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 1704字 | 24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129人 |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 1962字 | 28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6分钟 | 149人 |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 863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98人 |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 2544字 | 20段 | 9分钟 | 14分钟 | 20分钟 | 157人 |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素材 | 1083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55人 |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 1282字 | 7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67人 |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 1501字 | 17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30人 |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素材 | 1336字 | 8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08人 |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 1066字 | 10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266人 |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 812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17人 |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 2004字 | 13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6分钟 | 102人 |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04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1946年,吴宇森在广州出生。幼时的他身体不错,不料三岁那年,背上却长了一个脓疮。本来只是小小的一粒,看起来没什么特别,谁想竟日渐长大,最后扩散到了整个背部。大夫说,那是背痈。
当时,广州的一个中医对吴宇森的父亲吴倬云说,这个孩子没救了,劝他不要再浪费金钱。吴倬云没有理会中医的劝告,他对人说:“这是我的儿子,不管要花多少钱,我也要把他医好。”
吴倬云变卖了家产,四处寻访名医,给儿子治病。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留学德国的西医,这才医好了吴宇森的“不治之症”。
生病的那段时间,吴宇森的背又脓又肿,疼得死去活来,昼夜啼哭。幸好当时吴倬云还有些积蓄,就雇了个佣人,让她和妻子二十四小时轮流抱着吴宇森,让他趴在她们手臂上睡觉。父亲的爱,不仅令吴宇森重获新生,更为他奠定了一生的性格基石——坚毅不屈。
父母禁止吴宇森进入电影圈
有一段时间,吴宇森每天看晚场电影,回到家已接近午夜时分。
吴倬云身上带有很多中国旧时文人的气质,他从来就不喜欢电影,曾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吴宇森,搞话剧可以,拍电影则绝对不行,因为电影是虚假的,而话剧才是真实的。
母亲也是同样的立场。由于初到香港吴倬云便患上了肺病,一直不能工作,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凭借她勤劳的双手,白天到石矿场敲石头,晚上则挑灯替人补衫、织毛衣,将四个儿女拉扯大。
因为尝透了生活的艰辛,她明白知识的重要,望子成龙之心非常强烈。眼看吴宇森有书不好好读,整日痴迷于电影,十分担忧。
母亲每次发现吴宇森看电影晚归,都伤心欲绝,悲愤地拿起藤条狠狠地打他,直把他打得跪到地上,紧接着便是长达五六个小时的罚跪。但即使如此,吴宇森也从没动摇过看电影的决心。
父母无可奈何,只好寄希望于吴宇森长大后可以慢慢改变志向,干些比较稳当的行业——因为电影对那一代香港人而言,确实是很不靠谱的玩意儿。
牵着母亲的手进戏院
有意思的是,母亲虽然反对吴宇森干电影这一行,但她本人却是个资深影迷,而且正是她把对电影的迷恋传染给儿子的。牵着母亲的手走进戏院,是吴宇森至今难以忘怀的幸福回忆。而吴宇森的电影梦,就是从《魂断蓝桥 》开始的,母亲欣赏的费雯丽与罗伯特泰勒,是吴宇森电影梦想中最早出现的两颗明星。
另一部让吴宇森魂牵梦绕的电影,是好莱坞著名歌舞片《绿野仙踪》。对这部影片,吴宇森不仅嘴上经常提起,而且在其潜意识中的那种深沉影响,也是极其惊人的。
据吴宇森回忆,他之所以深深地沉浸在歌舞片的世界里,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原因。歌舞片有动听的歌曲、美丽的人物以及互相关爱的纯洁之心。《绿野仙踪》里的狮子没有胆,稻草人没有脑,铁甲人没有心,但最后还是可以在成长中学习,战胜困难。当时,吴宇森在徙置区(安置受天灾或拆迁影响的港人的区域),时时有一种身处地狱的感觉。他非常希望能够冲出地狱,寻求一个新的希望。
被掌掴滚下楼梯,踢出剧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小孩看电影是免费的,因为每个成人都可以带一个小孩进场。拉着陌生人的衣角蹭电影看,是那个年代穷苦孩子最难忘的回忆。
吴宇森的妈妈不再带他上电影院,吴宇森便自己跑到美丽宫去,看准那些单身汉,走上前去央求道:“麻烦你,带我进去可以吗?”
凭着一副精灵可爱的模样,小吴宇森总是能博得同情,被顺利带进戏院。
那时香港的戏院,堂座两毛,超等座四毛。楼上价钱贵一倍,但视觉享受和音响效果要好得多。吴宇森一般进了场就不拿自己当外人,径直跑上超等座去。
然而,超等的享受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带位员,就是吴宇森这些穷孩子的克星。他们每次看到这帮捣蛋鬼,就会立即拿起手电筒,扮演起执法者来。
而吴宇森,就像老鼠躲猫那样,一看见电筒光,马上就藏到椅子下面,四处逃窜。直到带位的工作人员筋疲力尽,电影也差不多开场了,吴宇森才像山大王那样,大摇大摆地翘起二郎腿,旁若无人地欣赏电影。
然而,也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吴宇森就尝过被带位员一脚踢出电影院的滋味。
那一次,吴宇森背着弟弟,拉着一个男人的衣角扮他的儿子。他一如往常,一进场便跑上超等座位,没想到楼梯才上了一半,就被带位员揪住。他一把掌掴过来,吴宇森一失足,和弟弟一同滚下楼梯去。那人又赶了过来,一脚把他们俩踢出门口去。吴宇森“厚着脸皮”,爬起来跑到戏院的侧门,偷偷地从门隙往里看……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62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2010年的世界杯是近十年来黄健翔唯一一次不用上前线的世界杯。他失落吗?他不愿意正面回答,只是说:“你们说我失落就失落吧”。
黄健翔远比电视上看着精瘦,这得益于他长期坚持锻炼。接受采访时,他穿阿玛尼的白色t恤、帆布鞋,这四年来,他已然从一名足球解说员跃升为中国新绅士的代表。
世界杯的新战线
2006年德国世界杯,黄健翔每日在德国境内长途跋涉七八个小时,穿梭旅行23次,现场解说19场比赛。14天的工作,他没进过市区,只认识火车站和高速公路。
现在,他洒脱很多。以一副嬉笑怒骂的姿态坐在新浪的演播厅里,主持一档名叫《黄加李泡》的世界杯视频节目。他和另一个足球评论员李承鹏每日迎来送往郑渊洁、潘粤明这类非体育圈嘉宾,讨论的话题从“足球圈内的红粉佳人”到“足坛奥斯卡”。
离开央视四年,黄健翔的知名度不降反升,这得益于他找到了新的表达空间。从2008年在新浪开始写博客,两年间点击率高达7400万;2010年开设微博,半年内笼聚100多万粉丝;他投资的电子杂志《最体育》每期有百万下载。
他的博客常常一天一更新,微博每逢重大足球比赛,就会以滔滔江水之势一条接一条。他如此热衷把玩这些新事物。
愤世嫉俗
从央视辞职时,黄健翔已经39岁了。在重新寻找舞台时,他发现自己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长得也不够帅,唯一的技能是“会说话”。
刚进央视前两年,他是个编辑,前后为200场足球比赛配音;后来坐上体育解说的位置,1996年欧锦赛决赛,他像个球迷一样声嘶力竭喊出比尔霍夫的名字,这是他的成名作。那时,央视体育的解说标杆是宋世雄,他离那个标杆差得很远。“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行业公认的路线去做。”
幸运的是,这个不是学新闻,不是学体育,也不学播音出身的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这是社会进步和电视普及的需要。现在,不可能由一种声音,一个风格,一个节奏,一个人来包打天下了。”黄健翔说。
当然,这些都是他过去的辉煌。2006年11月16日迈出央视大门后,一切都不同了。
他的辞职源于2006年世界杯解说门_事件后不堪重负下的一时冲动。在几乎没有盘算未来要干什么的情况下,他“两眼一抹黑”递交了辞职报告。
离开央视前,他每年的年薪是十几万,这让他很不满。“央视体育解说员的收入还不如一个三流歌手,一个三流文艺主持。”钱并不是黄健翔选择去留的唯一原因,更多时候,他感觉委屈。比如,他一直把解说员定位为艺人,因为他需要半疯半傻的状态,但领导却认为解说员是文艺工作者;平时给报纸写球评,有些人会指责他利用央视的身份发表意见;每年提议涨工资,上头会说,你都这么有名了,还在乎这点钱吗?
黄健翔一直都充当愤世嫉俗者,曾自评“像我这样一个人,能在体制内存活十几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新的选择
离开央视后,黄健翔最先接到的橄榄枝来自凤凰卫视,而后又陆续接到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的邀请。“湖南台态度很坚决,但我觉得去湖南派不上什么用场。”黄健翔最终选择去凤凰卫视。
在凤凰卫视,黄健翔主持的体育脱口秀《天天运动会》播出一年即停播。这档节目被安排在下午五点半钟播出,收视率偏低。黄健翔曾建议调整播出时段,但协调未果。
2008年,他的第二份选择是回归做解说。他签约cspn,这是一家签下3500小时赛事首播版权的体育运营公司。但很快,这种新型的体育赛事运营模式遇到壁垒,黄健翔不得不选择解约,并开始追讨公司欠下的百万年薪。
彼时他才明白:再想回归解说行当并不容易。他认为:“中国的体育赛事资源都集中在央视。这就好比,我是一个川菜厨子,满地没川菜馆,你让我干嘛呢?”
所幸黄健翔看得够开,他脱离体制,失去资源,但换来的是自由和比从前高出许多的收入。2010年世界杯期间,他除了和新浪签约的网络合同,身上再无任何负担。
谨小慎微2006年离开央视后,黄健翔要做的是尽快把名气转化为财富。毕竟,在他之前离开的那些央视知名主持人都陷入了“离开央视必死”的铁律。
在从央视辞职后的第二天。“华谊兄弟”的王中军请他吃饭。觥筹交错间,王中军说:“兄弟你来吧!我签你。”黄健翔推辞:“我什么都不会,你们签我,我怪不好意思的!”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签约任何一个演艺公司。
但是,他还是无法摆脱辞职后的种种非议。他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露面,都会被聚光灯无限放大。这四年,他说相声,拍电影,出书,拍时尚大片,他从不排斥娱乐公众,也不反感被他人娱乐。在央视,他和韩乔生是最早被公众消遣的解说员。
现在没人管着他,他却自己管着自己。他规定,参与任何非体育领域的工作都只能做客串捧场,“我终究不是娱乐明星,这不是我的主业。”
但他还是成为了社会的异类。在离开央视后,曾有记者问他:你认为现在中国最好的解说是谁?他答:我自己。他的高调自信、桀骜不驯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曾有央视体育频道的同事,编片子时偷偷把黄曾说过的话放进去,并在播出前给他发短信:“去看看,这是我们对你的怀念。”
现在,43岁的黄健翔变得更加务实,他说:“我的体育解说梦早就在2000年欧洲杯就已经完成了,不管好与坏,我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声音和位置”。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在英国见了世面后,女儿格格身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好的势头:她开始追求名牌,虽然没有要求购买,但那种想急切拥有的心态却愈发膨胀。
按照陈道明的收入,给格格买名牌产品很轻松,但他觉得这样的苗头不对,于是他决定辗转新的阵地——化身裁缝。
在法国参加电影节的时候,他在lv店里购买了一匹皮革,黑色,皮面上没有醒目的logo。回国后,他仿造最抢手的樱桃包造型,自己切割缝制滚边捻带,花十天时间完成了一个手提包。
格格放假回国时,他把这个包送给她,格格上下打量了一眼,就把这包顺手搁在了一边,兴趣不大。 三天后,陈道明问格格为什么喜欢lv,格格扳起手指头如数家珍:材质、纯手工、外形设计……陈道明这才告诉她,被她冷落了三天的那个包,用的是纯正的lv专用皮革,百分百纯手工制造,外形也是时下最流行的款式,就因为皮面上看不到lv的logo,她就不想使用。由此可见,她喜欢的不是lv的包,而是lv的logo。
格格这才明白陈道明的用意。开学后,她拎着这个手工版的“lv”去了学校,从此不再追捧名牌。
除了做包包,陈道明还会做衣服,对复古风格的衣裙特别擅长。格格参加学校舞会穿的一套黑天鹅绒改款旗袍,便是出自陈道明之手。这身礼服,他在传统旗袍的风格上做了改良,将高领改为v形领,将裙摆的大开口改为小开口,后背由密不透风变为略微敞开,胸前印着一朵牡丹花,叶子沿着右边的肩膀蔓延到背后。这身旗袍,让格格成为学校众人瞩目的舞会皇后。
动手做成了习惯后,陈道明越来越不爱出门,因为他觉得待在家里有太多事情可做,比如给杜宪做个装首饰的百宝箱,用摩克丽材质的布料做几双洗完澡后可以不擦脚直接穿的吸水性好又柔软舒适的拖鞋……
如今,陈道明搬进了碧海方舟的别墅,房子大了,他专门辟出了一个很大的房间,里面依次排放着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冯小刚到他家参观后,笑他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陈道明淡淡一笑,回应了一句:“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些外人看来觉得无为的事情,又岂是真的无为?将时间、精力花在这些可以取悦家人、讨好家人的事情上,女儿以懂事为回礼,太太以满意为回报,到底是有为还是无为,只有陈道明心里最清楚!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44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陈可辛和陈德森相识已近20载。陈德森是香港多才多艺的电影人,曾做过场记、编剧、策划、统筹……1993年,陈德森加入了由陈可辛、张之亮、曾志伟等人组建的“电影人制作公司”(简称ufo)。他的才华引起陈可辛的注意,他编写的剧本也经常得到陈可辛的赞赏。两人惺惺相惜又志趣相投,逐渐成为好友。
后来,陈德森执导了一部低成本的《晚九朝五》,影片描写了青年人纸醉金迷的夜店生活和一代入迷惘的青春。这本是陈可辛想拍的电影,但陈可辛是娱乐圈著名的健康生活分子,他不喝酒也不泡吧,并没有这方面的体验。他想起了好友陈德森,心头不由一动:陈德森爱喝酒、爱飙车,还有个在兰桂坊开夜店的表哥,他有着这方面的天然优势,再说陈德森也一直想做导演。于是,陈可辛决定成人之美,他对陈德森说:“德森,你有这方面的体验,不如你来拍吧!”对于陈可辛的“知遇”,陈德森非常感动。
《晚九朝五》在香港备受争议,当时ufo公司的其他合伙人,比如曾志伟,看见他们掉头就走,责怪他们弄了部低级片子:“好做不做,你们把公司毁了!”面对非议,陈德森羞愧交加,欲放弃做导演。陈可辛鼓励他说:“德森,我们不怕这些,我们拍得真诚。只要坚持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获得大家的认可。”
“你这么看好我能成功?”陈德森问。
“是啊,我对你有信心!”陈可辛答。他常常是陈德森剧本创意的第一个聆听者。
在陈可辛的鼓励与提携下,陈德森开拍了几部票房和口碑俱佳的电影。1999年,陈可辛联手陈德森成立“applausepictures”电影制作公司。陈德森以《神偷谍影》和《紫雨风暴》在香港电影圈崭露头角后,他不满足于只是当个“公式化的动作片”导演,他想拍一部“有些意义、有点内涵”的电影。
《十月围城》,得益于
他们的友情
2000年的一天,陈德森找到陈可辛,讲述他的电影构想:“peter(陈可辛英文名),我想拍一部以清末民初为背景的动作片。这次还想拍小人物,你觉得让一群小人物在一个混乱的背景下保护一个很重要的人,这样的故事有趣吗?”陈可辛大声叫好:“听起来很有创意。”但他随即反问一句,“你要他们保护谁呢?”是啊,要保护谁呢?陈德森一下子被问住了。
陈德森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偶然一次,陈可辛想起了他父亲拍过一部以保护孙中山为题材的电影《赤胆好汉》。以前陈可辛想重拍这部电影,但因为种种原因搁置了。他想到陈德森的构想,于是第一时间把这个题材推荐给陈德森。陈德森一听,立刻说:“保护孙中山这个题材很好。”当晚,陈德森就把这部电影看完,然后兴奋地开始动手改写剧本:把《赤胆好汉》里的一个义士改为六个,变成群戏。剧本改完后,陈德森确定了这部电影的投资额:6800万港币。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经过一年多的艰难筹资,陈德森得到好友曾献基的情义相挺,获得6800万港币的投资。《十月围城》这部浩大的制作从筹备之初就险阻重重。2003年,眼看影片开拍在即,陈德森却接连经历了“非典风暴”、投资人自杀、资金冻结、法律官司、母亲中风过世、姐姐罹癌、车祸、抑郁症等一连串风波,他朝思暮想的。围城梦。与那座木制打造的香港旧城,在风雨中逐渐销蚀……
陈可辛一直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并给推荐了一组“心与灵”的课程,劝他离开香港——与其卡在那里,倒不如去加拿大休息一下。陈德森听从了好友的劝导。
就在陈德森“风雨如晦”的那几年,陈可辛在事业上犹如神助:2005年,他执导的《如果·爱》在内地公映,好评如潮;2007——,汇集了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的《投名状》登陆年底的贺岁档,不仅票房突破两亿,还几乎囊括港台所有的电影奖项。
春风得意之下,陈可辛并没有忘记正走霉运的好友陈德森。2008年,《投名状》票房过两亿元的那天,陈德森给陈可辛发来祝贺短信,陈可辛却回电话问:“德森,你那个《十月围城》可以开拍了,还拍不拍?”陈德森说;拍啊。“陈可辛说:”好,那我们就来聊聊。“陈德森没有欣喜若狂,他关心的仍然是那个老问题:”你给我建那座城吗?“当年他说要建这座城的时候,十个人里,有七个扭头就走,只有两个人劝他放弃,其中一个,就是陈可辛。这回陈可辛只答了一个字:”好!“他亲自担任该片的监制,很快找到2300万美元的投资。
2009年3月底,陈可辛和陈德森在香港宣布《十月围城》正式启动。随后,剧组开始在上海拍摄。开机三天后,陈德森焦急地给陈可辛打电话:”按照目前的时间,6月中旬肯定拍不完。演员档期已经少了一个月,这怎么拍得完呢?除非多一些人来帮忙。“陈德森的言外之意是,不如你也来一起拍吧。陈可辛不想陈德森被人指为”傀儡导演“。所以他只好说:”你就好好享受做大片的导演吧!“
开拍的第一个月,淡定的陈可辛只来剧组探了两三次班,每次只待两三天。而”不淡定“的陈德森,压力大到要靠吃安眠药才能睡得着,天天睡觉都做梦,做梦都在拍戏,经常半夜大喊一声”cut“之后醒来。每天早晨,他一拉开窗帘,就看到自己的”梦想之城“近在眼前,可此时,它”简直变成一座恐怖之城“。两个半月后。当服用安眠药的剂量达到极限时,陈德森终于病倒了,他对陈可辛说:”我不行了,在这里我会发疯,我要回去看医生。“说完他就回了香港。
回到香港的家中后,陈德森将手机关机,连睡了四天。陈德森的这次出走,快把陈可辛逼疯了。陈可辛开始给他打”追命连环call“,但每次打,都是关机。陈可辛心急如焚,他实在不愿看到好友功亏一篑。于是连夜赶去香港陈德森家里,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回去复工。
见面之后,陈德森不等陈可辛开口,第一句话就说:”我真的不想拍了,压力太大了!“陈可辛内心清楚这部戏对陈德森的重要性,为了给好友鼓气,他故意说:”德森,我并不完全是为了帮你圆十年来的梦。我一辈子的梦想是,上台拿最佳电影——我监制但不是我拍的电影。我已经拿过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可是我没有拿过由我监制的最佳电影奖。能拿下的话,我的金像奖之旅就可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所以德森,作为兄弟你一定要帮我。“
陈德森信以为真,他决定帮助好友完成金像奖梦想,但他明白以一己之力恐怕无法如期完成。陈可辛这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打电话给《无间道》的导演刘伟强,请求帮忙。接到陈可辛的电话后,刘伟强第二天就带着行李来到上海。刘伟强和陈德森、陈可辛分为三个组,同时开工赶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十月围城》如期拍完。
《十月围城》杀青的晚宴上,戒酒多年的陈德森破例喝醉了,他握着陈可辛的手哭了:”peter,多谢你帮我圆了十年来的梦。“陈可辛拥抱着陈德森,感慨地说:”德森,你这话就见外了。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你的纯真和坚持。我们是多年朋友成兄弟,帮你如助我。“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素材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不要以为四肢发达的人就一定头脑简单,李小龙迷都知道,李小龙是位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他特别喜欢和别人探讨哲学问题。他推崇尼采,经常把叔本华、萨特、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挂在嘴边,在拍片和练功之余,有时兴之所至,他会随手抓住一个演员或工作人员,开始大谈人生哲学和截拳道的哲学意义,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兴趣。李小龙的研究权威约翰·里特写的《武士之心:李小龙的人生哲学》,就专门研究李小龙的人生哲学。
和截拳道以咏春拳为基础而融会各家相似,李小龙是从道家出发,兼容并包,构筑了自己的哲学世界。具体来讲,牵涉阴阳、禅宗、晋代女诗人子夜的诗歌、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甚至量子力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铃木大拙、艾伦·沃茨、克里希那穆提等人的著作,思考世界之道、功夫和人生的意义,以及灵魂的终极本质,因此约翰·里特得出结论:“哲学才是李小龙的真正激情所在,武术只不过是他阐释哲学的工具而已。”
这看上去有点复杂,李小龙要是活着,跟你狂侃半天哲学,你八成会晕菜。不过稍微梳理一下,你就知道,李小龙的思想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他所追求的:超脱的艺术。
李小龙一开始向叶问学咏春的时候并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叶问告诉他:“忘记自己,随对手的动作而动。让你的头脑不假思索地去做动作,学会超脱的艺术。放松就好。”
可是李小龙发现,他越是要求自己放松下来,越是没办法放松,因为意识到自己要放松,就证明自己其实并没有放松。他花了好多时间冥想也无济于事,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有一天,他出海散心,心中抑郁,用手击打海水,就是那一刹那,给李小龙带来了老子般的顿悟。他说:“这海上最寻常不过的海水,不就是功夫的本质吗?我用拳头击打它,它却没有遭受痛苦。我用尽全力,它却毫发不伤。虽然它看上去软弱,却可以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就是这样!我想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人。”
老子说“上善若水”,看来,李小龙也看到了水的至柔无形以及流水不腐、水滴石穿的能量。我相信,他的内心居住着一位领悟了宇宙之道的武士,这样的他,不仅可以在拳脚上击败对手,在灵魂上更占据了哲学的高度,这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打遍天下无敌手!
不过,我一直也没想明白,一心要成为水的李小龙,最后怎么反而练成一套刚猛凌厉的腿法和双节棍?你看他眼神中的杀气,舞动双节棍时的虎虎生风,那一句李小龙标志性的“啊打”,哪一点像是在学水的以柔克刚?哪一点像是领悟了超脱的艺术?
问题出在哪呢?是不是可以说,李小龙是分裂的?他内心对平静的水的状态的渴望,和外在身体对快速力量快感的追求,是不是形成了一种最终撕裂他生命的力量?所以,存在着两个李小龙:武术家李小龙和哲学家李小龙,而真正在与他搏斗的,不是他人,是他自己。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她出生在瑞典,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不得不由她的叔叔来做她的监护人。15岁那年,学校排演了一出戏剧,长相俊俏的她被选中在剧中演一个角色,她十分高兴,认真地排练,演出的那天,她发挥得非常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称赞,她出色的表演才能被发现了,从那时起,她就在心中为自己确定了理想,就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但她的叔叔不支持她的想法,她的叔叔是个很保守的人,认为当演员没什么出息,正经人家的孩子还是应当找个售货员或秘书之类的职业。她对叔叔给自己安排的职业不感兴趣,在内心深处,她一直向往着能成为一名演员。18岁那年,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戏剧学校招生,她想去报考,便向叔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叔叔考虑了一下,对她说:“我只给你这一次机会,如果考不上,你就得按照我的安排去做。”她答应了,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就开始为考试做准备。
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惟一的一次机会,她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品,自己在家里反复排练,就连睡觉做梦都在演节目。考试那天,她早早地来到了考场,轮到她上台表演了,她走到台上,开始表演自己的小品,演到一半的时候,她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相互议论着什么,还用手比比划划的,根本没看她的表演,她感觉极度失落,认为自己肯定没戏了,一分心,她又把台词忘了……正慌乱的时候,她听到评判团的主席对她说:“停下吧,谢谢你,请下一个上来表演吧。”
她懊丧地走下台来,伤心极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她一边走一边哭,感觉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就想一死了之。她来到一条河边,打算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水是暗黑色的,闪着油光,发着臭气。她想,这水多脏啊,我就是死也不能这么死啊。于是她便离开了河边,考虑用别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天晚上,她写好了遗书,并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好了。她打算第二天去商店买一种可以致命的药水,用它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第二天早上,她起来后正打算出门,邮差忽然来了,递给她一封信,她打开一看,是皇家戏剧学校寄来的,竟是录取她的通知书!她简直有点不敢相信,拿着录取通知书就跑到了学校,亲自找到了昨天那个评判团主席,对他说:“我昨天表现得那么差,你们对我那么失望,可为什么今天还录取了我呢?”评判团主席说:“你昨天的表现相当出色啊!在昨天所有的考生中,你的表现是最好的,所以你上来演了没几分钟,我们大家便在下面纷纷议论,都认为你有出色的表演天赋,都为你高兴。当时,有个评委说这样的能力就不用再演了,直接录取吧,于是我就让你停下,换下一个上来……”听了这一席话,她非常吃惊,而且十分后怕,她想,如果不是那河里的水太脏,可能自己真的就永远失去了这次机会!
就这样,她顺利地进入戏剧学校学习,毕业后到电影厂工作,成为了一名电影演员,在此后的演艺生涯中,她先后出演了《卡萨布兰卡》、《爱德华大夫》、《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影片,先后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成为光芒四射的国际巨星,她就是英格丽·褒曼。
很多年以后,已经是大明星的英格丽·褒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了当年险些自杀的事,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永远不要过早地宣判自己,因为转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有可能改变,一切都有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1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1938年,出生于山西省夏县的14岁少女侯波,怀着一腔抗日热情只身来到延安,矢志于投身红色革命事业。此后,侯波担任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专职摄影师,时间达12年之久。她用小小的镜头,记录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尤其是毛泽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而永恒的瞬间,被誉为“红墙摄影师”。由于工作需要,侯波有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毛泽东,也因此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友谊。
“女同志,半边天,站在中间”
北平解放后,侯波被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科长,专职拍摄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于是有了第一次与毛泽东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1949年6月的一个下午,居住在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送走客人准备返回居室时,发现院子里站着三个人,其中一位是侯波,一位是侯波的丈夫徐肖冰,另一位是新华社记者陈正清。三人向主席问好,毛泽东会意地笑了,并和蔼地指着院子里的一座小亭子,说:“咱们一起坐坐。”侯波在延安长大,虽然她多次听毛泽东作报告,但是与主席如此近距离地交谈,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她心中不免紧张。
“你的家乡在哪里?”主席笑呵呵地问。
“山西夏县。”侯波怯怯地回答。
“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哟。”主席一句风趣的话语,一下子把侯波逗乐了,谈话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主席接着说:“那是个好地方,抗日战争时陈赓同志就在你们那个地区打过仗。”侯波也讲了她的经历,主席听后高兴地说:“你是吃陕北的小米长大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侯波永远也忘不了。
辞别之际,毛泽东主动要求说:“咱们合个影吧。”陈正清立即架起照相机,侯波与徐肖冰一左一右站在毛泽东身旁,毛泽东却说:“女同志,半边天,站在中间!”只听见“咔嚓”一声,一代伟人与三个年轻人一次轻松愉快的会面,被永远地定格了。
开国大典后,侯波被调往了中南海,专门为主席拍照。1959年,毛主席接见一些亚非拉国家的朋友们,侯波负责拍照,周总理帮忙排列队伍。周总理把主席安排站在亚非拉国家朋友们的中间,说:“大家的头都簇拥在毛主席周围”。毛泽东和亚非拉朋友们都被周总理这一有趣的说法逗乐了。侯波抓住机会按下快门,一张《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在一起》的杰作就诞生了。
“喝几口长江水就会游了”
1955年,毛泽东参观湖北省汉口棉纺厂后,来到长江边,决定在江里畅游一番。毛泽东换上泳衣,登上小船,下到了江里。
侯波跳上了另一只小船,紧紧跟在主席身边。岸上的同志知道侯波不会游泳,所以隔着老远不停地给船工打手势。老船工颇为自信地驾驶着小船,按照侯波的要求调整着与毛泽东的距离。侯波则“咔嚓、咔嚓”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精准、多角度地捕捉着主席游长江的英姿。
这时,毛泽东注意到手拿相机像位女将军的侯波,并向她微笑示意。横渡长江上岸后,毛泽东亲切地问:“你没有下江吗?”侯波腼腆地回答:“我不会游泳。”毛泽东笑着说:“喝几口长江水就会了。”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1961年是侯波跟随毛泽东的第12个年头。这一年,组织决定调侯波回新华社。在拿到调令的一瞬间,一幕幕往事从侯波心头掠过。想起自己在中南海工作了这么多年,她合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更合不得离开主席。她想:哪怕在中南海多待一两天也好啊!
这时,有人传话要她去见毛主席,侯波快步走进主席的办公室。毛泽东请她坐下,微笑着对她说:“你在我这里工作了十多年,给中央同志照了许多相片,很辛苦,你也有功劳。”侯渡憋了好久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顺着眼角夺眶而出。在主席眼里,侯波是位勇敢的女战士,长江的惊涛骇浪没有吓住她,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侯波也咬牙挺住了,然而现在她哭了。主席还是第一次看到侯波落泪,他安慰她说:“不要难过嘛。你可以经常来看我,什么时候都可以,或者有什么事可以写信给我。”
1962年4月,毛主席特意派人给侯波送来一幅专为她书写的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素材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16岁,他为了做一本杂志,常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罚写“不再不务正业”的保证书;18岁,他用全部的生活费来创业,结果赔了个精光;19岁,他再次创业,申请办理休学。
看着别人都在象牙塔里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而他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创业梦而要休学,母亲非常不理解,觉得他就像是被传销洗脑了一般,担心他误入歧途,谆谆告诫不成,几次与他大吵,愤而出手相向,甚至闹到了要断绝母子关系的地步。可固执的他,不为所动。
20岁,他带着梦想到了人地生疏的北京,租住在混乱的民宅里,连应聘人员都不敢带进来。每次,都是约在一个咖啡馆里,双方谈好了意向,才敢将应聘人员带到那个混乱不堪的称为“办公室”的地方。
几个月后,连续做出来两款产品,可是由于新产品缺乏宣传,也没有太多新意,很难与同类产品进行竞争。理一下财务,他发现钱马上就要花光了,而公司一点进项也没有。深夜,他坐在黑漆漆的屋子里,内心无比纠结。如果继续下去,公司还是没有起色的话,就会赔光所有的钱,为此他就会负债上百万;如果放弃,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而自己卷铺盖回去更会受到人们的嘲笑。经过一夜的思考,不死心的他决心再做最后一个产品,若是失败就重回学校上完大学的课程。
一天,同宿舍的好友打来电话,一番寒暄后,问他怎么给女孩挑选礼物。原来,马上就要到情人节了,为了给女友送一款心仪的礼物,好友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可是试探问了几次,女友的热情都不高,便向他来讨主意。经过多年打拼,他很了解不同年龄客户的需求,便向好友推荐了几种礼物作为备选。就在他为新产品的研发而焦头烂额时,好友又打来电话,是感谢他的。听了他的建议,好友将礼物送给女友,一举赢得了芳心。在电话中,好友还打趣,说他是红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许多人不知道如何送别人礼物,有时还会因为送错礼物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他想若是有一个软件专门帮助人给恋人、家人、朋友、同事制造生日、节日、纪念日的惊喜,不仅省却了挑选礼物花费的时间,也消除了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必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经过一番思考与调查,他将最后一次创业机会押在了礼品上。
尽管他的想法很好,方案也做得漂亮,却遭到了同事的反对,同事一致觉得受政策的影响,礼品市场已经逐年萎缩,做礼品无疑是自掘坟墓。可是,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每个人都要送礼物给亲戚朋友,中国的礼品市场非常大,所以坚持要做礼品。看着日益紧缩的钱袋,他忍痛裁员,只留下4个人,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地为了最后一次机会而努力。功夫不负苦心人,几个月后,一款名为礼物说的APP上线,按照赠送对象、赠送场合和他/她的个性,而将礼物做了分类,制作了不同的攻略,要选一款适宜的礼物点点鼠标或者划划手机屏幕,几分钟就搞定了。而清新的风格,使得APP一上线就俘获了一大批90后女生的芳心。如今,礼物说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000万,月销售额突破了5000万元,成为国内礼物领域的移动电商,也获得了投资机构的千万美元融资。
他就是人称“90后马云”的温城辉,说起成功的秘诀,他说:“我只是努力做一棵向上攀爬的藤,无论历经风吹日晒,终不忘初衷。”从钻出地面的那天开始,柔弱的藤就一直向上攀缘,即便历经暴风雨的摧残、烈日的肆虐,从没放弃目标。因为它知道如果放弃目标,便会被践踏,而只有不停地向上攀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现代励志名人事迹范文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莫文蔚从小就很有表演欲。3岁时跟家人去看表演,一听到音乐她就冲上台去跟着歌手唱啊跳啊。最后观众给歌手鼓掌,她还以为是在为自己鼓掌,煞有介事地牵着裙角跟大家道谢。后来上了基_督教的学校,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个同学到教室前面念一段《圣经》,她就把念《圣经》当做表演,努力念得流畅。
她家境很好,用不着她很早出来赚钱。祖父威尔士人莫理士在香港一手创办了圣约翰救伤队及英皇书院,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则是香港电视台高级管理人员。
抛开家庭背景,莫文蔚的个人履历也非常拿得出手:香港十大杰出学生,在意大利读高中,又到英国伦敦大学主修意大利文学。除了国语、粤语,还精通英、法、意3国语言,民族舞、爵士舞、钢琴、古筝、双簧管都达到专业水平。
大学毕业后,莫文蔚本打算在英国筹划舞台剧,却偶然被唱片公司发掘,走上了演艺道路。可成功总不会来得那么快,第一张唱片销量只有八百张,随后她所属的唱片公司倒闭了。第二张唱片的销量仍只有三千。事业未见起色,加上传媒负面报道,给她带来压力与阴霾,她第一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一波三折似乎是娱乐圈的必经阶段。随后,《大话西游》的制片人找她演女主角,幸运的她成了不折不扣的“星女郎”。在表演中,她笑声肆无忌惮、造型千奇百怪、个性极度张扬。她足够自信,自信到完全不介意被丑化,缺点被暴露;自信到出专辑时每首歌都一气呵成,而不是像太多偶像歌手,一句一句录歌,每一句都强迫录音师花两个小时进行音色美化。她相信歌声重要的是情绪,而不是音准。
终于,出道数年后,她第一张专辑的歌才在ktv中被大家热唱,她的智慧、气质、性感融合到歌声中,有一种别样的美。
她的声音,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好。吸引人的地方,是她把唱歌当成演戏了,不管老歌还是新歌,用她那有点沙哑、有点慵懒、有点漫不经心的声音唱出来,别有一番意味。《阴天》曾是一首很走红的歌。“感情说穿了,一人挣脱的一人去捡,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须楚楚可怜……”冷静得令人发指的歌词,只有通过她那大大咧咧的声线扩张出来,才有了十足的可信度。
智慧在任何行业都不是摆设,她的聪明资质和良好教育背景对她的娱乐事业也有帮助。好莱坞著名经纪公司caa与她签约,除了认为她在舞台剧、电影及音乐方面都有成绩外,更因为看中她懂法语、英语及意大利语,想要为她打开国际市场。
现在,兼具智慧与性感的她还是名副其实的广告天后,据说中国每一家大型广告公司都有一份莫文蔚的代言报价单。
“对艺人,人们通常有3种态度——喜欢、不喜欢和你做什么都无所谓。我绝对不要无所谓,那样我会很难过的。我就是态度鲜明,我不怕别人不喜欢。”这是莫文蔚式的态度。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2001年初,赵薇在上海的车墩影视基地紧张地拍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这是继《还珠格格》后,赵薇接拍的又一部琼瑶大剧。为了达到导演的要求,整个拍摄过程中,赵薇的神经一直紧绷着,不敢大意。不过令她开心的是,好友兼同学陈坤也在这个影视基地拍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拍戏的空暇,陈坤经常找赵薇吃饭聊天。
一天,陈坤找赵薇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一个娇小的女孩。赵薇一看,那不是周迅吗?当时她正是陈坤在剧里对手戏最多的女主角。周迅不等陈坤介绍就上前说:“我一个人太无聊了,今天非要让他带我来,人多热闹一点,你说是吧?”看着她率性的样子,大大咧咧的赵薇点头说:“太好了,每天被他‘损’,现在终于有人帮我‘掐’他啦。”说完,她一脸坏笑地看着陈坤。从此,只要有时间,三个人常一起吃饭、唱卡拉ok和泡吧。相投的性格和相同的兴趣很快让赵薇和周迅成了好友。
没过多久,娱记们就发现赵薇和周迅这两个当红女星走得很近!在这以前,媒体就经常拿这两位备受瞩目的“四小花旦”之二在戏路和风格上做比较,网络上也因争论谁更红而引起双方粉丝“口水大战”。随着两人不断有新片上映,在演技、票房、收视率等方面,各种评论更是层出不穷。
赵薇和周迅对这些话题都懒得回应。2004年,赵薇的新片《玉观音》虽然取得很好的口碑,票房却不够理想,而同时,周迅的《恋爱中的宝贝》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次,赵薇在接受采访时,面对记者提出的“周迅这次似乎超过你,你有什么感想”这样尖锐的问题,她耐心地解释:“我有我的风格,周迅有周迅的风格,这样的比较没有任何意义,这不能简单用一个数字来说明。”可是这个报道最后被记者断章取义为:赵薇不屑于和周迅比较。
看到这样的报道,赵薇哭笑不得,她忍不住向周迅大叫委屈。此时的周迅最了解赵薇的感受。一次记者会上,她忍不住替赵薇出头:“我和赵薇是特别好的朋友!每一部电影上映,作为演员的我们都有压力,可是,一部电影的票房不能完全压在演员身上。下次你们再拿我们说事的时候,希望找点有意思的话题行吗?”
现代励志名人名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0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我和吴冠中先生同住一个小区。去年我要迁新居,在准备拔掉电话机的一刹那,我想到要和吴冠中先生辞行。电话里我说会常来看他,希望他保重。他说他身体其他方面还好,就是睡眠不好,吃四片安眠药也只能睡三个小时,很痛苦。我问他还在创作吗?他说很困难……电话里,他说了很多,好像不是我要搬走,倒像他要远行。
回想起前年春节,我最后一次去给吴冠中先生拜年。和往常看望他一样,我除了带去一张会说拜年话的嘴,仍旧空着两手。但当我们双手握在一起时,我是那样真切地感受到送给我的温暖。
虽说是过年,他家的新年和旧年一样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化。他的生活多年来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小画室不到10平方米,面朝阳,画案旁的餐桌上已摆放好午餐:一只盘子般的大馒头、一盘“水煮蒜苗”、两碗多种豆类煮制的粥。吴先生和夫人正准备就餐。我注意到吴先生好像刚刚理了发,就问,还是街边师傅的手艺?吴先生显得挺高兴地说,街边理发师傅搬进理发室,不用站街了。
很多年来吴先生总在街心公园的林荫小道边,花两元钱找个“蹲摊”的理发师傅“剃头”。我每次遇见他都会开玩笑地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咋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吴先生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不同,价值一样。凡到这时,他的脑袋会被剃头师傅“无情”地归位。他只得低头喃喃:我这时候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等待削皮的冬瓜。剃头师傅遇到这样的情景,就会神气地哈哈大笑说,那你们先聊会儿吧。谈笑间,吴先生总会有意无意地谈到他的“创作观点”。此时,我都觉得他很孤独,期望别人的理解。
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对吴先生的一些观点有些非议。我知道吴先生有很多话要说,我也知道他有很多话不愿说。因此,在动员吴先生接受我采访时,我们有言在先:不谈友情只谈观点,我是记者,职责所在,有言必录;您是受访者,完全自愿,实话实说。
吴先生是个率性而坦诚的人。以往无论是他的学生、朋友还是记者来访,他从未要求对所写文章在发表之前过目,可他对我提出了“我看过再发”的要求。以往,也许由于记者的误解,或记录词不达意,或节取只言片语,或是其他的原因,发表后给吴先生本人及社会、学术界引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
所以吴先生严肃地对我说:“发表前我本人要看一看,我要对我的话负责。不能再上朋友的当!因为是朋友才信任,才会上当。朋友在变。我也在变,没有不变的人。漫漫人生路,每一阶段都会有朋友和知己。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朋友和知己很难与自己结伴同行。分手了,真诚的朋友留下怀念,并非真诚的朋友留下遗憾。我当了数十年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一向不说假话、空话,在学术钻研上绝对用科学的解剖刀,六亲不认。对学生、对朋友的坦诚几乎成了习惯,对并非真诚的人也坦诚对待,对有目的的人毫无防范,于是被利用,被断章取义的教训不少。这样的人和事不仅影响我个人的情绪,对社会和学术界也起了很坏的作用。”
面对这位学贯中西,虽已白发苍苍,却又不谙世事的单纯如孩童的老艺术家,我没有说出“我文责自负”那句常说的话。因为,我实在找不出理由拒绝老人家的要求。那次采访很深人,他的情绪一直很激动,但也很清醒很有条理。后来我的专访《吴冠中有话要说》在《文艺报》整版发表后,吴先生将此文收入到他的文集,我们的友情也从相识而跨向更高的境界——忘年交。
记得2001年我去吴先生家那次,他家与往日稍有不同的是窗台上多了一个小罐头瓶插着的红色康乃馨,书桌的花瓶里是带有绿叶的金色郁金香。这使我忽然想到,今天大约是吴先生的生日。那两束淡雅、朴素、没有任何装饰的鲜花,一定是他的儿孙或熟悉他的朋友或热爱他崇拜他的弟子悄悄送来,以表心意。吴先生一辈子从未为自己张罗过生日,也坚决不主张任何人为他过生日。因此,我不知道哪天是他的生日,他只说,我是老羊,你是小羊,我们都属羊。他随口问了我这只羊的生日。
突然有一天,他散步时又到我家,高高兴兴地祝我生日快乐,并送给我一幅他写的字:“羊生日,见日出,殷红色”。我们相识多年,从未张口向他求过一幅字画,这一份突如其来的珍贵的生日礼物让我特别兴奋也特别惭愧。因为,我从未给我的这位忘年交祝贺过生日——无论是他在艺术创作默默无闻的时候,还是他在国内外声名显赫的时候,他却把我这小字辈的生日放在心上。那年他82岁。
我一直在想,吴先生这些年来引起许多人的误解,一定与他独特的思想有关。也许,随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我们将越来越认识到吴先生的观点的意义与价值,误解也会随之消除……
而今,吴先生和这个世界永别了,我这个没心没肺的人竟然没在搬家后的一年里去看望他。现在我只能把他老人家送给我的那套精装本《吴冠中文集》摆放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在幽幽的烛光中怀念这位像画家一样杰出的文学家。他送我书时说的话言犹在耳:“文是画之余,是画之补,是画到穷时的美感变种。只可惜,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风景画家,不能互换,是文是画,只求表达真性情吧。”
老人的话在我心里生根,老人的身影在我脑海里驻足,我把老人那颗不再跳动的心安放在我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