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大全 | 790字 | 10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89人 |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 | 281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52人 |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 651字 | 1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30人 |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 1101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300人 |
最新中国近代名人事迹 | 760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35人 |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材料 | 1137字 | 11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30人 |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 | 942字 | 10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51人 |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 635字 | 11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35人 |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材料 | 2259字 | 25段 | 8分钟 | 13分钟 | 18分钟 | 158人 |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材料 | 1178字 | 9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29人 |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 | 1418字 | 10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91人 |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 2289字 | 32段 | 8分钟 | 13分钟 | 18分钟 | 169人 |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大全 | 1608字 | 8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94人 |
最新中国近代名人事迹 | 1135字 | 11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214人 |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 1044字 | 22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41人 |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 | 1012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80人 |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大全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1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1个1个地数给理发师,1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1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题记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历史之曙光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塑造成一个篡逆者,实则不然。若无曹操,奄奄一息的大汉王朝能否重获生机;若无曹操,名存实亡的汉献帝能否重振朝纲;若无曹操,命如草芥的大汉子民又能否重获安乐。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伏寿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出手在前曹操反击在后,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
我,敬他。
治世之能臣
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深通兵法,他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位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
曹操能在年轻气盛之时,时常评读议论《春秋》,可见他气度。谈吐不凡。
我,叹他。
文学之典范
曹操对文学有着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集。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有《观沧海》,《龟虽寿》等,朴实无华,不加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我,赞他。
曹操,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拂去岁月的尘埃,睁亮被封建迷信的双眼,又有谁能保持着那一份“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1970至1983年一直生活、工作在莘县,她将莘县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张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____,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张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最新中国近代名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1893年,他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指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了农业现代化的远景。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他在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了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后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将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新中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决定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除孙中山先生外,历代许多名人与植树有联系,传出了不少趣闻佳话。
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后,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上“人种一树,以庆武功”。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钱财,只有一个特别的条件:治好一个普通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症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他自己也被人称为“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她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军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军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7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她总是很惊艳很性感。当有记者对她说“你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时,她根本不给对方机会,打断道:“对不起,我觉得我非常漂亮。”这就是莫文蔚:古怪精灵而又自信满满。
莫文蔚从小就很有表演欲。3岁时跟家人去看表演,一听到音乐她就冲上台去跟着歌手唱啊跳啊。最后观众给歌手鼓掌,她还以为是在为自己鼓掌,煞有介事地牵着裙角跟大家道谢。后来上了-的学校,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个同学到教室前面念一段《圣经》,她就把念《圣经》当做表演,努力念得流畅。
她家境很好,用不着她很早出来赚钱。祖父威尔士人莫理士在香港一手创办了圣约翰救伤队及英皇书院,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则是香港电视台高级管理人员。
抛开家庭背景,莫文蔚的个人履历也非常拿得出手:香港十大杰出学生,在意大利读高中,又到英国伦敦大学主修意大利文学。除了国语、粤语,还精通英、法、意3国语言,民族舞、爵士舞、钢琴、古筝、双簧管都达到专业水平。
大学毕业后,莫文蔚本打算在英国筹划舞台剧,却偶然被唱片公司发掘,走上了演艺道路。可成功总不会来得那么快,第一张唱片销量只有八百张,随后她所属的唱片公司倒闭了。第二张唱片的销量仍只有三千。事业未见起色,加上传媒负面报道,给她带来压力与阴霾,她第一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一波三折似乎是娱乐圈的必经阶段。随后,《大话西游》的制片人找她演女主角,幸运的她成了不折不扣的“星女郎”。在表演中,她笑声肆无忌惮、造型千奇百怪、个性极度张扬。她足够自信,自信到完全不介意被丑化,缺点被暴露;自信到出专辑时每首歌都一气呵成,而不是像太多偶像歌手,一句一句录歌,每一句都强迫录音师花两个小时进行音色美化。她相信歌声重要的是情绪,而不是音准。
终于,出道数年后,她第一张专辑的歌才在ktv中被大家热唱,她的智慧、气质、性感融合到歌声中,有一种别样的美。
她的声音,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好。吸引人的地方,是她把唱歌当成演戏了,不管老歌还是新歌,用她那有点沙哑、有点慵懒、有点漫不经心的声音唱出来,别有一番意味。《阴天》曾是一首很走红的歌。“感情说穿了,一人挣脱的一人去捡,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须楚楚可怜……”冷静得令人发指的歌词,只有通过她那大大咧咧的声线扩张出来,才有了十足的可信度。
智慧在任何行业都不是摆设,她的聪明资质和良好教育背景对她的娱乐事业也有帮助。好莱坞经纪公司caa与她签约,除了认为她在舞台剧、电影及音乐方面都有成绩外,更因为看中她懂法语、英语及意大利语,想要为她打开国际市场。
现在,兼具智慧与性感的她还是名副其实的广告天后,据说中国每一家大型广告公司都有一份莫文蔚的代言报价单。
“对艺人,人们通常有3种态度——喜欢、不喜欢和你做什么都无所谓。我绝对不要无所谓,那样我会很难过的。我就是态度鲜明,我不怕别人不喜欢。”这是莫文蔚式的态度。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1931年夏天,钱伟长高中毕业,他再次面临失学的境地。然而,机遇似乎很眷顾他这个有准备的年轻人。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先生那年决定设立“清寒奖学金”,以考试选拔补助家境清寒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钱伟长抓住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一个月内在上海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厦门大学五所大学的入学选拔考试。原本是打算多争取被录取的机会,结果,钱伟长居然都考中了。在时任北大教授的四叔钱穆的指导下,他选择了清华大学。
那年9月10日,钱伟长走进了清华园。历史系的陈寅恪、中文系的朱自清和闻一多都喜欢上了这个文史知识积累都不错的“才子”,最后他选择了中文系。
刚刚入学,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东北大地。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钱伟长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走进了圆明园,实地感受了一段中华民族曾经的被侵略的屈辱史。曾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已是满目疮痍。看到那些,钱伟长震惊了、愤怒了,决定弃文学理,他要研制飞机、大炮,要科学救国。
从圆明园回来的第二天,他找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要攻读物理系。吴有训教授查看了他入学考试成绩后,对他说:“你的数理化总共得分25分,中文考这么好。你还是读中文系吧!”
“我读物理是为了将来为祖国造坦克,造大炮,是为了救国。”钱伟长说。
“学文也同样可以救国呀!”吴有训反驳说。
钱伟长并不接受吴教授的逻辑,他就是要读物理,而且他有他的招。从被拒绝的那天起,吴有训走到哪里,钱伟长就跟到哪里。没办法,吴有训教授有条件地让了步:“你先试读一年,在这一年中,化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你每门都要能考70分,才收你。若有一门考不到,就转回文学院。”
这个条件虽然很苛刻,但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对于有“追求”的钱伟长来说。从此,这个身高只有1.49米的小伙子拼了命,开始恶补数理化。在同学们那里,对他的印象就是,天天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
那段时间,他一天最多睡5个小时。早晨5、6点起床到科学馆去读书,晚上学校10点熄灯后,他就躲在厕所的角落里看书,直到凌晨才悄悄返回宿舍。
一年后,钱伟长成功地越过了吴教授给他设定的门槛--通过了物理系的考试。和他一起转进物理系的有五个人,他是唯一一个留下的人。四年后,他更是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学生。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5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泛舟于历史的汪洋,让你我笑看古今英才。
永远的纪念——屈原
悠悠数千载,尔今又一年。那一汪浑水,是你的浊泪吗?以你屈原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有几人能与你同敌?为了一个冥玩不灵的楚王,投江自尽,让晚辈们在感叹惋惜之余看到了你那灼热的爱国心。五月的粽子,屈原公啊,一定能尝到后人们虔诚的尊重!
三国亮点——诸葛亮
“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在三国横空出世,用兵作战,巧妙用计,忠心耿耿,让周郎自叹庸才。你知出知入,刚柔兼济,智慧过人,实乃智慧的化身,成就了“智美”的传说。
历史光环——司马迁
是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是谁忍受宫刑之苦而坚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是你啊!司马迁!是你的坚持,我们才能追溯到上至30的历史革新;是你的不苟,时代才进步得如此神速。我想,这最眩目的勋章应永远在你的襟上定格!
中国古代不泛英雄好汉:陈胜、唐雎、韩信、勾践——但历史的长卷上也没有冷落女子!
“谁说女子不如男?”对了,说这话的正是替父充军的花木兰!你看那豪门杨家将,个个女子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那解忧公主王昭君,为了和平离开国土亲人远嫁外族;西施不也成就了“东吴三千可吞吴”之举吗?还有貂禅、杨玉环——中国何时少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
黄继光、邱少云、___、____这些名字响彻中国;鲁迅先生虽无什么壮举,却用他的笔铸成了新中国的防护网;江竹筠、宋庆龄柔和的外表下装着刚强的爱国心;那任长霞、赖宁不是我们祖国的好儿女吗?
最后,引用____的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59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宁财神爱美女,出手也大方,所以身边没缺过漂亮姑娘。程娇娥本来也属于宁财神交往过的姑娘中的N分之一。两人认识是在饭桌上,宁财神觉得这个姑娘很白,养眼,见了就想交往。其实,一看宁财神那副坏笑,程娇娥就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两人就此开始了接触,宁财神的目的是在不给任何的前提下赚取限度的亲密,程娇娥的宗旨是在付出自己作为代价之前让宁财神无意识地向自己求爱——两人表面上你恩我爱,背地里都在算计谋划。
刀来剑往一个多月,势均力敌,宁财神最多只是牵了两次程娇娥的手。正面交锋陷入僵局后,程娇娥实施了突袭,进攻目标是宁财神在上海的父母。趁着宁财神闭关,她跑到宁财神家,自我介绍说是宁财神的朋友,来上海出差,受他嘱托来看看家人。
宁财神的父母心花怒放——程娇娥的表现那叫一个优秀:说话细声细气,端庄无比,充分显示出一个知识女性应有的素质和品位。
一顿饭后,老爷子把儿子的性格在程娇娥面前剖析了一番,临出门前,宁财神的母亲还抹下自己手上那个儿子孝敬的玉镯,硬给程娇娥戴上当作上门礼物。程娇娥大获全胜。
接到父母的电话,宁财神觉得很冤枉,自己啥事都没干,父母就开始在电话里警告自己不得欺负程娇娥了。
他跑去找程娇娥质问,对方满脸无辜:“我没说是你女朋友,只说是一个朋友,你这么着急上火干啥?手镯还你,我没打算要,是怕你妈下不来台才顺势收下的,一直琢磨要还给你。”
和手镯一起塞到宁财神手里的,还有一个样子很古怪的木头器具,油光水滑的。“这什么东西?”“你妈说她偏头痛,我打听到农村有个偏方,用穿牛鼻子的木头煎水喝,特别有效,周末刚去郊区奶牛场找来的。”宁财神的满腔怒火化为乌有——母亲随口的一句话,她放在了心里,还到处打听寻找,难道这就是爱屋及乌?
冲动之下,宁财神在几秒钟的沉默和感动后,拉起程娇娥的手:“吃饭去!”
婚前协议书
宁财神暂时把“占了便宜就溜”的龌龊念头扔到了脑后,真心实意与程娇娥交往起来。只是,他已经习惯了游戏人间,实在不能接受将来与一个女人厮守终身,再不得对第二个女人有非分之想的婚姻生活。
宁财神的这点儿心思程娇娥拿捏得很准,当两人关系终于发展到即将发生本质变化的时候,她说:“娶我吧!”宁财神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要脚底抹油。
“我要和你结婚,但我随时愿意离婚!”宁财神后撤的脚步又回来了:“你的意思是只要我提出离婚,你决不反对?”“只要你说离,我马上签字。但是,在和我结婚期间,你不许做对不起我的事情。”“ok!”一桩婚姻就此成交。
两人签署了一份共同起草的《婚前协议书》,明文规定:“甲乙双方均拥有随时提出离婚的权利,当其中一方提出离婚时,另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拉,并应配合对方在离婚申请提出一个月内办理好离婚手续……婚前财产根据附件确定的实际所属权分配,婚后添置的财产,本着谁购买谁拥有的原则,根据购物发票以及相关产权证明确定所有权……”
程娇娥还请了3位宁财神也认识的朋友来当公证人,签名保证该份协议是在双方意识清醒、自主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的——这份协议书于是具备了法律效力。
单方面毁约
宁财神就这样稀里糊涂结束了单身生涯,成了程娇娥的法定配偶。那时宁财神正在一个剧组忙活,程娇娥飞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第一夫人”的名义正式进驻,身兼宁财神的秘书、保姆、经纪人、接线员……
为了节约资金,拍摄场地是在郊区一个山上搭建的,到了吃饭的时候,一辆面包车从山下的饭馆拉盒饭上来。程娇娥添置了一套煤气灶和炊具,给宁财神开小灶。她不会开车,就找了辆摩托车,一阵风似的下山采购。剧组在拍摄,她在后院热火朝天地煎炒烹炸……
基本上,作家、编剧们的作品都不会署上自己老婆的名字,但宁财神认为自己结婚后的每一部作品程娇娥都参与了,或许不是以贡献文字灵感的方式,但能让自己吃得饱,那也是贡献,于是把她的名字也署上了。所以,在婚后拍摄的那些电视剧演职员表上,都会写着“编剧:宁财神、程娇娥”。
慢慢地,宁财神越来越有名,也越来越有钱了。他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得意地宣称是超级豪宅,一番装修后,两人在北京也算有了自己的家。婚前协议被宁财神单方面毁约了——虽然钱全部是他掏的,但在房产证上,赫然写着“程娇娥陈万宁”。程娇娥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只是在看到房产证的时候发出了一声尖叫。
有了大房子之后,程娇娥将宁财神的父母接到了北京,一家人住在大房子里,程娇娥偶尔跟公公学几道上海菜,小日子过得很美满。
什么是爱
在结婚5周年的时候,宁财神把那份有法律效力的《婚前协议书》拿出来,打算当着程娇娥的面塞进碎纸机,自愿放弃后半辈子随时重获自由的机会。让他想不到的是,程娇娥把协议书抢了下来。她告诉宁财神,就算他一门心思跟自己过日子,自己还得好好考虑考虑。真想要废除那份协议书也简单,给她一个能说服自己的文字性理由。
宁财神老老实实地写了一篇剖析自己婚姻的命题作文:“和睦的家庭几乎不谈爱情。维系家庭稳定最重要的要素,往往是条件般配、情投意合以及责任感强等所谓世俗和传统的东西。像我与老婆的婚姻,以契约开始,身在围城却随时都有出城的许可证,我们考虑的不是有没有爱情,而是如何能让自己感动对方,适应对方,让这种相守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变成谁也离不开谁——说我俩没爱情?我们会比那些因为爱情结婚的男女走得更远。衡量一段婚姻是否完美,不就是看两人能在一起默契地生活多久吗?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娶个随时愿意离婚的女人却不离婚,这才是爱……”
可惜,这篇作文程娇娥只给打了60分,她建议宁财神在每年的结婚纪念日都重写一篇,哪次的作文她给了满分,才是将协议书扔进碎纸机的时候——或许,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也或许永远都不会来,但是,不管协议书在或不在,婚姻此时的状态是——不离,不弃!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8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那是作家路遥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十分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巨大的激励,他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开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失望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近代名人的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现在属于慈溪市),汉族。我国美学家和作家,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常受四五“学者”攻击,对余批判的文字常见诸报纸、网络。
现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文化总策划。早年在上海工作时曾担任上海市咨询策划顾问、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并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鲁迅文学奖、台湾白金作家奖等。
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在长期钻研典籍后离开书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辞职远行,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点,后来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观的热点。在这过程中,他又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而开启一代文风。从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为了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与凤凰卫视合作,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四万公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此后,他又考察了欧洲96座城市,继续对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这种空前规模的文化考察通过全球电视直播感动了世界,他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演讲中华文化,并成了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会、全球企业家峰会的首选文化演讲者。他的书籍,长期位列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在国内,2002年统计的全国十年来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他一人占了三本。目前,他是公认在全球各华人社区影响的极少数作家之一。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最近几年,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鼎极摄影文化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2007十大学术精英”之首,又被世界华人经济测评体系授予“影响世界100年100位杰出华人奖”。2008年6月上海市政府教育委员会决定建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据传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1969—1971年,余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即下放五七干校)。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宁波市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了《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戏剧思想史》以及《SomeObservationsontheAestheticsofPrimitiveTheatre》等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书奖、金石堂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
1992年余秋雨辞去上戏院长职务。
1997年被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1992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2004年2月18-19应邀走进百家讲坛,主讲《余秋雨解剖文学》。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89个字,有3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2003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前10名中,有四位为浙江籍,除鲁冠球外,其余丁磊、陈天桥、郭广昌等三位财富新贵最引人注目。本刊记者辗转奉化、新昌、东阳三县,遍访他们的亲朋好友、同学师长,追寻英雄走过的路……
丁磊:家乡的“平淡”日子
旧历2002年的大年廿九,在网易股价的一路飙升中,春风得意的丁磊驾着大切诺基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奉化,参加奉化中学89届(2)班同学会。
按约定,这个聚会的时间是晚上8点, 到10点多时,丁磊才出现在老同学面前。班主任江老师向这个中国大陆首富要300块钱的活动费。丁首富搜遍全身竟然也找不出300元现金,他说他身上只带信用卡。这笔钱到第二天才交。
这算是这个首富荣归故里时发生的一个够得上故事的素材。别的,怎么看都显得平淡。
奉化和首富
首富的光环太耀眼了。2003年,秋风送爽的10月,胡润和《福布斯》不约而同地把“大陆首富”的帽子扣在了奉化人丁磊的头上。从此,这个30出头的后生与“奉帮裁缝”、溪口胜景一起,成了奉化的又一张名片。
从宁波火车站出发,沿鄞奉公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就进入奉化市区。远处的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宛转绵延,将小城奉化呵护在环抱中,勾勒出奉化“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
惠政西路是奉化市内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这里,老人们安享地坐在店铺门前晒春阳,闲扯;孩子们在不远的中山公园里躲猫猫,嬉戏;沿街的店铺里总有行人进进出出。
浙江省奉化中学现任政教处主任江鸿老师是丁磊中学时代的要好哥们,他告诉我们:丁磊的老家就在惠政西路这一带,自折桂百富排行榜之后,丁磊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接父母离开奉化,去了广州。
“你要找的就是那个70亿的丁磊啊!”在惠政路上做小生意的赵大伯一脸的自豪,虽然他并不清楚口中这个叫丁磊的年轻老乡在外面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赚那么多钱。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互联网”、“网游”这些词条,他也不清楚纳斯达克是什么意思。
但是,首富和奉化之间并未因此而少了一层联系。生于奉化、长于奉化的丁磊,身上有着太多浙江商人的特质:性格朴实而稳健,行事低调而务实。这个长着一张笑嘻嘻的娃娃脸的财富少帅,在很多场合都承认,是家乡的土壤给了他商业的头脑。
第十名现象
我们在浙江省奉化中学找到了丁磊的足迹。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学习,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份子。江鸿跟他是同班同学。
在江鸿老师的记忆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当下“首富”名号很不对称。“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江鸿老师这么评价他的老同学。
技术偏执狂
当然,学业平平的丁磊也有锋芒显露之处,他在中学时代的行为癖好就强烈地表现出技术“偏执狂”的特征。
丁磊从小就喜欢无线电。初一时,他第一次成功组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那在当时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此时的丁磊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
江鸿回忆:“他很爱动手,每次到他家里去玩,总看到他在拆这个闹钟,解那个收音机。他的父亲是当时国营奉化食品厂的技术副厂长,可能是遗传的因素,他从小对技术充满了兴趣,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钻研。”
所幸的是,当时的奉化中学已经是浙江省内一所着名的重点高中,有一定实力让学生接触到先进技术。那时候,奉中有几台苹果机,学校借此成立了一个电脑兴趣小组,丁磊想都没想就跑去参加了。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触摸计算机,至于有没有因此种下对计算机技术的迷恋情结,我们不得而知。
不善交际
小时候的丁磊,不仅学业一般,朋友圈子也不广,而且大都只是泛泛之交,江鸿说他甚至没有一个铁哥们。因为江的父亲也是食品厂员工,有父辈是同事这层关系,他俩才走得比较近,他比其他同学更有机会了解丁磊。
“中学时的班级常常会随个性、兴趣的相投形成几个小团体。农村来的学生因为住校自然有自己的圈子,市区的同学通常表现得活跃些,经常会在一起打打球。但丁磊基本上不参与我们的活动,他在班内也不任一官半职,对体育也不热衷,交际不是他的特长。”
可能是因为对技术用情太专了,以致在人际交往中,丁磊给人的感觉总是捉襟见肘。不仅在做企业时,丁磊要退居幕后,架构技术,中学时代的丁磊同样喜欢一个人钻在自己的兴趣中。
然而,丁磊是平和的,江鸿印象中的他很容易相处,同学有忙请他帮,他也很热心。98年的时候,有个老同学南下求职,已在广州开始事业的丁磊帮着同学联系工作,安排住宿,俨然一幅好事者心肠,丝毫不把同学当外人看。
对母校许下心愿
2001年9月,奉化中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母校给丁磊发了请帖。不巧的很,此时的丁磊俗务缠身,被股价狂跌和财务问题烤得焦头滥额,苦于分身无术,当然他也没心情参观占地250亩的奉中新校园。
一年多后的同学会上,一不小心成了首富的丁磊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情,表示将在3-5年内,在奉化中学设立一项奖学金,用于鼓励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但是,1971年出生的丁磊清楚自己毕竟太年轻了,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互联网的变数太大,网易和自己远没有到可以盖棺论定的时候,一贯稳健务实的“丁首富”不想让自己被浮华和作秀笼罩了。
把财富高高挂在纳斯达克交易墙上的丁磊坦言对钱早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其实,他对友情、对乡情,何尝不怀着一种“君子之交淡于水”的胸襟!
中国近代名人故事大全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0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受尽歧视的耻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说: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高,艺术比我们精。人家的地方已经开辟到十分田地,我们的一块沃土,还在那里荒着。请他们来做好了,再拱手奉还给我们,世界上恐怕没有那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所以,李四光上课的时候,除了科学上的一些专有名词以外,他始终坚持用中文讲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叫他Mr.李,叫了几声,他就问那个学生叫谁?那个学生说:叫你。李四光说:你可以称我老李、小李或阿猫、阿狗什么的,但是我不准你叫我Mr.李。有一次,李四光带了七八个学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国人坐人力车不给车钱,还要拿起手杖打拉车人。李四光看到后,气愤极了,就跑到美国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车钱,并且不准打人。那个美国人开始愣了一下,后来一看是一个穿破西服的中国人,竟蛮不讲理地冷笑一下,准备一走了之。李四光和七八个学生操起地质锤把他拦住了。那个美国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给了车钱,灰溜溜地走了。路上的行人都为此感到扬眉吐气。
50年代初,李四光承担的另一重大的任务就是,把全国的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连年的劳累使李四光的健康状况有所下降,他时常带病坚持工作,万不得已才去医院住院治疗。但是,1957年11月,李四光的肾病加重,小便带血,背部生疔(dīng),住进了北京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刀口基本上愈合了,但创痛还没有完全消除李四光就急于出院,返回了工作岗位。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看法。1915~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栋臣、王国栋曾率领一个钻井队,在陕西北部一带,打了7口探井,花了不少钱,收获不大走掉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回国后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部分不会有大量石油。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李四光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4年初,地质部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1955年1月20日,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发现了很多可能储油的构造。
1956年1月下旬,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1956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这样经过3年的石油普查工作,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及华北、东北等有希望的含油远景区,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并在柴达木等构造上,探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64年元月1日下午,毛主席请李四光晚上七时半到中南海怀仁堂一起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接到电话之后,李四光的心情异常激动,当他在开演之前来到休息厅的时候,毛主席健步走来,同他热烈握手,谈起石油问题时,毛主席高兴地说,你们两家(即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劳。
1971年4月24日,李四光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北京医院。入院后,虽然很快便退了高烧,但血压一直波动得很厉害。晚上,他常常不能入睡,往事总是萦绕心头。一天晚上,李四光特别兴奋,他和陪他的女儿谈了很多很多:从青年时代漫长的求学之路到30年代的黑暗中国;从建国初的艰苦奋斗到如今的各种经历。
1971年4月29日上午8时30分,李四光这位历经风霜、鞠躬尽瘁、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最新中国近代名人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5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在我们前面有一瓶水,因为它是好东西,每个人都想得到它。为了能够得到这瓶水,我拼命向前跑,结果在我快要抓住这瓶水之前,水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不能因为别人拿走了这瓶水,我就不向前走,我一定还要继续向前走。这个时候,我会发现前面还有一篮子鲜花在等着我。当然,我走到鲜花面前时,可能它又被人拿走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依然不能绝望,我知道失去了鲜花,前方还有东西在等着我。我还要继续向前走,走得更远,也许我心爱的人就在那里等着我。
这就是俞敏洪经典的一瓶水理论。失去的背后,还可能得到其他东西。有时候,你失去了一瓶水,却可能得到一篮鲜花,只要你不停下脚步。俞敏洪高考三年才考上大学。第一年,他的最高目标是江苏省常熟地区师范学院,没考上。第二年,他的目标仍然是江苏省常熟地区师范学院,但还是没考上。俞敏洪坚定不移地考了第三次,结果进了北大。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不放弃。
有一次,俞敏洪在黄河边,用矿泉水瓶灌了一瓶子的水。黄河的水特别浑浊,简直不忍卒睹。他就将水放在路边,耐心地安静地等待。一个小时之后,俞敏洪惊讶地发现,那瓶浑浊的水变成了两部分,四分之三的水变清澈了,只有四分之一是沉淀下来的泥沙。
俞敏洪是这样诠释的:假如我们把这瓶水清澈的部分比喻成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而将那些浑浊的、沉淀的泥沙比喻成我们的痛苦。当你摇晃一下以后,你的生命中整个充满的就是浑浊,是弥散不尽的痛苦和烦恼。但是当你把心静下来以后,尽管泥沙总的分量一点都没有减少,但是它沉淀下来了,就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当一个人的心沉静下来,不瞎搅和,你生命中的四分之三就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的。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不自扰。
在谈到英语学习的方法时,俞敏洪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如果你渴了,让你喝一桶水,你肯定喝不下去,但是让你喝一瓶水,你就能喝下去。所以当你只能喝一瓶水的时候,千万不要有喝一桶水的胃口,否则,你会把自己撑死的。俞敏洪因此常常告诫大家,要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或者能带来良好结果的事情。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不贪婪。
俞敏洪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如果往前追溯的话,有四瓶水,奠定了他日后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俞敏洪上大学之后,宿舍里的四个人每人一个水瓶,打热水很远,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一开始,各人打各人的水,俞敏洪想:打一瓶水也是打,干吗不一下打四瓶水呢?于是,他就每天打四瓶水,就这样,他为同学们打了四年的水。为别人打一瓶水,容易;为别人打整整四年水,就不那么容易了。俞敏洪做到了,他为此得到的回报是,当他艰难创立新东方的时候,他的几位在美国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加盟,和他一起创业。
这瓶水,告诉我们的是厚德载人。
什么样的瓶子,就装什么形状的水;什么样的眼光,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样的胸怀,就做什么样的事业。
中国近代名人优秀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4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邓文迪1968年生于中国山东,从小在江苏省徐州市长大。其父亲当时任一个工厂的厂长。后来全家迁居广州。父亲为广东东莞人,母亲为山东济南人。
1974 -1979年,就读于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1979 -1985年,就读于徐州市第一中学,曾经是徐州市第一中学排球队里的一名成员。后来全家搬到了广州。
1985年,考入广州医学院。
1987年,认识了一对来自加州的美国夫妇,Jake Cherry和他的太太,Cherry先生当时50岁。
1988年2月,在Cherry夫妇的帮助下获得学生签证,进入加州州立大学学习。
1990年2月,53岁的Jake Cherry与太太离婚,与22岁的邓文迪结婚。
1992年9月,她和Cherry先生两年零七个月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个时间比获得绿卡所要求的时间只多七个月,这也是后来人们评说邓文迪心机重的原因之一。
1996年,邓文迪从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获得MBA学位,准备谋求到香港发展。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邓文迪恰好坐在了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董事Bruce Churchill旁边,当时这位先生正准备上路前往香港担任Star TV的副首席执行官。飞机还没到香港,她已轻而易举地谋到了卫星电视公司总部实习生的工作。
1998年初,邓文迪成为默多克上海、北京之行的随行译员。
1998年5月,默多克与他结婚31年的妻子Anna分手。第二年6月,他们正式签定离婚协议。
1999年6月25日,也就是距其离婚协议生效日仅仅17天后,默多克在泊于纽约港的私人游艇Morning Glory号上与邓文迪举行了婚礼。
2001年11月19日,邓文迪和默多克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试管女儿格雷丝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2003年7月17,邓文迪又生下了女儿克洛伊。
2011年,默多克在英国议会受到电话窃听质询时,一名闯入议会的-者试图向他脸上扔装满剃须膏的纸盘子,而邓文迪立即起身掌掴-者。邓文迪从此闻名英国媒体。
2013年,邓文迪加入亚洲着名男性延时品牌艾鲱珶岢的代言团队,为艾鲱珶岢的国际化立下汗马功劳。
2013年6月13日,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提出与邓文迪离婚,据说后者可能获10亿美元以上补偿。两人有个结婚协议,为他们的孩子在基金里留下公司股份财产。而离婚似乎不会影响默多克对新闻集团的控制。
邓文迪护身救夫过程:
在2011年7月19日英国议会的听证会上,一男子将剃须膏扔向默多克,使得现场秩序一片混乱,十几分钟后,默多克回到了现场继续回答议员的提问。
袭击事件发生时,默多克的听证会即将结束。听证席上的一个白人男子将盛放着剃须膏的盘子扔向了默多克,当时默多克的眼镜似乎被打掉,衣服上也沾染了痕迹。他在安保人员的保护下离开了现场。
事情发生时,默多克的保镖立刻上前阻止,默多克的妻子邓文迪迅速从座位上跳起来反击该男子。
十几分钟后,默多克回到了听证会现场,没有穿西服上衣。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钱伟长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同时并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钱伟长在谈及高校教学改革时说,教师把学生教"懂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种教"不懂"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
钱伟长教授在科研中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他擅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等.现已出版有《圆薄板大扰度问题》、《弹性力学》、《变元法和有限元》、《穿甲力学》、《广义变分原理》、《应用数学》等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都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主要学术贡献是板壳非线性内禀统一理论,板壳大扰度问题的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钱码)等.他早期提出的"浅壳大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钱伟长法".有关圆薄板大扰度问题的工作,在1955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国家 科学奖二等奖,广义变分原理方面的工作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北京市、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最近,钱伟长教授关于非克希霍夫-拉夫假设板壳理论的工作,是对固体力学基础理论的新贡献.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钱伟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为培养我国科学技术人员作出重要贡献.自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1956年起被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83年起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1984年创建了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任所长.1985-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会长,积极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为了表彰钱伟长教授的杰出贡献,日前,由雕塑家、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教授创作的钱伟长塑像赠送仪式在南京大学举行.塑像高0.5米,为青铜所铸,尽显钱先生从容豁达、睿智的长者风范.
钱伟长教授虽已88岁高龄,仍战斗在繁重的教科研和领导岗位上,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