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 1913字 | 10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5分钟 | 125人 |
“仁医之星”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1218字 | 8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85人 |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2513字 | 11段 | 9分钟 | 14分钟 | 20分钟 | 296人 |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 2453字 | 15段 | 9分钟 | 14分钟 | 19分钟 | 214人 |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2076字 | 14段 | 7分钟 | 12分钟 | 16分钟 | 271人 |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724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76人 |
“仁医之星”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1596字 | 15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83人 |
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2431字 | 5段 | 9分钟 | 14分钟 | 19分钟 | 228人 |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 1784字 | 20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292人 |
“仁医之星”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1188字 | 23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34人 |
年度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简介 | 247字 | 2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122人 |
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1149字 | 14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247人 |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1759字 | 10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205人 |
最新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1160字 | 6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54人 |
抗疫期间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605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96人 |
抗疫期间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812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11人 |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1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河有多深,能不能过?过不了!这是新疆乡村医生居马泰护送小病人阿革兰时在路上和同伴的对话。乡村医生居马泰被冰河拦住了回诊所的路,他怀里抱的孩子名叫阿革兰。只有8个月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发高烧已经两天了,在这样的高原和高寒地带,随时可能会转发肺炎,危及生命。牧场里缺少药品,居马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小阿革兰带回到50公里外的诊所。而这天山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魔鬼路”。
冰看一下!冰看一下!可以过得话,我们看一下,抓紧时间,过不去!冰太软!绕过山从那边走吧!阿革兰。高烧不退的小阿革兰,一直哭闹不止,居马泰想尽办法,逗小家伙开心,8个月大的小阿革兰很快就跟他熟悉起来。阿革兰的笑容让48岁的居马泰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居马泰满心愧疚。他的大女儿高哈尔说:我爸一般都说:有你在我放心,可是我吗能干什么呢?
我们都上学的,这次居马泰出门诊前,妻子刚刚的做完子宫切除手术,可等不得妻子出院,居马泰就又要出发了。他必须赶到在大雪封山前把药品送到冬季牧场把危重病人转移出来。因为自己是天山深处一块2200平方公里冬季牧场中唯一的医生。女儿高哈尔说:我爸走的时候,我妈就又掉眼泪说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她给了一些药说可能过几天就好了。
把生病的妻子交托给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照顾,居马泰的心一路上牵挂。可这时,他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眼前这50米的溜索上。溜索距离河面不到2米,不及一根拇指粗。居马泰在冬季牧场出诊已经在这根溜索上来回20年了。可是这一次,要抱着小阿革兰。他双手根本没办法抓住溜索。居马泰把小阿革兰紧紧绑在自己身上。路过的牧民找来绳子,把他俩拉过了河。
阿革兰!阿革兰!居马泰在溜索上不停的叫着哭闹的孩子。小心点!邻近傍晚小阿革兰体温突然升高,咳嗽的更加严重了。居马泰停了下来,给小阿革兰喂了仅剩下的一点药。拔山涉水后。大家都很疲惫。居马泰却一个人在冰河边剃起了胡子。这也是他每次转诊病患孩子时必须做事。居马泰说;一边打鞭子,一边抱孩子。那时候看看娃娃的体温怎么样,这样子面对面(测体温),但是娃娃不舒服,胡子刮掉好。上午十点回诊所路上,第二天小阿革兰病情加重,但回诊所,却要面对4200米的雪山。在这样的冬季翻雪山被当地牧民认为是最危险的事。
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掩盖着无数的悬崖和冰川。居马泰在这条路上往返20年,熟悉这里每一条路的分布,可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他的三匹马都曾摔死在这样的路上。我和马一块下去了,摔倒了,马死了,我活着。这让居马泰身上留下了三处旧伤,每到寒冷天气就会伤痛加剧。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承担起最危险的用自己的身体为阿革兰和妈妈开辟出一条安全道路。峰顶气温骤降到零下25度,扑面的冷风空气让人无法呼吸,一米多厚的雪,让每一步移动都非常艰难。4个多小时不停息的赶路,马终于支持不住了。
两昼夜的奔波,居马泰已经体力透支了极限,可是他知道自己是小阿革兰最后的生命保障,无论脚下的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无论还要面对怎样的风雪,除了坚持他已别无选择。两个小时后,居马泰带着孩子终于回到诊所。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阿革兰恢复了健康。
他是居马泰在天山深处“魔鬼路”上转诊的第92个病人。在这20年中居马泰救治过192位病人。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1500多户牧民的健康。
主持人问居马泰:北京冷吗?居马泰答:北京不太冷。但对我们来讲,刚刚过去的这个元旦是三十年里最冷的一个元旦。零下十几度相当于您那儿的什么季节居答:现在我们那儿是零下30度。在这种天气下,您还得进行巡诊,继续巡诊。我手中拿的是一份病历,我仔细看了这份病历,分别是居马泰所在那个县和所在的州医院所开的病历证明,这上面医生写的是什么,心力衰弱,您有这么重的心脏病换个人行吗?换个人去,换个人也行。但是我们牧民想有点担心。担心什么?担心他们为了需要我们这样子。我们担心他,担心别人对路途不熟悉是吗?到底有多危险?又高又那个啥?滑的很,雪也大,学业厚。那样子,特别危险。一走就是20年。据说您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的药箱。嗯!对,我父亲留给我的。这个药箱你想传下去吗?想传给谁?那个药箱,传给谁?我的丫头,儿子他(们)用。几个孩子您?一个儿子,两个丫头。年纪最大的是女儿是吗?对!她希望当医生吗?她也希望当医生。
有请居马泰的大女儿高哈尔登场献奖!小姑娘今年话不能不到16岁,家里很多活死她干。自己想当医生吗?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这样的医生。其实居马泰的妹妹和妹夫也是乡村医生。这一家人对周边的很多百姓就是生命的护卫,真应该向他们致敬。这座奖杯所包含的是所有的那份敬意,浮雕上面有真实的乡村中国,上面绽开的是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神圣的医生责任,向所有乡村医生致敬!向居马泰致敬!
“仁医之星”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1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高新区疾控中心的陈公民是一名基层党员医务工作者,从医30载,一直扎根于基层医疗机构,坚守外科临床工作,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立志当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1997年,陈公民带头创立青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先后开展手术近万例,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全市率先完成预防接种门诊智慧化全覆盖,“八苗”全程接种率连续九年保持在96.89%以上,位居全市第一。2022年11月,在全省疫苗接种工作中成绩突出,被省卫生健康委评为先进个人。
医者仁心 热血担当
2000年夏天,陈公民在日常的坐诊中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胆石症患者,说自己没有经济条件去大医院做手术,怕拖累了家庭,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这里,希望能挽救他的生命。当时,在基层还没有开展这类手术的先例,陈公民多次召开手术团队的讨论会,形成了成熟的手术方案,经过4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最终顺利完成手术。事后,老人激动地眼含热泪,攥着陈公民的手说:“陈大夫,你救了我的命,救了我这个家啊。”在勤于钻研业务的同时,陈公民坚持献血28年,用热血诠释医者仁心,挽救患者的生命,获得2020-2021年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2021年9月,被市卫生健康委评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身先士卒 逆行先锋
疫情发生以来,陈公民被紧急抽调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作为指挥部重要成员,期间,参与现场处置突发疫情应急事件50余起,制发和指导各单位制定疫情应急预案、全员核酸检测方案163份,落实疫情重点地区来人“应检尽检”累计630余万人次。高强度工作同时,陈公民还积极参与核酸采集、疫苗接种和物资调配等工作。同事们回忆,疫情防控期间,陈公民天天住在单位,每天凌晨4点多他就起床了,着手安排核酸检测人员到岗的工作,并且主动担任起疫情指挥部的话务员工作。群众的咨询电话不仅多,且咨询内容杂乱,有的语气急躁,言语尖锐,陈公民总是以平缓的语气耐心劝慰,即使每天接电100余次,也从未抱怨过。看到双眼熬出红血丝还冲在防控一线的他,同事纷纷建议他多休息,陈公民的回复则始终是“我们辛苦一点儿,老百姓就能多一些安心”这句话。2021年10月,被中国社区医学学会授予“抗疫先锋”。2022年8月,被市卫生健康委委派以总领队带领全市200名医务人员,支援菏泽市疫情防控工作,被菏泽市授予“抗疫先锋”。同年9月,被省卫生健康委授予“全省新冠疫情信息报告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
业精于勤 业务能手
陈公民在工作中坚持潜心科研、矢志创新,紧跟医学前沿,追踪国内外医学新理论、新知识,积极钻研新业务、新技术,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篇,荣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次,多次参加市总工会、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的技术比武表彰,充分起到党员模范和行业模范的带头引领作用。2019年12月,在全市食品风险安全监测岗位技术比赛中荣获技术标兵。2022年10月获“全市新冠防控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
“白衣执甲,不负韶华”,面对疾病困扰患者,他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面对新冠病毒肆虐,他不分昼夜奋战一线,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屏障,用精湛的技术和忠于职守的执着,践行护佑人民健康的职责使命。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51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男,岁,中共党员,20年毕业于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先后被评为“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一人民医院优秀带教老师”、“医学院特聘教师”。主持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获20年度“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业务新技术奖”。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在长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服务思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同事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患者奇迹般的转危为安。
医者仁心无怨无悔
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敬业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管是刮风下雨,也不论春夏秋冬,常年坚持早6:30上班,多年来养成的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律始终坚持如一。遇有危重病人坚持守候患者床前,加班加点抢救病人已经习以为常,20年冬季的一天,24小时内病房连续收治4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一位60多岁的住院病人突发心肌梗塞,急救已经持续了四十几分钟,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并没有使病人有所反应,一般来说,心肺复苏半个小时以后,如果还没有反应,基本可以宣布死亡了,当时连在场的家属都已经放弃了,但他坚持说还有希望,一直没有放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从“鬼门关”抢回了一条人命,家属们喜出望外,他自己却累瘫在一边。为继续抢救病人,他连续守护患者床前36小时,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才离开病房。连续24、48甚至72小时或更长时间守在科室,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数年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一年内,他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数得清。
潜心钻研业务精湛
积极研究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许多频临死亡的心脏病人转危为安。20年,他被选派到“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进修学习。经过近一年潜心苦学,20年在我市率先开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该微创手术是在_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放入心腔内,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根治目的,具有创伤小、无副作用、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开展该项技术两年多来,已为数百名心动过速患者解除了病痛。
他还积极和科室同事一起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来说,最有效治疗方法就是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急诊介入治疗可使冠脉血管撑开,血流保持畅通,从而使濒临坏死的心肌得到救治。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和病死率低的优势,急诊介入治疗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仪器设备以及医生团队协作的要求很高。还要求尽量能在患者就诊后60—90分钟内开始进行介入治疗等。因此,此项手术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些大型心脏介入中心才能开展。而掌握的该项技术标志着一院在“冠心病介入诊治”方面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54岁的师傅长期患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平时未规范用药物治疗,去年冬季凌晨在家中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强烈的频死感让其无法忍受,家属发现后紧急拨打120到一院就诊,经诊断,患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难以维持,随时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时间就是生命。随后,和他的同事们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为患者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诊疗”绿色通道,在尚属首家。自开通绿色通道以来,已成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数十例,无一例死亡,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与幸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该项技术是一院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为我市填补了又一项技术空白,对提高我市心血管病诊治水平具有着重要意义。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
为帮助社区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健康管理能力,他还走进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和敬老院,结合工作中的经典病历案例,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保健治疗方法、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心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自己编写并自费印刷“健康教育资料”,免费发放,并发放“科学就医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彩页,老百姓高兴地说:“健康讲堂进社区,受益很大,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通过健康教育讲座,他意识到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巨大渴求,对此类活动的极度认可。当看到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精心讲课的赞赏,对他认真耐心为他们答疑解难的的感激,他决心将来尽一切能力为更多人提供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至今他已主讲健康教育百余场,为数千人提供了健康咨询,使很多人避免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的发生,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巨大的负担,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临床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医学生而言,临床实习是一座使其从仅具书本知识的学生成长为具备正确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的医生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对于医院带教老师而言,临床实习带教也是一个意义重大、值得珍惜的锻炼机会。多年来他一直担任科室教学秘书,为了做好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他提出应充分做好带教准备、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因章施教、讲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受到临床实习及全科实习医师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并被聘为“医学院特聘教学老师”。
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不讲时间,不计报酬,就是以这种坚韧的毅力他数年如一日的工作着,艰苦的付出也换来丰厚的回报,经他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将锦旗、感谢信多次送到医院,但他从不参加病人及家属或其他人的宴请,拒收一切红包。他还常把自己的私人号码留给病人,便于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而这也导致他即便是在休息的时间里,也会不停地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有时在凌晨,有时在半夜,无论风雨寒暑,他都第一时间帮病人解决。凭借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称赞。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53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宋艳梅,女,汉族,1973年7月出生,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2012-2013年连续二年被评为鱼台县“三八红旗手”,2011年获鱼台县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评为济宁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鱼台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用爱心守护母婴平安——记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宋艳梅
“哇哇”静寂的产房里,传来响亮的啼哭声!5月2日凌晨2点35分,在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手术室里,一个新生命又来到了这个世界。听着这响亮的哭声,她的心终于放下,每次产妇的一次分娩,实际是对她心脏的一次考验。
从医二十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宋艳梅用爱的双手托起初生的太阳。她心不离病人,身不离产房,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人文的服务,迎接一个又一个小“宝宝”的健康诞生。
当妇产科医生是她最大的愿望1992年7月,19岁的宋艳梅毕业于泰安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从此,宋艳梅与母婴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医院地处乡镇,条件差,大部分农村人在当时经济条件差,对生孩子这个事不像现在那么重视,交通工具就是地排车,经常出现孩子生在地排车上的现象,大部分还都是发生在冬天,宋艳梅每次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奉献自己的衣物,确保大人小孩平安,以至于很多病人都像亲戚一样联系相信她。
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妇产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为了给自己充电1995年报考了济宁医学院的夜大学习班,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于1997年又被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学习期间她的勤奋、好学、勤劳、善良得到老师的好评。回来后,开展了剖宫产,子宫切除、宫外孕、卵巢囊肿等手术,打破了该院妇产科手术需转院的历史。
于2006年,因工作需要调入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工作,2008年被任命为妇产科主任。妇产科以产科为主,看到孕妇们被宫缩痛折磨的死去活来,作为女人的自己,真的很心痛,很多人害怕痛选择了剖宫产,于是她和麻醉师到上级学习无痛技术,于2008年率先在全县开展了无痛分娩和无痛流产,为广大育龄妇女们减少了多少痛苦。至今也是鱼台县唯一开展无痛分娩的医院,得到了患者的欢迎,鱼台电视台就无痛分娩专门进行了采访。
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2005年济宁医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2012年又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读。
自任妇产科主任以来,基本没有一天不来医院,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她的女儿上一年级时有一次她不上班,准备去接她,这时有个急症手术她被叫去,等手术结束时,到达学校时,孩子已在寒冷的冬天里等了一个多小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到现在孩子也是经常饿肚子上学,为了工作大人孩子均顾不上。也从未和家人度过一个安稳的春节。每次手术前,宋艳梅总是第一个达到手术室,并且最后一个离开。作为妇产科主任,她除了完成医院所交给的各项任务,还要肩负起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每周,她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遇到重病号时,在没有安排值班日也要坚持上班做手术。近8年来,宋艳梅实施数千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从未出现死亡事故。在繁忙工作中,她还承担全县60%以上的引产、流产、放环等计划生育工作。因为工作责任心强,计划生育是高压线,医院领导还把本院计划生育专职这个责任大的工作交给她。在她的管理下未出现一例计生事件。她还承担着下乡任务,负责两个村的居民健康,是这两个村所有村民的家庭保健医生。
宋艳梅主任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富有爱心,视病人为亲人。她每次都跟家人一样直呼患者名字,给患者带来亲切感,让她有到家的感觉,并且成为每个患者家庭医生,24小时开机,半夜孩子哭闹也带电话咨询,她从来都非常有耐心解释。她多次带头发动科室姐妹们为困难患者捐钱捐物,帮助病人度过难关。为了抢救病危患者的生命。她不顾自己弱小的身子,伸出胳膊对同事说:“来,给我抽血。”在她的感染下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的医务人员为病患者无偿献血成了家常便饭。孜孜不倦为妇产科事业倾注心力。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
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宋艳梅默默奉献,没有丝毫松懈怠慢。她坚持每天学习专业知识,挤出时间到全国、省(市)参加学术会议和医学培训,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宋艳梅发明国家专利三项,她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随着科室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作为妇产科的带头人,宋艳梅默默承担起了传、帮、带和技术把关的重任,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近8年来,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事件,新生儿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她所带领的妇产科先后多次被鱼台县中医院评为先进科室。
在工作中她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鱼台县卫生行业树立起一面大旗。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76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王森鑫,男,33岁,汉族,是河南项城王明口镇苗庄村一名乡村医生。十几年来,王森鑫同志在行医生涯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扎根农村,矢志乡医终不悔。
“我是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离不开我的乡邻,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王森鑫常说这句话,也是他热爱本职工作,不畏条件艰苦,扎根农村,为家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无悔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救死扶伤,无怨无悔。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成为周口市示范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王森鑫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利地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王森鑫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夸王森鑫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王森鑫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庄村57岁的村民张某头疼难忍,神智不清。王森鑫火速来到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当时患者血压太高,乡村道路不好,长途转送颠簸对病人有一定危险。患者家属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去市医院确诊。经过精心治疗,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状有所改善,神智稍显清醒,说话也能听清一些。应患者及其家属的请求,王医生一同将病人护送到项城市中心医院做了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证实了王森鑫的最初诊断是十分准确的。后因住院费昂贵,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回家请王医生治疗。经过王医生一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患者开始下床走动,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务活了。张某一家人逢人就说是王医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们一家。
热心公益,一腔热血写大爱。
他把医生的博大的爱心融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称赞。王森鑫在行医中有一个死规定,凡是前来就诊的残疾人都减半收费,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残疾人减免药费达3万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森鑫医生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周末都会到敬老院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几年来为敬老院免费送药5多万元,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公益事业中,王森鑫率先垂范,事事处处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村民苦不堪言。王森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挥大家修路。不到一个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亏了王医生。”
村里的学校该修了,他又拿出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村里的孩子再也不为上学发愁了。一件件实事感动着村民,也体现了王森鑫的`拳拳之情。
为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王森鑫把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几年前,他身患脑血管病而落下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属典型的贫困户。王森鑫把王仲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拿出2000元帮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学,王森鑫立即又拿出2000元,让他顺利上了大学。几年来,王森鑫视王仲敏一家为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真心关怀,真心帮助,使王仲敏逐渐摆脱了贫困。
家住苗庄村67岁的肢残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5月18日,王森鑫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大米,面条,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从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森鑫担心老人家的房屋经受不住风雨,就去看个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钟。当他满身泥水出现在老人家门前时,苗珍香激动的说:“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旱灾等,王森鑫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王森鑫助残、救灾捐款达20多次,计8000多元,捐赠衣物100余件,便民义诊服务150多次,免费义诊群众2万多人次,帮扶困难村民6户,帮助贫困大学生11名,资助资金6万元。
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村民们给卫生室送来一个个锦旗,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对王森鑫的无声赞誉。他先后荣获了周口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王森鑫以“为了村民的健康”为己任,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为农村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李__,女,维吾尔族,1995年7月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学习护理专业,1996年1月参加工作,现在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卫生院玉斯屯克库拉斯村卫生室工作。多年来,李__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切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白衣天使职责。
立足本职 爱岗敬业
李__自从在村卫生室工作以来,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十几年前,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通讯工具,没有交通工具,就靠步行到农户家里为他们看病,给他们讲解医疗知识,虽然条件艰苦,但她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她相信,终有一天医疗条件会好,就这样一个坚定地信念,使她一直坚持到现在,就是她这样坚定的信念,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不忘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不熟悉的病情,她认真询问患者,并用本子记下来,回来以后,查阅资料,请教老医生,直到把问题解决她才能安心休息。她从来没有埋怨过,勤奋好学不断克服困难,逐渐当起了“乡村医生”这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积极拥护医改工作
2016年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地区、县委政府要求标准规范村卫生室建设,实现诊疗室,候诊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她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统筹,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李__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
李__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她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
“仁医之星”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96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仁医之星”荣庆江:扎根基层无悔坚守,医者仁心情暖患者
“服务非常周到,我们对治疗效果很满意,感谢您对患者的精心医治!”近日,在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埭镇东桥卫生院),患者黄女士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树楷模、一身正气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疼痛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荣庆江的手中。
鲜红的锦旗、烫金的大字,言辞恳切,情感真挚。东桥卫生院开设全区首个疼痛专科门诊以来,荣庆江收获了众多病患的信任与感激,曾获评“江苏省省级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相城好人”“相城仁医之星”等荣誉称号。诊室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诉说着患者和家属对荣庆江医者仁心的敬佩和感谢,以及对东桥卫生院医疗工作和服务水平的肯定与赞许。
显担当,找准“痛点”精准诊疗
43岁的荣庆江在东桥卫生院工作了十余年。东桥卫生院位于黄埭镇望东路92号,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中医康复为一体,坚持“大全科、小特色”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做好特色医疗。通过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东桥卫生院于2017年成立了相城区首个疼痛专科门诊。
“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重构,导致疼痛的敏化,有了疼痛必须及时诊治、有效控制。”作为骨干医师,荣庆江擅长运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治疗软组织疼痛,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精准可视化治疗,为不少骨关节痛、软组织疼痛、颈腰椎痛、神经痛等症状的患者解决病痛。
“治好后,现在头再也不痛了。”来自黑龙江省的宋女士说,自己曾饱受头痛之苦30多年,每天口服止痛药,时间长了止痛药已渐渐耐药,需要不断加量,经荣庆江2次治疗,她的头痛得到了痊愈,宋女士激动万分。一位父亲了解到东桥卫生院疼痛科的疗效后,联系远在国外工作的女儿回国治疗困扰多年的头痛,通过荣庆江5次治疗,效果非常好;一位14岁的小姑娘因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神经,一直有手麻的症状,荣庆江为其治疗3次后,不再有不适感……
通过患者的口口相传,荣庆江每次出诊都会有一批初诊患者“慕名前来”。除了本地居民,还吸引了来自苏州其他区县以及国内多个省份的众多慢性疼痛患者。
十多年来,荣庆江还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等,不断给自己“充电”精进疼痛治疗技术,提高科室的诊疗水平,他说,“医学之路,学无止境,不断的学习只为更好地服务患者!”
践初心,仁心仁术“医心”为民
“始终保持初心,用仁心仁术为每一位求治的患者解决问题。”在患者心里,荣庆江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
被治好病痛的患者多了,前来送锦旗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每一面锦旗、每一声感谢的背后,还有着一个个感人的医患故事。“不但帮我治好了病,还帮我垫付了医疗费。”80多岁高龄的陈大爷到门诊看病,着急出门忘记带医保卡,身上也没有现金,得知情况后,荣庆江毅然为老人垫付了诊疗费。
这些年,医患“一家亲”的暖心故事在荣庆江与患者之间持续上演:年迈的孙奶奶患有严重的颈椎病,腿脚又不灵便,治疗结束已过中午下班时间,荣庆江心疼老人转乘公交车,利用午休时间自己开车送老人回家;因为就诊患者多,加号拖班两三个小时是常事,但无论多么忙,荣庆江都会认真看完每一个病人;经常为了给病人看病错过吃饭的时间,候诊的患者们也会心疼地提醒荣庆江先去吃饭 …… 荣庆江感言,“医患关系的最高境界,不只是医生把患者当成家人,而是通过我们医者的贴心服务,患者不知不觉中也把我们当成了家人。”
如今,不少患者及其亲友还主动加上了荣庆江的个人微信,经常会把自己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检查结果,通过微信告知于他。面对患者的线上咨询,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休息的情况下,荣庆江随时线上答疑、耐心回复。
“医生不但要有过硬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这样才能受人尊重,医院的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东桥卫生院副院长龚明介绍,目前,东桥卫生院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努力为推动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基层医疗机构应有的贡献。
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3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第一批面向基层的中专生——我从__卫校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人们戏称__的“东北三省”——__。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激情很快被淹没,怨天由人显然无济于事,调整心态,埋头苦干。春秋轮换二十年,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这片水乡热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__年的__大地刚刚经历了一场伤寒病的肆虐,病毒性肝炎这一传染性极强的病魔又接踵而至,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需要快速成长起来,起早贪黑,深入病房,关心病人,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快掌握了该病从防到治的一系列工作,在短时间内便能独挡一面,人们也很快知道了一个叫小王的医生,此一役充分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知识更新的重要性。__年根据医院安排我到__市人民医院进修,我充分珍惜这一年的宝贵时间,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夜班休息,加班工作,尽可能多地接诊病人,参加手术,增加知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说来获得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回院后在上级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克服困难,顺利开展了我院上腹部及其它难度较高的手术,同时还带动了其它科室相关业务的迅猛发展,医院整体业务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8年因工作需要再赴市人民医院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胃镜从理论到实践的培训,当年回到医院开展了胃镜检查,在一个一万多人的小规模乡镇至今检查病例已逾20__例,无一差错事故,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食管取异物术。此举不仅解决了本地区病人往返大医院的劳苦,而且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0__年为配合全院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再次舍妻别子前往__苏北人民医院外科进修,一年时间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提高,开拓了视野,而且在医院管理层面上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了一个未来现代化医院的发展之路。
二十的经历,工作是我生活的一条主线,在这条线上病人是我工作的全部。每天上门诊,下病房,做手术,值班、会诊,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围着病人转,虽然工作平凡、枯燥,但面对一张张痛苦面容,你没有选择,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目标。20__年除夕之夜,时钟已近深夜11时,正当全家欢聚度佳节的时候,医院一个电话要我马上赶到医院紧急会诊,一个下午刚刚手术的病人出现异常情况,面对风雪交加,冰冻近尺厚的积雪滑冰,欢乐的节日氛围即刻淡去,父母担心,年幼的孩子渴望,没有犹豫,顶着风雪徒步往医院赶,妻子不放心,打着手电一路陪行,平时骑车十分钟的路走了近五十分钟,到医院时整个人身外是一层冰冻而里面却是一身然汗。问题解决后,回家的路上零点的钟声早已敲响,看着万家灯火,绚丽的礼花,疲惫的身心却是坦然和塌实的。不眠的夜晚何止记忆中的点点!为了开展上腹部等一系列在当时乡镇医院属于高难的手术,白天上班手术,晚上守护病人二十四小时在医院连续工作早已不是偶然。非典袭www.来,面对未知的生与死的考验,没有退缩,带领一班人走上最危险的预检门诊,面对一张张外地归来者惊恐的面容,一丝不苟的接诊、登记、筛查,宣传隔离、防护知识,闷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厚厚的隔离服下满是汗水,连续超负荷的工作考验的是意志和精神,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假日,哪里有险情我就需要出现在哪里。__是一个偏僻的少有人知的地方,在百强县市的__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地方,而今一个开放的、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有哪个愿甘守清贫?面对医疗系统一些地方的红包、回扣,我独赏由淤泥而出盛开的莲花,她是那么美丽、圣洁而高雅。今年初,一居姓病人为一长期困扰身体的腹股沟斜疝特地从外地赶回我院就诊,当我根据其病情决定为其采取较前沿的无张力修补手术时,病人及其家属出于复杂的心理几次将一只鼓鼓的红包揣进我的口袋和抽屉,面对无法推却的热情,也为了宽慰病人只好暂时保存,手术、治疗结束,当病人出院前我和病人及家属再次就此事进行了沟通,向他们宣传医院的规章制度,讲明道理,用心交流,最终顺利退还红包,病人由衷地高兴,我也如释重负。类似久远的事情在我从医生涯中早已不必作为记忆,因为频繁而平凡。我是一名临床医生,而且负责全院药事工作,在一般人的眼里这是一块肥缺,然而,当第一次我把远道而来陌生的药商送来的回扣上缴医院会计室时,他们表现出是满脸的惊讶和不解。“其身正不令而行”,我院因此成为没有被药品腐败的一方净土,多年来和我院打交道的药事人员由衷感叹——干净!
当年的毛头小伙而今已近不惑之年,小医生而今已在指导着今天的小医生,接过老一代传、帮、带的接力棒将严谨治学和朴素的医德传承着。“学无止境”,我当初只是一名中专生,在工作之余象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时间来刻苦自学,现在不仅顺利通过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专自学考试,而且今年又完成了江苏大学临床本科段的在职函授学习并取得了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年轻医生谓我严,但我深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既不能生存和发展,更何谈用心服务乡亲?每当遇到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我站在一线,承担起责任,让他们放手工作,错误严厉批评,成绩为他们加油,当鲜花和掌声来临时又甘于退守幕后,多年来我没有得多少金杯、银杯,但一方百姓的口碑我足矣!1997年医院应工作需要让我临时负责全院的医疗业务管理工作,没有职务和权力,只有一颗年轻火热的心,一股工作的激情,七个月的时间只修了五天假期,从处方、病历、常规诊疗制度入手规范管理,不断讨论、不断斗争、不断改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当年上级部门的考核好评的成绩,医疗质量和安全一举进入全市先进行列。边远地区没有边缘心理,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及医院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偏远的小医院医疗质量已在全市卫生系统中名列前茅。
“塔高根于基”,虽然在基层医院不能成为一名高新知识领域中的医务塔尖精英,虽然我平凡的像一滴水,但乡亲的需要,基层医院的需求,我的人生追求将根植于此。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84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他是一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好医生,他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实的劳动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尊敬与好评。在2014年北京军颐中医医院启动的“年度最美医生”评选活动中,他成功入围提名,他就是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的抽动症、多动症专家刘建朝主任,时值初冬,笔者专程来到北京军颐中医医院,深入探访一代良医刘建朝。
刘建朝为人低调,在一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表现的很低调,对于外界对他的诸多评价,他看的很淡然,说:“没什么特别的,对我好的评价这是我该做的;不好的评价说明我做的还不够。”
关于刘建朝的一些感人事迹,都是通过向他的同事及领导了解得知,通过这些事情,能够让我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刘建朝。
带病坚持给患者看病
由于长期的劳累,刘建朝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完手术后,医生建议他回家休息三个月。然而,刘建朝哪里闲得住?做完手术的一周后,刘建朝就来到医院工作,他说:“还有很多孩子等着我”。
由于抽动症、多动症孩子居多,尤其是多动症孩子,顽皮好动。一个多动症小男孩儿过来复诊,由于初次就诊跟刘建朝熟络了,这次来了之后,推开门就往刘建朝怀里奔,要刘叔叔抱抱他。面对孩子天真的请求,刘建朝不忍拒绝,欣然抱起了孩子,但就是这一抱,导致刘建朝的“老毛病”又复发了,腰疼的直不起来,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出门诊,医院的同事和领导都劝他,把病养好了再来上班,但他却说:“我自己也是医生,我对自己的身体比谁都清楚,没事的”。
对待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孩子最近怎么样?抽动症复发了吗?”基本上一有时间,刘建朝就会给近期来看病的孩子父母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
细心、耐心和诚心,刘建朝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好。今年9月,一位抽动症患儿由于病情严重,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住院治疗,但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刘建朝对孩子的父母说:“把孩子放在医院吧,你们去上班,这里有我呢,我会把他当亲生的一样照顾”。刘建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一有时间,刘建朝就去病房看望孩子,每天下班之后,的呢过孩子睡着了才下班离开医院。
孩子康复出院后,孩子的父母专门带着红包和锦旗来感谢刘建朝,但刘建朝说:“锦旗我可以收下,但红包绝对不能收,还是拿回去吧,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的责任”。如今,这一家还有刘建朝保持者密切联系,用刘建朝的话说,如果患者不嫌弃我,我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家庭医生。
不慎骨折,选择拄拐杖上班
原本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刘建朝,走路总是小心翼翼,但有次下班太晚了,出医院大门时脚踩空了,造成右趾骨骨折。照理说,刘建朝可以请假休息,但她选择了拄着拐杖继续上班。第二天,他住着拐杖来医院上班,同事们看到住着拐杖的刘建朝,都纷纷嘲笑他,但在心底里,却是对他无比的敬佩。
后来,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已经对这样的一幕习以为常一名拄着拐杖,穿着白大褂的人,往返于医院的楼梯间。抽动症多动症虽然短期内不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但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都会增加,刘建朝说:“这种患者容不得我们耽误一点点时间,作为医生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服务,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于俊龙是刘建朝的同事,他说:“刘大夫是我遇到的最尽心尽责的医生,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很傻,但却值得我们向她好好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是军颐的骄傲”!
用“赖着不走”表达感激之情
今年9月,一位抽动症患儿周林康复出院,“没有刘主任的努力和坚定,就没有儿子的今天。”对于刘建朝的恩情,一家人铭记在心。在军颐住院期间,周林跟这里的医护人员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尤其是刘建朝,他把刘建朝当成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在得知自己即将出院的时候,周林哭着跑到刘建朝面前说:“刘叔叔,我不想出院,您在让我在这儿住一段时间吧。”听到这话,刘建朝无比辛酸。
后来,在刘建朝的劝说下,周林顺利出院,但条件是,刘建朝要答应周林等他放假的时候来医院看望刘建朝。能让患者做到不愿出愿的医生,是用爱心的力量赢得的患者的信任,这是我目前为止听到的最感人的医患故事。
平凡中彰显爱心和责任
从刘建朝对待病人的语言、态度上,活生生折射出他30年行医缩影。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和风细雨,温暖着患者的心。从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从医者仁爱、医术、信任、勤奋的可贵品德。
临别的时候,刘主任还在专心地写着病历。那工整字迹,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显得那么认真。我突然觉得,今天采访虽然断断续续的,也没有看到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但我看到了他的爱心和责任心。
“仁医之星”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8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朱建波
用心诠释对医生职业的赤诚与热爱
2023年“滨州好医生”
2023年“滨州最美健康卫士”
朱建波,他是滨州市人民医院东院区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领头人,也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7年踏入医疗行业,他便师从“中国好医生”欧阳修河。
每当提及朱建波,人们总会联想到他那几乎刻在骨子里的勤奋、刻苦与探索的精神。在遥远的坦桑尼亚扶贫援医时,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那片神奇的土地,为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希望。而当新冠疫情肆虐,他更是披星戴月,担当重任。
从医路上,人们往往只会看到鲜花与荣耀,但那背后,是他一路走来的坚韧与努力,是他对医术的坚守与对生命的热爱。
他是坚韧不拔的医者
无私奉献于援外前线
2013年,35岁的朱建波响应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号召,踏上了远赴非洲坦桑尼亚的援医之旅。
在那里,高大的乞力马扎罗山脉投下长长的影子,而炎热的赤道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坦桑尼亚的自然环境与朱建波生活过的任何地方都不同,短短两年内,他便身染疟疾长达8次,每一次都如一场与死神的舞蹈,高烧、寒战以及腹泻反复席卷他的身体。但朱建波并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把这些苦痛当做了自己的勋章。
在那片资源匮乏的土地上,朱建波用实际行动解释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遇到疑难杂症,他会组织专家和当地医生讨论。创新性地使用输液器为胸腹水患者引流积液,让当地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智与决心。
坦桑尼亚马腊省的穆索马医学院听闻了这位中国年轻医者的大名,于是发出邀请。朱建波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对他的讲座评价颇高。
他是逆行而上的勇者
为守护生命不懈努力
2022年的冬天,面对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朱建波再次冲在了最前线。曾在非洲战胜疟疾的他,此时再度展现了他不凡的勇气。
他主动要求开设新的病区——呼吸四病区。夜里的医院,灯火通明,疲惫的身影忙碌穿梭,电脑前的键盘声、病床边的呢喃声如同夜的乐章,而朱建波则成了被兄弟科室赞誉为“风火轮团队”的领头羊。当东院区第3个呼吸病区应运而生,朱建波面对的是每天超过140名的病患。
但是,即使是再长的夜晚,也终会迎来曙光。在朱建波和他的呼吸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顺利度过疫情高峰。这场战“疫”,对于朱建波无疑是一次锻炼和考验。但是,从技术到团队合作,他们都得到了质的提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继续前行。
他是勇攀高峰的学者
提升自身才是立足之本
治病不仅仅在于医者的热情与服务,真正的核心还在于医术的精湛与深入。于是,在忙碌的日常医疗工作之外,朱建波与其团队始终坚持每周集体学习,这已成为科室中沉稳而长远的习惯。
每逢周三的早晨,朱建波总会提前1个小时抵达医院,因为这是他们科室的学习之日。清早7时,示教室内已经是座无虚席,科室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准时集合。每个医生都会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大家展示最新的、高于5分的SCI文章中的医学进展。
在这个科室里,他们不仅仅是医生,更是学者,勇攀医学高峰,不断提升自我,引领全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发展。
年度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简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__X,女,现任内二党支部纪检委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该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她主动请战去武汉一线,但临时接到去市传染病医院的通知,她毫不犹豫,立即赶赴“战场”,对新冠疫情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之后,该同志又接到去呼市机场为入境人员进行采样的通知,她再赴一线。期间她共接七次航班,采样两百余人次,圆满完成任务。6月18日接到医院通知,同其它七名护士组成核酸采样队,该同志作为队长带领队员完成7000余人次的咽拭子采集工作,完成了东河区的应检尽检任务。
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9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她从事医疗工作近10年,从最初每天窝在病房中跟着高年资的医生接诊患者,到独立接管患者、医患沟通协调;从学习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学习解读检查、检验报告,到独立制定诊疗方案、给患者做康复治疗……
恍惚数年,宛如侧目的瞬间,她已成为了一名内科线的中级骨干医生,到现在每天仍恪守和践行着最初的医学生誓言,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为群众服务,她便是我院神经内科优秀医师___。
是医师,也是老师!
成为科室中级骨干的___医师,接过了老一代医师传、帮、带、教的接力棒。在科室,她除了要负责接管、诊疗服务的患者,还经常带领着低年资的医生去查房带教、下乡保健宣教。甘医师注重人文素质培养、因材施教、讲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临床实习医师和同行医师的好评。
她说:“每次看到他们好学的样子,想起了当年的我,一路走来,亲身体味过我更加懂得和理解现在的年轻医师心理”。
疫情防线的捍卫者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面对病毒肆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___医师作为临床医疗工作者,第一时间主动担当加入到了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队伍,在发热门诊留观隔离病房负责诊疗工作。但由于隔离病房是由旧楼改造,设施较为简陋,加上冬天天气湿冷,发热又多为婴幼儿,在留观区就医的家属情绪波动极大。面对患者家属多种不理解和埋怨,甘医师没有辩驳,默默地倾听和安抚着他们情绪,待患者家属情绪相对稳定后,耐心为他们诊疗。
当遇到棘手的发热患者,甘医师又主动联系儿科、外科、重症等专科医生进行会诊、指导治疗,争取给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医共体建设,群众身边健康“守门人”
我院卒中中心成立后,相继地开展了分院医师、乡村医生培训工作,为帮助基层医师提高对心脑血管预防和保健的认识,___医师结合自身医学技术特长,主动走进基层,利用工作中经典的病例案例,以多媒体、教学查房等形式详细地为基层医师讲解《简单识别脑卒中》、《如何处理急症头晕患者》、《如何处理癫痫持续状态》等相关知识。
___医师以身作则,以高度的责任心带领着分院医师学习先进的诊疗知识,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她常说:“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疫苗接种点的“排头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火热开展,为保证覃塘区各个疫苗接种点工作有序开展,消除群众接种疫苗心里顾虑,___医师闻令而动,主动去到疫苗接种前线指导医疗保障工作。她还时常利用零星休息时间给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知识、临床基本技能、电除颤等知识培训。她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工作心态感染着身边的同事,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
此外,作为神经内科多年临床医生,___医师在科室主任的引荐下,还担当着卒中中心部分技术指导,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临床数据上报等工作。
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5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我叫__,男,汉族,__年__月出生。20__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职称:主治医师,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3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3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20__年元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十二点多钟,本村低保户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天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本村五保户,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疗,而且经济又十分困难,我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他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他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同时,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村114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93名老人,143例高血压病人,39名糖尿病病人,3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
最新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我叫__国,男,38岁,在职大专学习,__市桑镇苟家坡村乡村医生。自1999年至今担任乡医10余年,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倾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守护着本村农民的健康,凭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高尚的医德。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我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室面向的是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村卫生室我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疗费,甚至免费,一时带钱不足,患者可先取药,先治病,下次来诊时将药费补齐,尤其对一些脑血管病,治疗时间较长的病人,减免药费达30%以上,每年减免费用几千元以上,因此,群众对卫生室赞扬说:“卫生室暖人心,医德高尚为病人,服务热情又周到,有病无钱可治疗”。
我村位于桑镇以西,全村801户,总人口3893人。自从我建卫生室以来,不断巩固和发展卫生事业,现在,我村卫生室占地100平方米,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医生值班室。现卫生室有中西药品600余种,各种医疗器械及设备超过甲级卫生室标准,通过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并达到公共卫生室标准。
在医疗工作中,我做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标准。卫生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积极搞好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工作。对“传染病”和“地方病”做到接诊有登记,转诊有记录。对“肺结核”病人督促按时复查,对于不具备每次服药,在我的面视下服药的病人,负责对其家属督导,实施督导化疗的执导培训,在用药上,为了保证病人用药安全,保证医疗质量,一贯坚持按《药品管理法》办事,对过期、失效、变质、淘汰药品坚决不用,对个体药贩的药品一律不用。按时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和培训,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__目标,造福人类”,我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积极负责,并且在搞好治疗的同时,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做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每年定期用会议、广播、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向群众进行卫生知识宣传,让群众自觉养成讲卫生,减少疾病的好习惯。由于健康教育抓得好,本村的食物中毒、肠炎以及传染病比过去大大减少,在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方面,积极建立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因些我村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未曾发生。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在走过的十几年春夏秋冬中,对工作尽职尽责,不管农忙、农闲、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严寒、酷暑,病人随叫,随到,随诊,诊断病人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我将用一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实践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生。
抗疫期间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你有崇拜的人吗?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呢?这段时间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整个中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在这种危难时刻,有许许多多出身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担起了这份责任。
钟南山院士是我崇拜的第一位英雄。2003年的春天,非典型性肺炎,他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2020年的春天,新冠疫情,他直奔武汉,逆行的背影如此美丽。今年的春节与往年很不相同,以往大家走亲访友,喜乐热闹,但在疫情爆发之后,钟南山院士证实该疫情人传人,大家便都老实在家,绝不聚群。这是全民对他的尊重与信任。
这次疫情,使我对值得“崇拜”的人,对“英雄”有了新的感悟。以前,如果问我崇拜谁,我脑子里首先想到是目前当红的`人气偶像。但是现在,我想应该是疫情当前冲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建设工人们。不光是我,大概所有的人心里都是这个答案。疫情的感染正慢慢得以控制,人们也越来越有信心挺过去。新近李兰娟院士发现阿比朵尔能有效抑制疫情,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两座医生已完工,都让我们心里为之振奋。
这个寒假,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地了解了那些真正对国家有益的人。他们应该是医生、教师、科学家、军人、工人,只有医疗、教育、科技的发达,这才是强国的根本。以前我只知道屠呦呦这一位医学家,还是因为她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不应只是追捧娱乐明星,那些科学家们是最值得我们崇拜的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抗疫期间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庚子鼠年,却不一般,疫情来袭,全民抗战。”2020年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却因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显得格外的壮烈,武汉“封城”,医护人员“请战出征”,全民“戒备”,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与,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除了对疫情的关心与关注,无数的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为抗击疫情出把力。其实不论是“在家宅”用微小力量抗击疫情,还是“不传谣”用自信凝聚前行合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抗击疫情的“急先锋”。
把最紧缺物资给最需要的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是防护的第一关。然而,即便是口罩生产企业放弃春节休假,马不停蹄保供应。口罩、消毒液等防护医疗设施设备仍然短缺。那么,就请我们能不外出的尽量不外出,整合购买生活必需品,尽量减少外出,把有限的口罩集中供给医护人员,供给为保障我们正常生产生活,仍奋战在第一线的“战士们”,因为他们比我们更需要,是他们在帮我们“过关”,更需要防护。
把关怀送给最需要善待的人。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请善待因为春节或者其他原因回乡的武汉人。或许他们正在焦虑地自我隔离,或许他们正在饱受疾病的煎熬,作为家乡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才是他们最后的依靠。与他们保持安全的隔离,但不是嫌弃或谩骂;让他们及时登记预防,但不是人肉搜索,公开他人隐私;面对病毒,他们也不过是受害者,让我们始终满怀真善美,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帮助的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不论是抗震救灾时的“爱心善款”,还是危难时刻的“特殊党费”,让我们共同伸出援手,奉献爱心,让一笔笔善款,一点点心意,汇集成抗击疫情的“滚滚暖流”,构建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党员干部义不容辞,广大群众更要紧紧跟上,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用信心构建起抗击疫情的“长效疫苗”,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让爱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迎战疫情,胜利必将也一定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