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怎么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12:20:02 查看人数:8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怎么写 1317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64人
二年级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6216字 39段 21分钟 34分钟 48分钟 100人
个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777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89人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个人简短事迹 695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28人
孝老爱亲事迹素材 2398字 11段 8分钟 13分钟 19分钟 208人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 1991字 6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45人
二年级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978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98人
二年级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6733字 42段 23分钟 37分钟 52分钟 258人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 2984字 13段 10分钟 17分钟 23分钟 300人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 962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80人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756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22人
最美家庭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4101字 24段 14分钟 23分钟 32分钟 236人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2803字 21段 10分钟 16分钟 22分钟 293人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2535字 9段 9分钟 14分钟 20分钟 270人
孝老爱亲简短事迹材料 3992字 22段 14分钟 22分钟 31分钟 175人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 734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5人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怎么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年幼的儿女是妈妈最大的牵挂,妈妈则是儿女最大的依赖。在我们还在慨叹时光都去哪了的时候,妈妈已经是皱纹满脸,步履蹒跚。此时,儿女就成了妈妈晚年幸福生活最坚强的后盾。在盘山县坝墙子镇八里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村妇女——汪金荣,她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年迈母亲、脑瘫妹妹和患有脑血栓的丈夫,每天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钟摆,却始终无怨无悔,她孝老爱亲的事迹在乡邻间传为佳话。2015年12月,汪金荣被市民政局、市老龄工作办公室评为“孝亲敬老之星”。

今年66岁的汪金荣于40年前经人介绍,与许有青结为夫妇,养育了两个可爱漂亮的女儿。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吃饱穿暖的日子虽然平淡,却不乏幸福温馨。随着时光的流逝,两个女儿也长大、嫁人了,本以为可以享受幸福的晚年,却没想到,老父亲病故,撇下了她86岁的老母亲和一个50岁未曾出嫁的脑瘫妹妹。

母亲与妹妹这一来,就是14年。汪金荣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她们,说不累是假话,但是她从未退缩,更从来没有后悔过。前些年,母亲身体还算硬朗,不仅生活自理没问题,农忙时,还能帮汪金荣干些做饭、扫地等简单的家务活,而脑瘫妹妹却自始自终都需要人照顾。

汪金荣孝敬老人,体贴丈夫,关心女儿,是一位贤妻良母。2014年,64岁的丈夫许有青得了脑血栓,这对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让丈夫不为家庭的琐事劳累,她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里里外外的事从不让丈夫操心,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汪金荣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老母亲和家人生活得更加舒适,汪金荣将原有的旧房子扒掉,翻盖了四间宽敞明亮的北京平,并将房屋装修得整洁、温馨。虽然照顾母亲和妹妹很辛苦,但是她的家里永远都是纤尘不染,窗明几净,屋子里没有一点异味。院子里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里的柏油路,两边的菜园里蔬菜和花草异常茂盛。本就快人快语、干活利落的汪金荣如今身体也不太好,但是她走起路来还像一阵风,因为生活容不得她做个慢性子的人。

在丈夫眼里,汪金荣朴素勤俭心地善良,是体贴人的好妻子;在女儿眼里,汪金荣是善良慈祥、朴实坚强的好母亲;在妹妹眼里,她是风风火火、永远不休息的好姐姐;在母亲心中,她是任劳任怨、孝顺有加的好闺女。她的辛苦被街坊邻居看在眼里,曾不止一人劝她把母亲和妹妹送进养老院,可是她说:“送那我不放心,更不忍心。我妈养我小,我就要养她老,这是我们做儿女应该做的。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有妈在的日子,不论去哪,回家都有个扑头,虽然忙碌,但是心里踏实又幸福。”如今,通情达理、孝老爱亲的汪金荣已经成了乡亲们争相效仿和学习的好榜样。面对人们的夸赞和褒扬,她总是淡淡一笑,她说:“尊敬老人关爱亲人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爱人的支持也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

汪金荣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体现出的却是人世间最美的挚爱亲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妇女坚强、勤劳、贤惠、善良的良好品格,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以自身的正能量引领着社会文明新风尚。2016年三八节期间,盘山县电视台采访了汪金荣、许有青,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妇女姐妹积极向善,孝老爱亲,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与乡风文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年级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16个字,有3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4分钟,慢速需要48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邹洋同学尊敬师长,有礼貌,在校园内总能听到他亲切的问候声“老师好!”。他总是说:老师们无私地传授给了他知识,帮助他茁壮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他今天的一切,所以他始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老师。

邹洋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由他编排、参与的英语情景剧在全校“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个人获得“最佳表演者”奖。他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在“我的中国梦”、“两个共同”等作文比赛中先后获得二、三等奖。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书法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他也是班级活动的主持人,他声音浑厚,而且胆大心细,把每个环节把握的恰如其分,现场气氛活跃而不松散。

总之,邹洋同学无愧于"孝亲敬老好少年"称号。

我叫陈谦益是九(1)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九(1)班的班长。“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我的工作宗旨。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我的人的喜爱。

我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那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一班之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纪律卫生等情况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任劳任怨,经常是“早出晚归”。

在班级里,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积极履行班长的职责,不但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在学校,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课堂上总能听到我独特的见解。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

在学习生活中,我有爱心,爱助人,时常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争取在学习方面上有更大的进步,还经常关心班里的学困生,他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我总会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我一起探讨、向我请教。这样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同学心中,我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每次周五,班里有寄宿的同学值日,我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我也不例外。但我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我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我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执行,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我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捡起,这也是我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我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我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

小邹,12岁,盖洋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学习委员。她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一直来,她本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爸爸妈妈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打小起,她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上小学后,她越来越懂事了。她把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懂事的肖婷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烧火,扫地,收拾房间,带妹妹玩。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拉妈妈在沙发上坐下,先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茶水,再帮妈妈捶背揉肩,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她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一次,妈妈生病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才又拿了自己贮钱罐的钱到村里的卫生院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又搬来凳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肖婷做完了作业后才安心去睡觉。

她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肖婷又成了他们的好帮手。首先是三餐之前,肖婷都要为他们备好碗筷,亲自请他们吃饭,然后亲自为他们装饭、添饭。有段时间,爷爷卧病不起,肖婷又总是和妈妈轮流前去送饭送水送药。也会像陪妈妈那样陪爷爷奶奶讲故事,唱唱歌,逗爷爷奶奶开心。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她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她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她买新衣服。衣服旧了她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学。妈妈的朋友家小姐姐的衣服穿小了送给她,她也都不嫌弃。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她,她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礼物,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本她喜欢的书作为奖励。

在学校里,她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小沛锦,九岁,就读于湖南雨湖区江南小学三年级307班。他踏实沉稳,品学兼优,在家里,他是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一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在社会,他是一位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热心公益的好公民。

“入则孝”

常言道: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小沛锦的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异了。2019年,他的父亲杨柳患了罕见的肝内胆管扩张并伴随肝硬化,除了换肝别无他法,但换肝的费用至少需要百来万,所有的亲人将注意力放到了他父亲身上,有时很难顾及小沛锦的生活与学习。或许就是父亲的突然病倒,让当时才五岁的小沛锦迅速成长起来,突然间就懂事了许多,俨然成为了家中的小小男子汉。

放学回来的小沛锦总是陪在爸爸的身边,用他稚嫩的小手给爸爸做按摩,给爸爸换毛巾、倒水,为了让爸爸高兴,有时他在病床前给爸爸跳段拉丁舞,想尽办法转移爸爸的注意力,看到爸爸不再那么痛苦,脸上逐渐露出笑容,然后就背着书包到护士办公室认真地做作业,预习第二天的功课。晚上到家,小沛锦把爸爸一天换下来的毛巾和汗湿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清早起来,买了早点送到医院,看着爸爸吃完,才赶到学校上课。每天他这样坚持着,与爸爸相互激励,相互加油。在小沛锦的影响下,妈妈又回到了爸爸的身边,和他一起照顾爸爸,多难的家庭又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泛爱众”

小沛锦在爸爸的带领下坚持做志愿者已有四年,两年前正式成为湘潭市莲城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周末,若爸爸病情稍微稳定一点,他俩便跟随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到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们,小沛锦用学到的才艺和父亲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向老人们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前年在湘潭市的一次大型才艺比赛中,他和搭档以一段拉丁舞夺得大赛冠军,获得4500元奖金,当主持人问小沛锦准备怎样支配这笔钱时,他在台上大声说:“我和搭档要把这笔奖金捐给湘乡的贫困孩子,让他们能无忧无虑地读书”。

课外,他积极参加长沙星城义工协会、仁乐义工协会、大爱义工协会等的各种爱心义演活动,被星城义工授予“爱心小艺人”称号。他用行动和爱心把对父亲的孝顺变为对社会的大孝。小沛锦还被团区委授予2019年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退缩,有的人选择拼搏,小沛锦和他的家人无疑选择了后者,在逆境中勇于挑战生命的极限,艰辛的生活既磨砺着他的意志,锤炼着他的情操,也使他的人生道路处处充满着阳光。

10岁的小文静是通渭县马营镇吕杨村水泉湾社人,现在马营小学读四年级。小文静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她善良好学、乐于助人、成绩优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孩子,上天对她似乎特别不公。2004年5月,小文静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她的爸爸在外打工时遭遇事故不幸离世,她妈妈生下她后另嫁别人,这样,小文静从小就成了孤儿,靠爷爷奶奶养活。屋漏偏遇连阴雨,在她4岁时,疼爱她的爷爷又去世了,她只好与6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方便上学,她和奶奶寄宿在马营镇区。懂事的小文静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每天在学校里她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是前一二名;在家里,她体贴奶奶,总是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在假期里,她帮奶奶喂鸡、挑水等等,减轻奶奶的负担。7岁那年,她就学会了挑水,当她颤颤歪歪的把一担水挑回家时,奶奶禁不住泪水纵横,小文静反倒安慰说:“奶奶,我学会担水了,以后你再也不用担水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想着为奶奶减了一点负担,总算没让奶奶白养活她!

由于家境贫寒,她穿的衣服比较破旧,懂事的她从不向奶奶伸手要钱,也不同同学们比吃比穿。奶奶给她点零花钱,她总是用在学习上。她听到牛肉面很好吃,但就是舍不得吃碗,班主任老师听到她这个情况后,带她满足了这个小小心愿。当有同学因为不理解家长,甚至恨自己的父母时,她会耐心的劝导,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去引导她们,让自己的同学也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儿女。

县乡党委政府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给予了大力帮助,镇政府把她家列为低保家庭,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学校把她列为重点对象,从生活、学习上都给予帮助,老师也非常欣赏她的为人,时时刻刻关心呵护她成长;县文明委表彰她为美德孝心少年,在全县道德讲堂上宣扬她的优秀事迹。希望小文静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决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走好人生每一步!

小王,今年10岁,是黑石川小学四年级的班长。在校他是个孝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他是一个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我校“立德”文化的引领下,确立了“孝、爱、诚、信、礼、义、乐、学”八部曲。“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孝一直被置于首位,我们学校亦把教学生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人放在首位。因而学校推行的“孝”的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并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虽然他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材料,但从点点滴滴的具体生活细节中也体现了他对父母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由于父亲患有肝癌,不能干活,只得在家里养病。母亲为了生计,在皋兰的一家工厂打工,家里只有六十多岁的奶奶操持家务、种地。面对家庭的窘境和家人的艰辛,小王年纪虽小已表现的十分懂事,周一至周五他住校,每逢周日放假时,他总会尽力帮家里分忧,家里的重活、累活往往就全落在了小王的身上。他很会体贴奶奶,经常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做饭时,够不着案板就踩在小板凳上去做;帮奶奶去地里锄草,碰洒农药,有时农药会让他那稚嫩的皮肤受伤发痒,但他却从不介意,依旧乐呵呵的;洗衣服自小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从小,相比其他的同龄小伙伴们,本来他就已较多的饱尝了生活的诸多艰辛,可偏偏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因为肝癌晚期,竟又于这学期末去世,使这个本就十分贫瘠的家庭更雪上加霜。这几天来,他看起来更加懂事了,似乎生活的沉重使他更加沉默寡言,但他也更加坚强了,马上就要秋收割麦子了,现在他的好多小伙伴甚至都不知道麦子是怎样变成好吃的事物的时候,小王却每天都要帮奶奶去地里干活,还一个劲的安慰奶奶,好让奶奶也变得坚强起来,更加热爱生活。这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对待邻里,他讲文明懂礼貌、与人为善,遇到邻居,主动问好,甚至常常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深得邻里喜爱和称赞。

他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同学们只要有困难,就会去找他。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当有同学因为不理解家长时,他会耐心地劝慰,常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他的同学们,与他相处时间较长的伙伴也慢慢的变得较前更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了。

他爱学习,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很努力,连续几年来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他深知,荣誉的取得与家庭及社会的的辛勤培养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今后,希望他直面生活的艰辛,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在学习上,继续发扬不畏困苦,刻苦勤奋的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生活中,继续坚持自立自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帮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母亲和奶奶分忧,让母亲安心工作。长期如此坚持努力下去,我们相信他今后会成为一个人格高尚、刻苦勤奋的优秀学生,只有这样方可回报父母对他自己的那份深切关爱!

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献给父母的爱。小王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表达着对父母的孝心。

小苗,今年12岁,在武陟县育才学校六二班就读。在和眼中他是一个聪明懂事、上孝、下爱弟妹、尊师长帮弱小的好学生、好孩子。

在家里,打小起,雅杰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他养成了的事做,并且的好习惯。起,他就自己洗自己的内衣和袜子,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们的喜爱。他看到每天工作很辛苦,妈妈要带小弟弟,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年迈的爷爷,很是辛苦。懂事的雅杰每天一放学就认真地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抢着为父母盛饭、端饭、洗刷锅碗,扫地,收拾房间等。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帮妈妈打开,找到妈妈喜欢看的节目,再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把在学校里发生的的事讲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记得有一次,就他和妈妈在家,妈妈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方便面和鸡蛋,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后,就又拿了自己存钱罐的钱到楼下的诊所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就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他做完了作业才安心去睡觉。当然,每逢全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等大人都坐下后,自己才坐在桌岩处,把好吃的让给爷爷,妈妈。去年,有病住院,雅杰和妈妈每天骑车跑几公里去送饭。给讲,逗他们。每周都要陪妈妈跑几十公里去看望外公一次。对于外公外婆,雅杰也就如同对爷爷奶奶一般,所以每当他一出现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总是脸上乐呵呵。家里要是来客人,他会招呼客人坐,为客人端茶送水,且从不在客人面前乱跑乱闹。现在,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

在学校,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听的话,做老师交代的事。同时也不忘对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上,他刻苦勤奋,主动好学,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老师为他的付出。

在中,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他买新衣服。衣服旧了他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妈妈的家的哥哥衣服穿小了送给他,他也都不嫌弃。前几天爸爸问他过年了想要什么样的衣服,他说就穿姑姑家哥哥穿小的,鞋子有点破了就买双便宜的球鞋就行。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他,他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套他喜欢的魔方作为奖励。

小苗就是这样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

个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孝”,这个字似乎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它可以重于泰山,也可以轻于鸿毛。

“孝”是我们嘴边常常挂着的一个字,却是少有人付诸行动,亦或是行动甚微。“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爱和母爱每一个好像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爱塑造我们坚强的性格;母爱塑造我们柔软的心灵。

父母总是在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给予我们无私的爱,却不求回报;我们却不管这一些,只当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感恩之心。所以在我们与父母爱的天平间就总是倾斜的,我们很少想过要往上边增加一些砝码,以至于它越来越不平衡。

古时,孝总是很重很重的。我们都听说过卧冰求鲤的故事,这故事充分体现了孝义。古时,孝字为上,子女要听从父母的管教,遵从父母的想法,如弟子规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子女却是半分也不能顶撞父母,顶撞也算作不孝。现在这层规矩像是破掉了,从未与父母吵过架的这世上估计是找不到几个了。

现在的我们很少在意孝,反而是一味的享受着父母的关怀,还不时冲父母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责怪他们。

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结婚有了孩子之后才了解到父母的辛劳,知道幼时的自己多么令父母操心,也是这时才想起来孝。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花很多时间去陪父母,只是给他们钱,认为这样也算是尽孝了,却没有想过老人心中对亲情的渴望。

可是有一些不孝的人在成人后依旧没有想到孝。像是一些吸毒的人员在染上毒瘾后花光了自己存下的家底,没有钱再买毒品,也耐不住毒瘾发作时的痛苦时,就去向父母索要钱财,甚至逼迫父母给自己钱。最后的结果却是坏了自己的人生,坏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令自己的家庭承担深厚的阴影。

同样有人在意识到孝之后却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回首看看以前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深深的内疚涌上心头,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偿还这份亲情。

所以,我们不能让这样一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景真是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孝”,真的等不起。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个人简短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__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老爱亲事迹素材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9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02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9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45位用户喜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二年级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小吕同学是达茂旗石宝镇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他从小失去爸爸,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但是贫苦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他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反而激励他长成了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这让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他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在家里,他尊敬长辈,孝顺爷爷奶奶。在每天的日程计划里,他都会列上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常年有病的奶奶行动不便,他会帮着倒水端饭还和奶奶聊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他周末的必修课,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他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他家庭里充满欢笑、和谐。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他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他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都会有他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他会特别珍惜。对于困难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老师心目中他是好帮手,在同学心目中他是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

他总是执着的追求着。他追求思想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他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他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他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他遇事好问个为什么,喜欢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他追求全面发展,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唱歌。

他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他是我班的卫生委员,从担任这项工作那一天起,他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劳动时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干部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他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他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他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他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与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二年级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33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3分钟,朗读时长37分钟,慢速需要52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邹洋,男,15岁,现就读于衡阳县职业中专18电一班。他爱学习,爱思考,学习中认真踏实,刻苦钻研,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待人真诚;他兴趣广泛,才艺双全;开朗自信,乐观向上;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品学兼优。更重要的是他特别孝顺。

邹洋同学学习专心,坚持做到了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同学,不耻下问,以补不足。他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坚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他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坚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培养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邹洋同学在努力学习,发奋图强的同时,乐于助人。小小年纪的他的座右铭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当班上哪位同学遇到不会的难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他一起探讨,向他请教。他以真诚、活泼、耐心、热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在家从小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分忧,成为父母骄傲的好孩子。尤其是他把这种精神也带到了学校,处处体现出了很强的独立生活、开展班务工作的能力。

邹洋同学尊敬师长,有礼貌,在校园内总能听到他亲切的问候声“老师好!”。他总是说:老师们无私地传授给了他知识,帮助他茁壮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他今天的一切,所以他始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老师。

邹洋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由他编排、参与的英语情景剧在全校“英语情景剧表演”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个人获得“最佳表演者”奖。他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在“我的中国梦”、“两个共同”等作文比赛中先后获得二、三等奖。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书法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他也是班级活动的主持人,他声音浑厚,而且胆大心细,把每个环节把握的恰如其分,现场气氛活跃而不松散。

总之,邹洋同学无愧于"孝亲敬老好少年"称号。

我叫陈谦益是九(1)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九(1)班的班长。“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我的工作宗旨。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接受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集中的展现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我的人的喜爱。

我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学善思,那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一班之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一方面,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纪律卫生等情况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我任劳任怨,经常是“早出晚归”。

在班级里,我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积极履行班长的职责,不但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在学校,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课堂上总能听到我独特的见解。学习上是大家公认的“领头雁”。

在学习生活中,我有爱心,爱助人,时常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我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争取在学习方面上有更大的进步,还经常关心班里的学困生,他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我总会拿出耐心和热心,不厌其烦,耐心辅导和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此,同学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都愿和我一起探讨、向我请教。这样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同学心中,我是被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不管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热情之手,每次周五,班里有寄宿的同学值日,我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个宝,我也不例外。但我从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我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我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在骑车行进的路上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自己一样执行,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我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垃圾便要捡起,这也是我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我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我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

小邹,12岁,盖洋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学习委员。她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一直来,她本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爸爸妈妈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打小起,她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上小学后,她越来越懂事了。她把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懂事的肖婷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烧火,扫地,收拾房间,带妹妹玩。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拉妈妈在沙发上坐下,先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茶水,再帮妈妈捶背揉肩,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她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一次,妈妈生病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才又拿了自己贮钱罐的钱到村里的卫生院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又搬来凳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肖婷做完了作业后才安心去睡觉。

她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肖婷又成了他们的好帮手。首先是三餐之前,肖婷都要为他们备好碗筷,亲自请他们吃饭,然后亲自为他们装饭、添饭。有段时间,爷爷卧病不起,肖婷又总是和妈妈轮流前去送饭送水送药。也会像陪妈妈那样陪爷爷奶奶讲故事,唱唱歌,逗爷爷奶奶开心。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她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她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她买新衣服。衣服旧了她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上学。妈妈的朋友家小姐姐的衣服穿小了送给她,她也都不嫌弃。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她,她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礼物,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本她喜欢的书作为奖励。

在学校里,她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小沛锦,九岁,就读于湖南雨湖区江南小学三年级307班。他踏实沉稳,品学兼优,在家里,他是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一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在社会,他是一位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热心公益的好公民。

“入则孝”

常言道: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小沛锦的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异了。2019年,他的父亲杨柳患了罕见的肝内胆管扩张并伴随肝硬化,除了换肝别无他法,但换肝的费用至少需要百来万,所有的亲人将注意力放到了他父亲身上,有时很难顾及小沛锦的生活与学习。或许就是父亲的突然病倒,让当时才五岁的小沛锦迅速成长起来,突然间就懂事了许多,俨然成为了家中的小小男子汉。

放学回来的小沛锦总是陪在爸爸的身边,用他稚嫩的小手给爸爸做按摩,给爸爸换毛巾、倒水,为了让爸爸高兴,有时他在病床前给爸爸跳段拉丁舞,想尽办法转移爸爸的注意力,看到爸爸不再那么痛苦,脸上逐渐露出笑容,然后就背着书包到护士办公室认真地做作业,预习第二天的功课。晚上到家,小沛锦把爸爸一天换下来的毛巾和汗湿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清早起来,买了早点送到医院,看着爸爸吃完,才赶到学校上课。每天他这样坚持着,与爸爸相互激励,相互加油。在小沛锦的影响下,妈妈又回到了爸爸的身边,和他一起照顾爸爸,多难的家庭又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泛爱众”

小沛锦在爸爸的带领下坚持做志愿者已有四年,两年前正式成为湘潭市莲城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周末,若爸爸病情稍微稳定一点,他俩便跟随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到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们,小沛锦用学到的才艺和父亲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向老人们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前年在湘潭市的一次大型才艺比赛中,他和搭档以一段拉丁舞夺得大赛冠军,获得4500元奖金,当主持人问小沛锦准备怎样支配这笔钱时,他在台上大声说:“我和搭档要把这笔奖金捐给湘乡的贫困孩子,让他们能无忧无虑地读书”。

课外,他积极参加长沙星城义工协会、仁乐义工协会、大爱义工协会等的各种爱心义演活动,被星城义工授予“爱心小艺人”称号。他用行动和爱心把对父亲的孝顺变为对社会的大孝。小沛锦还被团区委授予2019年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退缩,有的人选择拼搏,小沛锦和他的家人无疑选择了后者,在逆境中勇于挑战生命的极限,艰辛的生活既磨砺着他的意志,锤炼着他的情操,也使他的人生道路处处充满着阳光。

10岁的小文静是通渭县马营镇吕杨村水泉湾社人,现在马营小学读四年级。小文静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她善良好学、乐于助人、成绩优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孩子,上天对她似乎特别不公。2004年5月,小文静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她的爸爸在外打工时遭遇事故不幸离世,她妈妈生下她后另嫁别人,这样,小文静从小就成了孤儿,靠爷爷奶奶养活。屋漏偏遇连阴雨,在她4岁时,疼爱她的爷爷又去世了,她只好与6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方便上学,她和奶奶寄宿在马营镇区。懂事的小文静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每天在学校里她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是前一二名;在家里,她体贴奶奶,总是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在假期里,她帮奶奶喂鸡、挑水等等,减轻奶奶的负担。7岁那年,她就学会了挑水,当她颤颤歪歪的把一担水挑回家时,奶奶禁不住泪水纵横,小文静反倒安慰说:“奶奶,我学会担水了,以后你再也不用担水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想着为奶奶减了一点负担,总算没让奶奶白养活她!

由于家境贫寒,她穿的衣服比较破旧,懂事的她从不向奶奶伸手要钱,也不同同学们比吃比穿。奶奶给她点零花钱,她总是用在学习上。她听到牛肉面很好吃,但就是舍不得吃碗,班主任老师听到她这个情况后,带她满足了这个小小心愿。当有同学因为不理解家长,甚至恨自己的父母时,她会耐心的劝导,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去引导她们,让自己的同学也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儿女。

县乡党委政府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给予了大力帮助,镇政府把她家列为低保家庭,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学校把她列为重点对象,从生活、学习上都给予帮助,老师也非常欣赏她的为人,时时刻刻关心呵护她成长;县文明委表彰她为美德孝心少年,在全县道德讲堂上宣扬她的优秀事迹。希望小文静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决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走好人生每一步!

小王,今年10岁,是黑石川小学四年级的班长。在校他是个孝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他是一个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我校“立德”文化的引领下,确立了“孝、爱、诚、信、礼、义、乐、学”八部曲。“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孝一直被置于首位,我们学校亦把教学生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人放在首位。因而学校推行的“孝”的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并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虽然他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材料,但从点点滴滴的具体生活细节中也体现了他对父母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由于父亲患有肝癌,不能干活,只得在家里养病。母亲为了生计,在皋兰的一家工厂打工,家里只有六十多岁的奶奶操持家务、种地。面对家庭的窘境和家人的艰辛,小王年纪虽小已表现的十分懂事,周一至周五他住校,每逢周日放假时,他总会尽力帮家里分忧,家里的重活、累活往往就全落在了小王的身上。他很会体贴奶奶,经常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做饭时,够不着案板就踩在小板凳上去做;帮奶奶去地里锄草,碰洒农药,有时农药会让他那稚嫩的皮肤受伤发痒,但他却从不介意,依旧乐呵呵的;洗衣服自小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从小,相比其他的同龄小伙伴们,本来他就已较多的饱尝了生活的诸多艰辛,可偏偏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因为肝癌晚期,竟又于这学期末去世,使这个本就十分贫瘠的家庭更雪上加霜。这几天来,他看起来更加懂事了,似乎生活的沉重使他更加沉默寡言,但他也更加坚强了,马上就要秋收割麦子了,现在他的好多小伙伴甚至都不知道麦子是怎样变成好吃的事物的时候,小王却每天都要帮奶奶去地里干活,还一个劲的安慰奶奶,好让奶奶也变得坚强起来,更加热爱生活。这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对待邻里,他讲文明懂礼貌、与人为善,遇到邻居,主动问好,甚至常常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深得邻里喜爱和称赞。

他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同学们只要有困难,就会去找他。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当有同学因为不理解家长时,他会耐心地劝慰,常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他的同学们,与他相处时间较长的伙伴也慢慢的变得较前更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了。

他爱学习,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很努力,连续几年来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他深知,荣誉的取得与家庭及社会的的辛勤培养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今后,希望他直面生活的艰辛,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在学习上,继续发扬不畏困苦,刻苦勤奋的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生活中,继续坚持自立自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帮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母亲和奶奶分忧,让母亲安心工作。长期如此坚持努力下去,我们相信他今后会成为一个人格高尚、刻苦勤奋的优秀学生,只有这样方可回报父母对他自己的那份深切关爱!

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献给父母的爱。小王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表达着对父母的孝心。

小苗,今年12岁,在武陟县育才学校六二班就读。在和眼中他是一个聪明懂事、上孝、下爱弟妹、尊师长帮弱小的好学生、好孩子。

在家里,打小起,雅杰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他养成了的事做,并且的好习惯。起,他就自己洗自己的内衣和袜子,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们的喜爱。他看到每天工作很辛苦,妈妈要带小弟弟,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年迈的爷爷,很是辛苦。懂事的雅杰每天一放学就认真地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抢着为父母盛饭、端饭、洗刷锅碗,扫地,收拾房间等。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帮妈妈打开,找到妈妈喜欢看的节目,再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把在学校里发生的的事讲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记得有一次,就他和妈妈在家,妈妈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方便面和鸡蛋,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后,就又拿了自己存钱罐的钱到楼下的诊所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就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他做完了作业才安心去睡觉。当然,每逢全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等大人都坐下后,自己才坐在桌岩处,把好吃的让给爷爷,妈妈。去年,有病住院,雅杰和妈妈每天骑车跑几公里去送饭。给讲,逗他们。每周都要陪妈妈跑几十公里去看望外公一次。对于外公外婆,雅杰也就如同对爷爷奶奶一般,所以每当他一出现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总是脸上乐呵呵。家里要是来客人,他会招呼客人坐,为客人端茶送水,且从不在客人面前乱跑乱闹。现在,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

在学校,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听的话,做老师交代的事。同时也不忘对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上,他刻苦勤奋,主动好学,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老师为他的付出。

在中,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他买新衣服。衣服旧了他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妈妈的家的哥哥衣服穿小了送给他,他也都不嫌弃。前几天爸爸问他过年了想要什么样的衣服,他说就穿姑姑家哥哥穿小的,鞋子有点破了就买双便宜的球鞋就行。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他,他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套他喜欢的魔方作为奖励。

小苗就是这样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8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我叫史良忠,今年37岁,团结中心校教师,1970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铜川工业技术学院离退休管理办公室工作,我认为:孝亲敬老,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工作。

我认为,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让父母的心情好,身体好,想着父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我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曾说过,孝不是空话,关键是要行动,平时要为父母多做些事,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他们来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现。我一有空就帮着父母干这干那,二老年龄大了,应该让他们享享清福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3年初,父亲不幸患了肺癌,在省肿瘤医院住院,我每天都细心照料住院卧床的父亲,给他洗脸、洗脚、修剪指甲,在父亲化疗期间气色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吃饭,我就想办法给他改善饮食,把青菜剁碎和大米熬成粥,给父亲慢慢喂。人常说,老还小,真是这样,他高兴时就张开嘴吃,不高兴就闭嘴,不理我,我就耐心地给父亲说话,哄他高兴。父亲病中期间,看着父亲鬓角渐白,心酸与愧疚爬满心间,挥之不去,对于父亲,我们做儿女的受之太多,却无以回报,我不分白天黑夜的护理在父亲身边,每次去肿瘤医院复查治疗,九病区的大夫和护士均善意地对我父亲说:“老爷子,你真好福气,你这儿子这么孝顺”,老人听后,总是乐滋滋地,很满意地点点头。1995年秋天,病魔还是夺去父亲的生命。

父亲病逝后,母亲最害怕的是孤独,我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和妻子一道与老人唠唠家常,经常在家陪老人,帮老人多干些家务活。本来老人就有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肾炎等病,再由于性格内向加上心情郁闷,突然患上了胸膜炎传染病。母亲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生命垂危。我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治疗,在四十多天住院的时间里,共花去5000多元;在我的精心服侍下,老人逐渐康复,老人出院后,先后数次在北关药市为母亲买药;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母亲又吃了一年半的药,终于痊愈。记得有一次,80多岁的老母亲因酷暑突然晕倒在地,我和邻居们急忙叫来120将她送往医院急救,由于抢救及时,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至今,老人身体还算可以,时常还到邻居家打打麻将。

我的岳母74岁,因患脑梗至今瘫痪已经五年,她不会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会说话、时常哭闹,非常难伺候。在岳母未出院时我就提前买来了残疾人座的轮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我和妻子常给老人接屎倒尿、翻身、喂饭、洗脸剪指甲,还经常买老人喜欢吃的食品和饮料;经常为老人活动四肢,每天多次将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又从轮椅上将老人抱回到床上。由于每天如此用力,时间长了,我患上了右臂网球肘病,疼的时候,连一杯水都端不起来。虽在医院封闭治疗了几次,但由于不能静养,至今肘部仍未康复。我和妻子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洗尿垫子还要伺候老人的辛苦,一下班就会多帮妻子干些活;无论酷暑严冬几乎每天早上到街上为家人买回早点,说实在的真不容易呀,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该有多重。

今年四月底,78岁的岳父突患心梗病逝,是我忙前忙后处理后事,在邻里有很好的口碑;由于家庭和睦、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经济民主,邻里团结,孝敬父母被传为佳话;我两口子在百忙中还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儿子不仅孝敬老人而且学习优秀,本科毕业后,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上研二。近几年来,我和妻子多次被各自单位评为五好家庭、敬老模范户暨教子有方的先进个人。

在为老服务岗位上自己勤勤恳恳、善于奉献。1998年至今11年来,我在学院离退休办副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使学院连续8年获局级离退休系统先进单位,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自己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尊老爱老事迹多。我在煤技校院里生活了近55年,对70至90岁的老人特别熟悉和了解,甚至知道有些老人的生日及电话号码和居住地址,每年和同事们一道家访50多次,深入了解老同志家中的情况和困难并热心服务。老同志家中有困难愿意和我说,有什么想法愿意和我谈,在老同志的眼里和心里我是一位工作能力强、对老同志热心、诚信、还耐心的好领导。我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一心扎根于群众,对老同志特别有感情。80多岁的翟有哲的老伴,在临终的日子里,因医药费用较大,家中困难,就让孩子们从医院将其抬回家中打吊针维持生命,因她呼吸困难急需解决吸氧问题,我到家探望时了解到情况后,表示让翟老放心,立即带上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冒着雨雪到医院买来氧气和减压阀等,拉到了翟老的家中,由于老人病重,经过几天的治疗还是去世了,他老伴的后事我主动帮助料理,全家人从心里表示感谢。80岁

的退休人员陈存义同志,是一名在抗美援朝多次战斗中不幸双耳震聋的炮兵战士,因无儿无女,经济由他侄子掌握,因其觉得工资有不明白之处,在没和侄子打招呼的情况下,20__年夏天,独自一人从陕西陇县老家傍晚时分来到学校想问明情况。陈老是个文盲再加上耳聋,和大家交流很困难,眼看天色已黑他显得很心急也很无奈。我就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并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单位亲自来了解陈存义老人的情况,我协助单位领导为老人解决困难,先将陈老安排住在离退休办公室,打来热水让其洗脸、洗脚等,为他沏上热茶,点上烟,用哑语手势和他简单地做交流,给他指出厕所的位置,将灯绳绑在他的床边后才离开。因担心他侄子找他,第二天又安排办公室老杨同志领着老人先吃饭、后理发,然后和陈存义老人的侄子打电话取得联系,亲自把陈老送回陇县家里,他侄子十分感谢,直夸共产党好,夸煤技校的人好。

我这个人比较正直,主持正义,敢于替老同志说话,维护老同志合法权益,愿做老同志的知心人。曾经到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家中,成功地调解了一起父子俩因矛盾升级儿子声称要和父亲同归于尽的家庭纠纷。现在这些年,这个家庭逐渐和睦,这位老教师和老伴很感激我和离退休办,他发挥余热,每年都积极为学院招生工作做贡献。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任离退休办副主任的11年里,也不知到医院、太平间、殡仪馆去过多少次。从一个不懂丧事如何处理的门外汉到处理此事的行家里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善于动脑,边干边学,琢

磨总结出一套《丧事俭办程序》,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11年里一直沿用。先后为病逝的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家属等60多人次上门服务,费心费力的当“大总管”,每次都利用机会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科学性和宣传丧事俭办的好处和道理,由于自己多年从事老龄工作,乐于助人,大家一致的感觉是,再复杂的场面让我这么一指挥就会顺利得多!最关键的是我自编的这套《丧事俭办程序》特别实用,既省钱又办事,自己的热心服务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我是学院的老年协会会长,分管文体活动。尤其是在这些年里,逐渐把老年健身队、老年门球队、老年象棋队办得有声有色;在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基本是由我牵头办两次中小型娱乐活动并已形成了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20日由校党政牵头,由我主要策划的《铜川煤技校首届离退休人员趣味运动会》十个项目全部铺开,场面宏大,人员众多,有局领导、市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宣传媒体现场采访,报道了此运动会的盛况,意义深远。

爱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我曾多次被铜川矿务局党政授予创建学习型老龄单位先进个人,“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今年,学院家委会又推荐了自己为孝亲敬老的先进个人代表,我认为,孝亲敬老还需要自己长期继续努力,把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永远发扬下去。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在学习覃敏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十四年如一日守在生病的丈夫身边,照顾着他,希望他能早点康复,不离不弃。十四年如一日,覃敏同志用自己柔弱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她的心地善良、称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妻子的角色,覃敏同志体现了作为一个妻子的:责任。十几年的不离不弃照顾生病的丈夫,一直坚信自己的丈夫能好起来,从不失去信心。人间真情无处不在,十几年来她一如既往,无怨无悔,无微不至,不离不弃,给了丈夫一个妻子能够给予的一切。我曾经试想过,如果我是她,我能像她那样扮演好这个妻子的角色吗?也许会?也许不会?证明我在试想的时候就已经不确定。但她能纹丝不动的那样坚强守着自己的丈夫,这就是我们该向她学习的精神。把一件看似平凡又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做到不平凡,那就是不平凡的事。此刻,我们无不为之感动,真情无处不在,温暖时刻包围。从此,我们要学会多给予身边人一份关爱,一份理解,一份无私。学会给予、学会付出,而不是学会计较、学会自私。

作为儿媳的角色,覃敏同志体现了作为儿女的:孝老。对丈夫的父母如同自己亲生父母一样的孝顺。不仅仅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在自己公公精神崩溃中风住院的时候,她一直以乐观的态度去安慰公公,无微不至的照顾公公让他们对生活恢复信心。家庭的重任依然没有打倒她。她仍然坚强的面对一起困难。做好每一件她觉得她该做的事。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是为人儿女,在我们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体现的是不耐烦。在我们远行时,是否想起家中的父母,是否时常抽空回家陪父母。覃敏同志对自己公公婆婆如同自己的父母细心照顾、关爱倍加、和睦相处是体现我们中国传统: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要向覃敏同志学习,对父母孝顺,对长辈关爱。

作为母亲的角色,覃敏同志体现了作为父母的:爱亲。覃敏同志自己背负重任同时,对女儿教育也毫不松懈。她非常注重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时常教导女儿,认真学习,只有今天的你比昨天更优秀就是最大的进步。女儿叛逆期,她在第一时间请教老师,并用朋友的方法处理好母女关系,如今女儿念高中,乖巧懂事,跟覃敏犹如好朋友,无话不说。覃敏同志在孩子面前已经树立很好的榜样了,潜移默化的已经教会她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深刻向学习覃敏同志学习,学习她心地善良、称职担当、坚韧不拔。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

__X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十三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不言弃,不放弃。这十三年来,老人身上没有一处褥疮,老人白白胖胖,精神满满。这十多年白玉芝给婆婆喂饭、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不怕脏不怕累,有时候一天换好几次尿布,从来不嫌麻烦。

__X不论是和亲戚还是邻里,都以诚相待和睦相处,村里的人都为她竖大拇指。要是说起她照顾她婶婆婆曹景荣这件事,整个湾子村没有不知道的。曹景荣患病多年,儿女都不在身边,曹景荣老伴去世以后,她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__X和她老公,坚定地把曹景荣接到自己家中,给她换洗脏的衣物。自曹景荣被接到__X家中之后,在__X的精心照料下,曹景荣的身体日渐好转,人也越活也精神。就是这样,__X一边上地干活,一边还要照顾家里的两位老人,吃药吃饭。不管她怎么忙,都把饭菜弄的美味可口。她的婶婆婆和婆婆逢人就夸她们这辈子遇到了最好的亲人、女儿。

曹景荣被接到__X家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又患上了脑血栓,导致全身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在那以后,__X又肩负起了全天照顾曹景荣的重任,接屎接尿、换洗衣物,从无怨言。由于,曹景荣年龄过大,脑血栓之后,导致大小便失禁,__X一直坚持自费给老人家买尿不湿,经常更换,以让曹景荣过的更舒心一点。就这样,__X伺候了曹景荣将近七个月的时间,老人家最后还是去世了。__X将曹景荣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为老人安排了后事。

全村人没有一个不夸赞__X孝顺的,但是,__X总是说:我做的都是一个晚辈应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家家都有老人,我们年轻人总有一天都会老,将心比己,我也应该好好对待她们。

就是这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传承并演绎着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尊老爱老敬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美家庭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01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3分钟,慢速需要32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田义华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吉克毛尔

吉克毛尔,女,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水井村村民。26年来,作为儿媳的吉克毛尔一直默默守护在婆婆身边,像亲生女儿一般给予婆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8岁的吉克毛尔与老实憨厚的汉族小伙张文贵结为夫妻。她心里一直坚守着“当一个好媳妇、好老婆、好母亲”的信念,从嫁进张家那一天,吉克毛尔便把婆婆王席章当做自己的亲妈一样。每天早晨给婆婆梳头、晚上打洗脚水,成了她的“必修课”。年老体弱的婆婆突因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就一直服侍卧床的婆婆,坚持每天给婆婆喂饭、洗脸、擦洗……婆婆每月要按时送医院复查病情,由于家离医院比较远,婆婆又晕车,因此,每次婆婆生病,吉克毛尔都会背着婆婆翻山越岭到几公里外的医院看病,常常一走就是10多公里,来回就是一整天。而挂在她嘴边的话永远只有一句“她不重,就六七十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竟然一天天地康复起来。婆婆提到媳妇赞不绝口:我有今天,亏得我家的好媳妇啊。曾荣获乐山市“十大孝子”、“中国好人榜”好人等荣誉称号。

唐金凤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08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09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平

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习蜀绣,马俊平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习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林兴聪

林兴聪,男,绵阳市安县高川乡甘沟村村民委员会文书。地震夺走了林兴聪相濡以沫22年的妻子,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岳父、岳母。地震也夺走了村民李荣香老实忠厚的丈夫,留下了李荣香的父母和婆婆,还有一个15岁的孩子。他们在震后相遇,无须做媒,也没有嫁妆,就这样两家合成一家,组成了安县灾后首个重组家庭。从此,他们各自带着亡妻和亡夫的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结婚后,他们一同约定彼此可以将逝去爱人的照片放在身边,5位老人,3个孩子,均不分你我,视如己出。对照顾老人、供养孩子,林兴聪有他的秘诀:尊重老人、客气点,多走动、多沟通、多拿点零用钱。林兴聪的诚恳善良让李荣香的孩子和他特别亲,她的儿子现在有什么事都不告诉李荣香,而是直接跟他这个新爸爸商量。而李荣香的妈妈提到他,总是赞不绝口:“林兴聪可好了,像亲儿子一样对我。”曾荣获绵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包天阳

包天阳,男,西华师范大学学生。来自射洪县太乙镇的一个小山村,是西华师范大学大二的一名学生。1998年,母亲由于不慎跌倒,导致尾脊骨断裂,年仅九岁的包天阳开始独立照顾母亲近13年。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同时还兼顾家里的农活。2009年,对包天阳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辛苦学习的包天阳终于拿到了高考成绩单,被西华师范大学录取,在学校领导与爱心记者的关心下,他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母亲,对母亲不离不弃。为了补助家里的生活,给母亲买必须的药品,包天阳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兼职,挣取所需生活费。虽然生活的担子很重,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搞到最好,并且在班上担任青志协委员,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曾荣获西华师范大学“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黄惠君

黄惠君,女,成都崇州市王场镇东风村二组村民。1987年与冯兴国结婚后便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婆婆身患耳残和语言障碍、其哥哥精神失常、两个弟弟残疾年幼。23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同丈夫一道承担起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她在家一面悉心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哥哥弟弟,一面开展副业,用挣来的钱供两个弟弟读书上学。1993年,黄惠君为了帮助弟弟成家,把房子让给两个弟弟住。1995年大弟在他们的帮助下喜结良缘。2000年,在黄惠君夫妇的帮助下,小弟也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2003年,弟媳病逝,留下了一个只有七岁的侄儿,从此以后,她一直把侄儿视若己出,精心照顾。2006年,看到自己母亲和继父住的老房子十分陈旧,就从有限的打工收入中抽出二万余元为二老翻修了新的住房,并为母亲买了农转非征地养老保险。2010年,她又再次支出一万三千多元为继父买了农村养老保险。

孙国雄

孙国雄,男,巴中市平昌县云台小学鞍山村小教师。今年52岁的孙国雄,是平昌县云台小学鞍山村小一名扎根基层34年的乡村教师。19年来,他不离不弃背着生病的妻子去教书,以高尚的师德、慈母般的挚爱,诠释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30余年来,孙国雄孝敬父母,照顾病妻。孙国雄的父母晚年先后患上了结肠炎、肺癌等多种疾病。白天他上学教书,晚上回家与妻子照顾老人。在他父母去世后不久,因长期劳累过度,孙国雄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炎、结核性脑膜炎、额头囊肿、精神分裂症等重病……从他妻子患病到现在的19年里,孙国雄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与遭遇病魔折磨的妻子风雨同舟。曾荣获巴中市“十大感动人物”荣誉称号。

廖成菊

廖成菊,女,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村民。1980年,孝泉镇廖成菊结婚后,一个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除了在生产队挣工分外,还要料理家务,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和没有自理能力的幺爸。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彻底否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一次,廖成菊感冒高烧,四肢无力,正好这时幺爸的胃病犯了,为了带幺爸去看医生,自己被疾病折磨昏倒在地。2005年,廖成菊带幺爸到镇上做体检,由于路途艰难,车子进不来,廖成菊就自己弯下身子背着幺爸咬紧牙关艰难地行走。春去秋来,廖成菊任劳任怨地服侍瘫痪在床、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幺爸20多个年头。面对荣誉和称赞,腼腆的廖成菊永远都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话:“照顾老人是我们晚辈的义务,我还会继续好好地伺候幺爸。”曾荣获四川省“十佳孝子”等荣誉称号。

李琳

李琳,男,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广旺公司安监员。“我愿意做上门女婿,与你终身相伴,共同侍奉你的父母。”1991年,李琳对妻子熊永红许下了誓言。瘫痪的岳父行动极不方便,为了让岳父过上舒适的生活,李琳每周都要背着老人走几里路,带着老人到澡堂洗澡,老人看见李琳累得满头大汗,总是心疼地说“不去澡堂,就在家里擦一擦”,但李琳仍要坚持背老人去,替老人搓背、剪指甲、穿衣服。岳父母牙不好,他就经常买肉回来炖汤等,想着法子让老人吃得好些。老人患有支气管炎,久治不愈,他又买蜂蜜给老人调养……20年来,李琳待两位老人如同亲生父母,从未因家务负担重,经济上拮据而抱怨。有空他就会陪着老人聊天、看电视、听音乐。老人逢人便夸:“女婿对我们真好,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曾荣获四川省“十佳孝星”等荣誉称号。

陈松珍

陈松珍,女,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水塘村十二社村民。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丈夫的奶奶)和患白内障的公公的好媳妇。她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瘫痪在床的奶奶和患有白内障的公公,用她那颗善良而包容的心撑起了整个家。1987年,22岁的陈松珍嫁到曾家。丈夫12岁时患脑震荡,喜怒无常,无法理事。作为儿媳妇和孙媳妇的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替奶奶喂饭、换衣、搓身等,直到1996年,96岁的奶奶去世。现年80岁的公公曾凯见人总说:“我能活这么大年纪,多亏儿媳陈松珍多年来对我从不嫌弃,我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一生中最感慰藉的事”。曾荣获四川省“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申萍莲

申萍莲,女,内江市隆昌县政府办公室机要股股长。她正直、善良,美丽而清瘦的面庞中透露着坚强。工作上,她兢兢业业,处处发挥模范作用;生活中,她满怀深情、无私奉献,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申萍莲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孝行彰显了亲情的伟大。申萍莲主动照顾无子女的舅父、舅母数年,直至2004年二老去世。母亲自2005年摔伤致残后,每日在轮椅上度过;2006年,患严重癫痫病逾四十年的单身小姑子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无任何行为能力;长期患病的父亲2009年底又被诊断为癌症晚期;高龄的婆婆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2010年又不慎腰椎骨折不能动弹;面对四个需要照顾的亲人,她“孝”字当先、“爱”字装心,数年如一日艰辛付出,做出了圆满答案。曾荣获县“优秀公务员”、四川省“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03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293位用户喜欢。

朱天瑜同志,男,现年48岁,大专文化,是甘州区新乐小学的校长。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朱校长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里:父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朱校长的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年龄越来越高,多种老年病等导致身体十分虚弱,需要人照顾,而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老人,他就把父亲接到了城里自己的家中。平时在家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等忙个不亦乐乎。为了排遣父亲的孤独感,一有时间,他就坐在父亲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精心关照父亲的饮食起居。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3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朱校长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他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20__年春天,正是风寒料峭的时候。一天下午,他发现老人的状态不正常,就赶紧联系车辆,把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经过三天的抢救,才恢复了清醒的状态,又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才出院回家休养。

在父亲住院期间,他与家人,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老人的床边,打针换药,擦洗身体,搀扶大小便,从没有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多年来,老人多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每次他都这样守护在老人的身边。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孩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下班后的他,回到家就帮老人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近90高龄的父亲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二、常怀一颗体贴之心

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朱校长也不忘对家庭的照顾,利用休息时间陪伴妻子及家人出去逛街、买菜等,经常与家人沟通,让家人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尊重、信任家人,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满意。

朱校长的妻子是某印刷厂的一名临时工,工资比较低,只有几百元,一套旧楼房一住就是十几年。他的妻子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经常性打针吃药。特别是在20__年秋天,他的爱人病重住院期间,他一方面要照顾生病住院的妻子,另一方面还尽量不耽误学校的工作。医院里大家看到他在为做手术签字时那颤抖的手,都知道他承受的压力很大。

朱校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校来看一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学校工作情况。朱校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学校领导班子及教职员工中间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经常性生病,妻子自己都烦了,经常流露出不快的 情绪,但他总是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都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手术后高兴.心情舒畅,早日恢复健康,他每天给妻子端水送饭,为妻子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怎一个累字了得!朱校长的爱妻事迹曾被学校的老师们传为佳话,说他是真正的模范丈夫。

三、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孩子学习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有好吃好喝的他总是先拿给长辈吃,坐公交车小小年纪遇到老人总是让出自己的座位,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20__年,儿子由于高考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情绪十分低落。朱校长就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他对儿子说: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只要你用心去追求,不断地学习、分析,不断地总结,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他的一席话,使儿子从低落的谷底走了出来,并积极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当中,20__年顺利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素质高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

朱校长他们兄弟三个,虽然现在都已成家,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始终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谁家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总是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不论谁家遇到了困难,朱校长都积极主动的帮助解决。特别是在朱校长的大哥重病住院期间,朱校长多方联系医院检查、做手术,还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给予了大哥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朱天瑜同志一直把陶行知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航标。工作中,他恪守师德,为人师表,认真备课授课,用 真诚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他把每个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每年朱校长都要带领全体师生为贫困失学儿童捐款捐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更是关心备至,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身体。哪个学生成绩下降了,哪个学生思想有波动了,他就立刻找来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0__年,我校一年级的张亚婷同学在家中被大火烧伤后,需尽快进行二次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张亚婷同学的家长为筹集手术费用,掏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仍无法凑齐高昂的医疗费用。正当家长为巨额手术费发愁时,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为张亚婷同学捐款7000多元送到了学生家长的手中,缓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

朱校长心怀每一位老师,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家庭问题,朱校长一一记挂在心,经常与教师交流沟通,或是茶余饭后不经意的一两句问候,或是特约教师谈心,领导与教师心相通,无隔陔。朱校长以他个人的人格的魅力和管理艺术,赢得了教师的尊重。老师们工作毫无怨言,感到心情舒畅,辛苦也值得。

朱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对朱校长的真实写照。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有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住院,朱校长不顾工作劳累亲自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不仅是本校教师病了,就是教师家属生病住院,朱校长也会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去探望慰问。

朱校长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朱校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35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我校就有这样一位爱老、孝老的好榜样,他就是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地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尽心竭力用真情书写着无私、善良、美丽人生的教师--__。他的辛苦付出赢得了身边所有人的好评。

__1993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数学、语文等各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工作中他勤恳认真,团结同事,热爱学生,深受同事的好评和家长的赞誉。

__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行走不便,坐下起不来,起来躺不下,一切吃喝拉撒、洗、睡、行等基本上都要依靠别人的帮助。__看着母亲颤抖的双手,举步维艰,看着母亲那无助和期盼的眼神,由于患病的哥哥和常年在山区工作弟妹,他没有退却,毅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

__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不能独自行走的母亲扶到卫生间,给她脱、穿裤子,伺候其大小便。然后,亲手给母亲刷牙、洗脸、梳头,准备好早餐喂母亲吃,然后再匆匆忙忙地去上班。晚上,母亲因为病痛总是睡得很晚,他就陪着母亲看电视、说话或洗澡、洗脚、洗衣、洗床单、修理指甲等。到母亲瞌睡时,把老人搀扶到卫生间方便完后服侍母亲上床睡觉。

就这样,他经常晚上十二点多或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母亲怕压,一种姿势睡的时间不能太长,半夜还要经常给老人翻身。母亲牙口不好,怕母亲久坐久躺消化不好,身体吃不消,他就和身患疾病的妻子,做出可口易消化的饭菜给母亲吃。母亲每天都要吃药,他总是细心的准备好母亲所服用的药物,及时给母亲服用。母亲的身体时好时坏,时刻牵动着他的心,他尽心尽力的照料着,但是实际情况却总是不如人意。每当发现母亲头昏脑涨发晕,身上没劲不舒服时,他就即刻用轮椅推着母亲去医院就诊。以前,因为家住五楼,带母亲去医院上下楼梯很困难,一趟下来总是把他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母亲很心疼他,不愿意去医院,他便把医生请到家里来就诊、输液,液体完了由他为母亲拔针。

因为母亲行走不方便,为了防止母亲在家发生意外,上班时他总是把手机放在母亲身边,或挂在身上便于随时询问母亲的情况。有一次,母亲不慎摔倒用手机通知了他,他即刻请假飞跑回去,母亲及时得到了帮助和照顾。幸好老人家摔得不严重没什么大碍,但他却心有余悸的说:“幸亏把手机挂在母亲身上了,不然母亲就会在地上躺半天。”为了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为了母亲的安全他把能做的都做到了,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他除了上班以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照顾母亲身上。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身患重病的母亲,在2014年12月6日晚上,又不慎摔倒造成髌骨骨折,这更是雪上加霜。__老师向学校领导请假连夜带着母亲赶往__,经过紧急手术治疗,病情才稳定了下来。住院近半个月,作为儿子,__不辞幸苦,几天几夜都不曾合眼,他每天给母亲亲手做饭,给母亲翻身、陪床,端屎端尿,没有一句怨言。病重的母亲看着儿子的辛苦,想着自己的状况,总是心痛地流着泪,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子。为了让病中的母亲获得心灵的安慰,__老师就会给母亲揉搓身体、读书、拉家常,并告诉母亲说:“这是儿子应该做的”。出院回家后,母亲长期卧床不起,为了便于更好的照顾母亲,也为了减轻自己腰间的病痛,他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安装制作了能够升降、方便母亲起居的“特殊病床”,母亲在病床上相对舒适多了,他自己照顾起来也方便多了。由于母亲年老病重,伤口迟迟不能愈合,他买了药水纱布胶带亲自为母亲换药包扎。看着母亲溃烂的伤口,__老师非常的心痛着急,无法入眠,真可谓:“伤在母亲身,痛在儿子心”。由于常年照顾母亲,他常常累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每当坚持不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想起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女们抚养长大,现在身患重病过着可怜的生活,他很心疼,就又会鼓起勇气继续面对。尽管如此,他没有耽误教育教学工作,按时上下班,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尽职尽责的完成学校赋予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至于在外地上学的儿子也没有多的时间去关心和照顾,但是孩子很理解父亲,甚至说:“我很佩服我爸爸。”虽说孩子不埋怨他,但他觉得还是亏欠孩子很多很多。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已经潜移默化的把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递到了下一代。

作为一名教师,即工作又照顾母亲,在这期间妻子又做了子宫切除手术需要照顾。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造成了神经衰弱性失眠,又长期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造成了腰肌劳损的病痛,加上原有的老胃病使本来就消瘦的他身体更加虚弱了。虽然对常人来说就是拉一把扶一把这样简单的事,但是能这样不离不弃、日复一日精心侍候母亲,五年多的时间表明了一个儿子的孝心。虽然每天很劳累、很辛苦,但只要能给母亲最大程度的减轻病痛,看到母亲脸上有一丝笑容,他的内心都会感到很快乐也很幸福。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儿不养娘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周围司空见惯。他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多年如一日与母亲和睦相处,悉心照料,这是一般儿女难以做到的,而他却做到了,他无私的孝心感动着身边的人们,传递着爱与孝的真情。同事们对__竖起大拇指说:“你真不容易啊”!他却淡淡地说:“为人子,这是应该做的,做久了,就习惯了”。他母亲常对人说说:“小时候,半饥半饿,现在要想吃啥就有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现在老了全身都是病但是有儿子照顾。一方面是党的政策好,另一方面全靠儿女们照顾伺候的好啊!心里踏实。不然早就没我了”

人们常说:世间什么东西最珍贵?有人说是金钱,是财富,则更多的人响亮地回答:是爱。正因为人世间有了爱,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人生才变得那么精彩。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尊老、爱老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他,就是一个“百事孝为先”的典范。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生活中一件大事,是衡量一个人品格高低的试金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__的孝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爱的真谛,真正看到了一位普通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现代文明春风。他很好地诠释了“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哲理。

孝老爱亲简短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92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刘是-县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一名中层干部,提起她,大家都会打心底里升起一股羡慕与崇敬之情。结婚28年来,她在家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孝敬老人;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为女儿做好榜样;在单位她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热情服务纳税人;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她尊老爱幼,与人为善。要说起具体事情,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讲完。今天,我就从刘众多感人事迹中剪辑三段“孝老爱亲”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军嫂”到“警嫂”,她用真情和辛劳谱写了一曲拥军之曲和奉献之歌

从相识、结婚到爱人转业,历经8年多的时间里,爱人远在四千七百里外的军营工作。嫁给军人,本身就是一种牺牲,既要忍受夫妻两地分居的痛苦,又要承担家庭的全部责任。可刘首先考虑的是爱人的感受,她说:“人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兄妹,我和他相比幸福多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讯很不发达,部队和地方还不能直接通电话,两地分居的他们只能靠书信联系。为了让爱人安心在部队工作,她常在信中劝慰爱人,不要为家里和父母分心,她会料理好家务、照顾好公婆。女儿出生后,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独自一人承担着抚育女儿的重任。那时候,他们夫妻双方的父母都住在乡下。为了慰藉老人思念儿子之心,每到周末,她就带着可爱的女儿去看望公婆,让老人怡享天伦之乐。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要准备两份礼物,先去看望公婆,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8年里,爱人没在家过一个中秋节,每次她都会提前一星期为他寄去家乡的月饼和录有女儿唱歌的磁带,让爱人在中秋节前收到一份满载沉甸甸的爱的包裹。

1994年,爱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农村派出所工作。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没白天黑夜之分,没有周末休息一说,更谈不上照顾家庭及双方父母。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从接送上学、安排孩子的生活到辅导孩子功课,爱人都顾不上。她特别能理解爱人的工作性质,总是毫无怨言地尽力给予支持。节假日农村人口大量返乡过节,也是治安案件发生的高峰期。爱人的职务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指导员,再到所长,记不清有多少个中秋、春节,爱人都留在派出所里值班。每逢过年,刘就亲自下厨,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为公婆一家人营造了温馨、热闹的节日氛围。然后她再带着女儿赶到派出所,让爱人在大年初一吃上她亲手包的饺子。

二、是儿媳也是“闺女”,她勇担家庭重任,营造和谐家风

爱人在部队时,刘公婆对她说:儿子不在家,你就是我们家的闺女。她暗想:人家把我当闺女,我要象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他们,做个贴心的女儿。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时婆婆常因为想念儿子而偷偷地流泪。她隐忍着自己的思念之苦,反劝婆婆:“部队就像个大家庭,过年什么都不缺,还很热闹。再说您儿子在部队是干部,有出息,您应该感到光荣才对。”听了儿媳的劝解,婆婆的心里宽慰了很多。在公婆的大家庭里,不管大事小事,公婆总是喜欢先和她商量,有什么心事也愿意向她倾述,家里有什么难题,她总会主动站出来想办法解决。刚结婚时,两个小姑子一个在城里上学,一个在城里上班。没有住的地方,她就主动让两个小姑子和她一起挤在3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一直到她们成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刘悉心关心和帮助她们,从没闹过矛盾,外人都以为她们是亲姐妹。

公婆年岁渐高,身体经常生病。为方便照顾他们,她和爱人商量,把公婆接进县城生活。刘母亲七年前不幸去世,父亲住在80里外的乡下,婆婆身体也不好,经常住院。为了照顾好父亲和婆婆,她经常在周末两头奔波,尽心尽力侍候老人。3年前,80多岁的婆婆得了肝病,多次住院。每到周末,她就整天整夜的守护老人。家人劝她晚上去休息,她说:平时我上班,不能尽孝,周末就让我多守些时间吧。婆婆在肝病后期,一夜要大小便七八次,她从不嫌脏怕累,给老人擦洗身体,清理衣被上的脏物,详细记录夜间情况。医生和邻床的病友对老太太说,你女儿心真细。

三、尊老爱幼,善待邻里

古有名句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正是这样做的。她有一位老太太邻居,七十多岁了,儿子有点弱智,常年在外省建筑工地打工。儿媳已过世,留下了两个也弱智的小女孩,跟着老太太生活,一个10岁,一个13岁。老太太体弱多病,尽管政府已将他们列入低保救助对象,但一家人日子过得还是很艰辛。刘看着他们困难,就经常送些食品和衣物给她们。特别是看到两个小女孩不会照顾自己,头发经常脏兮兮的。刘就利用双休日或中午时间为小女孩洗头。小女孩头发又长又乱,她就学着为她们理发。她还教会她们生活常识,教她们作为女孩子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情。邻居老太太感动地说:“常言说‘帮人家孩子一把,自己家孩子长一拃’(zha第三声,一种长度的计量单位,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难怪你家孩子这么可人疼!”她做善事从来不考虑回报。但正是她的身教言传,使得女儿既善良又懂事。她的教育理念是:“爱孩子就教孩子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这才是传给孩子的无价之宝。”刘居住的巷内有一段路,曾经坑洼不平,她便和爱人带头捐款、出力把路修好。路两旁长出许多野草杂树,她就和爱人买来镰刀锄头清理干净。她们夫妻的爱心善行赢得了邻里的尊敬和信任,巷内15户人家有了什么事或有了矛盾,都愿意找她说说,找她出面调解。

像这些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小事,对刘来说真是不胜枚举。但正是这些数不完的小事,彰显着刘孝善修身的人格!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

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笑谈村庄的趣闻轶事……

把多病的叔婶接到家中1983年春,74岁的养母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年夏天,二叔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处漏雨。二叔没有孩子,看到叔叔、婶婶体弱多病,他干脆把二老接到自家的小院里奉养起来。父亲爱吃饺子,二叔爱吃面条,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长辈的要求。逢年过节,总会给3位长辈添置新衣、改善伙食。1985年秋天,婶婶患上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卧床不起。不嫌脏、不嫌累,像对待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婶婶,直到婶婶去世。二婶去世后,、弟兄二人白天在一起吃饭,晚上在一个炕上睡觉,日子过得倒也舒心。两位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会早早地为他们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10个春秋匆匆消逝,1996年底临近除夕,82岁的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也是在病床前服侍老人,一周后老人走了,也消瘦了许多。

把单身的舅舅也接进了家养父去世后,二叔神情很抑郁,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为了让叔叔有个伴,也为了照顾单身一人的舅舅,把73岁的舅舅孟玉曙也接到了自家的小院里。,84岁的含笑离开了人世。村民何小忙说,的二叔活了84岁,这多亏了计香两口子的精心伺候啊!计香这孩子特孝顺,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去年夏天,84岁的孟玉曙老人患了脑血栓,夫妻侍奉老人比往日更精心了,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接屎接尿,从没有嫌弃过他。老人脾气很倔,有时也会与两人顶几句嘴,但夫妻不气不恼,坚持为老人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拆洗被褥。

真情感动许多人一晃30年过去了,先后送走了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4位老人,他也从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51岁的中年人,额角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5位老人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情感动了许多人,他也成了三里五乡孝顺老人的典范和榜样。

说起蔡云德,道东社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吴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东社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东社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__,今年30岁,是__县小__村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__年初中毕业以后就到城里打工。__年开始自己做生意,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忙于工作,几乎很少回老家。去年5月份__第一次接触到__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便被深深的感动,她感觉这几年__的变化太大了。

后来__决定回乡创业,回乡后的她首先为爷爷奶奶翻盖了六间新房,还在村委书记的帮助下,把大队中心的房子装修好,安装了电视音响等设备和健身器材,成立“小__村人民活动中心”,让老百姓有了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她还利用暑假期间在村里教孩子学习《弟子规》,跟他们讲解如何孝敬父母长辈。每逢过年过节她还给村里人发礼品,包括八月十五发月饼,请老师去村里为老百姓讲家庭伦常道的课程等。让老百姓精神物质上都得到满足。

为了让孝德文化在村里更好的传播,去年年底__出资举办了__村第一届《家和万事兴》评选活动,鼓励年轻人要多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就是家里的根,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想要长的枝叶茂盛必须要把根扎好,孩子就是树叶。由于第一届的评选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在今年二月份又举办了第二届《孝老爱亲暖人心》活动,选出了一大批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在__的带领下,现在村里没有一个不孝敬老人的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通过学习《弟子规》村里的孩子变得比以前有礼貌、孝敬长辈、为家人分担家务,看到孩子们的变化,__觉得孝德应该从娃娃抓起,于是通过和学校的沟通,《弟子规》被送进当地的吕庄小学,现在学生们每个星期四都有两节传统文化课,全校师生素质和精神面貌比之前都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变的很听话,放学回家知道帮家长做家务,不再随便要零钱花。为了把这种孝老爱亲的精神传承下去。现在__村正在筹建《圣贤院》,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孝老、敬老、助老的孝德文化。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怎么写(16篇范文)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她直爽热情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孝老爱亲信息

  •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怎么写(16篇范文)
  •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怎么写(16篇范文)84人关注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 ...[更多]

  •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简介(16篇范文)
  • 孝老爱亲主要事迹简介(16篇范文)29人关注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 ...[更多]

  •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6篇范文)
  •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6篇范文)14人关注

    莫锦清,今年11岁,是东成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小家庭,从小就体会着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顾她自己是不容易的,懂得了父母养育她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