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30 20:20:02 查看人数:86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668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38人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2939字 18段 10分钟 16分钟 23分钟 134人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769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10人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903字 4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2人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557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51人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8位用户喜欢。

在紫阳县高桥镇,李远权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扩展到上千人。

紫阳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李远权时常琢磨,如果在这块富硒宝地上建厂建园建社区,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岂不是一桩美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2012年,李远权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在高桥镇建成了融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紫阳县开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公司成立以来,李远权围绕“硒”字做文章,逐渐发展成为以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富硒食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的龙头企业。

园区以农户种植玉米和本土黑猪养殖为载体,将原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其农业园区、产业联合社、订单农业,都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依托。通过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黑猪养殖、工厂上班、园区务工6种方式,带动高桥镇10个村的群众共奔小康。

这两年,李远权及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经过技术攻关,还自主研发了“紫阳味道——深磨坊玉米营养餐”系列产品,目前可年产“黄金米”5000吨、“黄金米线”200吨、冲调饮品5000万杯,年产值达到两亿元。

目前,200余名农民成为公司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李远权还与6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玉米订单收购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谈到今年的发展规划,李远权不紧不慢地说:“新增的两条玉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投产后将与全县5万农户签订玉米生产订单协议,覆盖贫困户两万户。”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39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许敏

个人简介:

2014年,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号召,我和爱人选择了返乡创业,决定利用自己专业所学,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同年5月,我们成立了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现有高标准塑料大棚170余亩,主要种植绿宝甜瓜,彩虹小西瓜,口口酥等作物,2017年至今,每亩净利润达到了一万余元。

合作社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发展高效、优质、健康绿色瓜果的目标,坚持把品质放在首位,用良心种瓜,用诚信经营,从最初的批发市场销售到现在的高档水果超市专供、网络电商销售、订单销售,实现了优质优价,回头客一年比一年多。瓜果更是远销河北、山东、上海等地,供不应求。2015年,我社被河南省农科院定为院县合作单位。2018年被河南省农科院定为瓜菜示范基地,同年被评为河南省旅游示范社。2017年,我社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减少50%的化肥和80%的农药使用量,瓜会更甜,果会更香。

我社特色种植的绿宝甜瓜,其特点主要具有:香、甜、脆、口味浓厚等。甜瓜种植环境为天然的黄河泥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齐全,土壤的通透性好;种植底肥全部采用玉米秸秆和微生物菌剂,完全不用鸡粪,避免把鸡粪中的抗生素和盐份带到土壤中;绿色有机种植,不用膨大素,催熟剂,自然成熟。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敏通过村里的邮政便民服务站,联系到了邮乐新乡馆的工作人员,双方一拍即合,开始通过邮乐新乡馆面向全国销售,上线以后,南秦庄村的绿宝甜瓜很快成为平台的明星产品。一经上市,供不应求。

合作社对绿宝甜瓜进行品牌宣传,通过公共服务中心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电视、自媒体等多种媒体,推介绿宝甜瓜,提高市场曝光率和美誉度;通过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贯通农超直供配送链条,实现绿宝甜瓜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果农解决销售难题,并带动了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实现脱贫。

近年来,我们合作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个人也渐渐富裕了起来,但我知道,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那才叫富。南秦庄村有57户贫困户,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责任重大,为此,我主动向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请缨,帮助贫困户脱贫。绿宝甜瓜在邮乐新乡馆的成功,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村“两委”协助其他村民和贫困户,也开始大力发展果蔬种植。

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我们将贫困户按致贫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因病、因学致贫,二是缺劳力致贫。同时我们对周边县市的扶贫项目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一个问题,在设施农业领域,凡是由国家将基础设施准备齐全的项目(不用贫困户出1分钱),贫困户反而越种越穷。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因为贫困户不需要投入任何资金,导致对项目的重视度不高,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对周边县市扶贫项目的调查情况,我们制定了两种带贫方式:

一是积极帮助贫困户入社。对于因病、因学致贫,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积极鼓励他们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免费提供销售服务,同时,合作社还积极为贫困户跑项目,利用国家扶贫政策,通过国家政府采购,给他们补贴了几种硬件物资,贫困户每亩还要自筹5000元左右,帮助他们建大棚。针对第一年建棚的贫困户,为减少他们投入压力,合作社还免费为他们提供甜瓜苗,帮助他们尽快取得收益。此外,合作社利用与河南省农科院的合作单位关系,免费为入社的贫困户弹棚,为入社的贫困户节省了一大笔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的利益和项目紧密相连,一旦项目失败,贫困户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通过对这种模式的探索和应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我社秦锐昌,建棚之前由于孩子上学,父亲大病,家庭财力透支,经济十分困难。2015年,通过入社建大棚种甜瓜,现在既还清了外债,又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他逢人就说,建了大棚后,咱再也不过穷日子了。如今,秦锐昌还主动带动三名贫困户在棚里务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实现以贫带贫。为此,河南日报社记者赵同增专题发稿题为《乐开花!听秦锐昌说说“致富瓜”讲讲他的脱贫“甜故事”》。

二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对于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把他们吸纳到合作社务工,因为这一部分人即使外出打工,也很难找到工作。但在我们合作社,只要是正常工作,每年大约能挣到7000元—10000元。比如申素兰、陈素梅二人,申素兰已经70多岁了,但身体很好,又爱劳动,就是因为年纪大找不到活儿干。合作社成立以后,就把她吸纳了进来,这几年平均下来她每年能挣1万多元,对一个老太太来说,这样的收入可以说是达到了小康的水平。陈素梅60多岁,以前得过一场大病,喜爱劳动,但谁都不敢用他,怕把她累病了,2015年合作社把她吸纳进来,尽量给她安排轻一点的活,现在,她每年也能挣1万多元,实现了脱贫。

目前全村果蔬大棚面积已达到170多亩,合作社共计带贫36户,村子也因此摘下了“穷帽子”,超过一半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随着合作社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王楼、丰庄、榆林等乡镇其他带贫合作社纷纷前来咨询,合作社都免费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销售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了丰产丰收,巩固了带贫成效。如丰庄桑村金献富农业种植合作社2017年通过致富带头人培训联系到我社,了解了我社的经营模式、带贫情况后主动与我社合作,以共赢模式相结合,我社长期免费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持、销售服务,帮助他们从一开始的韭菜种植(亩效益6000元左右)达到现在的优质瓜果种植(亩效益15000元左右),同时金献富合作社效仿我社的带贫模式,带动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时,合作社还聘请专家为果农授课。自合作社农业农技服务部成立以来,不断有果农前来咨询种植技术,合作社的技术员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通过与他们交谈,再加上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果农们在种植上普遍存在着技术缺失的问题,他们希望学习更多的果树种植技术。通过合作社的多方努力、沟通协调,在县乡两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们邀请到了果树专家为果农们实地讲解果树的修剪与施肥技术,并与专家达成了协定,定期来给我们指导技术。

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广大社员农户们逐渐转变了认识,开始相信现代农业、市场农业才是农民发展致富的新道路。同时,我们合作社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为农业结构调整做出积极贡献,也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要时刻想着能为社会、为群众做些什么。平时在村里,我总是积极响应村两委的号召,支持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比如今年的元宵节,村里想办一个元宵节晚会,我带头捐了一千多元,并鼓励大人小孩有才艺的都积极展示出来,为父老乡亲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今年春节,对在我们合作社干活的贫困户,除正常工资外,我个人自费为他们每人发放了500元的过年补贴。平时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个协会组织的各种献爱心活动,努力尽到了一名人大代表和致富带头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我们合作社在带领群众致富和帮助贫困户脱贫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我个人也获得了优秀人大代表、石婆固镇妇联副主席、五好家庭等多项荣誉,获得荣誉的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把我社的台湾绿宝甜瓜,彩虹小西瓜打造成一张我们延津农业的靓丽名片,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让更多的人吃上“优质、安全、多样、个性”的农产品。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5月26日,沿汉江旁鱼紫公路紫阳段行驶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大巴山深处紫阳县“养鸡状元”龙伦增的养鸡场,见到了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在交谈中,一连串的来电让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会儿是四川的老板打电话订货,一会儿是西安的客商咨询价格,一会儿是某个酒店经理要到养殖基地考察,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冲他养殖的土鸡来的。

龙伦增,这位1988年出生的农家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天津的商贸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难离,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坚定了龙伦增回乡做“新农人”的决心。2014年5月,带着在外揽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龙伦增申请了8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通过镇政府流转林地1000亩,建起了鸡舍,引进首批土鸡苗5000只,开办林下生态养鸡场,当上了“鸡司令”并注册了公司。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他一边通过书籍、网络寻求解决办法,一边向养殖大户、县上及镇上的农技专家请教。在苦心经营养殖场的日子里,龙伦增集老板、技术员、工人于一身,又要给鸡喂食,又要寻找销路,还要请工人师傅维护养殖场设施,整天围着鸡仔转,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土鸡的出栏,成品鸡销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为是生态养殖,龙伦增也与这些老板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养的土鸡肉质纯正、味道好,将现存栏的5000只盘厢河土鸡全部购买。于是,龙伦增决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两个2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雏室、饲料仓库、消毒通道、围栏、大门等设施,又补栏1万只盘厢河土鸡,依旧销售火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相信做农业是有前途的,我要给乡亲们做个表率”,龙伦增说,“下一步,我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长产业链,走生态农业、公司加农户、‘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广大青年一起创业,带领乡亲们和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让盘厢河土鸡走向各大超市、餐馆酒店,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梁秋华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梁秋华,男,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1969年8月出生在桑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8年梁秋华县卫校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携同妻子在福建石狮开办医疗诊所,先后从事个体医疗和医药销售。在此期间,关系网越拉越广,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甜是家乡水,亲是家乡人,2011年7月他怀揣在外创业的所有积蓄,准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家乡丰厚的茶业资源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余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5间的“桑园镇茶场”,并于2011年3月正式投产。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梁秋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梁秋华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梁秋华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____,__镇__村人,原来是县医药公司的董事长,因多种原因,离开了医药公司,返乡创业。四处考察项目未果,村支部书记____建议其找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唐善利主任,探讨创业项目。__在唐善利主任的建议下,带领人员参加了泗阳县农干校举办的创业培训班学习,明确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和项目。

根据所学的生猪养殖技术以及和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联系,__投资3500多万元成立了苏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两个子公司:宿迁市银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和宿迁市圣农苏钟猪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坐落在__镇__村、沈圩村。这是继宿迁市广源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建成后,又一大型养猪场落户__镇,加上50多户小规模养殖户和洽谈之中的养殖项目,使得__镇的养殖产业已初具雏形。

苏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__、张雪冰、唐善曙、薛家虎等四位外地客商申报注册。两个公司第一期占地面积150余亩,投资350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__万元,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存栏苏钟能繁母猪2500头,年出栏商品猪3万头,还可为入股农户及周边养殖户提供猪苗0.5万头。

苏钟猪因产仔率高,育肥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而成为江苏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__镇苏钟猪扩繁基地的建成将成为江苏省目前最大的苏钟猪扩繁基地,每年可带动入股的500名养殖户走上致富之路。不久的将来,养殖业将会成为__镇木材加工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

在紫阳县高桥镇,李远权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扩展到上千人。紫阳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李远权时常琢磨,如果在这块富硒宝地上建厂建园建社区,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岂不是一桩美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2012年,李远权回到家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信息

  •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
  • 返乡创业典型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86人关注

    在紫阳县高桥镇,李远权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 ...[更多]