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现代名人事迹范文 | 1192字 | 6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02人 |
中国现代名人事迹心得 | 379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26人 |
中国现代名人鲁迅相关事迹 | 609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51人 |
现代的名人事迹材料 | 558字 | 3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33人 |
关于现代名人事迹材料 | 668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70人 |
现代名人故事简短 | 940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52人 |
现代著名人物事迹材料 | 1182字 | 10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87人 |
现代中国名人事迹 | 174字 | 3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151人 |
中国现代名人鲁迅相关事迹 | 455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23人 |
现代中外名人事迹素材 | 1515字 | 12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06人 |
现代名人先进事迹范文 | 1147字 | 5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272人 |
现代有关爱国名人的事迹 | 498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81人 |
现代名人事迹材料 | 240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102人 |
中国现代名人鲁迅相关事迹 | 382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08人 |
现代名人主要事迹素材 | 1288字 | 13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26人 |
现代名人事迹范文 | 1015字 | 12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25人 |
现代名人事迹范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现在说起杨丽萍,都知道她是我国的舞蹈艺术家,她的《雀之灵》《孔雀公主》《两棵树》《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享誉世界,成为舞蹈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杨丽萍成名背后所经历的辛苦,而她对自己的辛苦又另有一番认识。在一次电视采访节目中,杨丽萍为观众展示了她独特的辛苦观。
杨丽萍的童年是在山村度过的,从小她父母离异,作为家中长女的杨丽萍,开始承担很多家务活儿,还帮大人做繁重的农活儿,放牛、上山打柴、采茶、插秧、捡麦穗、舂年糕、织布,几乎所有的农活儿,童年的杨丽萍都做过。听杨丽萍微笑地谈起童年,主持人诧异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美丽瘦削的舞蹈家,童年时还做过这么多农活儿。主持人问杨丽萍,那么小,就做这些农活儿,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是生活需要啊,认识到这一点,就一点也不觉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将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饭做熟,你就会很快乐的。
上世纪70年代,杨丽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团,成了一名舞蹈演员,开始了她美丽的舞蹈事业。从小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的杨丽萍,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她的舞蹈基础很薄弱,而一个舞蹈演员,需要身体的软度,压腿、练把杆,这都是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训练。杨丽萍每天坚持练功到深夜。当时,生活条件很差,每个月只有7元钱伙食补助,经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几滴油星。主持人问杨丽萍,生活条件那么差,练功又那么累,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说,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欢做的,是为你的舞蹈事业打基础,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怎么能叫苦呢?
为了原生态歌舞《藏谜》的创作,杨丽萍带着她的舞蹈演员们,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在成都,她们终于第一次将这台大型歌舞搬上舞台。到达成都后,距离正式演出只有一个星期了,而节目的整合和走台还没有完成,时间太紧了。为了不让期待已久的观众失望,杨丽萍和她的舞蹈演员们抓紧时间进行走台练习,整整一个星期,杨丽萍全身心地投入最后的排练,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听到这里,主持人忍不住又问她,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啊,那段日子一定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都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嘛,你看到了这个事实真相,就不觉得它是一件苦差事了……
主持人三问苦不苦,杨丽萍都说不苦,并且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实质都是一样,那就是苦的背后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上山砍柴不苦,是因为可以把饭做熟;练功不苦,那是为事业打基础;每天只睡一个小时不苦,那是成功前夜的付出。这些认识足见杨丽萍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目光长远的人,一个理智又富有激情的人。
杨丽萍的苦是实在的、有目共睹的,也是她切身体会的;她的不苦是观念中的、经过升华的,也是被自己的意志改变了的。她将苦差事转变成不苦的经历,是源于她认清了事情的面目,要想成功,就必须辛苦,辛苦过后,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实则融入了大胸怀大智慧,令人钦佩。
中国现代名人事迹心得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中国现代名人鲁迅相关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教科书中,那时只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爱民的让人钦佩的大作家,心中满是敬意却不敢靠近。偶然查阅起他的趣事,竟发现他如此认真、幽默。
小时候他就无比热爱读书,对书也是视若珍宝。每每看书前,必须要洗洗手,才郑重的拿起书籍阅读,好像生怕弄脏了那神圣的书籍似的。他对书的热爱远远超出了对物质的享受。有一次,因为成绩优秀,学校给他奖励了一枚金质奖章,结果他竟跑到街头将它卖了换钱。年幼的他又做了一件超乎我们意料的事情,他竟然没有拿着那些钱去买好吃的,而是拿着那些钱买了一串红辣椒和几本书。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串红辣椒是给他看书时提神驱寒用的。每当晚上寒冷难耐,他就摘下一颗红辣椒放入口中吃起来,以此抵挡严寒和困顿。
他那爱书的样子、吃辣椒喷火的样子,认真看书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不觉让人觉得亲近了几分。要是你还知道鲁迅先生那些幽默的故事,相信你会更喜欢他。
有一次他被特务跟踪,由于特务穿着比较破烂,他心生戏弄之意,给了特务一个银元,让他去买点吃的。想想那个特务当时的脸色,该是一阵红一阵青吧。晚年的鲁迅先生除了奋笔疾书,还多了几分孩子气。据说有一次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作,结果被屋外的野猫打断了好几次思路,于是他就拿起香烟盒对野猫发起了攻击,让那猫落荒而逃。想想一个如此厚重的大文豪竟也会有如此举措,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却也让我更喜欢他了。
真希望自己也能如鲁迅先生这般热爱读书,也能拥有这般幽默的处事智慧。
现代的名人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的时候,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关于现代名人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曼德拉在担任总统期间,曾有人批评他在处理南非艾滋病的问题上,重视不够,既没有提供急需的药物,也没有提供治疗金补助,导致了很多人的无谓死亡。面对民众的批评,他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很坦率地向公众道歉说:“我那时的确只关心国家建设,而没有注意到其他的事情。”
又有一次,曼德拉乘坐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去纳塔耳演讲。当飞机快降落时,有一个发动机坏了。当时,飞机上的很多人都惊恐不安,只有曼德拉在静静地看着报纸,气定神闲,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飞机最终安全着陆后,当曼德拉和同行的《时代》杂志编辑斯坦格尔回到车上时,斯坦格尔问他:“你当时真的不害怕吗?”曼德拉马上坦率地回答说:“天哪,我刚刚害怕极了!但是作为一个领袖,我不能让人们知道这点,为此,我当时不得不装一下门面。”
一直以来,在南非民众的心目中,曼德拉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是一个圣人,是不会犯错误的。面对民众对他的顶礼膜拜,素有自知之明的曼德拉,多次公开坦率地提醒他们说:“我不是一个圣人,我也会犯错误,而且犯过很多错误,但我来到人们当中,又总是不得不装成圣人的样子,这实在是无奈之举。我希望你们在评判我时,不要看我站得有多高,而要看我多少次跌倒了,又重新站起来。”
这就是曼德拉,虽然贵为总统,又是的偶像,但对于自己的失误和缺点,他都能坦率地面对,毫不掩饰。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坦率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这样,你反而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作为南非的领袖人物,曼德拉勇敢地面对民众的批评,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降低自身形象,反而因为内心坦荡增强了公众对他的信任,这或许就是曼德拉的过人之处吧。
现代名人故事简短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现代著名人物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
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
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现代中国名人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王伟:海空卫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
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中国现代名人鲁迅相关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是谁?曾拿着笔杆奋力的向旧社会刺去;是谁?在路上彷徨无助、呐喊;又是谁?情愿将自己当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啊!是他——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有着寸长整齐的板头,有着如隶书般一字型胡须,他长穿着朴素的中式长衫,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一双犀利的眼睛,着眼睛看透了世间百态、人性善恶,他还有一双永不停歇的手,写出了深刻的思想,更写出了传奇文学。
他曾中黑暗中无数次徘徊,他多次“碰壁”,但他却不曾放弃,他为了写文章,也为了与反动派周旋,他换了一百多个笔名。当初先生在日本学医,是为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可惜,先生发现医学只能救了人的身躯却救不了人的灵魂!于是,先生拿起了笔,一次次地唤醒当时已麻木的国人。屡次的失败,先生并没有灰心,反而越挫越勇,终于,他唤醒了国人的精神,很多人勇敢地站起来……
我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敢恨、敢说、敢写的,他唤醒了国人的思想,写出了传奇文学,他关心孩子,更关心进步青年。至时今日,他那声“救救孩子……”还萦绕在我的耳畔。啊!鲁迅先生,你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代人的英雄,我们会传承你的精神,为中国。为人民奋斗,努力下去。
现代中外名人事迹素材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那一年,她还在农村里插队,瘦弱的身子承受着繁重的农活。一天,她正在西瓜地里忙着,有人把她叫了过去,说工宣队来招生,去试试。
这一试,她就去了北京外语学院,成了英语系的一名工农兵学员。不过,还来不及欢喜,阴霾就笼罩了心头。在班里,她居然有两个“最”:一个是年龄——老姑娘了;一个是成绩最差——基础太弱。
一天上课,老师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遍没有听懂,第二遍听懂了却不知怎么回答,于是,僵在了课堂上。课后,她一口气跑到后院的山坡上,大哭了一场。
“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比别人差,我努力还不行吗?”终于想通了,她给自己许下诺言:“我一定要成为的学生!”她很勤奋,每天晚上学到深夜,凌晨四五点时又掀开了被窝。不管天热天冷,在校园一角的那棵大树下,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大声地念,大声地背,把头一天学的东西翻来覆去,不记得滚瓜烂熟不罢休。
一晃,四年过去。毕业的时候,她的确成了全年级出类拔萃的学生。那一代人,和今天完全不同,因为根本没有择业自主权,从英语系出来的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生。这份工作单调、乏味,很麻烦。在外人眼里,还是一份很没出息的活。起初,她能够老老实实地干,时间一长,心里就越发郁闷,越不平衡——一个堂堂外院的尖子生怎能这样憋屈呢?终于,在和母亲的一次见面中,她大吐苦水。
慈祥的母亲没说什么,而是叫她去洗卫生间、刷马桶,她怏怏不乐地听命。可是,她使劲地扫地板、费力地刷马桶,反复几次,感觉还是很不干净。她不由抱怨:“我没办法了,就这样子了!”母亲不说话,而是弄来一碗干灰,然后将干灰洒在又脏又湿的地方,让干灰将水吸干,再扫,效果果然好了很多。不多久,马桶里的-污垢全不见了,犹如做了一次增白面膜。
她没做到的,母亲做到了。她不禁夸奖母亲,母亲却告诉她:“一件事情,你可以不去做;如果做了,就要动脑筋做好,就要全力以赴。你不能挑你的工作,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啊,那就是把工作做好。”站在一旁的她听了母亲的话,久久无语。
回到单位后,她仿佛变了一个人。她把使馆里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他们家属的名字都牢记在心。不仅如此,使馆里有很多公事、私事都委托她通知、传达和转告。逐渐地,她成了一个留言台、大秘书。工作之余,她就读外文报纸、小说,不断提高自己的读、译能力。由于为人热情,水平出众,她在使馆里成了很受欢迎的人。
一天,英国大使来到电话间,靠在门口,笑眯眯地对她说:“你知道吗,最近和我联络的人都恭喜我,说我有了一位英国姑娘做接线生?当他们知道接线生是个中国姑娘时,都惊讶万分!”英国大使亲自到电话间来表扬一个接线生,这在大使馆可是件破天荒的事!
没多久,她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英国《每日电讯》记者处当翻译。报社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颇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被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也大,还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当她调过去时,老太太不相信她的实力,明确表示不要,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没想到,一年后,老太太经常不无得意地对别人说:“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再后来,她被派往英国留学,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在里兹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她到外交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还当上了副院长,并多次荣获外交部的嘉奖。
她就是任小萍。最近十年里,她先后担任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新闻参赞和发言人,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中国驻安提瓜和巴布达大使。目前,她是中国驻-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从一个黄毛丫头到一个全权大使,任小萍的职业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组织上安排的。但是,无论被派到哪里,她都在积极地适应,都在努力地把工作做好,做得。任小萍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工作时,总有一样可以选——好好干!无论何时何地,把工作做好,成功也就不远了。
现代名人先进事迹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屠呦呦近日赴瑞典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颁奖之前,屠呦呦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强调这不仅是授予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她还讲述了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并特意谈到中医药说,这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填补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她将中医中药推向了世界,她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过去,包括很多中国人在内的国内外学者专家,都批评中医中药为伪科学。屠呦呦用诺贝尔医学奖粉碎了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攻击,奠定了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地位。屠呦呦是民族的功勋、佼佼者,她对科学的贡献是卓著的。
40年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可想而知,屠呦呦要从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可谓历经千辛万苦。失败了,推掉重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在失败面前,他们不言弃,始终执着地追求。屠呦呦被称着是“三无教授”,她毫不在乎,兢兢业业,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尝试药物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以做到保证药物的万无一失,屠呦呦的肝脏因此受到了损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目的就是换来大家的健康,换来人类的科学进步。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充满了许多精彩传奇故事,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屠呦呦的精彩故事是一本极好的励志书。必须用好这本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学习科学家的精神特质,“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待遇面前不伸手,为着祖国的科学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需要讲好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用屠呦呦的故事屠呦呦的精神鼓舞大众,振奋精神。
大家一定记得,当年,陈景润摘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1977年10月3日,新华社报道,陈景润的突出贡献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写下光辉一页,中国科学院提升他为研究员。1978年1月,《人民文学》刊发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随后予以转载,“怪人陈景润”轰动全国。1978年4月,《哥德巴赫猜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时,“七七级”大学生刚刚入学报到,坐定课桌,开始如饥似渴地求知。都是关于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精彩故事,不仅教育了“七七级”。《哥德巴赫猜想》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陈景润的故事遍布大街小巷,刻入每一个人的脑海,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是振奋人心的消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屠呦呦是时代的符号,是科学家的优秀代表,是当代的陈景润,必须大张旗鼓的宣传屠呦呦与她的诺贝尔奖,讲好她和青蒿素之间有着精彩传奇的故事,用以教育人激励人,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科学的春天。
现代有关爱国名人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我想到了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说过的话:“我只是遗憾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而想起这句话,又使我陷入沉思,从中受到启示。
建国60周年来,纵观古今中外,多少爱国人士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苏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不管他们的生命是长是短,贡献是多少,他们的献身是悲壮是慷慨,都以成为过去。但他们的这“一次”生命却奉献得如此伟大,永远都在人们的心中闪光,美国总统林肯,由于领导废权运动被杀害,革命者-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献出了生命,并留下《可爱的中国》以表达他死而无憾的心情。所有一切,不都表明他们对祖国的赤诚与无私吗?但他们的.这一次生命奉献的伟大。
不错,生命赋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这“一次”却又不尽相同,就说现在的社会,虽有许多人都忠心效力于国家如杨利伟等航天英雄。
但仍有人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心中主要的。“什么爱国?值几个钱?”这就是他们的想法。在深圳,不就有人把外国人刚扔下的人民币捡走用吗?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留美学生被人家的豪华生活所迷,一去不复返。我不禁要说,我们正处在改革时代,正需要每个人将自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放在祖国建设上。像他们那样,又怎能好好地利用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呢?
现代名人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香港着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中国现代名人鲁迅相关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用笔来拯救中国的人,他所面对的社会是我们所不能想像的,是那样的阴暗、凄清与恐怖,可仍义无反顾地用笔在写,用心在呐喊。虽然曾经也有过彷徨,但内心的信念最终战胜了一切。
也许最难过的不是“醉生梦死”的麻木,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唯我独醒”这是一种何等的寂寞啊!能够战胜孤独的人也许才是真证的勇者,想到这不禁让我对鲁迅先生肃然起敬,
在先生的众多文章巾我是最喜欢《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子,这里的文章大多都是记述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生活,故事平淡,却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温暖,一种家的温暖。这里没有杀戮,没有争斗,有的只是那平缓的心境。这也许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天性,让我总是不由得去偏爱那些舒适祥和的文章。
什么是传世的孤寂?胸膛里大开大合的悲痛,像拉动的风箱一般沙哑地呼唤起来;一丝光线涌出,把所有沉睡的过往轻轻唤起。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当时的心情,可正是我现在的心情。
现代名人主要事迹素材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8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郭晶晶,1981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保定,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
早年经历
郭晶晶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郭树忠在铁路工作,母亲范玉梅曾是乐凯胶片厂的工人,当初同意郭晶晶去学跳水仅是出于让喜欢挑食的女儿身体好。然而郭晶晶的膝盖骨有些外突,这会影响空中造型,于是郭爸爸不得不坐在女儿的膝盖上强行压腿,这个时候郭晶晶疼痛的汗珠就会掉下来,每一次为女儿压腿也是对郭树忠和范玉梅的煎熬,尤其是郭妈妈一度想让女儿放弃跳水,但小小年纪的郭晶晶却硬是坚持了下来。
郭晶晶在河北省集训队时,母亲范玉梅要在下班后赶往训练基地,看着女儿吃饭、学习、睡觉,等这一切结束后才离开。郭晶晶11岁进入国家队后,郭妈妈要将自行车搁在行李车上一同托运到北京,直到女儿在国家队站稳脚跟拥有一些比赛奖金后,范玉梅才结束了与自行车一同进北京的日子。
郭晶晶成功背后的故事
郭晶晶曾在保定乐凯小学度过五年时光。那时候郭晶晶进了跳水队。
一开始,郭晶晶的膝盖到脚尖伸不直,腿特别硬。为了练韧带,坐老虎凳。一次练习,郭晶晶腿骨摔裂,按理该回家休养。但教练李芳怕回去“心散了”,因为她觉得郭晶晶性格外向,训练不专心,需要不断提醒。因此,李芳让郭晶晶在游泳馆吃住,边养伤边观察别人训练,主要是把心收拢。那段时间,郭晶晶就躺在小木床上,腿上绑着夹板。一边养伤,一边看队员训练,听教练讲话。
即使在游泳馆养伤,她晚上照样做作业。郭晶晶边学习边训练,每天都能完成作业。这曾让班主任吴薇很奇怪,问她什么时候完成的。郭晶晶说是利用休息的时候。中午,还有下午训练结束后到吃晚饭前都是做作业的时间。实在写不完,就在厕所写,因为宿舍到时间就要关灯。对此,郭晶晶的姥姥很自豪,说,“我们家晶晶是两个脑子,一个脑子跳水,一个脑子学习。”
1996年奥运会后,郭晶晶训练时又摔坏腿,开放性骨折。据时任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回忆,训练时,一名广东队的教练开灯。他准备开右边灯,结果关了左边灯。当时郭晶晶正起跳,在半空中一下看不见,踩歪了。于是骨折。这是一次相当大的打击。
在北京看病,按常规处理是要打钢钉,一年后再取出。对于运动员来说,多做手术会影响训练。于是采取保守治疗,打着石膏的郭晶晶回到河北。
摔坏腿是1996年12月,第二年10月是全运会。选择保守治疗的郭晶晶,花5个多月时间慢慢愈合。等腿好了,离全运会也只有5个月了。养伤期间,她身高长了5公分,体重增加20斤,而且腿很细。
伤好了,接下来是魔鬼训练,每天6点起床,练习到8点,再吃早餐。中午,别人午睡,她穿着出汗服在外面跑步。顶着烈日炎炎,在晒得发烫、反着白光的马路上跑步。下午继续上高强度训练。1997年夏天,在郭晶晶至今的训练中也是最苦的一段。李芳告诉郭晶晶:“你是能参加奥运会的水平,如果就此放弃,你以后想起会终身遗憾。”
全运会预赛,她还是拄着双拐看比赛,石膏还没有取。当时人人都想,还有几个月了,在全运会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全运会,就不一样了。郭晶晶体重减了15斤。腿也练成一条粗一条细。当年的郭晶晶给全场留下很深印象,李芳告诉记者,连裁判长都说,没想到她恢复得这么优秀。伤后复出的郭晶晶,拿下了3米板亚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代名人事迹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被誉为“第一反串”、“梅大师再世”的李玉刚不能不感谢一个栏目——央视的《星光大道》,自然也不会忘记那个眯着一双小眼睛,一脸坏笑的伯乐——毕福剑。
尽管早就小有名气,并在2005年赴欧洲巡演,火遍欧洲各国,但是李玉刚真正为中国广大观众熟知和喜爱还是在2006年参加了央视毕福剑主持的《星光大道》之后。那年李玉刚以甜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俊俏的扮相获得年度季军,成为当之无愧的平民偶像。
当初让李玉刚参赛,毕福剑以及栏目组是顶着相当大的压力的,不少专家对于李玉刚的这种男旦唱法颇有看法,更何况李玉刚还要加上扮相,这可是在电视台,怎么可能这么不严肃呢?搞不好什么“伪娘”之类的词可就要提前流行了!最后毕福剑和剧组不知道开了多少次会议,请示了多少次领导,用毕福剑自己的话说是“冒着被推下岗位”的危险,把李玉刚推上了台。
当然,值得李玉刚感谢和铭记的还不仅是老毕的发现和力推。
在那次周赛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李玉刚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和河南5岁的戏曲小精灵孔莹PK周冠军。在等待最终结果的时候,老毕问孔莹谁会得周冠军,小孔莹自信地回答:“我!”看得出,小女孩非常渴望这个冠军。
结果出来了,先是大屏幕显示孔莹的“小人”跳了上去。后来导演说是按错键了,重新按键以后,李玉刚获胜了!
激动的李玉刚频频地向观众鞠躬、挥手,享受着周冠军带来的喜悦,头脑空白的他早忘了身边的小孔莹——小女孩早已经梨花带雨,泣不成声了。
毕福剑是抱着小孔莹宣布最终结果的,他显然注意到了李玉刚的失态和失礼,可是他没有了往常惯有的调侃。而是径直把小孔莹递到李玉刚怀里,接着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小孔莹将以反败为胜者的身份参加本月的月赛。”如梦方醒的李玉刚接过小孔莹,轻声细语,好一番呵护和抚慰。这一感人镜头引来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对于毕福剑的善意“救场”,李玉刚一直记忆犹新,心存感激。他说:“这是毕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他让我明白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我们不仅是对手,也是朋友,更何况人家还是一个孩子,我更需要给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
毕福剑是善良的,这种善良是不动声色、不事张扬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善良,在维护了李玉刚自尊的同时,点醒了李玉刚的失误,并且巧妙地给了他弥补自身失误的机会。难怪李玉刚要铭记一辈子呢。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要是良药既能“利病”。又不“苦口”,那岂不是更受人欢迎吗?
当别人需要提醒和帮助时,以先知者、布施者自居,指手画脚、疾言厉色不是善良:感同身受地在为别人保留一份自尊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施以援手才是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