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读书名人故事大全 | 458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01人 |
古代名人刻苦读书故事 | 205字 | 3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153人 |
关于名人爱好读书的事迹材料 | 418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77人 |
现代名人读书主要事迹素材 | 581字 | 2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13人 |
读书勤做笔记的名人事迹 | 600字 | 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27人 |
名人读书励志故事 | 392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81人 |
关于名人读书的事迹材料 | 738字 | 1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51人 |
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大全 | 354字 | 3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76人 |
读书名人故事大全 | 156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285人 |
读书破万卷名人事迹 | 745字 | 15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46人 |
关于热爱读书的名人事迹材料 | 1219字 | 13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00人 |
读书苦的名人事迹 | 232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215人 |
读书有关的名人事迹材料 | 757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52人 |
读书的好处和名人事迹 | 335字 | 2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85人 |
古代名人刻苦读书故事 | 570字 | 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06人 |
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 400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15人 |
读书名人故事大全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1位用户喜欢。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就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此时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1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就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此时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我所掌握的知识就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此刻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此时只就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能够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古代名人刻苦读书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关于名人爱好读书的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现代名人读书主要事迹素材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孙敬。孙敬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勤奋好学,经常把自己锁在屋里面不停地读书。每天他从太阳刚升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天黑,有的时候还会废寝忘食连饭都不吃了。孙敬每天读书的时间特别长,有的时候特别疲惫了也不会休息,但是时间久了身体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时候就特别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觉,害怕影响自己学习,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众所周知,在古代时期,男人的头发都跟女人一样特别长。于是孙敬找来了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一来,每次只要他读书读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时候,头只要稍微低一点头,这根绑在房梁上的绳子就会立马狠狠地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样,这样他马上就会清醒了可以继续学习。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政治家很有名气,他叫做苏秦。苏秦在年轻时学问并不高,所以他去到好多地方做事都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在外闯荡的路途不顺利,于是苏秦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家人对他极为冷淡,就像当他不存在一样。家人的态度对苏秦的刺激特别大,因此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苏秦开始学习之后经常读书读到半夜,特别疲惫很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头脑清醒的办法,他准备了一个锥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会用这个锥子特别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的话,苏秦就会突然间感觉到疼痛就会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读书勤做笔记的名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名人故事》。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名人的信息以及他们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十分深刻,温涵着深刻的道理。这里面有屈伸自如的韩信、勤奋好学的诸葛亮、巧用绿豆的林则徐以及胸有乾坤的魏源,才思敏捷的梁启超和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比尔。盖茨了,他一点儿也不肯落后于别人,总是在别人的前面。当然不仅在学校的功课或是什么事情,他都能完成的很出色。
有一次,他参加了童子军80公里徒步行军活动,但他的新高筒靴不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苦头,第一天就让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上起了许多水泡,但他却咬紧牙关走了下去。第二天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医生要了一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了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就继续赶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检查站,队伍里同行的医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要他医治,他才终止了这次行军。但回去后他妈妈埋怨他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可他只是淡淡地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比尔那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打动。本来比尔。盖茨可以在第一次鞋子不合脚时就退出,但他没有,他坚持到了最后。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经常会有各种困难,只有坚定目标,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不放弃每一个灵,力求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这也是《名人故事》里比尔盖茨告诉我的。
名人读书励志故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路温舒是西汉时人。他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他很有志向,虽然买不起书,但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一个人只要从小立志,并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朝着目标奋斗,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西汉路温舒幼年贫困,但他善于想办法,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了有名的法官。青少年置身于现代化文明管理的监狱中,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要珍惜一切学习时间,用知识充实自己,用技能武装自己,为出监后就业谋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名人读书的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8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戴震是清代著名学者。他自幼读书就好刨根问底。
有一次,私塾老师给他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讲完“大学之道”一段以后,照本宣科地说:“这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
戴震问道:“老师,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朱熹说的呀!”老师理直气壮地回答,满以为抬出“朱夫子”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朱熹是哪朝人?”戴震歪着小脑袋问。
“宋朝人。”
“孔子、曾子呢?”
“周朝人。”
“那么,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呢?”
“将近2000年了。”
“既然如此,那么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戴震幼稚的小脸充满了疑惑,塾师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时竟想不出用什么适当的话来回答。塾师笑着摸摸戴震的头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后来,戴震因为家里贫困,请不起老师,离开私塾以后,只能靠自学。自学的道路坎坷不平,戴震非常期望拜一位知识渊博的学问家,作为自己的老师。
一次,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戴震遇到了偶然来歙县拜友的大学者江永。江永已年逾花甲,白发斑斑,治学数十年,精通三礼,兼及音韵、算学、地理等。他为人和蔼,好学深思,极喜读书,往往把讲学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书。戴震一见非常敬佩,把自己平日的疑难一一向江永请教。
江永见他少年好学,心中十分喜爱,当即收他为弟子,悉心教导和培养他。两人渐渐地结成了忘年之交。在江永的熏陶下,戴震的思想、性格与学业,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有一天,江永列举算学中的一些问题试问戴震,并告诉他:“这些题目已存疑十多年了,一直未能解决,你能试试看吗?”
戴震仔细看了看,便将这些题目一一剖析比较,并说出来龙去脉。 江永看后不胜惊喜,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手舞足蹈,连连说:“你解了我十年来不能解决的难题,实在聪明过人,聪明过人。”
从此以后,戴震跟从在江永左右,随时质疑问难,研究学问。最终成为著名考据学家。
爱读书的名人故事大全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有脊髓病,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学习知识,她从镜子里面看书。就这样,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因此进步很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部门翻译英语资料。有一次,她翻译了《海边诊所》。当张海迪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张海迪给自己立下一个规定:每天背熟10个单词,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古人曰:今日事,今日毕。这可见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总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到后天。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闷闷不乐的`,他们不知道,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走向成功。
读书名人故事大全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6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就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名人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5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房间里空空的,一本新书也没有。他才知道是做了一个好梦。他想:总有一天,我会有梦里那么多书的。
上学路上,他又经过那个面包坊。一阵阵的奶油面包香味直扑鼻孔,他使劲地咽着口水。
面包坊的老师看见他走过来,亲切地招呼他:小伯尔,今天想吃什么面包?我这里有奶油面包、火腿面包,还有新来的葡萄夹心面包。
小伯尔真想吃一个香喷喷的面包,但他喜爱的新书在向他招手呢。他慌忙撒个谎:谢谢您,我已经吃过了。说完,他拔脚跑了起来。他想赶快离开这儿,逃离那阵阵香味带来的巨大诱惑。
老师在讲台上讲着数学题,可小伯尔的肚子在唱空城计了。早上没吃面包,现在肚子里空空的。小伯尔在心里说:肚子,你别叫了,我要买一本新书呢。等我把新书买回来,一定把你喂得饱饱的。
就这样坚持了三天,他终于存够了买一本新书的钱。他把铁罐里的钱倒出来,仔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足够买一本新书了。他自言自语道。他把钱又放回铁罐中,抱着小铁罐朝书店走去。
来到书店,他大声地对书店里的店员说:阿姨,我要买一本新书。
店员奇怪地看着他,说:孩子,你有那么多钱吗?
我有,阿姨你看。说着,他把小铁罐高高地举了起来,摇了摇,铁罐里的硬币发出清脆的响声。
你哪来那么多钱呢?店员不相信似的问他。
我省下来的面包钱呢。
店员叹了口气,说:可怜的孩子。说着,她便去书架上拿了小伯尔最喜爱的《格林童话》。
买了新书,小伯尔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把新书紧紧地抱在胸前,生怕它逃走了似的,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家。
回到家里,他找了一张牛皮纸,小心地把书的封皮包起来。他把新书放在鼻子底下,久久地闻着书页中散发的油墨芳香。这本书是我的啦,我有了一本新书了。他有点不敢相信似地喃喃自语着。晚上他把新书放在枕头底下,美美地睡着了。
长大以后,爱书的小海因里希伯尔终于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
关于热爱读书的名人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19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石三伢子跟邹春培老先生读了两年半私塾,为以后学习古文打了基础,毛泽东还是非常感激邹老先生的。湖南解放后,毛泽东曾打听邹老先生的下落,可惜邹老先生已经离开人世。1952年,毛泽东曾接邹老先生的儿子邹普勋在中南海住了一个多月。毛泽东与邹普勋还记起一块洗澡的故事,两人不禁哈哈大笑。
1904年秋天,毛泽东转到关公桥私塾学了半年,老师是周少希。1906年秋天,毛泽东又到井湾里私塾,老师叫毛宇居,又叫毛泽启。
毛宇居是毛泽东的族兄;毛宇居比毛泽东大12岁,写的一笔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
这时毛泽东是13岁的翩翩少年,先后读了4年私塾;对“四书”、“五经”已经不爱读了。
毛泽东从同窗好友那里借来一本《水浒全传》,梁山泊好汉们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课的时候怕老师发现,毛泽东便把《水浒全传》上面放一本《论语》,当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装作认真读经书的样子,老师走开以后,他打开小说,用这种办法,他找来好几本小说看,许多同学也都仿效,班里出现了读小说风。
时间长了,周宇居终于发现学生上课都在看小说,很是头疼,禁止吧,也不好办,把小说都没收,狠狠处罚这些学生,罚跪、罚站、打屁股。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这样做也不妥。他知道石三伢子逃学的事,如今再打他一顿,他还不闹个天翻地覆?于是,毛宇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只是每天给石三伢子多点两页书,他自然没时间再多读小说。
开始背书。毛宇居首先喊道:“毛泽东:背书!”
石三伢子知道老师会来这一手,早有准备,站起来,挺起胸膛,滔滔不绝地一会把书背了下来。屋子里静悄悄,毛宇居也出乎意料,听得出了神。心想:到底聪明过人,过目不忘,将来要成大器。
毛泽东虽不爱读经书,却对老师毛宇居非常敬重。全国解放后,他还与毛宇居多有来往。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用自己的稿费置办了七桌酒席宴请家乡父老,毛宇居也在被请之列。毛泽东亲自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慌忙站起,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爽朗一笑,大声说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毛泽东后来从毛宇居那里回到了家,父亲毛顺生就让他在家里作田。毛顺生非常能干,已有22亩田,还兼作生意,人手不够,毛泽东回来不正好吗?
毛泽东从小没少干农活,可是,总忘不了读书。一天劳动下来,本已很累,但每天晚上,毛泽东总是点上桐油灯看起了小说。一本《西游记》一打开,总放不下,满脑子里都是一群猴子跳来跳去。
毛顺生发现毛泽东的屋里半夜还有灯光,就“早点睡吧!一盏桐油要好几铜板呢!”毛泽东舍不得放下小说,就用被单把窗户档上,不让灯光漏出去。
毛泽东白天干农活,晚上看书,半耕半读,两年中读了十几本小说。他自己没钱买书,就跟亲戚朋友借着看。他非常喜欢那些爱国的有本事的人物,像李逵、鲁智深、武松、岳飞,诸葛亮、孙悟空……,特别痛恨那些奸臣,像秦桧,蔡京、高俅等人。他还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小说中,主要的角色都是王公、贵族、官吏、公子哥,为什么没有受苦的人,没有农夫工匠呢?他希望,有一天农夫工匠成为小说里的主人公,把农夫工臣们写成英雄豪杰。
读书苦的名人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2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读书有关的名人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他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错过跟老师约定的日期,这就是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说完,宋濂就冒着风雪上路了。
当宋濂赶到老师家里时,老师不住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后来,诚信求学的宋濂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读书的好处和名人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成汤能以仁德普及禽兽,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赞颂。只是因为人民已经有狩猎的习惯很久很久了,实在没有办法不猎兽。因此,成汤倡导网去三面,只留下一面网。只有那些命该绝的,才入网中。君王这样的`行为,教化了世人,不能无故地残杀生命。同时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行为和观念后,国家也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四方归一。成汤用心良苦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君主仁民爱物的高尚品德。家长们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倡导仁爱惜物的观念,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有惜物的方法。就像成汤一样——四面网,去三面,还要留一面的。应该明确,仁爱惜物要做到怎样的度。
小朋友,仁爱的君王成汤,他爱惜小动物,网开三面,让很多小动物都逃脱了猎人的网,自由自在地生活去了。那么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更加仁爱地对待小动物,爱惜小动物呢?
古代名人刻苦读书故事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6位用户喜欢。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感悟
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孙康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孙康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孙康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孙康眼花缭乱。孙康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孙康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孙康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孙康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