吴中都督,对诸葛亮的才能十分嫉妒。有一次,他让诸葛亮三天之内准备十万支箭,并当场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情况十分危急,但诸葛亮不动声色,前两天表面上没有丝毫动静,只是准备一些稻草人立在船上。第三天清晨,大雾弥漫,他一声令下,几百条草船开向曹营水寨,几十个士兵在船上敲锣打鼓,呐喊助威,而自己却与鲁肃在草船中饮酒。曹军以为敌军进攻,弓拏手万箭齐射草船,顷刻间,十万余箭顺利得手。由于诸葛亮事前周密分析了大雾天气,充分准备了草船,化解了三天造十万支箭的险情,在“未雨绸缪”中显示了他超人的智慧。

火烧赤壁。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准备攻吴,而吴的力量与曹操悬殊很大。诸葛亮借东风来个火烧曹军连锁船,江面之上,火光冲天,樯橹化为灰烬。这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火烧赤壁之战。诸葛亮为什么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呢?因为他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时意外的情况往往也会发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失街亭。这是一个典型战例。诸葛亮用人失察,让一个只会纸上谈兵并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守街亭,而马谡又刚愎自用,听不进劝言,街亭失手,军情危急,司马父子长驱直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诸葛亮重新调整战术,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千军万马,从而使蜀军战略转移,化险为夷。亡羊补牢补得及时也是大有裨益的。我想,人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大概也有这一层意思吧。

由此看来,“未雨绸缪”至关重要,“亡羊补牢”也不可缺失。

古代名人事迹作文大全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8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在古装剧中,大臣假传圣旨是死罪,严重的还有可能被诛九族。正因如此,所以很少有人敢这样做,敢这样做的人,都已经死了。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还真有一个不怕死的人,他假传圣旨,人人都以为他会死,谁知最后竟出现神转折,皇帝不但没杀他,反而大大地嘉奖了他,对他封侯拜爵,让他平步青云。

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那时西汉与匈奴时战时和,汉宣帝时期,匈奴内斗,有五个单于争夺王位。

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为了得到汉朝的支持,都把儿子送到汉朝做质子,汉朝也都接受了,最后,送来质子的两个单于打败了其他三位单于,成为匈奴势力最大的两个单于。

呼韩邪单于为表感激之情,亲自到汉朝拜谢宣帝,但郅支单于却误以为呼韩邪投靠了汉朝,得到了汉朝的全部支持,心有不满,便出兵向西攻占了一部分呼韩邪的地盘,还困住汉朝使者江乃始等人并羞辱他们。

到了汉元帝时期,郅支单于派使者进贡,顺便要求带走入侍的儿子。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汉朝最终决定派谷吉为使者护送匈奴质子到郅支王庭。

到了郅支王庭,郅支单于发怒,杀了谷吉等人,彻底与汉朝撕破脸,向西逃到康居。

汉朝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要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单于就扣留了三批使者,羞辱汉朝。

公元前36年,汉朝又派出一队使者,即陈汤和甘延寿出使西域。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陈汤和甘延寿两个使者极有可能像前三批使者一样,被郅支单于扣留。

但是,陈汤是个异数中的异数,此人有勇有谋,行事不拘小节。在接到出使西域的差事后,陈汤就已经想好了对付郅支单于的办法。

陈汤对甘延寿说:“郅支单于仗着自己威名远播,时常侵犯欺凌乌孙、大宛等国,想吞并他们。如果郅支单于真的得到了这两国,那匈奴必将成为西汉的隐患!”

甘延寿赶紧追问到:“那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陈汤接着又说:“郅支单于所在的地方相当遥远,他们没有坚固的城墙和强劲的剑弩用来自守,如果我们发动边境屯田的官兵,再率领乌孙的部队,一直打到他们城下,他们逃无可逃,守又不能守,千载功业便可一朝而成!”

听完陈汤的计划,甘延寿热血沸腾,如此奇计也只有他能想得出来了。甘延寿正打算写封奏折报告给皇帝,但陈汤却拦住了他。陈汤说:“朝廷里那帮大臣一定会反对的。”

适逢那段时间,甘延寿卧病在床,陈汤独掌大权,便假传圣旨,调发有城镇的各国军队以及车师国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共四万多人。

等甘延寿得知以后,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他只好跟着陈汤大干一场,希望能获得胜利。

陈汤带领这支军队,远征异域,斩杀了郅支单于,大获全胜,立下一大奇功!

回朝后,汉元帝高兴极了,赦免了陈汤假传圣旨的死罪,还把陈汤封为关内侯。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16篇范文)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古代信息

  •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16篇范文)
  •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16篇范文)68人关注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