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事迹

古代名人的爱国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26 21:30:03 查看人数:58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古代名人的爱国事迹 379字 2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69人
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 936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17人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 362字 5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04人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作文 414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09人
古代名人事迹有哪些 514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13人
古代名人的爱国事迹 482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84人
写古代名人主要事迹的作文 616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23人
爱国的古代名人事迹 379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53人
古代尽孝的名人故事 181字 2段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211人
古代名人小事迹素材 1240字 18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09人
古代名人事迹名字 780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51人
古代尽孝的名人故事 773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36人
古代名人事迹汇总 630字 18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00人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事迹 564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12人
古代名人诚信的故事 337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2人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 770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68人

古代名人的爱国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9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同时更令他名垂青史的,则是他所写的豪放词。靖康之难后,中原大部分被金人所占领。辛弃疾的祖父为族人所累,未能随宋室南下,出仕于金。辛弃疾因为父亲早亡,幼年就随祖父辛赞读书。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不刻不忘祖国,每逢闲暇之余,就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这便使辛弃疾以后产生了浓烈的爱国思想。

后来,南宋被金国入侵,这期间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抗金起义。辛弃疾也在济南地区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准备抗金。南宋朝廷对辛弃疾的义军赞赏有加,授予辛弃疾承务郎。但是不幸的时,当辛弃疾南下时,义军中的叛徒勾结金国,义军被迫解散。辛弃疾得知后火冒三丈,带领几十名骑兵,长驱数百里,直闯叛徒老窝,将其生擒。当时的辛弃疾年仅二十三岁,从此名声大震。“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辛弃疾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赞誉,南宋朝廷也对他进行了提拔。

古代名人的生平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智哲的话语,阐释着一份真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理念,传达着一份仁爱之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他的志向,透出一份责任心。

一本《论语》,淡淡的墨迹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却了然于心底,感受的是一份灵慧,一份凝重。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圣人——孔子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他严谨,他尚德,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极力维护西周礼法,在他看来礼制代表着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当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时,他表示深恶痛绝。对政治主张,他坚定执著。在奔走列国的年代里,曾受到暴力威胁,他不惊恐,不低头,对自己的德行能力及政治使命充满信心,加上得当的措施,终究化险为夷。他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实践了这个道德信条的。

他深邃,他博怀,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最重要途径。他创办私学,广收学徒,有教无类。他因材施教,力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因而,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他总结了私学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深刻印象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他仁爱,他乐观,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他认为人应积极乐观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所以,他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他构设并执着的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以及“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他沉稳,他灵动,许多人认为,保守、守旧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其实,“信而好古”的他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如同一汪大海,碧蓝澄清,冷静、宽广,深深地将我包容……

古代有关名人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128 位世界名人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名人的故事,深受我的喜爱。还有我们曾经学过的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人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是科学新时代的先驱者,是认识到科学和技术能改变世界的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时的女王伊丽莎白非常喜欢他,他出版了许多有关法律的书。在他18 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了,使他和宫廷疏远了。1618 年,因培根严重触犯了法律,把他赶下了政治舞台。1626 年,他在雪地里做了一次冷冻试验之后,由于受寒而病倒,不久便去逝了。

啊!培根,多么伟大的哲学家啊!为了试验而失去了生命,他对科学的执着让我敬佩,让我难以忘怀。

我现在非常喜欢看《128 位世界名人故事》,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那些名人和他们的故事。正像培根说的那样: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

古代爱国名人事迹作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非典是2003年中国人抹不掉的共同记忆,平时很少流泪的人,那个时候也会泪流满面。平时很少动心的人,那个时候也会怦然心动。在那充满疑虑、充满期待的日子,有一个人让我们踏实、让我们感动,他就是钟南山。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钟南山以科学家的无畏一语定乾坤:非典可防可治!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以一个医生的医德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呼研所来”,这淡淡的一声,无异于平地惊雷般的“向我开炮!”这一声之后,是他以66岁的高龄,连续38小时救治患者的身影。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钟南山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唯上,不信邪,敢担责任。紧要关头,他勇敢地否定了有关部门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古代名人事迹有哪些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古代名人的爱国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西藏地区很早以前就和内地有密切联系,有名的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故事就是证明。到了元朝,西藏归入中国版图,正式由中央政府管辖。但是总有一些人,想把西藏分裂出去,制造动乱。这种行为遭到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

清朝的时候,有一年,西藏的几个有权势的人发动武装叛乱,杀害了执政官康济鼐并阴谋叛离清朝。清朝政府接到_喇嘛的报告,立刻派兵平叛。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一时难以赶到。这时候,驻守后藏的执政官颇罗鼐挺身而出,率领9000精兵向拉萨进军,和叛军展开激战。部下有人担心他兵力单薄,难以取胜,劝他出钱请印度派兵镇压。他拒绝了,说:“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出兵平叛,协助朝廷安定藏地。”在_、班禅和各寺喇嘛的支持下,颇罗鼐很快平定了叛乱,捉住了叛军头目,又协助赶到的清军处理各项事务。朝廷任命他为藏王,管理西藏。颇罗鼐执政20年,一直忠于国家,维护统一和藏地的安宁。他经常告诫要搞分裂的西藏内外势力:“大皇帝休养众生,重视黄教,_、班禅和我都受到重封,才有藏地的兴盛与安乐。这是人所共知的。你们不要做分裂的事。”

西藏和内地密不可分。现在有人还在鼓吹“西藏分离独立”,这无论在全国还是在西藏,都是极不得人心的。

写古代名人主要事迹的作文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古往今来,在生命中永葆一份天真的人不多,苏轼是其中一位。

苏轼的天真苏轼初贬黄州,与朋友出去游玩,有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挟弹击江水”。这种游戏,不知是拿弹弓将石子打到江水里,看谁打得远,还是类似于我们儿时玩的“打水漂”,拿一块小瓦片或者石头斜着投入水中,瓦片或石头贴着水面上一跳一跳地过去,激起一串串浪花。不管是哪一种,作为一个年过45岁、华发早生的中年人,在仕途备受挫折的境遇下能玩这种充满童趣的游戏,的确天真得可爱。

比这更可爱的是,他居然会用竹箱去装白云。一日,苏轼从城中回来的路上,看到白云从山中涌出,像奔腾的群马,直入他的车中,在他的手肘和腿胯之处到处乱窜,于是他将白云装了满满一竹箱,带回家,再将白云放出来,看它们变化腾挪。所以他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搏取置笥中,提携反茅舍。开缄乃放之,掣去仍变化。”

这些白云就像飞禽走兽一样,被他赏玩一番,又放回山里去了。

天真总是和无邪相连,所以苏轼不相信世界上有坏人,只有是否值得交往之人。他曾对弟弟苏辙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于陷害过他的政敌,他不记恨,更不会打击报复。

天真是一种探索精神,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永葆天真的源头。

东坡喜欢和人谈鬼,别人讲不出鬼故事时,他还强迫别人讲,即使胡编也没关系,反正他爱听。《东坡事类》载:“坡翁喜客谈,其不能者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日,姑妄言之。闻者绝倒。”“子不语怪力神。”看来,苏轼是不囿于儒家正统思想的局限性。

爱国的古代名人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古代尽孝的名人故事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古代名人小事迹素材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40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常胜将军”的名号可不是谁都能担得起的,需得是英勇无敌的大将,一生少有败绩甚至毫无败绩才能称之为“常胜将军”。这样的将帅,往往名留史书垂名千古。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常胜将军,号称率军十万就可纵横天下,这位将军是谁大家知道吗?稍微听过这位将军的人,应当已经有了答案。没错!这位常胜将军就是明初名将,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

常遇春自言只要给他十万大军,他就可以率军纵横天下,因此后来有了“常十万”的称号。常遇春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又真的一生从未有败绩吗?

常遇春是一位非常聪慧的将帅,虽然出身不高,但是却有卓越的眼光。他出生贫苦之家,小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一般人想的都是如何多吃两口饭,而常遇春却不甘心一辈子困在田地中,所以跟人学武。

后来负担不起学费,他就给人干活抵钱,就这样坚持又坚持。等到他长大之后,武艺骑射过人,为他后来参军立功打下基础。

元末统治黑暗,阶级剥削严重,很多不堪负担的百姓纷纷选择起义反抗。常遇春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不想过这种吃不饱饭的生活,也加入进去,但他最先加入的是刘聚的绿林匪盗组织。

一开始的时候,常遇春还觉得这种吃肉喝酒还有银子分的生活十分快意。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他发现刘聚仅仅满足于此,没有长远的打算之后,就起了离开的心思。

正好当时朱元璋义军打过来,常遇春早听过朱元璋的大名,于是起了投靠的心思。他也是小心,并没有鲁莽前去,而是先做了一番考察。

他混在人群中观察朱元璋,发现他所率军队军纪严明不扰百姓,朱元璋本人又视士兵为手足,让他很满意,于是就正式投靠朱元璋。

常遇春看上了朱元璋,但朱元璋一开始却没看上常遇春,认为他是吃不饱饭才投军的。但常遇春说了自己之前的经历,表示自己不是吃不饱饭,而是真有抱负。朱元璋看他谈吐不俗,又身体壮硕才收下他。

常遇春刚投军不久,就在著名的采石矶大战中立下大功。在元军严防死守中,他率奇兵突围冲杀使得元军大乱,为朱元璋创造机会,获得了采石矶之战的胜利。这之后朱元璋对常遇春十分重视,而常遇春后来也在各项战役中发挥军事才华,屡战屡胜。

元朝气数已尽,元大都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起义军的领土之争抢先打响,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

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战舰庞大威武,而朱元璋这边的战舰小但移动迅速,两方鏖战多日,始终难分胜负。在这场战斗中,常遇春不仅立下大功,还救了朱元璋一命。

战斗中朱元璋乘坐的战舰突然搁浅,陈友谅部下大将张定边看准机会,围攻朱元璋战舰。常遇春看见之后,一边搭箭瞄准一边命人加速战舰冲击朱元璋座舰。

后来朱元璋座舰重新浮起来,而张定边也被常遇春一箭射伤。整场战斗局势向明倾斜,而陈友谅在战斗中被乱箭射死,则大局已定。

除了鄱阳湖大战,常遇春还曾与徐达攻打元大都。他直将元军追着打着玩,元顺帝退居上都开平,后来也被常遇春拿下。

朱元璋大杀功臣是出了名的,而常遇春却是免受如此结局的一人。为何?因为在从开平班师回朝的途中,常遇春就病死了,没有经历被效忠的君主抛弃的悲惨结局!

这就是明初的常胜将军常遇春,战力过人,勇猛无挡,屡战屡胜,绝对能胜任“常胜将军”的称呼!

古代名人事迹名字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岁月不居,时光徙转。一抬头、一低眉、一刹那、一慌神,你已颠簸了半生的光阴。——题记

地点是荒野

时间是深秋

他们是去陪葬的人。那一个个被捆绑起来的穷苦百姓,他们极其可怜,或许有些人都不清楚那位死去的庸君是谁。呵!这一回,也不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游荡在人间。然而,总是会有漏网之鱼的,这回是一名正直舞勺年华的男孩,他灵活的穿梭在林间,身后百万大军。他跑到孔子家躲起,然而,纸里包不住火。事情泄露后,孔丘用巧妙的言语保全了男孩。

孔子因才高智广而被重用,与此同时,他也向鲁国君主提议用“仁”去教化人民,反对残杀。当然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孔子因受权贵离间,终于被排挤出朝堂。鲁国已无立足之地,自此他的艰辛和风尘便在岁月中展露的一发不可收拾。

是日,天光阴沉,云雾聚锁,仿佛注定他这漫长的一生将在阴郁寥落当中挨度。后来孔子随同他的弟子到宋、卫、蔡、齐、楚等国出游。但他的政治主张并能得到热衷于血腥与的各国诸侯重视。这一路途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艰辛险阻。遭受过质疑与冷嘲热讽,甚至还有小孩侮辱他,但他始终平静理性地对待这个社会,他依旧主张以仁政治国远胜于残杀为王的统治。他的思想并没有因岁月流逝抑或是其他一切而动摇,这是最令人敬佩之处。

在我看来,孔子也是常人。不仅心系他的仁政,他也有细密的情感,当弟子颜回为保全竹简而丢失性命时,是他是有心的,亦是无奈的;他是悲伤的,亦是自知的。

他是鲁国人,虽已在外跋涉,但毕竟它最初的政治寄托还是给了这个父母之邦,所以他从未忘记过她。在如此短暂又长久的时间里折磨着他内心的指望,仿佛要将他弄的遍体鳞伤。他是安定的,亦是窘困的。他之于父母之邦自始至终都是局里人,不然他怎么内心始终渴望又重回故土?

他半生的前程,命运是跌跌撞撞。好在但并没有辜负了自己一颗赤子之心。他选择了遵循自己的心,无论一意孤行或是前方疾风骤雨,他独一袭青衫,馨香如故。

古代尽孝的名人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 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古代名人事迹汇总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0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传来击鼓声。包拯以为又有案件发生,立刻升堂。

“威武……”

包拯来到大堂,只见跪着一胖一瘦两个农夫打扮的人,问道:“下跪者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报来!”

只见瘦农夫说道:“包大人,我们今天就想请你给我们评评理,重新分一下铜钱。”

包大人眉头一皱,说道:“什么钱这么难分,要闹到衙门来?”

瘦农夫特别委屈道:“今天我们两人在田地干活,我带了3个馒头、胖子带了5个馒头当午餐。正当我们准备吃饭时,有一个商人经过,想让我们分一些食物给他,并答应给我们钱。”

包拯问道:“是不是商人吃了馒头没付钱?”

胖子接过话说道:“我们三人把8个馒头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人吃了一份,那个商人吃完后留下8个铜钱就走了。”

瘦农夫连忙说:“对,可是8个铜钱,你不应该只给我3个,你拿5个啊,应该平均分!”

胖农夫反驳道:“可我拿出来的馒头比你多,所以应该多分一些。”

包拯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对瘦农夫说:“你拿3个铜钱不满意是吗?”

瘦农夫点点头说:“是的,分钱应该公平合理。”

包拯走下大堂,说:“把铜钱给我,我重新公平合理地分一下。”

包拯取出1个铜钱给瘦农夫,7个铜钱给胖农夫,笑道:“现在公平了!”

“啊,怎么这样?包大人,你怎么向着胖子?”瘦农夫更不满意了。

包拯惊堂木一拍,说道:“本大人的分法公平合理,8个馒头分三份,每份个,商人付了8个铜钱,也就是说个馒头值1个铜钱,瘦子你拿出3个馒头,自己吃了个,也就是说你只给商人个馒头,当然只能拿1个铜钱了,而胖农夫却拿出了个馒头,所以应得7个铜钱。”

瘦农夫听完后暗暗后悔,可也无话可说。

“退堂……”瘦农夫灰溜溜地走了。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柳公权是唐代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书法以楷书着称,骨力劲健,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合称颜柳。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公权很快就写了一篇。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权不相信,他悄悄给家里人留了纸条,就独自往华京城去了。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寿门,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去看,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瘦的畸形老头,没有双臂,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右脚夹起一支大笔,挥洒自如灿在写对联。他运笔如神,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看客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这才知道卖豆腐的老汉没有说假话,他惭愧极了。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古代名人诚信的故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么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么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十分招人喜爱。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更觉得饥饿难耐,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仆人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意思?”查道说:“吃了人家的枣子,应该给钱。”仆人说:“枣园的主人不在,别人也没看见,何必这样认真呢?”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该给钱。”

古代名人及他的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古代名人的爱国事迹(16篇范文)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他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古代信息

  • 古代名人小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小事迹素材(16篇范文)98人关注

    时光匆匆,转眼间几千年历史夹带着几丝颠沛的流离滚滚而来,微风袭面,思绪飘回千年之前。当时是,孔年少,岁值暮年,壮心不已,巧用牛车之计勇吓齐国数百兵车。望鲁君惜才重士 ...[更多]

  • 中国古代名人事迹作文(16篇范文)
  • 中国古代名人事迹作文(16篇范文)96人关注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 ...[更多]

  • 古代名人诚信的故事(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诚信的故事(16篇范文)80人关注

    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 ...[更多]

  • 古代爱国名人及事迹(16篇范文)
  • 古代爱国名人及事迹(16篇范文)79人关注

    现在,在广大农村涌现出许多农民企业家和专业户,他们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其中有许多优秀分子不但想到自己富,还带动全村、全乡人富,关心农民兄弟的疾苦。江西南昌顺外 ...[更多]

  • 古代名人事迹汇总(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事迹汇总(16篇范文)78人关注

    也许是上天注定你会积聚整个世界的韶光,成为那个时代里最高大的人。也许是命运使然将你投入一波三折的生涯,让你在最低糜的岁月里奏响最华美的乐章。回首早年间,张明 ...[更多]

  • 古代名人事迹优秀范文(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事迹优秀范文(16篇范文)77人关注

    现在,人们称赞医生的高超技术经常用“华佗再世”这个词语,充分体现出华佗的医术的高明,下面讲述一个华佗学艺的故事。华佗的师傅是个老郎中,这人脾气古怪,与众不同。那 ...[更多]

  • 古代名人真实事迹(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真实事迹(16篇范文)76人关注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承担这项使命。“西域”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 ...[更多]

  • 古代名人的小故事(16篇范文)
  • 古代名人的小故事(16篇范文)76人关注

    茫茫时空回转,2010年在梦的逆流下,回到公元前的战国时期,亦是孔孟之道繁盛的诸子百家齐争鸣时期。在那世外桃源之地,一位仙风道骨,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拈须打坐,语重心长 ...[更多]

  • 中国古代诗人李清照(5篇范文)
  • 中国古代诗人李清照(5篇范文)72人关注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即使在那个词人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里,她也不失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读了《李清照》,我深深地体会 ...[更多]

  • 古代励志名人事迹材料(6篇范文)
  • 古代励志名人事迹材料(6篇范文)69人关注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号山谷。他出自苏东坡门下,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