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事迹简介 | 1288字 | 29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01人 |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和精神 | 948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01人 |
感动中国人物的名人事迹 | 765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19人 |
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事迹简介 | 646字 | 8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57人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 3281字 | 45段 | 11分钟 | 18分钟 | 26分钟 | 124人 |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先进事迹 | 4737字 | 14段 | 16分钟 | 26分钟 | 37分钟 | 103人 |
感动中国事迹彭士禄事迹简介 | 459字 | 6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35人 |
最新度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 | 1157字 | 13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286人 |
张桂梅感动中国事迹概括 | 647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41人 |
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事迹简介 | 775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22人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事迹 | 447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28人 |
感动中国事迹彭士禄事迹简介 | 290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201人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 653字 | 10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10人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 236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185人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事迹 | 1513字 | 33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96人 |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 1388字 | 21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38人 |
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事迹简介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8个字,有2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廖俊波简历及个人资料:
廖俊波,男,汉族,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9岁。
人物履历
1995.12-1996.07 福建省邵武市政府办公室科员;
1996.07-1998.04 福建省邵武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1998.04-1998.11 福建省邵武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1998.11-2002.08 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02.08-2003.10 邵武市拿口镇党委书记(其间:2002年8月至2002年10月在浙江衢州挂职锻炼);
2003.10-2004.02 邵武市政府助理调研员、拿口镇党委书记;
2004.02-2006.05 邵武市政府副市长;
2006.05-2007.10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2007.10-2011.06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南平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管理委员会主任;
2011.06-2015.11 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
2015.11-2016.10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6.10-2017.03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党组成员。
任免信息
2015年11月20日,福建省南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廖俊波为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16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南平市第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会选举廖俊波为市委常委。
人物荣誉
2015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殉职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9岁
廖俊波事迹
今天凌晨1时44分,由中共福建南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武夷新闻网发布消息称,3月18日傍晚,该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南平市政府官方网站显示,廖俊波,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曾任邵武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邵武市拿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2003年10月任邵武市政府助理调研员、拿口镇党委书记,2004年2月任邵武市政府副市长,2006年5月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2007年10月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平市荣华山产业组团管理委员会主任(正处级),2011年6月任政和县委书记。2015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和表彰。
2015年11月20日,廖俊波被任命为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16年10月14日,中共南平市第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会选举廖俊波为市委常委。资料显示,廖俊波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协助市长分管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国资、人防、驻外机构、监察纠风、武夷新区等工作。
记者注意到,在事故发生的几天前,廖俊波还在推进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工作。据当地媒体报道,3月16日上午,南平市建阳区举办重点项目“百日攻坚战”三月份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廖俊波出席并宣布项目开工。
2015年6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一篇题为《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记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的报道中写道,“县委办的同志说,廖书记对干事创业充满激情。他把 肝胆干事、干净做人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以行动无声地感染着大家。深夜,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着;周末,他办公室的门常是开着。他恪守着 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的工作理念,对信访、民生等问题,经常深入一线解决。四年多来,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都在政和度过。”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和精神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最近看到张桂梅的消息,是那张17岁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眉眼弯弯、笑靥如花、眼中有光,不禁想起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她坐着轮椅接受表彰的那一幕,孱弱的她眼里存着山河,泪目之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很多人亦步亦趋奔着个人美好的未来,很多人对伟大角色背后令人望而生畏的付出止步,而云岭的张桂梅,倾尽毕生的心血,把自己所扮演的“三个角色”做到了极致。
作为一位教师,她把教书育人的天职做到极致。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张桂梅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在于自内而外的完全奉献,她燃烧自己,以情感人,以身作则,成为师生们理想、信念和道德的表率,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重任,她带领“苦孩子”们努力奋斗,把“苦日子”过成充满希望的“甜未来”。她的一生,彻底燃烧了最好的年华,但她点燃的,是一盏盏照向未来的希望的灯火。
作为一个女性,她用柔肩顶起华坪弱势孩子们的天。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张桂梅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从一名普通女教师成为一名校长,再变成一位身兼数职的“校工”。“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她用尽一名女性所有的力量,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云南华坪县的教育事业,以换取华坪大山深处女孩们的光明未来,她留给福利院孩子们温暖的陪伴和回忆,即使生命的灯火日渐微弱,她仍旧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奉献这个词在张桂梅这里,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作为一名党员,她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发自肺腑、嵌入灵魂。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张桂梅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她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她用入党誓词和红歌凝聚了师生们共克难关的决心,她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承着中国独有的红色文化,她用“我将无我”的宽阔心胸与博大情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作为党员,她没有振聋发聩的呐喊,她用自己的言行涤荡九千多万共产党员的心灵。
感动中国人物的名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共产党人讲“无我”,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是心中无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是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老百姓着想,处处为老百姓办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彦夫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朴实而闪光,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无私奉献,触动着你我内心最敏感的情感。
朴实,是立身之本,是大爱无私的人生态度。朱彦夫作为一级伤残军人,毅然放弃优越的特护待遇,主动回到家乡为群众服务。他担任村支部书记25年,没有领过工资,作了上千场报告,没要过一分钱报酬,还用自己的抚恤金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自掏腰包采购公用物资。“作为共产党员,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这些朴实话语,折射着坚定的信念,体现着“无我”的境界。
朴实,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展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共产党人讲“无我”,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是心中无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是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老百姓着想,处处为老百姓办事。朱彦夫用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无我”境界。
朴实“无我”的人,常常也是精神富足的人,还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起初,自己走几步不摔倒,就是一种幸福;干村支书,为群众多办点好事,也是一种幸福;苦熬七年,写成一本书,奉献给社会,更是一种幸福。”在这里,朱彦夫对幸福的理解是那样朴实,完全超越了个人欲望。从朱彦夫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奉献者的“无我”风采,听到的是一曲奉献者的“无我”之歌。
心底无私天地宽。今天,我们讴歌英雄、崇尚楷模,不应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扎扎实实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朴实而“无我”,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人人如此,涓滴之水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事迹简介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廖俊波同志是践行“两学一做”的好党员,是伟大时代涌现的好干部。我们将在全镇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典型事迹的高潮,不断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加快建设“一地三岛”和世界妈祖文化核心区作出新的贡献。
在对党忠诚上向他看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廖俊波同志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从未忘记党旗下的庄严承诺,有着“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自觉追求。
在心系群众上向他看齐,不忘宗旨、一心为民。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坚持走群众路线,扑下身子,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扶贫方面,要确保今年精准扶贫34户102人按时甚至提前脱贫,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忘我工作上向他看齐,不忘务实、着力发展
廖俊波同志兢兢业业,不知疲倦,有着“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工作作风,创造了令人称道的“俊波速度”。我们要发扬新时期湄洲精神,率领全镇干部职工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出步子,持续保持20天时间就交付湖石淉生态水系工程近1000亩用地的“湄洲征迁速度”,全力以赴推进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会址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的征迁工作等,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级5A景区、全国文明城市和共建美丽乡村。
在无私奉献上向他看齐,不忘清廉、树好形象。
廖俊波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着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我们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并且牢牢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继续深化省委“五抓五看”要求,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引导干部践行“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81个字,有4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8分钟,慢速需要26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3月3日晚,《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当选感动中国20人物。
在他隐姓埋名的那段时间,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间,克服重重困难,铸就了共和国的“水下钢铁长城”。离开这里后,他也一直关心着他的四川老家,关心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华龙一号的最近进展。
“我们是共和国的杀手锏,肩负着深海使命,从大洋深处发出雷霆,惊涛骇浪写忠诚……”
203月30日9时整,渤海湾晴空万里,碧波粼粼。伴随着激昂的《中国英雄核潜艇》之歌,轮船向西南方向行驶,到达指定海域,彭士禄夫妇的骨灰在这里海撒。
彭士禄是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一生对祖国的海洋有割舍不下的情怀。他4岁成孤儿、8岁坐牢、31岁改学核专业……他“深潜”一生,铸就惊天动地的传奇。
在他隐姓埋名的那段时间,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间,克服重重困难,铸就了共和国的“水下钢铁长城”。展开历史的卷轴,这位大国栋梁在川为国铸盾的峥嵘岁月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
来四川,他的人生和核潜艇事业正式起航
为了核潜艇能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试验。
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选择地处四川的一片山区作为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厂址,并要求于1970年建成陆上模式堆。
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909”的基地。这支队伍中的大部人在核潜艇研制成功后留在四川,组建了现在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从北京西直门车站乘火车离开北京,来到四川的崇山峻岭间。
一路上,彭士禄意气风发。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很多年。
就在彭士禄留学期间的1954年,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美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悄然从美国东海岸潜入太平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所有的动力,竟是靠一块高尔夫大小的铀燃料。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这个神秘的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该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
独立研制核潜艇,可谓是艰难。彭士禄没见过核潜艇,手头仅有的资料,一个是从报纸上剪下的两张模糊照片,一个是从美国商店买来的儿童潜艇玩具。
1963年,因多种原因,核潜艇研制“下马”了。留下来的彭士禄带领大家“坐下来、钻进去、入了迷”,抓紧读书学习,做好核动力的技术储备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在理论设计上突破了堆芯控制布置方案的设计。
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他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
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这个代号“909”的基地,彭士禄和同事们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开始了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
模式堆建在了靠大山的隐蔽角落。当时“909”基地的生活条件有多差?喝的水,来自稻田、池塘、河沟,经常拉肚子,只得用明矾进行处理,一缸水用完,缸底会沉淀起很厚一层泥;住的房,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干打垒”房;走的路,是在泥土上垫一层石子,晴天“洋(扬)灰”,雨天“水泥”的碎石路。彭士禄的老部下高星斗记得,彭士禄经常拿着一个大瓷碗,排队在食堂打饭,食堂饭没有太多荤腥,大多数时候是酸咸菜。
“909”机关小院至今还留有一处信箱,上书“成都291信箱”。这个信箱曾是基地八千军民与家人联络的唯一地址。对当地百姓的询问,他们也只说自己属于“西南水电研究所”,来四川发展水电。
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表、附件达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总长90余公里,管道总长30余公里。
没有复印设备,大家就用手抄写。没有电动计算机,就用手摇计算机,没有经验,就自己一步步摸索。彭士禄也曾在自述中表示:“研究室每人每月的办公费才5元,这里面还包括出差费和办公用品费……那时没有电脑,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经常看见他晚上穿着大裤衩又到办公室搞计算。”设计专家张敬才回忆。
一遍遍的计算,一次次的试验,各项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他是大家眼中的“彭拍板”“彭大胆”
因为研究人员学术背景不同,大家经常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出现这种情况,彭士禄就对他们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为此,彭士禄也被人称为“彭大胆”“彭拍板”。
不过,他的“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也并非胸中无数。因为他手里有“几张牌”:一、七分牌。凡是有七分把握的,就能当场拍板;当场不能拍板的,回去后立即研究,很快拍板,决不拖拖拉拉。二、数据牌。对核潜艇、核电站的每个系统、每个部件都了如指掌,重要数据都亲自计算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三、简单牌。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要做减法,把复杂的工程问题和经济问题做最简单的求解。四、团队牌。依靠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比如,针对反应堆的工作压力,彭士禄断定,苏联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的报道资料200个大气压的数据是错误的,不能作为参照。对此,很多人提出疑问。然而,最终的试验,证实了彭士禄的推算是正确的。“如果采用200个大气压,估计陆上模式堆现在也搞不出来。”著名核动力专家周永茂曾回忆。
1970年7月,核潜艇反应堆试验进入最后阶段,要冲刺满功率。然而,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
这一天,实验现场围满了人,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下午六点多钟,黄士鉴发现,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他才确定。当时,大厅内外欢声一片,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终于成功了。而此时,彭士禄一屁股倒在椅子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奇迹还在延续: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名为“长征一号”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正式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一个个奇迹如愿而至,可彭士禄却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核潜艇制造厂进行最后一次调试时,彭士禄胃部剧痛,汗湿全身,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海军派直升机接来海军总医院的外科主任现场开刀,在手术刀切开他的胃的那一刻,主刀医生差点哭了出来:胃上竟然有一个已经穿孔而自愈的疤痕……
“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也许是因为属‘牛’吧,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彭士禄说。
核潜艇建造成功之后,跟核动力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彭士禄,又领受了新的任务:建造核电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彭士禄就曾提交过秦山核电站的设计方案。改革开放后,中国启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彭士禄被任命为筹建总指挥,后成为大亚湾核电站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再后又担任秦山核电站二期董事长。
在出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他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在荣誉面前,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也从不提个人要求。
1978年,当得知自己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碌,根本不知自己是获奖者。彭士禄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因为他总认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彭士禄一概不知,也不打听。评院士也是单位申请的。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把大房子让给别人。
彭士禄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从不拿报酬。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国内外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我不是什么‘之父’,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37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6分钟,朗读时长26分钟,慢速需要37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当你身处大山,你会做什么?当你看到贫困之人,你会做什么?当你听到女孩因家中贫困而辍学,你又会做什么?张桂梅做的是一次次的帮助,一次次的奉献,一次次的大爱。
毛泽东主席曾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她是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时代楷模”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她三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深刻地感动了我。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也铸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对教育信念的执着坚守,让她的人生更加美丽!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她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偏远山区女孩的读书梦,给她们搭建了受教育的平台,为他们铺就了改变命运的道路。
人们常不解地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目前,以张桂梅老师为首的女子高中,从2008年以来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女子高中这个贫困山区女孩实现梦想的大家庭容纳了很多很多成员,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从女子高中毕业的学生没有一个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全部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了走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张桂梅曾说过“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如今,张桂梅老师的“桃李”遍布在祖国的各个工作岗位上,恰如她身上繁茂的“枝叶”一样,她们时刻谨记张老师的教诲,也日夜不停地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老师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张桂梅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她还是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他们走出大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像张桂梅老师一样的乡村教师还有很多,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宛如一座座灯塔,指引着孩子们前行的方向,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前行的路上坚守初心、照亮他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践行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像张桂梅老师一样不忘初心、奉献一生,像张桂梅老师一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昂首阔步。
她,走在校园中,是一抹清瘦的背影,却有着让人敬仰的力量;她,站在讲台上,讲解加减乘除,打开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让无数双眼睛绽放求知的光芒;她,坐在课桌前,勾勾画画,写写停停,让对错呈现,谱写人民教师的朴实乐章。她就是我们学校的刘梅老师,如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树,扎根在教育最基础的岗位上,一去就是三十多年,一个真正的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一个像张桂梅老师爱生如子、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人。
七年前,懵懂无知、一身稚嫩的我来到了这所学校,站上了三尺讲台,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当我真的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说来惭愧,我是忐忑不安的,我并非胸有成竹,我开始感到焦虑、困惑和深深的不安。我焦虑,我太过年轻,总是担忧自己能不能站稳那小小的三尺讲台,对自己的工作是否问心无愧;我困惑,我总是一次次的来反问我自己,我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否达标,究竟能不能给我的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我不安,每当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学生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是会害怕辜负他们纯净的眼神里看向我时所包含的信任与期待。幸好,遇到了刘梅老师,她就像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划破了混沌,指引我前行的方面,看着她,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有了勇气,我坚信自己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八个字已经在我的心中萌芽生根,特别是跟刘老师搭档的两年里,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跟体会。“学生学不会,我就睡不着;学生学不好,我就吃不饱。”这是刘梅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班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还有几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特别是有几名男生,更是不爱学习,调皮捣蛋,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人。作为班主任的我,都已经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但是刘老师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用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来教导他们。刘老师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来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这个笔记本上,完成和未完成作业的学生都一日了然。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从不放弃一个学生,用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心给学生的心灵点上了一盏明灯,让他们的战绩逐渐提高,不让班级的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刘老师在教育战线奋战三十多年,没有荣誉,没有地位,有的只是付出和成绩。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甘做教育战线的老黄牛。刘老师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一心装着班上的几十名学生,只要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了,学习成绩上去了,刘老师的脸上就会绽开笑容,尽管这张脸不再年轻,有了皱纹,却是那么的慈祥、可亲、可敬。
刘老师从事的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小学生自制力差,容易粗心大意,但是刘老师一直是以细致耐心的态度,不厌其烦地教导着每一位学生。自从刘老师工作以来都是如此,从未间断过,刘老师始终以这种严谨细致、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来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都是非常繁琐细致的工作,但刘老师能够做到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第一位,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获得了学校的其他老师的尊敬,更获得了家长的一致肯定。刘老师走在路上总有家长围在她的身边跟她交流、和她探讨,许多家长都希望让刘老师教自己的孩子。
刘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真正践行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使命。如果说生命如风,她就是扑面而来的微风;如是微风化雨,她是润物无声的细雨;如果细雨成流,她便是潺潺流淌的小溪。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而现在时代又赋予了老师新的使命。“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在张桂梅老师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为我们每位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如今,我也扎根山区农村小学已经满六年了,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一遍一遍看着张桂梅老师的报道,我不禁潸然泪下;一次一次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我不禁心有所悟。她们如一束光射进我的心里,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定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足平凡,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坚守教育初心,争做“四有”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不谈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一项工作,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放在心坎上,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事迹彭士禄事迹简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最新度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7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每到假期,张桂梅带着面包、矿泉水,坐车去山里家访。12年来,张桂梅的家访路长达12万公里,最远时要坐10个小时车。
第一届学生家访时,张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里连衣服都买不起,寒冬里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除了物质贫穷,人的精神状态也糟糕,男人提着一个大烟袋懒洋洋闲坐,女人穿得脏兮兮,目光呆滞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个大学生也没出过,有女孩考到女高后,村里开始陆续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访,张桂梅尽力帮助解决问题。谁家种的水果卖不出去,她发动老师一起购买;看到很穷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随身带的钱留下;有个人家只有两个姑娘,被人欺负,土地被侵占,张桂梅帮她们打官司,“吃亏我才不干呢。”
有个女孩全市统考中数学只考6分,张桂梅去女孩家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让她转学或读职高。到那一看,整个山头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残疾,独自一人操劳的妈妈将搬离大山的心愿寄托在女儿身上。
家访结束,张桂梅给这家人办了贷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这样,你说咱们怎么办?”最后女孩考上了大学。
对家庭关系不和的,张桂梅会想办法调解。有个女孩四五年没有跟父亲说话,一次唱歌大合唱,张桂梅把父亲从山里接出来,让女孩站在父亲身后唱《我的老父亲》,父亲听着听着哭了起来,父女关系改善不少。对不懂事的女孩,张桂梅会直接让女孩对着母亲跪下。
张桂梅像一个大家长。宿舍楼2层以上的门长年开着,张桂梅随时进屋查找学生是否带手机,看到学生日记也翻。有一次,张桂梅翻到一个女孩给一个男生写的情书,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让她停止谈恋爱。女孩很生气,说她翻日记违法。
“狗屁,这是我的地方。”张桂梅说。
去年,张桂梅翻到一个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内容,女孩要自杀。信里说,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没有意义。张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里访问,发现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时,父母清醒了,张桂梅将信的内容念给他们听,让他们写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证书。不过保证书是写了,可这个父亲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张桂梅的眼睛像鹰一样盯着女孩们。她看到有个学生3年穿一件外套,给她生活费,让班主任格外关照。为了省钱给哥哥看病,一个学生经常不吃晚饭,独自留在教室唱歌。张桂梅发现后很心疼,告诉她好好吃饭才能有力气学习,考出去才能改变自己的家庭。
那时,周云丽喜欢和一个家境稍好的女生来往,周日休息时间也会约着出去玩。张桂梅看到后,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家里没钱没势,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学习。周云丽不服气顶了一句,张桂梅气得用手里的诺基亚手机砸她,骂人声整层楼都能听见。两个班主任闻声过来劝,周云丽的姐姐也来了。张桂梅看出来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来捶我。”
多年后,周云丽才懂得校长当时的一番苦心。读大一时,她回校看望张桂梅,抱着校长开玩笑,“你再打我一顿。”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云丽回到华坪女高,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张桂梅感动中国事迹概括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三寸粉笔系深山,烛光千里耀云岭。她是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名,用自己的人生给别人改命。“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那双贴满膏药的手,令人难忘。为了坚守那个“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从17岁花季少女到64岁花甲之年,在坚守与奉献中为教育扶贫事业鞠躬尽瘁。40多年来,张桂梅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
坚守初心,铸就精彩人生。改变大山里女孩的命运,这是张桂梅决定办学的初心。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偏远地区女孩的读书梦,给她们搭建了受教育的平台,托起她们的梦想。改变她们命运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手持小喇叭逐间宿舍喊学生起床,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直到熄灯睡觉,张桂梅的小喇叭一直回响在女高校园。这就是劳动者张桂梅的每一天。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立德树人,奋进担当的执着信念,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去深入每个学生内心去教育,怀着一颗大爱的心才是根本,心里装着孩子,内心善良坚强,信仰坚定。“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教育的灯盏始终散发着永恒的光,相信明珠的教师们定会用坚如磬石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明珠教育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事迹简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
“路上下大雨了,估计晚到一会儿,请大家准备8点半开会”这句话后,49岁的廖俊波同志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回顾廖俊波的一生,“务实为民、兢兢业业、敢于担当”是对他最真切的写照,也是他留给当合人民最宝贵的财富。虽不幸因公殉职,但他的精神永存,也将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
学习廖俊波,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廖俊波同志入党25年来,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党的忠诚。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学习廖俊波,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他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坚持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不利用权力、地位的便利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廖俊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学习廖俊波,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廖俊波同志经常对身边的干部讲“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去办事。”他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他深入群众,倾听民意、解民诉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盼,心里始终惦记群众的安危冷暖、把增进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我们的党员干部们要向廖俊波学习,学习他一心为民的情怀,用真情和实绩去赢得群众的信任。
虽然廖俊波同志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爱他和他深爱着的闽邦乡亲们,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前进!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于敏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感动中国事迹彭士禄事迹简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彭士禄先生一生都在奉行着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崇高理念。他一生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却只是始终坚持着“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的人生信条。无论是核潜艇的设计,还是核电站的建设,他不计功劳、埋下头来默默耕耘。面对艰难险阻,敢于承担、敢于拍板、功劳不居、虚怀若谷。他将对人民和祖国的情感化作了实际的行动,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核事业。
沧海一滴——他的这一滴是开创商业核电站建设先河,是穷尽毕生所学服务人民,是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祖国如大海,个体如浪花,奔涌入海,将个体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的精彩才永不落幕!彭老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是我们永远的精神火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桥东社。
新中国成立后,彭士禄(后左一)和弟弟彭洪首次重逢合影
1928年,彭士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遭反动军阀杀害。
1929年,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父亲彭湃也在上海牺牲,彭士禄受到贫苦老百姓的照顾和掩护,乡亲们和地下党组织把彭士禄东掩西藏。
1931年,彭士禄6岁时,被转移到了潮安,送到革命群众家里寄养,准备寻找机会转送中央苏区瑞金。在潮安,彭士禄先后被20多户人家收养过。最后,他被送到红军队长陈永俊(后牺牲)家,由其母亲潘舜贞抚养。
1933年农历7月15日,时任中国共产党潮安县委书记陈醒光叛变并出卖了彭士禄等人的居住信息,8岁的彭士禄和潘舜贞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送至潮安县监狱,接着被押送到汕头石炮台监狱。
1934年,彭士禄又与一批少年及红军家属被转送到广州感化院。
1935年夏,彭士禄从广州感化院被释放,回到潮安当乞丐,后又住到革命群众家里,并帮助绣花、打柴、放鹅等以维持生计。
1936年夏,彭士禄又被捕并再次押送到潮安监狱。1936年,祖母周凤费尽周折找到彭士禄,并通过陈卓凡设法将他营救出狱。之后祖母先将他带到澳门,住在柯麟家。七婶杨华当时正住在柯麟家,公开身份是做佣人,同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祖母又将他带回香港,部分生活费用由地下党组织供应,彭士禄在圣约瑟英文院读了两年小学。
1939年夏,祖母回海丰时,将彭士禄送到彭-民家里。这时,彭士禄从大人谈话中听说有平山游击队,就偷偷地离开彭-民家,与堂弟彭科一起逃离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参加了东江纵队。后来香港中共地下党组织把他找到,又送回香港,住在地下党负责人连贯家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6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彭士禄自幼就历经磨难,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从未被改变。面对我国核潜艇事业一穷二白的局面,他并没有退缩,作为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他带领研究团队从零开始,攻坚克难。
当时的中国在技术上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依靠自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像彭士禄一样的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埋头苦干,造就了我国核动力的伟业,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撑起了国人的腰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学习彭老身上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争取做一只犟劲的“孺子牛”,不怕吃苦,勇往直前。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3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记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用热血书写历史丰碑
有人尊称他为“氢弹之父”,于敏婉拒。他说,这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进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中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他与邓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学家多次商议起草报告,分析我国相关实验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争取时机,加快步伐的战略建议。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不及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们用热血书写的一座座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这是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代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在大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 摄
如一滴水,融入大海
名字解密后,于敏收获了应得的荣誉。
20年前,在国庆50周年群众游行的观礼台上,刚刚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于敏,看着空前壮大的科技方队通过广场感慨万分: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科学家义不容辞的使命。”
2015年1月9日,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谦逊与纯粹溢于言表。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调。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愿将一生献宏谋!——他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以精诚书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8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38位用户喜欢。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但一开始效果很不好,每周课堂测验,他一连七个星期都不及格。
物理系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由吴有训亲自讲授普通物理。他劝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吴有训知道钱伟长的英文底子薄,特地找来一本中译本物理讲义,便于他查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到学年结束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科目的考试成绩都拿到八十多分,得到了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的认可。
在清华物理系的四年,钱伟长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底子。当时物理系教授周培源、萨本栋、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五位,每一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系里经常有研讨会,时有欧美著名学者诸如玻尔、狄拉克、郎之万等人,来访问演讲。学生们有缘与大师交流,洞悉了物理学最前沿的景观。在吴有训、叶企孙等老师的鼓励下,钱伟长还选学了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近世数学、化学分析诸学科。
1935年钱伟长本科毕业,毕业论文是与同学合作的《北京大气电的测定》,是年六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物理学年会上宣读。这是中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也是钱伟长开始科学研究的开端。
毕业后不久,中央研究院南京物理所招考一名实习研究员,钱伟长前往应考,被所长丁西林录取。同时他还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导师仍为吴有训教授,主攻X光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