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古代名人刻苦努力事迹 | 319字 | 2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21人 |
古代名人和优秀事迹 | 934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24人 |
古代名人事迹名字 | 950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86人 |
古代励志名人事迹材料 | 817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49人 |
古代名人故事 | 420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31人 |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 457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30人 |
古代历史名人故事 | 1161字 | 14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11人 |
古代的名人优秀故事 | 151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288人 |
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 | 936字 | 9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43人 |
古代名人事迹名字 | 780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16人 |
古代爱国名人的事迹 | 816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05人 |
古代名人有趣故事 | 549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32人 |
古代书法家著名人物故事 | 351字 | 2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03人 |
中国古代诗人的名人事迹有哪些 | 574字 | 4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21人 |
古代名人事迹优秀范文 | 1338字 | 33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89人 |
古代名人故事简短 | 391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87人 |
古代名人刻苦努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9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着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古代名人和优秀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苏轼为官,很关心百姓的疾苦。他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当过地方官。每到一地,他总要为当地百姓办一些好事。
他在徐州的时候,黄河在澶州决口,洪水滔天,淹了很多州县。大水很快冲到了徐州,徐州百姓慌了手脚,富人纷纷出城逃命。苏轼担心富人一跑,民心动摇,就对富人说:“有我太守在,决不让洪水进城!”
把人心安定以后,苏轼请官兵一道抗洪,筑了一道长堤。大雨日夜不停,洪水不断上涨。苏轼在城头搭了一间小屋,日夜住在里面,指挥抗洪,即使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回家探望。他派官吏分段防守,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他在杭州的时候,发现西湖淤塞。他奏报朝廷,疏浚西湖。他用了二十万民工,深挖河床,用挖出的泥,筑成一条长堤,这就是著名的苏堤。
长堤筑成了,苏轼又命人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这一来,西湖的景色更美了,简直像一幅图画。他曾写了一首诗,形容西湖在晴雨两种不同天气中所表现的不同风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第一句写晴时的水,第二句写雨后的山,写出了晴雨时的不同景色。三、四两句把古代美女西施(西子)来比西湖,说不管她如何打扮,总是那么美丽动人。这首优美的小诗,历来被认为是歌咏西湖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以后,人们又把西湖称为“西子湖”了。
苏轼一生做了四十来年的官,在朝廷中和地方上担任过各种官职,但他在政治上始终不怎么得意,经常遭到排挤打击。他曾经多次被贬官。有一回,他还遭人诬陷,被押到京城,在大牢中关了上百天。他在晚年还被贬逐到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他在那里住了三四年,好不容易恢复官职,迁还内地,第二年(公元1101年),这个六十六岁的老人就在常州病死了。
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前面说到,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当时,欧阳修非常赞赏他的文章。宋神宗尤其爱读他的文章,进餐时,侍奉的人送上饭菜,神宗却读得忘了用餐,口中还连声称赞说:“天下奇才!天下奇才!”那时的读书人对他崇拜得不得了,把他的文章作为学习的范本。他们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
苏轼一生留下了四千多首诗。他诗思敏捷,诗写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他从老家去京城,坐船沿江东下,途中诗兴勃发,一下子写了四十多首。他的不少诗作都很出色,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富有哲理,已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古代名人事迹名字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秦国利用法家的思想,一跃成为秦朝,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但是真正给我们中华文明创造了光辉篇章的是儒家代表——孔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三年人生的概括,孔子字仲尼,鲁国曲阜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为什么能够这么伟大呢?以至于许多学者认为孔子是缺点最少的人呢?儒家思想就像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很完美,但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孔子做到了,儒家思想里面的周礼拘束的非常多,又非常讲究,这规范那不规范等等等等,但是孔子却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都做得十分周到。这需要多大的本领啊!孔子既然是教育家,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与大贡献,因材施教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教育的先河,这是孔子提出来了,他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七十二贤中有三个最有本事的:子路,颜回,子贡。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自己炼出来的,否则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爱”,墨子是“兼爱”,仁爱是分等级的爱,兼爱是不分等级的爱,但兼爱比仁爱更难做到,因为当时的奴隶社会富贵贫贱分得相当明显,富贵的人就看不起贫贱的人,怎么可能去不分等级的爱呢?孔子提倡有为,道家提倡无为,道家的思想是适合于隐士一类人的,提倡顺其自然,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无为而治,不要兴风作浪。许多人想不通,男子汉大丈夫生来就是要纵横天下,怎么能蜗在一旁呢?这样的人不是隐士,自然接受不了道家的无为而治。虽说学说不同,但孔子人说老子是人中之龙,这是孔子豁达的表现之一。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儒家思想提倡以仁治国。在现代社会,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儒家法家的思想结合,既走依法治国的路,也走以仁治国的路。只施仁,给人们太大的自由,只施法,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压力,只有仁和法结合才能适合于现代人民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学说。
提起中华文明,无一人想不到儒家思想,无一人想不到孔子。他在历史上,在教育方面,思想方面,文化方面(《春秋》)都有过卓越的贡献和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孔子,我国才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正是因为孔子,我国中华民族才会延续至今;也正是因为孔子,我们中华文化才得以辉煌至今,影响至今,成就至今。
古代励志名人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进士后,二十六岁就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知州。有一天午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府,来到了一户人家前。门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张摆着一碗芹菜面的供桌前。婆婆手上拿着香,一边呼喊着:“某某人!回来吃面了。”山谷不自觉的端起面来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
醒来后,梦中之事,历历在目,口中还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让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午睡梦中他又来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还留着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惊醒,飞快的爬起来穿好衣服,循着昨天日梦中所记忆的路走去,最后来到一户人家,主人正是昨天梦中见的婆婆。山谷便问她昨日吃面之事。
婆婆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这天,我都会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来吃。”山谷问她女儿去世多久了,婆婆说:“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岁,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诧异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儿在世时的种种情形。
婆婆说,她女儿在世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顺,在她二十六岁前还说一定会回来看她的。婆婆并指着屋中一个大木柜说,她女儿生平所看的书,全都锁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到哪里去了。奇怪的是,山谷那时突然记起了,以前放钥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钥匙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了许多文稿。他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今生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一字不差全在这些文稿中。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亲啊!于是将婆婆接回衙府中,奉养余年,后来他走上了参禅悟道的路。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在听到这个故事后,不禁叹息道:“书到今生读已迟”。前世今生,牵牵绊绊,看似玄奇,未必子虚。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一些隐约的记忆,一些反复的梦境,也许其中就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缘呢!
古代名人故事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1位用户喜欢。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但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样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然后将来必有出息!”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1980年4月,《株洲日报》文艺编辑黄俊,带着爱人和孩子到泰国去探望阔别40余年的父母和亲友们。父亲在泰国曼谷经商,有一定的资本。父子久别重逢,十分高兴。父亲说:“俊儿,你是我长子,这笔财产就要交给你了,你就到这里定居,好吗?”
又住了几天,曼谷某剧团的.导演找到黃俊,很想挽留他在剧团工作,并应许给他每月一万二千铢的工资(万铢,泰币,当时约合人民币760元)。与此同时,泰国《新中原报》社长、总编辑也请他到该报社当文艺编辑,保证给予优厚待遇,每月所得比国内多几倍。
黄俊心里不平靜了,往事一幕幕地出现在他眼前:父亲自1941年被迫到泰国之后,家境十分贫苦。解放后,党和政府送他读大学,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参加工作后,屡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那些年,家里收入低,连续十年,每年组织上都给予困难补助。他越想心里越亮堂了。父亲年老是需人照顾,父亲的家产是需人继承。但这些事情与祖国的大业相比,终究是次要的。我是党和祖国一手培养起来的,我怎能离开祖国呢?
黄俊很快下了决心,耐心说服了父亲和其他亲人,带着爱人和孩子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原来工作的地方。
古代历史名人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1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
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古代的名人优秀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88位用户喜欢。
北齐时期,有一个叫李元忠的人。当是他还是一介白衣,一天晚上,他突然做了一怪梦。
梦见他执火炬进入了父亲的墓穴。醒来之后,他感到不吉利,于是,就找到恩师,求他解梦。老师闻听之后,言道:“此乃是大吉之兆,你执火炬进入你父亲的墓穴,此景此情不正是说‘光照先人’嘛?”果然,事后李元忠在仕途之路上,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智哲的话语,阐释着一份真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理念,传达着一份仁爱之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他的志向,透出一份责任心。
一本《论语》,淡淡的墨迹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却了然于心底,感受的是一份灵慧,一份凝重。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圣人——孔子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他严谨,他尚德,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极力维护西周礼法,在他看来礼制代表着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当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时,他表示深恶痛绝。对政治主张,他坚定执著。在奔走列国的年代里,曾受到暴力威胁,他不惊恐,不低头,对自己的德行能力及政治使命充满信心,加上得当的措施,终究化险为夷。他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实践了这个道德信条的。
他深邃,他博怀,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最重要途径。他创办私学,广收学徒,有教无类。他因材施教,力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因而,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他总结了私学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深刻印象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他仁爱,他乐观,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他认为人应积极乐观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所以,他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他构设并执着的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以及“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他沉稳,他灵动,许多人认为,保守、守旧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其实,“信而好古”的他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如同一汪大海,碧蓝澄清,冷静、宽广,深深地将我包容……
古代名人事迹名字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岁月不居,时光徙转。一抬头、一低眉、一刹那、一慌神,你已颠簸了半生的光阴。——题记
地点是荒野
时间是深秋
他们是去陪葬的人。那一个个被捆绑起来的穷苦百姓,他们极其可怜,或许有些人都不清楚那位死去的庸君是谁。呵!这一回,也不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游荡在人间。然而,总是会有漏网之鱼的,这回是一名正直舞勺年华的男孩,他灵活的穿梭在林间,身后百万大军。他跑到孔子家躲起,然而,纸里包不住火。事情泄露后,孔丘用巧妙的言语保全了男孩。
孔子因才高智广而被重用,与此同时,他也向鲁国君主提议用“仁”去教化人民,反对残杀。当然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孔子因受权贵离间,终于被排挤出朝堂。鲁国已无立足之地,自此他的艰辛和风尘便在岁月中展露的一发不可收拾。
是日,天光阴沉,云雾聚锁,仿佛注定他这漫长的一生将在阴郁寥落当中挨度。后来孔子随同他的弟子到宋、卫、蔡、齐、楚等国出游。但他的政治主张并能得到热衷于血腥与的各国诸侯重视。这一路途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艰辛险阻。遭受过质疑与冷嘲热讽,甚至还有小孩侮辱他,但他始终平静理性地对待这个社会,他依旧主张以仁政治国远胜于残杀为王的统治。他的思想并没有因岁月流逝抑或是其他一切而动摇,这是最令人敬佩之处。
在我看来,孔子也是常人。不仅心系他的仁政,他也有细密的情感,当弟子颜回为保全竹简而丢失性命时,是他是有心的,亦是无奈的;他是悲伤的,亦是自知的。
他是鲁国人,虽已在外跋涉,但毕竟它最初的政治寄托还是给了这个父母之邦,所以他从未忘记过她。在如此短暂又长久的时间里折磨着他内心的指望,仿佛要将他弄的遍体鳞伤。他是安定的,亦是窘困的。他之于父母之邦自始至终都是局里人,不然他怎么内心始终渴望又重回故土?
他半生的前程,命运是跌跌撞撞。好在但并没有辜负了自己一颗赤子之心。他选择了遵循自己的心,无论一意孤行或是前方疾风骤雨,他独一袭青衫,馨香如故。
古代爱国名人的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是你教会我如何迈出前进的脚步,从而获得最美的精髓,是你教会我如何触及你的衣襟,从而获得超然的气质,读你让我收获颇多。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无数优秀的品质,追寻你的脚步是我的使命和信仰,我将为你奏响爱的赞歌。
从万里觅封侯,匹马戎梁洲的热血男儿到衣上征程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的落魄诗人在到胡来还鬓先秋,泪空流的垂暮之人,你依旧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你纵然身处江湖之远却忧国忧民。你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代名词。纵然请缨无路屡遭贬黜,你依旧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纵然是疆卧孤村,你依旧心系天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纵然是临终之际,你依旧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给乃翁。你不仅有如此雄心豪情,还有如此热枕之心,你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百折不回。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你的名字将会被史册铭记,你的精神将永垂不朽。陆游你就是我最敬佩的古人,我敬你的勇气与爱国,我敬你的坚持与执着,您用行动告诉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用行动告诉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用你的经历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的忠魂至今不灭,香飘文坛。你生于战争烽火中,在襁褓中就已尝到了颠沛流离的痛苦,但你却没有埋没于时代的洪流中,虽然立下上马冲狂湖,下马草军书的豪言壮志,由于统治者醉生梦死无法实现壮志,报国无门的你,在这污浊的现实里长歌当哭,上下求索。您用行动向我们诉说着你的赤胆忠心。在时代的长河中发出你的彷徨与呐喊,你的执着你的爱国你的遗温都深深令我动容,令我感动。
我没生于你的那个时代,我想像不到在那个时代我会怎么做,我想我一定没有你这么勇敢,这么执着,我敬佩你处于乱世依旧坚守自我,我敬佩你处于乱世依旧能满怀壮志。力量卑微的你,用弱小的力量改变中国统治,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你真实写照,陆游你的名字已深深论烙印在我的心上,我会用心把你铭记,你永远都是我最想成为最敬佩的一位古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古代名人有趣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明宪宗成化初年,嘉兴知府杨继宗为官廉洁刚正。一天,监察御史孔儒来到嘉兴,借口肃清匪源,到处清乡,搞得老百姓不得安宁。有的老年人经不住折腾,顶撞几句,就被指控为匪类,轻则毒打,重则丧命。杨继宗见了十分气愤,命人张榜通告说: "谁家有被御史打死的,家属可以到府里来报名。"孔儒见嘉兴知府不买他的帐,便找到杨继宗责问为什么干扰他清匪。杨继宗说: "治理国家要有一定法度,各级官吏有不同的责任,孔大人身为监察御史,就应努力举劾不法,剔除奸弊。至于挨门挨户清查户口,维持治安,乃是地方官吏的事。"
孔儒是专门纠察官吏的监察御史,所到之处,地方官莫不奉迎,没想到被嘉兴知府抢白了一顿,大煞了威风,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孔儒临走时,没抓到杨继宗任何把柄,他想,当官的没有一个不爱钱,杨继宗在如此富庶之地做官,还能不刮点地皮,不如打开他的箱子揭他的底,给他一点难堪。于是带着几个随从,借口告辞,直入杨继宗住处。他见室内空空,惟有床头放着一个箱子。心想;知府的贵重财宝一定都在里面。便让人打开箱子,一看,只有几套破旧衣服。孔儒无奈只好怀惭而去。
有一年,杨继宗进京朝见皇帝,明宪宗问宦官汪直:"最近来京朝见的地方官员中,哪一个比较廉洁?"汪直答道: "天下不爱钱的官吏,惟杨继宗一人而已。"
古代书法家著名人物故事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张旭是一位草书大家。他十分爱喝酒,经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并呼喊着奔跑,然后他才拿起笔来作书。他所书写出来的作品都是狂草。有时他还发疯般地用头蘸墨写字,清醒以后,他反复观赏自己书写的作品,世人称他为“张颠”。张旭真草兼擅,他的书法为时人所喜爱。
有一年,他被派到常熟当县尉。上任后十多天,有一个老人拿着状纸来告状。张旭了解案情后,作了判决,老人走了。过了几天,老人又来了,张旭生气地问老人:“你怎样能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再来麻烦我呢?”老人说:“其实,我不是来告状的。因为看到你写的字是那样美妙,想收藏它作为珍品!”张旭听了,觉得不寻常,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喜爱书法。老人说:“我父亲活着的时候十分喜爱书法,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张旭请老人拿来作品观看,的确是天下难得的佳作。于是,他反复学习、研究,从中明白了许多书法的奥妙。
中国古代诗人的名人事迹有哪些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如果要问谁的诗最豪迈、浪漫;谁的一生是最潇洒的;谁的一生是最无忧无虑的,那肯定是我的偶像——李白。
我自小便开始看李白的诗,那时,还看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朗朗上口。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他的诗了。还记得我在学《春夜洛城闻笛》时老师说“折杨柳”的“柳”同“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思乡之情。我细细回想,发现他的.诗中有许多是表达思乡之情,可见他浓浓的思乡情。
李白是别人引荐给唐玄宗的。有一次,唐玄宗带杨贵妃在宫中赏花,一时兴起,想要召见李白让其作诗。可是这是李白已经烂醉如泥,倒了一盆冷水后在他的身上,才稍解酒意。他被抬进了宫中,一下子写出了《清平乐词》,唐玄宗开心不已。李白的即兴作诗能力也由此可见。
有一次,李白在宫中喝醉了,唐玄宗故意让他作诗,考考他。他却不慌不忙,李白懂唐玄宗的心思,所以也扮喝得烂醉,走路摇摇晃晃。让人拿笔墨并且伸出一只脚来示意让高力士替他脱靴,唐玄宗一心想着李白作好诗,所以也同意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是当时唐玄宗的宠臣,人人都得让他,大臣们个个都来巴结他,可是李白却如此不知好歹,让他来脱靴。高力士忍着怒火,帮李白换靴。李白换上新靴后这才开始动笔,李白嫌墨不好,让杨国忠来研墨。要知道,杨国忠可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哥哥,人人都得敬他三分,帮李白研墨,岂不自掉身价。可是天命不可违,无奈之下,便帮李白研墨。李白才开始舒舒服服地写诗词。
古代名人事迹优秀范文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8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并以“关中王”自居。
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
妹夫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
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争夺做天下王的资格。
等到了函谷关,见刘邦不但已经平定了关中,而且还派兵把守函谷关,不由得大怒,立即命令英布领兵攻下了函谷关,然后领兵四十万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
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为了得到更大的官职,他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沛公刘邦想在关中做王,然后让子婴做宰相,自己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项羽听了不禁火冒三丈,范曾也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
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
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
最后是项羽 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
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
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
他对项伯说、“我自从入关之后,没有敢占有丝毫财物,将吏民进行登记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就是等着将军来的。
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并不是阻止将军你们入关,而是更好地守好关中地区,也防止强盗入侵。
我和将士们日夜都盼望将军你们能早点来,怎么会有造反之心呢?请您回去务必向项羽将军说明此事,消除误会。”项伯满口答应,然后对刘邦说、“将军你明天一定要到我们的营帐亲自向项羽说明情况,当面赔礼才能得到项羽的原谅。”刘邦听了也答应了。
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如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
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是项羽赔礼道歉。
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
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没有成功。
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
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在咸阳城大肆屠杀,秦王子婴也被杀死,秦的宫殿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
火烧阿房宫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
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
项羽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王被尊为义帝。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就职,刘邦也只好到南郑去。
项羽只分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也不足十万,刘邦暂时还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
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古代名人故事简短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谭振兆吞阄是他机智地运用了另立标准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收到了变被动为主动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