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历史名人的优秀事迹 | 686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28人 |
古代历史名人故事 | 1161字 | 14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281人 |
描写历史名人的事迹 | 344字 | 3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74人 |
最新关于历史上名人事迹 | 857字 | 1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71人 |
历史名人以及事迹 | 719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58人 |
中国历史名人事迹 | 577字 | 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37人 |
古今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 1184字 | 20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41人 |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 | 1571字 | 8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205人 |
经典历史名人事迹怎么写 | 1993字 | 25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6分钟 | 214人 |
历史名人爱国先进事迹 | 500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08人 |
历史名人事迹最新 | 1053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285人 |
历史名人事迹简短 | 117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1分钟 | 204人 |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 425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18人 |
中国历史名人事迹 | 263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01人 |
古今中外历史爱国名人事迹范文 | 343字 | 5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230人 |
历史名人生平事迹作文 | 621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52人 |
历史名人的优秀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在《世说新语》的字里行间,魏晋名士对浙东山水赞羡不已。流风所及,有唐三百年,无数文人骚客踏歌而来,其中不乏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翘楚。他们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至石梁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击节高歌,为后世留下了近两千首唐诗,形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唐诗之路。
江山无处不风流,为什么唐代诗人独独钟情于浙东山水呢?除却峰隆峻、潭壑镜彻,物产丰厚、足食足兵,佛国香城、仙源道踪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诗人流连忘返的是对魏晋名士的追慕情怀。
“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魏晋是士族统治的时代。东晋以后,王、谢、何、庾等侨姓士族争相到浙东一带抢置田业,经营山居,隐逸于斯,待时而出。尤其是王、谢家族位居士族之冠,书法艺术以琅邪王家为优,诗歌文学以陈郡谢家为先。他们纵意丘壑,优游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适,此时,山水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成为思想和情感的寄托。王羲之修兰亭,诗书俱在,名垂青史;谢灵运伐山开径,行吟泽畔,传颂千古……所有这些,足以让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寻幽访古,以开拓新的诗歌题材和文学境界。
在杜甫晚年的《壮游》诗中写道:“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唐代诗人之于浙东,不仅是佳山胜水的游赏,而且是对魏晋风度与名士风尚的敬拜与追慕之旅。不管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精神的彷徨,都会在对前人足迹的踏寻和凭吊中,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丰富和浸润。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条承载着诗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古代历史名人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1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
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描写历史名人的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经营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誉为“经营之神”。
后腾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其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腾清一心中十分恐慌,以为这次不被革职也要被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句“好好干吧”。
以往,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对,后腾也会受到松下的严厉斥责。而这一次松下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实际上体现了松下管人的秘诀。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当事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没有必要再给予严厉的批评了,此时不如对下属进行感情教育。比如,在着火这件事上,由于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后腾自然会心怀愧疚,对松下也会更加忠心,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
最新关于历史上名人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7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有人说他是异乡人。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线条,如绍兴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板路,坚硬、冰冷。
他脱下了白大褂,用锋利的笔尖做武器,闪着凛冽的寒光,直刺敌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然而一个古老的水乡却沉蕴着柔美的风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糅杂着草与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浆声,勾画出一个充满诗意,纯粹柔情的绍兴。
但水乡软玻璃似的明镜里,曲曲折折地倒映出棱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鲁迅。那柔软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杀伤力,“哗”地从水中掠起,撩开了众人的羞耻心。
曾经,也是这片柔情的水乡,人民看见烈士的血从侵略者刀尖淌下,却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会用血裹着的馒头治病!
一声呐喊,划破了寂寥的长空,激起满城碧波,也激起了鲁迅的愤恨。
任人宰割的民族,没有骨气和灵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狰狞和丑恶的社会之中!鲁迅暴怒了!他的笔锋直刺向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的力度宣示着一个中国人的铮铮傲骨!!他最终登上了思想舞台,向旧中国开火,他不畏惧死,也不可能在文坛中倒下,他挥舞着笔,敌人被鲁迅打得满身血痕,魂飞魄散,但鲁迅还要用笔斗争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聋的话语,振兴了中华民族!也振奋了每个国民的心!!!
提起鲁迅,往往会使人想起巍峨的华山,冷峻而稳重。他又似山巅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故乡里,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记忆里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随江南的水波在心头荡漾,随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宁静的水乡。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少年时套着银项圈的闰土,在雪地捕鸟中遗留下小小的秕谷,还有桑葚,皂荚,覆盆子,童年的纯真也不逊于笔锋的尖锐。
鲁迅在弥漫着硝烟,却又无硝烟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鲁迅的早逝可能与他的尖锐有关。然而鲁迅的灵魂永远在天边微笑,他内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会与恶势力相拼。
我认为鲁迅不是绍兴人,因为他的豪迈粗犷与绍兴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
然而绍兴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鲁迅的锐劲不就酿造成一碗浸透着绍兴悠久历史和豪气的酒了吗?
酒气绕梁,千日不绝。
历史名人以及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他一生似乎都与月光有一种无形的牵绊。
夜间,月光倾泻而下,在地上散下一片温柔的银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李白在看到月亮时随口诵出的诗句,是何等潇洒,但在字里行间却又流露出连绵的伤感与怀念,他那时在想什么?是想起了古时的哪位令他敬佩的前人吗,又或者是,他已故去的亲友。这样的情感,表达的含蓄且真切,让我们这些后人为这诗句动容。
又是夜间,他坐在窗边,影伴身旁,却久久不能入睡,远在他乡的李白,在对亲人浓的化不开的思念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虽没有他那样的文采和那样浓厚的情感,可住校时晚上也略有那样的思亲之情。
还有在那放逐了自己的月夜,独自一人,和着皎洁的月光,和自己的影子一起浪漫吟诗,笙歌曼舞,于是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这本是十分孤独的事,却在李白潇洒的态度下有了不可言说的韵味,于我,于大家何尝不是这样呢?独自学习,看似是一件孤独的事,但真正会学的人却能从中学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就像月光,孤独却皎洁,凄清却美丽。
在灯火阑珊中,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妻子在河边用木棒捣着衣服,子女在一旁嬉戏,诗人在一片热闹中写下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这句子虽没有前两首那么有名,却在热闹中衬托出了那位妇女的忧虑,没有自己的丈夫,家中只有自己,诗人是想借这女子来写自己的孤独,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在这偌大的长安城中,无依无靠。而我,独自在学校中求学,父母都不在身边,有什么委屈也只能自己化解,但这有什么呢,成功路上总是孤独的。
在月光中寻找李白,这时照着我们的月光,是不是那片曾经照着李白的那片呢?独自在月光下,总会有些感触,李白也是这样的吧!学习他那份浪漫,潇洒的情怀,做那个在月光下思考的自己。
中国历史名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
1956年,钱学森回国,领导一见到钱学森,就激动地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他的双手,说,“钱学森同志,盼了你好久,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和火箭专家!”
钱学森也激动地望着紧握自己双手的领导,说:“我也早想来拜会主席了,怕你太忙,不敢来打扰。”领导一听,立马诚挚地说:“你说反。是我考虑到你才回国,要处理的事太多,不敢过早相约。”“听说美国人把你当5个师呢!”,主席边说变伸出5个手指头来比划,“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主席的平易近人,使得原本有些紧张和拘谨的钱学森慢慢放松了下来。
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钱学森会放弃在美国的优待,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国呢?对此,钱学森老先生用了8个字来回应:“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这8个字虽然简短,但是却极其准确地表达了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一想到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国,在国内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奋斗,领导便忍不住伤心落泪,觉得祖国有愧于他们。领导曾满含热泪地说道:“科学家有祖国,学森的回国至少能够让中国的导弹原子弹至少推进了二十年。”
虽然领导和钱学森老先生的分工不同,但是他们的心中却有着共同的愿景:盼望祖国能够更加繁荣,发展得更好。“苟利国家,不求富贵”,钱学森老先生是这么做的,领导是这么做的,无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一生的前辈们也都是这么做的。他们都是一代人杰,值得我们的尊敬!
古今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4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7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
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根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赠言孔子,其中有两句是”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不知道这一记载是否可靠,也不知道孔子的”四绝“以及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以为,人可以有缺点,却不可以没有自我。这一点,为人之师者尤当引以为戒。
经典历史名人事迹怎么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93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古道热肠的富家女
一件单薄的大衣披在身上,怅然所失地徘徊在寒冷的街头,他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可是仍还没有找到工作,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他正站在马路上发呆,突然一辆马车猛跑过来,宋耀如躲闪不及,被马车撞伤了。这个被撞伤的人就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
马车主人非常善良,不但把他带到家里,给他请了大夫,而且还派专人护理他。病好以后,还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宋耀如工作诚恳,任劳任怨,深受老板的喜欢,不久老板就又给他加了工钱。
马车主人的善良帮助使宋耀如走出了窘境,这件事对宋耀如的影响很大,他经常用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要养成诚实善良的品德,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二女儿宋庆龄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做人要诚实、善良、守信。
年幼的宋庆龄,是个在优渥富庶的家庭中无忧无虑地成长的小女孩。好像鲜花、客厅、愉快的聚会,这才是摆在她面前的生活场景,好像她的一生就会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富家女一样,平庸和安静在人生的旅途上等待着她。然而,未来的事情却不是想象中的这个样子。
叔叔奖励的鸽子
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6岁的宋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养的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宋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家人一起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爸爸妈妈走出门,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停住了脚步。小珍和宋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非常要好。
父亲见宋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怎么落后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宋庆龄说出原委。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宋庆龄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可是宋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宋耀如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那位叔叔还让父亲给宋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内心萌发追随孙中山的信念
宋庆龄从小就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文静好学,善于思考,在学习功课、观察事物、文艺表演上都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她受父辈们言谈举止的影响,从少年时开始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向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对少年时代的宋庆龄起到了革命的启蒙作用,为她后来追随孙中山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父亲宋耀如曾在美国生活学习,受到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眼光远大,思想开通。他认为男女均应获得受教育的同等权利,并决心把他掌上的三颗明珠,都送到美国学习,把她们都培养成对国家有贡献的公民。
1908年,宋庆龄和妹妹宋美龄乘满洲号轮船,远渡重洋,赴美国学习。她先在新泽西州森密特城的一所私立补习学校学习,准备报考大学。她学习勤奋,从不贪玩,不但学好校内功课,而且博览群书。她是一位害羞、漂亮的姑娘,经常到市图书馆选择一些非常严肃的书来读。
宋家最与众不同的孩子
1909年,宋庆龄继姐姐宋霭龄之后,进入了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卫理公会办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这是一所世界上最早注册的女子学院。这所历史悠久、蜚声全球的女子学院,不但有一套很好的教育管理制度,而且环境幽美,是一个理想的读书场所。
宋庆龄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中,努力汲取知识,博闻强记,使自己很快地成长。她虽然学的是文学专业,但对历史、哲学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哲学、历史方面的书籍。她在作文中,在辩论中,经常提出富有哲理的深刻见解,使教授们都感到惊奇,并深为赞叹。
宋庆龄身居海外,心怀祖国,常从报纸上了解国内政治形势,时刻关心国家民族的兴衰。她急国所急,忧民所忧。当她看到祖国在昏庸的清王朝统治下,神州大地正被帝国主义鲸吞蚕食,瓜分豆剖,人民倒悬,遍地呻吟,多少爱国志士在悲愤地呼喊:“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她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对民族兴亡的关切,为国献赤忱的激情,一齐涌向心头。她撰写了许多文章,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校刊和该校文学杂志上发表,讴歌中国悠久的文化,歌颂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宋庆龄的一生,最终走上了和父亲、兄弟、姐妹们完全不同的道路。她好像注定就要做宋家最“与众不同”的孩子。有人说,她是中国“永不凋谢的鲜花”,博爱、睿智、正义、母性。宋庆龄几乎拥有了一个女性的全部美德——美丽的外表和内心,果断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尊重她。宋庆龄,从未虚度过光阴,她少年时代的每一个脚印都写着难忘的回忆……
历史名人爱国先进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范仲淹“先忧后乐”
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他从小心怀大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力;或者做一个医生,为百姓治病救命。他对人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小官,见海水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自参加运土、夯土。不料母亲去世,他按规定回家服丧。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海堤修成了,当地人们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几年以后,范仲淹进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对的事就批评,还主持改革,结果得罪了人,好几次被贬职排挤出京。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做出了成绩。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财产办了许多义庄、义田、义宅,救济穷人,还办了一些不收钱的学校,让没钱的穷人子弟上学,可他自己的孩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有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他写了一篇叫《岳阳楼记》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是说,一个爱国爱民的人,要甘心情愿比别人先吃苦,比别人后享乐。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名人事迹最新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5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冉闵,?-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父亲冉良,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五胡乱华这段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屠中原汉民千万,整个北方几为空地,十室九空,汉人之悲惨境遇可见一斑。北方汉人最少仅剩下四五百万,而此时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已达五六百万之多,人口上已经超过汉人。同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此时各胡必然会争夺汉人在中原的生存机会。冉闵举起义旗,颁发杀胡令(第一道“杀胡令”是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驱赶胡人;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北方残存的汉人闻风而起,誓报血海深仇,“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历史上著名的蛮族侵欧,就是因为冉闵杀的,把屠我汉人的诸胡杀死百万,剩下的不是回老家就是西迁了。350年开始匈奴等胡人就大逃亡进攻欧洲西亚与南亚去了,彻底从中国绝迹。使得正处于春风得意之际的少数民族受到极大打击。不仅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暂时放弃了进攻东晋朝廷,灭掉汉人野心。更为重要的是迫使了少数民族统治者改变了统治策略,不在一味的屠杀汉人。而是谋求与汉人合作来维持统治。使得汉族得到了喘息机会。没有像其它文明古国那样覆亡。汉族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得到了保存,汉族文化继续发展,发扬。堪称华夏民族的拯救者。
冉闵以其一己之力扭转自黄帝创立的华夏汉人为五胡屠宰灭绝,是谓铁血英雄。能以一已之力,以少胜多,10战10胜,驱逐五胡返回各自老巢,有资格称之谓军事家。能够成立冉魏政权,臣子百姓能够纷纷感召在其帐下效死力,即使其死后1700年来仍为后世所纪念,称之谓政治家,当之无愧!能够将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老百姓训练成精旅。并在那个骑兵称霸的时代,以步兵力敌五胡。将士用命,百姓爱戴是谓统帅。而其兵败之根源是为百姓争取粮食,只身统帅1万步兵力在无援兵力情况下拒前燕慕容恪20万战败,丝毫不能降低其统帅的能力。《晋书》对其评述“善谋策,(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夫)勇力绝人,攻战无前”。
冉闵是汉民族汉文明伟大的英雄,而正是在冉闵一声令下,顺应民意,驱杀胡人,才使得我中华民族避免古印度人那样的悲剧,使得我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得到传承的文明古国。即使他战死,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荣耀与功勋,几千年来无人可比,荆驼称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是最恰当的评价。
历史名人事迹简短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1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
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明朝的时候,皇帝明成祖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决定派大型船队出使西洋各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这支船队的正使,就是人称三宝(保)太监的郑和。
郑和经过充分准备,在1405年,率领水手官兵、医生、工匠等两万多人,带着许多中国的特产出发了。他们的海船的长44丈、宽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还用指南针定向。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各国见了这样大的船队,都佩服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
郑和在28年内,先后七次远航,到达了现在的东南亚各国、阿拉伯半岛,最远到了非洲的东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会当地的国王和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邀请他们访问中国。船队和当地人民进行贸易,互通有无,所以人们都把中国的海船叫“宝船”。
和西方有些探险家掠夺财物、抢夺奴隶的作法不同,郑和远航是为了友谊和交往。他和各国人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精神抖擞,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现在的东南亚许多国家,还有以“三宝”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是最早的,为祖国赢得了友谊和荣誉。
中国历史名人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1位用户喜欢。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领导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古今中外历史爱国名人事迹范文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我看过许多爱国人物的爱国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詹天佑。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如果修不好,会使帝国主义者耻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是一条决定中国命运的铁路!
在重重压力之下,詹天佑开始修筑京张铁路。京张铁路的路上,一路都是高山深涧,其中,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的工程最为艰巨,但,詹天佑并没有被吓住。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人“字形路线,中部凿井法等。这可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呀!詹天佑并没有学习外国的方法,第一次修铁路,却创造了两三种修建方法!
而且在修铁路时,帝国主义者还拿詹天佑的家人要挟他,企图让詹天佑停止修筑铁路。詹天佑并没有停止修筑任务,帝国主义者将他的家人杀害了!但詹天佑仍没有放弃!这时,詹天佑的爱国之心深深感动了我!
詹天佑,我们永远怀念您!
历史名人生平事迹作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涌现出一个个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曾为我们的民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字字长。生活在西汉景帝、武帝时期。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加之出生在世代为官的家庭里,自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为以后写出鸿篇巨著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期的司马迁,曾经离开家乡到各地游历。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的见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游历回来的他原本很高兴,可不幸的是他的父亲生病了,生命危在旦夕,父亲临终前的遗愿成了司马迁毕生的努力和追求。
为了能尽快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天天埋头写作,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就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史记》的写作时,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命运。“李陵事件”的几句耿直之言尽成了他最痛苦的记忆,并受尽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在多少个日日夜夜,绝望充斥着他的生活,伤心欲绝的他甚至有过一死了之的念头,可一想到父亲的遗愿,他潸然泪下,怎能带着遗憾去见九泉之下的父亲呢?就这样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炼狱般艰难地写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千古绝唱《史记》。人生的苦难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此生已无怨无悔。
虽然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已离我们极其久远,但他人生的印记却还是那样地清晰可见,尤其是他那在绝境中顽强奋斗的精神早已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成为人们在逆境中的指路明灯。永远为后人所传颂。
斯人已逝,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不曾离开过。相信他的精神将会伴随我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