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家风的名人事迹 | 364字 | 4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285人 |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 | 1326字 | 6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31人 |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 | 459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75人 |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 1001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88人 |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 927字 | 7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26人 |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 1091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20人 |
家风名人事迹汇总 | 1552字 | 12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274人 |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 841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25人 |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 | 1418字 | 11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88人 |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 1030字 | 10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99人 |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 455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96人 |
关于家风的事迹材料 | 861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40人 |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 1469字 | 17段 | 5分钟 | 8分钟 | 12分钟 | 158人 |
家风名人事迹汇总 | 1484字 | 6段 | 5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289人 |
家风的名人事迹 | 1399字 | 7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07人 |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 378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11人 |
家风的名人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2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31位用户喜欢。
林家虽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家庭气氛却极其融洽欢乐。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林则徐母亲陈氏的维持。陈氏在林家最困难的时候嫁过来,从未抱怨过日子艰难。为了支持丈夫专心举业,她常常暗地里自己饿肚子,还做出吃饱轻松的样子。不久,林宾日考取秀才,生活才有些改善,但随着子女的增添,日子很快又艰难如故。陈氏操持着一家人的吃穿,教育子女互推互让,面对困窘,一家人过得和和气气,保持了健康的心态,绝无争执和悲戚情调。
笔者曾听林则徐五世孙女林子东先生讲述,林家后代曾长期保留两件象征性的东西:一盘素炒豆腐和一盏两根灯芯的油灯。那是林家乐观向上家庭氛围的物证。据说,有一年除夕,邻居听见隔壁林家欢天喜地地在吃年夜饭,好奇地从矮墙上探望过来,所见到的却是这一家大小十多人,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享受的一大盘素炒豆腐!林家夜间照明,也依赖的一盏油灯,平时一向只放一根灯芯,到了大年夜,才加点一根,过年的喜庆气氛,便被熊熊地燃了起来。后来林则徐显达,林家过年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但那盏油灯和一盘素炒豆腐,一直被持续作为林家年夜饭的保留节目,以纪念往日的艰辛和家人之间的团结和睦。在油灯下吃着素炒豆腐,林家人总要谈论起先祖文忠公的种种德行,重复他老人家的遗训,教育年轻后辈要把林公精神代代传续下去。
和睦家风需要爱心的滋润,子女成才更需要爱心的浇灌。林宾日夫妇极富爱心,为人厚道,他们的爱心不但施之于子女,而且推及宗亲、乡里和学生。林宾日所教学生,有的因家贫无法赴考,他就以自己微薄的束修,予以资助。他“生平尚风气,重然诺,视人之急犹己。家虽至贫,而三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难,忘乎其为屡空也”。甚至出门在外,“遇旅人穷困,每竭赀济之,而已转匮乏,略不介意”。为了周济别人,宁愿自己“匮乏”,这种大度的爱心,是林氏家风的又一过人之处。
据林则徐《先考行状》记述,其父有兄弟四人,其父最小。他“笃于天伦,事诸兄惟谨”。长兄起先无子,宾日便以自己的长子过继给他,后该子夭折;长兄去世得早,宾日又“抚从子逢吉若己子,携往将乐书院,教之读书,月赡其家,既又为之谋衣食之地,至今如一日”。次兄家境更糟,中年贫不聊生,“府君时时典敝衣、鬻文字给之”。有一次,林则徐亲眼见他父亲将家里的米送给二伯父,回来后与母亲一起饿了一顿,还告诫儿子说:“你伯父若来,不得告诉他我们家未开伙。”为的是怕兄长难为情。三兄得了比宾日更严重的眼病,生活艰难,“府君常扶掖之,衣食之,且为嗣续之,殁则丧之葬之,其友于之笃如此”。可见林家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
林母也同样富有同情心和好施之德,林则徐在《先妣事略》中,记述其母亲“平日济困扶危,在人若己,必曲尽其心而后即安”,“亲族乡党缓急,无不周恤”。可见林家助人为乐的品格是非常突出的。
林则徐之品行,受之于家风者尤多,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写道:“公……自奉俭,而资助族戚,岁必数千金,尤爱士,所至必择其秀异者,召入官署,勗以学行。”金安清《林文忠公传》也说:“千里之外,旧交故吏,虽历久,辄询其处境之枯菀,有不待请而拯掖者,有当困厄而远为湔雪者,皆喜过望,感之次骨……周旋朋旧,睦敦戚党,必诚必信。于细民之情伪困敝,赈灾诸事,深思曲体,凡所设施,即其人自谋,亦不及此。”这些都反映出林则徐沿袭自家风的乐善好施、急人之难的品德。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勤俭是棵草,节约是朵花。勤俭节约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是重中之重。我们每个人应该责无旁贷。勤俭节约曾是我们的传家 宝,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不能让勤俭节约与我们的孩子们渐行渐远。
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在我家卫生间里放了个水桶,每个人洗好脸后水都倒在这个水桶里,我们用收集起来的水冲马桶,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女儿受我们的影响,每次洗完脸总是把水倒进桶里,有时由于站的位置角度的关系倒水时会溅出来,这时她就会走近点弯下腰倒水,生怕水洒在水桶外浪费了。
勤俭节约,低碳生活。有时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比如家里的冰箱出现异味时,以往我会去超市买专用的除臭剂,不仅花销大,而且失效后又会变成了垃圾。而现在,我会跟孩子一起把剥下来的柚子皮洗净揩干,放入冰箱内,几天后,打开冰箱,清香扑鼻,异味全无,这可是天然的环保型清新剂噢,比起去超市里买专用的除臭剂既实惠又环保。现在我家的孩子俨然成了环保小大人,每次吃柚子的时候都会急着先把柚子皮剥下来收集好,用作除臭剂,一年下来也能节省不少呢。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8位用户喜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呢?家中没有明确的记录或说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风的理解却愈发深刻。
自从我记事以来,我家就是人人羡慕的四世同堂家庭,家中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和我,还有两个叔叔、三个姑姑、二爷爷一家人,再远一点家族成员就更多了。每逢家中有嫁娶等大事,都是一次家族成员的大检阅。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事情在家族成员的集体努下都能圆圆满满的完成。
2006年,小外甥出生了,围绕着取名的问题,爸妈还有姐姐、姐夫、我等一家人又围坐一起讨论起来,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多,团聚一起没有矛盾争端,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我看就叫‘和和’吧”。在父亲的提议下,小外甥取名“和和”,象征了我们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和睦”不就是我的家风吗?家家和和睦睦,方有我们国家的和谐。
家庭的和睦,来自于每个人都坚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申之以孝悌之义”,作为孟子的后辈,我们家中更是尊奉“百善孝为先”。老爷爷七十多岁时身体不好,卧病在床,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爷爷却毫无怨言,每日端茶喂饭,必亲尝冷热,温度合适才给老爷爷。夏天天热,爷爷每天必给老爷爷擦洗身体;冬天天冷,一定将炕烧得暖暖和和的。老爷爷晚年虽是久病之躯,却没有遭一点罪,他走时是安详的,因为床前有孝子的陪伴。1989年,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去世,此时爷爷也已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父亲看到爷爷憔悴的样子,主动将赡养老奶奶的责任承担过来。这时老奶奶七十六岁,身体也不好。父亲和母亲将老奶奶接到家中,以孙子身份尽行孝心,成为当时我村的一段佳话。我从小在这样的家中长大,上有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的疼爱,也深知孝之含义。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因为有爱心孝心而乐于奉献,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绝不会做违法乱纪、有辱家风之事。懂孝尽孝,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会和谐。
___主席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确,好的家风,影响着人的成长成才,现在我的儿子也已九岁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我们国家的和谐,我们更应该传承优良家风。无论世事如何流转,让我们家“尽行孝道,家庭和睦”的家风永远流传。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你知道周海婴是谁吗?周海婴于本月初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一九五二年,周海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念无线电专业,他曾做过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
假如周海婴不是鲁迅的儿子,尽管也曾是个高级干部,但山外山,官外官,在权力圈里又算是老几?况且人去茶凉,在人海里只是一朶微澜。命运与头戴闪烁光环的鲁迅拉在一起,周海婴才名传四海,身负宣扬鲁迅精神的使命,谦逊温和的他,一生却过得实实在在,低调平稳,逝世后得到了好评。
一九三六年鲁迅在病重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却成了个无线电专家。作为文化伟人的儿子,周海婴是荣耀的,紧随一生的又是重负的,他说自己是在好比磁场的“人场”中长大,被“人场”控制着,“父亲一直在鞭策着我,也给我压力。”他被事事与鲁迅联系着,为了维护先人的光环,他不能说错话,做错事,不得越界,谨言慎行,失去自由和自己。
从鲁迅的遗训,想及诗人陆游的家训。为什么是陆游呢?因为都是爱国和伟大的文学家。陆游家训,由四十多岁开始写,一直到八十余岁在不断增补,共二十六则。其中陆游的训示有“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与鲁迅对孩子的要求是不同时代的同工异曲,一个叮嘱不做空头文学家美术家,做小事情普通工作谋生好了;一个嘱咐宦途不及务农好,不做官可以躬耕谋食,即使生活紧张也不要做坏事。俱见务实作风和文化人高尙操守。
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数量庞大的家书中,曾有出版社选辑成家训专集。曾国藩的家训在家族教化中颇能起作用。他的小女儿曾纪芬嫁入湖南衡阳发达数百年的巨家望族聂家,所生的第四子聂其杰,曾留学美国,回国后致力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一个在商场中打拼,曾任上海总商会第一任会长的人,又是一个儒者,他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并出版成书推广,还创办《聂氏家言旬刊》(后改为周刊《家声》)等家庭刋物,“宗旨是联络家庭之情感,而切磋其道义”,从一九一七年起共办了逾十个年头。成为中国以至外国的仅见文化现象。
先辈为保家声不坠遗传家训,内里的价值体系有不少精华,从中可见传统士人的家国责任之思与济世情怀。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0位用户喜欢。
我家的家风是“讷于言敏于行”。“讷于言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妈妈告诉我,这句话作为我们家家风,意味着说话要慢慢说,三思而后言,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做事若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这句话,激励我在学习上,要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并且要用行动来实施制订好的计划,督促我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一直记得,姥爷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常常给我诵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还是有的”这四句话。那时候,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问姥爷,“姥爷,这是什么意思呢”?姥爷微笑地告诉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再学习,即使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在该学习的时候白白地浪费时间,如果不努力学习任时间流逝,那么等年纪大了只能后悔与悲伤。一年当中最好的时光是春天,一天之中最精力充沛的时光是早晨,时间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去努力读书,即使再忙再辛苦,学习的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姥爷抱着我,随口编了首儿歌,“少时不学习,长大就无用。要想有本事,天天要努力。只有学习好,才能有出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从昨天到今天,也将会一直鼓励我勤奋向学,不辜负每一寸光阴。
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奋的、爱学习的人。即使已经博士毕业,可是她下班回家后总是不停地看书学习,不是查资料,就是写论文。有一天,我不解地问正在电脑前写论文的妈妈,“妈妈,你不是博士毕业了吗?为什么还要这么用功地学习呢”?妈妈转过头,用手轻抚我的头,笑眯眯地告诉我,“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停地学习新知识,不停地开拓新视野,才能够不断进步。学习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终生的事业”。妈妈的这番话让我思考良久。在我平时的学习中,妈妈还勉励我,“在学习的同时,遇到难题要多动脑、勤思考,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勤学好问才是个好学生”。
家风还无声教诲着我,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在生活上要做一个乐于助人、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有爱心的小公民。每次出门坐公交或地铁的时候,遇见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是怀抱婴儿的年轻父母,我都会主动让座,因为我记得妈妈对我说的,“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还记得去年的秋天,我们学校的一个同学身患重病,我毫不犹豫地捐出了我一个月的零花钱。虽然并不多,但是,我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同学,就是给予他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这就是我的家风,言语朴实却意义深远,我将用我的成长来践行家风给予我的指导。
家风名人事迹汇总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52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2009年,长沙市芙蓉区表彰一批金婚银婚家庭袁隆平家庭获授“和谐示范家庭”称号。站在领奖台上,袁隆平夫人邓哲深情地说“嫁给袁隆平是我的运气和福气!”。如今,两老的晚年生活甜蜜蜜。昨日,他们的家庭被授予“和谐示范家庭”。在生活中,袁隆平亲切地称邓哲为“贤内助”。婚后,两人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袁隆平一直忙着杂交水稻的研究,同是学农出身的邓哲则承担了家庭的绝大部分责任。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在海南岛,有7年没有回家过春节;3个儿子出生时,只有一个孩子他第一时间抱着了……因为袁隆平的执着和邓哲的无私,成就了新中国农业的飞跃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
夫妻二人和谐美好,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相同的,就是不谈得失,一心为了事业。记得1980年9月初,袁隆平按爱妻的亲切嘱托“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对,是从美国回来了!但是,他临行前曾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却只成了一个不吹自破的泡影。原来当时有规定,出国人员在国外所得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因而,他们回到北京,向农业部有关司局一汇完报,有关办事官员就要他们上缴在美国挣的工钱。
袁隆平有点不好意思似的对妻子邓哲说:“嘿嘿,真对不起。我原以为美国工资可归个人所有,谁料农业部规定得全部上缴,只能每天领2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能成千元户也不错呀,我们家还从来没见过一次进两千多块钱呢!”邓哲安慰丈夫说。“我只要能增加两间小平房,有三四千块钱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就心满意足了。”邓哲这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由袁隆平代表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登台领奖。除奖章和发明证书由袁隆平带回湖南保管外,还有一共10万元奖金。袁隆平本人足足分得这项特等奖金5000元整。
“哎呀!五千块钱呀!啧啧,这么高的奖金,真吓死人了!”当袁隆平喜不自禁地自北京归来,从兜里掏出一大叠钞票交到妻子手里时,邓哲惊喜得连钱都不知该怎么拿法了。
为下一代爱心慈善
2016年10月21日下午,“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行来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隆平学校参观考察,亲切看望学校师生,并捐资10万元资助学校建设和发展,鼓励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德安县领导熊晋喜、周三连、喻滨、袁有福、魏堂华、桂天华陪同。捐赠仪式由德安县副县长魏堂华主持。
走进隆平学校,师生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袁院士一行的到来。在学校负责人的介绍下,袁隆平院士及夫人邓则一行边走边看,了解隆平学校建设情况。随后,袁院士与德安县领导及学校教职工合影留念。
在综合大楼内,袁隆平院士参观了音乐教室、实验室,对学校良好的硬件设备表示肯定。当得知隆平学校今年九月份投入使用,解决了周边居民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时,他希望全体师生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德安县隆平学校是国内第一家经袁隆平院士授权并以隆平名字命名的公立教育机构,2014年4月初,德安县正式启动该学校项目建设,总占面积约92.8亩,现代简欧风格,总投资约5000万元,学校为九年一贯制编制,可接收1600余名学生就读。校内建有隆平科技陈列馆、隆平主题墙、隆平实验基地等隆平元素,可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优美、和谐、素雅的学习场所,有效解决德安县城新区适龄儿童不能就近入学的问题。2016年8月全面建成,9月1日已迎来首批新生。
对孩子的影响
袁隆平有三个孩子。一个学金融,一个学管理,小儿子学农,按说是遗传了他的事业。小儿子在广西农学院毕业之后,在湖南湖南农大读硕士,曾在香港大学读博士。后来也从事和农业先观的工作。袁隆平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所谓”,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他们的奋斗。如今他们都是事业有成。在家风家教方面,袁隆平似乎选择“身教”大于“言传”的方式,用自己的奋斗的一生,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使他们在“于无声处”得到最好的教育。从某中意义上说,这是最好的家风,更是永恒的家训。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自懂事起,身边的长辈就常对我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定一个好的家训与家风那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家风、家训到底是什么呢?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气。家风正了,那么一个家庭的思想品德也就正了,家庭的风气正了一个国家也将繁荣昌盛,可见家风有多么重要。家训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人的修身、齐家也有着着重要的作用。
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的家训也就时时驱使着岳飞上进,最终岳飞也没有辜负岳母的期望,成为了保家卫国的大将军。我们家的家训用简练的话语来总结就是朴素、坚强、自力更生。朴素是不奢华、节俭的意思,奶奶一家很简朴,一直是勤勤恳恳的劳作着,从没有享受过奢华,在他们眼里只要勤恳简朴就够了。正是这样一种朴质而不造作的美造就了他们的美好品德。
坚强是很重要的,在遇到困难时往往能带你打破困难黑暗的往往是坚强,他将带你迎接希望的蓝天。有一次,我掉到了坑里,不讲义气的朋友们早就跑远去看好戏了,我虽然焦急不已但是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一直告诉我的要坚强,于是我坚持不懈的攀爬着,最后终于爬了上来,让伙伴们大吃一惊。正是坚强,给了我别样的生活。还有一点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自立,自立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一种可贵的精神,自立自强可以在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自己洗衣服,自己穿衣物,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房间等等,在妈妈和爸爸的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自立,妈妈可是因此夸了我好几次。我也很感谢我的父母,正是这三条家训,让我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把我们家的三条家训分享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让我们学会自强自立吧,学会坚强,努力奋斗,相信有一天成功的花是为我们绽开的!良好的家风可以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良好的家训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为成功的道路垫下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训,改正不良的习惯,在长辈的带领下一同坚守这些好习惯,让它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家风家训家规的名人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88位用户喜欢。
就在中央狠刹“吃喝风”,大陆人人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挂在嘴边的当下,“节俭帝”的美誉却颁给了香港影帝周润发。2013年4月2日,周润发花2.2块港币乘坐普通渡轮引发围观。其实这已不是发哥第一次被人发现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其“抠门”的名声早已妇孺皆知。可节俭并不意味着“守财”,用发哥自己的话来说,铺张浪费没有意义,把钱花在刀刃上,合理配置财富,过有品质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能赚会花。
母亲家传节俭之风
由于做海员的父亲长年离家在外,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的母亲被生活折磨得疲于应付,她给在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的周润发取名“细狗”,也就是小狗的意思。从很小开始,周润发就跟着哥哥、姐姐去山上放牛、到田间帮妈妈拔草,还替家里卖茶果和糕点,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全家人经常靠几根咸菜和一块猪油就打发掉一餐。周润发亲眼看见母亲是怎样勤俭持家的:每次从菜场买菜回来,母亲都舍不得丢掉塑料袋,洗净折叠好后留着以后再用;甚至就连绑鱼的水草,她也整齐地码好,堆在床下,像宝贝似的不肯丢掉……这些都对他形成了很深的影响。
读中学三年级时,积劳成疾的父亲一病不起,家里再也无力供养周润发读书,不得不让他提早进入社会谋生。他曾先后做过电子厂的童工、商行的杂役、酒店服务员、邮差、照相器材店的导购等,可是因为收入微薄,除去交给母亲的家用之外,维持他的基本生活都有困难。这个时候,母亲积累多年的节俭之道很多次都帮他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为了节省租房费用,周润发工作后曾多次搬家。而每次搬家,母亲都叮嘱他一定不要随意丢弃东西,“破家值万贯”,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有一年周润发被邮局炒了鱿鱼,不得不找一个租金更加便宜的房子。打包行李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常用的那床蚊帐破了一个洞,本来打算扔掉算了,可又突然想起母亲的嘱咐,最后还是留下了蚊帐。偏巧他新搬的地方附近有一个池塘,蚊蝇特别多,那床蚊帐经过简单修补后,马上就派上了大用场。躺在床上,周润发庆幸自己又节省下了一笔开支,这让他更加认同母亲的勤俭家风。
1973年,酷爱表演的周润发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演员训练班,并获得无线高层的赏识,演艺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经济条件改善后,他给母亲购置了新房,还雇佣了专职的保姆和司机,想让劳苦半生的母亲过上衣食无忧的舒心生活。可保姆来到家中的第一天,母亲就给周润发打去了电话:“儿子,咱们把佣人辞掉吧?”周润发不解地问:“怎么?她犯了什么错吗?”母亲连忙解释:“没有,没有。我还没老得走不动,干吗吃饭睡觉都用别人服侍呢?我不习惯,再说也白白浪费钱呀。明天就让人家回去吧。”
周润发知道母亲一生节俭,也习惯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再让保姆在家里待下去,说不定保姆会整天坐着享受,而母亲会反过来伺候保姆呢。周润发后来辞掉了保姆,但为了尽一份孝心,他仍会经常给母亲买一些家贫时连想都不敢想的食物和用品。只是每一次他都不敢把真正的价格告诉母亲,否则老人家一定会半宿睡不着觉的。
受母亲的影响,周润发在出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给自己雇请佣人和助理,大事小事都亲自打理,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成名不改抠门本色
在香港演艺圈,大凡有点名气的明星都十分注重排场:吃穿玩用要够得上档次,抢眼吸睛;台前幕后也前呼后拥着一票保镖,场面壮观,可周润发却绝对不在这个行列中。他说自己对吃穿很少挑剔,并自嘲“非常好养活”。
1986年,周润发成功拍摄了《英雄本色》,并以“小马哥”的经典形象成为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至尊偶像。他主演的影片部部叫好叫座,财富也越积越多,可其自小养成的节俭作风,却丝毫没有发生改变。
家风家训事迹典型事件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家是最小国,是最能落实并表达礼仪和文化的的地方,而中国传统家庭的家风家训更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里。于我家而言,一代一代的将“百善孝为先”的品格传承下去就是我们的家风传承之首要。
孝道应该落实在生活当中。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讲祖爷爷的故事,祖爷爷既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医生,还是一位义商。
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尤其爱钻研医书,爱书法,所以我的爷爷也写得一手好字。祖爷爷一生丰功伟绩,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祖爷爷既是一个优秀的人,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妈妈说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每到夏日的傍晚,她们就会披着夕阳的余辉在日暮的院子里纳凉,而祖爷爷就会给她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祖爷爷的父亲是地主,所以前生活很是阔绰,他的家是一栋很大的四合院还有小阁楼,每每空下来,祖爷爷都会与他的父母聊天、讨论、谈心。祖爷爷说:“陪伴是的爱,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应该陪父母慢慢变老”。
如今我也喜欢和父母聊天,谈心,向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与忧伤,这也许就是“孝道”在我家的传承吧。
祖奶奶生了七个孩子,我的爷爷排老三,而我的奶奶生了三个孩子,我的妈妈排老二。过去奶奶那一代,他们都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现在,尽管各家分开住了,但每每过年、过节还是会团聚在一起,爸爸妈妈常带我回去团聚,晚上习惯性地给爷爷奶奶洗脚,剪指甲,按摩和谈心,起初我不理解,如今我倒更愿意主动回家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了,弟弟也常这样做。妈妈曾讲过:"世界上最令人欣慰的事就是看见父母的笑容。”奶奶也常说:“百善孝为先”。父母就是我们的根,如果不把根给滋养好的话,我又怎么能生根发芽呢?
爷爷虽然不善言辞,但他总是用身体力行来告诉我该怎么做。他特别尊重自己的父母,即便他们已经过世了,但每年清明节、春节爷爷都会召集家人去扫墓,悼念先祖。我们蒋家的家谱还是爷爷亲手撰写并雕刻的,一代一代的传承,足以见其真诚。
从我们家的每一位成员身上,我都能体会到优秀家风的气息,它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习惯,祖爷爷传给爷爷,爷爷传给妈妈,妈妈传给我,今后我也会坚持下去,传承家风,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国是家,家是最小国。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家,千千万万的家就有千千万万种家风,但它们相依相通,最终汇聚成中国人的华夏国风,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需要传承的不只是一种中国人的精神,而更是由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的家风、国风传承!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52岁时郑板桥才有了一个儿子。虽晚年得子,但家教甚严,从不溺爱。73岁时,病危的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说想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
父命难违,时年21岁的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邻家大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父亲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案头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父亲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对于女儿也非常关心。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女儿在诗画方面也达到了相当水平。眼看女儿就到出嫁年龄了,还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主动为女儿选择了对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办的传统,自己亲自将女儿送到男方家里,让男方家人做了几个小菜,以示庆贺。
当他要返回时,才告诉女儿说:“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这里过吧!”他为了表示自己对女儿婚事的祝贺,特意作画一幅做为嫁妆送给女儿,在这幅画上,他题写了一首小诗说:“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妆薄,赠尔春风几笔兰。”可见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
关于家风的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家风是什么?我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说家风是一个家的气息,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总是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我们家的每一个人。
从我出生起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我就已经成为了这个家的一份子,而家风也时刻伴随着我的成长。从我还没懂事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要做一个善良而又懂礼貌的好孩子,不仅在家里要这样,在学校里对待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要做到这样。在我上学了以后,妈妈告诉我要勤奋学习,相信自己。首先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其次要相信只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就一定能够成功。
以前在家里,我吃饭很挑食,经常剩下来饭吃不完,而且我洗手的时候也经常忘记关好水龙头,这样就浪费掉了很多水。妈妈教育我: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不仅是珍惜水资源,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实际行动。听完后,我觉得妈妈说的非常有道理,并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也一直这样好好的用实际行动来坚持着这项传统美德。
平时,我非常喜欢吃饺子,妈妈也都会教我,我学习的很快,也掌握了煮饺子的方法。刚开始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煮饺子的时候,我经常控制不好水量,会盛得太多或是太少,但是妈妈没有嫌我学的慢,反而耐心的每一次都来教我。后来,我不仅能控制好水量,还知道了煮饺子什么时候变大火,什么时候变成小火,煮成什么样子是熟了。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用心肯学习,熟能生巧,一定能成功。
暑假时,姐姐放假在家里,她很饿但是不会煮饺子,妈妈就让我来煮饺子。刚开始我很怕煮不好,把饺子煮不熟,妈妈就在旁边也看着帮我煮饺子,在妈妈的指引下,一盘饺子成功出锅了,看着姐姐吃的时候,我非常满足自己能够帮姐姐煮好饺子,也更加感谢妈妈不厌其烦的教我煮饺子。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就像这盘饺子,要牢牢的抱在一起。
每个人的家风都不同。我的家风就是:知礼、懂礼、勤奋、上进、互帮互助、互相爱护。
我感觉到我的家风能够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如何成为一个好孩子,只有有了家风,才能共同为了这个共同的小家而共同努力。而我们的小家好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也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9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现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2014年1月3日,袁隆平团队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尚未用于实践。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在母亲80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家风名人事迹汇总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8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林家人安贫乐道,“藜藿自甘”,绝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事实上,全家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变现状的努力。奋发进取,昂扬向上,是林家家风家教的又一突出特点。
林宾日因家贫,从小养成了勤快的习惯,幼年就学着帮父母干活,到13岁才得以入学。他拍着胸脯发愿:“男儿当自奋发,岂甘以贫废学耶?”刚入学时,他文理未通,被同学取笑,“愈自激厉”,不到一个月就超过所有同学,连塾师都刮目相看,可见他是个非常要强和勤奋的人。由于父母先后去世,他“数年之中,心力交瘁”,但“犹苦志读书,终夜不寝”,以至用眼过度,得了“目疾”。后来科场挫折,他不得不以教塾为业。塾师收入少,林家人口多,加上常接济别人,他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维持一家人生活。他“养其廉耻”“养其天真”的教学理念和“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的教学方法,极受学生欢迎,请他执教的私塾很多,前后舌耕四十余年如一日,所教学生,考上举人或进士的多达数十人。乡人对他的敬业精神,无不交口称誉。
林则徐20岁中举后,也开始教馆和游幕,林家境况已有所改善。但林宾日依然没有停歇的念头,他以年近60岁的高龄,远离家乡,到将乐受聘为正学书院主讲。将乐人文素盛,其时却有衰微之象,林宾日到任后,即以振兴当地文教为己任。他每年春往冬归,“以朱子分年读书之法,与诸生相切劘,其贫不能赴省试者,解囊为助”。在他循循善诱的教学和鼓励之下,当地学生“士气奋兴”,考取功名的人又多了起来。林宾日在将乐执教长达16年,将近70岁才退休。将乐人感激他对本地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相约要为林宾日塑像纪念,林宾日淡于名利,“力止之”。
林宾日勤勤恳恳的执业精神,给全家树立了榜样。为了谋生,林家人夜以继日地劳作,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体面生活的梦想。林家生计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林则徐母亲的女工手艺。据林则徐记述,“先妣工针黹,又善剪彩为草木之花,大者成树,其小至一茎一叶,皆濯濯有生意。”这种手艺对林家生计派上了大用场。距林家不远的三坊七巷,有一条南后街,是福州传统手工艺品的集市街,商业极为繁华。林母剪裁一些花草,寄在别人店里代销,居然销路不错。林母便发动全家做手工。林则徐有8个姐妹,个个得母亲手艺真传。她们坐在一起批量剪裁,俨然一个家庭手工作坊。该项营生每年可以为林家带来数十缗的收入。虽然发不了大财,但对于林家来说,已是一项极其可观的收入。林家上下十几口,若无此项收入,仅凭林宾日教书的微薄收入,是远远不敷家用的。
手工利润很低,为了增加收入,林母和她的女儿们必须日夜不停地制作,有时为了赶出货,甚至通宵达旦。林则徐在《先妣事略》和《先考行状》中,反复提到当时全家人男读女工的辛劳之状:“不孝幼随家君之塾,每夕归,则敝庐四壁,短几一檠,读书于斯,女红亦于斯。不孝夜分就寝,而先妣率诸姊妹勤于所事,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栗手皲,恒至漏尽。”这些描写,既是当时林家生活艰辛的写照,也是林家人坚毅勤奋、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的反映。
生活在这样的勤劳之家,林则徐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习惯。他每天早起晚寝,手不释卷。母亲为了让他专心读书,不要他插手家务粗活,但他只要一有闲暇,就主动帮母亲的忙。他每天上学,都要先将母亲和姐妹们所剪制的彩花提到店铺寄卖,晚上从书院归来,再到店里收取货款回来交给母亲。在书院读书期间,如若写了好文章,便有“膏火”奖励,他便加倍用功,经常获取“膏火”贴补家用。在林则徐一生中,勤奋是他贯穿始终的最突出品格之一。他曾经专门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家里:“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希望勤奋、自立的家风,能够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家风的名人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9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上世纪60年代,台湾有一本被称为“确立新传记的典范”的《林则徐传》,作者是林则徐玄孙林崇墉。他概括林则徐成长的家风特点和林公本身的性格,竟是两个字:”恬淡。”乍一看,这两个字与林则徐官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多少有些反差;但细想之,却透着极深的哲理。诸葛亮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林公之“志”,林公精神境界之“远”,何尝不是从淡泊宁静之处求之!
林家之淡泊,首先发自对于书香的执著。据林崇墉先生追述,林家“历代固守儒业”,林则徐祖父是个廪生,长期飘泊在外教书谋生。由于“家口浩繁”,家境日渐拮据。到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手里,已是“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落到社会贫困阶层的地步。林宾日没有因贫困而丧志,固守儒业,日夜苦读,希望通过科举途径振兴家道。他的文才在乡里颇有名气,但在科场却屡试不顺,29岁才考中秀才,补了廪生,后来便再也考不上举人。一直到4l岁,由于过度用功,患了“眼疾”,才放弃举业。从此“孜孜于教诲子弟、成就后学之事”,把读书进取的梦想,寄托到下一代身上。尽管生活极其艰辛,有人劝他让林则徐改图他业以佐家计,他总是笑而不答。对于造就后代成器,他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易》以养蒙为圣功,养之时义大矣哉。养其廉耻,使达于奇袤;养其天真,庶免于浇薄。夏楚收威,特其偶耳;若习焉,有不生玩者乎?”。
林宾日教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林则徐从小就有较高的天赋,4岁时,林宾日便把他带到塾馆,抱在膝上开始启蒙教育。有人质疑是不是太早了,林宾日回答:“非欲速也,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此教术之因材而施者耳。”他教学极有耐心,“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还特别注重身教,“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己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后已。”据林则徐回忆,他小时从未受过父亲打骂,连大声呵斥都绝少。
如此温文尔雅,没有深厚的修身养性功夫和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得到的。林则徐说“府君在庠序二十年,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文”,绝不沾染社会的丑恶习气,更不贪图不义之财。当时考秀才必须由廪生保送,有个“身家不清”的人送来很厚重的礼物,请林宾日出具保送。林宾日问他,为何不请他人保送?回答说,因先生一向信誉好,若出具,没有人会怀疑我。洁身自好的林宾日最不屑掺杂这种事,回绝了他。还有个同乡出重金聘他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也因其品行不端而拒绝,反映出他安贫乐道的恬淡性格和道德意志。
林宾日能够甘之如饴地坚守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与其妻陈帙的配合是分不开的。陈氏也是出身书香之家,嫁到林家时,林家“家无立锥”,还欠有许多债务。“当时贫簍之状,有非恒情所能堪者”。但陈氏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勤俭持家,相夫教子。林则徐从小孝顺,看到母亲辛苦,曾提出要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母亲总是说:“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可见,陈氏也有不同寻常的见识和守贫砺志的毅力。
林宾日夫妇的高洁志尚和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并不是在困窘之中才如此,而是一以贯之,终生不变。后来林则徐当了大官,屡次要把父母接到身边奉养尽孝,他们总是以过惯了家乡的平凡生活为由而不往,林父还赋诗“江湖远涉烦舟楫,菽水长留胜鼎钟”以表心志。林母怕拂了儿子美意,曾短期就养,也仍是“珍食必却,美衣弗御”。她说:“一身之福有几,奈何遽欲尽之?但以分赒三党之贫乏者,不尤愈乎!”
这种超然物外,志存高远的家风,体现了儒家“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境界,对林则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
家风传承的名人事迹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